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被分别出来忠犬总裁受服侍主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论敬拜的严肃和严谨——我的陈情
我绝非在服侍的事上没有受过人的挑战,然而此次,却让我几天没能释怀。我感谢主,借着弟兄的口让我看到自己服侍上的罪,提到我不应承担一切诗歌敬拜相关的服侍(包括带领敬拜和诗班),以免绊倒人,因为照主所说,绊倒人的,不如绑在磨石上丢到深海里(参太18:6)。这样,我只求大家在未来体谅我的软弱。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作以下陈词。
教会生活应该看重敬拜
敬拜在我们信仰生活中的地位是无需证明的,其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诗歌。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途中,以色列人就因着上帝带领他们的大能作为发出赞美的歌声(参出15:1)。在王国时期,帐幕中就有了利未人担职的诗歌敬拜的团队(参代上6:31),一般我们也将之作为诗班的前身。
在诗篇中,也有大卫和其他诗人缩写的诗歌,有的诗题中有“调用百合花”(参诗45:1、69:1)、“调用为证的百合花”(参诗60:1、80:1)、“调用休要毁坏”(参诗57:1、58:1、59:1、75:1)、“调用第八”(参诗6:1、12:1)、“调用远方无声鸽”(参诗56:1)等。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今天已经难以考察,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诗篇的文字本身是歌词,而“调用某某”表示使用某个曲调将这些诗篇唱出来。可惜的是,这些曲调现在已经失传。
同一个曲调填入不同的歌词唱出不同的歌曲是常见的情况,譬如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国歌与过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歌曲调一样,但是歌词换了,有趣的是,在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我国国歌的歌词也改写了,文革后才恢复过来,可见历史真是一致,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1:9)。一些著名的赞美诗可寄调不同的曲谱。古典西方曲调有严谨的格律(meter),同格律的歌词在情感表达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套用不同曲调唱出,是常见的事。例如《马槽歌》(1、2段词作者欠考,3段词作者一说马丁·路德,一说约翰·麦克弗兰德)除可用威廉·科克帕特里克()的曲调唱出外,流传的版本中也有寄调詹姆斯·穆瑞()的作品的。我们在不同诗歌本中唱到同一歌词,可能是不同曲调,同一曲调,歌词可能不同,这是容易理解的。在全国两会出版的《赞美诗新编》中,就记载了一些“通用调”,如《都归耶稣歌》(345)通用调是349,而在江苏两会出版的《赞美诗选编》中就用的是这个调。
在新约中,更是不乏唱诗的记录。主耶稣在与门徒用餐后,走向客西马尼园的时候,就是唱着诗过去的(参太26:30),有人认为,他们唱的就是诗篇117篇。在使徒时代,记载了最初教会敬拜的生活,其中虽没有明确讲到诗歌,但我们可以猜测,常常提到的“赞美”当中,唱诗歌是重要的方式。圣灵更感动保罗就诗歌的敬拜有所论述,说道:“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在启示录中,谈到新天新地的时候,也提到将来在羔羊宝座面前的新歌(参启5:9)。所以,将来我们在主面前承受荣耀的时候,我们应是昼夜不停的赞美主,这是我们在地上没法做到的事情。
在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赞美诗的作用更加无可置疑。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西方古典乐理就是建立在圣诗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教会历史中那么多伟大的作曲者愿意为赞美上帝创造美丽的音乐,我们今天不仅不可能继承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叫我们今天也可以借着赞美上帝、思想上帝的恩典、表达内心的感动,我们也不可能继承丰富的乐理体系,甚至可能连十二平均律都没有,只有传统的纯律和中国的五度相生律,这样就不会出现键盘乐器的广泛应用。我们今天如何能实践使徒信经说的“圣徒相通”,如何能像圣经所说“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弗3:18),很大一方面,是这些作曲者出于对上帝的赞美和对上帝恩典的回应,给我们留下这些诗歌,让我们今日颂唱,仍能从内心发出赞美的声音,切实明白恩典的丰盛,叫我们可以立志跟从主。所以,那些在百年前叫人落泪的诗歌,也感动今日的圣徒,叫我们虽有时空阻隔,却能同感一灵。这是上帝的恩典,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诗歌的奇妙功用。我们应该感谢他。
除了在教会当中所唱的诗歌外,平日里我仍喜欢关起门来唱诗歌,有时候骑车在路上也会,如果不是太挤的路段,我就放声唱,反正没有人听到,只有上帝听到。与读经和祷告一道,唱诗歌是我日常建立与上帝关系的重要方式。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对诗歌风格有不同的倾向,会对某一类的诗歌有更多感动和回应,对其他则较少。所以,日常中我可以选择更多让我能够更加思想上帝公义和恩典的诗歌。
