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英国人口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少,未来会走向分裂么

421被浏览154191分享邀请回答62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美国陷入超级大分裂,中国未来人口大崩塌,未来还是中美争霸吗?
我的图书馆
美国陷入超级大分裂,中国未来人口大崩塌,未来还是中美争霸吗?
作者:王陶陶 & &&来源:王陶陶“当一群白人高喊‘我们不会被取代’,并走向街头的时候,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因不可避免的分裂而逐渐走向衰败。如同曾经的罗马一样,无论山巅之城多么神圣,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碾碎了理想。”——王陶陶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了数十年来最激烈的种族冲突,数量众多的白人主义走向街头,高呼“自己绝不会被取代”的口号,与反对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造成了一死多伤的惨剧。尽管此次事件引发了媒体的普遍震惊,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时势所趋的正常规律,就像水往地处流一样自然。在此,本人转述一篇2016年10月文章,以供大家赏阅。我曾见过很多不同见解的人谈论过美国。在他们中间,有的人将美国奉之为山巅,视以“民主灯塔”;有的人将美国恨之为霸权屠夫,目以“世界土匪”。但实际上,这些人对美国的看法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无论是对美国不加掩饰的崇拜,还是对美国赤裸裸的憎恨,都离不开对美利坚共和国“无可匹敌”这一现实的认可。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情况就是,美利坚早已远非二战期间的世界工厂(这一点人所共知),也不是冷战期间团结如一的超级大国。今天的新罗马早已不再强健,她分崩离析的前景已经在此次大选中得以浮现。这一结论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事实表明,美国正在紧步罗马崩溃的脚步,并迅速滑向不可控的深渊。过去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稳定结构,即将全面瓦解。2016年6月,《华尔街日报》报纸援引最近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称,按人口年龄来看,在5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3/4为白人,在18至34岁美国人中白人仅占56%,在未成年中甚至低于50%;从地域来看,全美36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70个县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这些地区包括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和奥斯汀市、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市、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市等大型城市。任何国家的政治是以人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改变,必然引发政治结构的重构。美国也不例外,这个国家的政治氛围正紧随人口结构的变化迅速变异,或者说毒化。首先,美国包括整个西方的“选票政治”已经严重毒化。作为一个选票政治下维生的政客或者政党,它唯一在乎的就是如何汲取更多的选票以延续自身的政治生命。在传统时代,西方政客主要靠为社区民众争取更多的福利,做更多的好事来争取民众的认可。这种刺激机制虽然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社会效应,但总体来说是可控且偏正面的。然而,随着70年代后左翼思潮的壮大,选票政治的氛围发生了变异,部分政客逐渐意识到移民政治在选战中的威力——永恒的选战铁盘。1981年,法国社会党总统密特朗上台,他打着当时盛行的“自由”、“博爱”等旗帜,下令特赦境内约13万非法移民以合法公民身份,同一时期,密特朗政府还接纳了大量其他地区的难民——这些被容留的新选民,几代人都是社会党的忠实支持者,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党提供政治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生育率极高——这意味着社会党的政治土壤将愈来愈壮大。上世纪70年代,民主党卡特总统消除了针对黑人的种族隔阂,这使得黑人成为民主党的铁盘;1992年,美国民主党克林顿想方设法维持并加强了“平权法令”,这使得黑人族群成为克林顿家族的选战铁盘,并屡屡在关键时刻中支撑着克林顿家族的政治生命——莱温斯基丑闻案、2016年民主党初选等。2000年,普京征服车臣,他任命卡德罗夫家族统治车臣穆斯林,并给予他独断专行的特权和对车臣的巨额财政支持,作为交换,车臣新领袖则保证治下高生育率臣民的全部选票将永远支持普京。在达吉斯坦、鞑靼斯坦等边疆地区,类似的契约同样支撑着新沙皇的权力宝帐。普京与卡德罗夫各取所需,一个提供特权,一个提供选票,双赢2015年,默克尔以“人道”为名下令德国无限制吸收来自叙利亚、利比亚和阿富汗的穆斯林移民。