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金像奖创投报名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金融公司,像正事集团那样的,上海有哪些?

不做金融的500强不是好裁缝:起底杉杉集团的产融结合之路
我的图书馆
不做金融的500强不是好裁缝:起底杉杉集团的产融结合之路
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方案背后的推动者——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再次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注意。他在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笑称自己是中国老一代企业家中出名的“爱折腾”,“我总是在最好的时候考虑转型”。&从宁波的甬港服装厂起步,郑永刚经历过杉杉服装一炮而红、新能源的十年等待,也经历了大资管时代资本市场对产业的并购整合。目前,杉杉服装品牌仍然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新能源板块做到了全球最大锂电材料商,杉杉已发展成为集锂电材料、能源汽车、时尚服装、奥特莱斯、贸易物流、大投行及金融投资、医疗健康和旅游文化八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连续多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以艾迪西借壳方案为起点,开展上市公司重组和再升级,是否是又一转型方向?郑永刚表示,仍然看好新能源、医疗、旅游等新兴行业的市场前景,杉杉的下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是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和再升级。&&&看好新兴行业&1989年,郑永刚接管宁波一家小厂——甬港服装总厂后,很快提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杉杉西服一炮而红。到了1996年,杉杉股份被称为国内服装行业首家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公司。杉杉西服市场占有率曾经达到37.4%。&不过,在大好的形势下,郑永刚敏锐地嗅出了即将出现的瓶颈。“在当时短缺经济的背景下,杉杉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郑永刚表示,“但缺乏历史积累的中国服装品牌在外国品牌全面进入后将难以再保持主流的市场地位。如果仅仅专注于服装,杉杉股份很快就将面临'天花板’,必须开始转型。”&杉杉由此开始了第一次转型。在专家引荐下,郑永刚与当时国内一家锂电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从而进入到锂电池材料产业。&在该研究院的基础上,从锂电池负极材料起步,目前杉杉锂电池产品线已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到电解液,综合排名第一。在杉杉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中,现有的最大利润源就是锂电池材料,贡献占比将近70%。公开资料显示,在锂电池产业内,从出货规模看,杉杉股份正极材料居国内、世界第一,负极材料居国内第二,人造石墨领域国内第一,电解液国内前五,已然是全球最大的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还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已经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充电桩等系列产品线,杉杉首批新能源公交已经开始运行。&除新能源外,杉杉还投资了医疗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新兴产业。杉杉医疗计划在3-5年时间,打造一批“装备先进、技术领先、专家密集、环境优美、服务温馨、团队协作、管理高效”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机构,打造辐射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互联网医疗等多细分领域的大健康医疗产业链。&立足于实业的内生型增长,成就了杉杉的转型升级。当下一个风口来临时,“杉杉经验”成为郑永刚大举布局资本市场的底气和渊源。&&&&杉杉现有布局“我们做老板的,尽量不在上海待着,而是全球跑,研究大的宏观经济的趋势。再根据这些趋势来判断所从事的产业。”2015年3月,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接受第一财经专题访谈时降到了杉杉现在的行业分布,可知“杉杉经验”造就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什么样的布局。《第一财经日报》:杉杉集团是一家以服装起家的企业,也拥有很多品牌,现在杉杉的业务范围已经很广,目前的业务构成是怎样的,哪些板块是重点打造的?&郑永刚:过去杉杉是一家服装企业,也是行业内最早的上市公司,1999年以后开始涉足锂电池材料,目前应该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综合产业公司;此外,集团还涉及商业地产,但最大板块还是金融投资,如银行、保险这些资产都有。