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万亿市场,什么平台才是投资重点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物联网系列深度之全景研究:现在已在、未来已来,万亿市场蓄势待发.pdf 6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5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Tabl e_BaseInfo
Tabl e_Title
2017 年04 月21
行业深度分析
证券研究报告
物联网系列深度之全景研究:现在已
领先大市-A
在、未来已来,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Tabl e_FirstStock
■NB-IOT 成就万物互联,现在已在、未来已来
2017 年是NB-IOT
(窄带物联网)商用元年。自2016 年6
月核心标准 300310
冻结以来,NB-IOT
窄带物联网发展明显驶入快车道。运营商与设备制
Tabl e_Chart
造商的强强联手促使 NB-IOT
产业链日渐完善,推动下游细分应用频
频落地,尤其是华为已经具备了 NB-IOT
芯片的量产能力,预测到年
底将在全球范围内支持30 张NB-IOT 商用网络,加速促进NB-IOT 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物联网万亿市场
到底是谁的市场?
物联网市场预测动辄用万亿这样的数字来描述,那么这万亿市场从哪里来?它又将到谁的腰包里去?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解答。
& &&市场预测动辄用万亿这样的数字来描述,那么这万亿市场从哪里来?它又将到谁的腰包里去?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解答。  与智能手机、PC、PAD越发难熬的现状相反,物联网的未来被广泛看好。事实上,手机、PC、PAD其实也包含在联网设备之中,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IoT要将联网能力赋予到万物之中。  物联网市场预测动辄用万亿这样的数字来描述,那么这万亿市场从哪里来?它又将到谁的腰包里去?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解答。我们先来看看在之前的传统企业。  产业&微笑&转型  在传统转型的产业逻辑背后,有一条我们熟知的&微笑曲线&:    我们以手机为例来解读这条曲线。手机研发企业(苹果)处于前端,制造企业(富士康)处于中端,而APP(手游、微信等)处于后端。所谓&传统&,不过是因为处于产业中端,附加值低,分配到的利益自然有限。这是网时代的事,这种状况在物联网时代将发生改变,可能一家企业将通吃整条价值链,获取利益分配的新机会。  微笑曲线本身不会改变,将改变的是分配方式。将企业的价值链向两端延伸,才是&转型&。  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业态,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去北京家电卖场逛一圈,具有WiFi功能的小家电比比皆是。从热水壶到微波炉,从电饭锅到电风扇都开始试着拥抱物联网。简单来说,他们都通过WiFi或者其他方式联网,进而与用户进行交互。  就目前看来,这种功能还比较粗糙,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段距离。但当手机刚能上网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没什么太大用处,远不如PC的功能来得实用,而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可以上网的手机了。  传统企业转型意义就在于此,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怎么转的问题。随着制造技术进一步升级,中端附加价值只会更低。而新一轮赛跑的发令枪已经鸣响,越来越多的家电家居企业开始迈向智能化。  未来企业=生态圈  从微笑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将智能制造仅理解为取代人力的工业机器人,其实是本末倒置。工业机器人当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将产品的设计、研发,后端的消费者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  未来的企业都将是自身生态圈的核心,围绕企业打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互,产品销售的风险压力和销售红利通过生态圈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化解和分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味的极致要求。  未来的产品都将是智能产品,产品从设计到用户使用情况的每个环节产生的数据才是产品最核心的价值。通过将传感器和智能芯片嵌入产品内,从而采集和利用这些数据才是目前企业转型最需要做的事情。  为了面向未来,承载企业和产品的新形态,这就涉及一个云平台的理念。云平台能够为做传统产品的企业提供物联网的方案,将普通产品变为物联网产品,从而为企业在价值链上向两端延伸提供可能,并且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在这里笔者需要着重强调,这里提到的云平台如果只是泛泛选择其一,反而会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障碍,原因是基因不匹配。企业只有选择足够垂直的云平台才能发挥威力。  既然我们意识到了云平台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转型的命根扎得是否牢固,丝毫马虎不得,那么如果从众多云平台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那一款呢?很重要的一个选择依据是,云平台与企业自身生态圈核心价值的匹配性。行业覆盖大而全的云平台固然美观,但立足于垂直行业不断深耕应用的云平台更加实用。比如物联智慧旗下的Kalay云平台就是一款小而美的立足于宽数据处理与价值挖掘的垂直服务平台。  面对使用越来越广泛的视频监控、可视对讲等宽数据应用,Kalay云平台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只是服务,他们的作法是将现在企业不会的、没有的、做不了的事统统包揽下来消化掉,拿出解决方案给企业,与企业的转型同甘共苦。Kalay不仅现在主流的元器件和通信协议他们都可以帮助搞定,而且在软件层面引入第三方模组,文件传输、云存储、数据分析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这就免去了我们很多企业不懂软件的痛苦。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
江苏省/无锡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物联网万亿市场,到底是谁的市场? 日14:11 来源:物联网智库作者:罗杰|
&&& &物联网市场预测动辄用万亿这样的数字来描述,那么这万亿市场从哪里来?它又将到谁的腰包里去?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解答。
&&&&与智能手机、PC、PAD越发难熬的现状相反,物联网的未来被广泛看好。事实上,手机、PC、PAD其实也包含在联网设备之中,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IoT要将联网能力赋予到万物之中。
&&&&物联网市场预测动辄用万亿这样的数字来描述,那么这万亿市场从哪里来?它又将到谁的腰包里去?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解答。我们先来看看在物联网应用之前的传统企业。
&&&&产业“微笑”转型
&&&&在传统转型的产业逻辑背后,有一条我们熟知的“微笑曲线”:&&&
产业微笑转型
&&&&我们以手机为例来解读这条曲线。手机研发企业(苹果)处于前端,制造企业(富士康)处于中端,而APP(手游、微信等)处于后端。所谓“传统”,不过是因为处于产业中端,附加值低,分配到的利益自然有限。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事,这种状况在物联网时代将发生改变,可能一家企业将通吃整条价值链,获取利益分配的新机会。
&&&&微笑曲线本身不会改变,将改变的是分配方式。将企业的价值链向两端延伸,才是“转型”。
&&&&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业态,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去北京家电卖场逛一圈,具有WiFi功能的小家电比比皆是。从热水壶到微波炉,从电饭锅到电风扇都开始试着拥抱物联网。简单来说,他们都通过WiFi或者其他方式联网,进而与用户进行交互。&&&
