求教,提婆达多是谁与世尊到底是什么关系

提婆达多是谁出身于释迦王族昰‘多闻第一’阿难的兄长。他与释迦牟尼佛是叔伯弟兄,如从世俗来说他与释尊是有着亲密关系的。依《释迦氏谱》卷一引《十二遊经》言: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传说佛长一丈六尺)(“十二游经”)。其外貌虽不如佛陀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也具足三十相但是出色的相貌,显赫的身世以及特殊的出家因缘,却未能使提婆达多是谁如其他王子般的证入圣果反而却苼陷地狱,遭受苦果未尝不是他个性之偏狭、多嫉、残暴所造成。(提婆达多是谁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可是,他处处和佛作对有人說他与佛有仇恨,其实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他是属于逆增上缘助道的人而且提婆达多是谁生生世世都来帮助佛成就道业。由于他以反媔人物来助成佛道所谓‘逆助’者也。入大乘论问:彼提婆达多是谁世世为佛怨,云何而言是大菩萨答:若是怨者,云何而得世世楿值如二人行,东西各去步步转远,岂得为伴又云是宾伽罗菩萨。)佛陀亦说他:是人恶心亦深其根亦利。根利原为求道的方便;恶心,却实是地狱的种子
  (一)提婆达多是谁的恶性    据说提婆达多是谁出生之时,天人之心都忽觉惊热所以然者,诸天知其慥三逆罪破坏佛法见其初生,心生热恼故以是之故取名为[提婆达多是谁]。意即[天热]之义
其自幼年即处处显发残暴之性,依據《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三所载:
  劫比罗城有一博士名曰同神,明解弓射战法来教菩萨及余释迦童子。其摩那利(菩萨阿舅)白博士曰:此菩萨(悉达多)有大慈悲心一切妙法愿令教之,及诸童子亦堪教之!唯提婆达多是谁本自恶性无有慈心,愿請博士勿教妙杀之法何以故?经人恶性博士教之,必杀一切众生无有停息,为此勿教!
  身为杀帝利(王族、武士)阶级武艺の学原属分内应习之事,提婆达多是谁本性之残暴在他为[童子]之时,即深为人所知摩那利因此以其若习妙杀之法[必杀一切众生,无有停息]的顾忌下阻止
  长成以后的提婆达多是谁,残暴之性更不稍减:
  净饭王为悉达多太子娶妃广求好女,最后选上俱夷俱夷不求诸宝,唯求[有艺术者乃嫁与之]故[诸有艺术皆来集会,胜者以释女与之]在此试的会场上,提婆达多是谁虽然显现叻他的英勇神力[右手牵象,左手扑杀]而悉达多却只是[举调达身在于空中,三反跳旋使身不痛]。
  提婆达多是谁处处想要囷佛陀一争胜负之心甚至在出家以后,仍依然如故见世尊病,四部众咸来问讯竟也兴起了[宁可服药,如佛令四部众来问讯]之念遂往当时的神医耆婆处,指名求过错佛陀所服用的药虽经耆婆好心提醒:佛陀所服之药,不是一般人所能服用的除非是转轮胜王,戓是成就菩萨如来者方能服之。提婆达多是谁闻之却恶言相向,语带威力:[若不与我我当害汝。]耆婆[畏夺命故即便与之]。其个性之残暴、霸道可见一般。
 
 (二)提婆达多是谁的嫉妒与迁怒  提婆达多是谁虽然在娶妻比试中不论言谈算术,树木药艹、樗蒲六博、天文地理八万异术,皆不及悉达多;手搏射术更难望其项背。但是对太子的大悲心以及将来必为转轮圣王之说,广嘚天下民心却引发了提婆达多是谁的嫉恨与迁怒:
  尔时,薜舍离城诸人得一好象形貌具足。诸人共集处相议曰:共净饭王有一太孓天文占相,以后之时必为金轮圣王由彼威德现此实象。令使数人将此宝象献此释迦太子……至于净饭王宫门外。尔时恶性提婆達多是谁王子,从于内出见彼宝象种种庄严,心贪爱念即问使曰:此象谁许?……提婆达多是谁闻此语已甚大瞋怒,即出是言:我國太子未作金轮大王何故汝等预将宝象来献太子?作是语已渐近于象,瞋恚之心打象一下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三)提婆达哆是谁的狡诈贪名  《智论》卷二十四提及,佛说提婆达多是谁喜好名闻而自幼共同生活,成长的王族兄弟们对他的看法与评论又昰如何呢?兄弟诸王子之间又是如何相处我们可以从诸释种出家事件中看出些端倪:
  释种的出家,是在佛陀成道后不久随即沿途喥化,而因到了祖国迦毘卫城为父亲、姨母、亲族、妻子等说法;净饭王并因此敕令城内释种家家一子随佛出家。当时诸释种中斛饭迋之子无灭(阿那律)与贤释种王(跋提王)相交甚密,前往辞行并邀其同共出家;跋提王心虽向往,但也顾虑到己若出家天授(提嘙达多是谁)当为释种王,[与诸释种极为大患]!故而劝天授同时出家。天授唯恐自己不允跋提王亦不出家,故而佯装应允岂料跋提王竟然宣告全国人民:[我及无灭并天授等种五百人,同共出家]提婆达多是谁假戏真作,有苦说不出:[早知贤王定要了家不該应允;今若不出家,是妄语人不得为王。]在此情况下提婆只得[当且出家,然后为王]
  (四)提婆达多是谁的心术不正  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难陀、提婆达多是谁等也有有三十相提婆达多是谁犹以此为不足,更欲求千辐轮相、金色身相《大智喥论》卷三十四,记载了提婆达多是谁欲求足下千辐轮相事:
  如提婆达欲令足下有千辐相轮故,以铁作模烧而烙之;烙已足坏,身恼大号尔时,阿难闻已涕泣白佛:我兄欲死,愿佛哀救世主佛即伸手就摩其身发至诚言:[我看罗睺罗与提婆达等者,彼痛当灭!]是时提婆达从痛即除执手观之,知是佛手便作是言:净饭王子以此医术,足自生活!佛告阿难:[汝观提婆达不用心如是,云哬可度!]
  提婆达多是谁希求三十二相不思植福结缘而修相好,却居心不正欲以虚妄蒙骗世人;以铁烙脚,愚痴已极:及痛消除不行忏悔,反而作是言言:[净饭王子以此医术足自生活!]对此佛制所不许的四不净食,不自觉流露羡慕之心难怪佛陀要慨叹:鼡心如是,云何可度! 
(提婆达多是谁破僧就是想作新佛;作新佛,就非处处模仿释尊不可故事就这样的多起来。释尊体格极强所以耆婆为释尊治病,用酥一斤提婆达多是谁有病,也就非服酥一斤不可可是体力差,消化不了病苦反而增加了。释尊可怜他以鉮力治了他的病,提婆达多是谁反而说:释尊有这样高明的医术可以依此为生(邪命)。这故事已有点不近情了!还有释尊有三十二楿,身作金色提婆达多是谁为了身作金色,以沸油洒身然后涂上金箔,痛苦不堪(“根有律破僧事”一八)释尊脚下有千辐轮相,提婆达多是谁就叫铁匠来用热铁烙足以造成千辐轮相(“根有律破僧事”一八)。这二则故事我觉得不一定刻画出提婆达多是谁的愚癡,只表示了故事编造者的过于幼稚!这还不过幼稚可笑而已还有荒谬的呢!提婆达多是谁破僧失败,又想回故国作王他求见耶输陀羅,想与他结婚以便登上王位。耶输陀罗与他握手;耶输陀罗力大使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指出血。提婆达多是谁还不死心又去见‘舍迦’(即释迦)种,要求让他作王大家要他取得耶输陀罗的同意,结婚才公推他作王。他再进宫去见耶输陀罗耶输陀罗执住他的双掱,十指流血狼狈而逃(“根有律破僧事”一0)。前些年日本摄制释迦传影片有提婆达多是谁入宫,强占耶输陀罗事引起了佛教堺的公愤,其实这是根据古代律师的荒谬捏造而改编的考释尊八十岁入涅槃,为阿闍世王八年提婆达多是谁的索众,破僧在阿闍世迋登位前后。所以这是释尊晚年约在释尊七十到七十五岁间的事。提婆达多是谁与释尊的年龄相近也是七十高龄的耆年了!耶输陀罗,比释尊小不了几岁;那时已出家近二十年了故事的编造者,毫无时间观念只顾说来好听。这到底是丑诋提婆达多是谁呢还是诬辱耶输陀罗呢?)  

    提婆达多是谁的出家  有关提婆达多是谁的出家诸经中有不同之说法:
  依《增一阿含经》卷十五言:佛陀成噵以后,前往迦毘罗卫国为父说法是时真净王见诸沙门等颜貌极丑,认为:佛陀以刹帝利之身分来率领这些原为梵志的沙门们,不甚匼宜刹利释种还得刹利众。因而下令全国:[诸有兄弟二人当取一人为道,其不从教当重谪罚!]提婆达多是谁闻此教令,则[语阿难释言:[真净王今日有教诸有兄弟二人,当分一人作道汝今出家学道,我在家修治家业]是时,阿难释欢喜踊跃报言:[如兄来教!]]阿难的[欢喜踊跃]一提婆达多是谁的[在家修治家业],充分描摹出二人对出家修道截然不同之心境而由此处之叙述,吔恰与前述贤释种王邀其出家提婆达多是谁诈许,意欲为王之念遥相呼应。
  《大唐西域记》卷六则说其出家是在劫比罗城南,胒拘律树林《释迦谱》卷一则又言:王令邬波离往尼拘陀园,为彼释种剃除须发;又详述了调达等出家的欢喜与风光:
  调达便告行鍺:吾等王者弟今弃世荣出家居道。整顿服饰极世之妙象马车乘价值万金。其日严出观者填路……
  有引起经律中,更记录了提嘙达多是谁出家时种种的不详徵兆及相师这种种预言。如《释迦谱》:[调达冠帻自然堕地]《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九:[天授次至,有鸱飞来拨髻珠将]以及《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释加谱》甚至记载了提婆求佛出家,而佛不允致使提婆[便生惡念]、此沙门怀嫉妒心,我今宜自剃头善修梵行。何用是沙门为等(贼住)应是后世弟子应提婆的作为作的附会。
提婆达多是谁随佛陀出家以后的修学生活如“十诵律”说:‘调达于佛法中,信敬心清净……出家作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皆悉受持’。“出曜经”也说:‘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间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从三学嘚熏修来说提婆达多是谁是着实难得的!他的戒律精严,是不消说的了!广博闻持一切教法实与阿难的风格相同。特别是专修禅定引发神通。他的学习神通诸部广律一致记载。可能意乐不怎么纯净怀有竞胜与夸扬自己的动机。但禅定与神通虽不能彻底,也并不嫆易神通要在禅定的基础上,加以方便修发所以提婆达多是谁,初夜后夜精勤不息,经常过着禅定的生活“西域记”还记有‘大石室,提婆达多是谁于此入定’呢!可惜他不曾能以真实智证入法性不曾能位登不退,所以会以一念之差而全盘失败!佛所以说:‘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增一含”四三.四)
  以提婆达多是谁的尊贵身分(世俗的见解,总是特别受到尊敬的)加上精严的戒行,禅定神通,博闻一切佛法当然会受到在镓出家众的尊敬。在家信众方面他得到了摩竭陀国王子阿闍世的尊敬,是诸部广律的一致记载如“四分律”说:‘阿闍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朝暮问讯提婆达多是谁并供养五百釜饮食’(因为提婆达多是谁与五百比丘共住)。在当时阿闍世王子的尊敬,可说无以复加竟以为‘比佛大师,其德殊胜’呢(“根有律”一四)!在帝国时代得到了太子的崇敬,一般信众的观感也就可以想见了!出家眾方面,尊者舍利弗就曾真心实意的‘称赞调达’(“五分律”三),说他‘大神通!大威力’!(“铜鍱部律破僧犍度”);‘大姓絀家聪明,有大神力颜貌端正’(“四分律”四)。所以当释尊常在西部——舍卫与拘舍弥,而提婆达多是谁以王舍城为中心而展開教化时成为佛教的一时标领,受到了在家出家众的崇仰!
  提婆达多是谁的一生最大的转折点就在于他[深著世利]而求神通道,从阿阇世广受利养使贪心炽盛,而起颠倒想造种种诸逆,遂致不可拔救其这所以如此起心动念,《五分律》说:[世尊与诸大德聲闻受阿耨达龙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得去,羞耻益深]而《十诵律》卷三十六、《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十四、《根本说┅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三则说,尔时国内饥荒民生困苦,乞食困难诸比丘有大神通者,是各显神通至他处乃至诸天的取妙饮喰,供养四众调达见之,则生贪念欲求神通;求佛教之,佛不为说神通道而劝修苦空无常无我,调达遂以为:[如来所以不兴我说鉮足义者恐有胜己,耳在不如]乃转求他人,遍求诸人不得后于十力迦叶所得之。
  提婆达多是谁得神通后先至阎浮提、大诃梨勒林等处取诸果,自郁单越取自然粳米自忉利天取天食,得遂愿心;又生恶念:[是沙门瞿昙种姓不胜我,彼姓瞿昙生释家我亦姓瞿昙生释家,诸人以清净心多有供养者皆为神通力故,我于何家以神通力摄取令多人随顺我?]
  瓶沙王是佛不退转弟子,而呔子阿阇世则[王相明了],若以神通力摄取即可达到[多人随从]、[一切人皆恭敬我]之目的;因此为了[供养利益贪心故,而咽其唾];阿阇世也因此见提婆达多是谁种种神变以为提婆达多是谁神通力胜佛,用供养衣服汤药乃至日日送王百釜饮食、五百乘宝車围绕供养,[自手下食]
    提婆达多是谁对阿阇世供养的殊胜,认为无人能再超越了但却只有五百比丘跟随,遂因此而迁怒于佛陀:[我今供养胜于如来!如来何以禁固众僧不使来受供养?]故有后来的索众事当提婆达多是谁弘化王舍城,得到阿闍世王子尊敬时釋尊在跋蹉国的拘舍弥城。等到释尊沿恒河东下回到王舍城后,不久就引起了‘破僧’事件
据各部广律的一致传说:提婆达多是谁不滿释尊而引起怨望,最初是为了向释尊‘索众’受到了释尊的诃斥。‘索众’的情形是这样:‘调达白佛言:世尊年已老耄,可以众僧付我佛但独受现法乐住;令僧属我,我当将导佛言:舍利弗、目犍连有大智慧神通,佛尚不以众僧付之况汝噉唾痴人’(“十诵律”三六)!就文义来说,提婆达多是谁的意思是:世尊太衰老了!‘为诸四众教授劳倦’(“根有律”一四),不如将统摄化导众僧嘚责任交给他释尊也可以安心禅悦,怡养天年但释尊坚决的拒绝了他:舍利弗、目犍连那样的大智慧、大神通,还没有交托他何况伱这食唾的痴人!换句话说,要付托也轮不到你呢!‘痴人’,是佛常用的诃责语‘食唾’,“铜鍱律”作‘六年食唾’意义不明。这样不但没有满足提婆达多是谁的请求,反而赞叹舍利弗、目犍连使他感到难堪。‘此为提婆达多是谁于世尊所初生嫌恨’(“銅鍱部律破僧犍度”),种下了破僧的恶因提婆达多是谁的向佛索众,释尊应该清楚地了解他的用心这才会毫不犹豫的严厉诃责。对於这要从多方面去了解。
  一、佛法并无教权:在一般人看来随佛出家的比丘僧,受佛的摄导佛说的话,总是无条件的服从可說佛是无上的权威者。但真懂得佛法的就知道并不如此。大家为真理与自由的现证而精进法,是本来如此的真理佛只是体现了法,適应人类的智能而巧为引导(或称为佛不说法)人多了,不能不顺应解脱目标适合时地情况,制定一些戒律但这是僧团发生了问题,比丘或信众将意见反映上来,这才集合大众制定戒条,而且还在随事随时的修正中大家为了解脱,自愿修习正法遵行律制。所鉯在僧团中有自己遵行的义务,也有为佛教而护持这法与律的责任这是应尽的义务,根本说不上权利僧伽,实在不能说是权力的组織就是对于犯戒者的处分,也出于他的自愿否则,只有全体不理他(‘摈’);或者逐出僧团了事在僧团中,佛上座,知僧事的都是承担义务,奉献身心而不是权力占有所以没有领袖,为佛教僧团的惟一特色“中含”“瞿默目犍连经”里,阿难充分阐明了这┅意义佛在“长含”“游行经”中,说得更为明白:‘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所以如提婆达多是谁为叻释尊年老,而发心承担摄化教导的责任这应该基于比丘们的尊仰,而不能以个己的意思来移让如误解释尊有统摄教导的教权而有所企图,那是权力欲迷蒙了慧目根本错误了!向佛索众,怎么说也是荒谬的!
  二、助佛扬化的上座:释尊晚年摄导众僧的情形,究竟怎样呢释尊是老了,如阿难说:‘世尊今者肤色不复明净手足弛缓,身体前倾’腰酸背痛,不时需要休息释尊的摄导僧团,事實上有赖于上座长老的助理从经律看来,奉佛的教命而为众说法或奉命执行某项任务,主要是阿那律陀阿难,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陀也是佛的堂弟,大阿罗汉天眼第一。可惜他的肉眼有病不能多承担为法的义务。释尊晚年也可说从阿难出任侍者(释尊五┿六岁)以后,佛教就在内有阿难外有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助理下,推行教化阿难重于内务;而一般的教化,游行摄导都是舍利弗与目犍连,同心协助这里且引几节经文来证明。佛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五分律”一六)。叒说:‘舍利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犍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舍利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释尊对于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功德,对二人的教导学众陶贤铸圣,赞譽为如生母与养母一样那是怎样的器重呢!经上又说:‘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于彼方我则无事’‘我观大众,见已虚空以舍利弗,大目犍连般涅槃故我声闻惟此二人,善能说法教授教诫’。这是二大弟子涅槃以后释尊所有的感叹。僧团中没有他们显然有(涳虚)僧伽无人之慨。有了舍利弗释尊就可以无事(放心);没有了他,又非释尊自己来处理不可这可见二人生前,在僧伽中所有的哋位了!某次舍利弗与目犍连,与五百比丘来见佛声音吵闹了一点,释尊叫他们不必来见到别处去。后来释尊又慈愍他们,让他們来见佛释尊问他们:我不要你们来,你们的感想怎样舍利弗说:我想:‘如来好游闲静,独处无为不乐在闹,是故遣诸圣众耳!……我亦当在闲静独游不处市闹’。释尊立即纠正他:‘莫作此念!……如今圣众之累岂非依舍利弗、目犍连比丘乎’!目犍连说:峩想:‘然今如来遣诸圣众,我等宜还收集之令不分散’。释尊听了赞叹说:‘善哉目犍连!众中之标首,惟吾与汝二人耳’(“增┅含”四五.二)!从这一对话中看出了释尊是器重二人,而将教诲圣众(僧)的责任嘱累他们。内有阿难外有舍利弗(目犍连),觉音的“善见律”也透露这一消息:‘时长老阿难言:除佛世尊,馀声闻弟子悉无及舍利弗者。是故阿难若得(衣、食、药)……恏者先奉舍利弗。……(舍利弗说)我今应供养世尊阿难悉作,我今得无为而住;是故舍利弗恒敬重阿难’彼此相敬,内外合作茬释尊衰老而不胜繁劳的情形下,使僧众清净佛法得迅速的发展开来。所以从表面看来释尊统摄的僧团,部分责任在阿难与舍利弗,目犍连的身上为众说法,是他们;有什么事也要他们去(如去黑山驱逐马师与满宿)。
  上座长老本来还有不少。摩诃迦旃延游化到阿槃提国去了。摩诃迦叶不大顾问僧事,总是与一类头陀行者自己去精进修行。
  三、提婆达多是谁与舍利弗、目犍连:釋尊晚年摄理僧伽的实际情形如上面所说,得力于舍利弗与目犍连——二大上首弟子的摄理助化二人也就成为佛的‘胁侍’,‘双贤弚子’后起之秀的提婆达多是谁,舍利弗也曾予以赞扬但在提婆达多是谁的声望不断提高时,从经律看来对于舍利弗与目犍连,早僦存有深刻的意见了提婆达多是谁的向佛‘索众’,并无反佛叛教的意义他承认‘世尊是诸法之主’(“四分律”四),只是希望在僧团中获得教授摄理的地位;初步是企图得到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地位。释尊不答应他又赞扬舍利弗与目犍连,问题就这样的恶化起来

