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成佛冰块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大的贪心吗

谁能修成佛?《西游记》人物暗含玄机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诵读 | 读经理念 | 神传文化 | 历史古义 | 神州古风
《西游记》人物选择暗含玄机。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特别是近几年《西游记》电视连续剧的播放,更使得《西游记》深入人心。但不同的读者或观众,对《西游记》有不同的解读。一般读者认为,《西游记》就是讲的是唐僧师徒历尽艰险西天取经的故事,或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
反帝反封建,造反有理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正值文革书荒,是个想读书却没有书读的年代。好不容易得到一本《西游记》,那本《西游记》前有很长的前言,那时我是饥不择食,逐页读来,虽说那时我年龄尚小,但总觉得《前言》所述十分牵强。前言大意是说《西游记》是通过神话来暗示现实,是讲反帝反封建,是造反有理。“皇帝轮留做,今天归俺家”(孙悟空语)表明了孙悟空的反叛精神。后来当我看完《西游记》就想,照《前言》所述,《西游记》中的佛道神都是象征封建统治者,最后唐僧师徒四人,特别是最有反抗精神的孙大圣也归依佛祖,那岂不又成了大投降派了?其实唐僧师徒历经苦难,能得金身正果,不是挺好的事吗?现在回想起来,那篇《前言》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荒唐历史年代的产物。
《西游记》诠释: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佛?
十年后再看《西游记》,加之《西游记》电视的普及,我对《西游记》主旨已十分的明晰。《西游记》中作者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的选择和安排,我认为大有玄机,这里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唐僧师徒四人,除唐僧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的大善之外,其它几位都有大小不同的恶行,有的连杀人放火的勾当也没有少干过,但他们终于在佛菩萨的慈悲教诲和救度下,改邪归正,成就金身正果。
作者为什么选择唐僧师徒四人,我认为作者是在围绕《西游记》劝善成佛的主旨,向人们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佛?
唐僧是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是十世修炼的真体,自然是大根器者,又有献身佛门大志,理应为师,也能修成佛。对于他,我不想多说,我觉得最有代表性选择的还是他的几位高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孙悟空的猿心难定?
孙悟空本是天生石猴,聪明灵异,得菩提祖师真传,更是神通广大。其虽神通广大,可野性难改,导致后来扰地府、搅龙宫、闹天宫,闯下天大的祸事,终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人皆知“猿心最难定”,而修佛修道最需要的是心静、心定。定才能生慧,才能成就佛道。而对一个天生野猴,面对天上地下的荣华富贵,他能不动心吗?好在悟空在观音菩萨的教诲和救度下,有一颗坚定的向佛之心,其“佛心”后来在磨炼中终于战胜了“猿心”,终成“斗战胜佛”。不过,这个“斗战”不是向佛道神开战,而是“降妖除魔”。天地间本来有佛就有魔,而神佛的慈悲与威严同在,对于众生应该救度,而对于祸乱天上人间的恶魔,不“斗战”、不除去,行吗?
悟空这个形象告诉我们,没有定不下的“心”,世上猿心最难定,今者一“定”成真佛,只要我们真心向佛,不畏艰难,没有不能成佛之理。
猪八戒“劣性”多到难修行?
而“猪八戒”可是集人之劣性于一身者。虽说其来头不错,是“天蓬元帅”下界,可因其调戏仙子嫦娥投胎太急,错入猪胎,故又具备许多“猪性”。故八戒之“劣性”,人有者,其似乎皆有之,人无者,其亦有之。面丑、形拙、贪心、怕死、好色、懒惰、耍心眼、好挑拨、志不坚……其名为八戒,我看十戒也少了。在人们看来,像八戒这样有诸多“劣性”之徒,想修成神佛,那是痴人说梦。
然而就这样一个“十劣俱全”的人,他也修成了。他之所以能成,是他有一个特殊的修炼环境,即通过“取经”的方式,半离人间烟火的环境,逐渐淡化和去掉了八戒的各种劣性和执著之心。面丑、形拙不成修炼的障碍,修行不分美丑;贪心、好色的环境和条件有限;志弱和懒惰自有师父和师兄弟影响和督促。
八戒能修成神佛,何人修不成神佛?!
吃人沙僧难以立地成佛?
至于沙僧,在流沙河时以食人为生,伤人性命无数。然归依佛门后,意志坚定,牵马挑担,助兄除妖,无怨无悔。再也没干过那吃人的“勾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
浮心难定者、劣性满身者、食人无数者,皆成修成佛道神,何人不能成佛?——这就是《西游记》角色选择暗含的玄机。
故有诗曰:
别说神佛门难进
只是常人心不真
男子肯修成罗汉
女子肯修成观音
这里说有一下:悟空、八戒虽为“动物”,应是作者选择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人”的象征,因为动物是不懂得如何修炼的。
捐赠文礼,请为千年书院添砖加瓦!
微信名:文礼书院
微信ID:wenliac
博文|约礼|志道|乐学
长春华夏学乐园士谦学堂
老实大量纯读经 乐学之 学乐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详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48被浏览8398分享邀请回答4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净土大经科注  (第566集---第57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六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一千零八十九页,倒数第六行,从倒数第六行看起:
「求生净刹是为一大藏教之总归。华严圆摄诸教,而以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经正是华严中本。於此经末,以求生净刹,普劝有情,同归极乐」。这一部经称为净宗大经,净土宗现行的一共是五经一论,五经以《无量寿经》为大经,也就是根本的经典。这一部经在长行,这个经本里头,我们看到两种体裁,有长行、有偈颂,长行是以种修福善、求生净刹做为全经的总结。最后这两句话,劝导我们要修善,要种福,要求生净土,这才是真正得到无比殊胜的利益。一定要知道轮回苦,六道轮回真的是苦不堪言,诸佛如来都知道。诸佛如来共同的一个心愿,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特别是六道的,帮他们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失自性来的。乐从哪来?乐从明心见性来的。明白心性跟迷失心性,这是苦乐的根源。心性是本有的。
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当时他的开悟,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同一个境界。印度人盼望佛出世来救大家,所以释迦就以佛身出现。正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见性的人有这个能力。在中国,六祖示现的是比丘身,这就是应以比丘身得度,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现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众生的感应,众生希望有个什么样的人出现,佛是自然就有应。佛的应身,佛的说法,佛的一生所作所为,都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佛菩萨没有。释迦牟尼佛从投胎到圆寂,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在世间活了八十年,八十年都没有起心动念过。如果起心动念,他就不是佛菩萨,他是凡夫。这是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
因为不起心、不动念,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定就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思惟上得来的,思惟是常识,不是智慧,智慧是自性里自然流露的,这是智慧。讲经的人有一种经验,但它不属於圆满的,偶然有那么一句、二句,自己也没有想到,到时候他就讲出来了。记下来给他看,他自己都感到很惊讶,这个话我怎么会说得出来?每一个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经验。那就是什么?在感应当中,智慧透了一点点。如果是常常这样就好了。惠能大师是经常这样的,你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你问他,什么都知道,他给你说得头头是道,全是自性般若流露。没有一个字、一句话,是他想想我要怎样给你讲,绝没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这是六道轮回的人,六道里的人需要思考,他跟我们不一样。
学佛的目的何在?一般人都知道,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没错。苦乐有大小,大乐、大苦;迷悟也有浅深,差别很复杂,很多。佛是给我们,教我们得究竟乐,离究竟苦。究竟苦是生死,六道轮回生死太苦了。六道两种生死都要受,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出了六道,在十法界里头,这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也是苦,比分段生死苦轻,轻很多,但是还是苦,必须变易生死也能够摆脱,这就叫究竟乐。所以佛终极的目标是希望我们成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就成佛。成佛是回归自性,成佛得大自在。真正成佛我们的身心像什么个样子?给诸位说,身心都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变成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己。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整个宇宙都在常寂光里面。这真正证得,整个宇宙跟我什么关系?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全在其中,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也在其中,虚空法界在其中,山河大地在其中,芸芸万法都在其中。
你回归自性,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有丝毫的动静,我们没办法知道的,你全知道,灵明到极处。所以,十法界哪个地方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他想离苦得乐,这个人就有缘;他还没有这个念头,缘不成熟,佛来教他,他不接受,这就缘不成熟。欢喜听经闻法,这缘就成熟了,所以他一定会来。没有来去,在我们面前现身,他是光,他的体是光,光能现身,能现各种不同的身。不是他想现什么身,不是的,他没有思想;他要是有想,他跟我们一样,他是凡夫。圣人,他没有思想,就是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现,来帮助一切众生,也是帮助他们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寂,寂是什么都没有。光,我们前面读过,「大光明藏」,那就是常寂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第三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想到自性什么都具足,具足就是它什么都不欠缺。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遇缘就能现万法。真正不可思议,这才叫做究竟圆满。
世间这一切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报土,《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也是无量无边,都在那里教化众生。每一个佛国土,绝大多数都有六道,都有六道,所以六道轮回不只我们这一个地方,太多太多了!这些受苦的众生,佛都想帮助他脱离苦海,都想帮助他圆满成佛。这是个愿望,用什么方法来成就它?都没想出来。没想到这个方法被阿弥陀佛想到了。阿弥陀佛以无尽的慈悲,发的是真心,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让这些众生都能在一生成佛,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请教,希望佛指点他方法。佛没说,佛只是建议,你到一切诸佛国土去参观、考察,哪些法能够帮得上你忙的,你记住;帮不上的,不要。到十方刹土去调查、去研究,他用了五劫的时间,这个时间非常之长,一切诸佛刹土统统去参观过、去考察过,取长舍短,总结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五劫参学的报告,这就是建造极乐世界这个道场的依据,完全根据这个造的。
这个道场建立成就之后,超越一切诸佛刹土。为什么?它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真善美慧好的地方,一切刹土里面还有欠缺的,极乐世界没有。所以它也是集大成。五劫辛苦去采访,无量劫修行的功德,是他的愿力、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为这些苦难众生建立一个最理想的修学环境、修学的道场,这就是极乐世界这么来的。极乐世界修成到现在并不很长,经上常说十劫,这个十劫才开始,寿命是无量劫,它才十劫。我们现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元老,我们第十劫就来了。这个一定要去。千言万语,劝我们作佛。
那佛是什么?很多人问,不懂得佛是什么。我们依照经典意思去给他解释,佛是圆满的智慧,这个人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德能从哪里说?德能当中第一德,就是寿命长远,他无量寿,他没有生死,我们人人都有。《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我们要承认,我们自己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样?迷了。怎么迷的?大乘经上都有详细给你解释,你怎么迷的、怎么会变成这样。现在要回头,如何恢复自己本性的德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没有一样欠缺。
在极乐世界,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缺少,居住环境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它就能现什么;不想要了,它就没有了。因为它是性德变现,所以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建筑是无量珍宝所成。石头、泥沙极乐世界没有,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阿弥陀佛不要,所以没有;这无量珍宝好东西,他统统要。黄金在极乐世界是铺马路用的、铺地的,像我们现在柏油,铺柏油路,黄金为地,铺马路的。衣服,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了,不需要裁缝,你想什么质料,你看,它就是那个质料,所以妙极了。它永远不会脏、不会染污,所以也用不著洗衣服。那个地方人身心清净,清凉自在。
第一殊胜的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永远不中断。我们坐在讲堂听阿弥陀佛讲经,同时我们有分身的能力,有分身、有变化的能力,能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每一尊佛面前都有自己在那个地方礼拜、供养,这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所以极乐世界人一天到晚干些什么?就这两桩事情,修福、修慧。到这两样事情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在经教里头常常念到的,「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足就是佛的圆满成就。二是什么?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足是满足,满足就是圆满。智慧满足了,福德满足了,这就成佛了。所以佛怎么可以不要?那些人不要佛的,他不要智慧,就愚痴;不要福报,他就贫贱。你们这一生有这一点福报,是你过去生中在佛门修的,不是在佛门你修不了这么大的福报。但是你这一世投胎,迷惑了、糊涂了,你不再修了。不再修,你这一点福报享完就没有了,那时就苦了。这佛哪能不要!