同样,精明的她不但抗拒了各种压力,还努力确保对新移民的照料,政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能使移民们合法入籍,这个举措将确保默克尔和基民盟在往后的选战中拥有永恒的铁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不断放宽针对外来非法移民的限制,并采取措施讨好具有人口潜力的少数族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奥巴马无疑试图通过这些措施巩固民主党和奥巴马家族的长远政治优势。2015年5月,希拉里表示,她将推动美国境内的上千万非法移民获得“全面、平等”的身份——这一举措的政治企图人所共知,即为民主党和克林顿家族捕获上千万的政治铁盘正如美国民主党泄密邮件中所言:“外国移民都是忠诚的,并且能够几代人积极投票。”其实,所谓“自由、平等、人道、爱国”,这些常常让知识分子和平民们陷入自我感动的虚幻假象,对权力动物吸引相当有限。政客实行政治决策的唯一考量就是否有利于自身政治权力的延生,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就像观察到的那样,在西方,大量政客通过帮助当地阿訇获得超出法律的教权从而与当地清真寺结盟,最终确保彼此在政治上实现双赢。事实上,法国社会党、俄国普京、德国默克尔、美国克林顿和奥巴马家族,借助外来移民攫取巩固权力的政治策略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只不过斗争的方式略有不同。五胡乱华前夕,成都王司马颖通过武装五部匈奴移民来扫除对手,而东海王司马越和王浚则通过贿赂鲜卑人消灭强敌;罗马帝国崩溃前夕,帝国的权臣或者皇帝们争先恐后地与入侵的蛮族的结盟,并对蛮人对罗马境内合法居民的侵蚀听之任之;苏联灭亡前夕,戈尔巴乔夫也曾放权于苏共内部的少数民族地方领袖,依靠他们对抗党内保守派。今天,美国或者西方的选票政治以一种独特的新形式,完成了历史的重复。其次,美国的选举政治议题已经从复杂难解的经济问题,蜕变成族群议题。过去,美国政客们在选战中争执的议题,不过是些内容上令人昏昏欲睡、逻辑上复杂难解的经济社会议题。罗斯福与胡佛斗得面红耳赤,但听众往往莫名其妙;卡特和里根相互驳斥对方,但选民也无法判定谁更高明。这些传统选举策略下催生的支持力量,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动摇。不过,随着族群结构的变化,精明的政客们逐渐发现了选战取胜的捷径——简单高效、方便牢靠的族群政治成为政客们争取选票的利器——只需要坐稳屁股就会催生无穷的选票(公平地说,这并非政客的不负责任,而是族群结构变化后的必然结果)。在2008年、2012年的大选中,政治新人奥巴马凭借自带的“族群政治”牌扫荡了对手;在2016年中,备受厌憎的希拉里凭借黑人铁盘最终制服桑德斯;政治新人特朗普则通过炒作族群政治轻而易举地打垮了共和党内的老古董们。日芝加哥反特朗普游行中,拉丁族裔抗议者高举墨西哥国旗并践踏美国国旗,标榜对母国的忠诚和美国的否定。这些行为都获得了部分美国政客的支持和吹捧。<img data-ratio='0.7192'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w='634' _width='auto' src='/DownloadImg/3/_4年9月,奥巴马号召黑人社区投票希拉里,被外界诠释为愈来愈明显的“种族选票”动员不过,族群政治并非没有负面效应,它需要政客不断扮演族群利益的维护者。在美国的黑人冲突事件中,总统奥巴马需要时刻为黑人发声,这刺激了BLM激进组织的壮大;为了争取拉丁移民的选票,民主党则需要不断破除非法移民入籍的底线;同样,共和党则需要尽可能地扮演一个反对针对少数族裔“平权”的政治团体。这些,不但会极大地激化美国的族群矛盾(此次大选过程中的族群杀戮只是一个开始),也会迫使两大政党发生蜕变:民主党逐渐成为少数族裔代言人,而共和党不得不靠白人力量维持生存。民主党党代会,以黑人拉丁人少数族裔居多共和党的聚会,全部是白人面孔最终,美国的两大政党逐渐蜕变为不同族群的代言人,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渐渐从同一国家目标下的不同道路,而转变为不同族群目标下的互不相容。过去,美国的政客们也曾在选战中相互争执,但他们之间的分歧是有限的。罗斯福与胡佛、卡特和里根之间在具体事宜上虽然存在着很大分歧,但他们政策的奋斗终点是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彼此的策略。相比之下,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间的互不相让,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他们的支持度甚至需要彼此之间的仇恨来维持。在希拉里所代表的民意看来,非法移民的转正无疑是最大的正义,但对于特朗普所代表的民意来看,非法移民的入境简直无异于灾难;在希拉里所代表的选民利益看来,对黑人拉丁族裔“平权”是无可置疑的进步之举,但对特朗普所代表的选民利益看来,这属于不能容忍的政治操弄。双方严重分歧的背后,折射出彼此族群利益的对峙。更重要的是,两党目标和基本盘的不相容,使得彼此愈来愈难以达成妥协。在美国的国会里,越来越多的议员通过阅读冗长的小说阻止对方政党发言,甚至政党间拒绝合作以至于政府停摆屡现——这些实际上得到所属民意的支持,因为任何政客都绝不敢轻易去做有损支持率的蠢行。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决策效率将愈来愈低,甚至很可能出现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美国人是自傲的,70年超级大国的地位积累了足够的幻觉让他们陷入一种慷慨的自负之中,使之误以为伟大的新罗马能够挣脱兴衰的铁笼、跳出历史的循环,凭借上帝的眷顾创造出一个永恒的帝国。不过,罗马人也曾自信过帝国不坠;拜占庭人也曾自视上帝之国;苏联人也曾坚信“联盟牢不可破”。世人只看到美利坚强横的军威,却不知其庞大的身躯已经开始衰朽。要知道,崩溃前的罗马扫荡过莱茵河;五胡乱华前的中原征服了江南;安史之乱前的盛唐耀兵四夷;曼奇刻尔特灾难前的拜占庭屠戮了保加利亚;解体前的苏联看上去无可匹敌。但是,这些外在的辉煌,在内部的痼疾面前从来毫无意义。超级帝国的灭亡,历来都是源于自身的衰朽。