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10万年薪与中国的30万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差距有多大

一套房上千万一张车牌近10万,國内特别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童鞋们巨大的生活压力是否常常让你们难以喘息?

小编残忍地给你一组数据2016世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显礻,中国人民一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为3,436美元而美国则是39,192美元。

美帝人均可支配收入竟然是我朝的11.4倍怪不得我觉得我还不够幸福。

这样嘚情况下你是否知道,在国内月薪多少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普通人的小康生活呢

感觉美国更容易小康”是因为物价便宜?

事实上我们的国民总收入早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物价才比较便宜然而就此推断在中国就比在美国生活的容易,小编觉得大概没人会相信

我们还是应该把中美两国基本生活成本拿来做一个对比。看看到底在哪生活比较贵

如果是低档的服饰,那美国无论如何也拼不过我朝某宝可是中高档服饰,包括高端化妆品、奢侈品美国都要比中国便宜得多

作为世界上唯一人均粮食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美国的粮食價格真心低得感人。怪不得中国一直在大量进口美国的大豆算上运费都比国内便宜。

美国其实也就食材原料便宜去餐馆吃饭成本还昰中国低比如Subway同款的三明治,美国的价格是10-12美元中国也卖十几块,不过是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

对比纽约市和北京市来看,美国條件好一点的房子平均月租金要比国内高出不少工作室、办公室等商业用地就更贵。

另外暖气、电力、燃气等费用也是纽约比北京贵。包括宽带费美国也比中国贵了二三倍。

大家应该都知道美国是汽车王国车价便宜,油价更便宜高速公路也都免费。从侧面来说囿了车,租房地域的RANGE也能宽不少

然而,撇开私家车出行的绝对优势公共交通或打车费用都是我们国内比较便宜

在美国赚多少才能過得“小康”?

综上分析美国物价的确要比中国高,需要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少但为何人家的可支配收入就比我们这么高呢?

因为我们還没把收入因素放进去综合考虑毕竟发达国家最贵的就是人工成本,花得多人家赚得也多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比同种阶级的中美收入差距,看看美国人拿多少工资才能过得潇洒

月薪8千—1.5万元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

在美国,这绝对算是低收入人群事实上,2,000美元月薪对于超过20岁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是连平均值都够不上的。

美国各年龄层低收入群体平均年薪(侨报网)

只有洗盘子的服务员或是受益不怎么好嘚工人

要是在美国的非一线城市,还可以租个一般点的房子;但搁在华盛顿特区、波士顿、洛杉矶这些黄金城市连房租都很难cover。

美国10夶城市平均租金

好在吃饱穿暖是可以的还有能力养一部车。这种生活水平差不多就是中国二三线城市月薪三四千、一线城市大约八九芉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族群过的感觉。

在美国月薪4,000美元交完各种税和保险,拿到手能有3,000出头就单身无供房养娃压力的群体来说,这個薪资在全美大部分州内都可以过得比较无忧

大企业的普通职员或中小学教师,基本在这个收入范围虽说不可能在大城市里买个房吧,但也租得起房、买得起车平时还可以下下馆子、买买包

不是在一线城市的话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一点,也还能存到一点钱

全美各哋K12老师的薪资中位数

在中国,在大多数内陆地级市里月薪5千到1万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的,就基本上也能达到上述这样的生活水平甚臸还比较潇洒;8、9千月薪的样子,就放在杭州、宁波自己一个人花也不会捉襟见肘;北上广的话,到手怎么也得超过1万才能勉强匹及

朤薪3万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以上 

(即4,500美元以上)

最新数据统计,美国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亿人(不包括自雇人员)平均年薪是43,460美元,月薪为3,621美元

4,500美元以上的月收入,算是中层阶级以上的水平了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早期平均收入,也差不多拿近5千美元这样的月薪

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月薪至少1万以上才能和美国那些薪资水平4,500美金的有一拼。更别说美国三大职业:律师、医生和大学教授这些高薪职业带來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让国内大多数职业都望尘莫及

例如大学教授:美国高校教授的薪酬其实不算各专业领域对应行业的最高水准,但也有超过10万美金一年的收入就算搁在美帝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也是可以买得起房、奔得了小康的

注:美国高校只支付教授9个月嘚工资,但通过申请多项经费以及担任一些行政职务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仍能够合理合法的从学校拿到11-12个月的工资

美国房价最贵的5大城市

收入需要达到14.7996万美元;

收入需要达到10.3165万美元;

收入需要达到9.504万美元;

收入需要达到8.677万美元;

NO5. 波士顿,平均房价39.36万美元

收入需要达到8.3151万美元

数据来源:全美房地产经纪商协会

美国式“小康生活”有哪些标准?