&&&&就目前看来,这种功能还比较粗糙,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段距离。但当手机刚能上网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没什么太大用处,远不如PC的功能来得实用,而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可以上网的手机了。
&&&&传统企业转型意义就在于此,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怎么转的问题。随着制造技术进一步升级,中端附加价值只会更低。而新一轮赛跑的发令枪已经鸣响,越来越多的家电家居企业开始迈向智能化。&&&
&&&&未来企业=生态圈
&&&&从微笑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将智能制造仅理解为取代人力的工业机器人,其实是本末倒置。工业机器人当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将的设计、研发,后端的消费者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
&&&&未来的企业都将是自身生态圈的核心,围绕企业打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互,产品销售的风险压力和销售红利通过生态圈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化解和分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味的极致要求。
&&&&未来的产品都将是智能产品,产品从设计到用户使用情况的每个环节产生的数据才是产品最核心的价值。通过将传感器和智能芯片嵌入产品内,从而采集和利用这些数据才是目前企业转型最需要做的事情。&&&
&&&&为了面向未来,承载企业和产品的新形态,这就涉及一个云平台的理念。云平台能够为做传统产品的企业提供物联网的方案,将普通产品变为物联网产品,从而为企业在价值链上向两端延伸提供可能,并且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在这里笔者需要着重强调,这里提到的云平台如果只是泛泛选择其一,反而会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障碍,原因是基因不匹配。企业只有选择足够垂直的云平台才能发挥威力。
&&&&既然我们意识到了云平台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转型的命根扎得是否牢固,丝毫马虎不得,那么如果从众多云平台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那一款呢?很重要的一个选择依据是,云平台与企业自身生态圈核心价值的匹配性。行业覆盖大而全的云平台固然美观,但立足于垂直行业不断深耕应用的云平台更加实用。比如物联智慧旗下的Kalay云平台就是一款小而美的立足于宽数据处理与价值挖掘的垂直服务平台。责任编辑:李佩上一页1
? ? ? ? ? ?
? ? ? ? ? ? ?
安防资讯官方微信
安防资讯官方微博物联网产业进入成熟期万亿市场将成创投热点
发布时间: 0: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7月21日,在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百度发起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宣布成立,其工作目标是快速推进产业经济向互联网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升级。
7月21日,在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百度发起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宣布成立,其工作目标是快速推进产业经济向互联网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升级。参会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物联网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开始进入成熟期,物联网这个潜在规模达万亿的市场将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创投热点。物联网工作委员会主席总裁张亚勤指出,无论是谋求转型的传统企业、大众创业者、互联网等科技企业,还是对于当前正在积极推动万众创新理念的国家而言,物联网都意味着不容错失的机遇;同时还将对包括医疗、教育、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市场规模看,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3650亿元;此前工信部预测,到2015末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据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一预测并非凭空想象,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从已经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战略规划来看,已经涉及物联网产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重点发展领域中的多个领域,均和物联网产业相关。另有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技术将不断向其他行业渗透,在物流、医疗、安防、交通、食品安全等领域得以应用。因此,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还将随着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而不断壮大。随着这一市场开始进入成熟期,物联网产业也将成为新的创投热点。据ChinaVenture等第三方机构数据,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的创投呈显著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等地专门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创投基金也纷纷成立。
本文来源: /zixun/caijing_wz
手机号:*不能为空
登录密码:*不能为空
图形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
注册视为同意和 *必须同意服务条款
最早接触计算机的这一群人都是我们这种所谓学过程序的人,“逻辑分类”的思维根深蒂固,大家从接触这一行开始就觉得,一定要显得有逻辑,但事实上它并不重要。
最近成功案例
王同学 成功借款1000元
20岁的王同学现在还是上海某高校大二的学生,今年暑假他想利用假期时间再强化下英语,又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之后他经室友介绍在拍拍贷上申请了一笔1000元的学生贷款。仅仅3天钱就到了王同学的银行卡内,之后他凭着勤工俭学偿还了贷款。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信用的价值。
刘老板 旺季周转30万元
白手起家的刘老板是一家淘宝皇冠店的掌柜,每年为筹备购物节的来临都要提前几个月做准备,往往资金要积压数月之久周转不开。某天一个来自拍拍贷的电话给了他新的解决办法。凭着网店的交易信息和个人资料,刘老板就顺利从数十位网友手中募集到了30万元的资金,让他在旺季能做出更加漂亮的成绩。
财经推荐专题当前位置: >
  核心观点
  1、物联网生态发展元年,行业进入爆发前夜
  正经历从硬件、传感等基础设备向软件平台和垂直行业应用升级,迈入发展第二阶段,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才刚起步。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连接,是当前连接数的6-7倍,我国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是当前电信运营规模的2倍。驱动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因素逐渐成熟,硬件成本下降、云计算大数据与行业结合、5G和NB-IOT等技术推进。生态所处阶段,正值爆发前夜。
  2、物联网生态价值链向软件平台转型
  麦肯锡数据表明,未来物联网价值链的最大份额将会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而非硬件,至2025年,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营业收入占比将达到85%。平台将是产业生态的核心,应用支持平台(AEP)和连接管理平台(CMP)领域将可能出现行业巨头。运营商布局CMP具备先天网络优势,互联网布局AEP具备场景和应用优势,两互相渗透。国外物联网平台领先国内,诞生了Jasper、爱立信DCP等领先企业,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3、运营商转型驱动产业生态发展