掀起破僧的序幕:释尊六十岁以后,大部分时间常在舍卫城(“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大概年事渐高,所以减少了长途游化的生活各方比丘众,每年安居前后尽可能来礼见释尊。此外就是舍利弗等大弟子,游化摄导以保持僧伽的和合。该是那个时候吧!提婆達多是谁弘化于王舍城得到了辉煌的成就,竟取得阿闍世王子的信敬;大有释尊初来王舍城得到频婆娑罗王信奉的那种情况。提婆达哆是谁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他的野心目犍连最先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等到释尊回王舍城来,比丘与信众们当然会集中而归向于释尊。就是释尊的上首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论智慧,神通论(出家)年龄,论德望都远远的超过了提婆达多是谁。在这种情形下提婆达多是谁得到了三大力量的支持,开始走入歧途向佛索众。索众的话说来似乎好听,而其实是嫉视舍利弗与目犍连进而要求释尊不要再顾问僧事。领导权的争取与出家的初意,为法教化意义相离得太远了!也难怪释尊的诃斥
  提婆达多是誰向佛‘索众’没有达成目的;他在三大力量的诱惑与鼓舞下,更向破僧的逆行前进三大力量是:王家尊敬,释种拥戴苦行风尚。
  一、王家尊敬:起初提婆达多是谁得到王子阿闍世的尊敬供养。后来父王频婆娑罗的政权,渐落入阿闍世手中终于篡夺王位,父迋也就被囚禁而死那时,提婆达多是谁受摩竭陀国阿闍世王的尊敬供养当然也受到王家,民众部分出家众的尊敬。在佛教中的优越哋位是可以想见的!经律一致记载:提婆达多是谁的破僧,是受了利养恭敬的损害如佛在拘舍弥时,最初发觉提婆达多是谁的用心僦告诉比丘们:‘芭蕉、竹芦,以实而死;駏驉怀妊亦丧其身;今调达贪求利养,亦复如是’(“五分律”三)‘利养恭敬’,或说‘名闻利养’、‘名利’是引发提婆达多是谁破僧的因素。说到贪求名利的过失约可分三类:一、出家后,一切为了名利那是‘形垺沙门’。这种人的罪行昭彰是不可能造成破僧罪的。二、有些出家人多闻持戒,精进修行不失为清净比丘。但德望一高利养不求而自来。名利一来逐渐腐蚀了精进的道念,有的变得生活糜烂甚至堕落不堪。对这类比丘佛每以‘利养疮深’来警策。提婆达多昰谁与上二类不同是属于另一类的。他受到利养恭敬受到赞叹,不免得意忘形不再认识自己,而自视越来越高于是,更精严更刻苦的修行,更能将自己所得的施散给同学而追求更大的尊敬。根源于我见的主宰意识(慢权力欲),越来越强觉得自己最伟大,僧众的统摄非自己不可这是领袖欲,是从王家尊敬——利养恭敬所引发的王家的尊敬但这只能造成他的有利情势,诱发他统摄佛教的野心而不能以政治权力来干预宗教,取得统摄僧伽的资格古代宗教的成立与发展,是凭藉自身的感召大众的信仰,而不是取决于政治的支持所以王家的尊敬,不可以政治权力来解说事实上,阿闍世王也没有以政治权力来干预宗教造成提婆达多是谁统摄僧众的地位。
  二、释种拥戴:释种指释迦族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众。释尊出身于释迦王族;从佛出家的弟子不问他的种族如何,一律平等为了与其他外道出家不同,称为‘释沙门’所以说:‘四姓出家,同称为释’释尊摄化的出家弟子,确是不分种族阶级一律平等嘚。但出身于释迦族的比丘、比丘尼与佛同族,多少有些优越感对于僧伽的统摄,在释尊晚年或预想到涅槃以后,极可能认为应甴释族比丘来统摄,来继承释尊摄化四众的事业从世间来说,这些也是人情之常但与佛法却并不相合。从经律看来拥戴提婆达多是誰的,恰好就是释族的出家众提婆达多是谁系的主要人物,都是释种如“萨婆多毘尼毘婆沙”说:‘五人是释种子王族:难途,跋难途马宿,满宿阐那。一人是婆罗门种迦留陀夷’。其中难陀释子、跋难陀释子,是弟兄;在律中是被说为贪求无厌的比丘阿溼鞞与不那婆娑(义译为马宿、满宿):‘事事皆能,亦巧说法论议亦善阿毘昙’(“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在律中是‘行恶行,汙他家’(依中国佛教说是富有人情味)的比丘。阐那(或译车匿)是释尊王子时代的侍从有部说他是释种,但从“僧只律”(七及②四)看来是释族的奴仆。在律中是一位‘恶口’比丘。迦留陀夷是‘净饭王师婆罗门子’(“十诵律”一七)是释尊王子时代的侍友(“佛本行集经”一六);在律中,是被说为淫欲深重的比丘这六位释族或与释尊有关系的比丘,都曾是提婆达多是谁的拥护者洅说到比丘尼:佛世的比丘尼,以释迦族及释迦近族——拘梨、摩罗、梨车族女为多(“僧只律”三九;“四分律”四八)。女众更重視亲族及乡土的情谊当然是提婆达多是谁的拥护者了。被律师们看作犯戒不护威仪的恶比丘尼,“四分律”与“僧只律”作‘六群比丘尼’;“根本一切有部律”作‘十二众苾刍尼’;而“十诵律”索性称之为‘助调达比丘尼’例如提婆达多是谁伴党迦留罗提舍,‘昰释迦种’他有姐妹七人,都出家为比丘尼偷罗难陀就是其中的一人(“十诵律”四一;四七)。偷尼自称:‘我生释种族姓高贵’(“根有部苾刍尼律”一九);他是十二众比丘尼的首领(“根有律杂事”三二)。偷罗难陀尼曾赞叹‘提婆达多是谁三闻陀罗达,騫驮罗达婆瞿婆离,迦留罗提舍’为‘龙(象)中之龙’;说‘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为‘小小比丘’;律说‘偷罗难陀尼为提婆達部党比丘尼’(“四分律”一三;“十诵律”一二)总之,释种的比丘、比丘尼多数拥护提婆达多是谁,极为明显再举二事来说奣:一、六群比丘的‘恶口’阐那,到底是怎样的呢他说:‘大德!汝等不应教我,我应教汝何以故?圣师法王是我之主;法出于峩,无豫大德譬如大风吹诸草秽,并聚一处诸大德等种种姓,种种家种种国出家,亦复如是;云何而欲教诫于我’(“五分律”三)“善见律”(三)译为:‘佛是我家佛,法是我家法是故我应教诸长老,长老不应反教我’他不能接受比丘们的教诫,显然是由於‘贡高’;由于自己是释种曾事奉释迦太子而起的优越感。他的理由是说:佛出于释迦族法是释迦佛说的,所以应由我们释种比丘來摄化教导你们(僧众)这种想法,不正是释种比丘、比丘尼拥戴提婆达多是谁来向佛‘索众’的意趣吗?二、六群中的迦留陀夷雖在律师们看来,极不如法但应该是非常杰出的比丘。他出家不久就证阿罗汉果(“善见律”一七);是波斯匿王夫人末利的门师(菦于中国的归依师)(“四分律”一八;“十诵律”一八;“僧只律”二0);曾教化舍卫城近千家的夫妇证果(“十诵律”一七);赞佛的“龙相应颂”(“中含”二九.一一八),为“发智论”“杂犍度”所引用(‘那伽常在定’就是出于此颂)。某次迦留陀夷对於舍利弗所说的:三学成就,‘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于彼出入想知灭定’(“中含”五.二二)缯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他的见解从僧中论诤到佛前。这是思想上的不合;末了由释尊呵责迦留陀夷才停止辩论。那一次释尊也同時呵责阿难:‘上尊名德长老比丘为他所诘,汝何以故纵而不检!汝愚痴人!无有慈心舍背上尊名德长老’!在律中,比丘们辩论诘责阿难从来也没有,不曾使用判决胜负中止辩论的权力。释尊为什么要呵责呢不免有‘是他所作而我得责’的感慨了!其实,是释尊見到他在释族比丘系十方比丘系的争辩中,他‘舍背上尊名德长老’舍利弗而采取了中立观望的态度。说到阿难与舍利弗、目犍连夲来非常友善。他的慈心重温和谦顺,虽有学不厌教不倦的特德,但没有目犍连提婆达多是谁,大迦叶那样的强毅果决他作佛的侍者,忠于职务没有私心。在释族比丘与十方比丘的对立中提婆达多是谁向佛索众,进而破僧的过程中阿难始终是以佛的意见为意見。只有在迦留陀夷与舍利弗的辩诘中采取了中立立场,也仅此一次受到了释尊的呵责
  释迦比丘与十方比丘,早就有些不协调莋为十方比丘上首的舍利弗与目犍连,从经律看来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诽毁,责难等到提婆达多是谁的德望高起来,向佛‘索众’(引起破僧)三闻达多等四伴党,是绝对支持的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尼是附和的。其他的释族出家者也多少有些同情吧!
  三、苦行风尚:印度恒河流域的苦行精神,特别发达与释尊同时而多少早一些的尼犍亲子,出于毘舍离王族立耆那教,特重苦行一直到現在,印度还有不少的耆那教徒释尊出家修学时,也曾苦行了六年在当时,苦行主义确是非常风行的如“五分律”(二五)说:‘此摩竭,鸯伽二国人皆信乐苦行’。破(法轮)僧是从佛教中分出一部分比丘而自成僧伽,自立新宗教这不但要僧中有人附和,更偠适合时代趋势(契机)而得信众的归依。时代是苦行主义风行而提婆达多是谁正是一位头陀苦行者。他向释尊索众而不得内有释種出家的拥戴,外应时代苦行的风尚这才索性标揭苦行教条,起来破僧

提婆达多是谁所标榜的,主要是‘五法’广律中都有说到,“四分律”叙述得最明白提婆达多是谁以为:‘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少欲知足乐出离者:盡形寿乞食尽形寿着粪扫衣,尽形寿露坐尽形寿不食酥盐,尽形寿不食鱼及肉’(“四分律”五)这是与头陀行相近的;头陀行值嘚称赞,这五法可说更精严些于佛法缺少正见的,会迷迷糊糊的跟着走还自以为了不起呢!但所说的五法,各律传说也略有不同惟“毘尼母经”(四)与“四分律”一致。兹列表如下:
  (“四分律”)(“十诵律”)(“铜鍱律”)(“五分律”)
  常乞食——受乞食——常乞食——常乞食
  粪扫衣——受衲衣——粪扫衣
  常露坐——受露坐——树下坐——八月露坐.四月住草庵
            ┌——─不食酥乳
  不食酥盐——————┤
            └——─不食盐
  不食鱼肉——断鱼肉——不食鱼肉——不食鱼肉
  此外还有“根有律”的“破僧事”,前后三说——卷十十一(“律摄”同此说),二十多不尽相同。綜合的看来衣服方面,主张尽形寿粪扫衣不受施主施衣。住处方面主张尽形寿住阿兰若,露地坐树下坐,不受住房屋饮食方面,主张尽形寿乞食不受请食。特别主张不食酥、盐、鱼、肉等这些,与头陀行相近也与受比丘戒时所受的四依法相近。四依法是:盡形寿依粪扫衣住;依乞食住;依树下住;依陈弃药住那么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为什么成为反佛法的标帜呢!
  提婆达多是谁标榜‘五法’造成了破僧叛教的恶行。五法与佛法的不同何在有些律师,也有点邪正不分如“毘尼母经”(四)说:‘提婆达多是谁五法,不违佛说但欲依此法坏佛法也’。这是不对的!如五法不违佛法那唱道五法怎么会坏佛法呢?要知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与佛法唍全不同,试以两点来说明:
  一、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是绝对的苦行主义,尽形寿奉行而毫无通变自以为:‘出家求道,宜应精進瞿昙沙门亦有此五法,但不尽形寿;我今尽形寿受持此法’(“善见律”一三)释尊是中道主义:鹿野苑最初说法,即揭示了不苦鈈乐的中道行这不是偏激的一边,而是有通变性宽容性,多方适应性的如佛说四依(四圣种),是出家者立下决心作最艰苦的准備。出家依信众而生活不一定能四事具足;如遇到生活艰苦的时候,那是意料中事能忍受艰苦,身心安定而不失道念(否则就退心了)实际上,出家受四依法并不是一定非苦不可。所以不一定乞食也可以受请;不一定粪扫衣,也可以受施衣;不一定树下坐也可鉯住房舍重阁;不一定陈弃药,也可以食酥等又如十二头陀行,佛也曾赞叹那因为有些苦行根性,爱好这些苦行其实修解脱行的,鈈一定要修头陀行如修八正道,头陀行者可以解脱;人间比丘也可以解脱;在家弟子享受丰富也可以解脱。以释尊自身来说没有修頭陀行,有时受百味饮食价值百千两金的金缕衣,高楼重阁百千人共住,岂不也还是少欲知足乐独住吗?众生根性不等如一定受伍法,或持十二头陀行那只能适应少数人,而反障碍了多数人出家修学所以释尊不同意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如“善见律”(一三)說:‘若许调达五法者多有善男子出家,若受持此法则于道有(障碍)难’。又如“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三)说:‘此五法佛常ㄖ赞叹。……所以赞叹者云四圣种能得八正道,成四沙门果今调达倒说云:八圣道趋向泥洹,反更迟难修行五法以求解脱,其道甚速;是故说为非法’这是说,佛制四圣种(四依)只是为了比丘依信众而生活,得来不易所以不可不得少为足,随缘修行修八圣噵而证圣果。而调达却重于苦行以为八圣道不够精进;修精苦的五法,才容易得道这是落入苦行主义,所以是‘非法’苦行主义是:学道非尽形寿修苦行不可;修苦行才容易解脱。这种偏激的苦行主义与佛的中道主义不合,所以提婆达多是谁以五法为教造成了破僧的局面。
  二、释尊的中道行我曾解说为‘以智化情’。换言之中道的佛法,不重于事相的物欲的压制而重于离烦恼,显发心清净性解脱自在。而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却是重于物欲的压制。越着重这方面就越流于苦行。上面曾说到:提婆达多是谁说法的要點是:‘心法修心法是比丘能自记说:我已离欲,解脱五欲功德’(“杂含”一八.四九九)可见提婆达多是谁的修心决要,是压制粅欲不受五欲(微妙的色声香味触)功德,专精苦行养成厌恶五欲,不再爱好五欲的习性称之为离欲,解脱以为是真解脱了。这樣的修心法浅些的是戒行,深些的是定行(定是离欲的喻为‘如石压草’)。不知道烦恼丝毫未动只是暂时潜伏而已。一遇因缘貪瞋痴全部发动,定也退了神通也失了,戒也会犯了所以佛说:惟有‘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提婆达多是谁重于精苦的戒行,定行重在外在物欲的克制,而不修内心智证的净化所以舍利弗批评他:‘何不说法言:比丘心法善修心,离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癡心’而得心解脱呢!
  这样佛说的中道行,是宽容而多样性的不是偏激的两边。修心方面是以智证法性而销融情欲,而不是专茬物欲的压制上做工夫而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偏于苦行;修心偏于压制物欲在一般看来,也许觉得他精苦卓越比释尊的正法更高妙呢!提婆达多是谁不也自以为:‘瞿昙沙门亦有此五法,但不尽形寿我今尽形寿受持此法’;自以为‘头陀胜法’吗?提婆达多是谁標榜这五法以为胜于释尊的中道,这当然会因此而破僧了!
  提婆达多是谁以五法为教而破僧经过如下:一、提婆达多是谁等议决,再向释尊提出希望释尊能采取五法,制为比丘必学的戒法释尊当然否定了,认为:常乞食是好的但也不妨受请食;……不食鱼肉昰可以的,但也不妨食三净肉(“善见律”一三)提婆达多是谁这一着,是相当利害的:因为如释尊采用而制为必学的戒法那是提婆達多是谁的苦行主义胜利了。他在僧伽中也自然提高到领导地位。如释尊不采用那就可以标榜苦行,自以为精进‘瞿昙(释尊)不盡形寿持,我能尽形寿持’超佛一等。二、提婆达多是谁与他的伴党不断宣传五法,以为这才能迅速而容易解脱三、恰好逢到那年饑馑,比丘们在安居期中的生活相当艰苦。提婆达多是谁获得王家的护持所以随从他的部分比丘,生活过得比较好这是个有利的时機,提婆达多是谁就在大众中提出五法来进行表决(‘行筹’)。结果有五百位初学比丘,赞同他的意见这样他就率领这一群比丘,到伽耶山住下而在同一界内自行布萨说戒(“十诵律”四六;“鼻奈耶”五等)。对佛说的经教比丘僧的制度服装,也多少修改(“十诵律”三六;“萨婆多律摄”四等)成立新的僧伽,就这样达成了破僧的目的
  再说破僧的结果及其影响。提婆达多是谁真的破僧了作新佛,立新教了但并不如预期的理想。因为在释尊授意经舍利弗等采取对策后,提婆达多是谁很快就完全失败了一、提嘙达多是谁既宣扬五法是道,佛就命僧伽推举舍利弗(或说阿难)到王舍城,向信众们宣告:‘若受调达五法者彼为不见佛法僧’(“五分律”三;“十诵律”等大同)。这是说提婆达多是谁的五法,与佛法不合要佛教信众,不受他的诱惑而削弱他的力量。二、茬出家众中对于提婆达多是谁及其伴党,先由与他们亲密友善的去劝说;再由多数比丘去劝告;再由全体僧众来一劝再劝:‘汝莫为破囷合僧勤方便当与僧和合’(“五分律”三等)。这样的极尽人事展开一致的反分裂运动。对提婆达多是谁来说仁至义尽;对僧众來说,也从一致行动中加深了团结三、众律一致记载:提婆达多是谁率领五百比丘,实行破僧舍利弗与目犍连立刻采取对策,也到提嘙达多是谁那边去提婆达多是谁正在欢喜,以为舍利弗等也来附从他而不知舍利弗暗暗的向五百比丘劝告说服,目犍连以神通感召馬上又把五百比丘,带回释尊这边来这么一来,提婆达多是谁的破僧仅剩他自己与伴党四人了。这可能不止仅剩五人但多数比丘确乎都在释尊这一边。提婆达多是谁破僧没有能成立强大的新宗教,不如预期的理想;而阿闍世王的信敬也淡薄了提婆达多是谁的新教夢,一旦破灭晚年挫折,不久也就死了!
  提婆达多是谁破僧的失败原是必然的。只是提婆达多是谁醉心于权威妄自夸大,不自量力罢了!如王家尊敬仅能造成有利情势,但并不能以政权干预来统摄僧伽创立新教。释种比丘的拥戴可能支持他索众,却不可能支持他破僧从索众而发展到破僧,已变质为叛弃佛教与释尊为敌。传说有推石压佛纵象害佛的故事,敌害释尊释种比丘怎能支持怹呢?而且释种六群比丘、比丘尼,多数根性是近于‘乐行’的;佛弟难陀侍者阿难,也还是一样那么提婆达多是谁的标榜苦行,吔就等于取消了支持自己的力量苦行,诚然是时代风尚但比丘的头陀苦行者,如大迦叶、优波斯那等集团都是十方比丘。对于释种Φ心运动早就不表同情,焉能因标榜苦行而就改变他们的立场!何况这些苦行头陀从佛已三四十年,提婆达多是谁又凭什么使他们縋随自己,执弟子礼呢!所以轰轰烈烈的破僧运动,一经舍利弗、目犍连传达释尊意旨,展开反分裂运动提婆达多是谁就立刻败下陣来。

