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巴菲特说的七段话不看好阿里巴巴

互联网+国家战略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美媒:巴菲特不投资阿里巴巴股票的五大原因
美媒:巴菲特不投资阿里巴巴股票的五大原因
&&日10:16&&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其IPO总募集金额达到25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同时,阿里巴巴市值也达到2300亿美元,超过了腾讯和的总和,成为仅次于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本人则以1500亿元个人资产登顶中国大陆新首富。然而&股神&巴菲特多年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却向外界坦言并不看好阿里巴巴股票的前景,并表示巴菲特也没有考虑要投资阿里。以下是芒格列举的巴菲特不会购买阿里股票的五大原因。  一、缺乏国际吸引力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商企业。虽然中国市场巨大,发展迅速,但是毕竟与国际市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此次,阿里借在美国的成功上市的机会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打开一定知名度。但是,其股票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是否比起等美国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加有吸引力还有待观察。  二、商业模式在海外容易复制  虽然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再有企业能复制阿里的成功。但是阿里巴巴基础的电商平台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很容易被其竞争对手复制的。因为比起中国的市场,国际市场更加透明,企业相对自由,因此业务发展会更加容易。  三、对消费者依赖过大  大部分的消费者喜欢研究如何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阿里就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可以货比三家的购物平台。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三个电商网站的活跃用户平均每人下了49个订单,这要比2012年的39单整整多了10单。我们不难看出,阿里巴巴这几年在不断的壮大,但是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成了阿里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阿里要做的不仅是不断的更新商品,增加更多的商品类型来吸引各种需求的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更加年轻的消费者加入群体来弥补那些不断流失的旧消费群。  四、科技更新带来更多挑战  与大多数的电商公司一样,阿里也是在那个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如今,在智能手机的时代,阿里如何能够自我转变来适应消费者新的购物习惯和需求?其如何能够顺应科技界的发展潮流?这也成为阿里未来发展的一道坎。  五、高利润率就是对手的机会  CEO杰夫&贝佐斯有句经典名言:&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虽然阿里巴巴如今高达57%的利润率使得其像亚马逊这样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但是如果有其他竞争者能够接受极低的利润率,那么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来源:环球网科技)
&&&&11月1日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启动“直击双十一”行动(专题:),通过专题直击、现场探访、电商快评、网购预警、系列报告、评测榜单、媒体评论、投诉维权、社群直播等九大多元化、立体化方式,对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亚马逊中国、网易考拉海购、云集微店、蘑菇街、当当网、贝贝网、国美在线、聚美优品、洋码头、寺库、网易严选、走秀网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持续跟踪、监测、评论、评测、监督,为您带来独一无二的双十一行业盛宴。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近日,作为业内综合排名第三、素来以&体验好、管理精细&自居的小蓝单车陷入崩盘危机。先是有小蓝单车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拖欠员工工资至日。该公司工作...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聊一聊 我为什么不买阿里巴巴、腾讯、苹果这些大公司的股票?