  物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重点方向,基于人与人的移动互联趋于饱和,万物互联成为拉动运营商收入和提升网络运营效率的新增点。我国三大运营商加快物联网平台布局,着力点在连接管理平台,并向应用开发平台拓展,驱动业务快速增长。中国联通采取与Jasper合作的模式,自去年6月上线至今,用户已近千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采用自建平台方式开展物联网业务。移动、联通、电信今年新增用户预计分别为3000万、2000万、1200万,合计6200万,实现快速增长。
  4、物联网投资从早期走向中后期和并购
  物联网投资正经由早期风投向中后期过渡,投资总规模和单笔投资金额逐步增长,可供并购的项目得到不断增加。巨头和产业资本携产业链优势加速投资、并购布局。2015年以来,A股在物联网板块的并购开始增加,物联网平台、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成为重点投资并购方向。随、的发展,平台型和运营型企业将可能会成为资本下一步追捧的方向。
  5、投资建议:重点布局平台运营型企业和垂直行业应用
  物联网板块2016年-2017年平均增速为79%、58%,PE均值为66x、41x,PEG在0.8左右。行业高增长及外延并购带来的整合效应成为公司驱动力。重点看好平台企业和垂直行业应用。
  风险提示:运营商推进低于预期、标准制定进程低于预期、政策推进低于预期、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配套滞后
  一、生态元年,爆发前夜
  1、物联网的定义: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即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行业内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
  物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近年来,3G、4G等移动宽带,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物联网产业逐渐由硬件向软件、平台化发展,由过去单一的技术应用逐渐向物联网生态系统的路径演进。万物互联是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的必要条件,除了物物联网之外,还必须支持这些物理对象所产生和传输的数据,由人、物、平台、网络、数据等一共构成物联网生态的要素。
  Gartner将物联网平台纳入&2016十大战略IT技术趋势&,根据Gartner的预测,其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重要商机。
  2、发展阶段:迈入第二阶段,行业处在爆发前夜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忽视了一点,当前物联网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位置,非常类似于1999年的互联网,或者2007年的智能手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此前,物联网的生态系统还不成熟,此外,物联网和互联网存在根本区别之处,物联网不仅和软件相关,也涉及硬件。物联网的普及是先从硬件开始的,比如最早的,以及近几年比较热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都受益于硬件的快速迭代,但是和软件相比,硬件具有几大劣势:其一,硬件的迭代速度远不及软件;其二,硬件产品的试错成本高,而软件可以不断修改B其三,硬件产品一旦投放后没有市场,投资回报率近乎于零,而软件的代码则可以另外复制使用。因此,很多物联网创业型企业的首个产品交付周期大概为18-24个月,要远高于软件或者互联网创业企业。
  尽管如此,我们逐渐意识到,去年以来的技术创新开始转向软硬件一体化,比如VR/AR、无人机、智能驾驶等,而这些产品应用的创新点在于智能化,物联传感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可能会带动物联网产业链的提速和升级。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判断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正在进入第二阶段。无独有偶,麦肯锡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指出物联网现在介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包括一些巨头在内的企业的关注点开始出现分化,有一些公司关注的重点在基础设施模块,例如连接设备,感应器和其他物联网设备,而另一些公司则专注于物联网应用软件、平台、数据分析与处理和等。
  从需求层次来看,物联网首先是满足对物品的识别及信息读取的需求,其次是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和共享,随后是联网物体随着量级增长带来的系统管理和信息,最后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模式,实现万物互联。
  近几年,随着高速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平台型企业的成长和行业标准的推进,对物联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升级,从基础的物品识别、网络信息传输,开始向平台管理、数据分析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升级,如此一来,物联网的云、管、端的信息闭环将会打通。
  3、市场规模:万亿市场,大幅超过移动通信市场
  GSMA预计到2015年底,全球移动通信用户达到75亿,超过人口总数,渗透率超过100%,人与人的通信增长已显瓶颈,未来五年主要增长点将在于万物互联带来的物联网增长。
  如果用订阅物联网的用户和移动用户数之比作为物联网渗透率指标,根据Berg
Insight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物联网的平均渗透率只有3%左右。相比之下,北欧的渗透率较高,达到20%左右,其他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渗透率低于10%,中国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联网的渗透率不足5%。
  根据思科的预测,未来10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此外,物联网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硬件未来将不再是获利的主要来源。Gartner指出,到2020年,来自应用和服务的产值将占物联网总产值的70%,远超半导体、通讯技术和云端平台的产值。
  IC Insights和Gartner等咨询机构对发展前景给出更为具体的预测,IC
Insights预计,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会有240亿台物联网设备联网,而思科、华为、爱立信则估计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量在500亿至1000亿个之间,远超现在70多亿部手机数量。其中,用于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等的会成为主要应用。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人均连接设备数将从当前的1.7个,上升到4.5个。
  4、国内现状:政策和市场具备,产业亟待升级
  1)我国物联网产业将达到电信产业的两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表示,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安全、SDN/NFV等并列为&2016信息通信十大趋势&。2016年,物联网迈向2.0时代,全球生态系统将加速构建。
  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过去一直处于政府主导与保护阶段,新一届政府将物联网作为重点产业打造,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大力开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市场的驱动,将激发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需求。
  根据Wind数据,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6200亿元,同比增长24%,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未来5年复合增速22%。相比之下,2015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3万亿,同比增长仅0.8%,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目前电信产业规模的2倍以上,孕育的产业链机会巨大。
