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合肥人,去武汉合肥哪里适合一个人玩发展会有前途吗

1664被浏览1254803分享邀请回答3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一个人周末从合肥到武汉玩两天求攻略
一个人周末从合肥到武汉玩两天求攻略
周五晚上从合肥出发晚上到汉口要在玩两天求个合理的攻略和大概的价钱
周六,古德寺-汉口江滩-黎路-江汉路步行街-关码头坐轮渡-户部巷-长江大桥因为你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建议周五晚上住在汉口那边,这样周六就从汉口那边玩起。没记错的话,从汉口火车站到古德寺直达的公交大概也要走七八站路,当然你换乘过去也可以。汉口江滩是一个带状公园,长约3000米,离着江汉路步行街和关都比较近,很多市民会在这里锻炼身体。黎路被称为街头建筑博物馆,直到现在,黎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可以到这里来感受一下旧时光,其中很多房屋都改造成茶屋、酒吧、咖啡厅了。晚上可以到关码头坐轮渡看长江景色,并到武昌这边来,在中华路码头下船,可以步行到户部巷,大概要二十来分钟,在户部巷吃小吃,晚上可以沿着江滩或者长江大桥走走、散散步。关和中华路码头之间的轮渡,白天到晚上8点是1.5元,晚上八点到零点收班是5元。周日,辛亥革命纪念馆-黄鹤楼-昙华林-大学-楚河汉街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鹤楼就挨在一起,可以步行到。户部巷就在大桥桥下,黄鹤楼在桥上,所以你周六晚上可以就住在附近。如果对黄鹤楼不是很感兴趣,建议就在下面看看,可以给你换成湖北省博物馆,省博的收藏还是很多的,比较值得一看!省博离着楚河汉街还比较近,公交过去就两三站路,需要提示你的是省博在开放日一般是下午3点半还是4点左右就停止进入,5点清场,所以一定要在停止进入前抵达哦!楚河汉街是万达打造的步行街,这里看夜景还不错,而且也有一些室内景点,比如杜莎夫人蜡像馆、爱来魔相艺术馆等等,都是到晚上九十点才关门的,杜莎夫人蜡像馆135元,爱来魔相艺术馆门票貌似是98元。如果天气好,你们还可以在楚河汉街的中心码头坐游轮,夜游东湖,价格是100元/人。(航行线路:汉街中心码头—途经楚河四桥—水果湖(含双湖桥)—放鹰台—中科院水生所—武大凌波门—老鼠尾约12分钟—湖北省博物馆—梅岭一号—水果湖(含双湖桥)—楚河四桥—汉街中心码头,线路时长约50分钟;发船时间:4月—10月每天晚上7:00~9:00 时(整点发船) 11月—3月每天晚上6:00~8:00 时(整点发船))
周六,古德寺-汉口江滩-黎黄陂路-江汉路步行街-武汉关码头坐轮渡-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
因为你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建议周五晚上住在汉口那边,这样周六就从汉口那边玩起。
没记错的话,从汉口火车站到古德寺直达的公交大概也要走七八站路,当然你换乘过去也可以。
汉口江滩是一个带状公园,长约3000米,离...&
周六,古德寺-汉口江滩-黎路-江汉路步行街-关码头坐轮渡-户部巷-长江大桥因为你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建议周五晚上住在汉口那边,这样周六就从汉口那边玩起。没记错的话,从汉口火车站到古德寺直达的公交大概也要走七八站路,当然你换乘过去也可以。汉口江滩是一个带状公园,长约3000米,离着江汉路步行街和关都比较近,很多市民会在这里锻炼身体。黎路被称为街头建筑博物馆,直到现在,黎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可以到这里来感受一下旧时光,其中很多房屋都改造成茶屋、酒吧、咖啡厅了。晚上可以到关码头坐轮渡看长江景色,并到武昌这边来,在中华路码头下船,可以步行到户部巷,大概要二十来分钟,在户部巷吃小吃,晚上可以沿着江滩或者长江大桥走走、散散步。关和中华路码头之间的轮渡,白天到晚上8点是1.5元,晚上八点到零点收班是5元。周日,辛亥革命纪念馆-黄鹤楼-昙华林-大学-楚河汉街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鹤楼就挨在一起,可以步行到。户部巷就在大桥桥下,黄鹤楼在桥上,所以你周六晚上可以就住在附近。如果对黄鹤楼不是很感兴趣,建议就在下面看看,可以给你换成湖北省博物馆,省博的收藏还是很多的,比较值得一看!省博离着楚河汉街还比较近,公交过去就两三站路,需要提示你的是省博在开放日一般是下午3点半还是4点左右就停止进入,5点清场,所以一定要在停止进入前抵达哦!楚河汉街是万达打造的步行街,这里看夜景还不错,而且也有一些室内景点,比如杜莎夫人蜡像馆、爱来魔相艺术馆等等,都是到晚上九十点才关门的,杜莎夫人蜡像馆135元,爱来魔相艺术馆门票貌似是98元。如果天气好,你们还可以在楚河汉街的中心码头坐游轮,夜游东湖,价格是100元/人。(航行线路:汉街中心码头—途经楚河四桥—水果湖(含双湖桥)—放鹰台—中科院水生所—武大凌波门—老鼠尾约12分钟—湖北省博物馆—梅岭一号—水果湖(含双湖桥)—楚河四桥—汉街中心码头,线路时长约50分钟;发船时间:4月—10月每天晚上7:00~9:00 时(整点发船) 11月—3月每天晚上6:00~8:00 时(整点发船))
[题主采纳]户部巷-昙华林-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学-东湖-湖北省博物馆。只有黄鹤楼要门票其他都免费。吃饭不贵,一个人二三十搞定。住宿看你住哪一二百吧。
[题主采纳]户部巷-昙华林-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大学-东湖-湖北省博物馆。只有黄鹤楼要门票其他都免费。吃饭不贵,一个人二三十搞定。住宿看你住哪一二百吧。&
[题主采纳]户部巷-昙华林-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学-东湖-湖北省博物馆。只有黄鹤楼要门票其他都免费。吃饭不贵,一个人二三十搞定。住宿看你住哪一二百吧。
: 四百以内
@?Helianthus?:不考虑住宿就光是玩和吃饭大概需要多少钱
报个一日游的旅游团,非常方便喔!节省时间玩得也很开心喔!关键是价格很便宜!景点玩的也不少喔!基本对会有个大体的认识了!
报个武汉一日游的旅游团,非常方便喔!节省时间玩得也很开心喔!关键是价格很便宜!景点玩的也不少喔!基本对武汉会有个大体的认识了!&
报个一日游的旅游团,非常方便喔!节省时间玩得也很开心喔!关键是价格很便宜!景点玩的也不少喔!基本对会有个大体的认识了!