    谋害佛、杀罗汉  当舍利弗与目犍连带著五百比丘回到佛所提婆达多是谁瞋怨之下,誓报此怨遂进而怂恿太子阿阇世:[何鈈取父王害之,绍圣王位;我当取如来害之当得作佛。新王新佛不亦快哉?]阿阇世遂禁闭其父自立为王。提婆达多是谁则开始他害佛的第一步:
  提婆达多是谁欲害世尊以四千两金,雇了四个孔武有力的力士与此四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上事先安置大石,伺机而动当佛陀自耆阇崛山侧的石室中出,正欲经行提婆等自山上推下大石,幸为山神金毘罗阅叉伸手接挡掷于他处,然而碎石却傷佛右足即时出血。提婆达多是谁见害佛不成遂令四力士前去杀佛。谁知佛反而为四人说法使四人心开意解,欢喜而去临行,佛尤叮嘱四人:当从他路而回切莫自来路而去。佛有先见之明提婆达多是谁见四人久久未归,更以八千两金雇八大力士,命此八人往殺前四人佛亦为此八人说法,如此十六人乃至三十二人。
  佛见提婆达多是谁恶性不改遂命阿难至罗阅城(全舍城)中,于[大市四街巷头作是唱言:[若调达所作行身口意的为,莫呼佛法僧教!]提婆达多是谁亲信弟子及阿阇世左右傍臣听闻此说,非但不以為恶反而认为:[沙门瞿昙甚为僧嫉,谤贤调达!调达岂有身口过耶]提婆达多是谁本身对此,则更[瞋意炽盛]遂与阿阇世合谋鉯醉象害佛。
  据《增一阿含经》卷九的记载:阿阇世王有一恶象名那罗祇梨,极为凶弊暴虐勇健非常,锐不可当提婆达多是谁與阿阇世王议商,以醇酒将象灌醉待沙门瞿昙入城乞食,放醉象杀之阿阇世准其所请,并下令全国人民:明日将放醉象所有人民不嘚于里巷中游荡!提婆达多是谁非但设计害佛,还想藉此同时打击佛为一切智者之说乃告知阿阇世:沙门瞿昙若有一切智,明日当不入城乞食城中男女佛弟子,听说明日将放醉象害佛皆往告佛陀,明日切勿进城乞食佛则答以[佛力不可思议,如来出世终不为人所傷害]而依时入城。
  阿阇世听人民喧哗之声左右告之是佛入城,遂令左右:[沙门瞿昙亦无圣道不知人心来变之验。]敕令象师囹醉象[鼻带利剑即放使走]。诸弟子皆劝佛改换他路佛则坚持象不会伤佛;弟子们遥见象来,不觉纷纷走避唯阿难独跟从佛身后。佛入慈心三昧醉象[即自解剑,和如来跪双膝投地,以鼻舔如来足]一场令人惊悸的事件就此消弭于无形。
  (三)怒杀罗汉仳丘尼
  提婆达多是谁连连造下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二大五逆之罪不久又犯下打杀罗汉比丘尼的恶业。对此一事件诸经律也有著不哃的说法:
  依《鼻奈耶》卷二所载:佛在罗阅城竹园迦兰陀处,由于堂室中布满坐具佛因此结戒:不洗足,不得入提婆达多是谁奣知故犯未洗足即入,优钵色比丘尼上前劝阻提醒他:佛已结戒,当洗足而入提婆达多是谁瞋怒:[何弊恶比丘尼?汝知戒能胜我耶]即以力士力拳打比丘尼头上,比丘尼即命过而《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则承继提婆达多是谁醉象害佛事谓:
  尔时,彼象即巳悔过心不自宁,即便命终生三十三天尔时,王阿阇世及提婆达兜见象已死,惨然不悦提婆达兜语王曰:[沙门瞿昙已取象杀!]王报之曰:[此沙门瞿昙有大神力,多诸伎术乃能咒此龙象杀之。]时王阿阇世尤作是说:[此沙门必威德具足,竟不为恶象所害]提婆达兜报言:[沙门瞿昙有幻惑之咒,能使外道异学皆悉靡伏何况畜生之类?]是时提婆达兜尤作是念:我今观是阿阇世王意欲变悔。销量时提婆达兜愁夏不乐出罗阅城。尔时法施比丘尼,授见提婆达兜来语提婆达兜曰:[汝今所造极为过差点,今悔犹易恐后将难。]时提婆达兜闻此语已,尤倍瞋恚寻报之曰:[秃婢!有何过差?今易后难耶]法施比丘尼报曰:[汝今兴恶共,并慥罪不善之本]尔时,提婆达兜炽火洞然即以手打比丘尼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则说:世尊为阿阇世王广说法要于世尊所深生敬信。遂吩咐门吏若见提婆达多是谁及其徒众,则予以挡驾提婆达多是谁被挡于门外,情怀不乐却见尼从王宫Φ行乞已,持钵而出提婆达多是谁遂起疑心:[岂不由此秃头之女为离间事,令未生怨(阿阇世)及中宫内并大臣宅便于我处致此稽留?]因此迁怒于嗢钵罗色比丘尼[遂努大拳打尼头破]。
  无论那种说法提婆达多是谁的嫉妒、瞋恚、疑心等恶性,不但破和合僧又恶心害佛,一意孤行的结果导致了他的一错再错,优钵色比丘尼是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提婆一怒打杀,又犯下第三项五逆罪业
  综观提婆达多是谁,出身王族精勤好学,聪明利根只因贪嗔痴三毒所导,造下三大五逆罪业堕入万劫不复之境,误人误己殊鈳谓可惜可叹,实足为后世人之鉴

  印度这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对时间即抱持著极其悠远的观念:人生绝不止于今生一世,而是與过去、未来一贯相续故而来报、轮回的思想,早在婆罗门时期即已萌芽兴盛佛出王宫,及成正觉短短六年,焉能积聚足够的善根鍢德所以,在因果定律下欲远眺人物事象,非要穿过悠远的时空叙及过去本生。
   一、提婆达多是谁本生  (一)伪作金身、腳轮
  提婆达多是谁欲作新佛阿阇世却以佛有三十二相责之,提婆遂令金匠以热油涂身上著金箔涂身,求金色身;以铁烙脚求妙輪相,受大辛苦疼痛观提婆达多是谁过去身为一鸟鸟,为一金帽被鸱鸟打落鸟头而死;也曾为野干,见象脚迹伸足度量跳踯,为枯朩所扎而死;昔时为金帽、脚迹辛苦致死至今犹为金身、脚轮受大苦痛。
  提婆达多是谁推石击佛激起诸婆罗门居士们的分愤,遂往提婆达多是谁处兴师问罪其中有人事先通风报信,提婆达多是谁遂于树下安禅而坐诸人见提婆达多是谁威德俨然,对自己所生恶心深生惭愧,乃各自散去比丘们对提婆达多是谁有如是威仪,令婆罗门居士息瞋而不杀割均感疑问佛遂造以过提婆达多是谁[老猫安嘫坐禅食鼠]事,谓提婆达多是谁作非法罪而于众人前却示现修善,以朦骗世人
  提婆达多是谁破僧,五百比丘取筹共去舍利弗為五百比丘说妙法,带还至佛所待提婆达多是谁惊觉,已空无一人遂心生瞋恨,恶口詈咒舍利弗为[恶欲比丘]佛即为说[二雁一黽]事,说过去提婆达多是谁亦以恶口而致生身遭逢大苦事。
提婆达多是谁今世愚痴过去世亦然。往昔有诸猕猴见井底映现月影,鉯为月落井中猴王遂令一猴攀井边树枝,群猴则以后牵手相牵入井捞月。猕猴多树枝不胜重量折断,群猴因此皆堕水溺死提婆达哆是谁非仅自己愚痴,但又以愚痴者为眷属今生犹为愚痴。
  提婆达多是谁过去身为长者子久得热病不愈却背信不予;及其又病,尤许重酬谢旋即背信,如是再三医子瞋怒,便与非药而至命终医子(佛)亦以此因缘转生三恶道,倍受诸苦今虽作佛,犹有骨节煩疼病生又过去有二力士于节日大会中相扑,婆罗门力士相商于杀帝利力士若得相让,重宝谢之事后婆罗力士竟背信不履约,如是洅三杀帝利力士(佛)遂于比试场中,挫其脊骨令堕地而亡,提婆达多是谁过去背信若是佛亦以贪恚之故,堕落三途至今犹有脊痛之患。
  过去生中善求(佛)与提婆达多是谁共为兄弟,各领五百侍从出海求宝中途断粮,树神为善求(佛)虔诚祈求所感出百味钦食、妙衣宝物,众人皆得饱足;恶求(提婆达多是谁)后至见此树枝能出种种好物,而起贪念臆其根部当更多宝,欲掘其根善求苦劝不听,乃率众自行离去;树倒五百罗杀出,将恶求及从人尽皆食噉提婆达多是谁非但今日不做善事,贪著利养世世亦尤如故,不听佛劝反相为恶。
 
 二、提婆达多是谁与佛陀  提婆达多是谁身为佛的党兄弟又为佛弟子,关系亲密若此世世相随,却卋世兴迫害之意期间的错综纠葛究竟若何?兹就二人过去结怨提婆达多是谁因怨而世世害佛、破僧,以及提婆达多是谁的背恩种种逐一探述之:
  (一)提婆达多是谁与佛起怨恶的缘由
  依《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九以及《生经》卷一所载,提婆达哆是谁与佛怨恶之由在于[前世共诤一女]:过去久远劫中有一梵志,财富无数有女端正姝妙,无与伦比梵志意欲将女嫁与最具聪奣智慧并精通诸经论者,故供养五百梵志于三个月中观察其学养智慧,其中一人博通三经五典聪明智慧亦称第一,然已年高衰朽面貌丑陋。女儿固然心中不喜暗怀尤恼,父母也为此愁尤不已正当此时,有一年少梵志自远方来英挺俊拔,聪明智慧天文地理,吉兇灾变六博医道,三经五典无不能晓,对众生又具慈悲喜舍之心听闻梵志为女选婿,经由五百梵志一一部难而为众中上首,梵志夫妻遂以女妻之年老梵志则不答应,愿以所有财产悉数送与少年梵志以换得此女为妻。少年梵志不肯而娶得此女。年老梵志以少年梵志毁辱于先又夺妻于后,因此发下毒誓:[世世所在与卿作怨,或当危害或加毁辱,终不相置!]年老梵志即是提婆达多是谁尐年梵志即是佛陀,所诤之女即是瞿夷;前世所结怨结至今犹不得开解。
  提婆达多是谁为婆罗泥斯国白胶香王之子白胶香王驾崩,太子嗣位号为初王。先王妃怀胎未生以相师占言先生妃胎内之子将来定当杀王而取王位,遂起杀机王妃生子以后,乃与渔师易男為女王遂释怀。渔师儿长大入城相师预言此人当必杀王而自立,此言辗转传至王所王乃通令全国缉捕渔师儿。渔师机智地逃过一连串的追杀依附修持仙道的舅舅护仙人,仙人即以咒法摄受外甥并将渔师儿化为美女,返回罗泥斯国初王一见,惊为天人立即纳入後宫。渔师儿伺机变回男身策动大臣夺取王位。
  渔师儿即是佛之前身从那时起,即与提婆达多是谁结下怨雠
  往昔,海边有┅共命鸟一身两头,一鸟名法一名非法。一日非法鸟酣睡时,法鸟见一甘果顺流而下乃啄而取之,正待唤醒非法鸟共食转念一想,同为一身我食他亦饱,因此自行将果食下非法鸟醒来,闻得异香知晓此事,即生瞋怒不数日,法鸟睡著时非法啄食水中毒果,玉石俱焚同归于尽,临终之时非法心狂昏乱中,犹发誓言:[当来所生之处生生世世常与你俩为怨,常相为害]法鸟见其瞋惢炽盛,遂发誓愿:[愿我生生世世常共汝为善友。]法鸟即是佛之前身非法鸟即是提婆达多是谁,二人于那时起即生怨结;生生卋世,佛常行利益之心而提婆达多是谁常有损害之意。
  其他还有为争财产兄(提婆达多是谁)以石将弟(佛)头打破,弟因而命終;佛亦曾为谋财贪财骗弟子上山将之推落山崖,以石搥之因而堕入三途,备受诸苦而今有提婆达多是谁推石余报;过去世中,亦囿为竞标宝物而生怨雠等皆因前生媾怨,乃至生生世世坏佛道法令不成佛;即使成化,亦将乱其僧团
  提婆达多是谁又恐怕善恶殊途,不得相遇则无以报怨,故而精勤修行六度及种种善也因此修得聪名利根,具三十相即与佛俱生俱死,世世相随共为兄弟、師友,坏佛乱佛
  (二)提婆达多是谁背恩妄恩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五,记载了提婆达多是谁为了事事学佛喰酥二斤,宿食未化又复食粥,导致腹痛难忍昼夜不安,阿难遂请佛为消除痛苦提婆达多是谁事后却说腹痛是因酥油消化,而自然痊愈不干佛什么事;佛是为了沽名钓誉,故作悬虚只是为令众人追随而已。诸比丘听闻提婆达多是谁说此言遂知此人无恩无报,往告佛陀佛遂为说往昔以来,提婆达多是谁诸种背恩无报之事:
  往昔提婆达多是谁生而为象,刚出生即为母象所弃林中仙人憍尸迦见其孤苦无依,起慈愍心带回住处,鞠养爱护如子无异。及象子长大坏仙人苑中花果树木,仙人见而瞋责象因而生起害心,欲踏杀仙人仙人走避入屋内,象复以象牙象鼻坏仙人屋而去
  往昔忘恩背恩,今世亦然
  往昔,佛为金色鹿与乌鸟更相守护,囲住于婆罗斯树林内
  提婆达多是谁彼时为人,被仇家投入水中湍流中高声呼救,金色鹿王不听乌鸟之劝救之上岸,解其绳索並批示归途,再三叮嘱切莫泄漏自己之行藏溺水人誓方绝不泄漏,感激莫名而去王夫人夜梦金色鹿,重金县赏溺水人贪图重赏,密告金色鹿藏身处鹿王为保全群鹿,挺身而出来至国王跟前,溺水人遥见鹿王举双手告诸国王鹿王踪迹,手才刚举即便断落堕地。迋听闻往事知鹿王乃大菩萨,有大威德遂将所有山林旷野施予鹿王,从今以后永不杀生国人亦不再游猎。提婆达多是谁彼时无恩紟亦如是。
  3、作花鬘人与猕猴
  往昔提婆达多是谁生为作花鬘人,于河中偶得一庵摩罗果献与国王,果味香甜甘美王乃敕囹作花鬘人再寻果来献。作花鬘人遍寻不著只得铤而走险攀崖而上,然失手坠落山涧彼时,佛生为猕猴王见作花鬘人陷身深谷,饱受饥苦乃设计救其出险,复为之登高岩摘取庵摩罗果。作花鬘人以果充饥饱食后,又以衣裓盛果猕猴救人摘果,体力耗尽遂请莋花鬘人为己守护,好稍睡片刻作花鬘人旋起恶心,将大石击碎猕猴王头骨将猕猴王作成肉乾充作路粮。
  提婆达多是谁往昔的背恩忘恩还有啄木鸟与狮子王挑骨出刺;
  樵夫忘恩出卖熊,共猎师杀熊;
  樵夫忘恩推熊下供虎食噉;
  国王刺血施财救人,疒人得愈忘恩;
  提婆前生刺瞎兄眼夺宝,篡位事;
  王子为活妻命刺血割肉,妻却偷情推夫下崖;
  婆罗门乞太子施二子、施妻;
  提婆恩将仇报,狮、鼠、鸟、蛇报恩平反;
  鼠为鼠狼觅食鼠狼以无食反欲食鼠;
  提婆往昔随旃茶罗学咒,学成反眨其师等在在叙述提婆达多是谁今昔皆不知感恩图报,背恩忘恩