  2)中低端硬件产业为主,亟待向芯片、软件、平台升级
  截止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平台、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5年,我国M2M(Machine
Machine)连接数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RFID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但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硬件领域。
  整体来看,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较为薄弱,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公共平台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制造、应用服务、平台运营管理仍在成长培育阶段。
  上游RFID和传感器生产领域,具有上海华虹、大唐微电子、国民技术、歌尔声学、汉威电子、华工科技等核心企业,但传感器产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产品自给率不足。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的企业有2000多家,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企业有50多家,产品种类共计6000多种,年产总量40多亿只,市场销售额突破1000亿。但我国传感器小型企业占比超过七成,产品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进口占比较大,其中传感器约60%,传感器芯片约80%,MEMS芯片基本100%进口。
  中游软件、系统集成领域,缺乏平台级的开发厂商,三大运营商和一些初创企业在物联网平台上有布局,也初见成效,但是和国际领先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从企业数量和分部区域来看,目前我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已有4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多个物联网产业基地。
  二、生态要素具备,行业标准和产业链走向成熟
  1、生态要素已具备
  1)硬件成本持续下降
  物联网技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能力使得数百万个或者上亿个接入设备,实现物体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长距离和短距离通信,那么,有两个指标将会对物联网发展构成影响: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硬件、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
  对于低成本和低功耗硬件,其组件成本和计算能力需要持续下降才能保证物联网应用的性价比提升。目前,就技术而言,很多物联网应用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是其高昂的部件成本,例如传感器节点(带有通信能力和电源供给能力)阻碍了实际实施的进度。
  &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以及&库梅定律&(即每隔18个月,相同计算量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会减少一半)同样适用于物联网领域,这两个理论基础决定了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未来可以利用更小的电量消耗来达成更快的处理效果。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近年来微电子成本的下降带来了关键组件的成本下降,从而带动整体硬件成本大幅下降,这一点成为物联网生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包括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云存储、网络传输等,并且计算、存储、传感等硬件越来越微型化,给物联网的产品部署带来极大便利,能耗降低显著提升。
  2)云计算、大数据支撑物联网云平台建设
  &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将受益于移动带宽的提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物联网节点的海量性和大部分节点处于全时工作,节点生成数据的数量规模和频率远大于互联网。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
ZB(4万亿GB),其中,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10 ZB。
  一些物联网行业应用,如、智能电网、设备联网监测等,海量终端连接带来的采集数据也同样是海量的,而且大部分是非结构化、多样性和存在噪声的数据,使得传统IT解决方案无法满足物联网快速发展催生出来的数据处理需求,因此,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变得水到渠成。
  基于云平台,物联网运营商可以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云服务,节省软件开发成本,并且支持软件在平台云应用的发布,节省客户部署成本。爱立信的研究表明,采用其解决方案具备鲜明的优点:初始投资小,没有不良资产隐患,上线时间短,通常只需要3个月。而其帮助客户自建的物联网平台,上线通常需要18个月,而且投资较大,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物联网客户而言,投资风险较大。并且,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联网平台在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现在的第三方物联网平台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云平台,包括Jasper、爱立信DCP、机智云、传感云等。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和物联网相关的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主要是IaaS模式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会成为政务云的一部分。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增多,物联网SaaS应用将出现爆发增长,比如Jasper的物联网平台便是基于SaaS,在SIM卡移动管理等多个功能应用中全球领先,机智云是国内领域领先的SaaS服务企业。
  物联网PaaS平台对能力开放要求会更高,需要提供一些类似智能硬件自助开发的平台,比如中国移动的OneNet物联网开放平台,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的物联网平台。并且,有一些SaaS企业也在通过完善自主开发平台逐步向PaaS演进,比如机智云。
  3)技术演进,更好支持物联网发展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时间表,预计2020年后,5G将全面投入商用。在MWC 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美国Verizon宣布其已经开始在Texas
Oregon以及New
Jersey两地开始进行5G测试。同时,AT&T也宣布,开始在其实验室进行5G测试。国内,中国移动提出满足2020年5G商用部署的需求,那么也意味着商用将在5年后启动,并且有望于2018年启动试验网。
  投资者对于5G的认识,可能更多停留在其网络效应上,包括:10-100倍的网络速率,10-100倍的互连终端设备数量,1000倍的数据容量,时延降低到5毫秒以下,电池寿命延长10倍可至数年。但是,忽视了技术演进的本源是应用,5G的出现不只是一张新的移动宽带网络,其设计的出发点是考虑更加全面的行业应用,5G和物联网将形成很好的结合。
  根据GSMA对5G用户的潜在带宽和时延的要求,传统的M2M应用中所需要的硬件远程控制、监测传感等在现有无线网络下已经可以实现(运营商目前发放的物联网SIM卡都是基于2G/3G/LTE)。但是,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机器类通信、大规模通信、关键性任务的通信对网络的速率、稳定性、时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自动驾驶、AR、VR、触觉互联网等新应用对5G的需求十分迫切。
  爱立信在《2016年ICT