可见,诗歌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不仅是我们敬拜的重要方式,更帮助我们归荣耀给他。
上帝配得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敬拜他
就如诗歌中也有歌词说道:“将你最好的献与主”。然而,我们异口同音唱这样歌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做,确实是应当检讨的事情,其中诗歌就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若一面唱着“将你最好的献与主”,一面又说唱好唱坏无所谓,唱错也无所谓,唱对唱错都一样,就自己而言,就是自欺,若从我们敬拜的角度而言,问题就更严重了。
有人要说,教会中不是所有人音乐都好,不是所有人唱歌调子都准。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敬拜上帝的声音是从上帝来的,如圣灵感动大卫写道:“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诗22:25)。上帝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参林后12:9),他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照着我们所有的,不是照着我们所无的(参林后8:12)。这样,我们应当明显地知道,我们对上帝赞美的歌声,是上帝给我们的恩赐,不是我们硬挤出来的东西扔给他。我们当中确实有音乐上面恩赐缺乏的(但是他们必然有其他的恩赐,是其他信徒缺乏的),上帝对他们的要求不会超过他们所有的(也即上帝赐给他们的);而那些领受上帝更多恩赐的人,理当更被上帝使用,在音乐方面,进而承担诸如诗班和司琴等服侍。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应用在其他服侍的领域。
但是,我们真的发挥好我们的恩赐了吗?没有。至少在我这几年带诗歌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们唱诗歌是有进步空间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诗班排练几次后,我们明显能把诗歌唱得更加动听,这是恩赐更多发挥的过程。当我们纠正会众唱诗歌中的错误的时候,大家也能够改变过来,这也证明我们有这样的恩赐和能力去用更正确的音乐来赞美上帝。再者,我们并非没有乐理的种子在心里,即便我们不明白成文的乐理,但是唱诗歌有唱错的地方,所唱错的音符往往与原本的音符能够构成协和音程,并与整个小节能够形成和弦,另外在一些小节安排违背常理的地方,我们虽然不明白,却自动地补足成符合乐理常规的形式,可见上帝是将这些本能性的恩赐放在我们里面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说上帝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恩赐。
人需要对上帝赐给人的认识和敬拜他的功能作出适当的回应。如同圣经多处提到“凡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11:15、13:9、43,可4:9、23、7:16,路8:8、14:35,启2:7、17、3:6、13、22、13:9;参可8:18),表述的就是在上帝赐人回应功能的的情况下,人有作出适当回应的义务。同样,上帝如今赐给我们唱诗歌的恩赐,我们就当按着这恩赐的大小,尽可能地发挥,而不是满足于好想唱出来了就可。主耶稣做过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参太25:14-29),我们若将上帝所赐的恩赐发挥好,上帝赐给我们更多,若埋没起来,这恩赐就没有了,不但没有,主还视我们为“又懒又恶的仆人”。我们可能觉得这样的定罪太苛刻,然而前面已经讨论,这样的定罪确实是应该的。在敬拜的事情上也是这样。圣灵也感动使徒保罗说,我们应该多求造就教会的恩赐(参林前14:12)。如上所述,上帝是借着我们的操练将恩赐加给我们的,如果我们空空去求,却不在日常的敬拜和服侍中运用,上帝难道赐给我们恩赐给我们去埋起来不成?事实上,我们若愿意运用恩赐唱得更好,上帝必定赏赐给我们更多;而我们若滞步不前,唱得错漏百出却也觉得不错,上帝要拿去我们所有的,结果就是越来越改正不了,越来越抗拒对错误的纠正,进而错误越来越多。我若被骂,我仍要说这话,因为这些事情是正在发生的。我们埋没恩赐是要定罪的,上帝那么爱我们,我们一面求恩赐,一面又糟践恩赐,上帝自然不会照我们那样的祷告赐给我们恩赐去定罪了。
可见,我们在敬拜中是需要按着我们的恩赐,本着对上帝的敬畏和对他由衷的赞美的原则,将诗歌唱好,将最美的声音献给他的。有时我们带诗歌之前会祷告说:“我们的诗歌虽然不好听,但是求你悦纳。”我自然理解这祷告的意思,然而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如果上帝只给了我们一千两银子,我们借着赞美还给他一百两,我们好意思求他悦纳吗?我是不敢的。若要祷告,我只敢说:“求主让我们唱得更好,用我们最美的声音敬拜你。”这样即便我们还是唱得不好听,那就是上帝的恩赐只有如此,不是我们的亏欠了,上帝给人的恩赐是不同的(参林前12:11),但他让我们使用恩赐的原则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像谁多要”(路12:48)。