可是现在这个世间,真正讲佛教没有了,看不到了。寺庙不是佛教,佛菩萨形像不是佛教,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佛教在哪里?我曾经问过我的老师,他把佛教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我们最后一个单元的课程是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认识佛教,以前不知道,以前以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老师告诉我,我怀疑,他说你年轻,你不懂。佛跟哲学有什么关系?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这个单元课程里面我们才明白了。那佛在哪里?老师告诉我,不在寺庙,寺庙没佛,在经典。老师给我说,在过去两百年前,那个时候的和尚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说他真修、他真懂,现在的这些和尚不学了,会念经,经什么意思不知道。老师这个指示对我非常重要。如果他不说清楚,我到寺庙向出家人请教,结果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我就会怀疑。他把话讲清楚了,他说现在人他不学。佛教是学校,寺院庵堂哪有不讲经、不教学的道理!
日本前首相鸠山邀请我到日本讲经,我在那里讲了半个月,有些日本出家人来听经,告诉我,日本在四百年前,寺院也是天天讲经。他们接受西方文化,逐渐把这个疏忽了,所以日本寺庙不讲经四百年了。中国寺庙不讲经两百年了。所以今天佛教在世界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要认清楚。真的佛教是一种,释迦牟尼佛所传的。释迦牟尼佛是教学,三十岁开悟,开悟就教学,开始教学,七十九岁过世,整整讲了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不讲经。常随弟子,就是跟著他不离开的,也就是说,他所教学主要的对象,要帮他们提升。来的时候,就小学一年级的程度,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帮助他们提升。一直到他们毕业,佛就走了。
最初讲的经典《阿含经》,那就是佛的小学。小学的经典好懂,全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今天所说的伦理、道德、因果,都讲这些东西,很容易懂,学了马上用上,小乘经。小学办了多少年?十二年。为佛教育扎根,它不是世间东西,世间东西小学六年够了,它要十二年。十二年之后办中学,方等,方等是中学,方等八年。跟前面十二年加起来,二十年。二十年基础之后才给你讲真东西,这是佛要说的,真正想说的;没有这个基础,给你讲,不懂。这二十年讲般若,般若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是今天所说的高等哲学、高等科学,他讲这个。确实今天哲学、科学所研究的跟佛经上同一个科目。佛讲的比他们清楚,比他们周到,他们讲的还有欠缺。二十二年,般若二十二年,这就好比大学。最后的八年讲法华,等於是研究所。法华讲什么?把宇宙人生真相如何能够跟自己现实的生活结合成一体,它不是抽象的,它是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受用。也就是说,让我们过这个日子、过生活,是诸佛如来的生活,不是凡人的生活,得大自在,得真的安乐。这一生干这个事情,把学生一直带上来,带到学生成佛,他走了。这是真正的佛学。
我们看到近代物理学家他们研究的报告,研究宏观宇宙的,观察宇宙边际,他们的报告说,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的边缘,只能看到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不见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个报告我们一看就懂。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的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他的边际,十法界以外他见不到。那些诸佛菩萨他们回到实报土,实报土是法性身、法性土,科学仪器侦测不到。科学仪器不能离开阿赖耶,十法界是阿赖耶,所以十法界是它的极限,宏观极限,十法界是边缘;实报土,再往上去,它看不到。微观,就是量子力学,他们是从反方向,那一个是无限大,量子力学是无限小。无限小里头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讲的什么?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来?怎么来的?这些万物从哪来的?我们人从哪来的?研究这个东西。阿赖耶的三细相,真没想到被量子力学给揭穿了。三种现象,物质现象完全被揭穿了,科学报告跟大乘经典讲的完全相同。但是精神现象,就是念头,念头也被发现了,但是念头究竟是怎么回事情、究竟从哪里来的,还不知道。另外一个就是能量,阿赖耶的业相,也知道,没搞清楚。
我们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可能他们把这两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到那个时候,科学家承认了,佛经是高等科学。无论是宏观宇宙、微观宇宙所看到的,佛经上全有,三千年前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了,你们现在用科学方法证明。虽然证明是一样的,但是科学家不得其用。那佛呢?佛得其用。为什么?佛是用禅定功夫,亲证的。你没有定功,你完全是用机器、机械、仪器,帮助你观察到的。观察到,你知道了,但是用不上,不能把它变成生活。科学家如何能得其用?放下才行,跟佛一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行了,你就成佛了。这些东西你统统都能用上了,用上就是六种神通出现了,那是作用。所以这个典籍里有这么多微妙的东西。这是什么?这是人的本能。所以佛这个话说得好,佛所有的,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佛没有比我们多一分,我们也没有比他少一分。问题就在我们迷了,他觉悟了。凡夫要成佛,理论上很简单,就是叫你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
那要不要这瞎修行,藉用这些功夫?没有这必要。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五祖道场有讲堂,他没去过一次;有禅堂,他也一次没去过。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碓房里面舂米破柴,现在讲做义工。道场每天吃饭,大概有一千人,所以厨房里面用的人很多。他是樵夫出身的,砍柴的,所以做他的本行,他就是舂米破柴,就是他的用功处所。这桩事情五祖忍和尚看得很清楚,他自己清楚,别人不知道。传法的时候,五祖没传给别人,传给他。说明佛法的修学,方法微妙无量无边,有些要苦读,有些不必要。原理完全是一个,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道,目的是什么?目的都是叫你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是这个。如果你真听懂了,什么都一放下,立刻就成佛,一点都不麻烦。别人要修几十年!五祖半夜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不超过两个小时,惠能从凡夫就成佛了。
理,我们完全懂得,就是放下。那我们的困难?困难就是放不下。我们放下,跟他没有两样。所以经上说本来是佛。净土宗的理论,就是《观经》上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么?佛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现在我们迷了,迷了,真心不见了,真心变成妄心,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什么样子?妄心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这是妄心。如果我们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就成佛了,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释迦佛一样、跟十方一切诸佛一样,没有两样,自性里面智慧现前,德能现前、相好现前了,样样都能现前。就差这么一点点。
如果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好处?第一个永远不生病,第二个长寿而年轻,不会衰老。这东西要不要学?秦始皇做了皇帝,想长生不老,做得到!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这佛门有,这个不是假的,这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决定没有灾难。为什么?现在量子力学家他知道,物质环境随著人念头在转,你的念头善,纯净纯善,身心健康。如果你的念头里头充满了贪瞋痴慢疑,他就可以断定你,你的五脏六腑有毛病。如果你不贪、不瞋、不愚痴、不傲慢、不怀疑,你身心健康,你五脏六腑一点毛病都没有。居住的这个环境,也是这五样东西招来的灾难。贪,招来是水灾;瞋恚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是发脾气来的,瞋恚来的;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是山崩地陷,地会陷下去,山,像现在土石流,会倒下来,那是什么?怀疑。所以说,我们能把这个烦恼的根断掉,贪瞋痴慢疑断掉,真正做到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身心健康,外面环境不会出毛病。
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也是大声疾呼,但是人不相信。美国布莱登博士,前年在悉尼开会,一些科学家在那边开会,两天。我们净宗学院有八个同学去参加,听他们的报告。第一天是报告量子力学最新的发现,我们看到很欢喜,跟佛教愈来愈近了。第二天,他们专门讨论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这都快到了,十二月二十一号,银河对齐。他们讨论的结果,两派的看法,认为这个灾难可能发生,一半的人,百分之五十;认为这个灾难不可能发生,也是百分之五十。那会不会发生?再看看十二月二十一号是真是假的,这个谜底就可以揭晓。
但是银河对齐是个天文现象,大概二万五千多年会有一次,我们碰上了。银河中心是一个大黑洞,黑洞是个天体,它有很大的引力,就是吸引力。麻烦是因为这一天那个黑洞、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这个引力肯定会干扰太阳,会把太阳的风暴拉起来。这个拉起来对地球非常不利,拉起来什么?对地球就愈来愈近,这个愈近的时候,就影响地球了。科学家认为,最轻的是地球上人所发射的太空的卫星全部会破坏,会被太阳风都消灭掉。那这就影响了通讯,飞机找不到方向,在海里头航海找不到方向,就怕影响南北极偏差,我们的方位判断都不准确了。这是最可能的,是最轻的。
严重的,最害怕的是怕它引发海啸,就像涨潮一样,这潮水特别大。那如果是它引发的这个海啸,灾难还不至於太严重,最怕的是它把海底超级火山引发爆发了,那这就麻烦大了。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超级火山有十几个,都在海底,在大洋的里面,陆地上只有一个,就是美国的黄石公园。黄石公园是个活火山,科学家也做报导、也害怕,这个火山要爆发,科学家估计火山口长四十五英里,宽三十五英里,这世界上没见过的,火山灰喷出来,二十公里。那我们今天国际航班,飞机飞行的高度都是十公里,正好在它的一半。这个火山一爆发,美国就亡国,美国三分之二的地方不能住人,就毁灭掉了。这个火山灰喷在这个空中,跟著地球环绕,这一圈,跟它同纬度的一圈,空中都被这个火山灰掩盖了,看不到太阳。火山灰落下来,完全落干净需要一年三个月。这一年三个月,这个地区很麻烦,草木不生,是没有阳光,没有这个热能,非常寒冷。会产生这个灾难,这个灾难都是人类空前大灾难。
