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国家近些年对东北越来越不重视了?东北经济一蹶不振,国家为什么不重视云南国家不给些好的政策?

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 东北经济已现回暖迹象_凤凰财经
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 东北经济已现回暖迹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东北经济已现回暖迹象爬坡过坎仍需&硬改革&东北振兴从未离开过决策层的关注视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东北三省。当前,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下滑,部分亏损加剧,人口流失严重、财政收入锐减,舆论高呼&东北告急&,各界广泛关注&东北问题&、&东北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东北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然而东北经济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东北经济振兴有哪些优势?如何才能打破多重困局的态势?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去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增长呈现&垫底&态势,吸引了全国的关注目光。面对东北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的困境,中央高度重视,接连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东北地区振兴,东北地区迎难而上,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发展。10月18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李克强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东北振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相关方面必须充分认识,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10月19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才、企业家在辽宁大地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所长张天维表示,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却不等于以后就将一蹶不振,东北经济目前面临的是周期性的波折,东北地区有丰厚的资源、有高等人才、有成熟的产业工人,这些都将是东北经注再次振兴的基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东北发展并非山穷水尽,东北发展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且随着国家有关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东北具有诸多优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比较高,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整个东北亚地理、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其次,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相契合,东北发展新机遇不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这可充分发挥东北的工业基础优势,有利于实现东北工业经济的第二次腾飞。而且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有着与俄、日、韩、蒙等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天然区位优势。国家将东北三省定位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以东北为重心,打造陆上丝绸之路北线&&&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这为东北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经过多套东北振兴措施,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2016年三季度呈现经济回暖迹象。据媒体报道,从发改委人士处了解到,东北三省第三季度GDP预期增速数据中,吉林和黑龙江都出现了较快上涨,分别或为7.9%和接近6.7%,只有辽宁依旧为负数。2016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7%,黑龙江为5.7%,辽宁为负。从上半年数据看,三省数据开始回升,其中吉林增速最高,辽宁今年以来一直为负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黑吉辽分别为5.1%、6.2%和-1.3%,二季度回升至5.7%、6.7%和-1.0%。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需要看到,经过多年努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特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如吉林从44.6%上升至45.1%,提高了0.5个百分点;黑龙江则从44.7%下降至26.9%,下降了17.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辽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015年的45.1%。黑龙江服务业的比重则提高至50.7%,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5%,明显改变了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而且正在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城镇化率均高于56.1%的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则为55.3%,这些都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大量需求。振兴东北要有&硬改革&如何振兴东北经济,成为各界关切的重中之重,也凝聚了各方的智慧。专家普遍认为,实现东北经济振兴,要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改变发展观念,实施&硬改革&,打通体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基于深入调研,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振兴要着眼于整体环境,把握时机,迎难以上,更要有&硬改革&,有新思路和新办法,特别是要打通&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刘世锦说,要深耕和改造东北的&制度土壤&,可以尝试&特区办特区&的办法,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复制或移植东部发达地区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此类地区间对口合作,与过去的对口支援有很大不同。