<textarea name="editor" class="_j_content _j_answer_suggest" id="_js_editorText" placeholder="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答,而不是网上搜来的信息好回答不一定特长,但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永远替提问者【多想一步】,会加分哦~" >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1664被浏览1254803分享邀请回答经济 武汉、长沙、南昌经济总量领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各自都市圈中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武汉2016年GDP总量近1.2万亿,占武汉都市圈的41%,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17%。长沙紧随其后,GDP总量超9000亿,占环长株潭都市圈的37%。人口 武汉人口规模突出,远超城市群其它城市。武汉凭借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入较大,常住人口达1077万,占长江中游城市群8.6%。其次为长沙、衡阳,人口均在700万以上,南昌、黄冈等城市在500-600万的规模。财富 长沙、武汉居民财富水平领先其他城市。其中,2016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位列各城市第一,其次为武汉,约4万元,株洲、南昌在3.5万元左右,娄底、益阳等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居民财富水平垫底。教育 武汉是科教大市,高校数量及高等教育人才可观。2016年,武汉以83所高校,并列全国第二,长沙、南昌高校数量也名列全国第6、9位。高校资源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产业研发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为城市输送更多高端人才,从而带来旺盛的住房需求。优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城际交通建设加速,中心城市地位继续巩固 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优先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中心城市产业层级将进一步提升。 2016年武汉、长沙、南昌三次产业占比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三大区域产业分别围绕中心城市联动发展,但城市群内尚未形成协同效应。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仍以二产为主导,仅武汉三产占比超过50%。未来,借助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契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将迎来发展期,中心城市产业层级进一步提升。武汉将发挥区位、交通、人才及产业基础等优势,以先进制造、研发和服务业为发展方向;长沙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产业核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并不断向外转移,生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布局更加集聚;南昌未来将逐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转移,逐步培育休闲度假、后台服务等功能。承东启西,联接南北,临江达海,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一批现代化港口群、区域枢纽机场以及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轨道交通来看,武汉都市圈城际交通便捷度较高,但三大区域间未形成跨区域联络线,城市群轨道便捷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 年,武咸、武黄、武冈、武孝等四条城际铁路先后通车。咸宁、黄石、黄冈、孝感等城市与武汉市之间构建成“半小时铁路圈”。未来,规划武汉到仙桃、潜江、天门的城际铁路,扩大武汉向西的辐射力和城市圈的影响力。环长株潭都市圈目前,长株潭城际铁路已开通,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形成“人”字形的快速、便捷的半小时通勤圈。未来规划了“一竖两横加半圆”的城际线路,“一竖”是岳阳-长株潭-衡阳;“两横”分别是长沙-益阳-常德、湘潭-娄底;“半圆”是汨罗-益阳-娄底-衡阳。环鄱阳湖都市圈目前仅昌九、昌景城际通车。规划“一环八射两联通”的城际线路,“一环”为环鄱阳湖城际;“八射”分别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向、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丰城-樟树方向、抚州方向、鹰潭-上饶方向、景德镇方向的城际铁路。“两联通”为新余-吉安城际、景鹰铁路。房地产市场仍以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为主外溢效应较弱 仍处于单核发展阶段,三大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规模远高于周边地区。2016年,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武汉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远超其他城市,但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而南昌和长沙虽然规模不及武汉,但2016年开发投资额增速分别达到39%和25.8%,远超城市圈内部其他城市。从商品房销售额来看,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大核心城市市场规模远高于其他城市,并且在上行周期中,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南昌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中部城市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政策利好。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下称《规划》),中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政策利好期。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那么,中部地区哪些城市的发展空间最大?哪些城市将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农民工流入的“主战场”呢? 