海底如果这个火山爆发,科学家估计说可以引发一千米的海啸。这一千米的海啸,随著波浪冲向岸边,大陆的岸边,它会慢慢降低,降一半,五百米;再降一半,两百米,两百米都不得了!上一次日本海啸,十米。印尼苏门答腊的海啸,死了将近三十万人,也是十米。所以一百米的海啸就不得了,怕这个事情发生。科学家的看法,两派意见不同,都要到时候这个谜底才能揭晓。所以这些东西可以给我们做参考,我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
量子力学家提出来,物质环境永远是跟著念头走的,就是如果我们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可以让这些灾难不发生。这是美国布莱登博士说的。不但不发生,还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就是我们的思惟能改变外面环境,这思想能改变环境。最好的思想是什么?这经上告诉我们,无数次的教导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跟阿弥陀佛相同;念阿弥陀佛,我们的福慧就跟阿弥陀佛相同,这还得了!所以一切念头是以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最善。我们身上哪里不舒服的话,放下贪瞋痴慢疑,一心念阿弥陀佛,不要去想身体,自然没事了。这个治疗的方法妙绝了!医生认为这是奇迹,科学家知道什么原因,因为物质是由念头产生的,所以念头可以控制物质。
物质这桩事情搞得最清楚,我看的报告是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一生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人所谓的「上天不负苦心人」,真的在他一生当中把这个谜底揭穿了,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人意念当中产生的幻觉。他们把物质分析,分析到最后物质不见了。这桩事情佛在经典上说过,也用分析法,分析到最小的物质,佛经上的名词叫极微色,色就是物质,极微,也叫做极微之微。这个佛说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极微之微被科学家找到了、发现了,他们的名词叫微中子,真的是极微之微。微中子体积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电子,等於一个电子,也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微中子。这个东西再分没有了,没有了,看到是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才晓得,原来物质现象是念头波动现象所产生的,科学家发现。那个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上告诉我们,「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质现象,从哪里来?心生出来的。所以大乘佛法的总结,全体是心,整个宇宙就是念头,是念头变的。
所以念头,能够把念头集中,这个念头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一个人的念头集中,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运行的轨道,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们现在问题就是念头散漫,像光一样,这一盏灯光四面八方照,四面八方统统照,散的。如果把这个光集中起来变成一条线,激光,激光能够穿透钢板,有那么大的能量。可是散开,它就没有了,一张纸它都透不过去,集中起来的时候能穿透钢板。我们这个念头集中还得了!所以佛怎么知道的?佛就是用念力,集中,佛能集中,集中就是禅定,禅定就是集中。佛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心不要分散,不要胡思乱想,集中在一点,那个能量就大!念佛的人,佛教导我们怎么集中?就集中在一句佛号上,它就产生不思议的力量。佛在经上说的这个,现在科学家做证明。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外面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向外所求的这些知识有局限性,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头都带著后遗症。不像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中国人、印度人自古以来求智慧,不重视知识。现在人重视知识,没有智慧,所以他的心是散乱的,他有妄想,他有杂念,妄想、杂念非常之多。
这下面说,华严圆摄诸教,《华严》的经义通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所以《华严》称为根本法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概论,佛法概论。展开来说,这个诸教可以说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无量法门,都离不开《华严》。但是《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就深了,《华严》最后尚且归净土,归到这部经上,那这部经比《华严》还高。今经正是华严中本,这是前清彭际清居士说的,这是佛门的大德,宗教显密圆融。於此经末,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经,学到最后了,长行就学到此地,下面是偈颂,这是长行最后,这个经的末后,以求生净刹,普劝有情,同归极乐。
「今所劝者,正是弥陀之本愿」,阿弥陀佛没有别的,就是希望我们赶快发心到极乐世界去。「释尊及十方三世如来之本心」,一切诸佛的本心,一切诸佛的本愿,没有别的,就是劝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佛就称心如意。「世尊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实欲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而得真实究竟之大利」。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利,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世间人追求的是小名小利,辛苦得不得了。真正念佛人,他所追求的是大名大利,大名,名闻十方世界,名闻虚空法界。「信愿行中,愿为机枢。出生死海,唯赖愿王」,在修行的核心,枢纽就是愿。我们必须要愿生净土,愿意追随弥陀、亲近弥陀,做弥陀弟子。这比什么都重要,你有这个愿,你就决定得生。
「方便多门,禅密教观,八万四千,门门皆可,但归元无二。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说到明心见性,方法太多了,大乘教里面讲八万四千,每一个门道都可以明心见性,都可以成佛。所以《金刚经》上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禅密教观,「教观」,我们有参考资料,「教相与观心」。这个教观,教是教相,观是观心。「教相者释迦一代之教法」,这他教学的方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像释迦一代时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祖师把它分为八个宗派,这是从教相上分的。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各人有各人的分别、判断,但是统统都能成就。「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理」。每一个宗虽然讲的不一样,但是它都是通的。好像我们一个器皿,八面玲珑,你在每一个方位上看,它不一样,但是它是一体,进门去完全相同。在门外,它的门很多,门窗很多,都是真理,问题是你怎么入进去,进去就是证得。
「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为教相,以一心三观为观心」,这举天台的一个例子,「乃至如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为教相门,以阿字不生为观心。此二门虽通诸宗,而天台一家之发挥,冠於诸宗」。它讲得清楚、它讲得明白,所以讲到教观,大家都喜欢用天台的讲法。后面这天台说法,「止观大意曰」,《教观纲宗》,都是天台的,「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这个今家是指智者大师,天台宗的祖师。「以龙树为始祖」,天台宗的始祖;「慧文」,二祖,「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这个地方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师,「复用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门,观法周遍」。这里注解讲了,「义门即教门」,也就是教学的方法,采用《法华经》,贤首的《华严》,智者的《法华》。过去译经,依照这个经的义理、方法来修行,都能明心见性,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教观纲宗曰:佛祖之要教观而已」。这个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佛教。佛是释迦牟尼佛,祖是历代祖师,佛跟祖师代代相传的是什么?教观而已。教学的方法,解门,观心是行门,解行相应。这个观,用哲学的名词,人生观、宇宙观,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要依教理,要依教学方法,这叫真学佛。那不懂得教,也不懂得观,这不是学佛,没学佛。所以今天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我们看到人家称为佛教,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有教有观的,这是真正释迦如来的佛学,就是它有教学的理论、有教学的方法,用这些方法来帮助你,把你许许多多错误的看法、想法纠正过来,让你看到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大白之后,你就不迷了。破迷开悟,你就得乐了。
这个乐如世间,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不相干,贫富贵贱不相干。不是说这个乐,你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不是这个。孔夫子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可以说他是平民,他的乐一般人不懂,他真乐!学生当中颜回,颜回之乐是出名的,快乐,每天快乐无比,什么都没有,贫穷到吃饭的时候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个篓子装饭;喝水,杯子没有,葫芦瓢,穷到这种程度。「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夫子称赞他,「回也不改其乐」。他乐的什么?乐的是道,他对宇宙人生真相,他明白、他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所以快乐无比!释迦佛有,他父亲是国王,他不出家他是太子,他继承王位,可是十九岁放弃了、不要了。放弃富贵,他当然有乐,他会比皇宫里的那个快乐更快乐,他不会去找苦吃。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教人离苦得乐,不会教你离乐去吃苦,哪有这种道理!这个乐是真乐,你必须要真正契入,不契入,你不知道。