上帝如果赐给我们的不足以唱得那么好,他也自然不会苛求我们,唱得不好,他也一定悦纳,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有时有些人会提出,唱得好听就行了,或者唱得整齐就行了,可是这论断本身是矛盾的。音乐是基于节奏和音阶的,如果唱错,不可能比对的更好听。我们的恩赐若仅止于此,上帝不会多要我们的。但是我们如果明明可以唱得正确,却满足于此,自娱自乐,我们就是忘记我们的诗歌是唱给谁听的了。
所以,我们所当做的,是照着我们所有的(参林后8:11),用我们最美的声音来赞美他。上帝创造万物,也爱我们,赐下独生的儿子给我们,叫我们有儿子的名分,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赞美他,是理所当然的。
乐理与心灵诚实绝无对立
事实上唱得准不准和有没有心灵诚实完全没有关系,我想这也是显然的。但是出于同一假设的问题有诸多不同的假设,例如在我们讲授神学或者释经学的时候,有人会说有了这些东西就没有圣灵,抑或说真理不等于生命,再或者引用经文,说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参林前8:1)。我过去习惯将这样的事情用“反智主义”概括,然而面对自己的教会,我却不敢讲这样的话了。
在释经学的课上,我们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人用“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约壹2:27)来反对讲授释经学,认为圣灵会在信徒里面将圣经的真理分解出来。然而这经文本身不是这个意思,是针对假教师的,这些认为不需要学释经学的人拿出这个论据,以为他们会释经了,恰恰证明他们不会释经。这是相当讽刺的事情,然而教会里面大家提倡彼此相爱,并不会把这事说得太直接。
但总归我们可以知道,本着敬畏上帝、顺从圣灵带领的原则,合宜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系统明白地明白上帝的真道。同样地,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可以使得敬拜更为方便,让声音更加合一,是“口唱心和”的基础。如果我们认为为了有“心灵诚实”就可以唱得不好的话,我们不必安排司琴的服侍,一切乐器都可以拿走,甚至诗歌本上可以没有谱,只放歌词,大家跟着感觉哼。这是很荒谬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有诗歌本,不管我们看不看得懂谱,这是一个统一的标准,乐器也是给我们一个参考,让我们可以在一个相对正确的旋律上合一。如同诗篇150篇中列举了多种乐器,表明在旧约时代的赞美中就有大量乐器参与。
事实上,如果有信徒生命相当不好,凭着自己的能力唱诗歌却很专业,我是绝对不主张这样的人加入诗班的,相反,一个荒腔走调的老奶奶,怀着对上帝恩典的深情,她的声音可能更打动人心。然而我们不是靠追求荒腔走调来表达我们的敬虔,私下的唱诗大可不必在意,但是会众唱诗和诗班的服侍则有不同的追求。
如此一来,声音的和谐是会众唱诗的基础,对于诗班献唱而言,就更有和声加在其中,而非不同频率的简单堆叠,对乐理的要求更高。我们当然承认诗班也是敬拜主,不是唱给人听,如同我们排练诗班也祷告说,主啊,愿我们的声音来赞美你。如果我们认为有心灵诚实就不要有好听的话,那么合唱都不用排练,大家往上面一站,毕竟心灵诚实大家都是有的。可是显然不是这样。合唱中不同的声音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和弦和传达了不同的感情,就连不和谐的和声有时也可以用来表达紧张的情感,好像圣灵感动保罗说:“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林前14:7)诗班有不同的声部,不同的声部不是不同音高的简单堆砌,而是形成和弦,本着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当今多声部合唱基于西方乐理,前文已经说到,这是历史上众多音乐家在赞美当中对上帝所造物理规则的归纳。如果我们抗拒乐理的应用,就必然排斥诗班,进而是抛弃上帝在声学方面的创造之功。然而前文已经叙述,旧约的帐幕中就已经存在利未人的诗班,这是上帝设立的服侍。
可惜的是,我们在敬拜的事上,常常有偏差。好在圣灵早已感动保罗,为我们正本清源,说道:“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14:15)我见到的许多意见,是主张在灵里面歌唱,或说用心灵诚实,所以不要要求唱对,不要讲乐理。可是,圣灵明明感动保罗特别提出要用悟性歌唱,并且这两样是统一的,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偏废其一的。事实上,传统的圣乐给我们带来的平安和激励是不能比拟的,在后现代主义泛滥的今天,不少可以违反传统乐理的音乐已经渗透到教会当中,让我们颇不平安,这是圣灵给我们的提醒。一方面,传统的赞美诗的歌词中不仅有隽永的神学阐述,也有严肃的信仰宣告,更有深情的对上帝恩典和呼召的回应,叫我们难以忘怀,相反,有一些所谓的“新歌”,我唱下来根本不知道歌词想表达什么意思,有的甚至神学上都有错误。有些诗歌唱道“心中的暖流冉冉升起”,而我从来没体验到过什么暖流;又有些诗歌唱道“祷告已假装不了”,而我从来没有假装过祷告。所以,遇到这样的诗歌,我宁可闭口,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赞美要“口唱心和”(弗5:19),我如果连作者想说什么都不明白,纵能口唱,如何能心和呢?