以“中部四虎”为代表的省会城市无疑将是未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主要流入地;此外一些次中心城市如宜昌、襄阳、洛阳、芜湖、九江等发展空间也很大。“中部四虎”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基本都是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省内最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都集中在省会,在近十年的高铁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也都是以省会城市为枢纽展开。通过对近十年3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增幅比较发现,合肥、长沙和武汉在所有城市中名列前茅,郑州的增速也比较靠前,太原增速相对靠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11年“三分巢湖”后,合肥进一步做大,因此合肥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合肥仍然是过去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例如,2006年合肥经济总量在全国仅位列第56位,但到2010年已上升至全国第38位;2011年三分巢湖后,合肥仍继续高速发展。从经济总量上看,武汉是中部唯一一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长沙、郑州和合肥也都进入GDP5000亿俱乐部,相比之下,南昌和太原的总量仍比较小。武汉、长沙、合肥和郑州不光增速快,目前总量也比较大,堪称是“中部四小虎”。交通的优势也是一个城市对外辐射力的重要体现。在航空港吞吐量方面,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94万,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13。长沙紧随其后,位居第全国第14,郑州位居第17,太原、南昌、合肥分别位居全国第28、31、35。中心城市规模也是一个城市辐射力的重要体现。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武汉的城区人口达到了628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在中部各城市中遥遥领先,郑州紧随其后,达到了403万,长沙、太原、合肥规模相当,都在330万到350万之间,南昌低于300万。从产业来看,上市公司是衡量一个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A股上市公司方面,武汉为50家,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11位;长沙是49家,合肥36家,郑州24家,南昌17家。武汉和长沙遥遥领先,而太原则没有进入全国前50名。武汉领跑中部地区 从各个重要指标来看,武汉在中部的竞争力和优势首屈一指。作为华中大区的中心,武汉集中了中部地区最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这种公共资源的优势使得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城市。对武汉近年来的变化,其在产业结构上的变化更值得关注。得益于武汉在高教方面的优势,近年来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让武汉成为目前最具产业竞争力的二线城市之一,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根据武汉名校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的研究生毕业质量报告,有43.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工作,这也是连续两年就业湖北人数超过40%,其中绝大多数留在了武汉。而选择去华南、华东的均不到20%。在武汉大学工作的周老师说,十几二十年前留在武汉工作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在体制内,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去企业的也大多是到武钢、武船等大国企,但如今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大多数是到东湖高新区的上市公司上班,收入也较高。尽管武汉在中部最具竞争力,不过其后的长沙、郑州也正在步步紧追。尤其是长沙,在多个重要指标上与武汉不相上下,在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方面,长沙均超过武汉,位居中部第一。在上市公司方面,长沙达到了49家,仅比武汉少一家,而长沙的拟上市公司有19家,比武汉多出10家。过去这些年,长沙主打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行了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大多用于铁路、公路及机场等建设,长沙的许多产业正是满足了这些基建需要。郑州近年来空港经济区、郑东新区的建设不断加快。未来五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尤其是,郑州所在的河南省,人口规模达到1亿,城镇化率比较低,未来在该省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一部分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外,大部分人口要就近实现城镇化。作为河南的单极核心城市,郑州无疑将是该省人口流入的核心。基于此,未来郑州人口有赶超武汉,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合肥的原有基础虽然较为薄弱,十年前合肥在中部6省会中经济总量最小。但由于紧邻长三角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综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资源、以及安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合肥吸引了美菱等家电巨头落户,并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也实现高速发展。南昌太原需努力相比“中部四虎”,另外两个省会——南昌和太原稍显落寞,不仅经济增速不如上述四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竞争力方面也逊色不少。