这是历史的铁律,今天的新罗马,同样不能例外。无论特朗普如何:伟大的美国都将走向衰亡&尽管特朗普都自称将使美国重新伟大,但事实上,无论特朗普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挽救正在走向衰亡的美国。这是因为,美国的衰落是结构性的:这个伟大帝国的财政体系、人口结构以及意识形态都呈现出明显的不可逆崩塌,而其备受推崇却极为僵化的体制则正在无情地加速这一灾难性进程。首先,美国的财政体系正在不可逆的败落。自从比尔克林顿就任总统以来,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日趋窘迫。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全球化外迁,美国政府曾经的重要税源的公司税迅速锐减,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报告,仅2003年,美国的公司税相比上年度就锐减了11.1%,到了2015年,曾经占据美国联邦税收总额近乎半壁江山的公司税收已经下跌到仅仅10%左右;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全球流通,以及避税体系的完善,美国超级富豪的合法避税已经蔚然成风,这严重损害了美国政府的财收能力。(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2016年公布的数据预计,美国前1%的富人平均个人收入在210万美元以上,他们交的个人所得税占到个人所得税税收总量的43.6%。美国前0.1%的富人只有115000户,他们的平均收入在940万美元以上,他们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量的20%以上。但随着避税体系的完善,来自富人的税务征收近十几年来正逐渐减少)在财收能力锐减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依靠更多的类债性税收(如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来弥补财政亏空。根据美国财政部2015年8月的报告,美国的联邦政府的社保性税收已经从不足10%剧增到30%以上——但这无异于寅吃卯粮,同时也意味着随着财收的减少,美国的社保类征税将持续增加。而且,随着奥巴马政府耗资巨大的福利计划推广,美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奥巴马8年执政期间,在美国经济整体向好的情况下,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就从10万亿迅速猛增到2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数字(资产仅为2.5万亿)。联邦政府的停摆和地方政府的破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同时公共项目(如警务、科研)和军事项目支出也不断缩减。奥巴马执政期间,底特律、伯纳迪诺、沙漠温泉(Desert Hot Spring)及斯多康姆等多个城市因财政崩溃而破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财政体系正在呈现出历史上衰亡帝国的晚期特征:即随着社会经济趋势引发的缴税个体减少,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凭借体制避税能力的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迅速枯竭。在奥斯曼帝国晚期,随着大航海引发的地中海商道断绝,以及贵族免税采邑的剧增,帝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濒临崩溃,以至于无力负担军队的开支;在明帝国末期,随着外来白银增多引发的通胀,以及土地兼并的严重(即土地大量集中到免税的王公、士绅手中),使得明政府锐减的财政收入难以承担日常军事和行政开支,逐渐变成了日益退化的泥足巨人。明朝末年,土地日益集中到免税的士绅和王公手中,政府的财政能力日趋衰弱,同时也难以做出有效改革从历史上看,伟大帝国的毁灭往往开端于财政体系的崩溃,无论是崇祯朝饷银断绝的明帝国,还是18世纪初期财政崩溃的西班牙帝国、抑或是晚期负债累累的奥斯曼帝国,以及解体前向西方乞讨的苏联,都是以财政瓦解而显露出衰亡的迹象的。今天,美国的财政体系在全球化趋势和体制僵化的推动下,正出现不可逆的解体,而这也标志着这个伟大国家的衰败。其次,美国曾经稳定的族群结构正在或者已经倾塌。数据表明,美国过去以白人为主的稳定人口结构,已经开始全面瓦解。2016年6月,《华尔街日报》报纸援引最近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称,按人口年龄来看,在5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3/4为白人,在18至34岁美国人中白人仅占56%,在未成年中甚至低于50%;从地域来看,全美36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70个县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这些地区包括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和奥斯汀市、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市、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市等大型城市。更为糟糕的是,在拉丁、黑人等少数族裔总体经济处境恶劣的情况下,美国舆论界愈演愈烈的“政治平权”运动严重加剧了这些贫困群体的民族意识。