现在,杉杉是一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汇在一起的企业,对外实际的上市公司就有3家,三家股东的业务板块也是比较综合的。杉杉控股各产品营收比例:&《第一财经日报》:杉杉集团旗下除了做锂电池材料,还有电动汽车研究院,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上有怎么样的布局,会不会涉足整车业务?&郑永刚:从大势上看,互联网时代以后,下一个可能是环境能源大时代,我们很早就涉足新能源资产,将来就是要打通上下产业链,汽车研究院的核心就是将来要制造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包括为新能源汽车服务研究,现在已经开始在以色列、美国都有研发机构。&现在我们的新能源布局也是刚刚开始,这些都由上市公司具体去做,最近开始做样车,包括推出新能源汽车。&《第一财经日报》:您现在不仅参股了多家银行,在保险、期货等领域也多有涉足,保险资产是不是有上市打算,怎么实现?&郑永刚:金融过去是由国家垄断的,这两年开放以后,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杉杉集团比较早进入这个领域,现在考虑的主要还是把保险公司做成规模,未来会考虑上市或者借壳上市,这是必然的,因为跟资本的结合是保险公司的未来趋势。但这两年不会考虑上市,当务之急是先把规模做大,做成一个创新型的保险公司。&怎么做成创新型保险公司?我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做零保,形成规模非常快,但最核心的像老百姓未来的养老产业等,关键是通过产品创新,服务这些产业,因为光靠国家的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靠商业养老保险,甚至可能会成为主导。&《第一财经日报》:杉杉集团对原来主打的服装产业的定位和打算是怎么样的?&郑永刚:对整个杉杉集团来讲,服装板块还是盈利的,但占的比例已经不是很大,大概20%左右。现在有20几个牌子,其中一部分是合资品牌,杉杉品牌的规模还是最大的一块。&杉杉最早纯粹是家服装公司,服装板块还会继续创新,做品牌提升,中国的品牌老是上不来,就是因为大众品牌是中国的,真正的名牌还是法国、意大利为主,中国要走出去,就要从设计、品牌文化理念等方面再提升,争取挤进世界品牌的行列。&从实际控制人角度,服装品牌不但要保持发展,还要提升,因为服装是时尚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不断用心把品牌价值和设计理念跟上世界潮流,还是有得做。&杉杉控股2015年度的营收结构《第一财经日报》:杉杉是从服装进入其它陌生领域的,对这些后来涉足的资产行业是怎样做考量的?对其他企业的转型有哪些借鉴意义?&郑永刚:国家提出一个产业升级转型,我们往往要提前3到5年开始做。&我们意识到,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产业,就进行讨论,最终涉足锂电池材料。等我们总部到上海以后,考虑到上海将来肯定是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必须做金融方面的事,而不可能在上海开工厂。&我们做老板的,尽量不在上海待着,而是全球跑,研究大的宏观经济的趋势,根据这些趋势进行判断。&现在国家进入转型升级时期,宏观层面,你要研究现在做的产业符不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微观上,涉及自己的技术、品牌市场、消费者的,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使同样的产品,通过技术升级换代也是可行的;如果国家战略上作为被淘汰的产业,就不要再去做了,很可能没有结果。&转型的企业家们不是万能的,做制造业,可能通过勤劳、智慧获得成功,但用同样的方法跨界,是不行的。杉杉转型成功也是这样,当时做锂电池材料的时候,国家有一所碳素研究所,也是唯一一所,我就跟这个研究所嫁接,他们有个863课题,我就把这个课题产业化,我投资,他们来做。如果让做服装的人盲目去做锂电池,成功的概率几乎是零。做保险也是类似的,我们请最优秀的专业的保险人做CEO,用专业团队来经营,如果是我自己做,也很可能失败。&《第一财经日报》:您现在更多的精力是投资,对实体企业则是逐步退居幕后,会不会考虑让儿子来接班?&郑永刚:儿子想不想、喜不喜欢接班是核心,如果儿子是精英也喜欢老爸做的事,当然可以接班,但大部分不一定做的到,所以聘请专业团队来做事业,两权分离是比较科学的。&“创一代”大都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过程,很强硬的想抓住时代机会;第二代则不一样,也许能接班,按照这个规律,所有富豪人家都能接班,但成功的概率很小;另外,还要看孩子的喜好,没有谁规定父辈做的事孩子就一定要继承。&治理企业还是要专业的精英团队,“你可以享受父辈的财富做股东,但不一定要经营,股权和经营权是要分离的。如果下一代不去经营只做股东,聘请专业的人去做,更有利于财富延续下去”。&&&整合优质资产&今年58岁的郑永刚,不再是那位“穿着”杉杉西服闯出名的实业家,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活跃的“投资家”。从1989年创立杉杉西服,郑永刚从服装业到锂电池材料,再到收购稀土矿进军上游产业,近些年,他又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投资,不仅涉足银行和保险,还通过多家私募基金和创投公司进行着期货、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业务。&他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无中生有、逢山开路”,对那些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似乎都想提前尝尝鲜。