来源:知乎 作者:流放疯
大多数人扛不住股票的波动,甚至更拿不住持续上涨的股票,像腾讯,格力,茅台,伊利,万科这些长牛股,很多人赚了一倍就卖出了。
理财之家4月5日讯 &很多人经常会问,为什么我们不去买大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苹果,沃尔玛这些行业巨头的股票?这些公司的股票是不是稳赚不赔啊?退一步说,至少风险小啊!实际上,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扛不住股票的波动,甚至更拿不住持续上涨的股票,像腾讯,格力,茅台,伊利,万科这些长牛股,很多人赚了一倍就卖出了,谁知道一直拿着不动能赚几十,上百倍,IBM公司上市100年来达到了3.4万倍的收益,看起来挺惊人的,但算算年化收益不过11%,更重要的是你还得要能活100多岁...而且换各位去20年前,看到春兰,长虹这些大企业这么风光,谁会想到最后格力,美的成了家电业的王者?腾讯当年长期在人们映像中是抄袭者,一开始搞出来的产品被中国电信鄙视,想卖都卖不出一个好价钱,格力大家一直认为就是个卖空调的早晚卖不动,伊利都担忧被洋牛奶挤占市场,茅台也总有人觉得未来人们不会喝白酒而是去喝红酒,谁知道张裕先被洋酒干趴了,阿里巴巴一开始宣传它的理念,当时国内电商老大是易趣,大家都觉得马云的模式不靠谱,在玩传销......无数行业曾经的霸主,十几年间就被后来者取代了。另外这些长期上涨的优质股,历史上暴跌的次数也不少,茅台,格力都腰斩过,伊利因为三鹿氰胺事件跌了90%,网易10多年前从十几块跌到6毛。长期横盘不涨的时期也有,比如万科因为大股东打压,有段时间一直不涨,美国股票市场上的长牛股IBM,年就没涨,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后10年间涨了十倍,但随后10多年,可口可乐也几乎没涨。甚至有时候连大股东都不知道自己企业未来能发展的那么好,长年减持,甚至要卖掉公司,格力10多年前差点9个亿就被大股东卖掉(现在格力市值1900亿),16年底格力管理层非常怕保险公司举牌,和格力大股东从上市以来不断减持,导致失去对格力的绝对控股权有关。网易2000年股价跌到6毛的时候丁磊都想让网易退市算了,而当时步步高老板段永平决定大笔增持,2年时间里网易就起死回生,股价从6毛涨到70美元,现在网易股价更是接近300美元,不过段永平早在10多年前就把网易股票清仓了,段永平会后悔吗?应该不会,因为当时他卖掉网易后转而投资了明日之星苹果公司的股票。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大公司涨的这么好只不过是开着后视镜想从结果中去找原因,甚至过去公司领导层和行业翘楚都看不清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大家都很迷茫,让你选择投资大公司你觉得大公司涨的会慢,结果大公司每年依旧稳定上涨(比如腾讯市值都上万亿了还能保持年40%以上的业绩增速),让你去选快速发展的小公司你又觉得风险大,受不了大波动,如果你倒霉买到衰退的大公司比如长虹,中石油,或是业绩不及预期或财务造假的小公司,造成的亏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收回。能天天在这么多负面消息的影响下愿意坚定持有一支股1年以上的人,都是极少的。比如我15年股灾后买格力,期间经历格力业绩衰退,大盘熔断,股票停牌,低价增发,宝能想要举牌被证监会叫停等一系列利空,股价从30跌到15,又从15涨到24再跌回17,后来从21涨到31又又跌回23,现在终于涨回30多,中间这么多大风大浪,也只不过是在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许几十年后看格力这段k线图,这些都不过是几个小波动而已,你们还可以看看伊利当年暴跌90%以后至今的K线图,下图蓝圈里有根单月暴跌80%的阴线,当年那触目惊心的下跌现在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小水花。不过这还不是底部,伊利几个月内依旧下跌,有多少人当年在这个底部敢于买入,然后又坚持拿到现在赚上百倍?这收益比房价涨幅高不知道哪里去了吧。可你若在1998年四川长虹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抄底,结果就变成被套15年的惨剧咯!发现看的人好多啊,最后说说我的观点吧。巴菲特推荐普通人定投指数基金,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易懂,因为指数基金里的股票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大公司业绩衰退后会被剔除出指数,换入业绩更好的新公司,所以美国道琼斯指数看起来永远在上涨。100多年前美国道琼斯指数里大部分都是钢铁,铁路,煤炭股,现在倒闭的倒闭,衰落的衰落,至今还能留在指数里的也就通用电器这一家。而道琼斯指数100多年来经历过多次崩盘和历史大事件的考验,一战,二战,冷战,古巴导弹危机,次贷危机,1987年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全都不落下,一样有年化8%左右的收益率。很多人都开玩笑,说美国所有基金经理长期都没法跑赢指数,而指数却跑不赢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基金.不过国内的指数问题有点大,很多僵尸企业常年不退市也不被剔除出指数。但在A股还是有美国,香港,欧洲股票市场的指数基金可供你买卖的。如果对自己看企业的眼光有信心,完全可以找几十家看好的企业分散买入,定投,少交易,长期看必定会有不错的回报。责任编辑:卢诗怡
1. 理财之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理财之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理财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理财之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理财之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理财之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理财之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175-8788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400-175-8788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码发现更多干货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巴菲特不肯投阿里巴巴的五个理由
一年前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了,股价在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暴涨,发展前景良好。但巴菲特并没有入股,一年过去,为何还是不肯投阿里?