实际上,这些贫穷的美国少数族裔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贫穷而非政治弱势,美国主流舆论单纯强调政治上的平权,不但不会改善这些少数族裔的经济地位,反而会引导其将恶劣的经济处境扭曲归罪为政治上的不公,进而引发政治狂热并加剧族群的自我认同。事实表明,随着奥巴马上台后拉丁、黑人等美国少数族裔“政治平权”运动的兴起,美国各个族群的民族意识都得到了迅速增强。从某种程度上看,美国社会脱离经济现实的“政治平权”运动在贫穷少数族裔中产生的政治效应,类似于罗马皇帝卡拉卡拉不顾国内现实差异,强行推动的帝国“罗马公民权”普及,这刺激了帝国边疆族群对意大利财富的贪婪之心,引发了帝国的分裂和动荡,最终种下了罗马衰落的种子。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在公元212年颁布安扥尼努斯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的自由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罗马公民权——这引发了边疆人对于皇位和意大利财富的的觊觎,并导致了以此为目的的暴乱【敕令颁布之后仅仅二十三年就出现了第一位起义者马克希米努斯·特拉克斯(Maximinus Thrax)】,从而由此掀开了动荡不安的三世纪危机(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这标志着罗马帝国由盛转衰而美国社会族群分解趋势的加剧,实际上也意味着美国一旦衰落,不但不可能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兴衰轮回,反而更可能出现类似于罗马帝国崩溃、奥斯曼帝国分裂和苏联解体等烟消云散的悲剧。近年来,美国黑人的族群政治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BLM等激进黑人民族主义组织纷纷建立日芝加哥反特朗普游行中,拉丁族裔抗议者高举墨西哥国旗并践踏美国国旗,标榜对母国的忠诚和美国的否定。这些行为都获得了部分美国政客的支持和吹捧。最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共识和意识形态体系正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崩溃。随着全球化引发的就业岗位外迁,以及非法移民对工薪阶层收入的冲击,美国社会的阶层矛盾和族群矛盾日益加剧。全球化的产业外迁和非法移民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美国的资本集团攫取高额的利润,却严重损害了美国工薪阶层特别是白人蓝领阶层的利益。以制药行业为例,在美国一个研发人员工资,可以在印度招募五个,还不必负担福利金。高昂的利润驱使产业不断外移,这缩减了母国的就业岗位。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人员RobertScott认为,从年,美国至少有50000家制造业工厂迁往他国,超过230万的就业岗位流失海外。同时,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极大程度降低了美国企业的劳工成本。客观上说,在资本和人力资源全球化流通的过程中,美国资本界获利匪浅。不过,美国的工薪阶层(以白人为主)却在全球化过程中损失惨重,沦为被遗弃的对象,生活状况急剧恶化。201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表报告,分析年间的美国人口死亡率。结果发现在这14年间,45至54岁美国白人的死亡率每年增长0.5%,同时,其他族裔的死亡率则是逐步减少;2015年皮尤数据则表明以白人为主的美国中产工薪阶层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比例,从1971年的62%下降到了2014年的43%。2016年7月,美国福特决定将部分工厂迁往墨西哥,这意味着2000多个就业岗位的流失大量产业外迁后,一片萧条的底特律,曾经体面的市民手持牌子,乞求工作实际上,在全球化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各阶层在意识形态上已经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全球化过程中攫取的巨额利润,使得美国上流阶层愈发坚持对该进程的推动;而那些在全球化过程中被遗弃的美国工薪阶层,则愈来愈抗拒全球化,并产生了强烈的族群意识(他们也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这种利益引发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可调和的,而这也是此次美国大选矛盾如此激烈的根本原因。更为严重的是,从美国上流社会对待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态度来看,美国社会的主流精英显然低估了那些全球化过程中被遗弃者的反抗决心,这无疑为美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2016年9月,希拉里在一场针对LGBT群体的募款集会上表示,特朗普的支持者很多都是底层白人或种族主义者,一群失败的“deplorable”特朗普无疑看到了部分现实,他备受争议的呐喊并非完全耸人听闻,而这也是他征服部分人心的关键,然而,美帝国的痼疾绝非特朗普这样生疏的医手所能治愈(实际上,他更可能造成破坏)。因为,这个伟大国家的财富早已枯萎,人心也早已沦落,那些励精图治者最多只会成为罗马的埃提乌斯,奥斯曼的恩维尔帕夏和英帝国的邱吉尔,却绝不可能成为再造国家的执政官西庇阿,苏丹穆拉德和将军马尔博罗。毫无疑问,伟大的山巅之城正在走向崩解。那些沉醉在她美轮美奂文明光辉下的外国崇拜者们,就像罗马灭亡前夕,无限仰慕意大利城邦的英格兰的贵族;明帝国临终时刻,以敬畏的眼神望向北京的朝鲜士大夫。再伟大的帝国也终有衰亡之日,古人云“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从古至今,孰能免之?美国走向衰落,然而,中国会更好吗??