由于历史因素,在长江中游几个省份中,江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体量也较小。作为江西的省会,南昌的带动作用也比较弱。在四个省会城市中,南昌经济总量最小,与武汉、长沙和合肥均有不小的差距。南昌2015年GDP总量仅为4000亿,仅相当于武汉的36.5%,长沙的47%,合肥的70%;人口方面,南昌城区人口不到300万,是中部城区人口最少的省会。不过,近年来南昌正不断发力做大中心城市,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发展。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获批,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西要对接长江经济带,就必须要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此次赣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不仅可以促进昌九一体化,而且也可以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江西发展。比南昌更为落寞的是太原,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过去十年太原的经济增速远不如中部其他几个省会城市,2005年太原经济总量仍比合肥大,但如今太原仅相当于合肥的一半左右。这一规模甚至不如河南的洛阳,湖北的宜昌、襄阳。不过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太原目前也在积极加快转型。培育次级中心城市中部六省人口密集,正处于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与沿海省份拥有“双子星”或“多子星”城市相比,中部省份大多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即省会。省会以外的城市与省会存在较大差距。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率却较低;在未来这些地方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仅凭一个省会是不够的,如何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样,拥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好的是中部已有不少次级中心城市,目前正在不断壮大过程中。湖北在培育次级中心城市方面走在前列。近几年来,湖北把宜昌、襄阳作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与武汉相互呼应,形成“一主两副”的鼎足发展格局。从湖北省内来看,武汉市主要辐射在鄂东地区;襄阳是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并有着良好工业基础,可以带动鄂西北十堰、随州等地区发展;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坐拥三峡水电能源优势,加上区域优势可以带动恩施、荆州、荆门地区发展,这三座城市的辐射区域,基本可以覆盖湖北全域。在“一主两副”的战略下,宜昌和襄阳两个城市发展迅速。去年两城的GDP双双突破3300亿大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宜昌、襄阳和武汉一起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0名。在安徽,作为历史上“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已发展成除省会合肥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著名汽车企业奇瑞汽车坐落于此。今年初芜湖轨交规划获批,成为我国内陆省份中首个结缘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类似的还有河南洛阳,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洛阳也成为内陆省份中第二个获准修造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去年洛阳的GDP超过3500亿元,是中部经济总量最大的非省会城市,甚至超过了山西省会太原。在城市人口规模方面,2013年洛阳的城区人口达到了253万,在全国排名第31位,排在了南宁、福州、南昌、宁波、兰州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前。也就是说,未来在河南,除了省会郑州,洛阳将成为另一个城镇化的重要流入地。此外,类似像江西九江、山西大同、湖南株洲等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也都比较大。不过这些城市与省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将这些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壮大,以促进中部地区的平衡发展。对比中部六大省会,谁最风光?合肥、郑州、太原、南昌、长沙、武汉是我国中部六大省会城市,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除了武汉是全国十大百万人口城市,人口有200余万,而郑州、太原、长沙、合肥、南昌都属于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年这12年,上述六大省会城市都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都成倍甚至几倍翻上去。截止到2015年底,武汉建成区面积6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720万人;郑州建成区面积45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530万人;长沙建成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97万人;合肥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400万人;南昌建成区面积32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25万人。以上数据来自网络搜索。年这15年,中部六大省会城市除武汉、郑州、太原在1985年前已经入列百万人口大城市行列,长沙、南昌、合肥也分别突破了百万人口。