我们容易证明,知识是人类接受上帝自然启示的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结论,虽不是绝对的真理,但也反映上帝创造的奇妙,在使用合宜的时候,同样可以造就教会和自己的生命。虽然保罗用大篇幅来说智慧的不是,看起来是反智主义者(参林前1:17-2:5),但他笔锋一转,又说:“然而,在完全人中,我们也讲智慧。”(林前2:6)这相当吊诡,但容易明白这是上帝的智慧,是引人归向基督,荣耀上帝的。再者,圣灵也感动保罗,写明“智慧的言语”和“知识的言语”都是上帝的恩赐(参林前12:8),如果“智慧的言语”着重指上帝所赐有属灵灼见的能力的话,那么“知识的言语”必定是指理性的知识了。既然圣灵明明地将之列在恩赐的列表当中,又表表明这是圣灵所赐的,我们怎么能说这是违背心灵(圣灵)的呢?我想前面已经论述这个问题,我不必赘述。我们常常用物理学作为例子,讲到我们从这里看到上帝自然启示中的智慧,从中看到上帝创造的大能,从人类认识到的规律中赞美上帝。我想我们大概不反对这个,搞科学的人,大凡也能从自己学科的奇妙当中看到上帝的大能来赞美他。但是,对于音乐,这一有人称之为“时间和频率的艺术”(大概类似的话),从这表述看基本上是基于物理的(如同物理课讲过A是440Hz),既然这是出于上帝创造之功的,我们怎么能说这是违背诚实(真理)的呢?我们若简单粗暴地将所有的知识(包括乐理)都归为“从人来的”,那么我们就是在否认上帝的创造和护理之功了,即便在人类堕落之后,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认识已经模糊。所以,如果我们认为将这样的知识应用起来敬拜上帝,就是排除了心灵和诚实,我不清楚这样的推论是怎样得出的。
综上所述,乐理是人类总结上帝所造物理规律的宝贵知识,又是基于圣灵的恩赐,我们应用这些知识在敬拜中来赞美主,是将主的荣耀归给他,如前文所述,我们赞美他的话是从他而来(参诗22:25)。这其中既有心灵(圣灵)的功用,也合乎诚实(真理)。而认为乐理是与心灵和诚实相违背,如同认为释经学或神学是跟圣灵的恩膏相违背一样,是不合乎圣经的。
彼此相爱不是包庇错误
我早就发现教会中存在这样的规律,指出人的错误,或者对人提出批评,难免会被评论说“论断人”或者“没有爱心”。然而我也不必做太多的论证,至少“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27:5)或者“用爱心或诚实话”(弗4:15)都是我们常背的经文,圣灵也感动约翰说“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约贰2)。可见真理和爱心是并行的,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统一起来的,如同上帝在公义当中显明他的慈爱一样。
对于罪而言,圣经中明确说要指出,甚至对犯罪竟多次提醒不悔改的,应当实施惩戒。(参太18:17,林前5:2、5、13)圣经明确提到教会有惩治犯罪信徒的权柄,一个有足够体制的教会一般也有惩戒条例(虽然我基本没有见过实施的例子)。前几年有教会实施惩戒,宣布将屡次犯罪而不悔改的执事逐出教会,却有一大堆教会对该教会提出批评,宣布该教会是异端。我不晓得那些批评这个教会实施惩戒的教会是怎么读圣经的。圣经明明讲到上帝的爱,新约更是如此,保罗更是多次语重心长讲到上帝如何爱我们,但是同样是这位圣灵,感动同样是这位保罗,讲到上帝的公义,讲到教会的纪律。如同圣灵也感动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来12:29,参申4:24)。上帝是轻慢不得的(加6:7)。在喜欢强调上帝的爱和恩典的时代,讲到上帝的公义和真实是刺耳的,却是真实的,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前文也谈到上帝是荣耀的主,应该敬畏,也配得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赞美。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指出错误不是罪,但我们可以部分应用上面的原则。指出罪的时候,我们有对对方悔改的要求,然而指出一般错误的时候,我们诚然希望对方改正,但这种要求不是强烈的,但同样是本着爱心的。我们的儿女若把二加二等于五,我们若说,哎呀,不要提啦,人家乐意去算,我们彼此相爱,错了也就错了。我们绝不否认好学的心,但我想不会有哪个负责人的父母会这样说话。正因为父母爱自己的儿女,会去指出他的错误,当然态度和方式可以是相当谦卑柔和的,更可以先肯定儿女愿意学习的心志,进而鼓励他算得更对。同时,我们也知道小孩子的学习需要过程,如果他当场不能明白,我们并不苛求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在教导上持续的话,往后必然会比之前要好。
同样,在诗歌敬拜中,纠正会众唱诗的错误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包庇错误,绝口不提,就算唱得错漏百出,也说“唱得很好很好”,姑且不说是不是说谎,既是轻看了敬拜,也是对诗歌作者的不尊重。诗歌本也是一样,既然是人编排的,就可能出错。就如圣经(的原文)固然无误,但我们使用的版本毕竟经过人的编排,是可能出错的。(事实上确实有错。)如果我们要把这些错误都包庇起来,就是对信徒的生命极大的不负责。