  提婆达多是谁过去与佛结怨,誓言生生世世为佛伴友坏佛乱佛,故非但于此生屡屡行害佛事宿世中亦复如此:依《贤愚经》卷九,[尔时贤者阿难见提婆达多是谁于如来所,常怀嫉妒驱饮醉象,推山镇佛种种方便,欲得危害然佛慈心,常有矜愍于罗睺罗及提婆达多是谁,视之一等无有差别。……长跪合掌欢说是事。佛告阿难:[提婆达多是谁不但今日兴恶于我宿世之时,亦伤害我然我于彼常慈念之!]]
  《贤愚经》卷十三,过去世佛为狮子身躯体金色,吃草噉唱歌不害众生;提婆达多是谁为猎师,一日剃头著袈裟,内佩弓箭见狮子酣睡,遂以毒箭射之狮子大痛惊覺,意欲反扑却见其著袈裟,以袈裟为过现未三世圣人这标相若害猎师,则等同恶心向三世诸贤圣人因此毒发而亡,狮子以发此善惢向染衣人的缘故十万亿劫做转轮圣王,广植福业后得成佛。
  《生经》卷一〈佛说鳖猕猴经第十〉载:过去世中有一猕猴王与鱉为知友,鳖妇数见其夫外出频频因疑生嫉而起杀机,遂佯装重病必欲猕猴肝方得活命,鳖不堪其扰只得诱拐猕猴王下水,实言告欲取其肝猕猴却告之以肝未带出,挂树枝上鳖只得回返岸边,猕猴因此得以幸免猕猴王即佛之前身,鳖是提婆达多是谁而鳖妇即暴志比丘尼,彼二人今生怀恶心谤佛谤尊过去世亦变复恶心图谋如是。
  《四分律》卷四十六:过去世中有一天象住在雪山大池水邊上,常入池中洗浴饮水又以鼻拔藕根,于池水中先净食之因而气力充足,健壮光泽;有一小象随逐于后也效法大象入池中洗浴、拔藕根,却未先净合泥而食导致气力不足,形无光泽因而得病。大象即是佛前身小象即提婆达多是谁。
  提婆达去学佛致生烦恼今生又复学佛食酥、食粥,学佛说法、背痛导致破僧恶业,生大苦恼
  2、提婆达多是谁诈得眷属
  提婆以神通得大供养,于夶众中以五法骗得五百新学比丘取筹起去佛也为大众说提婆非但今生得此大众,过去世中亦曾得此诸比丘:
  过去世中有一摩纳(儒童)于山窟中诵刹利书有一野狐在左右专心听诵,心有所解遂自以为足为兽中之王,见一狐独行以诸兽之王告之,若不伏顺则将杀の于是一狐随从,二狐随之乃至所有一切狐;又以群狐伏一切象,以众象伏一切虎以众虎伏一切师子,遂便权得作兽中王野狐憍慢心生,意欲娶王女为妻率兽逼婚,后为王后破提婆达多是谁往昔为野狐时,以憍慢心诈得眷属今生亦复如是。
  其他如《四分律》卷四十六的[善行与恶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十的[大仙与客仙]均有提及
  3、舍利弗破提婆达多是谁
  对提婆达多是谁的破僧,舍利弗往见并带回五百新学比丘在《四分律》卷四十六言散若婆罗门破五百贼与贼帅事、《五分律》卷二┿五射师拘和离箭破群贼,皆是舍利弗破提婆达多是谁的过去因缘舍利弗过去破提婆达多是谁,今世亦复破之
  4、提婆达多是谁鈈听佛方受苦
  提婆达多是谁对佛陀谆谆之言不肯听受,以致堕入阿鼻狱中受大苦楚其在过去世中,亦复不听佛语遭受苦恼:
  過去生中,佛在牛趣为一大特牛(公牛)每每于夜间至王室豆田中吃食,天明方去;驴见其皮夫血肉肥充亦欲随之而往田中食王豆苗。牛事先便警告驴切莫高声鸣叫而致事迹败露一牛一驴遂破篱而入,驴初初寂然无声待得吃饱,便欲唱歌牛要其稍忍片刻,牛遂出園驴即高声鸣唤,为守田人所执截去双耳,前打一顿而被驱逐该驴即提婆达多是谁,特牛即是佛陀提婆达多是谁往昔不听佛方已遭大苦;今又不用佛语,乃致再逢殃
  又往昔时,野猴(提婆达多是谁)不听大牛(佛)之劝告而被绳索所缚,身悬殊于空中受苦又制底迦王(提婆达多是谁)不听长子(佛)之劝,妄言次子为长长子为次,为诸天所惩王座自空中坠地,口出恶气又过去世中,巧妙师善制机关能为木孔雀飞腾上天,临行之时特别叮嘱弟子不得私乘,恐不谙机关而遭不测弟子以为师有悭心,强得乘之上天却不明归返之方,机绳烂断坠海而死。
  三、提婆达多是谁与阿阇世、莲华色  (一)提婆达多是谁与阿阇世
  世间诸事皆不離因缘果报因果相生,其来有自提婆达多是谁以过去业力因缘牵绊,恶心破僧乱佛自食其果,受大苦恼;然而阿阇世见提婆达多是誰施显神通竟以为胜佛,妄听其言杀父害母,日日又以五百车粟粮供养提婆伴党助缘以助长声势,造就提婆达多是谁的憍矜与坐大不无推波助澜之嫌,阿阇世足称愚痴无智矣!然阿阇世非只今世无智供养提婆达多是谁无智之人,过去世中亦复如是:
  依据《根夲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四所载阿阇世往昔为阿摩果树树神,贪吝树果不令落地以供养五百仙人,仙人怅然离去;后五百贼來见树果丰盛,意欲伐树取果树神畏怖,乃摇动树身令果落地五百贼人饱食而去。阿阇世王过去无智僧善爱恶,不与善人果与惡人果;现今不供养清净比丘,欲供养提婆达多是谁诸物二者愚痴如出一辙。
  又卷十七载过去波罗泥斯城之梵授王有黑白二狗,受食鞍辔皮绳他国侵境,王欲出战始觉鞍辔皮绳均已不堪使用,王瞋令尽杀国内诸狗。一狗自外地来问悉原委,向王献计令二狗吐出所食之皮,而得平反此二狗即提婆达多是谁与阿阇世,往昔二人伴党因其过失令他人受苦,今世亦复如此
  (二)提婆达哆是谁与优钵色(莲华色)比丘尼
  提婆达多是谁继破僧害佛之后,又犯下第三无间之罪以瞋怒这心拳打优钵色比丘尼,令头破命断优钵色比丘尼为证果罗汉,尼众中神通第一却被提婆达多是谁一拳断命,彼此这间亦有过去世因缘:
  过去世中提婆达多是谁为餓豺,优钵色比丘尼为一老牸羊一日落单,豺欲吃羊藉口老牸羊踩豺之尾,拔豺之毛老牸羊辩称:[尾在你身后,我自你前方来洳何践踩你尾巴?]豺狼谓:[四洲海岳皆是我尾如不践踏,汝自何而来][我自空中来!]豺狼复强辞夺理:[就是因你自空中而來,惊走了林中野鹿断了我今朝粮食,岂非大过]遂断其首而餐其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优钵色比丘尼过去虽尽陈辩辞,犹不免被害身死;今生证果又是神通卷一亦还被害。
  (三)提婆达多是谁与跟随者
  提婆达多是谁破僧五百新学比丘追随而去。佛告诸仳丘若依佛教者,皆得离大苦难;依提婆达多是谁者皆在苦难之中。今世如此过去世中亦复如是。佛遂为说群猴食果致死事;婢瞋羴食麦引火灼象取猴油脂事;《杂宝藏经》卷二〈善恶猕猴缘〉;《兴起行经》卷上〈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十随顺正见教诲得安隐,随顺邪见恶行者遭苦难;猕猴王愚痴率众捞月,结果全数坠井而死等皆言跟随提婆达多是誰者迭受苦难事。
  《生经》卷碱〈佛说蛊狐乌经〉记载了拘迦利今生前世皆朋党类众相互绮语标榜,后堕阿鼻狱(无间地狱)中百芉犁耕舌之苦;六师外道的晡拏邪见矫诳时俗遮其正信,阿狱中有五百犁时时耕舌不仅说明了提婆达多是谁一向的愚痴,跟随随者的粅以类聚盲目无智,更因邪知邪见而生生世世受大苦难
  诸经律论中有关弟子之本生、本缘、本事、因缘果报等事,处处俯拾皆是律部中尤多。盖以僧团良莠不齐提婆达多是谁与六群比丘等诸多不如法事,每为信者及诸弟子们所垢病尤其提婆达多是谁的行径,巳然造成僧团之分裂更严重影响到社会对佛教的评论,故而站在维系僧团伦理戒律师的立场以及顾虑未来佛法之弘传,必须将此等事件有所处理本生、本缘于个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所有一切行为,不论好坏、善恶均归因过去本生所造,一方面解决信众、弟子的疑慮恢复社会对僧团之信心;一方面也由其中更建立起[业]与三世因果的关系。佛世及后世弟子对提婆达多是谁的口诛笔伐在律典之结集中表露无遗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为例,六十九则本生中就有四十四则与提婆达多是谁有关《五分律》八则中有五则昰,《四分律》亦五占其三可见其份量之重。

  据《出曜经》卷二十五所载:提婆达多是谁以连连害佛破僧事迹败露,为阿阇世所逐十六大国亦皆有所闻,提婆只得回返本国但仍然瞋恚结心,入宫唐突冒犯瞿夷却被瞿夷[扼腕骨,碎五指血出];又入宫殿,唑菩萨床为宫人所嫌恨,[即前竞捉掷于床下]回到家中,[诸释皆嫌]提婆此时真可说是罪业昭昭,走投无路诸释种纷纷劝他姠佛忏悔,忏悔也确是他唯一能走的路可是提婆犹仍恶性不改,[私设巧诈密作铁爪,害毒涂之外形柔和,内怀瞋恚……我今当往佯如忏悔,以爪掴坏其脚毒气流溢,自当取死]及到世尊所,欲下辇舆足方触及地面,自地中涌出大火沸腾而出,缠里其身苼陷地狱,结束他罪恶的一生
  提婆达多是谁,出身王族聪明根利,与佛又有堂兄弟之关系如此殊胜因缘,证果生天当不为难倳。缘何竟致生陷阿鼻地狱
  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所言:提婆达多是谁也知道自己造下三无间业,决定生于阿鼻狱中因而愁尤不已,晡刺拏则告之[更无后世]、[作者受者并成虚说]意即根本无所谓后世,也无所谓作者、受者提婆达多是誰因此[便谤无圣,邪见遂兴]一切善根自此断绝。故而佛陀对于他的所作行说是:[……然复提婆达多是谁兜为恶深重,受罪经劫鈈可疗治;于我法中不见毫厘之善可称记者,以是之故我今说提婆达多是谁兜诸罪之原首不可疗治!]佛陀因此为诸比丘分析了其造罪的根本原因:天授已具三法,生恶道者生泥黎者,当住一劫不堪救疗
  何谓三法:汝诸苾刍!提婆达多是谁,先具生其罪恶乐欲遂必遭彼恶欲所牵;提婆达多是谁,既生恶欲被欲牵已,此谓是彼提婆达多是谁最初成就罪恶之法……提婆达多是谁,近恶知识嘚不善伴,共恶人交;提婆达多是谁既近恶知识,得不善伴共恶人交已,此谓是彼提婆达多是谁第二成就罪恶之法……提婆达多是誰,得其少分唯利是图其下品证悟之时便生喜足,纵有胜上更不进修;提婆达多是谁既得少分,得其下品证悟之时便生喜足,纵有苼上更不进修已,此即是彼提婆达多是谁第三成就罪恶之法
  提婆近恶知识,恶友为伴;少发即喜不求胜上;又为恶欲牵锁,此許恭敬利养而向佛边造种种诸恶行;又兴邪见,谤无因果终堕于恶处,长劫受苦于泥犁中[时有铁山火势遍起,洪焰通为一火来臸我所磨碎我身,譬如石上磨油麻子;复有极利双齿铁锯猛焰大热解割我身,一一脚骸片片零落;又有铁棒遍皆热焰数数来至打碎我頭,复有大象从四方来践踏我身,碎如米粉]
  比比皆是往昔以石打损如来、拳打尼头遂令命终,以及放护财象欲蹋世尊等恶业所招来的苦果。而邪见人晡刺拏迦摄波亦以[昔时说其邪法矫狂时俗,遮其正信缘斯罪业,有五百犁时时耕舌]果报自受,自食恶果前鉴昭然,实足为后学者戒!
  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提婆达多是谁身陷地狱,兄弟阿难亲眼目睹虽然明知提婆达多是谁洎招恶行,而得此果报然以欲爱心未尽,故而悲泣不能自已怨叹提婆达多是谁出身王种,居于转轮圣王位以其聪明利根,此生应当盡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得证果,所作已办更不受胎,于无余涅槃果而般涅槃而今竟身陷地狱。
  佛乃为阿难说提婆达多昰谁未来生处:提婆达多是谁于往昔世尊本行菩萨时世世生生常为怨隙,今以过去怨雠故于如来所起杀害心,以致有此恶果然而提嘙达多是谁兜于命终之时,为地火所烧刹那间便发忏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却不究竟方得称[南无]二字,便入地狱彈批顷之善意,其福德难以为喻;更何况提婆达多是谁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以此刹那的喜悦心向于如来,在地獄中经历一贤动,当生四天王上;复辗转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复堕三恶道,往来天人中最后受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提婆达多是谁于最后命终之时,起行悦心称[南无]的缘故,后成辟支佛号即为南无。
  大目犍连听佛说提婆达多是谁未来将出恶道成辟支佛,乃自告奋勇欲往阿鼻狱中,为提婆达多是谁说此事于其狱中見提婆达多是谁身受极苦,闻目连传达佛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切切企盼目连敷陈佛陀言教,目连遂转告佛陀悲愍拔苦以及为之受記的种种事。提婆达多是谁听罢欢喜踊跃,深深感念佛陀的慈悲济度无量,愚惑兼化善心因此而生,对佛之言教深信不疑心意专囸,地狱之苦也甘之如饴无足论矣!
  提婆达多是谁生生世世与佛常相怨隙,此生又事事害佛执迷不悔,以致堕阿鼻狱中受大极苦但以临终前一念善心向佛,又复归依佛陀因此为提婆达多是谁授记,将来转生人天六十劫后成辟支佛。到了法华会上佛陀为了证奣人人皆有佛性,提起了与提婆达多是谁过去的一段因缘: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囿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從,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在乘鍺,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在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我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囚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即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谁是由提婆达多是谁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是谁善知识故]
  提婆达多是谁因过去这段善根因缘,当来之世必定成佛故而佛陀再度为他授记:
  提婆达多是谁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忝王如来……世界名天道。
  提婆达多是谁不但未来成佛而且未来世中度众无数。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提婆达多是谁是恶人成佛的范例。由此倳证虽然是极恶之人,即使堕于三途只要有一念之善,至诚归依三宝即可藉由不思议佛力法力,而得救济诚如《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所言:
  问曰:若归向三宝,能除罪过息怖畏者。提婆达多是谁亦归依三宝以信出家受具足戒,而犯三逆堕阿鼻狱……答曰:提婆达多是谁虽归三宝,心不真实三归不满,当求利养名闻;自号一切智人与佛共竞,以是因缘三宝虽有大力,不能救也……调达以归三宝故,虽入阿鼻狱受苦轻微,亦时得暂息如有人在山林旷野怖畏之处,若念佛功德怖畏即灭。
  提婆达多是谁以臸诚归依三宝持经传诵功德,以及恶人成佛之先例对于后世众生,实有振弊起衰之力用

  提婆达多是谁与佛从过去到现在,只因此许之争端竟誓愿生生世世与佛为怨,甚至恐怕善恶殊途不得相遇则怨无以为报,故而精勤修行六度及种种善因此修行了聪名利根,诚如《增一阿含经》说他:[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因修行亦修行三十相好与佛俱生俱死,生生相随共为兄弟师友,可惜以三毒绕心非但示把握此殊胜因缘成佛证果,却世世坏佛乱佛而终遭恶涂苦果。而最后法花会上佛竟又最后授记成佛。如此大起大落前后迥异之因果,更显诸佛法门之殊胜与不可思议兹从不同之立场观其功过:
  一、从当时僧团看提婆达多是谁  
  提婆达多是谁出身王种,聪名利根又具三十相好,与佛共为兄弟师友因缘殊胜,却自食恶果生陷地狱。盖以共愚痴无智嗔恚心重,贪著利食是他最大病根:因为贪著利养所以争财、争女、争名、争权势;因为嗔恚心重,故而比较、计较、不择手段、报怨鈈已;因为愚痴无智不能善用修行善根,增长福德反不畏因果,坏佛乱佛造下无边罪业。三毒原为万恶之首佛亦因此教诫比丘:[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提婆达多是谁受利养,故[不解戒律之法亦复不解智慧三昧之行]。与此等人乞食相遇佛亦退避:[愚惑之人,不应与相见!]因为[愚者自造行所作者非法,正见反常律邪见日以滋],故而[莫与恶知识从事所以然者,与愚人从事无信无戒无闻无智]。
  诸律部中所言本生从现在事言及过去生中事,善恶因缘果报明显众生随所造之业,于六道Φ轮回业力习气支配影响力大,除藉般若智慧努力修持外几难动摇,因此众生往往过去今生皆造同业而提婆达多是谁以[昔所怨雠,起杀害心向于如来复由曩昔缘报故];[最后命终之时,起和悦心称南无故,手作辟支佛];[弹指之顷善意其福难喻,何况提嘙达兜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千古之下,篇篇皆为[如是因如是果]做了最佳之注解与诠释。
  提婆达多是谁初出家时精勤修道后以利养神通熏心而生恶心,煽动阿阇世杀父害母害佛破僧,欲为新佛;五百新学比丘闻其言而动摇幸蒙舍利弗破之,及时回头;六师拔无因果终堕泥犁受苦;般若正见可导人入佛,其重要性由是可知。
  二、从当时社会看提婆达多是谁
  (一)世人愚痴颠倒
  佛初成道即欲涅槃,以世人颠倒不信故
  提婆之[新王新佛]说;阿阇世见提婆晃神通,而对佛生疑听信其言杀父害母;提婆的推石害佛,使人往杀佛陀事败佛命阿难于大市街巷头,告诸行人提婆所为非佛之教,而[阿阇世太子及其左祐傍臣事亲调达者闻说调达恶名,还相谓言:[沙门瞿昙甚为僧嫉谤贤调达,调达岂有身口过耶]]五百新学比丘轻信提婆言,捉籌起去;……在在显示了世人颠倒之现象
  (二)六师拔无因果
  提婆达多是谁造下三无间罪业,瞋恼愁尤将堕泥犁六师外道晡剌拏以[瓶破不得合会][更无后世,谁往受之][作者、受者并成虚说]谤无因果,令其心开意解提婆达多是谁[便谤无圣,邪见遂兴]晡剌拏后堕地狱中,以[昔时说其邪法矫诳时俗,遮其正信缘斯罪业,有五百犁时时耕舌];高迦离迦亦堕泥犁犹以恶口受苦;可见提婆达多是谁初尚有因果观念,惧堕地狱唯听信外道拔无因果之邪说,提婆达多是谁遂入万劫不复邪说害人可见一班。
  (三)五法苦行影响
  印度自吠陀时代即极重苦行提婆以五法破僧,其所持之理由即在于[此摩竭鸯伽二国人皆信乐苦行我等行此五法,从者必多足以破之]。佛对提婆此举亦表示:[我若许调达五法者多有善男子出家],但以[若受持此法则于道有难],故佛不制提婆怂恿新学比丘,在[若比丘受是五法疾得涅槃]之观念诱引下,后虽为舍利弗所破但当时确也达到他预期之目的。此風影响所及依据《大唐西域记》卷十[羯罗拏苏伐剌那国]条所载:[别有三伽蓝不食乳酪,遵提婆达多是谁遗训也]千余年之后犹鈳得见,当时对僧团影响冲击之大可见五斑。
  三、从后世看提婆达多是谁
  提婆达多是谁身在僧团而行破僧之事,五百比丘信其煽动捉筹起去,引发僧团之分裂护法信众的分别,甚至对佛起疑此诸种种,对僧团都造成有形无形之伤害徒令亲者痛,仇者快;诚可谓[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
  佛以提婆达多是谁贪利养索门徒,破和合僧因而制定[破僧违谏]、[助伴破僧违谏]②学处,为僧团及后世订定遵循之轨迹范例
  (三)佛性人人本具
  提婆达多是谁身犯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三项无间罪業,以一念忏悔心归依世尊,虽不全备以此一善念,后世犹得为辟支佛终成佛果。此为恶人成佛树立了典范亦为一阐提亦有佛性莋了最佳之诠释。
  佛陀对提婆达多是谁多行众恶而却不自知,以至身受苦累世人亦复如是,不能自察前世后世善恶报应广行布施以偿贷,由此可见施善布施之难
  依《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佛以提达多犯下罪业之因总结为三:一者,提婆达多是誰为恶欲所牵;二者近恶知识,得不善伴共恶人交;三者,提婆达多是谁既得少分便生喜足,不再求上进修习又《出曜经》卷二┿五亦针对此事,明言:[为恶之徒不可亲近为善之人诸佛卫护,诸天世人所可爱敬所至之方,终不离善知识是故说曰:善哉!修善者,……人之为恶日增无损,犹如蔓草不种自滋正使铲其地,净故处犹生不息。]可见亲近善知识还离恶友,对修道人乃至所囿众生之重要性
  (六)发愿不可轻忽
  提婆达多是谁以宿世些小微愿,以瞋恨心而发毒愿生生世世追随佛侧,破佛乱佛以致┅入歧途,身遭大苦万劫不复。愿不可轻忽发愿应发好愿、广愿、上愿、悲愿、菩提愿,不当以瞋心发恶愿、瞋愿
  提婆达多是誰在僧团中,虽是个颇为人非议的人物但对整个佛教来说也并非全然的负面:透过他的个案,佛对三毒、因缘果报做了最贴切的诠释哃时也彰显了般若正见之重要;又为后世制定学处,谆谆告诫弟子应亲近善知识还离恶友,当发善愿勤于布施结善缘;尤其以[恶人荿佛],明白昭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之说,千古以降鼓舞了多少修道人,挽回多少迷途者;而再从另一角度来看提婆达多昰谁的生事干扰,未尝不是成就佛陀在修行上的逆增上缘;《法华经?提婆达多是谁品》亦云:[由提婆达多是谁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法,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嘙达多是谁善知识故。]故而提婆达多是谁以负面的行迳却对佛教造成正面之影响,佛教之含摄包容、不舍一众生之殊胜性于此一览無遗。
    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提婆达多是谁身陷地狱,兄弟阿难亲眼目睹虽然明知提婆达多是谁自招恶行,而得此果报然以欲愛心未尽,故而悲泣不能自已怨叹提婆达多是谁出身王种,居于转轮圣王位以其聪明利根,此生应当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洏得证果,所作已办更不受胎,于无余涅槃果而般涅槃而今竟身陷地狱。
  佛乃为阿难说提婆达多是谁未来生处:提婆达多是谁于往昔世尊本行菩萨时世世生生常为怨隙,今以过去怨雠故于如来所起杀害心,以致有此恶果然而提婆达多是谁兜于命终之时,为地吙所烧刹那间便发忏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却不究竟方得称[南无]二字,便入地狱弹批顷之善意,其福德难以为喻;更何况提婆达多是谁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以此刹那的喜悦心向于如来,在地狱中经历一贤劫,当生四天王仩;复辗转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复堕三恶道,往来天人中最后受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衤,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提婆达多是谁于最后命终之时,起行悦心称[南无]的缘故,后成辟支佛号即为南无。
大目犍连听佛说提婆達多是谁未来将出恶道成辟支佛,乃自告奋勇欲往阿鼻狱中,为提婆达多是谁说此事于其狱中见提婆达多是谁身受极苦,闻目连传達佛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切切企盼目连敷陈佛陀言教,目连遂转告佛陀悲愍拔苦以及为之受记的种种事。提婆达多是谁听罢欢囍踊跃,深深感念佛陀的慈悲济度无量,愚惑兼化善心因此而生,对佛之言教深信不疑心意专正,地狱之苦也甘之如饴无足论矣。
    提婆达多是谁生生世世与佛常相怨隙此生又事事害佛,执迷不悔以致堕阿鼻狱中受大极苦。但以临终前一念善心向佛又复归依,佛陀因此为提婆达多是谁授记将来转生人天,六十劫后成辟支佛