中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关中、成渝等经济圈,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经济地位重要,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腰板”。在整个中部地区,相继产生了中原、长江中游、长株潭、昌九、合芜等区域经济区,而支撑这些经济区的六大省会城市的发展,成为各经济区发展的标志。合肥、郑州、太原、南昌、长沙、武汉是我国中部六省省会,中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经济城市圈,经济地位重要,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腰板”。早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现在“十二五”()已经过去,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发展到底如何?1、比政府财力:南昌增速最快我们看一下六个城市政府一般预算收入,看一下城市财政能力。中部省会城市预算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如图所示,南昌的预算收入增长最快,但南昌的基数小。太原仍是增长最慢的城市,郑州、武汉的增长强劲,而且两者的基数也较大。不过整体来看,中部省会城市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可观的,超过了大连(只有16%),在一定程度可以认为中部地区经济转型成效初显。2、比国家定位:武汉定位最高在国务院关于各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我们可以看到:
合肥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太原市暂未相关批复文件,但国务院2000年批复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作为参考: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从以上可以看出,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定位不言而喻,而且武汉是副省级城市。其次是郑州,被赋予“重要的中心城市”职责,合肥、南昌、长沙三者相近,都是区域(长三角、长江中游)中心城市。太原有待国务院进一步批复。3、比房价:,武汉排名第一,南昌排名第四南昌和其他兄弟省会城市比起来,各省会城市的房价都是处在怎样的水平?在上述省会城市房价的排名中,目前房价最高的是武汉,南昌位居第四。4、比人口增长:郑州增速最快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借鉴先前的研究,我们还是用小学生人数作为人口增长的指标。中部省会城市小学生人数增减(单位:万人) 中部六省省会小学生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郑州,其次是长沙。令人吃惊的是,南昌、太原居然是负增长。从数据可以发现,郑州、长沙、武汉人口增长较为明显,合肥涨幅较小,而太原人口微跌,南昌出现了人口流失现象。5、比资金增长:合肥夺冠、太原垫底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作为城市发展资金方面的衡量指标,反映了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引力。中部省会城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单位:亿元)从数据分析可看出,人口竞争力最差的南昌和太原,在资金竞争力上也是表现最弱。长沙在人口与资金竞争力都表现较为强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生人数”与“资金总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房价对比:在中部的五个省会城市哪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最大?哪个城市的居民收入最高?哪个城市的房价最便宜?哪个城市买房最容易呢?是不是收入最高买房就最容易呢?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五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在全国高房价的浪潮中这五个城市的房价又如何呢? 1、房价一直在变动,合肥异军突起! 根据最新的房价,从南到北五个省会城市的房价分别是:长沙6676元/平、南昌9064元/平、武汉11991元/平、合肥12476元/平、郑州10401元/平。从7月份房价上看:1、合肥房价最高;2、长沙房价最低;3、合肥房价居然比长沙房价贵了5800元/平,房价几乎是长沙的两倍。那么是不是长沙房价一直这么低呢?还是仅仅是七月份房价,原因可能是超低大盘入市的缘故,就像贵州的花果园那样,成交量能占城市成交量的40%以上。2、中部五省会城市10年房价大PK 为了找出中部五省会城市房价差异的原因,整理了过去十年五个城市的房价。请看下表:十年前,几个城市房价差别不大,尤其是合肥、郑州、长沙都在三千多,那么几个城市房价是在何时拉开距离的呢?看看柱状图更能清楚反映出距离在哪年拉开的?下面是五个城市的房价变动折线图:图中可以看出:1、长沙房价一直比较平稳的上涨,但是涨幅不大;2、南昌房价在十年前是处于五个城市第二位的,在2008年下跌比较严重,2009年开始上涨,至2013年达到最高点,而今年还没有2013年高;3、武汉的房价在2009年处于低位,同样都在2014年出现价格下跌;4、只有合肥在2014年出现上涨。在这十年中,武汉除了今年被合肥超越之外,其余年份一直排在第一位,而郑州的房价在五个城市中除去年外排名第三,仅仅是合肥的位次在发生变化。去年郑州房价一举超越武汉成为第一,而今年则是合肥超越郑州成为第一,同时因为今年武汉房价涨幅在全国排名突出,武汉房价今年排名第二。3、中部五省会城市GDP大PK 合肥房价上涨那么迅速,是不是和合肥的经济有关呢?而长沙经济是不是不行呢?一比较经济发展,发现房价和经济发展没有关系——不同城市房价差异巨大,那么是不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呢?下图是十年五城GDP变化:从上图不难看出:1、五个城市经济总量差别巨大;2、武汉的经济总量一直都是南昌的二倍多;3、合肥的经济总量和武汉比,差距虽然在缩小,但是之间还是有巨大差异的。下图是柱状图更能反应出五个城市的差距:合肥由几年前和南昌差不多的GDP,从2010年开始逐步和南昌拉开差距,长沙和武汉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郑州与武汉的差距也是在2010年拉开的,并且距离越来越大。