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通基金管理费管理费那么高 凭什么还要客户自负盈亏

有苦说不出:互联网理财兴起后银行人的生活现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填写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财眼|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不保本
近日有消息称银监会本月要求部分银行降低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控制风险,而此举针对的对象是表内理财,即保本型理财。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向多家银行求证,虽没能验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但从各家银行的表态来看,保本理财规模收缩,银行理财更快回归其“代客理财”的本质已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
这无疑与近日中国银协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中预计2017年对于理财业务转型将是重要的一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有相通之处。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余额占比79.55%,较上年上升5.38个百分点,另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9.37%的增速,高于2016年全市场银行理财发行数量7.27%的增速。
在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非保本理财产品占比的提升,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保本型理财产品增长的乏力,银行理财正在回归其资管本质。
事实上,在目前的监管规定下,保本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内资产,相当于变相存款,是银行突破银行利率限制拉存款的一种方式。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如果结合“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的定义来看,压低保本理财收益或加速保本类理财退出舞台的步伐。
商业逻辑扭曲的银行理财
应利率市场化而生的银行理财,表面上与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客户把钱交给银行,银行再去投放,实质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
存贷款业务,即通常的银行表内业务,其商业逻辑是,通过吸收存款形成资金池,并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贷款业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通过信息生产、承担信用风险、承担流动性风险,获取相应的回报, 可以实现资产及负债规模、期限、信用风险的错配。
银行理财则是资产管理业务,拥有不一样的商业逻辑,是投资人将资金托付给资产管理人,请其为自己从事投资,资产管理人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收取管理费,然后把扣除管理费后的投资收益交还给投资人,但投资结果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不保证收益。在这个业务过程中,不应该有资金池,每项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是清晰的,不会和别的产品混在一起使用,这样才能算得清投资人的收益。
但是,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却因有意无意的混淆,不像是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
比如,此次传言中涉及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投资者来说基本上可以算作提高收益率的定期存款,即使很多名义上的非保本理财,通常也会约定预期收益。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保本理财受限之下,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大多是给予一个预期收益,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按照预期收益刚性兑付。
于是理财产品的商业逻辑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银行理财目前既不是存贷款业务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管业务的状态。
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本质
由于银行理财与传统存贷业务不同的商业逻辑,监管部门一直是明确坚定地要求其成为真正的资管行业,但是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2016年以前银行理财一直保持着50%以上的高速发展,真正回归资管本质的要求一直很难落地。
现在,在去杠杆、去泡沫、去通道,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和“三三四”检查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增多、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减少。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今年初每月新发的净值型产品数量仅40款左右,4月之后开始大量涌现,每月新发净值型产品数量一度接近200款。
相对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和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的不成文的保障,净值型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打破了刚性兑付,投资者需要自负盈亏,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银行理财真正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原。一位城商行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受监管要求,行里现在大量发行净值型产品。“以前都是以保本产品为主,现在非保本产品占比几乎达到一半。”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则表示,监管层之所以会重点关注银行理财的层层嵌套和同业链条加长,主要出于客户风险适当性考虑以及底层资产不透明。“是不是把合适风险的产品卖给了合适的客户,还是说通过结构安排时间,把高风险资产卖给了低风险客户?还有最终资产投向的合规性。” 巴曙松说,穿透产品的底层资产来看,要关注它是否符合资产管理的监管规定,其风险是否经过了适当的评估。
而在这些方面,回归“代客理财”本原的净值型产品因为其资金来源清晰,管理者不承担流动性风险、不设资金池等,更有利于监管和控制风险。
本平台发布稿件,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标注【原创】外均属来源于主流媒体或知名,如有原作者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技术支持:&投资热线:400-884-0766
借款专线:400-888-9096
微信扫一扫,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APP
银行理财管理费那么高,凭什么还要客户自负盈亏?
以前,都是听闻“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现在,随着理财投资的发展,监管的不断规范,逐渐也出现了“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任何事情,都会存在风险,只是有些事情存在的风险很低,几乎可以被人们忽略,所以才会觉得——会有零风险的投资。其实不然,就算是余额宝,也是存在风险的,比如说,国家层面上,要求余额宝降低投资额,就是一个风险。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无需任何手续费的,如果一款365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购买5万元到期后一般都可以拿到2500元的收益,产品到期当天理财资金就可以直接进入投资者的银行卡活期账户。如果你咨询理财经理的话,对方也会告诉你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实际上银行理财是有手续费的。
银行理财有哪些手续费?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的手续费包括申购费、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等,我们可以看看某款城商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说明:
1、申购费:不收取
2、销售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2%的销售费,按月计提
3、管理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3%的管理费,按月计提,实际收益率等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率,则不收取管理费,实际运作收益扣除兑付客户收益、销售费、固定管理费、托管费的部分作为超额管理费由银行收取
4、托管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02%的托管费,按月计提
其实在以上各项手续费中,申购费、销售费、托管费都很低甚至不收,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费。表面上来看,管理费也并不是很高,只有0.3%,而且是按照年化收取,如果产品的期限为半年,则实际只收取管理金额的0.15%。
但重点不是固定管理费,而是超额管理费。
银行理财产品都设有预期年化收益率,这是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测算出来的收益率,也是客户能拿到的最高收益率;如果理财资金的运作收益低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则银行不收取管理费,如果理财资金的运作收益高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超出的部分要算作银行的超额管理费。
实际情况中,理财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要远高于预期收益率,所以银行往往要收取较高的超额管理费。在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中,很少有银行披露具体的投资收益,只有个别银行披露。
在某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兑付公告中显示,管理费占到投资总收益的30%左右,占到兑付给客户收益的45%左右,可见超额管理费非常高。
刚性兑付打破后,超额收益该归谁?