文章来源 本文由 TECH2IPO/创见 王梦璇 编译 译文创见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创见干货:一年前,马云在美国将阿里巴巴上市,如今时隔一年左右的时间,阿里巴巴的处境并非当初设想的那般美好。这一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阿里巴巴的股价在上市后过山车般大涨大跌为哪般?股神巴菲特为何就是不肯投资阿里巴巴?本文作者一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阐述了巴菲特不肯买阿里巴巴股票的若干原因,如今一周年之际,他又出现了,为的是说明一年之后的现今巴菲特还是不肯投阿里巴巴的原因。虽然言辞间有唱衰马云的嫌疑,但作者对阿里巴巴发展策略方面所提的建议还是很值得我们反省的。一年前电商大亨阿里巴巴刚上市,我(原文作者)风驰电掣写了一篇文章说明了沃伦·巴菲特不会买阿里巴巴股票的若干理由。文章发布之后,阿里巴巴市值缩水了 30%。话说回来,巴菲特会觉得现在是买阿里巴巴股票的适当时机吗?答案是五个字——「根本不可能」。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容我先再介绍一遍格罗兹先生。格罗兹是查理·芒格笔下故事的一个主人公,而且这个主人公是以沃伦·巴菲特为原型的,整天思考的问题就是该往哪儿砸钱。芒格曾在 1996 年的一次演讲中说过,格罗兹先生这个投资人嘛,野心很大,想在接下来 150 年的时间里把 200 万美元给变成 2 万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0%。芒格在演讲中提到他认为可口可乐是这样一家符合他期待的公司。芒格建议格罗兹先生先花 15 分钟听听 CEO 们的融资演讲再做决定,而且他的投资决定应该是基于该公司百折不挠的全球化策略作出的,这种全球化策略需要有强有力的品牌实力,而且要善用「强大的基础购买力」达到「全球响应」的效果,让每个消费者都陷入嗑药般的狂热抢购中。一年前,我说阿里巴巴缺少五个特质,要是有了这个五个特质,它将可能用 150 年的时间从 1680 亿美元的估值增长到 271.8 千万亿美元——一千万亿是一万亿后面加 3 个零。因此,我之前断言格罗兹先生不会买阿里巴巴的股票。一年前阿里巴巴的股票以每股 68 美元的价格上市,而且其股价在上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比其发行价上升了 38%,在 9 月 13 日达到了 120 美元每股的巅峰。但在 9 月 18 日,阿里巴巴的收盘价格仅为 64.42 美元每股,比上市价格低 30%,与其空前最高点相比跌了 46%。股票价格为什么会跌?有四个原因:阿里巴巴频遭诉讼称其销售伪劣商品就比如今年五月,古驰和伊夫·圣·洛朗的母公司起诉了阿里巴巴,要求财务赔偿并且要求禁止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网站上销售侵犯商标权的伪劣商品」。中国经济的走势低迷今年八月,阿里巴巴的报表显明六月下旬该公司的增长率由近几年的 50% 下滑到 34%——消费者的消费量也在下降——考虑到中国经济不乐观的前景,这一状况不太可能会好转。