联合国预测:汉族人口未来超级大崩溃,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剩6亿?来源:第一财经及网络;作者:王羚&2015年7月底,联合国人口署发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预计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数预测值为6.13亿,即相对于2016年中国将消失50%以上的人口。2015年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比世界正常人口更替生育率2.1整整低一倍。▍本世纪末中国人口跌至6亿已不可逆转中国人口在2100年跌至6亿, 这意味着不到百年时间内,中国人口将减少一半。对于这一判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绝不可能。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人口数量是指数变化的,而人们的直觉往往是线性的。用线性直觉去判断指数变化的趋势,自然会高估短期效应,低估长期效应,而且对长期效应的低估会远胜于对短期效应的高估。人口变化是一个典型的慢性问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段,几乎看不到变化,但放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区间来看则是触目惊心。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从长计议,至少要前后各看百年以上。中国人口已经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几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们难以认识到之后是雪崩式崩溃。如何才能拨开人口总量的迷雾,看到人口未来变化的汹涌暗涛?多名人口学者建议要聚焦于每年出生人口的变化。中国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万,在未来10年,中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3-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40%以上,而中国生育率即便按1.5计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这两个因素叠加意味着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出生人口会降到700万以下。再放宽一些也就800万。即使到时生育率能够提升到更替水平,出生人口不再下降并且每个人都活80岁,总人口也不过6亿人。”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减少的是年轻人、新出生的人。这意味着,未来人口总量减少的同时,结构并没有优化,老龄化的挑战更加严峻。这一观点得到受访人口学者的一致认同。据测算,中国20-64岁劳动力与65岁以上老人之比将从2015年的6.5下降到2030年的3.3、2050年的1.7、2100年的1.1,人口结构不断老化,经济活力持续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可能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人口学者姚美雄判断,中国未来人口将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结构扭曲状态,这将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消费和创新能力减弱、养老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在其身高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玻璃罩,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不会跳,变成“爬蚤”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其实从计划生育到放开二胎,形成的就是这种“爬蚤效应”即使以后放开三胎四胎,也很难激起人们想生孩子的欲望了,因为房价,因为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尤其以后人工智能的普及,如十年前的公交车售票员被滴卡机取代),因为城市与城市间断崖式差距,等等很多原因,爬蚤效应的持久性存在说明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以及伦理体系出了问题。▍国家安全之忧国防是领土完整的后盾。当前的生育状态对支撑国防的人、财、物影响都极为负面。中国城市长期实行一胎化,农村通常生女孩的家庭才可生二孩,因此执行政策的家庭一般最多一个儿子。中国曾有“独子不当兵”的传统,很多国家也对独子从军有特别规定,但长期的生育限制政策导致独子成中国兵员主体。中国军队70%士兵来自独子家庭,在战斗部队中这一比例高达80%。这将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和外界对中国战争意志的判断。长期低生育率还会恶化财政收支而挤压国防经费。中国近年国防工业突飞猛进,与发达国家的装备差距逐步缩小。这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人口萎缩将削弱这些基础。维持同等军力,人口减一半,人均分摊增加至少一倍。&目前的生育状况也在改变中国边疆的地缘政治形势。清末民初内地民众“闯关东”,确保了中国人在东北的绝对多数,让东北几经波折却未丢失。但目前东北的生育率远低于周边的朝鲜甚至俄罗斯,也低于韩国和日本。