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只有中国有是算盘计算的吗

5被浏览679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不应过分吹嘘用算盘算原子弹-第2页-航天及新概念武器-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应过分吹嘘用算盘算原子弹
头像被屏蔽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枪式原子弹的临界有没有可能是在粗略计算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质量试出来的? 最初的那个临界实验是检验无慢化剂情况下达到临界的可行性。你说的这两次事故都是为了更精确的测量某些 ...
yxnabc 发表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可惜中国发展原子弹太晚了,早十几年也可以在日本实验原子弹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枪式原子弹的临界有没有可能是在粗略计算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质量试出来的?
acoustics 发表于
没可能的,原子弹起爆时的临界状态是不可能用实验得出的,不管是枪式还是内爆式,因为那时候系统的kefff早就超过一了,只能依靠理论计算,不同的就是计算的复杂度不一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不知怎么 我想到了《暗算》里最终归零的那一幕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曼哈顿计划,美国的人才比中国原子弹计划要多得多。中国在60年搞原子弹的留美物理博士屈指可数
不过,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时可以参考已经公开的美、苏的技术路线。至少什么是可行的还是大体有谱。这样就少了很多计算量。Manhattan就苦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三体的人头算法也不赖,所以珠算也是有诀窍的!按照计算机系统的方法进行珠算就会快很多!这是系统效率带来的好处!核心技术啊,纯中国原创,从有算盘那天就开始有专利的!西方人拿着算盘看都看不懂!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发挥主观能动性果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嘛?。。。
其实这种事情,精神因素还真的是很重要。
看费曼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里面说到曼哈顿计划里面的计算 ...
rottenweed 发表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揭秘:中国造出原子弹的核心数据是算盘算出来的
我的图书馆
揭秘:中国造出原子弹的核心数据是算盘算出来的
日 11:31来源: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鲜为人知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也有算盘的功劳,科学家们正是利用算盘协助计算机,才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时中心压力的正确数据。
本文摘自:《深圳晚报》日A18版,作者:佚名,原题为:《珠算学得好 心算更厉害》
综合现代快报、常州晚报报道,四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记得:小学的某一段时间,每天是要背着书包和算盘进学堂的。
“上学时,左边挎书包,右肩挎算盘,自己觉得也是学问人了。”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大潘对算盘的回忆,对计算机普及前上小学的人们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潘是在1975年在浦前小学读二年级时学习的算盘,那时,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上学期,珠算课是必修课,而且还需要考试。
而如今,珠算已不再是必修课。不仅是这样,现在大学会计专业已经不要求学生会使用算盘了。
珠算,在如今这个计算机普及的年代还有多少人会用?还有人在学吗?它会消失吗?
银行都不用算盘了
现在,即使是在银行、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算盘也已经快被遗忘了。
不仅是大潘,现实生活中,人们和算盘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少。“算盘?计算器多方便啊!”这是记者在采访普通市民中,经常听到的话。即使在银行、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算盘也已经快被遗忘。
“我们这边已经很少用算盘了。”常州长申会计事务所一位负责人说。
在一些银行的柜台偶尔会见到一两个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是40岁以上的人。“除了我,我们这边没人用算盘了。”农业银行常州分行营业部柜员庄敏说她已经习惯了用算盘。
“银行现在的最低要求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不知道他们还学不学算盘,我们那里学习会计时,算盘是必修的。另外,银行办公自动化越来越高,就更用不到算盘了。”庄敏说。
[责任编辑:唐智诚] 标签:
相关新闻:
馆藏&890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他是“两弹一星”元勋,用算盘计算原子弹数据,研发氢弹只得10元奖金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用算盘计算原子弹数据,研发氢弹只得10元奖金
中国人民共和国在日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成立。当时的中国,西方国家颇为不屑,百废待兴的战后,国家既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也缺乏科技领头人物,很多东西还是靠苏联支援。但在建国后,一大批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留学知识分子冲破重重艰难,从国外归来,让这一切开始慢慢改变。
在回国的人中,就有“两弹一星”元勋人物邓稼先。邓稼先(日-日)是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在1948年至1950年,他是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最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学业后,邓稼先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道路,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伟业。
邓稼先是近代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为了拥有震撼性武器应对苏联和美国的压力,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人才进行原子弹研制。在邓稼先回国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辛的任务。严寒酷暑改变不了他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春去秋来,邓稼先和队友为研发原子弹,在戈壁滩上整整度过了八年时光。
但在中国研发原子弹最艰难的时候,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全部专家以及所有的研发资料。苏联不希望中国拥有原子弹,认为只要中国离开外界援助,就算十年二十年中国都不可能成功研发出真正的原子弹。面对苏联的阳谋,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家们毫不气馁,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争取研制出原子弹,成为我国在国际上的“争气弹”。
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没有较为先进的计算仪器,计算只能靠中国几千年来的计算神器——算盘,有没有想过,算盘也可以拿来计算原子弹数据?数据的计算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求和,而是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往往为了得到一个关键数据,科学家们三班倒的计算,来来去去只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就消耗了一个多月的时光。而为了数据上的严谨,科学家们整整算了九次,花费了一年多的时光。并且通过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由此来确定数据的可靠性。
我们的科学家们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就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强大。他们的时间很紧,常常感慨“时间不够用啊!”。研究原子弹,必定要和辐射打交道,但是邓稼先事事亲力亲为,甚至是威胁到自己生命的事情也不在意。他们日以继夜的科研着,让进度一点点的推进。
就在一次重要试爆失败后,大家还在开会研究是哪里出了问题时,邓稼先挺身而出,对大家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孤身一人来到原子弹实验失败的地方,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最后确定是降落伞出现了问题。但这次事故邓稼先的行动让其严重的辐射,当他回到北京检查时,发现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身体日益糟糕。
但邓稼先没有去养病,而是继续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在邓稼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他们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创造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最短世界纪录——两年零八个月。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生前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
邓稼先是为了研发成功后获得奖金吗?不是!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时,杨振宁先生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人民币1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先生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由于人多,单位还垫上了十几万元,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从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颁奖,21年中,没有发过奖状,也没有发过1分钱奖金。”
然而,胜利的喜悦刚刚到达,邓稼先便病倒了,遭受严重辐射的他患上那个了直肠癌。1986年7月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因为有了他们而强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氢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