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提出,在通向5G的道路上,无线网络的演进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第一,获得更多的频谱资源,以部署新的空口技术(NX);第二,在现有可用的频谱范围内,以后向兼容的方式升级现有的LTE技术;第三,必须考虑不同类型物联网(IoT)接入解决方案;第四,在网络架构上,融入更多面向5G的要素,如灵活组网,超简网络技术等等。
  2、标准统一并快速推进
  1)基于NB-IoT的物联网标准将正式确立
  万物互联的基础是要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未来基于万物互联的连接方式将呈现多样化,按照不同应用对网络能力的要求、时延、带宽、价值,可分为上中下三层。顶层是低时延、高带宽、高价值的业务,底层则是低容量、低带宽的保障性业务,不同的业务需要的连接方式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是全球覆盖最为广泛的网络,在接入能力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并且基于SIM/eSIM形成一个最真实的用户管理体系。因此,基于广域低功耗蜂窝技术的物联网标准将大大推进物联网应用的普及速度。
  根据爱立信和中国移动的预测,未来60%的连接将通过广域低功耗蜂窝技术来实现,NB-IoT将重点瞄准这60%的市场。另外,30%市场需要中等保障,比如智能家居等,需要通过传感器、WiFi、低功耗蓝牙、Zigbee等技术实现,剩下还有10%的高保障业务,比如智能驾驶、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需要大容量、实时传输、智能处理等,还将依赖于5G/LTE等高速移动蜂窝技术。
  运营商主导了NB-IoT和移动蜂窝技术发展,但是,目前真正承载到移动网络上的物与物(M2M)连接只占到连接总数的10%(因口径不同,前面我们提到一个数据,全球物联网渗透率仅在3%左右),剩下大部分的M2M连接通过蓝牙、WiFi、Zigbee等技术来承载。此外,物联网的技术标准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其特点为,低功耗、广连接、数据量小、终端数量多。其服务的场景包括,智能建筑,物流管理,智能抄表,智能农业等。
  高可靠低时延机器类通信:其特点为,高可靠性、极低时延、高速海量数据,其服务的场景包括,远程控制,智能交通中安全监测和控制,远程遥控制造、培训和外科手术等。
  为此,产业链从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利用窄带LTE技术来承载IoT联接,并且爱立信也提出物联网(IoT)作为未来5G的主要场景之一。经历数次更名和技术演进,2015年9月,3GPP正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2015年11月,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联酋电信等电信运营商,联合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高通等厂家正式成立联盟,支持NB-IoT标准发展。MWC
2016上NB-IoT首次亮相,预计今年将成为3GPP的正式标准。
  2)基于现有蜂窝网络,广覆盖、存量网络、成本是优势
  如同4G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推动,我们认为NB-IoT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将意义重大。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频段,可直接部署于GSM、3G或LTE网络,未来可部署到5G网络,做到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并且还将提供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管理平台和云解决方案,完善不同垂直行业的物联网场景。此外,NB-IoT具备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等优势,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垂直行业。
  2016年,NB-IoT产业将获跨越发展,标准、芯片、网络以及商用应用场景会逐步走向成熟。据华为内部测算,假设全球有500万左右物理站点,全部部署NB-IoT,每个站3个扇区,每个扇区部署200kHz,每小时每个传感器发送100个字节,那么全球站点能够连接的传感器数量高达4500亿个,足以满足Gartner、思科等预测的未来5年500亿连接的需求。
  由于NB-IoT可以部署在现有蜂窝网络基础上,与现有网络共存商用,因此运营商系统侧压力不大,核心在于芯片和模块成本。虽然,和传统物联网技术相比,现阶段NB-IoT模块成本略高,但根据预估,有望降至5美元之内。目前,支持蓝牙、Thread、ZigBee三种标准的芯片价格仅在2美元左右,仅支持其中一种标准的芯片价格不到1美元。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成熟,成本下降将是趋势,根据华为预测,NB-IoT的通信模块低于5美元,可以实现规模部署,如果未来降低到1美元,将实现爆炸式增长。根据沃达丰估算,目前80%-90%的物联网设备由低功耗的室内系统连接(蓝牙、ZigBee、内置WiFi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NB-IoT的标准确立和模块成本的下行,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3)主流运营商已启动试点
  2015年11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Etisalat、LG
Uplus、意大利电信、Telefonica、沃达丰等主流运营商联合设备商、芯片厂商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香港举办NB-IoT论坛筹备会,旨在加速窄带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发展。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沃达丰、德国电信、阿联酋电信、意大利电信、AT&T等全球顶尖运营商皆就NB-IoT发布了各自的发展计划并展开试点。其中,德国电信和沃达丰已经开始利用现有基站进行预部署试点,预计2016年下半年试商用,2017年初正式商用。
  运营商的态度和布局带动上游产业链积极响应,核心的芯片厂家和模组厂家计划在2016年支持NB-IoT。网络集成商方面,根据华为、爱立信的技术路标,2016年下半年将会支持NB-IoT。应用场景方面,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跟踪等应用已经完成验证,预计2016年下半年会有商用网络出现,2017年部分网络会进入规模部署阶段。
  3、全球产业链分工成熟
  全球范围内,逐渐成熟,不过核心技术大多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握,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硬件领域,主要是巨头企业的转型布局趋于成熟,包括上游芯片领域的高通、Inter、ARM等已经开发出面向物联网的芯片架构和解决方案。网络设备商,爱立信、华为、中兴等从通信设备到物联网网络设备仍处于行业主导地位。软件平台和下游应用、数据分析,既有Jasper等独立的平台商,也有微软、IBM、splunk等企业的跨界布局。
  国内产业链合作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的形式,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芯片和传感器方面,以采购海外产品为主,国内终端及芯片厂商处于起步阶段,定位比较专,在大规模应用未启之前,厂商规模相对比较小。
  通信模块方面,国内较为成熟,华为、中兴等在国内甚至全球保持领先,包括华为海思、中兴物联等,在移动通信2G、3G、LTE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开发面向物联网的通信模块。例如,中兴物联的CDMA模块在国内市占率超过90%,全球占比30%以上,国内客户包括铁塔公司、国家电力等运营企业,以及新大陆、达实智能等集成商,海外客户包括日韩NTT
Docomo、KDDI等运营商,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智能计量、监测、智能水表、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移动支付等领域。
  软件平台方面,国外运营商在物联网平台架设上起步较早,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或联合物联网平台提供商推出物联网平台,国内的物联网平台相比之下还处于起初阶段,并且平台以三大运营商为主导,细分行业的应用平台在迅速崛起。
  下游应用领域业务融合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势头明显,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等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生态价值链向软件平台转移,巨头抢滩云平台