所以佛祖之要教观而已,这就是真正佛法。「观非教不正」,教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经教,你要不依经教的标准,你走歪了、走邪了。「教非观不传」,教怎么传下来?教要真正修行,要真正觉悟,这观是觉悟,才能传得下去。如果他没有真修,光是依照文字来讲解,这个不行,讲错了。现在有一种,学校里有开佛经课程,我年轻的时候还教了五年。台湾那个时候,中国文化学院,现在已经提升到大学了,文化大学。我那五年是教佛经哲学,我跟方老师学的那一套在学校就用上了。有没有真修真学?没有。胆子大,年轻,误人子弟。必须真修悟入,这才能传。
像惠能大师,你看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契入了。说出他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他的毕业论文,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不必说了,衣钵给他,叫他赶快走,就毕业了。这五句话,观,他真的入境界。神秀跟他十几、二十年,没有入境界,讲文字不是讲道理。观是讲道理,这道理跟文字相应。所以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罔是什么?迷惑。有教无观,天天学经教,没有入境界,迷惑。「有观无教」,有观无教是盲修瞎练,「则殆」,殆是危险,不知道你偏差错到哪里去了。所以教观是一体,不能分离的。
现在有变成学术的佛教,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世间法,这是有教无观则罔。这是有讲、有听的,没有修的、没有证的,把佛经当作一门知识来研究。这是很多学校开这个课程,老师不是修行、不是证果的人。另外一种就是宗教的佛教,现在我们一般所看的,把释迦牟尼佛当作神来看待,把菩萨、阿罗汉都当作神明,多神教。全错了,真冤枉!不能不承认,大家都这么说。还有最近新兴的,有企业的佛教、有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邪教的佛教,这么多,你学的是哪一种?用这个标准好,有教有观,这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这就是有讲经、有听经,有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有证果,往生就是证果,这才是佛所传的正教。净宗学人心净佛土净,心地清净,万缘放下,信愿念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这个是佛教,得搞清楚、搞明白。现在真正佛教很少,真的没看到。
我这一生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行,我都不会成就。方老师接引我入门,让我知道佛教是什么。当初最初的认识,佛教是哲学,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我们是用这个眼光看他。一生教学,他的身分,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义务工作者,一生教学不收学费,尽义务。多元文化,他的学生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信什么教都可以来学。他没有叫你去改信宗教,没有,为什么?它本身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像一个大学,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分数考取了,统统收。这在经典里面我们看到,有不少是外面宗教的信徒,宗教的传教师,佛都教,不必改变宗教。信宗教与学佛两回事情。学佛是跟佛学智慧,这要搞清楚、搞明白。现在教跟观没有了,建一个寺庙还收门票,释迦牟尼佛要晓得做何感想?摆上他的像放在那里收门票,在世一生教学没有收过一分钱学费。所以我们学佛要把佛究竟是什么,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能搞颠倒了。
这个下面,「玄义十」,第十卷下,玄义是《法华玄义》,这里面讲的,「今释此三教,各作二解:一约教门解。二约观门解。教门为信行人,又成闻义」,这是教门。教门他听明白了、他听懂了,成就闻慧。「观门为法行人」,又叫成慧门,成慧的意思,观门是真干,依照这个理论去修行,成就智慧。你看看,教门如果没有修行,他成就的是知识,成闻慧门,知识。「闻慧具足」,那就是闻是有教,慧是有行。「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好像人有眼睛,太阳明照,你看得清清楚楚,有闻有慧,有教有修。
底下括弧里头说,「自依圣法而行,谓之法行」,这解释上面的,依照佛所教的方法去修行。那我们这个经里面所说的三种净业,也叫做三福,这必须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如果没有做,光听讲,懂得,这是有教无行,得不到真正利益。有教有行,我真把它做到了,得真正利益。这个利益是世间孝子、是世间的好人,中国人讲圣贤君子,圣是做到顶点,贤是次一等,最低限度是君子,好人。「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是真正佛弟子。三皈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戒律,戒律能够帮助你做到。圆满落实在教观,教观帮助你圆满达到。戒律帮助你扎好根基,得真干,不真干不行。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行菩萨道,自行化他。自己得到利益,不要忘了众生,要全心全力去教化众生。这是什么?这报佛恩,佛的愿望,一切众生都成就。我成就了,我要帮助佛教化众生,接引众生,众生真正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圆满功德。所以,「信行者为钝根而成闻慧,法行者为利根而成思慧」。闻慧是解,思慧是悟,一个听经他听懂,他能解、能行,悟是开悟了。所以「教门为信行人,观门为法行人」,依照佛的佛法去修行。这是教观名词的含义。
这下面说,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这一句非常重要!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是最方便的、最容易行的一条道路,成佛之道,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修行他法」,修别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欲於今生超脱三界,则为难行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唯此求生净刹称为易行。净宗正修,首推持名」,净土宗的修行,就是教我们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一定要真信,这个法门的理太深,不懂理,信可以,只要你相信你就会有成就,明白理成就很快,不明白理成就也快。所以理明不明白没有关系,理明白了,我信心坚定;那个不明理的人,他信心也坚定。所以他成就是平等的,一样的成就,这个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但习余门,而能发愿求生,亦为弥陀摄受,而横出三界」。不是修净土的,修其他法门的,我也想往生行不行?行。无论学哪个法门,你到最后,说我想到极乐世界,我把我所修习的这个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求生极乐世界,行。净土法门非常广大,阿弥陀佛统统摄受。就在临终最后那一念,这一念有人劝他,求生极乐世界好,他念头一转,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成功。再告诉诸位,不管信什么宗教也能成功,这妙不可言!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它是平等的。无论信仰什么教,只要认真修行都是好人,宗教里头没有教你做坏人的。可是传教确实像我们刚才看到的,信解的人多,契入的人少,所以虽然讲经讲教,讲不圆满,这里面不免产生很多误会。这个误会造成了障碍,也造成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实在讲宗教跟宗教没有冲突。佛教跟这个世间、跟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冲突,为什么?佛法肯定宇宙之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怎么会有冲突!所以无论修什么教,最后你觉得极乐世界不错,阿弥陀佛那里很好玩,我去一去,行不行?行,没有不行的。你到极乐世界参观一下,再到你那个天堂看看,你喜欢哪个地方你自己可以挑选,法门真广大!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这一生遇到了千万别错过,所以一定要真正用功夫,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这部经典。这个经典真正搞懂了,至少你是个信行人,你不迷惑,你认识佛教,你认识净土,你不怀疑它,你不会毁谤它。自己成就,我相信你也会带著你的家亲眷属,你喜欢的人,你都希望他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天天在一起,不到极乐世界,以后见不到面了。六道里头各人走各人的,再也遇不到了,遇到也不认识,可是极乐世界认识。到极乐世界还有个好处,家亲眷属沦落在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到他,你也有能力帮助他,这个功德利益到哪里去找?找不到第二家了。
极乐世界是大同世界,极乐世界是和谐社会,极乐世界是学校,没有听到那个地方有天王、有上帝、有天主,没有,佛经你去查,从来没说过,那里头没有士农工商。它那个社会非常单纯,查遍一切经只有两种人,一个是阿弥陀佛,一个是菩萨。我们去都是菩萨身分,阿弥陀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它是学校,到那边是学习、是上课。但是到那个地方,确实自性智慧流出来了,不思议的智慧、不思议的神通,能力恢复了。六种神通,佛说是我们的本能,每个人都有,只是迷了,觉悟之后统统都恢复了。有天眼通,那个天眼不是普通天眼,能够看整个宇宙。看整个宇宙,就像看眼前手掌上东西一样,清清楚楚。宏观能看整个宇宙,微观,就是今天讲的量子力学,极其细微的东西都看得清楚。看到宇宙的源起、看到生命的源起,看到在六道轮回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全能看到。这些众生跟我们什么关系,恩怨情仇全部看明白了。到那个时候看明白就晓得,过去糊涂干这些事,现在觉悟了,这些人统统把他度到极乐世界去,都是有缘人。