事实上,教会里面存在这样的趋势,好像凡事服侍主或者跟主有关的事情,一定都是对的,去指出错误就是没有爱心。跟上帝有关的事都不能说错,于是上帝成了我们包庇错误的挡箭牌,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事实上,我认为,对于跟造就生命有关的事,我们理当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更重要的服侍位置,我们理当更加谨慎。好像编排圣经这样的事,如果做得很随意,到处出错,我想一定要批评的,因为这是要误导人生命的事情。事实上我过去指出过不同版本的圣经的一些错误,有人对我提出批评,大意是这是为主做工,怎么可以批评。我想这不但可以批评,而且更应该批评,因为我们晓得这职分的重要性。就如摩西击打磐石,在我们看来不过一时急躁,但上帝却要他死在旷野不得进迦南,这不是上帝太苛刻,而是摩西作为属灵的领袖,上帝理所应当对他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看一般书报的时候,如果有错别字或者排印的失误,我们倒要说它怎样,面对圣经和诗歌本之类的排印事工,这些为着福音和造就信徒而做的人,原本应该更加负责任去做,我们却草率应对,这是不应该的事情。
针对教会的事工提出批评或者指正就是没有爱心吗?我看不是的。如果我去公园,听到公园里唱歌的老头唱得不准,我不会上去说半句话,或者看到大妈跳广场舞不整齐,我也不会去提,又如看一般的书有错别字,或者曲谱有排印错的地方,我也懒得去说什么。你要是因此说我没有“爱众人的心”(帖前3:12,彼后1:7),我倒是不得不认这罪;反过来,你要是说我因为不爱教会的弟兄姐妹,才去指出他们的错,我是必须否认的。就如我不去指出公园老头唱歌的错,你绝不因此说我对他有爱心。事实上,世人唱K唱错,世俗的书或歌谱印错,或者世界上的组织存在问题,我懒得说一句话,我唯独提出过教会里面唱诗唱错,或者圣经里面有些排印不对的地方,或者提出教会里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遭到不少批判。曾经我批判“三自”,招来长篇攻击,然而我是将三自上层的神学和基层的教会分开来看的。我自己也是三自教会出身,如今我的登记表还在桂林市基督教协会的档案室里面,当初我也是从三自主席的口中听的福音,我自己反而因自己的三自背景被家庭教会排斥过。想来这是很有趣的问题。
诚然,诗歌本可能印错,唱诗也可能唱错。而多数会众是不太识谱的,而是复制周围会众的唱法。一些诗歌的错法是全国统一的,可见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渊源。一些错法是我们教会独有的,很多时候是不同小组之间一致的错误,很显然这种错误唱法是随着教会初期开展事工的时候分散出去的。如果我们能从某处将这种错误纠正过来,在未来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正确的唱法保持下来,这是有益处的。如果不去纠正,就会一直以错误的方式传播下去,我们若因着所谓的“爱人”不去提出,未来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错误的唱法,我不明白保留和扩大这些错误的意义在哪里。
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我家的教会在诗歌敬拜的准确度上要好很多。事实上我家教会老年人特别多,我们不大可能期待老年人会识谱,他们同样是大家怎么唱,他们也怎么唱。但是他们会唱对,可能一方面原因是广西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在音乐上就有优势(恩赐),但我相信更主要的原因是教会在诗歌教唱的环节会及时纠正错误的唱法,这样一来,从开始就是对的,代代相传,就不大可能出现讹误。但是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中途又不纠正,这种错误就会扩散,这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诗歌在排印的时候会出错,有时候是排号或者时值有错,这时候谱子是错的,实际上是没法唱的,有的错误虽然仍合乎乐理,但是会造成部分地方不和谐;另外传抄的过程当中,诗歌会出现衍生版本,于是同一首诗歌大家习惯的版本不同。例如《赞美诗选编》中的《祈祷良时》与传统的版本(《祷告良辰歌》)就有不同,又如《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篇二十三篇》)也与惯常版本不同,又如该诗歌本的《我已经决定》与营会中所唱的版本也不一样。如果在唱这些诗歌的时候,一部分人不看谱依照传统唱法,一部分照谱来唱,必然出现混乱。许多次带领诗歌的人用到这些诗歌,有没有作出适当的说明,唱出来又与诗歌本上的不一样,我就不知道怎样唱,只好闭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本着所谓的“彼此相爱”不去提出,任由混乱发生,我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事实上,(我还是怕人打我,但我还是要说,)《赞美诗选编》中的错误是相当多的,收录的一些歌词翻译也相当不主流,至于曲谱也经常不是作者最初发表的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还是回去查阅文献找到最初发表时的版本来勘误。我想这是对于作者的尊重,是对于先圣对上帝信心和热忱的体认。圣诗的作者写下的作品都是对上帝深情的赞美和对自己领受恩典的回应,他们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事实上,有时候反而因为我们唱不好而去改谱,而不是纠正我们的唱法去合乎谱子的样子,无异于削足适履。难怪我们有时候不去从谱学歌,而去从音频学歌一样,好比我们经常不从圣经里上帝原本的启示来了解真理,而从各种属灵书籍来管中窥豹一样。