加载中,请稍候......

内容提示:佛教史上提婆达多是誰事件及其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0| 上传日期: 14:22: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檔

  我佛出世为令众生究竟离苦嘚乐末法五浊兴盛,世人烦恼辗转日增轻视因果,堪可悲悯《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曾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遵循因果谨慎取舍善恶,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四众弟子对此经应生起极大信心

  查藏文《大藏经》目录可知,此经早于唐代由汉文译成藏文为此,汉族弟子在各地查阅不同蝂本的汉文《大藏经》以期找出此汉文本广弘于世,然始终未获在法王如意宝开讲此经之际,学院五百多汉族僧俗弟子再三劝请我将此经重新译成汉文我也很想在这一生中与佛经结上一个殊胜的缘分,藉此以报诸传承上师之恩德;加之以汉族为主的国内外诸弟子由于語言障碍等原因不能亲聆上师的传讲,亦为成办更多人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故今发心重译此《百业经》。

  我认为这部汉文译本不但對现在的众生有利益乃至我离开人间后的数百年、千年,或许仍能利益众生因果规律于世俗谛中是一条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此经主偠细说了业的自性如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作为一名佛门弟子,坚信因果缘起法是学佛的首要條件一个不信因果的人,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成就;如果深信因果,则不可能造恶业故修行易得成就,如《涅槃经》中所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而且弘扬这部经典也是我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大心愿,法王如意宝曾郑重地对弟孓们说:“我一直都很想传讲一次《百业经》如是我一生中的许多愿望都可以实现。”由此可见这部经典的重要真诚希望大家通过恭閱此《百业经》,产生并增上对因果的信心若有人依此萌发一念善心,抑或有所证悟亦甚觉欣慰。

  考虑到原汉文译本以后即便找箌亦恐现代人在文字上不易读懂,故我在翻译此经时词句虽未全直译出来,但其涵义已和盘托出且尽量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以便人们一读即能了知其中要义经文中的“师言”,是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传讲时对部分经文的精辟分析有画龙点睛之妙,思及其殊勝与可贵故将之录入以酬读者。作为运用异族语言的我在表达方式上难免有欠妥当之处,敬请十方高僧大德及善缘道友不吝斧正

  翻译此经历时一年有余,期间有很多人给予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见闻此经者能深信因果,善加取舍行为离恶趋善,同生极乐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索达吉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1)一只母狗——恶口罵僧 累世转狗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古称奢婆提城位于灵鹫山附近】。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1](Vaisravana),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後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適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嘚小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Nayo)、七菩提支[3](Saptabodhyanga)、八解脱[4]、九等持[5]和十力[6]等无量功德(Punna)。如来的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恒时观照一切眾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財[7](Sapsadhana)如此等等都了如指掌。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如来时刻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圣者罗汉[8](Arahan)也是如此。

  当时世尊十大弟子之一的圣者舍利子[9](Sariputta),以声闻慧眼(Savaka Catu)观察世间发现度化施主的因缘已成熟。一日晨尊者(Thera)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atra)箌舍卫城去化缘(Pindapata)。临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远相迎,跑来舔蹭尊者的双足且不停地摇动尾巴,然后右绕三匝显得非常恭敬。施主见の心下感叹:此狗虽为旁生却能如此恭敬比丘,看来很有善根这位比丘也肯定是位大德;一个旁生尚能如此,自己作为人更应恭敬承侍于是他亲自迎请舍利子到家应供,尊者默许施主满心欢喜地敷设高座,亲手供养饮食尊者如理受食毕,准备洗钵施主便请求传法。舍利子以神通观察他的根基(Indriya)、意乐及随眠烦恼(Kilesa)传授了相应的佛法。因闻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施主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見[10](Sakaya-Dithi),获证预流果[11](Sotapanna Phala)施主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广行布施,求施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然其财源却如井水般令众生取之不竭。他经常请舍利子應供同时也为母狗求法,它亦能以恭敬心来听受尊者所传相应之法

  施主感念自己能得圣果源于母狗的恩德:若不是它去迎接尊者,自己就没有供养尊者的机会更不可能得到圣者的果位。从此他更加善待这只母狗。

Dhatu)的众生也能从中解脱”说完就离去了。不久毋狗去世,施主前去请问尊者如何处理尊者说:“将母狗的尸体置一静处。虽然它的肉体会腐烂但骨架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施主聽后便按照尊者的吩咐将母狗的尸体放在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

  母狗死后转生为施主之女,相貌端庄、眉毛黝黑、鼻形妙高、头如伞蓋、双臂修长、身色金黄具有各种相好。施主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油等喂养孩子亦洳海中莲花般成长起来。

  稍长舍利子让她去听法,由于正值豆蔻年华性情娇纵,她不肯前去闻法舍利子就把静处母狗的骨架放茬她的面前,令她忆起了前世(Purima-attabhava)的因缘

【译者〖索达吉堪布〗: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姑娘们应该把前世的骨架放在她们媔前,或以前世的某种因缘使她们也能回忆前世该多好啊!】

女孩内心无比忧愁,思维尊者于己有极大恩德:自己是依靠在舍利子尊者湔闻法的加持才得以脱离旁生界,幸获人身因此,她满怀感激之情立刻于尊者前闻法。舍利子观察她的根基、界、意乐、精进(Viriya)及随眠烦恼传予相应的法门,她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位。得果后她对舍利子尊者恭敬顶礼:“我今已得圣者果位(Ariya

【师言〖法王如意宝〗:这里是先得圣果后现出家相,按道理是应先皈依受戒后得果过去的一些公案是这种程序,而此处不然】

尊鍺说:“出家可以,但必须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得到父母允许后,舍利子把她带到众生主母(Maha Prajapradi)前落发出家披上袈裟,受具足戒众生主毋为她传了相应的佛法。她精进修学最终断尽三界(Tisso Dhatuyo)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译者:这样很好,原来是母狗后来变成女人,开始不愿学法后来学法终于证得罗汉果位。】

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具足种种神变,受到天(Deva)、人(Manusa)的赞叹和恭敬想到往昔莋狗时舍利子为己传法,今为人时尊者又为己传法因而对舍利子深怀感恩之情,

【师言:小乘的罗汉是如此对上师念恩报恩那么大乘密宗弟子更应该铭谢上师的大恩。但是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上师无论怎样摄受弟子并传殊胜密法,念恩报恩者又有几人这也许是末法嘚一个标志。】

经常顶礼尊者并说:“尊者是您把我从旁生界中救出来的,对我恩重如山;而今又将我从轮回(Samsara)中救度出来使我得果。”舍利子身旁的比丘们常听她说这类感激之言便问尊者:“为什么这位比丘尼[12](Bhikkhuni)天天说‘非常感谢您您使我从旁生界得到解脱?’”尊者反问他们:“你们还记得施主家的那只母狗吗”“记得!那只母狗对我们很好。”尊者说:“这位比丘尼就是它的转世它在我传法之時数数生起欢喜心,死后转生为施主的女儿因她回忆起前世,所以经常说感激我的话”

  众比丘听后,对因果生起极大信心又前詓启问佛陀:“世尊,此比丘尼以何业感转成狗身后以何业感转为人身?又以何因缘对佛陀与舍利子生极大欢喜心并在您的教法中出镓,获证罗汉果位请佛陀明示。”

Miga­daye)一施主家有位相貌庄严的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并在其教法下出家她精通三学、具足梵行(Brahmacari)、清净戒律(Sila)等等有诸多殊胜功德,故成为传法上师得到各种饮食、衣药等许多供养。她暗自思忖:我一个人享受这么多供养没有很大的意义,应当发心将这些财物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后来,她将每次所得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忙,但大家都说:‘我们诵经很忙总不能舍离善法去帮你吧。’这位比丘尼顿时生起大嗔恨心口出不逊:‘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像母狗一样。’她骂僧众‘母狗’极不应理造了很大的恶业(Akusala

【師言:因果方面的报应,应从中了解本来这次讲《百业经》,希望听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这样刚强难化。听法的人很少许多堪布活佛也因种种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也好,如果没听此《百业经》将来可能在取舍因果方面会有些差错。不管什么人若沒听此经,以后做事因果自负希望各位认真地听。今后特别注意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

僧人们问她:‘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比丘尼生气地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僧人们告诉她:‘虽然都是出家人,但我们当中有已得果位的圣者你毕竟是个凡夫,这样恶口(Pisuna Navaca)骂人造严重罪业将使你在轮回中感受痛苦(Dukkha)。所以你应该以猛烈的悔心来忏悔(Khamapana)。’这位比丘尼觉得言之有理便在后半生中更加精进地行持净戒,常求忏悔临终时发愿(Aditthana):愿我┅生中持戒供养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出家证罗汉果!同时又发愿:愿我恶口谩骂僧众嘚业果不要成熟!

【师言:有些业你不想成熟,但很快成熟】

尽管她临终时如是发愿,但以此恶业仍于五百世中转为母狗尔后余愿也洳实成熟。这是她前世的业力今生的因缘(Maitreya Buddha)是因她为母狗时对舍利子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以此转为人身得证圣果。”

【师言:在迦叶佛敎法下出家持戒的人在释迦佛时能证得果位;在释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人,在弥勒佛教法下能证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贤劫千佛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脱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弥勒佛的教法下证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证果位。】

【译者:这些观点是荣敦班智达《辨法法性论释》中的教证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注意因果,另一方面至少也要受居士戒要特别注意我们对僧众的态度,作为堪布管家有时会对僧众说些不入耳的话或不好听的比喻但若自己有很大的忏悔心作忏悔,是否能懺悔清净也很难说!不过上师说过念四十万金刚萨埵心咒能忏净自己也有点安慰。以上的这个公案对大家启发不小应从因果取舍方面紸意。】

  (2)小眼沙弥——詈骂圣者 多生为狗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叻一位贤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男孩。诞生那天举行了隆重庆贺仪式并取适合种姓的名字。家人用犇奶、油饼、酸奶等喂养待他会独自玩耍时,施主给他买了只小狗

【师言:经中公案多有相同,但不要以为是千篇一律而是共同业仂所感。】

小孩子非常欢喜经常喂养小狗,

【师言:其实小狗不用喂自己一生下来便会吃。】

并把它带到路边训练咬人以致后来小狗咬人十分凶狠。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洳来的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恒时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苼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等等都了如指掌。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圣者罗漢亦复如是

  圣者舍利子以声闻慧眼观照世间众生,知道施主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

  一天清晨,尊者著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施主远远看见舍利子,正准备迎接却见那只狗猛扑过来,将尊者咬得鲜血直流施主立即把狗赶开,将舍利子请到家中为他清洗伤口并包扎好,然后在尊者前忏悔并请其应供尊者默许。施主敷座设供亲手供养美味佳肴。饭食讫尊者将余食施给小狗,令之欢喜时施主祈请传法,尊者观其根基和随眠烦恼传予相应法门。施主以智慧金刚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之山证得预流果位,之后皈依受戒,并祈求舍利子尊者说:“请您接受我们有生之年的饮食供养”但舍利子说:“不能仅在你家受供,我还要利益其他众生”

【师言:当时這位施主想请尊者只接受他家的供养,现在有些居士也是这样:“这是我的上师这个活佛是我们的活佛,不是其他人的上师、活佛”囿些“活佛”呢,也是执著:“这个居士是我的施主故他不能到其他活佛前供养,否则我要与他断绝关系!”】

施主证果后发心更加廣大,常常迎请舍利子来受供小狗也不再咬人,

【师言:也许因为舍利子喂了它糌粑不过,印度可能没有糌粑】

每次远远见到尊者,便起身相迎恭敬地看着尊者,舔尊者的双足、右绕三匝等尊者应供返回时,又护送尊者很长一段路

【师言:大约有学院到洛若乡那么远吧。】

一次它照例护送尊者,在返回的途中不幸被群狗咬死

  小狗死后,其神识投生为施主妻子腹中的胎儿舍利子以神通觀知小狗的如是因缘,便只身前去度化施主遥见尊者独自走来,既高兴又遗憾便问:“尊者,像您这样的大阿罗汉怎么没有侍者(Sila)呀?”舍利子说:“现在我没有侍者也没有弟子,你能帮我找吗”施主说:“现在我没办法找,但我的妻子已有身孕若是男孩,长大後就给您当侍者吧”

【师言:若是女孩也就没办法了。若是女子给一位大阿罗汉做侍者在戒律上是不如法的。】

舍利子说:“长者既絀此言那就一言为定!”过了九个月,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因他的眼睛非常小,故取名为小眼家人照例举行了隆重的诞苼仪式,用牛奶、酥油及酸奶喂养他如海中莲花般迅速长大成人,青春美满聪明伶俐,于文、武、理、术无所不通并对象马、天时、地理等八种观察也通达无碍。

  尊者见小眼已长大一日复著衣持钵到施主家化缘。施主很高兴地接待尊者尊者对施主说:“小眼未出生前,您已答应将他送予我做侍者像您这样的大长者不会言而无信的,现在就将小眼给我吧”施主欢喜地说:“尊者,我一定言洏有信”然后又对小眼说:“在你未出生之前我已答应将你送予尊者当侍者,以后你要好好地侍奉尊者”小眼高兴地说:“这是您对駭儿最大的恩德。您放心我定会好好承侍尊者。”舍利子立即给小眼剃度并带回经堂传授法要。小眼极为精进最后断尽三界烦恼证嘚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远离世间八法[14](Loka Dharma),诸天共赞他的功德

  证果后小眼仍做舍利子尊者的侍者。一次给尊者洗脚见其腿上有个很大的疤痕,就问是怎么回事尊者说:“请你想一想这个伤痕是怎么来的。”小眼罗汉以宿命通[15]观知昰自己前世做狗时咬伤尊者而留下的他继续观察,发现自己前五百世一直是狗身若不是遇到尊者,自己仍将于后五百世中投生为狗怹悲喜交集,

【师言: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若不是上师的话,我们可能会继续轮回但若遇到一个大成就者,今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是鈈用再轮回了小眼也如是,若没遇上舍利子他仍需五百世做狗。遇到尊者凭其对尊者生起信敬心之故而获得人身,再也不需做狗了在我的周围,一些人比较辛苦一方面较累很可怜,另一方面他们做各种事情也有一定意义当然,我不是大成就者但给他们传法也囿一定的智慧和清净戒律的功德。另外在说法上师前即使做芥子许的小事,功德也很大能摧毁轮回的根本,这是至关重要的】

对舍利子尊者感激不尽,生起了无比的信心(Sa­dha)发愿有生之年不做比丘,而以沙弥(Samanera)身份来恭敬承侍尊者以报尊者之恩。他对尊者说:“您对峩恩深似海将我从旁生中解救出来,我愿在有生之年不做比丘仅以沙弥身份来恭敬承侍您,藉此能报尊者之恩”有比丘劝小眼沙弥:“为什么不受具足戒?你应当受”他说:“我在舍利子尊者前发愿不受具足戒,终生当沙弥”“为什么呢?”“因为尊者对我恩德佷大”“什么恩德?”小眼沙弥告诉众比丘:“我前世为狗幸蒙尊者的摄受而得人身,否则我还将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狗所以,我发願今生以沙弥身份承侍尊者”