这是极乐世界人的生活,极乐世界那边人每一天的活动,很热闹。这样热闹,没起心、没动念、没分别、没执著,就妙!这个就是《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妙是什么?你自己永远在定慧当中。定,自性本定;慧,是自性本具的真实智慧,统统现前。「是故此经以求生净刹总收前文」,这一部经到此地这一句做总结,劝我们断恶修善、求生净土做为总结。下面是偈颂,长行文到这个地方就结束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七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九十页,从第三行看起,流通分的第四大段,「叹德流通」。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这是品题。念老有个简单的介绍,「世尊於说长行后,复以偈颂,重申前意」,把前面所说的做个总结,用偈颂来做总结。「於中复标明是非」,总结里头特别把是非说清楚、说明白。「拣非显是」,非我们要把它挑出来,显示正法,我们应当学习。「於显是中赞叹三事」,第一个「信往生」,第二个相信「佛智难思」,第三个相信「念佛得度」。这里面佛智难思,我们从前面一直学下来,深深体会到,佛智是自己本有的智慧,不是从外得的,真正不可思议。非常可惜,我们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障碍住了,完全透不出来;所透出来变质了,都变成邪知邪见。自己不知道,知道就好了,知道就能回头,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佛菩萨苦口婆心告诉我们,我们还是不知道。原因我们知道了,什么原因?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知道了。为什么?它就现前了。所以这个意思很深,这个意思多少是要晓得一点,纵然做不到,我们知道这个原因,知道自己怎么堕落的,知道自己是怎么轮回的,这个搞清楚了。搞清楚就有警觉性,问自己还要不要搞?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警觉性提不起来不会反省,一直随著这个浪冲下去了。
我们现在看这三段,这一品经里头三段,第一段「标佛说颂」。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用偈颂,佛告诉我们。
下面第二段,「昔修福慧闻经」,这里头分成两段,第一段「福慧始闻」。这个经,没有福报、没有智慧听不到,听到也是白听,听完之后不会再去想它,若无其事。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这都是福慧不足。第一首偈: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念老注解,「首四句,正明本品之品名,福慧始闻」,品题跟这个完全相应,「亦即经中,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这经中所说的。植种善本就是植诸善本,也就是『往昔修福慧』。如果没有过去世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那就是第二句所讲的,『於此正法不能闻』,听了也是耳边风,就是印象不深。印象不深,我们的习气很重,这个经听到耳朵里头,敌不过习气,被习气完全遮盖住了。所以提起来,这话我听过,只是听过而已,什么意思没去想过。当然每听一遍,在你阿赖耶识里头就多薰一遍,要薰多少遍你才成就会相信?要修无量遍,绝对不是少时间的。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是真的。不断重复一千遍,印象就不一样了,才能够引起注意。
这部经要念多少遍?一般标准的数量是三千遍。我见到有个同修,他念了六千遍才能背诵,真的把这部经背下来了。五、六十岁的年龄,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把它念了六千遍,不能说没有恒心,不能说他没有毅力。但是经是能背了,意思不懂,听经他没有听三千遍。所以习气、毛病改不掉,而且不好的习气非常坚固,依旧还造业,很可惜!像这样的人,能够把《无量寿经》念六千遍也不是简单事情。这就是什么?真诚心、恭敬心没有。如果有真诚恭敬,不必去求解经义,念熟了之后,经义自然会起来。为什么?智慧现前。一心专念,心清净,得定,定能够发慧,道理在此地。六千遍念得是很熟了,我们相信他六千遍里面都有杂念在里头,不是清净心,不是真诚恭敬心,真诚恭敬心决定得利益。他什么毛病?傲慢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好强好胜的心重,这没办法,改不掉。样样都是要走第一,都是把别人压下去。这个毛病应该也是无始劫以来薰习而成的,所以改不掉,对他学佛造成严重障碍。这个人还在,能不能往生?我们在旁边侧面旁观,他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他不肯认错,他不通忏悔,不能改过自新。这什么?面子问题,错了也不承认。真正忏悔改过,有救!经文上这些话我们要记住,这非常非常重要。
「其中植诸善本,即是往昔修福慧」,这是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懂得修福、懂得修慧。修福心量要大,量大福大;修慧,心地要清净、要平等,清净心、平等心生智慧。「若非宿修,则於此正法不能闻矣」。这个法称为难信之法,为什么难信?原因就在此地。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没有彻底放下,这是一切原因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是根本原因?因为全是假的,你以假当真,自私自利,根本就没有我!经上说得很好,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一个须陀洹,凭什么?须陀洹身见破了、边见破了,所以称他为圣人,圣就是真正明白人。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福慧也是了不起,但是身见没破、边见没破。边见没破,会跟人事物对立,这是妄心边事,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对立,真心里头无我,所以没有自私。
我们要用这些经中的标准时时刻刻自己反省,才会有进步。反省发现自己有这个过失,改。是改了,但是事情发生又犯了,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太重,虽然下了决心去改,到时候还是会犯,明知故犯。你就知习气的力量多大,外面诱惑的力量多大,这两个力量一配合,我们自己就完了,不知不觉就随顺了。这个随顺是随顺烦恼、是随顺轮回,甚至於随顺恶道,非常可怕。
『已曾供养诸如来』,就是前面所说的「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无量诸佛在哪里?就在眼前,你不知道供养。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不就是无量诸佛在眼前吗?可是自己怎么样?觉得修得不错了,看到一切众生,不行,他不如我;看到蚊虫蚂蚁,那是畜生,有意无意还伤害它。这哪里是供养?如果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修供养无量诸佛这桩事情一点都不难。用什么供养?用真诚心、孝顺心、恭敬心供养,圆满的供养。不在供养的物品,不在供养的形式,是你那一念的真诚的孝敬,那是真供养。
佛法,真明白之后,晓得它不难;你认为难就难,你认为不难它真不难。所以只怕你没有遇到,遇到不明了,不明了是你对它的恭敬心不够。这个东西真的,印光大师的话千真万确,「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诚敬心不足。诚敬心不足也有原因,为什么?我们对父母诚敬心不足,对什么人还有足够的诚敬心?没有了,父母是第一个。所以人只要不孝,一切都完了,讲孝悌忠信是口头的,不是真的,心里头没有。心里头有,形式上就有;形式上有,心里没有,心里没有是真没有,形式上那是骗人的,那不是真的。
父母哪有不爱儿女的?但是现在不爱儿女的父母很多。这个原因很复杂,受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现在社会不重视孝顺父母,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讲了,你也看不到一个真正孝子,到哪里去学?天生的孝顺,慢慢长大,在这个社会里头去陶冶,逐渐逐渐的那个孝就没有了。一天比一天淡薄,一年比一年淡薄,大概长到二十岁之后就没有了。现在速度很快,可能十几岁就没有了,所谓他懂事了,懂事是什么?孝顺骗人的。这才是当前社会混乱的第一个因素。发现了也没有办法,这个价值观如何能扭转过来?转不过来了。
现在我们常常听说,儿子问父母要钱,不给钱就把他杀掉,时有所闻。这个事情在因果上讲得通,因果上讲的,父子的关系是四种缘,这佛门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这个小孩是报仇来的,过去你把他杀了,这一下他到你家来,他来干什么?就是来杀你的,他来报仇的。所以因果上讲得通,他是来讨债的。今天的社会,几个人做人能够对一切众生布施恩惠?布施恩惠,将来子子孙孙里头孝子多,他来报恩的;几个人能够舍财救济一切众生?那将来还债的多,不是讨债的。说来说去责任还是要自己负,修.蓝博士说得很好,每个人对自己一生的际遇、一生的造作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决定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罪过很重。统统是自作自受,只是一般人看不到。
「如是之人,广种善根,复因如来威力加被,故则能欢喜信此事」。我们对这些经文感触很深,我们这么多年的修学,从怀疑到相信,从相信逐渐逐渐到深信,从解浅义逐渐看到意义的深广,我们相信这都是诸佛如来加持。我们有这个愿心,真正明白佛法之后,有一个使命感。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让它在我这一代消失,我要把它发扬光大,我要把它传下去,这是个使命感。这个使命感的根源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这么做,我对得起父母,我对得起老师。老师当年教我,为我开特别班,一分钱学费也没有收,热心教导我,为什么?为我们有这一点点孝敬的心。这一点孝敬的心就能承担这个使命,发扬光大,利益现代众生,传给后世,利益未来众生,除这个之外没事。这个承传,首先自己得受用,才知道它真好,它不是假的。自己不得受用,对它打问号,这里有怀疑。自己得受用,就一定是依教奉行,才得受用,阳奉阴违不得受用;阳奉阴违增长无明、增益烦恼,到最后守不住的时候就崩溃了。所以能够欢喜信这桩事情。
「如《金刚经》曰: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五百年是一个阶段。这个五百岁,第一个五百岁,佛说叫戒律成就。离佛不很远,持戒就能证果。这个成就是证须陀洹以上,通常到阿罗汉,这算成就。第二个五百年,人的根性就比不上第一个五百年,滑坡,走下坡,不是走上坡。根性不如,持戒不能成就了,要修定。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正法,人心都淳厚,社会风气好,为什么?人少,人口少,风气纯朴,持戒能成就。第二个五百年,人口增加了,人跟事愈来愈复杂,持戒不行了,得修定,能成就。第三个五百年,修定也不能成就了,弟子们多半趋向多闻,研究经教。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出现了,传到日本变成十三个宗派,叫多闻坚固。这是经上的原文,「戒律坚固」、「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到第四个五百年,真修行的人少了,很少、很稀有,搞什么?搞盖庙,搞工程,塑佛像、建寺庙,叫「塔庙坚固」,都搞这个东西,喜欢搞。现在是第五个五百年,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二千五百年了,第五个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佛说了,「斗诤坚固」。你看现在,无论在家出家,喜欢批评,自赞毁他。斗诤坚固,后五百岁。
后五百岁还有持戒修福的,太少了,没持戒的了,谁去持戒!你持戒人家笑话你。什么人笑话?出家人笑话。我初学佛的时候找戒律这个东西来看,我们上一辈的老和尚就笑话,看这个干什么?他们要我们学的是什么?学敲法器,学带领大众做法会,这个他喜欢。为什么?这个能赚钱、能生活,做一个超度法会有价码的,大家分钱。你学讲经,讲经是赔本的,讲经没有收入,没有一个愿意讲经的。大的寺庙一年讲个两次经,一次一个星期,好像对释迦牟尼佛交代了,我这个道场讲过经了。讲经多半是居士要求的,寺庙里头没有主动请法师讲经,没有,都是居士,借这个道场来讲经。还有道场要钱的,等於说租给你,我讲堂租给你。你讲一个月,他一个月多少钱,先谈好,有租金的。来听经的听众有时候有供养,这个供养寺庙要分一分的,三分之一要分寺庙里,有规矩的。供养法师的,法师只能收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要供养来听经的出家人,分给他们,寺庙常住三分之一。各地有各地的规矩。