主要不是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干部,协助先换小环境,逐步影响调整大环境,最终培育适合东北再振兴的土壤。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张于喆强调,振兴东北经济必须立足东北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比较优势,从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着手,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东北振兴怎么形成一股劲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要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主要是要加大东北的开放,解决突出矛盾。首先东北在对外开放上要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应该在东北振兴的对外开放上更大力度的支持东北。二是在市场开放上,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在东北转型升级的作用,在这方面不下大功夫,想扭转东北的局面已经很困难了。三是在产业开放上需要有一个新举措。陈龙认为,打破东北困局,将资源包袱、重工业包袱等转化为真正的发展优势,必须转变观念和思路,推行系统性综合改革。在观念和思路上,首先要从依靠支持转到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动力上来。仅靠国家层面支持援助、靠财政和体系的输血,并不能拯救东北经济。通过政府的自我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其次,要从沿袭下来的产业分工思维转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上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而更重要的推行系统性综合改革,则需突出抓好五点:其一,简政放权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政府综合改革;其二,国企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盘活资产、激发活力。设立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尽快在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其三,推动财政综合改革,统筹财力分配;其四,实行创新支持机制综合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五,培育民营经济,优化东北地区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4182
播放数:136033
播放数:497060
播放数:5808920“市长大于市场”经济一蹶不振 谁来拯救东北经济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红”元年,同时也是中国“网红官员”的盛产之年。
正能量的“网红官员”都十分接地气儿,他们从幕后走到舆论台前,用自己来制造舆论话题,为当地代言,为民众代言。
官员成为“网红”,如果能够促成当地的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切实的好处,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网红官员”也必须带上紧箍咒,因为他们是官,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百姓当成是官方的声音。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火了。
视频内容很平常,一个女子开着劳斯莱斯带着一名外国人和一位翻译在某地兜风。
但让这个拍摄于两年前的视频突然变火、引起关注的,是女子说的一句话:如果是在哈尔滨,她能封住一整条路,专门用来开车拍摄。
后经网友深扒,女子这句话还真不是吹牛,女子丈夫是某集团董事长、哈尔滨城区首富。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反问,东北经济确定是真的不好吗?看看黑龙江GDP,看看自己的工资,再如此有背景又如此霸气的东北女子的行为,着实打了“振兴”一记耳光。
别想多了,这是满满的套路感,而这些人的套路从来都是努力在面子上的。东北如今连最重要的GDP都成了这样,谁还有时间去看你开莱斯莱斯,封锁一整条街给你拍照。
不久前,笔者参加东北某市一场表彰会。会场里,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是空荡荡。一位南方参会者愤愤不平,而笔者长期在东北,已是司空见惯。
一瓶矿泉水并不贵,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突出的不是节俭节约意识,而是领导和下级的差别。一瓶矿泉水,折射出一个地区无处不在的“官本位”意识。
在东北,不少企业家的精力多数围着领导转,一些民企靠政府项目、国企采购链条生存,不以市场需求为主,缺乏创新动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东北的数量最少。
官本位意识更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东北一些地市领导到南京、杭州等高新区考察,发现在那里创业的“海归”博士中,东北人特别多。“这些政策咱也有啊,为什么不回来?”一问才得知,虽然优惠政策都不缺,真想申请,就得找路子托门子,费周折。
笔者认为,由人为因素主导的东北投资环境,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当人们在激情满怀的振臂高呼“振兴东北”的时候,是否真正想过那些投资东北的民企宁愿撤资回乡、转战更激烈竞争的北上广,也不愿意留在东北的真正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加大投资稳增长、加快改革转体制、加快调整升产业外,必须再来一次观念的大转变,淡化甚至摒弃官本位意识。只有培育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好环境,东北的全面振兴方能夯实根基。
不关注金融,你将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很难赶上印钞的速度。笔者金羽希,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股票、现货、期货等投资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娴熟运用各项技术指标,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那么你可以多添加本人诗雯swhj6868,相信会对你后期的投资有一些帮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东北经济已现回暖迹象 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
作者:马常艳&&&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原标题:东北经济已现回暖迹象 爬坡过坎仍需“硬改革”
  东北振兴从未离开过决策层的关注视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东北三省。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下滑,部分行业亏损加剧,人口流失严重、财政收入锐减,舆论高呼“东北告急”,各界广泛关注“东北问题”、“东北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东北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然而东北经济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东北经济振兴有哪些优势?如何才能打破多重困局的态势?