即便全面放开生育,东北的出生人数仍会持续萎缩,就算稳定在现有水平,最终也只能保持当前一半的人口。低生育率下的东北经济相对低迷,大批年轻人南下寻求机会,而朝鲜人和俄罗斯人则在进入。《环球时报》引述报道说,东北将从朝鲜引入4万劳工;不少俄罗斯人则在东北购买房产。&&&&&&&虽然主体民族在中国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但局部地区情况复杂。比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汉族、维族分别占新疆总人口的40.5%、45.8%,分别占0~4岁人口的21.1%、62.9%。新疆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汉族人口自1990年代可生二孩,但生育率却徘徊在1.0左右,使兵团当地汉族每隔一代减少一半,完全有悖于建立兵团的初衷。在华南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让非法移民更容易获得工作;他们的涌入和高生育率可能改变一些地方的族群构成。现代国家不乏因人口的民族构成改变而分裂的例子。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族的发祥地、文化和政治中心,但不断外迁和远低于阿尔巴尼亚族的生育率(Parant、Penev,2009)使塞族人口比例在近代持续下降,从1948年的23.6%降至1991年的9.9%(科索沃统计办公室),最终让科索沃独立形势不可逆转。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时,俄罗斯族仅占前全境人口51.4%,在除俄罗斯联邦外的所有前加盟共和国中都是少数(Sakwa,1998)。尽管导致分裂的因素不一而足,但长期来看,人口构成的改变无疑是根本性的因素之一。这些前车之鉴值得中国警醒。由于年轻人口急剧萎缩,中国未来可能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经济动力会促使中国成为移民输入国。实际上,一直支持中国计划生育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就建议中国引入移民。但由于中国民众反对,又不是传统的移民接收国,大量引进外国移民还一直未得实行。如果真的大规模引入移民,那相当于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让本民族孩子出生,最后却把土地腾给外来移民。与本国出生的人口相比,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和认同感上都不相同,基础素质上也有显著差距。对于那些因为限制政策未能如愿生育的家庭,这种现实于情于理何堪?然而,道义的说辞无法对抗经济规律和现实需求,当大量人口老无所依,社会普遍缺乏年轻劳动力时,外来移民将纷至沓来,而且很多人来了将不再离开。如何管理外来移民将是中国未来又一个挑战。▍人口兴衰决定文明兴衰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五胡乱华”及蒙元和满清的统治却历久弥新。这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意指天地是诞生万物的母体,而只有人才是万物的灵魂。《周易·彖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将爱护生命看成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正是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观赋予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中国在历史上并非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相对较低的生育率已经让中华文明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过去200年中不断萎缩,从四个文明中人口最多降为与印度文明相似的末位,并将很快被印度文明大幅超过。即使在2015年全面放开生育,但如果无法显著提升生育率,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急剧萎缩,到本世纪末将变得微不足道,中国的分量将一落千丈,中华文明将彻底衰微。影响文明兴衰的绝不仅是人口数量,还有人口质量、组织能力和凝聚力等方面的因素。但人口数量是基础,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文明的力量随人口数量上升。虽然人口多并不一定表示会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就曾断言,“人口即命运”。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短短几十年内这个根基就可能被摧毁。如果无法逆转这种趋势,中华文明彻底衰落并不太远。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12卷的《历史研究》,专门论述世界不同文明的兴衰。在人类创造的许多古代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不曾间断的文明,但过去30多年,中国却义无反顾地以空前的方式大规模地消减中华文明的未来之本却浑然不觉,甚至沾沾自喜。正如汤因比曾言:“文明死于自杀,而非他杀。”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致谢!车主福音,超强科技,雷驰润滑油震撼测试&↓↓↓
馆藏&3576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人口怎么这么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