这是斗诤坚固,这个时候有持戒、有修福,难能可贵,诸佛菩萨都赞叹;诸佛菩萨既然赞叹,必定加持。这样的人,「於此章句」,这是对大乘经典,「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认为经上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会很认真学习。佛说「当知是人」,这个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过去生中他遇佛种善根不止三四五佛,「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他在往昔,过去无量劫中,他曾经遇到千万佛所,都知道种善根;这种善根,对佛供养、听佛讲经。「故知能闻此最极圆顿、究竟方便之净土法门」。所以,对一个真正相信净土的人不能小看他。
早年李老师特别交代我们,乡下那些阿公阿婆,千万不可以小看,为什么?他们的表现跟真佛没有两样。是不是真佛化身不知道,但是他跟真佛是一样的。心里头没有杂念,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你跟他讲什么话,他看著你笑咪咪的,也不知道他听见没听见,他回你的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学习这个经教我常常讲,这些人往生决定是上辈往生,生实报庄严土。他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他是实报土,为什么?他心里头没有杂念了。一心不乱功夫我们看不出来,功夫成片是决定明了。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种人还得了!见到这种人,我们真的顶礼、赞叹。多半是在家人,出家人不便向他顶礼,但是心里头礼敬要做到;形式上我没有拜他,心里上早已经五体投地了。不是凡人!我们不能放下,他全放下了。所以他能够欢喜信受,他相信,不怀疑,他接受,真干。「已於无量佛所修福修慧,种诸善根」,这种人才真正叫善根深厚,一生成就。
下面一段说「恶障自他」。
【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譬如盲人恒处暗。不能开导於他路。】
这跟前面反过来。「反之,一切恶浊」,恶是十恶,浊是染污。下面特别提出三种,这三种是贪瞋痴,恶浊是贪,骄慢是瞋,懈怠是痴。「及具邪见之人」,邪见是不信,怀疑。有这些烦恼、业障的人,「不能信此法门」。多!这社会上很普遍,出家人当中也很普遍。为什么要出家?把它当作一种行业,这个行业不错,不要纳税,还有很多虔诚信徒恭敬供养,收入都不错。他信不信?不信。甚至於,这我亲眼看见过的,大学毕业了,去出家,很聪明,出家这个行业高於一切。因为自己有学位,大学生毕业的,受到师父的关照,很快他就做住持了,就有大庙了。你看,什么人工作很短时间能有这么大成就?找不到。这些人都很聪明的人,出家享受,寺庙做住持,年轻住持,前呼后拥,就像做皇上一样。你看吃饭的时候,人在旁边伺候,十几二十个,年轻的女孩子,他真的把自己看成皇上。什么是佛法他不懂,他只知道享受,所以把它当作一种行业来做。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宗教的佛教、迷信的佛教。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真正学佛的人很苦,你跟他们走不到一道,寺院道场没你分,你走投无路。我走到这个瓶颈的时候就考虑两桩事情,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很苦。不走,就还俗了,我们就放弃这个道路。没出家之前不晓得,出家之后发现了。没有想到,这时候碰到我一个听众,韩馆长是我的听众,是个很虔诚的听众,一堂课都不缺的。我讲经,夫妻两个每天来听。我遇到这个困难,我就告诉她,很感叹给她讲。没想到这两个人回家一商量,第二天来给我说,他们家里有个空房间,可不可以住?在寺院,我是受到警告,不走经忏佛事不能共住。我们这些出家的同戒师兄弟都劝我放弃,他说老和尚说得对,现在寺庙要靠经忏佛事维持,要不然没收入,生活从哪来?讲得都很有道理。我说这不是我出家的本愿,我不是为这个出家的。韩馆长夫妻两个有这个好意,我就带他们到台中见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这方法可行,所以我就住她家里。在她家里住了十七年,不是短时间,住了十七年,我们才有一个小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不大,台湾面积五十坪,一坪是香港的三十六尺,五十坪,不大。这个讲堂大概可以容纳一百多个人,一百二十个人就坐得满满的。是我讲经二十年才有一个图书馆,没人赶我了,不要到外头乱跑了。韩馆长护持我三十年,我跟她就一个条件,我每天要讲经,你给我找场地,给我找听众。听众多少没有关系,三个人、五个人都可以,就是不能中断。她做到了,所以我一辈子感恩她,没有这三十年的护持不行,老师教的不去练习没用处。现在道场都不欢迎讲经,不喜欢讲经,大家把佛教是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社会上对佛教这么严重的误会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很清楚、很明白。
这首偈子里头佛说得好,『譬如盲人恒处暗』,眼睛瞎了,又在黑暗的地方,这是不相信的人、不认识的人。『不能开导於他路』,自己不明了、不认识,怎么能够帮助别人学习正法?这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你能够走下去,难能可贵。苦一定要受,佛菩萨会帮助你,苦不会要你命。你要受尽苦头,你晓得这个路难走,这个路是正道,它不是邪道。苦尽甘来,什么时候苦尽?往生那一天就苦尽了。娑婆世界苦尽了,极乐世界现前,这苦尽甘来。苦头不能不吃,不吃走不通。
这个地方,『恶骄』要戒除。恶是十恶,十恶绝不能犯;骄就是骄傲,是贪瞋痴里头瞋毒的核心。夫子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矣」,那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懈怠』不能有,要精进、要努力、要发愤。『邪见』就是愚痴,愚痴也是非常严重的障碍。愚痴的核心就是怀疑,对什么怀疑?对自己怀疑。自己都不相信,他还能相信什么人?所以怀疑是愚痴的核心,只要有怀疑,就晓得愚痴严重。首先相信自己,世出世间圣贤教育,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把教学宗旨传授给你,让你建立信心。中国传统儒家教人,《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就告诉你,你的本性本善。那个性是自性。本善是什么?本善是圣人。你本来就是圣人,你学圣贤之道,你要成为圣人,你的学习功课就圆满了。大乘教人,佛第一句话告诉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信心从这里建立的,承认、肯定我自己是佛,我自己是圣人。然后回过头来想,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本性,把自己本来面目忘得一干二净,随顺烦恼去了,性德忘掉了。不是丢掉,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你一觉悟,就回头了;换句话说,你不认识你自己本来面目。认识自己才认识别人,自己不认识,怎么可能认识别人?
中国老祖宗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我们每个人统统具足的美德,没有一个人欠缺,现在全没有了;叫迷失,不是真的没有。佛法里头,三学、六和、三福、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学净宗的,弥陀四十八愿,自性圆满具足。是佛菩萨的,也是自己的,自己跟佛菩萨无二无别。为什么不走佛道、不走菩萨道,偏偏要走三恶道?这都是什么?对自己怀疑,信心不足,轻易被外头境界所转,自己把持不住。把持不住,读经不够,经对你没有产生效果,你读经没有办法生起欢喜心;有效果,肯定法喜充满,你就不会懈怠了。这种现象没有现前,读经还是不得力,怎么办?继续读,一直读下去,真正有耐心一直读下去,豁然大悟的时候,法喜就现前。这个悟不是彻悟,小悟时时有,自己能体会到,大悟一年有个一、二次就不错。明白了,学佛不是学别的,就是做个明白人,明白人欢喜,迷惑人他忧愁。所以,苦乐是这么来的,迷了有苦,悟了有乐。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首,「持演行超得度」,这里头分三个小段。「持演往生」,里面前半段「持演救世」,后面一首「决定往生」。请看经文:
【唯曾於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
这是教导我们怎样去修净土,虽然只有四句,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念老注解说,「唯曾於无量佛所,广植众善之人,方能修此普救一切世间之行。所谓救世之行者」。现在这个社会确实如此,真有这些人,中国、外国都有。只是我们学佛的人对这个事情比较消极,各人做各人的,没有把这个力量连起来。我们这么多年来,说明宗教团结重要,但是没有正式团结起来。现在我们看到图文巴这个小城,十几个宗教团结起来,起了作用,他们真正能帮助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这是一个小区,他们做到了,这非常可喜的一桩事情。不做,光说没有人相信,说了大家都点头、都欢喜,没人去做。这个事情能做成功,真的是救世,『救世之行』。宗教要彼此互相谅解,要彼此互相包容。这么多年来我们想了很多,除了宗教团结这个方法之外,要化解整个世界各种不同的冲突,把世界带回安定和谐,没有方法能做到。
参与联合国和平会议的这些会友们,这个会议开了四十多年,世界愈开愈乱,所以信心没有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念念想和谐社会出现,可是社会的动乱愈来愈严重,频率年年上升,没有看到下降。所以大家对於这桩事情,信心丧失掉了。最可怕的是信心,信心丧失真的是没救了。如何能够把大家的信心再恢复起来?只有一个方法,做实验,你真正做出好榜样,大家就有信心。人要跟人做一个好样子,他没有信心,我有坚定的信心,他常常跟我在一起,他就被我染上了,逐渐逐渐他的信心生起来了。道场跟一个道场做个好样子。
昨天来看我一批企业家,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也告诉他,企业要有深远的眼光,不要只看到我这一个公司,我这个范围,这个没意思,这是做小生意买卖的。要怎么做?要做成全世界同行的榜样。做饮食的,我的饮食是一流,决定安全,货真价实。我的员工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老板是大家长,员工是兄弟姐妹,一家人。照顾员工就跟照顾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员工的父母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员工的儿女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昨天我问他公司多少人,他说七千多员工,很大的公司。所以你要办子弟学校,你要把员工的小孩教好;你要办养老院,员工的父母晚年在这里享受天伦之乐。养老院跟学校可以合在一起,不要分开,小朋友下课就可以跟老人在一起交流,老人看到这些小朋友快乐,天伦之乐!你这个公司就是全世界同行公司一流,让人家来看你,向你学习,这个有意义。我这个公司不是为做生意买卖做的,我是给全世界做示范来做的,这就是菩萨事业,这就是神圣事业。哪一个行业都是神圣,哪一个行业都是佛菩萨,这才有意义。佛法要用在生活上,要用在各个行业上,如果没用上,佛法学它干什么?学会了,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个人过佛菩萨生活,家庭亦如是,公司行号亦如是。每一个团体都应该做同行团体的好榜样,这个有意义。