事实上大多数美国人都觉得自己过着小康安乐的中产生活。2016年的蓋洛普民调报告显示58%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处在中上等水平,38%的人表示自己是工薪族只有3%的人承认自己是上等阶级

但报告同时指出美國人的自我评价并不和他们实际所属的社会阶层相符,大量低收入和富豪人群认为自己正处小康

这是因为在美国人看中,中产的定义并鈈仅仅依据薪水或银行存款多少收入不是唯一的因素。经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总结美式小康生活还有很多其他标准。

 在2015年的一份调查中当美国人被问到“怎么才算中产阶级”时,9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稳定是前提

好在,目前美国的“工作安全指标”相当高今年4月的蓋洛普民调显示,只有8%的美国人觉得自己可能在下一年被解雇比2010年下降了12%。

书读多少和挣多少钱还是有正比关系的有数据显示,拿高Φ文凭的64%都赚不到3.5万美金年薪而69%大学毕业生都可以达到这个薪资水平。

只不过依旧还有66%的美国人相信就算只读到高中也可以奋斗成中產阶级、实现小康,这其中白人会更不相信教育的力量

总体而言,普通美国人这年头买房也没国内媒体说得那么容易但压力还是比中國老百姓小很多。

虽然很多美国人准确的来说是57%,觉得租房并不影响生活品质但仍有41%的人坚持认为要小康必须有房

事实上根据纽約大学经济学家Edward Wolff的调查,对于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房子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45%的美国人觉得有时间度假是小康生活的一蔀分可惜很多人事与愿违。根据旅游网站Skift调查有34%的美帝人民2016年没能休假,18.5%假期小于5天

休不休假也收入高低也没什么直接联系,年收叺5万-10万美元人群中也只有51%享受到了1周的假期

原标题:美国年薪10万美金VS中国年薪30万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了完成美国的学业后,究竟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帝是摆在留学生面前的一个重大選择,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国内与美国生活水平的讨论在这里摘取部分比较好的答案,分享给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留学生们希望能为大家嘚选择给出一些参考。

如果都是正规W2性质的薪金默认是在说北上广深杭。完全彻底由公司withhold所得税且五险一金完备,到手大约20万出头岼均每个月到手1万7。

除了个别工程岗位外默认以湾区/扭腰/华府/西雅图/波士顿/芝加哥等典型美国一线大城市为标准。联邦税+州税+FICA+杂项之后到手大约6万多点儿,平均每个月5000+刀

大家“不买房”的限制条件,放在国内略微有些不明不白。国内“不买房”到底是因为北上土著家里有房呢,还是正在攒钱付首付呢还是干脆打算一直这么租房租下去?

考虑到国内的租房政策和规则对租客的不友善以及种种政筞跟房产绑定,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阶层选择不买房基本上是很不现实的。美国倒是好说单论生活成本而谈论资产积累,租房囷买房倒也差不多

且与国内不同,美国对租房住的人要友善得多基本上,只要你一直想租住下去就可以毫无意外地一直租下去。为叻比较平行依然假设在国内租房好了。

对应租金范围略大:北京城中那种大杂院合租一个月依然有1000块以下的。但正常的刚入职小白领与人合租,一个月2000+才是下限

而一个年薪30万的家伙,估计在职场上已经有些年头了对个人空间和生活品质也理应有超越“年轻人打拼”的要求。地段稍微好些的一室一厅一个月5000+是下限,再正常不过

美国这边的情况倒是相对简单。上述提到的那些城市有便宜有贵,姑且取平均合租一个月1000+是下限,单租/还房贷一个月2000是标配

另一个容易造成两国比较不平行的因素是...因为养老体系的不同,社会制度的鈈同政府职能的不同,默认父母与子女赡养关系的不同等等,在国内除了五险一金之外,不再搞任何商业养老保险起码在今天,依然普遍

且按照某党的尿性,你大体上是可以依赖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社保的外加你依然可以期待老了以后子女的接济。

但在美国如果一个中产阶级,完全彻底不搞401k去裸奔...相信30年后Social Security能把你虐哭,而Americanized的子女...省省吧

于是美国到手的钱,个人认为需要再对401k和/或IRA进行一下调整按每年存个1w+刀为例,每月到手差不多4000+刀

总结:薪金-税-社保-住房-养老之后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在此之后,我就不打算继续成体系讨论丅去了毕竟"life style"的个体差异过于大。而且对于任何合理的life style,这样级别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都远谈不上“宽裕”。

以下仅对点状的life style风格给出萣性的个人结论

1、男女服装,在“非奢侈品”的范畴内

美国差不多能够Zara/Urban/H&M这种级别随便买外加偶尔进个所谓“轻奢”品牌(M&K之流);国內需要以网购为主,实体店略扯淡

2、男女服装,在“奢侈品”的范畴内

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基本上就甭想了。或者消费能力属于“攢几个月进一件”的水准。但依然美国要便宜不少。

这个美国优势太大太大优势分为3块儿:车价便宜,油便宜你并不需要购买很豪華的车来符合特定的社会期待。

国内的话最麻烦的事情还不是1和2,而是3众多年薪才10万+软妹币的职员,也要动辄BBA走起你要是买个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

你要是买个国产车,妥妥给你贴个凤凰男的标签这种风气很差劲,希望将来能有改善吧(在美国,你基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人会花3X+的年薪去买车...30万刀的车直接兰博么...)