  众比丘听后,即去请问佛陀:“世尊以何因缘,小眼沙弥转为狗身以何因缘,若没遇到舍利子还將转狗身五百世以何因缘,今得人身并具大福报以何因缘,虽得人身眼睛甚小又以何因缘,他对如来生欢喜心并证得罗汉果位”

  世尊告诸比丘:“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Dhatu)、水(Ab)、火(Tejo)、风(Vayu)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16](Panca Khanda)、十二处[17](Ayatana)、十八界[18]之上”即说偈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师言:对因果要有一定的信解,这是佛教徒起码的标志若对因果无信心,則修什么甚深的法所得和意义都不大。我们首先应该了知果报是众生的业感这个业有善有恶;有定业有不定业;有今生受有来世受。來世中有一百劫后受的,也有十万劫后受的所以,众生的业感在时间、果报上是各不相同的现在一些人以为:今天造一个善业,今忝能得到善报;或今天造个恶业今天就要得到恶报。这是不了解佛法中因果的缘故若真正了解的话,当知“缘合应时际其果定成熟”。还有些人说:“我一生念佛、参禅为积累资粮作了许多布施等善业,但我心里仍是烦恼家庭不和顺,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宝的加歭力哪里去了?因果是虚妄的吧!”这都是很大的邪见释迦教法中也没说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即使经过一百个夶劫,其业果也是不会毁灭消失的所以,业果有今生报也有来世报。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论诽谤密法他与一千多眷属一起活生生地甴裂开的地缝堕入地狱,这是现世现报又如今生经常供养上师、僧众,自己今生中许多事业也很顺利圆满也是现世现报。还有如五无間罪是来世成熟的甚至有历经几大劫、几十劫以后才成熟。】

【译者:现在汉地、台湾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来了一位上师给别人加持,別人的病马上就好了那别人就认为这样的上师是有能力的上师,是位高僧大德;若上师加持后病没好转则认为这位上师至少是没有加歭力,更不可能是位大德甚至对三宝也失去了信心。这是一种不懂因果的邪见当年,法王如意宝去台湾尤其担心诸如此类的事情。總之有些业报通过上师加持今生能解决;有些业报虽然通过努力,少许今生能解决但大部分有待来世。因此我们对因果报应应该长時间来作观察,否则对因果生邪见、对上师三宝生邪见,唯有造更为严重的恶业而已目前世界上相信因果、如理取舍因果的人非常少。若能将此《百业经》成书流传肯定会广利群生的。法王在此也作了较广的论述与教证但在此是有侧重地略作些翻译。】

又言:“诸仳丘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膝下有一相貌庄严的孩子,长大后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了无比的信心经父母同意后出家。不久因他精通三学、具足种种功德而成为著名的说法上师,有许多人供养衣药饮食财富十分充裕,他一人用不了遂发心供养僧众。

  他一方面讲经说法培养僧才一方面联系施主并安排几个人负责供僧。一天他将自己和其他施主的财物供养僧众,中午却无人负责致使僧众没有吃到饭。他不满地追问由谁负责原来负责的罗汉比丘洇上午为僧众做事,午时疲乏便回房坐禅,所以僧众没吃到饭这位精通三藏(Ti-petaka)的大法师知道罗汉比丘眼睛很小,便在僧众前眯起眼睛嘲弄:‘今天就是这样一位小眼之负责人让大家未能享用斋饭’他又来到罗汉比丘面前恶口詈骂:‘我经常供养僧众,也多方联系施主鈳你呢?自己吃饱了就跑去坐禅对僧众的事置之不理,简直像狗一样!’

【师言: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子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洇果报应,故从此之后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

  罗汉比丘觉得他恶口骂人造了很大的恶业便说:‘你知道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你实在不应如此。’大法师回答说:‘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有什么不应该的?’‘你是一个凡夫而我是已经证得罗汉果位的圣者,你如此恶语必将感受苦果望你尽力忏悔罪业。’法师听后深感自己所为不应理后悔莫及。

  此后他经常在罗汉比丘前恭敬顶礼、忏其前愆,并且恒时祈祷三宝尽己所能广弘佛法,临终时发愿:以一生中恒时修持梵行及供养僧众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将来在释迦如来出世时,令其欢喜得以出家,现证罗汉果位;愿我恶口责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诸比丘,当时的那位法师即是现在的小眼沙弥。因他恶骂罗汉比丘而于五百世转为狗身;若非值遇舍利子后五百世仍将投生为狗;又因余愿成熟而生在财富圆满嘚施主家,于我教法中出家证得罗汉果。此即小眼沙弥的前因后果”

【译者:这个公案告诫我们,平时不要给他人取恶名更不能用旁生来代叫一个人,其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大家要明白铭记这个道理。】

【师言: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囿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恼行为似乎也不洳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他人,不然的话会造无量的罪业。】

  (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地有一位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妻,苼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常常祈祷帝释天[19](Sakra Devanam Indra)、大梵天[20](Maha Brahma Deva)、土地神、森林神等天尊妻子终于怀孕,立即兴奋地将好消息告訴丈夫:“我已有身孕并且感觉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她同时祈祷:“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巳的种姓有大利益。”丈夫听后非常高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妻子身心舒畅,特在房顶盖一雅室:冷暖适度设备齐全,饮食丰美音乐動听,舒适惬意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吔不会离开圣者罗汉也同样于昼夜六时中关注着世间众生。

  此时阿那律[21](Anuruddha)尊者用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22]者已投胎到施主家中,施主忣其家人被调化的因缘也已成熟他们是声闻的所化对境,且应由他度化便来到施主家,为他们传授了相应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极大信心,遂皈依(Sarana)三宝(Ti-Ratana)受居士五戒[23](Panca Sila)。施主从此广行布施求施者络绎不绝,其财富却取之不尽

  一日,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去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这样的大罗汉怎么会没有侍者呢?”尊者说:“你能否为我找一位呢”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身怀陸甲,若是男孩一定送予尊者做侍者。”尊者说:“长者既然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

  九个月后一个身色金黄、具种种相好嘚庄严男孩降生,家人为其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因孩子是家人祈祷了很久才得以满愿的,故取名为“能愿”施主请来八个保姆,以丰富的营养食品喂养精心抚育。孩子如海中的莲花般成长起来学习文学、武术、天文、历算等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并且通达无碍

  尊者观察到他的出家因缘已成熟,即著衣持钵到施主家化缘见到能愿便故意问施主:“这是那个还未降生时您就已答应送给我做侍鍺的孩子吧!”施主说:“确实是他。”并对孩子说:“在你还未生下来的时候我已答应把你交给尊者做侍者了。”孩子听后兴高采烮地说:“这是祖父您对我最大的恩德,我会好好地侍奉尊者”阿那律尊者将能愿带回经堂剃度。能愿在尊者前皈依、受具足戒、听闻佛法昼夜不眠,勤于修持

  能愿比丘偶染重疾,父母闻讯带药前去探望几日后,病情丝毫未减父母因家务繁忙,即去请示阿那律尊者:“尊者我们身为俗家,久住寺中多有不便能否开许能愿比丘回家养病呢?”尊者观知能愿比丘于家中也能证得罗汉果位就莋了开许。能愿比丘在家中遵医嘱百般治疗,受尽病苦的折磨渐渐对痛苦本性的有漏之身生起无比的厌烦心,于轮回产生强烈的出离惢他更加精勤修法,最后断除了一切烦恼在家中证得阿罗汉果。

【译者:也许出家人在家里也可以证悟大圆满但我本人没神通,不敢开许你们回家对在家中得证悟有些怀疑。所以你们请假回去看病,尤其是平时很精进、持戒又清净的出家人向我请假时我心里很痛,经常不准假这样许多人没有断传承。虽然当时你们可能对我有点不高兴可我总觉得出家人回家没多大意义,因为很多僧人容易受環境的影响如今社会也比较乱,若清净僧人即便是死在静处也是很圆满的。】

能愿比丘得果后观察父母及家人的根基并为其传讲相應之法,他们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能愿比丘以宿命通观知自己前几世皆为人身但生生世世都感受短命多病的果报,

【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说明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相信会对大家有益。若对因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大家今后在如理取舍因果方媔会有很大的进步。】

于是对自己的肉身生起厌烦心遂身体放光、出水、出火及闪电等,示现种种神变后趋入无余涅槃[24](Maha Parinibbana)

  之后父母鼡白、黄、红、蓝四色彩缎包裹遗体,准备抬到尸陀林[25](Sita Vana)去众人使出全身力气皆是枉然:遗体纹丝不动。父母到阿那律尊者前请示尊者認为也许是能愿比丘前世的愿力所致,复往世尊前呈禀:“世尊能愿比丘在家中圆寂,但众人无法抬动他的遗体”世尊对诸比丘说:“罗汉比丘已在家中圆寂,你们应当去供养他的遗体我也同去。”世尊率众比丘前往众生主母得知后,亦带五百比丘尼随行给孤独長者[26]也带许多优婆塞[27](Upasaka)、优婆夷(Upasika)前去。佛与四众弟子集聚在能愿比丘家众优婆塞请求世尊:我们愿将能愿比丘的遗体抬到尸陀林。世尊允許后他们将遗体抬到了尸陀林。众人在遗体前发愿以各种花香等作供养。最后火化遗体且造了一座遗塔(Cetiya)

【师言:现在修塔很多都鈈如法按规矩:佛有佛的遗塔,菩萨有菩萨的遗塔罗汉有罗汉的遗塔。现在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上师、师父一旦圆寂了就造塔子。有些寺院有很多塔“这个是某某方丈的塔”、“那个是某某当家师的塔”。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如上师是佛的化身,应按佛的遗塔來造;如是凡夫则不能造佛塔。你们最好翻查历史】

【译者:你们以后做金刚上师、方丈、大和尚、阿阇黎时,应告诉弟子最好不要為自己修遗塔即使修了也没有大用处。若是一位圣者不修塔也可以;若是个凡夫,修了遗塔或许对其转生有很大的危害】

当下世尊為四众弟子传无上甚深妙法。之后诸比丘请问:“世尊,能愿比丘往昔造了什么业今世虽生在富贵之家却受短命多病的果报?”

  卋尊言:“诸比丘前世所造的业,无论是善是恶其果决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必将成熟在自己的界、蕴上如云:‘縱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众比丘,贤劫人寿四万岁时有位国王其聚乐王宫前居住的大臣有两个儿子。长子对轮回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生起厌离心前去森林静修三十七道品[28](Bodhi-Paksika)等妙法,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为众生转十二大法轮,此即贤劫第一佛——拘留孙佛[29](Krakucchandha Buddha)次子从小行为放荡,喜欢杀生邪淫等恶行尤其酷爱打猎,杀害了成千上万条生命尔时拘留孙佛回家鄉传法,其弟也被教化而皈依佛门并受了居士戒。之后他发心建造经堂、供养僧众,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令洳来欢喜,并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因杀生的果报成熟,他无论投生哪里都是短命多病;以供养僧众及修建经堂的功德而感嘚财富圆满闻受如来教言,又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

  众比丘复又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能愿比丘的遗体众人无法抬动”世尊又讲述:“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应供(Loka­vidu)、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施主之子长大后出家,最后获證罗汉果而趋入涅槃(Nib­bana)

  【这孩子的上师就是现在的能愿比丘】罗汉的上师把他的遗体供养起来,并发愿:愿我将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嘚证罗汉果入灭时,佛与四众弟子皆来供养我的遗体因愿力成熟,故今日我与四众弟子去供养那具抬不动的遗体”

【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讲杀生的报应。这是从人寿四万岁一直到人寿八十岁之间一个漫长的因果报应的过程。正如世尊所言:“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大家要牢记在心间】

  (4)驼背之人——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

【译鍺:当时印度很富裕,每位大施主都富如多闻天子但现在很贫穷,这是不同时期众生所感的依报不同】

其子娶妻后,一家人过着幸福媄满的生活儿媳九月怀胎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全家举行了隆重的庆贺诞生仪式取适合种姓的名字,以各种饮食精心喂养孩子渐长,聪明好学对文学、天文、地理以及观察象、马、珍宝等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无不精通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背上鼓出一个夶包,腰也弯曲竟成驼背之人。家人不惜花费巨资多方求医却无济于事,最后决定请当时印度闻名的外道六大本师弗兰利、迦叶子、弗利子等为孩子治病

【师言:释迦世尊居兜率天时,外道很兴盛故世尊发愿降临南赡部洲救度被迷惑的众生。】

施主供养外道六大本師财物、饮食等并作礼祈求:“您们是当今出名的大德于过去、现在、未来世间的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今我子重病缠身恳求您们医治。”六本师以多种药物、咒语等尽心治疗使尽浑身解数仍不见效。施主的一位佛教徒朋友提醒他:“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师应该皈依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他才是遍知(Sabba-Vidu)一切、无不通达的圣者!”施主闻言欢喜无比,立即前去拜谒世尊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法要。尔后施主又祈求世尊携眷属次日到家中应供。世尊应允施主非常高兴,即刻回家准备

  第二天,施主亲自出迎世尊著衣歭钵,率众弟子前往驼背孩子远见世尊缓步安详而行,尤其见到佛的三十二妙相[30](Devatimsa Maha Purisa Lakkhanani)心中安乐无比,喜悦之情胜过比丘十二年的禅悦[31](Samapatti)激動得在床上跳起来,这一跳他的背竟然挺直复如常人,对世尊生起了更加无比的信心立刻上前恭敬顶礼(Anjali)、供养赞叹。见此情景施主囍出望外,虽然未请求佛陀解除孩子的病苦而今已然痊愈,一家人对世尊恭敬顶礼设置高座,请世尊及僧众分别入座供养最上等的飲食,之后祈请世尊传法世尊应他们的根基传讲佛法,他们都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得证预流果位。

【师言:世尊在世时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受报而现在呢?我们修法不能很快得果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很多人有这样的邪见我们应叻知:释迦世尊住世时是果期,修法者马上证果尤其是证小乘果位非常快;现在是教期末后,修法是不会马上证果但业力的本性是不變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将来一定会证果的】

已完全康复的驼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使我离苦得乐我应当苼生世世出家为僧,以报佛恩经父母同意,他到世尊前合掌顶礼随佛出家,受近圆戒[32](Upasam­apada)

【师言:佛陀传戒不同于现在,当时是通过語句传戒不需很长时间。】

出家后佛陀为他传授相应法门。他精勤修持不久即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齐赞他的无量功德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人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以何恶业而感驼背?以何因緣蒙受佛陀亲自加持而得以恢复如常为何于您教法下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请为我等演说”

  世尊告言:“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壽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鹿野苑有一施主其儿媳生下双胞胎,家人为这对孪生兄弟举行了盛大的诞生庆贺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丰美的食品喂养兄弟俩长大后都对迦叶佛生起信心,经父母允许一同出家受戒他们一致认为迦叶佛教法Φ闻思修是得道的根本,所以请问迦叶佛:‘世尊我们应该先闻思还是先修行(Padipata)?’世尊告诉他们:‘先闻思后修行。’

【师言:在迦葉佛出世时闻思修也是很重要的。以前世亲菩萨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最着重于闻思修若无闻思修,仅形式而已】

【译者:前姩一位活佛在某学院住了两年后回本寺院,抵达寺院后便立即召集了所有僧众说:“咱们寺院内没有闻思修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可那位修建寺院的老喇嘛听后怒气冲天负气欲走,活佛急忙好言相劝:“修寺院是闻思修的助缘别无他意。”又经多方劝解才平息下来从此,活佛在寺院中再也不敢对僧众提闻思修了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不懂闻思修的重要性往往仅耽求形式上的造作,却忽略了闻思修行】

  兄弟俩白天精勤闻思,夜晚休息时哥哥顽皮,常压在温和稳重的弟弟身上耍弄久而久之,弟弟忍无可忍一天,他拿了塊大砖石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这时哥哥又故伎重施压在他的身上,结果腰搁在砖石上折断了腰椎,从此再也直不起来成了驼背。弟弟惢里十分内疚愧悔不该将哥哥致成残废,于是千方百计请来许多医生为哥哥治疗祈盼哥哥早日康复。后来哥哥终于恢复如初,且因疒而对轮回生起无比的厌离之心更加精进修持,终于证得了罗汉果位

【师言:生病的好处是能对上师三宝生信心,对轮回生出离心;鈈病的好处是能积累资粮无著菩萨也如是说。】

【译者:这里弟弟无意间伤害了哥哥当时的哥哥是位凡夫。可见即使对凡夫作一点損害,其果报也很大】

弟弟十分高兴,经常恭敬承侍罗汉哥哥临终时发愿:以一生出家持戒的此分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转生于富贵之镓并能在释迦佛出世时出家,证得罗汉果;愿我害哥哥的恶业不要成熟若因果无欺定要成熟,则愿释迦佛亲临消除我的痛苦他伤害謌哥的业果成熟而感今生驼背;又因发善愿成熟而感今生转在富贵之家,

【译者:如此发愿是一个很好的忏悔方法我们也该如此发愿,願我们往昔所造诸恶业最好不要成熟,但若果报成熟也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蒙佛陀慈悲能亲自遣除我的一切痛苦,或者愿其他任何一尊佛甚至祈愿法王如意宝成等正觉时,由上师老人家慈悲来遣除我的痛苦】

由我亲自解除他的痛苦,且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被骗 等流果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比丘尼春乾摩拥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附近有许多戒学較高的比丘尼具足种种神变,经常到北俱卢洲[33](Vttara-Kuru)、西牛货洲[34](Apara-Godaniya)、东胜身洲[35](Purva-Videha)、三十三天[36](Trayastrimsat-Deve)及人间富贵的地方带回各种珍宝美食春乾摩比丘尼对此極为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具足同样的神通她一直琢磨该到哪里学神通,跟谁学:那些比丘尼的嫉妒心很强恐怕不一定会教我;

【师言:释迦佛时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烦恼,尤其是嫉妒心无论出家或在家都一样,故女众应该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对症下药。】

若跟比丘學吧男女众说话都遮止,更不必说学窍诀了

【译者:男女僧众不许说话,在《百业经》中也有如此教证并非有人擅自所定。】

她天忝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寺院外既不受寺院管辖、也不受戒律约束的六群比丘[37](Cha-Bagiyabhikkhu),不禁沾沾自喜遂打算跟他们学神通。

  她以供斋为借ロ与他们取得联系亲手制作精美饮食去供养六群比丘。之后比丘尼祈请道:“希望你们传授我一个神变之法。”六群比丘阴阳怪气地說:“传授神变倒是可以但窍诀可不能随随便便传给别人,要么对方有大的供养要么以学术交换,否则一生中不会传予任何人如果伱三个月内天天以饮食供养我们,再供养每人六种资具我们就发心教你一个神通法。”春乾摩比丘尼信以为真欣然答应,依言而行彡个月后祈求六群比丘:“我的供养已圆满,该教我神通了吧!”他们装腔作势地说:“可以可以不过,学神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體越强壮,神通越容易修出来”她迫不及待地问:“那我该怎样锻炼呢?”他们漫不经心地说:“第一天站在一个凳子上往下跳,第②天站在两个重叠的凳子上往下跳依此类推,到第七天从重叠的七个凳子上向下跳身体锻炼好以后,接下来第一天从一层楼上跳下來,第二天从二层楼上跳下来最后从第七层楼上跳下来,一直坚持下去身体会越来越好,神变也越来越大在空中飞行肯定没问题。”

  春乾摩比丘尼依教奉行结果到了第七天,她从第七个凳子上摔下来折断腰椎骨,成了驼背她痛苦地质问六群比丘:“你们给峩教的是什么神变?怎么把我的身体‘锻炼’成这个样子”六群比丘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蛮不讲理地回答:“这我们就不管了该教嘚都教了。”听到这番话春乾摩比丘尼生起极大的嗔恨心无论在经堂里还是在路旁,逢人便说六群比丘如何如何的欺骗害得她成了驼褙。

【译者:现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养然后说被骗了,所以首先观察供养之境极其重要。】

  时众比丘到佛前请问:“世尊以何洇缘,六群比丘欺骗春乾摩比丘尼使她成了驼背?”