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商务领域的另一个巨头——京东正在「抢占阿里巴巴的两个主要网站的客户,一是淘宝,一个面向国内消费者的可以让小商贩们售卖商品的平台,另一个是天猫,一个让国际品牌和大型零售商接口国内消费者的平台」。阿里巴巴的财务账单遭质疑据消息称「阿里巴巴的财务报表已经曝光,该数据与实际收益数据不符,而且已经达到了逃逸速度,和中国政府官方公布的零售销售额、消费者开销和线上商务数据皆有出入。」巴菲特会觉得现在买入阿里巴巴是个很划算的决定吗?事实并不然,我来从五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会避开阿里巴巴的股票:1. 没有形成全球化的吸引力一年前,一些人夸夸其谈阿里巴巴会如何利用这些上市募集的资金进军美国市场。但阿里巴巴并没有抢占到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济的是,阿里巴巴还受到亚马逊的挤压。不出意料,阿里巴巴在六月份宣布撤出美国市场——将其投资的 11 Main(一家 2014 年创立的美国在线商场)卖给了 OpenSky(一家在纽约经营的在线商城)。2.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垄断从阿里巴巴的强劲对手京东就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行业竞争中并不具备可持续的绝对优势。威廉·布莱尔预测京东将在第四季度抢占 5% 市场份额,而阿里巴巴的天猫将会丧失两个百分点。3. 未能挖掘主要消费者的购买力如果阿里巴巴利用好了基础群众的购买力,那消费者会持续购买更多商品的机会是大大的。而且在上市前,消费群众数量一直保持着上升态势。但在去年一年里,消费者数量下降。拿阿里巴巴的年度报表数据举例,其毛经营额在 2014 年九月为 1811 元,而至 2015 年三月已经跌到 1174 元。从该跌幅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挖掘消费者购买力这一点并没有使上劲。4.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削弱行业壁垒在用户购买行为都转向手机终端的大环境下,阿里巴巴并没有很快地适应角色转换。再看看阿里巴巴的年度报表,其手机客户端收益从去年年末的 64 亿元到今年三月已经减少到 52 亿元——这一下跌远比季节性下跌要严重得多。5. 营业利润正在慢慢缩水阿里巴巴的营业利润率已经逐渐减少,根据其最近公布的年度报表可知,上个财年,也就是 2014 年 3 月到 2015 年 3 月,营业利润率已经从 55.2% 发生了戏剧性的跌幅,跌到了 36.7%。所有的这些担忧都掺杂着对阿里巴巴财务方面的质疑。正值中国政府力压在股市背后操纵股票涨跌的个体大户们的时机,听到中国政府方面在今年八月调查 CEO 马云旗下分支公司的信息的消息,我丝毫不感到惊讶。所以,大家就跟着格罗兹先生,避开这支股票吧。
请后参与评论马云与巴菲特都不可复制 可谁更有影响力?