  1、物联网的价值链往软件平台和服务迁移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物联网可分为传感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产业链的价值从传感层基础设备,逐步向平台层和应用过渡和转移。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物联网的价值满足消费者剩余的模式(消费者剩余=购买者的评价-购买者的实际支付),这是因为客户在部署或使用物联网的过程中,本身也创造了价值,如果包括物联网的客户和消费者在内,其产生的价值要远大于生产企业的产值或者营收之和。
  我们以互联网类比可能更易于广大投资者理解,互联网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互联网企业的收入总和,因其很大一部分价值以消费者剩余的形式存在,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行业去渠道化,并且一些互联网业务比如O2O企业本身还处在亏损状态,但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中,有一部分转化为收入,而另外有一部分转化为消费者剩余。
  影响产业创造的价值有三个范畴:第一,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剩余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分配方式;第二,是产品与服务的关系,即要实现客户感知价值最大化;第三,是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即全产业链成本配置最优化。
  这种消费者剩余带来的大部分潜在价值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普及和时间的推移,将最终由用户所获得,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到2025年,最终用户(包括企业和个人)会获取物联网应用所创造价值的90%。
  考虑到物联网市场规模巨大,排除消费者剩余因素的影响,到2025年,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一共将产生1.75万亿的市场规模。并且,麦肯锡数据表明,未来物联网价值链的最大份额将可能会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而非硬件。未来10年,软件和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所获取的价值将大大提升,硬件、系统集成等服务商的价值将会下降,软件、应用开发的价值将会提升,至2025年,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营业收入将占到整个物联网产业收入的85%。
  2、巨头抢滩布局物联网平台
  1)平台核心价值在于CMP和AEP
  物联网管理平台是物联网产业生态的核心,包括应用支持平台(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连接管理平台(CMP,Connection Management Platform)、垂直行业应用等多个层级,比互联网要复杂。
  最底层是对各类智能硬件、终端的管理平台,包括传感信息采集及响应、通信模块管理等;往上一层是网络连接,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再往上是连接管理平台(CMP),位于网络连接层,则是实现对资费、流量的灵活调用,以及网络管理;接下来是应用支持平台(AEP),将网络、甚至硬件的一些能力进行封装,形成通用的工具或接口,提供给上层应用;最后是面向垂直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车、家居、办公、制造、零售、医疗、城市等。
  运营商的优势在于网络连接,网络能力最容易体现在连接管理平台(CMP),只有自身才具有对网络进行实时的掌控等能力,因此成为电信运营商核心布局领域。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场景和应用,并且正在物联网领域开展行业渗透和整合,从垂直领域到解决方案到应用支持平台(AEP)都在进行尝试。
  当前阶段,产业格局尚未定,还在试验和探索阶段,如果产业未来出现霸主级企业的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应用支持平台(AEP)和连接管理平台(CMP),因为这两个领域对统筹能力和技术能力要求最高,再往上及往下都存在行业差异化的壁垒。在产业拓展上,形成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即互联网公司自上而下,电信运营商自下而上。
  此外,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地方,在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在应用端可能会出现一批面向不同垂直领域的行业应用平台。但未来,所有的服务将部署于云端,管理平台的云化是趋势。
  2)国际巨头抢滩物联网平台布局
  2015年以来,国际巨头在物联网的布局除了牵头制定标准之外,还重点布局物联网平台建设,微软、IBM、亚马逊和谷歌等云厂商均加入其中,陆续推出企业级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借助IT能力和云端资源实现差异化优势。
  微软在2015年10月发布微软智能云Azure
IoT套件,通过Azure打造一个多租用户云端服务的物联网PaaS平台,并优先作为远端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资产管理等3种企业IoT应用。亚马逊在2015年10月发布AWS
IoT平台,提供从设备端一直到云端的IoT租用服务方案,简化企业对IoT的部署,并且和多家硬件厂商合作推出IoT入门套件,让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套件结合AWS的强大云端运算能力开发新应用。IBM计划未来四年投资30亿美元打造一个全新物联网业务部,并创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平台,以帮助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构建物联网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本身属于通信互联技术,因此,通信系统集成商在物联网平台部署上具备天然优势,思科、爱立信等巨头自2015年以来均把物联网作为重要发展规划。
  思科花费14亿美金,全额并购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企业Jasper,补足在软件平台和控制中心连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空白。爱立信则在物联网领域为客户提供两大平台:设备连接平台,和专门面向车联网业务的车联网云平台。
  除了ICT和互联网巨头企业之外,国际上第三方专业级物联网平台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形成规模之后成为巨头潜在的并购目标。从收购的估值上则可以看出市场对物联网平台企业的认可度,比如,思科收购价格14亿美元,约为Jasper的11倍PS,而PTC收购ThingWorx的PS在20倍左右。
  3)国内巨头的物联网布局
  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更多的聚焦在物联网平台搭建和行业卡位上,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提供云平台服务和操作系统。而小米、华为、联想等设备终端厂商的将智能硬件作为发展重心。
  3、国际典型物联网平台案例分析
  国外物联网平台发展比较领先,领先企业包括第三方物联网平台巨头Jasper,以及爱立信DCP平台、沃达丰GDSP平台等,本次报告着重分析一下Jasper和爱立信的DCP平台。
  1)Jasper物联网云平台
  Jasper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Moutain View,专注于物联网领域,是美国的 M2M
移动运营商(MMO),也是全球物联网管理平台的领导者,为不同行业的公司提供领先SaaS物联网平台,让不同行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可快速启动、管理和变现自己的物联网服务。
  Jasper的物联网平台运营近10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大企业客户有接近3000家,超过20个垂直行业,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平台的交钥匙解决方案,Jasper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对多样本物联网业务的支持能力,以标准化的接口可以支撑数百种复杂物联网业务,给企业侧提供的各种API