从上图可以看出:1、在经济危机的那几年,除了长沙之外,几个城市的GDP都在下滑,长沙由于有两大企业——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两家都是生产建筑及路桥设备的,政府推出的四万亿计划,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所以长沙没有出现经济下滑趋势。2、在2010年,武汉一举超越长沙,经济总量从此站上第一的位置。 如果按照经济总量来说应该武汉房价第一、长沙第二、郑州第三、合肥第四、南昌第五。然而现实是合肥居然排名第一,而长沙房价最低。是不是长沙政府有钱而百姓没有钱哪?而合肥则是政府钱虽不多,但是老百姓收入水平高哪?4、中部五省会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大PK 下面我们看看五个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一看居民人均收入,瞬间目瞪口呆:看点:1、十年了,长沙的居民收入一直排在第一;2、合肥的经济收入水平虽然在前些年排最后,最近超越了郑州与南昌,但是差别不大呀,一年还不足一千元;3、长沙不但是经济总量比较牛气,居民人均收入也是不错的,排名第一,然后房价却不争气,排在最后。下图是更能够反应五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柱状图,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长沙的人均收入在这十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从下图可以看出郑州的人均收入2012年名次开始发生变化,到现在郑州的名次一直排在最后。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一个城市的房价和这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水平没有关系。那么是不是和这个城市及这个省份的总人口有关呢?5、中部五省会城市规模大PK 我们下面试图比较五个城市的人口、省域人口、城市流入人口及建成区面积。我们看到其实房价真的和这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没有关系,长沙的城市人口和合肥差不多,但是房价比合肥低了一大截,而郑州要比合肥人口及城市面积都大,但是房价都没有合肥高。武汉也是同样的,所以城市人口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并不会天然影响城市的房价。6、中部五省会城市房屋成交面积大PK 那么房价是不是和这个城市每年的房屋成交面积有关呢?成交量也不天然反应在房价上。我们看到其实在五个城市中,合肥的成交量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房价却在上涨中。比如长沙,在2013年曾经拿下全国成交量第一,但是长沙房价一直很低,低到可怕的地步。7、结语 从这上面其实不能反应出各个城市房价缘何差异那么大缘故。纯粹的统计学资料并不能反应出房价高低的原因。 不过现实却是:长沙的经济总量一直不错,虽然这两年被武汉超越,但是长沙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中部五省会城市中一直排名第一,而长沙的房价却是最低的,所以仅从这个角度上看生活在长沙是最幸福的。收入房价比最高了。而合肥这些年随着逐步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被长江三角洲城市辐射带动,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和长沙、武汉、郑州还是没有办法比的。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都有一定差距,但是由于从去年开始的房价疯涨导致其房价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所以今后几年合肥的幸福指数降低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比较长沙与合肥,对于处于中位的郑州来说相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部8个省会城市:谁在崛起,谁在衰落根据正统的定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国的“中部省份”。由于河南、河北以及山、陕历来并称,所以此次拉进来一起考察。所以,本文探讨的是郑州、石家庄、太原、西安、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一个8个省会城市的发展状况。人口竞争力注:表中单位均为“万人”。从小学生人数上看,郑州的总人口最多,其次是石家庄、西安。但官方的常住人口数字,竟然是郑州第三、石家庄第一、武汉第二。可见,郑州的实际人口要比官方数字高出不少,石家庄也应该如此。人口增速上看,郑州遥遥领先其他7个城市;其次是长沙,5年间增长小学生人数了23%;石家庄和武汉并列第三,都是15%。南昌人口竞争力最差,小学生人数在5年里竟然减少了7%,而这期间全国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小学生人数只减少了2.5%。其实南昌市区的人口肯定是增长的,减少的主要是郊县。太原的人口增速也比较差,5年只有3%。合肥因为在2011年8月参与了瓜分巢湖,所以使用的是2011年底数据跟2015年做比较。西安5年增长10%,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只能算是刚刚及格。资金竞争力下面看一下8个城市从2010年末到2015年末,其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表中单位是万亿。从上表可以看出,8个省会城市里,吸金能力最强的是武汉,2015年末资金总量位居第一,其次是西安、郑州、长沙、合肥。从总量上看,最弱的是南昌、石家庄和太原。河北是中国GDP位置前六名的省份,全省汇聚的资金总量在2015年末的时候位居8省第一,但石家庄的资金总量只排到8个省会的第七名,说明石家庄是个弱省会城市。从过去5年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看,合肥位居第一,增长了149%;郑州位居第二,增长了111%;南昌位居第三,增长了102%;西安位居第四,增长了100%。这四个城市都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91%,其他四个城市在增速上略逊一筹。省内竞争力考察一个省会城市汇聚资源的能力,可以看两个指标:一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的比例,二是“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的比例。注:表内单位均为万亿元,数据为2015年的。