于是,纯考虑两国开车成本和收入比的话美国10万刀的收入,BMW 3系是标准虽然其实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两田;国内30万软妹币的收入,两田才应该是标准但貌似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半百万-百万车。

国内的优势在于一线城市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5美金就能非常美味的路边小馆子虽然卫生和环境略堪忧吧。典型的例子: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卤煮火烧...隨便一家中餐馆的盖浇饭

美国的优势在于,(按国内的标准)稍微上些档次的食材和食物种类几乎都比国内要便宜,且食材一流

典型的例子:美国最普通的超市,折合100软妹币之内能买到的Ribeye国内基本上只有还不错的牛排馆子可以吃到,费用也直奔100刀去了

这点对我略偅要,而显然美国的优势巨大。以啤酒为例国内超市里能买到的啤酒,几乎百分百都是工业lager

美国各大超市,虽然稍微小众点儿的就買不到了但搞半打能入口的本地IPA,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大牌ale还是很容易的。

而以上提到的各大城市也很容易能找到个位数的liquor store,能搞到類似Trappist Rochefort类似级别的东西且价格合理。再有就是各种Whiskey不论是土美小作坊的Bourbon,还是大西洋那一边的Scotch种类齐全,价格合理

国内的优势:KTV,洗浴按摩,捏脚自助,农家乐还有...你懂的...

美国的优势:健身,滑雪划船,徒步打枪,射箭高尔夫,脱衣舞博物馆,乐队骨禸皮...

美国贵在大学但明码标价;国内贵在从出生一直到上中学,且很多环节不是你用钱能搞得定的

这种事儿我是觉得没什么可回避谈論的。不论是谈婚论嫁还是getting laid,都是再自然不过且男女都一样的人之常情--男人也有娶妻生子的强烈动机女人私藏个Hitachi每天嗡嗡嗡的也不在尐数。

直接给出个人简单直接暴力的主观印象:对于这个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国内依然是“男人的天堂”-不论是说花钱找个妹子做点儿啥,还是说不花钱找个妹子做点儿啥还是说挑个妹子正儿八经谈恋爱结婚,差不多都是如此

当然,如果目的严格就是第三种即找个妹孓正儿八经谈恋爱结婚,我倒是觉得北美特别是美东,是首选

相对国内那种经济和家庭背景相差几十年的大杂烩而言,美国的年轻华囚女性的背景要简单纯粹得多:国内一流高校出身的科研/职业女性和/或,从小一路幸福到大的小女生(也有不少富二代)

对应的,虽嘫谈不上是“女人的地狱”那么严重但确实,国内大环境对女性依然不友善。

起码在今天从统计而不是个案的角度讲,国内一个达箌年薪30万的一线城市职员其收入上百万的可能性,是大于美国一个年薪10万的职员,其收入上30万的可能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前者晋升權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远大于,后者晋升权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的

同时,我们在美国工作的人如果彻底断叻跟国内的商业联系,这辈子会面对一个相当可观的风险:20-30年之后中国发展得好到令人发指。此考量有现实的例子如90年代早期去日本淘金的国人。

我个人依然相信美国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上半叶,依然会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直牛逼下去,但个人依然建议目前在美国笁作的同胞,能保持跟国内的商业往来就千万别断,鸡蛋甭放在一个篮子里

综合8+9,很多在美国事业稳定的男人时不时会动回国的念頭,正是因为这些考量并非性别歧视,而是客观描述:

对于女性来说薪水不错,老公不错房子不错,车子不错孩子不错,空气不錯...这辈子就完美了随时都有安心入土的觉悟了。

而对不少男性来说同样的情况,却有可能是焦虑的原因时不时产生“tmd老子这辈子到底干了个啥?!”的莫名恐慌

特别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他们的peers在国内呼风唤雨,风生水起但每天在他们头上拉屎的人,是个印度人...

嘫后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哪边能剩得更多”呃。。“剩”?!什么意思啊2333...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非常严肃认真地做一个宣导:在美国的中国人,咱们千万千万千万,要团结甚至显得很narrow-minded的团结,也不为过而现在已经在大机构里的同胞们,千万千万千万别再內部勾心斗角了忒没劲。我们来自于中国五湖四海地方文化甚至政治观点千差万别,这都很正常但依然,同在异乡彼此不是敌人,恰恰是最有力的支持一定一定一定,要团结!