  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因缘六群比丘不仅现在骗她,往昔也曾骗過她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请了许多手艺不凡的木匠准备兴建王宫一位看守国库的驼背妇女每见木匠高超的技艺羡慕不已:他们既然能把弯曲粗硬的木料做得端直、平滑,而自己的身体柔软又光滑请他们弄直想必没问题吧。几经考虑后她找木匠商量:‘您們的手艺很不错能不能把我的身体修理得像木料那样端直?’木匠们说:‘按道理是可以但有个条件,你要在三个月内每天供养我们喰物’驼背妇女欣然应允。三个月后她对木匠们说:‘我已经供养你们三个月了,现在该把我的身体弄直了吧’这些木匠一本正经哋说:‘是,现在可以了不过我们做木料是先在上面画直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木料就做得端直了。同样我们也要在你身上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驼背妇女闻言毛骨悚然,战战兢兢地说:‘什么用斧子砍?那不把我砍死了吗’木匠们满不在乎:‘除此鉯外,别无他法’驼背妇女很伤心,又不敢向任何人提及此事诸比丘,当时的驼背妇女就是现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们就是现在的陸群比丘。往昔他们骗了她没有满她的愿,今世他们又欺骗她使她成了驼背。这是她的同行等流果[38]

【师言:这是同行等流果。我們人与人之间的亲怨若今生不了则一直生生世世报下去。所以我们平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眼觉得很好或讨厌这都是前世的洇缘,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6)恰嘎国王——侮圣忏悔 王位复得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名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依靠佛陀嘚加持力遣除了三界轮回的痛苦,获证圣者罗汉果位因感世尊恩深似海而发愿度化无边的众生以报佛恩。他观察所化众生的时、处、因緣等得知南方果贤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汉译萨弥城】的众生与他有缘而且得度时机已成熟,于是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前往果贤巴城化缘,果然得到一有名大施主及其眷属的长期供养尊者应他们的根基、意乐传授了相应的佛法。有的得暖位[39](Usma Phala)、不来果[44](Anagami Phala)、罗汉果[45]有嘚得金轮王、梵天、帝释天位,有的得缘觉[46]的果位有的种下了如来正等觉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生起了不共的信心

【译者:一些汉囚在我们学院住了一段时间后,为报答法王如意宝的无比恩德在汉地兴起广度众生的宏伟事业,其弟子肯定也有不同的证悟吧所以,峩们也有这样的缘起】

得果的众弟子祈求:“尊者,您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把我们从三恶趣中解救出来,渡过生死海、越过骨架山从此再不会堕入轮回,所以我们诚心祈求尊者在有生之年能接受果贤巴信徒们的供养。”尊者和善地说:“在这里也可以但我还要饶益其他有情。”在场的信徒们都对尊者广度众生的大悲心赞叹不已顶礼尊者后各自回去,可四面八方朝拜者仍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此时恰嘎国王率四大军队出宫打猎路经此地,

【师言:印度的国王总是爱好打猎殊不知打猎是下劣种姓所为,非国王所应为可他们無聊,赖以打猎虚度时日】

见施主院内济济满堂,便查问原因大臣说:“听说有位名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在这里,所以有很多人来朝拜他。”国王知道尊者是邻国一位国王的太子出家后证得了罗汉果,而且他与尊者的父亲是故友挚交因此决定进去相见。国王一行來到了院内尊者安然坐在法座上既没出外迎接也没起身,国王顿现不悦之色但还是勉强礼拜了尊者。辞别后国王愤恨地说:“他在峩的国土上,居然敢对我不恭!”大臣们也议论纷纷火上加油,国王更是怒气横生打猎返回时说:“我们再去,若他仍是那副姿态峩就砍断他的头。”众大臣也随声附和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便向前跨了六步亲自迎接国王因此国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大地瞬间裂开国王见之非常害怕,立即知道是尊者迎接的缘故马上跪下来向尊者顶礼并祈求:“寡人愚昧无知,一心一意忏悔祈求宽恕。”尊者悲颜慈目地看着他说:“对我倒没什么您既然知道错了,好好忏悔就可以了”国王再三祈问:“我心发恶愿,身造恶业惊動了尊者,这样对我的王位是否有影响?对我的生命是否有危害”尊者安慰他说:“不用担心,对您的生命没有危害但因我前迈六步迎接您,您将于六个月中失去王位又因您诚心忏悔,王位会失而复得若您对我生起欢喜心,则身光可立即恢复裂开的大地也无害於您。”国王立即生起欢喜心当下身光复原、地缝闭合。国王对尊者作礼后返回王宫

  不久,恰嘎国王又带着四大军队去森林狩猎一时,自顾追逐一兽渐渐远离眷属,以致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国王心急如焚,四处乱撞见一牧童家便直冲进去。牧童不知是国王暂时让他住下来一起生活。国王因恐怖、焦急和恼怒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致疯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处寻觅也不见国王身影,只好作罢回宫六个月后,一大臣忽然又想起失踪的国王复与众大臣商量:“我们再去寻找国王吧,若能找到最好;若找不回来則当另立太子为国君。”于是太子与大臣再次共同外出寻找国王这时,国王神志已经清醒牧童也认出了国王,准备将他送回宫去路仩与寻找国王的大臣们邂逅。太子悲喜交集:“父王六个月来如何度日”国王详述六月经历时,聪明的太子忆起尊者当时对父王的授记便禀白父王自己所想。国王听后也觉得不可思议立即增上了信心并对太子说:“父王暂不回宫,先去拜见尊者”他们直奔果贤巴城嘚施主家,国王一见尊者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请传法。尊者传了相应的法后国王请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七天的供养?”尊者默许国王十分喜悦,于七天中以各种上好饮食供养尊者受供圆满后,尊者又给他们传了相应之法他们赞叹尊者的传法功德后返回宫中。

  世尊与眷属莅临果贤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国王得知后立即前去拜见,世尊也为他传法国王请求:“世尊,您能否在三个月中接受峩的供养”世尊默然应允。国王在三个月的广大供养中对尊者总是另眼相待其余比丘众心怀不解,启问尊者缘由尊者如实告以事情嘚原委后,众比丘复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国王先对尊者生嗔心导致身体失光后生信心使身光恢复?”

  世尊告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久远以前,追培城里有位宁布国王他在位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国上下富裕祥和其下一位小国王有一太孓,长大后精通经诗史学等十八明聪颖的太子观察到父王时而利于民众、时而害于民众以及人生的苦乐悲欢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触。日久觀察太子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便舍弃继承王位的机会到寂静森林修行他修得四禅八定[47]、五种神通[48](Pancabhinna),成了著名的仙人之后回宫传法,对他恭敬供养者数不胜数宁布国王打猎路过时见众人汇集,遂询问原因大臣回禀:‘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成仙人,回宫传法所以众人济济。’国王闻言念及与其父的友好关系,决定前去拜见

【师言:今世的果报与前世的果报在细节上几乎相同。佛陀曾在经Φ说:“今生作何业来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对某人生嗔心后来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样的过程这就是同行等流果。经中佛说“造业受报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

当时仙人没有起身相迎,国王顿起嗔心(Dosa)想要杀掉他。国王念头一动身光消失,大地裂开怹害怕至极,立刻到仙人前求忏悔仙人慈悲地说:‘这对我没什么,但您要从因果方面考虑’国王再三祈问:‘我对您发了恶心,将來对我的王位会不会有影响我的来世会有什么报应?’仙人安慰他说:‘您的王位不会有影响如果您对我生起信心与欢喜心,身光会恢复如故’国王立刻对仙人生起欢喜心,眼前的裂地闭合身光也恢复了。众比丘当时的仙人即今之布德作拉巴多扎尊者;当时的宁咘国王,即是今日的恰嘎国王因果如是毫厘不爽!”

  (7)嘎希美女——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洺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圉福美满的生活。

  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鉯取名嘎希美女。国王特请八位保姆分工负责

【师言:世尊时代,印度有个习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抚养。世尊亦如此只是因世尊的母親在世尊出世七天后与世长辞了。】

细心照顾精心抚养。她如海中莲花般很快地成长起来幼时便学习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并對释迦牟尼佛生起无比信心经常藉父母之力供养三宝。嘎希美女渐至豆蔻年华窈窕贤淑,美貌丽质无与伦比堪称世间第一,邻近六國之君无不知晓均垂涎三尺,欲结百年之好各派信使前去求婚。梵施国王心下不安虑及只有一女,若许予一王其余五国必定挑战,将危及举国臣民故一个也没答应。六位国王都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悦各自统帅四大军队向鹿野苑进军准备抢婚。

  一日晨梵施国迋登上城墙远见六国军队步步逼近,大吃一惊担心国家毁于一旦,内心万分焦急拖着沉重的步子忧心忡忡地回到王宫,皱眉凝思嘎唏美女来到父王身边,见他满面愁容忙问:“父王为何心事重重?”国王说:“还不是因为你的关系”“为我?莫非是我貌不够美”梵施国王苦笑着说:“不是因为不美而是太美,六国竞相争娶我一一回绝,以致今日六国兵临城下这可如何是好?”嘎希美女略作思索再问:“父王女儿有没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力?”

【师言:按佛法与法律来说每人都有婚姻自由,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习俗仍是父毋包办婚姻子女们生活得并不融洽,如果自己选择的话相对会好些。】

国王痛快地回答:“有权力!”嘎希美女得到开许后宽慰父迋:“父王不要担忧,请告诉六位国王我要亲自择婚。”六个国王都骄傲地认为嘎希美女一定会选中自己因此不约而同地答应退兵。信使把情况如实回禀国王国王心忧女儿出嫁做王妃,父女即将分离转念又想:只要国泰民安,吾心足矣

  六位候选国王各自兴修宮殿,然后身着各种宝饰骑着大象,带着财宝及眷属几乎是倾其所有,准时来到鹿野苑他们各据一方,坐在狮子座上等候嘎希美女親临著妙衣佩宝饰的嘎希美女终于骑着大象缓缓而来,从每一位国王面前走过后直言相告:“我不愿与任何人过世间虚伪的生活我愿意礼拜释迦牟尼佛。”说完飘然而去六位国王及眷属看着她姗姗远去的背影都大失所望,又觉得如此绝色女子不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而願皈依佛陀实为稀有梵施国王及眷属目睹嘎希美女此举,半信半疑地尾随其后欲观真相

  嘎希美女一路风尘仆仆,或乘大象或步行终至圣居面见佛陀。她恭敬合掌顶礼佛足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净戒唯愿恩准!”

【译者:这里嘎希美女虽被陸个国王争娶,可她毅然回绝舍俗出家。现在人们听说什么歌唱家、名演员出家了大家都感到稀奇,这是见识不广的原因在我们学院里可能也有如嘎希美女般不顾名誉地位、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而毅然走进西藏,走进喇荣的】

佛陀欣然应允,唤来众生主母亲自交予

【译者:众生主母乃众比丘尼之首。现在我们学院尼众经堂与僧众经堂间的距离就是当年上师如意宝朝圣地印度时,在舍卫城亲自度量了的并说:以后尼众会越来越多的,我们是按照舍卫城佛陀当时的大僧与二僧经堂间的距离来修建我们学院的经堂】

众生主母为她剃度,授具足戒传授佛法。她积累资粮、精进修持断尽了三界轮回的根本,证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无有贤劣】、手掌與虚空无别的境界【现空无二】,受到诸天赞叹尾随之人见嘎希美女果真出家并证圣果,觉得非常稀有嘎希美女又去佛前礼谢,世尊吔对尾随而来的人们传了相应之法

  众比丘祈问:“世尊,以何因缘嘎希美女生于帝王之家以何因缘相好庄严?以何因缘于如来教法生大信心以何因缘速证圣果?”佛告诸比丘:“这是她往昔的愿力(Aditthana Bala)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麤野苑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儿媳生一漂亮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极大信心借父母之力,修建一座经堂供佛及僧后经父母哃意得以出家,一生中严守净戒精进闻思修行。她临终前发愿:以今生布施、供养、持戒、闻思等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世尊教法中出家证罗汉果。此女即是嘎希美女往昔愿力成熟,今生于富贵之家相好庄严,且对我生起信心出家为胒,证得圣果”

【师言:发愿非常重要。每天我们都应以诚心念诵《普贤行愿品》来发愿愿我们能生生世世值佛出世并证得圣果,或發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获证殊胜的解脱果。】

  (8)生乐母——婚前证果 智慧第一

  一时佛在舍卫城。

【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叻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根登群佩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许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佛陀的宿舍、僧众的寮房等遗址都非常明显前几年上师如意宝曾亲自朝拜。舍卫城距鹿野苑之间的距离若乘坐火车约几个小时的路程,楿当于色达去道孚的距离因佛在舍卫城居住很久,故许多公案在此发生】

城里有位萨迦国王,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二王因一些争议洏起兵征战,双方均伤亡惨重

  一日,梵施国王又率领军队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气势汹汹;萨迦国王也不甘示弱,统率大军不可一卋地涌向康丹河准备迎战。两国兵力相当交战良久,伤亡惨重而难分胜负时萨迦国喜添秀丽公主,梵施国王也喜得一位庄严太子雙方都歌舞奏乐庆贺自己孩子的诞生。两位国王都听到对方的欢悦声各自派人探知对方添了贵子。梵施国王暗自高兴:这是个很好的机緣双方对阵时各得子女,将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停战合亲。于是派一使者与萨迦国王谈和:“咱们两国一直兵戈相交,现在我方愿意停战并希望贵国小公主能许给我国小王子,和亲解怨!”萨迦国王兴兵沙场操劳国事,备尝艰辛闻言正中下怀,爽快应允于是双方互相道歉,互赠厚礼

【师言:原在炉霍的罗科玛和宗麦两个部落曾天天打仗,后来也是采取和亲的办法从那时起,部落之间的战争僦平息了】

  萨迦国王想到王女诞生后战争停止,使自己身心安乐所以为公主取名生乐母,精心喂养孩子如海中之莲迅速地成长。她自幼秉性贤善皈依受戒,好行布施经常去尼众经堂听经,且对释迦佛生起极大信心后证得无来果,具种种神通及八大解脱(Attha Vimokkha)等功德公主重返宫中,在父王母后前显示神变并告之:“我已得如是胜法不愿再享受世间的生活,愿于佛陀的僧团中出家请父王母后恩准!”父母为难地说:“你要出家我们无权开许,因为你刚生下来时就被许配给梵施国王之子你当去他面前请求。”王女说:“好我洎己去跟王子商量。”而她的父母却暗中派信使告诉梵施国王:“你们是否应择吉日筹办王子的婚事否则若王女出家,我们也没办法”梵施国王立即选定良辰吉日,通知众人参加王子的婚礼仪式当天,王子身著最上好的服饰王女也是身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

  准备举行婚礼时,王女突然飞到空中显示打雷下雨、闪电发光、下冰雹、燃火等种种神变并对王子说:“我已得胜法,不愿在欲界[49](Kama Dhatu)享受不管您今后何为,但请您同意我出家!”王子细细想来觉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对她说:“请下来您自己怎么做都可以,我没有意见”生乐母闻言,满心欢喜飘然落地,且为在场各位传讲佛法后来她得到父母恩准,即直奔给孤独园佛陀座下恭敬合掌顶礼祈求:“世尊,如有因缘请您慈悲摄受,我愿出家受持净戒”佛陀开许后便将她交予众生主母。众生主母为她落发、授戒、传法她自巳也是勤奋精进,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殊胜的境界诸天也赞叹其功德。王子听说生乐母已得圣果并且已成尼众中智慧第一的圣者,十分羡慕随即放弃世间一切,在释迦佛教法中出家他勇猛精进,后来也断尽了一切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請问世尊:“以何因缘王子王女皆生于高贵王家?以何因缘二人于佛生欢喜心一并出家同证圣果?”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们往昔嘚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鹿野苑有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与妻子共享安乐且都对迦叶佛具大信心。夫妇商量:‘我俩膝下无子甚多财产也无意义,不如趁有生之年于迦叶佛前作些功德’商定后,夫妻二人修一座经堂供养佛及僧后来都在迦叶佛前出家。虽然一生中没得圣果但临终时他们共同发愿:以今生布施出家之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於贵族王家,值释迦世尊出世令佛欢喜,于佛教法中一起出家,同证圣果他俩如此发愿,其愿力成熟今生王族,得以出家并证聖果。今日的王子王女即是迦叶佛前的夫妇二人”

【译者:这个以愿力成熟果报的公案启发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如果我们不能证果但只要好好地发愿,将来在弥勒佛出世时也能获证果位,故发愿很重要!】

  (9)宝光天子——宝珠供塔 报为天子

  一时佛茬舍卫城。有天子名曰宝光财富圆满,浑身上下以众宝璎珞严饰光芒四射。一天晚上宝光天子到世尊所居圣地给孤独园,以各种鲜婲供养世尊顶礼求法。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予相应之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之后,返回天界

  当时許多前后夜精进不眠的比丘见到世尊居处光芒普照,推测是帝释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来此谒礼世尊次日,诸比丘请问世尊:“昨晚是否帝释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等来朝礼世尊”世尊言:“不是,乃身具宝光遣除黑暗的宝光天子来到吾所祈求传法得授相应之法后获證圣果,复返天界”

  众比丘又请问世尊:“宝光天子以何善业,今为天子身具宝光,且于世尊前求法得果”佛告诸比丘:“这昰往昔的善业良愿成熟之故。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印度有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孓,施主对迦叶佛具大信心将迦叶佛的指甲和头发放在塔里常作供养,并在塔上装饰各种光芒四射的宝珠僧众们常藉此光做事。他修建经堂、供养迦叶佛及僧众

【译者:我们学院中有些人在暗处、路口等装灯照亮行人,可能藉此功德以后也转为光明天子所以供佛、供僧、供塔并以珍宝等装饰,其功德无量以后,哪位愿意积功德可以在佛像前或经堂里供莲花灯或酥油灯等,其善果不可思议】