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西安和武汉是最强势的两个省会城市,西安汇聚了全省55%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2%的GDP;武汉吸纳了全省47%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7%的GDP。石家庄是最弱的省会城市,只吸纳了全省20%的资金,创造了18%的GDP。石家庄弱的原因很简单:河北省包围着京津两大直辖市,石家庄只能辐射河北南部,河北的中部和北部主要跟着北京或者天津混。太原是个很特殊的城市,它一方面在汇聚资金能力上很强,另一方面在创造GDP上能力很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因为煤炭。山西经济主要靠煤炭,而产煤大市多在山西北部,创造了山西主要的GDP。但企业和富人们的钱,还是喜欢放在省会城市,消费、调度起来方便。结论1、八大城市里,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首推武汉。武汉资金增速一般,人口增速尚可,但占位比较好,位于京广线和长江交汇处,可以看做是中国的坐标原点。汇聚资金量位居8城第一,整合省会资源能力也基本上位居第一。2、武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郑州,郑州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处,在铁路版图上地位高于武汉。目前郑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在8城里居第三,增速第二;郑州人口竞争力强大,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30%,是中国三大三小6个人口增长中心之一。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经济大省,未来有较大上升空间。3、合肥是今年的明星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丝毫不亚于苏州、南京。究其原因,是因为汇聚的资金增长非常快,居8城市之首。人口最近三年增速也不错,未来仍然可以看好。弱点是经济总量和资金总量仍然偏弱。4、西安在8大城市里汇聚资金量居第二,增速居第三;人口增速尚可;在省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未来西安的发展也可以看好。5、长沙人口竞争力位居第二,但汇聚资金能力有显著欠缺,过去5年明显跑输大市,从位居8个城市第二沦落到了第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沙房价涨幅不高。长沙在省内竞争力仅次于武汉、西安。长沙也可以长期看好。6、南昌在过去5年得了财气,输了人气,未来发展有待观察。7、石家庄背靠经济大省,人口竞争力不错,资金竞争力偏弱。长期看,作为中国最弱的省会城市,这种局面很难改观,但由于靠近京津,发展前景也用不着担忧。8、太原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人口和资金增长都不理想。GDP在2015年只有2735亿元,在8个城市里也是最少的。太原的弱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郑州市官方发文:中部六大省会大PK 从三产比重看经济潜力2016年上半年中部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动力比较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郑州市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为2.1:46.5:5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五成,达到51.4%,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也在改善提升。但是上半年郑州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经济增长快速下行、工业经济增长乏力、行业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郑州市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的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进行对比,分析各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以期找出差距,保持郑州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一、
中部六省会城市的GDP构成及动力比较(一)GDP总量比较。2016年上半年,中部六省会城市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97.7亿元。郑州市以3537亿元的GDP总量规模居第三位,占中部六省会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7%;居第一位的为武汉市,上半年GDP完成5345.9亿元,占中部六省会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3%,高于郑州市9.6个百分点;居第二位的为长沙市,上半年GDP完成4280亿元,占中部六省会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高于郑州市3.9个百分点;合肥以2575.5亿元的GDP总量居第四位,占中部六省会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6%,低于郑州5.1个百分点;居第5和第6位的分别是南昌、太原,GDP总量分别为1809.9亿元和1349.2亿元,占中部六省会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6%和7.1%,分别低于郑州9.1、11.6个百分点。(二)GDP产业构成比较。从上半年六省会城市的GDP产业构成看,长沙、合肥、南昌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型的结构特征,第二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了50%;武汉、郑州、太原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也均超过50%,第三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特别是太原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67.4%。(三)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看,除合肥、南昌的二产贡献率超过三产外,其余中部省会城市的三产贡献率均超过二产,其中郑州达到70%,太原达到67.4%,长沙为55.9%,武汉无具体数据,但从其三次产业构成及增长情况判断,其三产贡献率一定是远超二产。