事实上,中国的教会不尊重圣诗的作者,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前述的例子外,我们可以看见国内的诗歌本一般都不写出词曲作者姓名,这是很不应当的,即便从负面讲也有其必要性,比如我们对一首诗歌的歌词存疑的时候,可以找到它的作者,确定作者的宗派背景和信仰立场,进而判断这首诗歌是否适宜在敬拜中使用。另一个例子是,“赞美之泉”的创作团由于资金难以为继,曾宣布撤下各平台的免费音频,下载音频需要交费。此言一出,引用圣经攻击之的大有人在,无非是说没有爱心,“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5)。可是这些慷他人之慨的人,却从不想一下创作和录制诗歌的艰难。总之,让这些花钱、流汗的人最终流泪,是显然得罪上帝的。
综上所述,服侍方面或其他为主而做的事,由于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如果发生错误,更加应该指出,这不是不“彼此相爱”,相反,这是真正的彼此相爱,叫服侍的果效更加明显,更能造就教会,而避免其拆毁上帝的工作。
前面是理论基础,后面是正文。有人说我指出诗歌本的错误以及会众唱诗的错误是骄傲,是没有爱心,说我不应该带诗歌,而应该效法基督那没有条件的爱。我相信这个帽子扣得很有力,因为怎么扣都是对的,基本上没法反驳,一旦反驳就会陷入悖论,自证己错。然而我还有话要说。
有人说我是懂音乐的人,实际上我不懂。第一,我不是音乐科班出生的人,我是学生物的,第二,我没有上过任何声乐或者乐器的兴趣班,曾经我去学过国画,后来那老师觉得我朽木不可雕,把我踢到书法班去了。我小时候不时兴兴趣班,后来有点时兴“奥数”,但我也没有去过,书倒是买了几本,当时还是盗版的,发现了几处错,就来就没怎么看了。我的经历仅此而已。
小学开始有音乐课,我想这个大家都一样。那是我们的教材是用五线谱,需要会C、F、G大调和a小调,都是单声部,没有音程、和弦和变化音,要学节拍、各调的音阶和视唱,考试也是考这些。前三年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姓秦,后来退休了,新的班主任也姓秦,是教音乐的,所以从来没有让别的老师偷过音乐课。记得当时音乐课我不认真,有一次老师画了一堆音符,要我们按2/4拍分小节线,我以为每两个音符就算两拍,没有考虑四分音符还是八分音符、有没有附点,所以没弄对,被老师批评了,相当沮丧,以至于后来音乐课经常假借上厕所逃掉。乐器有讲竖笛,但反正考试能通过就行了,也没有多学什么。
小学老师说,简谱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堆,所以不教简谱,也不许我们在谱子上标唱名。后来上了初中,音乐课的谱子是简谱,起初看不懂,开学不多几日就请人帮我全部翻译成五线谱,音乐课勉强能上。后来班里排合唱,是简谱的四声部谱子,有好多个乐章,没办法了,只好硬生生把简谱学会了。初中音乐课教的东西也比较多,不仅是唱名,还有音名了,还有各种音阶、音程、大小三和弦都有,还要学不同拍号怎么指挥,也有听力考试,大致是听和弦,判断是大三和弦还是小三和弦,还有听单音,包括升4和降7,有一次走神,没有听到老师交代基准音是A,以为是C,听出来就全部错了;考试还有记谱,老师用钢琴弹几遍,我们记下来。有一次用了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当时班里很多女生听过,就直接默写下来了,我没有听过,记忆又不行,记下一段又忘了别的,以致老师弹了几遍仍旧没有记全,音乐考试基本上就废了。本来我体育课也不行,当时体育课和艺术课(包括音乐和美术)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一交流,我就出名了。当时还和同桌(会钢琴和美声)说,如果考中学(现在叫“小升初”)要考音乐的话,我就完了。其他考试形式还有音乐剧。这些我的中学同学都是知道的。
到高中,音乐课要组乐队考试,当时同学多有会钢琴、吉他或者小提琴的,而我什么乐器都不会,临近考试,心急如焚。后来只好求一个同学,让他教了我三天的小提琴,考试就去拉了个《欢乐颂》,好在歌曲相当简单,不过紧张经常碰弦,勉强过了而已。高中的合唱更加严格,到高二的时候,班里的合唱谱是自己写的,词是自己填的,有一半的歌词是我写的。后来我被指派为男高声部长,由于大家普遍都能识谱,谱子发下去大家看几天,然后就直接合了,最后修正一下感情,基本上也没我什么事。最后确实是捞了个最佳指挥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司琴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合唱一等奖第一名。