作者: 董登新教授来源: 新财富杂志 10:36:47
马云与巴菲特谁更有影响力?马云与巴菲特都是世界的唯一、不可复制特别声明:我并不认识马云,轻易评价马云,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评价马云,我也没有这个能力,甚至有些肤浅,但我愿从正面的视角去解读马云带给中国社会的正能量。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也是世界最慷慨的人,他决定将他全部财富的85%捐赠给社会,并主张对富人加税。经受半个世纪考验,他被公认为真正的股神,他的公司的股价是世界第一高价股,2014年12月,Berkshire Hathaway股价逼近23万美元/股,目前其股价仍保持在20万美元/股之上。不过,巴菲特也有遭人嫉妒羡慕恨的时候,当NASDAQ泡沫膨胀的时候,有人批评巴菲特过时了;当NASDAQ泡沫破灭时,有人认为巴菲特是“神”。今天的中国,仍有许多股民嘲笑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一文不值。同样,马云也是中国最了不起的慈善家。他曾公开表示:要将个人财产的80%捐赠给社会。今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公益蓝皮书(2015)》指出,马云捐赠146.48亿元,占全部企业捐赠的88.46%。马云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他也遭遇了一些人的非议。早在2012年,阿里巴巴商品交易额就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和eBay之和。然而,国人对马云最眼红、最嫉妒的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出资方)是日本软银公司,而不是中国股东。此外,美国人对马云最眼红、最嫉妒的是:阿里巴巴将美国的龙头老大eBay、亚马逊、谷歌购物踩在了脚下,于是美国人指责马云“卖假货”。在最近一期《福布斯》(2015年11月号)的封面上,马云第N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文章一方面赞道:“马云的方向是正确的。美国只有20家大公司有购买1个集装箱锤子的需求,但有555个五金批发商,2万零900个零售商只要买一箱或一盒锤子,这些小企业对阿里巴巴非常感激。”但另一方面美国人指责马云“卖假货”,甚至还有人引用英国一位爵士的观点来攻击马云的电商模式,并指责电商让店铺没有了活路,是电商毁掉了这些小商人的中产阶级家庭。总之,骄傲的欧美人是不愿看到中国人超越他们的,他们对马云的评价和看法,是嫉妒也好,是羡慕也罢,我们应该客观对待。百度改变了中国人的学习模式,腾讯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马云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都是中国人的卓越和骄傲,不过,也许它们的最大股东(出资方)都不是中国人,这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外国人愿意拱手将钱送给中国人经营和管理。这就是中国人的了不起!马云是草根、屌丝的杰出代表,他既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然而,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互联网商业帝国和互联网金融帝国,他既是杰出的草根创业英雄、伟大的企业家,同时他又为草根、屌丝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正是马云,成就了成千上万的草根、屌丝的创业梦、老板梦。马云在中国创造了多个第一,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巨大的,其社会影响力远超巴菲特。(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究竟是日本人的,还是中国的?1999年9月,马云辞掉大学教师职业,开始创业、试办网上贸易平台,这就是今天的阿里巴巴的前身。仅仅三个月之后,2000年1月,阿里巴巴就从软银融资2,000万美元,相当于1.65亿元人民币。对于一个草根创业者而言,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个天文数字!国人不敢给,日本人敢给!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资,软银出资6000万美元(相当于近5亿元人民币)。此次募资后,马云及其创业团队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占47%股份,第二大股东为软银,约占20%。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及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雅虎愿意将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的80亿元人民币)的真金白银交给马云打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它看中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马云的商业价值。我们国内企业谁有雅虎这样的眼光和气魄、胆识?此次股权变动后,雅虎成为第一大股东,马云及其管理团队成为第二大股东,软银成为第三大股东。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用63亿美元现金及价值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所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一半,并一次性以5.5亿美元现金向雅虎支付一笔技术和知识产权许可费。此外,在未来公司上市时,阿里巴巴集团有权优先购买雅虎剩余持有股份的50%。2014年5月,阿里巴巴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招股文件显示,日本软银持股占比34.4%,为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雅虎持股占比22.6%;马云持股占比达8.9%,为最大个人股东;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股占比3.6%;其他股东持股占比为31.5%。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所正式挂牌交易。此次IPO募资高达250亿美元,创造了世界第一大IPO规模。第二大规模是日本邮政于2015年11月在东京证交所IPO创造的,仅为120亿美元。这是世界投资者对马云的信心,也是对中国的信心。无论是日本软银,还是美国雅虎,它们的目的都只是分享阿里巴巴的高成长,而不是抢占董事长的位置和管理权,更不是想将阿里巴巴转移到日本和美国。因此,阿里巴巴还是中国的阿里巴巴,更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它植根于中国,服务于中国,无人能抢走!无人能占有!