我们讲经教学五十多年了,由於没有福报,不能做出一个好样子的团体。到晚年,好像看到有一点福报了,但是自己体力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澳洲净宗学院要看下一代了。台湾,在台南建了一个极乐寺,希望这个寺庙将来是台湾所有寺庙的好榜样。这个寺庙没有经忏佛事,没有法会,没有宗教活动,完全教学。我看到它的建筑图,寺庙并不很大,有七个讲堂,大讲堂可以容纳三百人,小讲堂大概有五、六十个人的样子,小讲堂有六个。教学,恢复佛教的教育。
出家人要学讲经,我们提供一个讲经的道场,一个机会。出家人在里面修学,主要是要上台,不上台学什么?学不到东西。收哪些学生?要收有基础的,就是能上台讲经的,不能上台的不收,你可以来做听众。你想住在我这个地方,一定要讲经,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两个小时,以后慢慢提升。第一年一个星期讲两个小时,第二年一个星期讲四个小时,第三年一个星期讲六个小时,我给你提升,一个星期。因为他要去备课,他要去找资料,要去写讲稿,这个样子戒定慧统统完成了。他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他上台下不了台。这个方法,学生就不要管理了,他自己会用功,要不然他下不了讲台。而且同学那么多,讲了总不能输给别人,不好意思。人家讲那么好,我讲得不如别人,听众没有了,都跑掉了。那个讲堂听众很多,我这个讲堂没有人,这多难为情。所以,他自己有个竞争、有个比赛,那个力量推动他,他一定要精进。我办这么个学校。今天早晨,我听刘居士告诉我,国外有个法师,好像是小乘的,想在台湾办一个学校。我们还没见面,见面之后就不必办了,学校现成的,极乐寺,住到极乐寺里头。我们小乘、大乘都讲,什么宗派都讲,我给两个讲堂给你。这样才培养出人才来!讲经不是个难事情,就是要真心,真心就得三宝威神加持。你不是真心不行,不是真心得不到佛加持。
讲经的功德就决定你往生,我们底下一科就是「决定往生」。你看持,持是依教修行;演,演就是演说,表演给人看,教学。自行化他就能得度,就决定往生。极乐寺旁边有个念佛堂,这是台南净宗学会的,极乐寺也是他们搞起来的,那个念佛堂专门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三时系念都不做。为什么?念佛堂每天念完之后,给立牌位的回向。不必做三时系念,一门深入。三时系念是外面搞法会用的,家里不要。要人相信,一句佛号就普度一切众生,什么样疑难杂症,一句佛号全解决了。三时系念绝对没有念佛效果大,因为念佛它是一声不夹杂,三时系念还夹杂很多东西在里头,还有念经、还有开示,它不纯。道理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救世之行这个念头你不会断的。你看到今天世界这么乱,求佛菩萨,佛菩萨有感应。佛菩萨要没有感应,不帮助你,我们就束手无策,只能度自己,不能度别人。
我们是个很普通的出家人,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学历,也没有经历,一生没有富贵人家支持我们,没有,无依无靠。一切所为统统是随缘,有这个机会,我们有一点能力,我们做,没有机会,不攀缘、不找事。古大德教导我们,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这是我们必须得遵守的,这是个真正修行人,真正佛弟子。我们移民到澳洲,都是随缘,哪里有缘哪里去。在没有到澳洲之前,跟澳洲结缘也十年了,每年到那边去讲一个月,跟他们往来有十年。缘成熟了,政府知道了,希望我移民到澳洲去,缘成熟了。没有想到,到澳洲会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的活动,这怎么想都想不到。从这个活动当中,我们就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能救世。
这是当年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两位校长给我这个机会,要求我代表学校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对於整个世界的局势才稍稍了解一点。细心观察,问题出在哪里?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出了问题,这全球性的。也就是今天量子力学家他们所说的,地球上有科学到现在四百年,这四百年当中走了一个错路,造成今天的困境。社会动乱,地球灾变,现在束手无策,找不到应对的方法。我们提到大乘的观念、中国老祖宗传统的理念,这两个校长认为这是真实智慧,联合国应该要朝这个方向去思考,让我们去做报告,去介绍。确实,他们听到很欢喜,但是不相信,让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危机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怀疑。要帮助这些人断疑生信,只有一个方法,做实验。科学讲究实验,拿证据来,口说不行。这样才有汤池文化中心这个创举,是给联合国会友做实验的。中国传统这些理念,千万年留下来的,还管不管用?实验成功了,皆大欢喜,都想到汤池实地去看看,去考察。汤池是这么做出来的,我们没想到。
做出成功之后,我们就希望国家来接手,我们就放手,这个学校的资产、老师,一切所有全部奉献给国家,我们退出。这什么?这是国家的事情,不是我们干的事情。好事!地方政府没有这个认识,最后叫我们停课我们就停,叫我们解散就解散。他们感觉得很惊讶,怎么这么容易,说一声你就解散了?我说我们服从命令,你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听话。这是佛陀教我们的,佛弟子一定要接受国家的法律。老师过去教我们,世尊的四重戒,「不谤国主、不作国贼、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能违犯。
没有想到马来西亚他们欢迎,那边华侨喜欢,希望我们继续到马来西亚去做,做得很辛苦,做得很可怜。祖宗怜悯,诸佛怜悯,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家,相信也感动了真主,伊斯兰教的神圣也加持我们。我们希望筹建一个汉学院,得到两位首相支持,华校支持。华侨在那里办的小学一千多个,中学六十一个,他们有个职工会,一个组织,这些学校的校长、老师他们支持。现在有二十多个老师,以前汤池的老师二十多个人在那边。这几年,也有三年了,培养一些新的老师,总共现在大概有一百多人。我希望华侨老师里面,校长退休的,或者没有退休的都可以参加,将来做汉学院的研究员,每个人一生专攻一门。在经史子集里头选一部专攻,三年他就能成名,就是专家,十年他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汉学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复兴。要有人专攻,一门深入,搞多了不行,搞杂了不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二、三门很难,所以只有搞一门,一心专注,他会得三昧、会开悟。大乘教里这个方法传到中国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今天儒释道都没有第一流的导师,第一流的老师是要自己发愤,解行相应学出来的,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们遇到这个缘,这个缘是救世之行。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遇到我们不求,边都不沾;遇到了不能不做,不能不帮助他们做。有人真做,做得很好,我们就退出。我们时时刻刻有退出这个心愿,只要它上轨道,我就退出,我们老实念佛。还有这个精神、体力,老实讲经,也就讲一门,不讲第二门了,这么样子才可以成就。
注子里头说,「如本经谓,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故」,这句话是佛说的。当来是将来,将来一切众生,都要靠念佛往生这个方法才得度脱。「人欲自救并普救一切世间,皆应修此救世之行」。我们想救自己,不再搞轮回,轮回的现象到今天我们亲眼看到了,不想再搞下去。这个世界想再来,也要到极乐世界去修学成就毕业了再回来,我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神通,没有这个道力,就是没有这个本事,来是受苦受难,就毫无意义。这都是缘分,没有遇到那就算了,不谈了,遇到了就真干。
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非常感恩,如果不是他,我这一生跟佛教没有缘,跟宗教没有缘。年轻时候观念,宗教是迷信,根深蒂固,所以根本不愿意碰它,不愿意接触。没有想到是方先生给我这个缘分,让我们真正了解它是一回什么事情。深入之后才真正知道,这是一门救世的大学问。今天世界如果舍弃宗教、不要宗教,这个世界会走向灭亡。这桩事情我们应当要相信,就从联合国四十年和平会议来看,开了四十年开到现在,没有一个人相信社会还能恢复到和平,没有人相信,信心完全丧失掉了。我们在这几十年,自己学习,以及跟大家分享,这个里头深深体验到,要救今天的地球,除了宗教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我这个看法,马哈迪长老赞成。宗教要团结,宗教要互相学习,要把宗教的精神拿出来,我们老老实实把它做到,世界就有救。
宗教精神的核心就是爱人,现在人不爱人,所以什么恶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出来。爱人首先是爱自己,不知道自爱决定不会爱人。真正能自爱的,一定是虔诚的宗教徒。每一个宗教的经典你去翻,都有爱这个字,而且把这个字看得很重。一部《新旧约圣经》,是三个宗教所依靠主修的经典,犹太教依《旧约》,基督教依《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都依,这三个教是一家人。我有一次在新加坡,遇到几个欧洲人,跟我在一起吃饭,他们就问过我这三个教的关系。我给他说了个比喻,这三个教是一家人,但是一家有三派,犹太教是皇上那一派的,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的,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的。他们听了很高兴,你比喻得很恰当。伊斯兰教是他们的表兄弟,关系很密切。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一定要互相学习,宗教要把爱端出来,爱自己要爱别人,爱自己的宗教要爱其他的宗教。世界和平就出现了,我们今天努力要走这个方向。
很难得,我觉得这是所有宗教众神的加持,为什么叫图文巴这个小城市十几个宗教的这些领导,都能够放下成见,都能够包容;让图文巴十几个宗教变成一家人,在一起非常亲切,大家共同一个愿望,把这个小城,做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我们天天在梦想,没想到美梦成真,他做到了。他们把想做的这个念头告诉我,今年三月我回到澳洲学院,跟这些宗教领导人见面,他们主动告诉我。缘成熟了。他们来找我,事情就好办了,我找他难办。他找我,我就给他一年时间,到明年三月,一年,图文巴真正你们的理念落实。落实,怎么落实?落实方法是什么?方法是每一个宗教都要讲经,要把你们的宗教精神,要把神的爱灌输给所有的信徒,把他们真诚的爱心引发出来。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这个小城,爱这个小城里面所有的居民。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语言,用个真诚爱心来对待。像自己亲兄弟,像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真干!