有130个,这一点成为Jasper的最核心竞争力。并且,具备全球最领先的基于SIM卡的实时移动业务管理能力,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实时的可视化服务、移动服务管理、服务支持诊断、收账与业务自动化等。Jasper在漫游管理具备优势,因此成为很多跨国性企业的选择。
  Jasper目前和全球27家移动运营商集团合作,覆盖全球100 多个移动运营商网络,如AT&T、NTT Docomo、America
M&vil、SingTel、Telef&nica、Teleno等。并且,Jasper的早期发展得到了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例如,AT&T为大力拓展物联网业务,将其作为向物联网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Jasper
在2014年4月完成5000万美元的F轮融资,估值13亿美元,成为专业物联网企业中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2016年2月,思科以14亿美金对Jasper全资收购。
  Jasper的解决方案由控制中心和云服务两部分构建而成。
  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是一个标准的连接管理平台(CMP),其物联网架构基于,由感应识别、网络传输、连接管理服务和综合应用这四大功能模块组成。为客户提供SaaS在线运营服务和基本的物联网功能,例如移动服务管理、实时诊断、稳健评级,以及智能业务流程自动化。
  包括连接设备云、连接车辆云、企业移动云和移动参与云。Jasper面向多个行业应用进行广泛布局,比如在汽车行业提供实时交通、天气、娱乐、以及维修服务等信息;在医疗行业支持互联医疗设备,帮助患者与医生有效沟通;在航空业提供喷气式发动机的互联支持,进行预防性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此外,Jasper还为许多公司提供抓专项互联网项目支持,包括可口可乐、福特、佳明、通用电气、通用汽车、霍尼韦尔、日产等。
  2014年9月,中国联通、Jasper、天河鸿城子公司爱云信息签订《谅解备忘录》,三方共同打造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Jasper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在整个合作模式下,爱云信息为中国联通提供M2M业务运营支撑,将Jasper平台整合至中国联通网络。
  2015年6月开始试运营,Jasper作为平台支撑方,中国联通运营支撑中心负责业务运营和市场拓展,在Japser平台支撑下,业务取得快速增长。据我们了解,2015年底达到400万用户,2016年一季度有望达到900万用户,全年2000万用户拓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平台并不完全等同于Jasper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其包括应用开发管理平台(AEP)和基础网络管理平台(CMP),Jasper的平台被整合在基础网络管理平台(CMP)中,为联通提供网络服务API、生命周期管理、计费套餐管理、账单及报表功能、故障诊断、自动化引擎等功能。
  2)爱立信物联网管理平台
  市场对于爱立信的认识更多是集中在其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杰出表现,并未意识到爱立信同时已是物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
  根据爱立信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到500亿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物与物联接的场景、应用和业务模式多种多样,物联网信息将更加碎片化,基于物联网数据运营平台的企业将创造更多的价值,由于智能、联网的设备通过网络将信息汇聚,而这些信息构成的分析正改变着商业模式和公司竞争力,因此,物联网数据运营平台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爱立信在物联网领域为客户提供两大平台:连接管理平台(DCP,Device Connection
Platform),和专门面向车联网业务的车联网云平台。爱立信的连接管理平台与Jasper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目前来看,行业地位仅次于Jasper,客户超过20个跨国运营商,覆盖100个国家和1000多家企业。
  爱立信的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在用户数据库中嵌入了实时分析引擎,帮助运营商进行数据分析,该解决方案扩展了爱立信用户数据整合服务,并同时适用于蜂窝和非蜂窝终端,并且具备兼容性,可以从其他厂商的网络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实现数据汇聚。根据媒体报道,爱立信的物联网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将于2016年二季度末开始投入商用。
  四、运营商转型驱动产业生态发展
  1、物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重要方向
  携网络优势和用户优势,电信运营商正在成为物联网的运营主体,通过推出针对物联网SIM/eSIM卡实现与各行业的合作和整合。根据Gartner数据,目前全球已有428信运营商正在提供或将会提供物联网服务,预计未来十年40%以上新增节点连接来自物联网。
  运营商联盟延伸物联网应用范围,运输、汽车等行业对物联网应用的跨界覆盖和跨网互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运营商联盟的出现。2011
年,Orange、德国电信结成M2M 联盟,随后Telia Sonera
与意大利电信加入该联盟,加强了欧洲区域覆盖及提供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2012年7月,KPN、NTT
DoCoMo、Rogers、SingTel、Telefonica、Telstra 和Vimpelcom 基于Jasper 物联网平台的运营商结成联盟。2014
年,AIS、Bharti Airtel、CSL、SK 电讯、台湾大哥大等11 家亚太运营商成立了&Bridge&M2M
联盟,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移动联盟集团,目前已发展至31 个成员。
  近日,GSMA 正式地外宣布了eSIM(嵌入式 SIM
卡)的远程配置规范,主要针对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并且适用于及其他移动设备的 eSIM
规范将于今年6月发布。eSIM方案的推广,可以给物联网通信模块的普及带来便利,包括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模块集成度,以及更低的成本。
  AT&T认为,物联网是运营商必须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市场空间巨大,物联网已经成为AT&T在传统通信业务之外的重要业务。AT&T通过使用Jasper的平台,将业务拓展至航运、制造、医疗、汽车等多个领域。到2015年底,AT&T网络上连接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2600万个,2016年一季度还会新增120万个设备连接。AT&T已经和美国前十汽车制造商中的8家已经开展合作。一季度新增设备连接中包括了100万台汽车,AT&T预计2017年会有超过1000台汽车接入其网络。目前,AT&T已经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运营商,并构建了设备、连接、平台、应用解决方案这四大支柱。
  2、国内运营商加速物联网平台布局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早有布局,中国移动于2012 年9
月在重庆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也于2014 年3
月份在江苏无锡新区成立。中国联通2009年成立物联网研究院,目前成立物联网运营支撑中心,属于集团直属部门。
  三大运营商在平台层的布局的始于近期,着力点在连接管理平台(CMP),并且向应用开发平台(AEP)延伸拓展。中国联通采取与Jasper合作的模式,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采用自建平台方式开展物联网业务。借助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对接,物联网业务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联通与Jasper的合作平台于2015年6
月正式上线,截止目前发展用户已接近1000万。中国移动经历过去三年,物联网用户超过3000万,从数量上已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运营商。我国已经规划了1064
号段共计10
亿个专用号码资源用作物联网。2016年,中国移动目标新增3000万物联网用户,中国联通目标新增2000万,中国电信目标新增1200万,并且推出3.04亿元的补贴计划。