从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看,郑州市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长沙拉动4个百分点,合肥拉动4.9个百分点,南昌拉动4.6个百分点,太原拉动2.7个百分点,郑州市第二产业的拉动力相对较弱。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看,郑州市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长沙拉动5.2个百分点,合肥拉动4.4个百分点,南昌拉动4.3个百分点,太原拉动5.6个百分点,郑州市第三产业的拉动力仅低于太原和长沙持平(不含武汉)二、 中部六省会城市增长动力分析按照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我们把各城市划分为:(一)二产强驱动型:二产贡献率超过60%;(二)三产驱动趋强型:三产贡献率超过60%;(三)三产驱动趋强型:三产贡献率超过50%或接近50%,三产贡献率大于二产;(四)双驱动型:二产三产贡献率和拉动力相对均衡,具体如下:郑州市: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10.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为三产强驱动型城市;武汉市: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1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虽无具体数据,但初步判断贡献率也应超过60%,为三产强驱动型城市;长沙市: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1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9%,为三产驱动趋强型城市;合肥市: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2.4%和46.6%,拉动GDP增长分别为4.9和4.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相对均衡,为双驱动型经济。南昌市: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1.4%和47.5%,拉动GDP增长分别为4.6和4.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相对均衡,为双驱动型经济,但二产的作用强于三产。太原市: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4%,为三产强驱动型城市。从以上判断可以看出:郑州和武汉、太原属于三产强驱动型,三产的贡献占绝对优势,长沙属三产驱动趋强型,合肥和南昌二三产业发展相对均衡,为双驱动型经济。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2016年中部六省会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都有加强,除合肥南昌外,其他城市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都超过了5个百分点,拉动力最大和最小的差距为1.3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六城市间差距较大,最高的合肥拉动4.9个百分点,最低的郑州,拉动2.2个百分点,差距为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郑州与其他省会城市的GDP增速差距主要在二产。城市规模我们下面试图比较五个城市的人口、省域人口、城市流入人口及建成区面积。我们看到其实房价真的和这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没有关系,长沙的城市人口和合肥差不多,但是房价比合肥低了一大截,而郑州要比合肥人口及城市面积都大,但是房价都没有合肥高。武汉也是同样的,所以城市人口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并不会天然影响城市的房价。五、结论以上分析可见,太原的发展中部省会城市垫底,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近几年煤炭企业面临转型,其发展形势严峻,希望太原的经济转型成功。武汉作为中部的中心城市,其发展基础良好,发展速度中上,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而且武汉作为科教中心(两所985,7所211)和交通枢纽,发展前景广阔。郑州、长沙、合肥发展比较迅猛:郑州体量大,发展速度也很可观;长沙作为“星城”,连续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发展令人期待;合肥虽然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势头很好。南昌的发展基础薄弱,增长速度中下,期待南昌有好的发展。郑州发展比较迅猛,人口众多,省内的凝聚力强,经济基数体量大,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又占据着交通枢纽的地位,发展速度很可观。综合来说,以上城市武汉目前发展前景最好。但是综合其他几方面考虑,近年来借助高铁发展,长沙,郑州,南昌,合肥几个城市也发展后劲十足。整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尚处于核心城市吸聚周边资源的发展阶段,武汉无论在经济规模、人口流入,还是在产业、交通规划发展上都较长沙、南昌更具优势,未来也将承担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重任。参考资料:1、@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城市中心:武汉VS长沙VS南昌,长江中游城市群靠谁崛起?2、@ 城市战争:刘帅:中部六大省会谁最风光 谁最失落3、@第一财经日报:林小昭、曾纯之:新一轮中部崛起,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谁领衔?4、@米宅米宅:王毅敏 中部省会PK:长沙/武汉/合肥/南昌/郑州,哪个城市购房者最幸福?154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0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南到武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