到大一的时候,和室友一起选了一门名为“中西乐理及其应用”的课,这就相当难了,要讲到不同的调,要求看到谱说出调号,或者给定调号在谱子上标出来,以及在钢琴上弹出音阶。这些其实理论上我能推出,只不过反应特别慢,那些学过钢琴的人简直是信手拈来,叫我相当自卑。另外和弦多了增减三和弦和各种七和弦以及和弦的进行,甚至到后来要自己给谱子配和声。班上都是会钢琴的人,我们一宿舍的不会弹琴的人都是异类,到考试的时候基本上I度和弦和IV度和弦什么时候用哪个、属七和弦怎么转位还稀里糊涂。考试的时候也有视唱,谱子是当场抽的,但是不是用守调唱名法,而是音名唱名法,那些会钢琴的同学都炉火纯青,我记得我抽到的谱子不是C大调,可能是降E大调,总之每一个音都反应了好久。因为小学学的五线谱,那时已经反应很慢,给定的谱子很可能连do在哪里都不能很快找到。好在还是过了,而且比起舍友还是要好很多。之前从小学到中学,音乐课都是大难题,成绩也不好,每次考试都头痛欲裂,跟体育课一样,以至于老师都认得我。但是到了大学我才发现,除非会弹钢琴的人,我基本上还不算太差。
总而言之,从小到大的音乐课我都是被碾压的,糟了老师不少批评,也很怕音乐考试;同学中比我厉害的人大有人在,我真知道自己的知识算不得什么。上帝若愿意使用他们,我根本没有说话的份。事实上,若不是在教会有唱诗歌这回事,我之前学会的这点东西早该忘了。比如之前美术课也学过很多,只是教会侍奉中不大用得着美术,就忘得差不多了。唯独音乐用得很多,因为赞美诗是敬拜的重要部分,不少故去学过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应用,所以至今没有忘记。而且当我发现似乎周围会众都不大会看谱,而我虽然音乐成绩一向不好,却总归能看懂的时候,我就乐意去教大家唱得更好,如果有错误,我尽可能纠正。经常大家喜欢唱诗歌叫我起调,然而我不一定起得准,很可能F调都起成了G调,但是我基本上勉为其难,好在大家也担待,差那么一两个音大家好像也不太在乎。至于诗班的服侍,虽然有的时候确实忙碌,但也一直参加,因为我知道上帝既然赐我比周围人多一点点的恩赐(当然我不敢骄傲,毕竟十几年被虐过来的,我知道比我厉害的人多了去了),我就愿意多使用,而且我确实地发现,我的恩赐(或说能力)是渐渐变多的,比如过去很难听出小二度的区别,后来也听得出了。可见上帝的应许是真的,他说“凡有的还加给他”(太13:12),他可怜我给我这样的恩典,让我在自己的经历上看见他的信实。
事实上,我发现过去学过的很多知识在明白圣经和服侍中都是有用的,比如语文的知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读经少出错,对于文意脉络的理解也有用,对于理解和合本中一些偏文言的语法也比较容易;至于地理的知识,对于明白圣经中的地名和气候环境也有益处;至于历史则更有用了,可惜我世界史没有学好,都还给老师了。总之,在教会服侍后,才发现这些知识,不论是音乐的、语文的、历史的、还是地理的,都是可以造就自己的生命和教会的。这都可以证明知识于生命的长进和教会的造就而言,不是有害的,而是大可以有益的。所以我也感谢主让我过去在不信主的时候,虽然那时还不认识他,已经让我在为未来的服侍开始造就我了。这是过去不知道的,现在才知道上帝在下很大的一盘棋,他是万有的主宰,一切的事情都在他手中。上帝愿意使用我来做工,是他极大的恩典。
我何必这样自夸呢?我如今算是相当理解保罗的心肠了,因为他说:“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林后12:1)我自然不该说以上的话,不该写下这篇东西来,甚至因我情绪过于激动,这篇东西已经不是我的文风。
我是理工科出身的人,理工科的科研对严谨性是有要求的。虽然生命科学的实验可重复性常常很差,但我至少三次当中可以重复两次的结果,我才会写出来。我的同学就笑我愚蠢,难怪这么难毕业,但是我还是坚持如此,因为我知道这是上帝悦纳的事情。不止理工科,我相信我们一切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严谨性的要求,我们也常常说在学习和工作中尽职以荣耀上帝。如果我们相信学习和工作是为主做的,那么诗歌敬拜呢?在直接敬拜上帝的过程中,面对唱诗歌这样的事,我们却可以不严谨到这种地步,我不知道我们常说我们要敬畏主、尊主为大,体现在哪里。其实,诗歌敬拜还是小事,很多时候我们对圣经也相当没有严谨的态度,以至于随意妄解,反倒以此为属灵,有人愿意仔细考究,明白其中的教训,反倒被指责是卖弄学识。难怪我们有的时候读经和灵修都随意得很。
但是我仍需要指出的是,我在家的教会相当看重圣乐的事工,视之为信徒赞美和亲近上帝的重要媒介。所以除前文所提的在第一次唱的时候就及时纠正错误外,司琴也从不转调,而按原调弹出,即便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借着这样的诗歌赞美上帝,叫人听了相当感动,也成为美好的见证。至于家乡教会的诗班,基本都是退休的人,除了带领诗班的执事和司琴以外,没有真正懂音乐的人,但是从来都是周六下午排练,周日上午就献唱,而且都是四个省部,和谐优美。起初在上海的教会参加几次诗班,都是拼命排练数次,直到嗓子疼痛,到上台的时候,也不见得多好。后来回家后我与教会诗班交流,也观摩了其排练,发现不过是简单的分声部纠错,然后就合,最后修正一下感情表达。除了教会,中学时班上的合唱排练也相当简单明快,但是效果都比现代更好。后来我意识到,家乡教会的诗班人员相对固定,报名诗班通过后,就有基本的乐理培训,至于中学的同学,音乐课也算有铺垫,即便我这种音乐课老大难的人,至少视唱是不会出大错的。随后,我就建议上海这边教会在诗班排练前教授基础乐理,不敢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套话,至少也是一劳永逸。但是没有被允许。于是每次都是费力地唱,好在上帝怜悯我们,弟兄姐妹也有爱主的心和服侍的热忱。