(二)马云开启中国电商、网购新时代,改变了人们购物消费的旧模式、旧观念。在淘宝网诞生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电商,人们也不知道什么叫网购,或许他们听说过1995年美国诞生的亚马逊和eBay,但仍很陌生。1999年尤其是2003年以后,淘宝网在中国崛起并壮大,它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电商?何为网购?尤其是彻底改变了人们购物消费的旧模式、旧理念,大大节省了人们购物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购物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三)马云的绿色电商与网购模式,让传统商业及商业门面身价大跌。传统商业离不开对商业门面的依赖。因此,无论是商业一条街或是商业圈,都必须抢占城市黄金地段,才能形成人气和风水,这使得商业门面普遍具有地段垄断性,商业门面价值总是水涨船高,并无形之中加大了商业成本,障碍了商业发展。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逛商场购物,投资者也大量炒门面、囤门面,将商业门面成本及商品价格越抬越高,租不起房,就做不起商业。然而,马云的电商模式直接省掉了商业面门的物流成本,他让商业门面的身价暴跌。现在许多商业门面无法再高价出租,这是环保商业、也是绿色消费的开始。(四)马云开启了中国大众创业的新时代,草根、屌丝创业梦变现实。马云的淘宝及天猫将无数的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在同一个广阔的电商平台进行对接与交易,同时,他给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主要是草根和屌丝)创造了当店主创业的条件和机会,是他赋予了中国年轻人的自信与骄傲。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舞台上24位美丽的女嘉宾,她们大多数人的美丽就来自在淘宝平台创业的自信,你要问她是干什么的,她会骄傲地告诉你:她是业主、老板或店主。这就是马云赋予年轻人的创业激情与勇气。(五)马云的支付宝开辟了中国私营第三方支付的新平台。200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关联公司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6月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日,央行发放首批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马云的支付宝就在其中。截至2014年7月,共有269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来央行暂停发放新牌照。在上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大多数都是亏损或微利的,唯有支付宝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盈利水平,2013年支付宝净赚41.4亿元。这是阿里巴巴的规模优势,也是阿里巴巴的资源优势。(六)马云创造了“双11”网购节,并将它变成了世界的网购狂欢节。2009年阿里巴巴首创“双11”网购节。当年“双11”天猫商城销售额为0.5亿元。以后历年“双11”全天的交易额不断创新高:2010年为9.36亿元;2011年为33.6亿元;2012年为191亿元,订单数达到1.058亿笔;2013年为350.19亿;日,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移动端交易额占比42.6% 。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为626.42亿元,占比68.67%。累计物流订单数量超过4.67亿单,累计电子面单生成量超过1.2亿单。已成交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达232个。阿里巴巴网购占据中国网购市场份额80%以上,而且年增长速度超过50%,相比之下,传统零售商业增速放缓,只有10%左右。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2014年阿里巴巴全年成交总额2.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网购市场总额的82.44%。(七)马云的余额宝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创造了中国货币基金的世界奇迹,并极大地满足了草根、屌丝理财的巨大需求。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它为支付宝用户的余额提供增值服务。用户将支付宝资金转入余额宝就相当于购买了货币基金,可以随时用于消费支付和转出。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户,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2014年6月底,余额宝规模达5741亿元,用户数已达1.24亿户。天弘基金公募资产的管理规模达到5861亿元,在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2014年连续四个季末保持在5000多亿元后,2015年3月底,余额宝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7117亿元。余额宝不仅首次改写了中国货币基金难以做大的命运,而且引领了大批宝宝们的草根理财新时尚,充分满足了大众理财的便利与低门槛。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首次成功试水,它极大地提升了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的自信和江湖地位。因此,2013年,正是马云的余额宝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也才有了后来的P2P及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八)马云正在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与互联网金融帝国。最后再次声明:我不认识马云,也从未系统地研究过阿里巴巴,只是凭借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直觉和感性认识,以数据说话,弘扬社会正能量,希望中国能产生更多像马云一样伟大的民族企业家!激发国人颠覆性创新,鼓励大众创业、实业兴邦,做大做强中国!践行伟大中国梦!作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智·商--2017亿邦未来零售大会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直通车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如是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