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和民族复兴联系,为什么必须

光明日报: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六
日08:27&&&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日,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三千子弟击缶歌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古老“飞天”与梦幻五环的光焰相映生辉,太极表演传达着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国《世界日报》发表社论:“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软实力集中体现的机遇,更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考验以后得以主盟人类文明的盛会,见证了中国的再度崛起。”
  2010年5月至10月,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因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的参展,逾7000万人次的游客而载入世博会史册。上海世博会以“和谐”的理念精髓回应了世界人民对“城市明天更美好”的探索并将之引入更高境界;“以人为本、文化多元”的主旋律在鲜红的“东方之冠”奏响,构成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图景。
  日,瑞典,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这个有过汉唐气象、魏晋风韵,诞生过李杜文章、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文学大国,以其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宝藏滋养出的优秀当代作家,正走向世界,完成着东西方文明对话融合的过程。
  三记强音的背后,正是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发现这份深厚的价值,紧抓这股强大的力量,并在十八大报告中发出铿锵宣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年来,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10年里,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出版了世界最多的书报杂志,主要文化产品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进行着空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着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自然村,亿万群众因此受益。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早在19世纪,马克思便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全球知识型经济时代,作为一种关键的社会资源和特殊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本的全方位放大越来越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文化产业因其高智力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等特点,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就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经济发展只有体现出文化品格,才能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和释放日益增长的文化生产力,抓住全球文化生产链条重组的新机遇,从而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文化强国,重在文化强民。一方面,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文化性格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表明,党始终把人民的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划分,到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到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确立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塑造更加生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国民精神,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这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经验。
  文言万象,自强不息;华章载道,矢志不渝。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中华民族,其善良、勇敢的力量,其固有的文明品质和秩序积淀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当中,使得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民族处于全面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之外,“文化软实力”被一次次提及。文化强国的建设,就是要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提升软实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提升国家形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来引领感召力和影响力,实现世界文化版图的新构建和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复兴之路,日月昭彰;改革之途,筚路蓝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要克服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布局不优、机制不活的种种困难。当前,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尚有不足,文化产业规模尚小,尚缺闯荡市场的实力和魄力,科研教育事业面临固化瓶颈,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仍不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重道远。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迈出民族复兴更加自信的步伐。(本报记者 曹华飞)
(责任编辑:方蕊娟、赵娟)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周熙明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周熙明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图文】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
&&文化强国
大小:4.0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40;下&#41; 课程考试&#40;100分&#41;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40;下&#41; 课程考试&#40;100分&#4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会计学院开展“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作者:会计学院编辑:
为使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11月28日下午,会计学院党总支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博学楼410组织了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听讲座的形式开展,主讲人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科研部主任周熙明。周熙明分别从八个方面深入解读了十八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第一,总体上把握精神实质;第二,文化强国的基本概念;第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第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强国建设首位的原因;第六,核心价值观具备的特点及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第七,正确理解&三个倡导&;第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周熙明的讲解由浅入深、清晰明了,使同学们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听完讲座后,党支部的同学就本次讲座的内容相互交流了心得体会,表达了对我国近几年来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自豪感,纷纷表示要从自身角度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尽到党员义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事后,党支部的同学还会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思想汇报的形式汇报给党组织。
浏览次数: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
投稿信箱:&&&&新闻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