  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
  去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GDP增长呈现“垫底”态势,吸引了全国的关注目光。面对东北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的困境,中央高度重视,接连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东北地区振兴,东北地区迎难而上,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发展。
  10月18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李克强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东北振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相关方面必须充分认识,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
  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
  10月19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才、企业家在辽宁大地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所长张天维表示,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却不等于以后就将一蹶不振,东北经济目前面临的是周期性的波折,东北地区有丰厚的资源、有高等人才、有成熟的产业工人,这些都将是东北经注再次振兴的基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东北发展并非山穷水尽,东北发展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且随着国家有关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东北具有诸多优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比较高,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整个东北亚地理、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其次,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相契合,东北发展新机遇不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这可充分发挥东北的工业基础优势,有利于实现东北工业经济的第二次腾飞。而且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有着与俄、日、韩、蒙等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天然区位优势。国家将东北三省定位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以东北为重心,打造陆上丝绸之路北线——“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这为东北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
  经过多套东北振兴措施,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2016年三季度呈现经济回暖迹象。
  据媒体报道,从发改委人士处了解到,东北三省第三季度GDP预期增速数据中,吉林和黑龙江都出现了较快上涨,分别或为7.9%和接近6.7%,只有辽宁依旧为负数。
  2016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7%,黑龙江为5.7%,辽宁为负。从上半年数据看,三省数据开始回升,其中吉林增速最高,辽宁今年以来一直为负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黑吉辽分别为5.1%、6.2%和-1.3%,二季度回升至5.7%、6.7%和-1.0%。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需要看到,经过多年努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特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如吉林从44.6%上升至45.1%,提高了0.5个百分点;黑龙江则从44.7%下降至26.9%,下降了17.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辽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015年的45.1%。黑龙江服务业的比重则提高至50.7%,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5%,明显改变了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而且正在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城镇化率均高于56.1%的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则为55.3%,这些都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大量需求。
  振兴东北要有“硬改革”
  如何振兴东北经济,成为各界关切的重中之重,也凝聚了各方的智慧。专家普遍认为,实现东北经济振兴,要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改变发展观念,实施“硬改革”,打通体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
  基于深入调研,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振兴要着眼于整体环境,把握时机,迎难以上,更要有“硬改革”,有新思路和新办法,特别是要打通“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刘世锦说,要深耕和改造东北的“制度土壤”,可以尝试“特区办特区”的办法,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复制或移植东部发达地区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此类地区间对口合作,与过去的对口支援有很大不同。主要不是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干部,协助先换小环境,逐步影响调整大环境,最终培育适合东北再振兴的土壤。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张于喆强调,振兴东北经济必须立足东北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比较优势,从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着手,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东北振兴怎么形成一股劲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要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主要是要加大东北的开放,解决突出矛盾。首先东北在对外开放上要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应该在东北振兴的对外开放上更大力度的支持东北。二是在市场开放上,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在东北转型升级的作用,在这方面不下大功夫,想扭转东北的局面已经很困难了。三是在产业开放上需要有一个新举措。
  陈龙认为,打破东北困局,将资源包袱、重工业包袱等转化为真正的发展优势,必须转变观念和思路,推行系统性综合改革。在观念和思路上,首先要从依靠支持转到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动力上来。仅靠国家层面支持援助、靠财政和金融体系的输血,并不能拯救东北经济。通过政府的自我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其次,要从沿袭下来的产业分工思维转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上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
  而更重要的推行系统性综合改革,则需突出抓好五点:其一,简政放权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政府综合改革;其二,国企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盘活资产、激发活力。设立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尽快在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其三,推动财政综合改革,统筹财力分配;其四,实行创新支持机制综合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五,培育民营经济,优化东北地区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当前位置: &
官媒:东北经济现回暖迹象 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1)
扫描到手机
15:00:46 & & &
东北振兴从未离开过决策层的关注视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东北三省。当前,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下滑,部分行业亏损加剧,人口流失严重、财政收入锐减,舆论高呼“东北告急”,各界广泛关注“东北问题”、“东北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东北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然而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东北经济振兴有哪些优势?如何才能打破多重困局的态势?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去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GDP增长呈现“垫底”态势,吸引了全国的关注目光。面对东北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的困境,中央高度重视,接连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东北地区振兴,东北地区迎难而上,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发展。10月18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李克强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东北振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相关方面必须充分认识,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10月19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才、企业家在辽宁大地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所长张天维表示,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却不等于以后就将一蹶不振,东北经济目前面临的是周期性的波折,东北地区有丰厚的资源、有高等人才、有成熟的产业工人,这些都将是东北经注再次振兴的基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东北发展并非山穷水尽,东北发展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且随着国家有关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东北具有诸多优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比较高,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整个东北亚地理、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其次,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相契合,东北发展新机遇不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这可充分发挥东北的工业基础优势,有利于实现东北工业经济的第二次腾飞。而且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有着与俄、日、韩、蒙等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天然区位优势。国家将东北三省定位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以东北为重心,打造陆上丝绸之路北线——“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这为东北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经过多套东北振兴措施,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2016年三季度呈现经济回暖迹象。
1&&共 2 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为什么不重视云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