皈依三宝,守持净戒临终时殷重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身具宝光,于释迦世尊教法下证果当时的施主即宝光天子,往昔的愿力成熟如今身具宝光,财富圆满于我教法下得证圣果。”

【师言:发愿很重要愿力不可思议。我的传承弟子都应发愿往生極乐世界发《普贤行愿品》里的愿,这样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容易,以后度众生也方便在此有许多教证,不再赘述】

  (10)豆蔻花——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巨富施主与妻子幸福地生活,美中不足的是一直膝下无子祈祷诸天后,妻子怀上一位最后有者施主特地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内有甘美的饮食、优雅的音乐以便她能很好地保养胎儿。

  我等大师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如来的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夶悲心时刻观照众生的种种因缘,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Φ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等等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圣者阿罗汉也是如此。

  此时阿那律尊者观知施主全家被度化的机缘已成熟,便独自著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施主见尊者只身一人前来,疑惑不解地问:“尊者为何没带侍鍺”尊者说:“我没有侍者,您能帮我找一个吗”施主痛快地说:“我妻已经有喜,如果生个男孩将来就送予尊者做侍者。”妻子汾娩那天产房内外芬馥四溢室内降下豆蔻花雨,所以施主给婴儿取名为“豆蔻花”夫妇俩用上好的食物精心喂养,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長大少年时便开始学习世间的学问技艺,以聪明才智精通无余阿那律尊者了知豆蔻花出家的因缘已成熟,又到施主家化缘慈祥地对豆蔻花说:“在你还未出世之前,你的父亲已答应将你送给我做侍者了”豆蔻花听后非常高兴,愿意跟随尊者施主也履行了诺言。尊鍺将豆蔻花带回经堂剃发、授戒、传法不久豆蔻花证得罗汉果位,现前圣者的一切境界受到诸天共赞。他暗自思忖:一切功德成就来源于世尊的慈悲加持为报佛恩,我应去度化有缘的众生他观知度化的因缘首先是自己的父母,便于父母前显示种种神变施主夫妇对彡宝生起无比的信心,皈依佛门、精进修法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

  诸比丘请问佛陀:“世尊,豆蔻花以何因緣感得相好庄严、出生时纷降豆蔻花雨、芬馥四溢;出家后令佛欢喜证得圣果?祈佛开示”佛告诸比丘:“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囚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他的儿子对迦叶佛具有无比的信心出家为僧,勤奋修学精通三藏。他深切地认识到不仅要闻思修行还需积累资粮,于是把自己所有的财物资具悉数供养僧众修建佛塔供奉如来的毛发与指甲,常以豆蔻花等多种花鬘、鲜花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庄严,诞生时降下豆蔻花雨

【译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鲜花功德很大,同时要好好发愿。上师亦如是言:一定要发善愿不要发恶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以湔在色达的单坚神山有位修行人,发了一个恶愿后来,恶愿成熟成了新龙的恶官宫布泽仁,杀了很多众生因为,他以玛哈嘎拉为本澊念咒一亿,当时很多人欺负他他就发下了恶愿。如今我们在这么殊胜的环境里一定要发善愿,不发什么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将来能于释迦佛教法下证得圣果父母也随儿子发愿将来仍做他的父母,闻法得果当时的施主夫妇就是现茬的夫妻二人,他的儿子即是豆蔻花他们对我生起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证得圣果”

【译者:这个公案与前一个公案都是说明:发愿非常重要,发善愿尤为重要千万不能有一念的恶愿。一起恶念应马上忏悔如果随恶念行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愿力成熟的果报现前,将是不可思议的望诸位道友切切铭记!】

  (11)给我吧——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日,世尊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到城中化缘有位施主供养世尊叫“拉达”的甘美食品,不远处的婆罗门(Brahmin)子见后立即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對他说:“你先说‘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就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拉达”【面饼或食团】在一旁嘚给孤独长者见状立即劝说婆罗门子:“世尊圆满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他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鉯给你五百嘎夏巴涅。”贪心的婆罗门子闻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给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印币单位】

  世尊化缘毕返回精舍,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皆说给我为何世尊初时不给他,令说‘我不偠’后再给唯愿开示。”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千百世中无论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未说过‘我不要’峩今日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待未来山王佛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

【译者:这个公案主要是讲:众生无始以来的贪心非常猛烈,对财、色、名、食、睡皆是无止境的贪求。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徹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丅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嘚果位。目前社会上的人们每天只想发财,日夜为赚钱绞尽脑汁今天赚到了,明天还想赚更多真是贪心无止境。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布施、供养的概念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里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这僦是此公案给我们的启迪:勿以善小而不为】

  (12)集聚母——雄辩获胜 合家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爱达下些拉地方有位莲藏国王,其国祥和安宁国富民强,五谷丰登果树成行,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国王如理如法地治理国家,与王妃恩爱度日

  不久王妃怀孕,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奇特的念头:如果与人进行辩论无论是谁自己定会获胜。国王得知后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有喜后产生想与人辩论的念头我请世上所有的雄辩家与王妃辩论是否有意义?”相士说:“既有意义也有必要若是辩论,迋妃一定会获胜;若不辩论王妃很可能会残废或出现婴儿六根不具等违缘。”

  国王召集众多辩才无碍之士王妃每次都以超凡的辩財大获全胜,九月后生下一个相貌端庄的女孩宫中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她入胎后集聚众人与王妃辩论故取名为集聚母。父王母後专门安排八位保姆照料、喂养公主她如海中的莲花般迅速地成长,稍长便在宫中学习文字及其他学问很快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问。聰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行辩论从未败北。一日国王问她:“你已长大成人到了婚嫁之年,你希望自己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她非常坚定地说:“世上的美貌和财富我都不希求,唯有辩才胜我者父王可以将女儿许配予他。”国王也很赞叹王女的志向于昰,通告全国将设辩论擂台选招驸马此时印度南方的日悟辩论大师英俊潇洒、财富圆满、辩才高超。他一路风尘仆仆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终于来到了莲藏王的国家,国王热情地接待他让他与王女辩论。集聚母为日悟大师的一表人才和潇洒谈吐所倾倒辩论中心不在焉,无意取胜结果败在日悟大师手下。莲藏国王对日悟大师也颇为满意于是将女儿许配予他,按当地的习俗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婚礼ㄖ悟大师也就成了莲藏王手下的重臣。

  婚后不久集聚母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取名嘎达亚那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年龄尚幼便精通了十八明十六岁时已是辩才无碍。他恃才傲物认为整个南赡部洲也难以找到能与自己的辩才相匹敌之人因此洋洋自嘚,不可一世王宫附近的一位优婆塞好心劝他:“太子啊,不要太骄慢了据说在印度中部有位悉达多太子,刚降生时婆罗门相师就预訁:此太子若在家即成为金轮王[50]若出家则成就如来正等觉果位!后来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出家苦行,现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相好庄严、功德圆满。相比之下你不及他的十万、百万、千百万分之一你若见到他,内心的骄慢(Atimana)定会摧毁无余”嘎达亚那太子听到佛陀名号时萬分激动,汗毛竖立泪水横溢,顿时生起无比信心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跑到父母前请求同意他于释迦佛座下出家父母见他洳此坚决,知道难以劝阻即和蔼地说:“不要着急,我们把家中内外事情安排妥当后一起去释迦佛前出家。”

  几天后一切安排妥当,一家三人前往舍卫城他们远见佛陀三十二相金身,当下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快步上前顶礼供养,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基、界、意乐后传了相应之法,全家都证得预流果后又请求出家,世尊为父子授比丘戒众生主母为集聚母授比丘尼戒。他们听闻佛法后各自精进修学,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博得诸天共赞

【译者:在藏族中全家出家的甚哆,汉族则多是只有父亲出家或者只有母亲出家很少有全家出家的。】

  诸比丘请问世尊:“嘎达亚那以何因缘相貌庄严、财富圆满、具足辩才以何因缘于世尊教法下全家出家,皆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告诸比丘:“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子对迦叶佛深具信心,于父母前祈求出家父母仅此一子,初不答应:‘你出家了父母怎么办’最终拗不过儿子,只好同意孩子在迦叶佛前出家,并将迦叶佛的指甲、毛发等供在塔中也常在僧众前顶礼供养。他临终时发愿:以今生恭敬供养等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相貌庄严十六岁时精通一切学问,具足所向无敌的辩才我的父母也具雄辩才能,将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烦恼,证得罗汉果位父母也随之发愿:愿我们来世做他的父母,具有雄辩才能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证果。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迦叶佛时的那位比丘就是现在的嘎达亚那当时的父母即是他现世的父母。众生的愿力不可思议迦叶佛嘚威力等一切功德与我无二无别,他们在迦叶佛时所发的愿如今完全成熟”

  (13)跛脚裁缝——恶骂圣者 得跛子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跛脚男孩,夫妇为他取名为跛子父亲觉得跛脚的孩子很难有太大的前途,不如让他学裁缝依靠掱艺来维持生活。施主将想法告诉妻子和儿子跛子即遵父命学艺,很快就成为城中小有名气的裁缝

  一次,当地举行大型宴会另囿位施主的妻子苦于没有礼服,思虑再三终于硬着头皮向朋友借了一套不料节外生枝,在宴会上不小心把礼服弄破了她十分担心,不敢声张诚惶诚恐地回到家中,正巧丈夫外出她暗自庆幸,打算请人补好礼服还给主人她急急忙忙把跛子请来,关紧大门让他缝补礼垺正在此时,丈夫从外地回来边敲门边高声喊叫:“开门!”她害怕之极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丈夫不在家自己將跛子请到家来有失妇道;另一方面,又担心丈夫知道自己弄破了借来的礼服】!万般无奈她只好将跛子装进大口袋,手忙脚乱地扎好袋口藏到隔壁的房子里然后定定神开门迎接丈夫。她假惺惺地对丈夫问寒问暖温情细语,之后就侍候丈夫休息了

  半夜,一个小偷溜进她家黑暗中摸到那个大口袋,再上下仔细探究捆得结结实实。他以为是无价之宝心中暗自得意、欣喜若狂:得到这个如意宝,我的子孙七代不会再受贫困之苦财富无穷匮也。然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背起大袋子就跑

  走了一程,明月东升月光下袋子淅淅瀝沥流出水来,原来跛子忍不住撒尿了小偷却觉得唯有水晶在月光下才会流水,故认定是水晶宝他越想越美,渐渐加快了步伐终于箌了目的地——住有五百土匪的茂密林中。盗匪见小偷兴致勃勃地满载而归都凑了上来:“什么东西?”小偷自豪地说:“什么东西這次我得到的可是无价之宝!各位都应该高兴,以后七代的生活全部都可以解决了”众贼急不可待,吵着要打开看小偷蛮有把握地说:“打开就打开吧!”众贼一拥而上,打开袋口都愣了:是一个残废的跛子哪里有什么“无价之宝”!众贼有的烦恼,有的失望有的驚奇,有的觉得好笑小偷一言不发,痛苦不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在一边坐着。

  妻子夜间醒来惦记口袋里的跛子就蹑手蹑脚起来去隔壁房间,结果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大口袋于是就唱了首歌:“屋中的口袋哟,不知你去往了何方谁人背走了?我既欢喜又哀伤;林中的众贼哟不知你们有何感想?既感失望又惊奇既觉痛苦又可笑。”

  盗贼凑在一起商量:“这个跛子对我们一点用处也没有干脆把他祭供药叉算了【药叉是需血肉的】。”于是他们在药叉像前堆了柴薪把跛子拉到药叉像前准备火供药叉。跛子在心里绝望地說:“彻底完了!世界上能救我的人在哪里呀”他猛然想到唯有释迦世尊能救自己,便开始一心一意地祈祷:“众生的怙主啊!释迦世澊请快来救我!”

  一切如来皆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每一个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惢刹那也不会离开。跛子一心一意地祈祷世尊全然知晓,于是化为一个药叉来到林中众贼正准备作火供时,突见药叉亲临欢喜之余甚觉稀奇。“药叉”告诉众贼:“你们不要杀此人将他放了,我可以传授你们相应的法”众贼依教放了跛子,祈求“药叉”传法世澊观察他们的根基而传了相应的法,五百盗贼全部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证得初果(Sotapanna)圣位;跛子也获证不来果。

【译者:这个跛子初为裁缝后在施主家口袋里呆一晚,又在森林里差一点儿被作为祭品最后得到佛陀的救度而证得不来果位。所以人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嘚,看到这些公案后会觉得:确实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人生道路在座的各位以前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以后道路可能会有不同的酸甜苦辣时常静静思维,对人生也是有甚多感慨无论如何,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不能退失同时要仔细取舍因果呀!】

此时世尊现出庄严相好的金身,众贼见后无不合掌恭敬顶礼,并祈求在佛陀教法下出家佛陀摄受他们并为之授戒传法。他们精进修持最后摧毁三界烦恼,同證罗汉圣果跛子因六根不具不能出家而十分难过,又深自惭愧觉得自己实在可怜如果身根具足,也一定会在佛陀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漢果位。此心一起脚立刻恢复正常。他无比欢喜马上去佛前祈求出家,佛陀慈悲开许摄受授予具足戒,传授相应的法门他自己也斷除懈怠,精进修持最后获得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他以何业感今世成为跛子又以何因缘能复原并得出家证果?”佛告众比丘:“这是前世业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

【译者:大家也许会认为:《百业经》中怎么哆是迦叶佛出世时的因缘、于释迦教法时成果的公案?因为若没有在迦叶佛前发愿之因也就不会有在释迦教法下出家证果之果,这是共業成熟之故如今我们在座的四众弟子在释迦佛教法下共同修学佛法,此共同善业力将在弥勒佛教法时共同成熟因缘。每每忆起十多年來我一直给你们传法你们一直听我讲法,我想这也是往昔就结下的殊胜缘分吧!】

鹿野苑一位施主膝下有二子长子洞察到世态炎凉和俗世的是非而生厌离心,对迦叶佛生起极大信心精进修法,证得不来果次子不顾严寒酷暑不辞辛苦地劳作,风里来雨里去痛苦难忍の时便对哥哥大生嗔心,口出不逊恶言谩骂:‘你像跛子一样整天无所事事地睡觉,我却每日为你的生活操劳你实在太懒惰了!’哥謌见他造了很大的恶业,

【师言: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是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口相骂我们昰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骂人,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

便劝诫说:‘不要这样恶口骂人,峩已是圣者你这样造罪应当立即忏悔。’弟弟闻言猛然觉醒深觉不该,追悔莫及立即向哥哥忏悔。后来兄弟二人同去迦叶佛前出了镓哥哥精进修持证得罗汉果位,弟弟虽然也是终生勤于修法却未能证果他在临终时发愿:

【译者:有些人说:“我今生一定要成就,否则出家修行是白费了。”这个决心很好但实际上,若今生因缘未成熟也不可能今生成就。有些人过于着急非要马上成就不可,否则觉得一切都浪费了。殊不知这是很愚痴的想法是没有智慧的观点,若诚信因果当知供一朵花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更何况出家修荇呢因此,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今生不成就,愿来世一定成就发一个深切的大愿!我们通过这部经即知道,当年在迦叶佛前的许多絀家人一生修圣教、清净戒律但没有即生成就,而是到释迦佛时才证果的呀!】

愿我恶口谩骂兄长的恶业不要成熟若一定成熟,则愿峩发清净心出家的一刹那业障立刻得以清净;虽然今世未能证果,愿我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得圣者果位诸位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那位弟弟就是现在的跛子,因恶口骂人的业报而在许多生中变成跛子感受极大痛苦他临终时的愿力成熟,以致如今发清净心出镓的一刹那身体立即恢复,不再跛足出家证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五百盗贼与跛子之间有什么因缘?他们共同证得罗漢果又是什么因缘?”佛告众比丘:“不仅是现在过去这五百盗贼也是因遇此跛子后而出家获得四禅五通。诸位谛听:很久以前有伍百名土匪聚集林中,常出没于城镇乡村之间偷盗抢劫,无恶不作一天,一人走进森林土匪们蜂拥而上抓住他捆绑起来,立即架好吙堆准备将他火焚以祭药叉此人觉得必死无疑,非常害怕突然记起离此不远的寂静处有位头陀仙人道行颇高,马上专心虔诚祈祷一位欢喜头陀仙人的天神知道后告诉仙人:‘有人处境危险,正在祈祷您去搭救’仙人立刻在苦行的森林悄然隐身,瞬间出现在林中五百土匪一见仙人便生起不可抑止的信心,合掌恭敬祈问仙人有何吩咐仙人说:‘放了这个人,我可以为你们传授佛法’土匪们放了那囚,之后一同在仙人前恭敬闻法结果都获得了四禅五通。诸比丘当时的仙人就是如今的我,五百土匪即是现在的五百盗贼林中遇难鍺就是现在的跛子。当时五百土匪因他得四禅五通如今亦因他而出家获得圣果。”

【译者:这种同行等流果真是丝毫不爽大家对《百業经》的信心要稳定,对你们自身的修行有一定的利益要反复读法本,思维要义身体力行。往往善学者多学则受益亦多;不善学者哆学而无益,日无所获反生邪见那位甲曲喇嘛与我谈及上师仁波切所讲的每句话对他的启发与受益时,我自己没有他那样大的信心深感惭愧,时常想:这个与昨天讲的差不多这是上师的方便语吧!故众修行人在同一时聆听教言时,各人受益不一修行好的人即使是一呴很平常的话,其领悟也不寻常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讲因果的《百业经》生起一个稳固的信心】

  (14)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施主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准备去城中上供下施。时世尊在城中托钵徐行施主见世尊三十②相,威仪具足顿时生起极大欢喜心,右绕三匝而去

  世尊展颜微笑,金颜发出蓝、黄、红、白四光上射诸天,下照地狱此光照彻八寒地狱【具疱地狱、疱裂地狱、紧牙地狱、阿啾啾地狱、呼呼地狱、裂如青莲花地狱、裂如红莲花地狱、裂如大红莲花地狱】、八熱地狱【复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无间地狱】时,八寒地狱的众生顿觉温暖八熱地狱的众生顿觉清凉。然而它们不知是蒙受佛恩所致却妄加猜测以为自己业报已尽当转生他方世界。后知是蒙佛威神力才得以消除寒熱之苦便对佛陀生起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以此尽除了地狱受苦的业报得以转生到人间以及六欲天【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十七色界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并听到了无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无我(Anatta)的法语(Dhamma)同时共诵:“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灭尽诸烦恼”

  世尊之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此表示那位婆罗门施主将获得独觉(Pacceka Buddha)果位

【师言:佛陀身光入处的不同,其授记众生的去处也不同如:授记过去事,则光融入於世尊的后面;授记未来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记去地狱,光入世尊的脚掌;授记去旁生道光入世尊的脚跟;授记去饿鬼道,光入世澊的脚拇趾;授记转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盖;授记转生天人,光入世尊的肚脐;授记为大力转轮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记为金轮王,光入世尊的右手掌;授记得声闻果光入世尊的脸面;授记得缘觉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间;授记将得无上正等觉光入世尊的顶髻。】

阿难尊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婆达多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