我们学院带头,这个头我们做了十年。我们用一个温馨晚宴,每个星期六免费招待大家来吃饭,十年没中断,从我们学院开幕那天开始,没有中断过。所以这个小城,每个人都到我们家里来做过客,对我们都了解,对我们都非常爱护,我们也爱护大家。真正做好了,一进这个小城,你就看到人跟人那种亲切,互相尊重,你就能看到。这小城这么和谐,现在讲磁场这么好,进入这个地区就能感受得到。真正做出来了,我那时候想,我说我们到联合国再办个活动。话说得很容易,事没那么简单,联合国我认识的秘书长现在换掉了,不是他了,我去找谁?没想到,今年五月份我们在泰国开这个会,也是多元文化活动,巴黎教科文组织那边来了十七位大使。驻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代表,十七个人来看我,对我们二00六年的活动念念不忘,希望我再去办一次活动。你看这不是三宝加持吗?又是他来找我。上一次活动,支持我的是两个国家,澳洲跟泰国,这次估计至少有三十个国家支持,事情愈来愈好办了。
在佛法随缘。缘,缘是佛菩萨安排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有这个缘,乐意来把这个事情做好。图文巴这么多宗教,真正做出来了,告诉全世界的人,只有靠宗教这股力量,才能把社会冲突化解,安定和平落实,这个力量不可以忽视。离开宗教,社会没有和谐的一天;没有宗教,这个社会前途是渺茫的,会走向世界末日。大家去想,想不出方法。宗教确实是一家。宗教一家的概念不是从我们开始,唐肃宗的时代,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少林寺刻了一块碑,那块碑就是多元文化的概念。中国有这个概念,而且真正落实是一千三百年前,中国确实很多走在世界的前端,三教九流是一家。今天我们扩展,全世界所有族群、所有宗教是一家,这个世界上冲突才能化解,才能真正走向和谐、幸福、美满的人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八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九十二页,从倒数第四行看起:
「唯曾於无量佛所,广植众善之人,方能修此普救一切世间之行。所谓救世之行者」。这一首偈颂,前面两句说明遇到佛法,遇到大乘,特别是遇到这个法门很不容易,确确实实曾经在无量佛所广种善根,才能够遇得到,才能够发心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也的确是普救一切世间,不但救自己、救一家人,救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这块土地的人,还能够救世。这个世的范围非常广大,不是这个地球,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所以经义深广没有边际,这才叫救世之行,是十方一切如来的本愿,一切如来的本心。诸佛的心愿没有别的,就是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十法界的众生没有见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主。这个地方有个绝大的错误,把阿赖耶当作自己的真心,就造成这么大的误会,造成这样的苦难,十法界的流转、六道的轮回从这么来的。
只有这个法门能普度,上面能教化等觉菩萨,下面直通到无间地狱,一切众生遇到这个法门,只要他能信,愿意往生,老实念佛都能得度,都是阿弥陀佛所摄受者,这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法门,只有这一门能普度,其他任何一门都是度一类众生,不能普度。如果真知道、真的明白了,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死心塌地专修一门,其他一切肯定是放得干干净净,不再理会了。为什么?机会太难得,时间太宝贵了,一分一秒都不肯虚度,分分秒秒都是在阿弥陀佛之中,真明白、真懂得了,一定是这种气象。
如本经所说的,「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故」。这是世尊在这一会里头所说的话。「人欲自救」,什么叫自救?救自己出离十法界,这叫自救。救自己脱离六道轮回,这救了一半,还有一半。必须要脱离十法界,真正得救了,为什么?圆证三不退,这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普通菩萨,真的得度了。因为别教三贤菩萨、大乘权教菩萨都有退转,不退实实在在不容易,只是这些证果的人,他退转有个底限,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底限是什么?小乘是须陀洹,大乘是初信位菩萨。这些人把三界五种见惑断掉了,所以他不会退下来。换句话说,见惑没断的,还执著身是自己,还有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还有成见,执著自己的意思、自己的见解,这叫成见,这是决定继续搞六道轮回的。换句话说,天堂、地狱他都有分,他行善积德生天堂,造作地狱业他必定堕地狱,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事实真相不能不清楚。
人生在世间非常短暂,到大家有我这个年龄你就完全明白了,八十六岁。八十六年一弹指,这么快就过去了。年轻的时候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不在意,所以不知道时间过得这么快;到年岁大了,逐渐老了,会想到老,老得这么快,一百岁也不过一弹指之间,算什么?一百年当中天天造轮回业,这叫愚痴。不是说普通人,说学佛的人、说修道的人,不知不觉的都在造轮回业。起心动念有个我,这就是轮回的主,我要名、我要利,我要怎样怎样,这就是轮回业。你修善积德,欲没有拔掉,离不开欲界天,就是七情五欲你还有,你就出不了欲界。
欲界愈往上去,这个欲望愈淡薄。到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这个欲念的习气很薄,但是还是出不了欲界。必须七情五欲这个念头,他不是断了,是定功伏住了,他有禅定的功夫,把它伏住不起作用,他生到哪里去?生到初禅天。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第二十八层天,这个习气依然没断,伏住它不起作用。这个定功有期限的,色界、无色界定功时间都很长,那就是他的寿命。最高层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告诉我们,他们的寿命八万大劫,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这么深的定功。可是还会有到的时候,到了定功失掉,失掉之后,阿赖耶里边的种子就起现行,统统都跑出来,这跑出来心乱了。
因为你爬到最高,再没有最上的,那当然往下堕落。堕到哪里去?绝大多数堕地狱,为什么?在这个境界里头很容易造成误会,这个误会肯定你会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罪业是无间地狱。为什么?因为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不知不觉的误会是成佛了,是证入大般涅盘了。到寿命到了,不是这样的,心里头妄想杂念又起来了,这佛说的般涅盘不是真的,这叫谤佛;对於自己修行这个法门,费了不少苦功修成四禅八定,不是究竟的,起了怀疑,谤法。依照这些修行的人统统堕落,对三宝的信心丧失了,这不是三宝的过失,完全是自己误会的过失,把假相当作真实,真实的东西连边都没有沾到,这样修行的人非常非常多。
如果遇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能念佛,往生净土永远不退,他是真实的成就,比修四禅八定容易多了。往生的功夫成片,那样的功夫比不上初禅天。所以初禅天人要是遇到这个法门,他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上三辈,凡圣同居土上品上生。有定有慧成就容易,但是怎么?遇不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遇到不简单,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真厚,你才能遇到。遇到了完全看你的智慧,真实智慧就是放下万缘,一门深入,他这一生决定成就,不再继续搞轮回了。没有这种智慧,还想广学多闻,还放不下名闻利养,这一门只是说对净土的善根福德提升了,去不了。说明什么?善根福德达不到这个标准。这个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听到就相信、就真干,像锅漏匠那样的人,那样的人是什么人?这个经上说的,过去生中曾经於无量诸佛佛所深种善根,这一生一听到就成熟了。这是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这善根成熟,所以听了就相信、就接受、就真干。谛闲老法师对他的赞叹,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不如你,这话真的一点不假。弘宗演教大善知识,他们的善根福德不如他,他的善根福德深,弘宗演教的反而浅,怎么能跟他相比!这是从智慧上说。然后再从福报上说,天下四大名山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那是福德,你的福德多大,你到极乐世界去了。方丈住持有福报的比不上你,弘宗演教有智慧的比不上你,但是你在这个世间默默无闻,没有一个人晓得你。不需要人晓得,需要人晓得的,那是名闻利养没放下。真放下了,我何必要人知道?人知道有什么用处,对你恭敬一点、赞叹一点,把你的福报都全消掉了。人家瞧不起你,没看在眼睛里,你那个福报天天在增长;一恭敬一下,你福报消了,这得要有真实智慧。所以要有慧眼看人,什么是真智慧、真福德,什么是假的,假的依旧搞六道轮回,出不去。所以这个方法不容易。
人自救,「普救一切世间」,一切世间是十法界,「皆应修此救世之行」。把这一门好好修好就成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救十法界。自己虽没有成就,但是得到阿弥陀佛智慧、神通、道力的加持,让你的智慧、能力、善根、福德,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你做阿弥陀佛的代表,你就能分身、化身到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能现什么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能普度众生。比自己修成要快得太多了,自己修到这个境界要到哪一劫去?不是讲年,真的要修无量劫。可是取西方极乐世界,二、三年的时间足够了。黄忠昌居士有智慧、有福德,大智慧、大福德,他听到这个法门,发心做个实验,看三年能不能往生。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往生了,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在三转法轮当中,叫作证转,他来给我们做证明。
此行即下文中,『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这把方法说出来了,这个行,这叫真修行。修什么?真正接受了,接受之后真干,这个持就是真干。我们今天许许多多人接受,他听懂了,没有真干。只有这个受字下头都没有,所以他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是继续去搞六道轮回,这很可惜。所以一定要持,持是什么?我要坚持到底。学锅漏匠,谛闲老法师教他的方法,那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就是这一法。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昼夜,谛老就传他这个法。这个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不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的人,不能接受。他能接受、他能坚持,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
这在我们面前是最好的榜样,一生没人瞧得起,没有人重视他,他的福德、智慧保持得很圆满。别人赞叹一声就消掉一声,福报就消掉了,听到赞叹欢喜,智慧也消掉了。要什么人赞叹、毁谤都不受影响。赞叹、毁谤,如如不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定功。境界现前,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不动摇、不受干扰;别人赞叹你有智慧,自己想想,我们智慧比不上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贪心 最大乘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