超额收益率被银行拿去本身无可厚非,毕竟银行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虽然目前市场上近七成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的,但实际上刚性兑付的不成文规定一直都在,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十分罕见。
近两年银行理财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越来越高,监管层也一直在督促之中,如果刚性兑付真的打破了,则客户要为银行的投资结果自担亏损,如果市场行情不佳或是银行操作不当,导致理财资金亏损,则客户的本金将面临亏损。
市场往往过分解读理财资金亏损的情况,但银行有着经验丰富的投资团队,理财资金往往投向同业存款、债券、债券类资产等中低风险领域,实际情况中理财资金亏损的概率极低,大多都能获取超额收益。如果要客户自负盈亏,那是否意味着超额收益也要归客户所有,恐怕银行并不满足于只拿到固定管理费。
所以,摆在银行面前的道路有两条:
一条是继续刚性兑付,超额收益算作银行的管理费,如果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则银行要为此承担责任;
另一条是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只收取固定的管理费,投资盈亏都算作客户的,即如果有超额收益算作客户的,投资亏损了也算作客户的。
从理财资金运作结果来看,银行应该更倾向于走第一条道路。而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是同样的选择,毕竟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大多数都是稳健性投资者,与高收益相比,他们更在乎资金的安全。
虽然打破刚性兑付是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长期趋势,但短期内很难完成,如果既要打破刚性兑付,超额收益又不能给客户,这种买卖对客户来说就太不划算了。
还款方式:
投资金额:
年化收益:
投资期限:
总&&计&&利&&息:0元
每月所获本息:0元
预计总共收益:0元
400-884-0766
(服务时间 9:00~20:00)
(C)2017广东好又贷互联网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理财管理费那么高,凭什么还要客户自负盈亏?__理财频道 - 融360
银行理财管理费那么高,凭什么还要客户自负盈亏?
银行理财管理费那么高,凭什么还要客户自负盈亏?
银行理财资金往往会获取超额收益,这部分算作银行的超额管理费,那凭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凭什么要客户自担盈亏?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无需任何手续费的,如果一款365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购买5万元到期后一般都可以拿到2500元的收益,产品到期当天理财资金就可以直接进入投资者的银行卡活期账户。如果你咨询理财经理的话,对方也会告诉你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实际上银行理财是有手续费的。
  银行理财有哪些手续费?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的手续费包括申购费、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等,我们可以看看某款城商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说明:
  1、申购费:不收取
  2、销售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2%的销售费,按月计提
  3、管理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3%的管理费,按月计提,实际收益率等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率,则不收取管理费,实际运作收益扣除兑付客户收益、销售费、固定管理费、托管费的部分作为超额管理费由银行收取
  4、托管费:按募集金额收取年化0.02%的托管费,按月计提
  其实在以上各项手续费中,申购费、销售费、托管费都很低甚至不收,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费。表面上来看,管理费也并不是很高,只有0.3%,而且是按照年化收取,如果产品的期限为半年,则实际只收取管理金额的0.15%。
  但重点不是固定管理费,而是超额管理费。
  银行理财产品都设有预期年化收益率,这是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测算出来的收益率,也是客户能拿到的最高收益率;如果理财资金的运作收益低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则银行不收取管理费,如果理财资金的运作收益高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超出的部分要算作银行的超额管理费。
  实际情况中,理财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要远高于预期收益率,所以银行往往要收取较高的超额管理费。在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中,很少有银行披露具体的投资收益,只有个别银行披露。
  在某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兑付公告中显示,管理费占到投资总收益的30%左右,占到兑付给客户收益的45%左右,可见超额管理费非常高。
  刚性兑付打破后,超额收益该归谁?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超额收益率被银行拿去本身无可厚非,毕竟银行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虽然目前市场上近七成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的,但实际上刚性兑付的不成文规定一直都在,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十分罕见。
  近两年银行理财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越来越高,监管层也一直在督促之中,如果刚性兑付真的打破了,则客户要为银行的投资结果自担亏损,如果市场行情不佳或是银行操作不当,导致理财资金亏损,则客户的本金将面临亏损。
  市场往往过分解读理财资金亏损的情况,但银行有着经验丰富的投资团队,理财资金往往投向同业存款、债券、债券类资产等中低风险领域,实际情况中理财资金亏损的概率极低,大多都能获取超额收益。如果要客户自负盈亏,那是否意味着超额收益也要归客户所有,恐怕银行并不满足于只拿到固定管理费。
  所以,摆在银行面前的道路有两条:
  一条是继续刚性兑付,超额收益算作银行的管理费,如果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则银行要为此承担责任;
  另一条是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只收取固定的管理费,投资盈亏都算作客户的,即如果有超额收益算作客户的,投资亏损了也算作客户的。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从理财资金运作结果来看,银行应该更倾向于走第一条道路。而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是同样的选择,毕竟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大多数都是稳健性投资者,与高收益相比,他们更在乎资金的安全。
  虽然打破刚性兑付是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长期趋势,但短期内很难完成,如果既要打破刚性兑付,超额收益又不能给客户,这种买卖对客户来说就太不划算了。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关注: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最新榜单。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产品 管理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