&2014年2月,杉杉控股成立上海坤为地投资控股公司,打造大投行平台,建立了由国内投行一线人士率领的投行团队,开展战略投资、收购兼并,以及整合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源等业务。平台成立后,先后参与多家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其中,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2014年11月,坤为地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南通泓石投资受让艾迪西原控股股东26.98%股份。通过间接控股泓石投资,郑永刚成为艾迪西的实际控制人。2015年下半年,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的资本运作中,在郑永刚的推动下,盈利前景更为确定且具备产业整合的预期的优质快递资产得以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为何选择快递行业公司实现上市公司的再升级?郑永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近年来,随着网购的渗透率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快递行业的增速终将回归常态,行业集中度将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快递行业粗放发展所产生的恶性竞争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行业规范性差、平均利润率出现下滑、价格战盛行损害行业利益等。行业龙头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网点、分拣中心、数据中心等软硬件设备的建设。因此,资本市场将助力快递行业转型升级。此外,申通快递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在方案设计和估值方面较为容易达成一致。&若此次交易顺利实施,艾迪西中盈利能力较差的阀门业务将被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值方面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组,郑永刚虽让出了大股东位置,却参与配套融资,持股数还进一步增加。据披露,郑永刚通过旗下控制的艾缤投资、旗铭投资,继续参与艾迪西重组配套融资,分别出资6.36亿元和5.04亿元,认购新增发的3869万股和3065万股。发行完成后,郑永刚方面合计持有艾迪西股权为10.38%。这显示出郑永刚对申通快递前景和上市公司市值的信心。申通快递借壳成后,双方还将在电动物流车、跨境电商等方面展开合作,推进双方产业协同,未来的可能性令人遐想。&郑永刚表示,以艾迪西为标杆,杉杉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资源的整合。作为充满使命感的一代浙商大佬,自称“职业企业家”的郑永刚认为,投行业务是金融服务业这个皇冠上的明珠,真正的投行家应该是实业出身,深谙资本市场,对资本运作有悟性的企业家。如此,才能够坚持以实业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是依靠自身,很多企业根本无法完成自我转型。这时需要既懂实业又懂资本市场的人来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与再升级。通过收购合适的公司并理顺内部机制,再引入有实力的企业重组整合,可以给地方带去新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我不是买卖壳中介,做实业扎扎实实,做资本运作也会扎扎实实。通过整合,帮助新生代企业和企业家进入资本市场快车道,同时帮助行业落后、盈利能力下降的老上市公司脱胎换骨。我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有信心。”郑永刚表示。&&&&打造金控平台&杉杉是较早涉足银行投资的民营企业,1997年作为创始股东发起成立宁波银行。2007年,宁波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此外,杉杉还财务投资了浦发银行、徽商银行等。&2007年,杉杉为股权投资搭建了专门的平台——杉杉创投,主要致力于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领域的项目研究、投资实施和投资交易操作,形成了以Pre-IPO投资为主,中短期收益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产业资本的并购投资和财务顾问等多业务并举的格局。&此外,通过持有26%正德人寿股份,郑永刚的脚步又迈进了保险业。2015年7月,正德人寿更名君康人寿获得保监会批文,标志着郑永刚以自己的理念重新掌控了这家保险公司。&以金融的力量整合产业,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是郑永刚选择入主保险公司的主要原因。郑永刚表示,“保险公司是一个金融平台,上面可以衍生很多业。以金融的力量整合、发展实业,完成'产融结合’。以新兴实体经济做抓手,结合金融资本,一手资本,一手培育新兴产业。”
馆藏&14967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寓意好的金融公司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