再后来,我有想法参考大一时的乐理教材,自己写一本基础乐理的讲义,至少能够指导会众唱诗,如果能对诗班排练有所裨益则更好,其中的谱例可以从赞美诗当中找。后来考虑到五线谱难以排版,简谱实用性强,却难以顾及严谨性,则没有进行下去。有一次开会,提到教会要弄不同的部门,其中有管敬拜的部门。我当即感谢主,因为终于有所改变了。然而遗憾的是,事后不了了之了。前段时间因为毕业,更是生活忙乱,没有操心这些事,后来毕业了,总算有时间可以弄这些东西,结果发生了这件事情,让我决心不要绊倒人,便永久作罢了。不过《赞美诗选编》最后也有基础乐理知识,从某种角度讲,这篇东西很不严谨,但是对于我们的诗歌敬拜来说,却具备最基础的指导性。然而我们当中也许没有多少人去看的。想来如果看着东西会挫伤我们的心灵和诚实,那不去看它也是好的。
此外,我带诗歌或者在诗班排练的时候,有时候吩咐司琴某处应该用什么和弦,某处又该怎样弹。事实上我不会弹琴,却这样指手画脚,在别人的服侍上缺乏爱心,我为我的骄傲悔改,向司琴道歉。事实上,我几年前就有梦想,觉得我工作后应该买一台琴学学弹琴。如今我相当退缩了,因为我已经在服侍上被这样质疑,要是我学会弹琴,也许就更有质疑的把柄,因为我有骄傲的基础了。
所以,我深切明白教会唱诗存在普遍而共同的错误,并且在实践中我清楚地意识到,这唱对并非在我们能力之外,这些错误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我们习惯跟从周围会众的唱法,这也使得这些错误不断扩大。此外,我也发现通用的诗歌本中存在错误,其中许多错误是不合乐理的,同时与歌曲本身是有偏差的,这就可能成为教会在敬拜上不能合一的种子。基于此,我一直有心去纠正,以期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可以用更加美丽的声音来敬拜主。同时,因前文提到关于在教会中适当进行乐理培训的建议被否决,我就尝试在带领诗歌的时候适当提及,以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可以更加运用恩赐,在诗歌敬拜的事情上荣耀上帝。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做了不少这样的尝试,在使用新诗的时候,尽量保证从开始就唱对,以减少今后产生讹误的可能;至于长久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不断进行纠正,以期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在诗歌敬拜上能够更加讨上帝的喜悦。但是,由于个人参与诗歌服侍的次数和精力有限,我也意识到今后在闵行日子不长久,就加快了脚步。有时在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上帝的恩典,也看到我们的恩赐绝不止于此,上帝怜悯我们,让我们更好。然而总归我还是离开闵行,由于需要改正的东西基数庞大,一些诗歌在我带敬拜的时候也不会采用,于是还是遗留了不少东西。我仍旧希望闵行的会众能够在诗歌敬拜上更加运用恩赐,更能够从中体会上帝的恩典,并且从心发出赞美,所以前几天我整理了大家习惯唱错和诗歌本中有错的地方,发了朋友圈,以期闵行的同仁能够继续在这样的事工上奉献心志,以竟厥功。
然而,正是在这条朋友圈的评论中,出现了批评的言论。事实上,我过去在网络上传福音,被批评辱骂者不可计数,我都没有当成什么要紧的事。然而这件事,使我几天难以定心工作,最后促成我写下这篇东西。我想我必须在侍奉的方向上做出调整,以免叫人跌倒,因为那绑上石头仍在海里的刑罚,我是担当不起的。
不过,对于我这样的罪人,我仍请大家体谅我的软弱。有一件事大家也许不知,就是如果没有谱子,我是难以唱出歌来的。所以我一般不去唱K。有时候唱诗歌只有歌词打在PPT上,却没有谱,就会另我相当为难。记得有一次发下来的歌纸只有歌词,带领诗歌的人叫我起调,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面去。所以有的时候只有歌词,甚或是带领诗歌的人要求大家合上眼睛背诵,我就比较为难了。一是歌词很难背,二是要同时背下歌谱是更难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诗歌敬拜的秩序,我便只能闭口了。另外,如果大家唱的诗歌与歌谱不同,出于同样的理由,除非我能在脑子里按唱成的样子将谱子脑补出来,否则我也只好闭口。所以这时候,我必须钦佩司琴功底深厚了。总之,这几样事情,恳请大家体谅我的软弱。
鉴于之前的人评论道,我不应该再带诗歌。我想这是可能的。如果大家唱错可以更有心灵诚实,不纠正错误可以更加体现爱心,我想我愿意顺服。我开始服侍的时候,组长就告诉我,上帝不缺服侍他的人,我们可以服侍他,悉数是他的恩典。然而“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伯1:21),主也能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赞美的话(参太21:16),我想,上帝必定能够兴起更加爱主的人来成全他奇妙的善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侍主人 训练 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