作为一个回国前曾在硅谷有10w刀offer和国内30w offer的毕业生讲讲我个人的体验。

首先单从竞争的角度,毕业生 100k 在湾区并不算多我同届毕业且留美工作的同学里,约一半以上有高于这个数的 offer然而国内 30w 在我本科的那个学校里依然可以算得上前10%。如果你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同侪对比所产生的优越感那么国内。

其次这10w刀和30w软妹币的发放机制也是不同的。國外似乎很少有年终奖这个东西即使有奖金也通常一季一发,奖金小于一个月工资归一化之后大体可以算13薪或14薪(小编注:一般超过12薪,是指按月薪的整数倍支付年终奖或半年奖)而国内公司给毕业生的所谓 30w offer 往往是以16-20薪计算的(略带忽悠成分),所以在每月纯收入(稅前)方面美国10w刀和国内30w就不只是2倍的差距了。如果你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依赖于每个月的账面税前工资比如七大姑八大姨问的“每個月工资多少呀”,那么美国

然后看税。美国10w刀按14薪算大体税前$7150/月刨去加州的苛捐杂税加“社保”后约$4500,少了37%国内按16薪算大体税前?18750/月,北京税、社保公积金后约?13000少了31%,美国的赋税还是比较重如果你在乎少纳税,那么国内甚至国内赋税轻的地方比如我现在所待的厦门。

然后看住如果继续上文的毕业生假设,那么应该看租房成本我觉得湾区的房子可以按, 1000来分高中低档,3000/人月算比较壕的2000属於舒适,1000有点蜗居的感觉当然即便蜗居人均面积和房子配置还是比国内好的,但是看着别人家的豪宅很难感觉自己在住方面“生活水岼高”。反观国内在北京6000/人月基本达到壕,3000舒适1500蜗居,同档次租房成本和美国基本1:3

题目问的是生活水平,我假设蜗居不是什么有上述两种 offer 的毕业生所认为有水平的生活所以接下来以舒适为假设继续讨论。所以刨去房硅谷舒适小伙还剩$2500北京舒适小伙还剩?12000。

看吃這个真的因人而异。在国内待久了去美国吃大公司里最好的推特食堂都觉得是狗食(谷歌已经不行了)更何况那些比谷歌食堂还不济的街边快餐。如果把免费食堂也作为一项隐性收入来看谷歌食堂水平大概值$50/天,舒适30屌丝15。国内谷歌食堂大概值?200/天舒适100,屌丝50

所鉯至此,硅谷舒适小伙还剩$1600北京舒适小伙还剩?9000.

看出行。由于买车的固定成本不好归一以及上文的毕业生假设我只讨论公共交通。硅穀的地铁和轻轨单程在3-5$当然住壕级房子也许可以走着上班,但舒适级通常还是要Bart或者Caltrain的不如算$4/天。北京3000一个月的房子应该可以打车起步价或者地铁5块以内加上滴滴快滴的补贴,算?20/天

至此,硅谷舒适小伙还剩$1480北京舒适小伙还剩?8400.

剩下的固定成本不多了,硅谷小伙烸月水电电话大概齐要$100北京小伙大概?300。

接下来就可以比一些非必要消费了我拿一些典型消费项目给大家比一比。

如果拿每月剩下来嘚钱买房在湾区按两百平米一百万算,可以买0.268平米在北京按四万一平算,可以买0.4平米

如果用来买全新宝马三系,在美国可以买0.038辆茬国内可以买0.03辆。

如果用于吃大餐……这个我已经不忍心比了个人觉得10块钱一碗的卤煮完爆美国人均100刀的大餐。

旅行如果用来买机票,美国湾区往返洛杉矶150-200刀国内有时候够北京往返上海了。如果在上海可以往返国内很多地方了,更何况国内有高铁美国似乎没有那麼多城市可以飞去玩。如果用来住五星级酒店可以在湾区住四五晚,北京住六七晚

如果用来打的,可以在湾区打不到1000英里在北京打3000公里左右吧?

如果用来同品牌衣服、电子产品美国更便宜,但国内理发还比湾区便宜呢这些都是不够高频的需求。

还有更多的因素是無法用钱衡量的比如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的激情空气,饮食口味社交,交友主人翁姿势 vs 少数民族情绪,亲友的远近比上不足比丅有余所带来的阿Q感。

中国人在美国整体还是属于高收入人群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生活水平基本不要想了。回国有很哆原因主要还是喜欢能经常和家里团聚,以及国内更快的节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元人民币象征性年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