  五、物联网投资从早期走向中后期和并购
  1、创业公司融资逐渐进入中后期阶段
  物联网创业已形成全球化态势,Mattermark排名前100的物联网公司中,硅谷有48家,占比降到50%以下。过去三年,的投资资金呈现逐渐流入,根据美国FirstMark
Capital的数据,年,全球物联网的投资资金规模分别为18亿美元、25.9亿美元、33.4亿美元。另外,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年的交易数量出现了一定波动,分别为307笔、380笔、322笔。并且,根据硅动力的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大部分物联网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B轮或B轮之后的投资项目较少,但是进入2015年后,中后期投资的数量出现明显增加。根据CB
Insights数据,2015年中期交易占物联网企业融资额的52%,2014年和2015年后期融资分别占22%和31%。
  结合上述的,我们容易得出结论,物联网的单笔投资金额呈现上升趋势,资本市场对物联网领域的投资逐渐从早中期项目向中后期项目过渡。对产业而言,企业的规模在壮大,并且也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的。
  2、产业资本携产业链优势强势布局
  除了创业型企业,巨头携产业资本也正在强势进入物联网领域,实现产业链布局。CB Insights
数据显示,英特尔、高通是物联网领域投资最为活跃的企业,并且热衷于投资可穿戴初创企业,我们判断可能和其自身芯片技术优势以及战略布局相关。思科进入前十,和大部分传统
VC 相当。此外,投资活跃的企业还包括Verizon、GE、Comcast 、三星等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
  产业资本不同于早期VC,项目会偏向中晚期,比如,西班牙电信及其他全球领先电信公司领投了 Sigfox 的 D
轮。另外,一些企业选择直接收购,比如Google
32亿美元收购Nest,思科14亿美元收购Jasper,此外,IBM宣布在物联网领域开展30亿美元投资。
  前面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了5G和低功耗对物联网的推动,一些电信运营商将 5G
网络视为物联网发展的中心力量,大力推进NB-IOT和网络的演进,除了Verizon之外,美国的AT&T在车联网领域布局激进,和美国前十汽车制造商中的8家已经开展合作。
  3、国内物联网投融资和并购逐渐活跃
  国内物联网一级市场投资尚处早中期,独角兽的出现尚需市场培育。
  六、投资建议:重点布局平台运营和垂直行业应用
  我们认为,物联网生态正式进入元年,行业处于爆发前夜,看好未来3-5年的大发展。
  我们用Wind的数据统计来代表一致预期,可以看到,市场对物联网板块给予了高增长的预期,从重点股票池的平均增速来看,2016年-2017年两年的增长均值分别为79%、58%,PE均值分别为66x、41x,PEG在0.8左右,小于1。我们认为,板块的估值体系的维系将基于行业内生的高成长性,以及上市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实现的先发优势和整合效应。其中,对于物联网平台运营和垂直行业应用企业的增长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细分领域,重点看好物联网云平台企业和垂直行业的应用型企业。
  现阶段,对于平台型企业的机会,首先,更容易出现在与巨头的合作上,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方;其次,国内垂直行业的第三方物联网平台企业正值快速发展期,值得重点关注,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十分有可能诞生数十亿,甚至百亿独角兽企业;再者,A股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跨境并购整合海外优质平台型资产,并借助国内连接数量的红利实现快速本地化。
  垂直行业应用领域,重点看好,对于打通&前装数据采集、车机、后端云管理平台&一体化布局的企业,给予重点推荐。其次,看好在、、工业互联网、商业WiFi、军用自组通信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关键词: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2016年,中国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连续三个季度增长6.7%,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业指标。
  在实体投资领域,政府投资重点深化供给...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策方向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推...  过去三十余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变迁,经历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先富帮后富&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积极支持沿海地...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环境监...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粗放式的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是&基础的基础&,是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蓬...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用户规模不断攀升,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维护关系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随着手机发展逐渐成熟,人...  最近,借着分享经济的东风,共享也成为家电行业的热门搜索词,不仅共享洗衣机出现在上海大型商场,共享电视概念也浮出水面。那么,作为私有化特点明显的家电...  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 && 物联网
  1.1 物联网 :数字化生存时代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动识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日常饮用水的质量,家用净水器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净水行业销售额121亿元、同比增速66.9%,远...  1. 行业发展历程
  FPC制造工业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等电子技术发达的国家最早将FPC 应用于航天及军事等高精尖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冷战结束后,FPC ...
  内资企业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资金实力方面与国际一流厂商尚有一定的差距,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但部分内资企业在本土化服务、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2016年制造业发生一新变化,工厂机器换人,设备互联化,生产智能化等创新实践给传统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启示。同时给...  智能家居正在逐渐深入到各行业当中,2017智能家居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智能家居应用服务落地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成熟发展尚需时日。...  一、物联网市场发展概述
  物联网不仅是表面上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呈现全面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其有取代传统互联网的趋势,值得所有有志...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认为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扮演者重要角色。5G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将支持移动网络更高效的运营并降低...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云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