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成都联合办公空间间,使用起来有哪些便利?

您的位置:
联合办公空间都在讲智能+设计+运营的故事,看「梦想加」如何从输出办公室服务切入
原标题:联合办公空间都在讲智能+设计+运营的故事,看「梦想加」如何从输出办公室服务切入联合办公是一件持续火热的事情,国内有双创这一把火,国外又有WeWork估值疯涨这一把火,所以这个行业值得我们关注,36氪也在上个月发布了《联合办公行业报告 | 联合办公,让团队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但同时,这个行业又有非常浓重的地产属性,发展态势不会像共享单车或者充电宝一样摧枯拉朽,市场上大多数玩家基本都成立2、3年,并且也都只融到了A轮或者B轮。近来由于WeWork的示范相应,国内联合办公玩家在发展道路上愈发趋同,每一家都在产品升级中强调智能化、空间设计和社区运营。整个市场在讲一样的故事做一样的产品,以办公体验为卖点的产品又很难通过媒介去宣传,这给投资人和寻求办公空间的企业带来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尽管产品看起来非常相似,每一家联合办公空间还是需要想办法通过差异化吸引客户。对于创业者来说,氪空间的一个优势是它自带的媒体和创业属性;优客工场的一个优势是创始人自带流量;WeWork进入中国后,它也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所以,当我在9月初《「梦想加」获浦发硅谷银行战略债券融资,升级共享办公,做智能企业办公服务商》的报道中,注意到这个主要由程序员创立的联合办公空间时,我很好奇他们凭什么优势和其他人竞争。所以我采访了他们。大多数联合办公空间的发展方式是,租下一个空间、装修改造、出租工位、对接孵化或者其他企业服务、运营社区活动等。梦想加是做智能门禁系统起家的,他们B轮之前的16家机构全都不是他们租下的,而是和房东合作的。从门禁系统开始,梦想加逐步开发了会议室、节能传感和安防等系统,并且主要的拓展方式就是向联合办公空间的房东提供办公室服务。这也就是上次报道中提到的办公即服务OaaS,当然这个理念还包括空间设计和运营的部分,但是具体表现跟一众办公空间差不多,而且重体验的产品很难用文字描述,这里就不赘述。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产品的定位。以“为创业者服务”为标语的联合办公空间或者孵化器主打创业公司客群,但是梦想加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仅为创业者服务的空间;办公室服务面向的是新经济下所有的办公场景。所以,从梦想加不做的事情,我们更容易区分和其他玩家的区别:不做孵化器、不参与股权投资、不对接投资资源、不持有重资产,另外还有,团队的60%是技术人员。那么,输出服务就需要渠道。除了上述提到16家输出办公室服务的联合办公空间之外,梦想加还有两个重要的渠道。2017 年2 ?梦想加获得腾讯众创空间战略入股,与腾讯开放平台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梦想加智能办公体系逐步应用至遍布全国超过10万平米腾讯众创空间。还有就在上个月,梦想加与打印机巨头富士施乐(中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者将帮助梦想加的智能办公系统对外输出。我试图不把这篇文章写的过于软,主要想表达的是在资本加持的游戏当中,梦想加在没有媒体基因、没有个人IP流量、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用最轻的方式检验产品,从而快速建立起一定品牌效果。但是当产品力得到证明和商业证实可行后,梦想加接下来没有理由还继续这么轻资产的发展,把资产的收益让给房东。新开放的建国门万豪和成都IFS空间就是梦想加从房东租赁过来的。梦想加接下来也会沿着服务输出和租赁资产两个方向并行发展。输出管理能够快速建立品牌,但是利润和估值都来自更重的资产持有。虽然梦想加现在刚开始租赁物业,并且没有重资产运营的计划,但是要知道估值百亿的WeWork可自持了旗下三分之一的空间。梦想加成立于2015年5月,当年6月,获得来自险峰长青(原名险峰华兴)、英诺天使联合天使轮投资100 万美金。2015 年12 月 获得来自愉悦资本领投A 轮投资。2017 年5 月,梦想加获得了由愉悦资本领投、闪银及险峰长青跟投的2000 万美金B 轮融资。2017 年9 月 梦想加获浦发硅谷银行数千万量级战略债权融资。
声明:91.com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联合办公不新奇,智能化共享办公才是新未来
5月24日,一场名为“打开新维度”的产品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专注于智能办公体验的共享办公空间品牌——梦想加空间,正式发布展示了3.0版——OaaS“办公即服务”体系,并将部署该体系的梦想加空间,定义为满足所有办公需求的“办公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此次梦想加还宣布获得了由愉悦资本领投、闪银及险峰长青跟投的2000万美金B轮融资。此轮融资后,梦想加将加速布局空间规模,不仅将于年内落地位于王府井、西客站等更多北京核心商区数万平米空间,并启动成都、上海等外埠的拓展。
梦想加创始人 王晓鲁
发布会上,首开地产、龙湖地产创新事业部、远行地产、鹏博士等梦想加合作伙伴领导,愉悦资本、闪银等投资人代表出席,在发布会过程中表示了对合作布局智能化共享办公的信心。前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也在发布会上通过视频宣布正式成为梦想加外部顾问,并将着重关注OaaS体系在办公服务方面的深化实现。
“在无数次产品迭代基础上,梦想加将智能、设计、运营三者实现结合,以完整的OaaS体系形成真正的“空间产品”。未来梦想加将继续构建‘以用户体验为本’的共享办公空间。”梦想加空间创始人王晓鲁表示。
此轮融资领投方愉悦资本同时也是摩拜单车、小猪短租等共享经济领域代表公司的重要投资人,此轮追加投资展示了愉悦资本对梦想加的认可。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表示:“愉悦资本持续看好共享经济,尤其是以技术、智能所驱动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极大地挖掘了存量资本的价值。在共享办公方面,梦想加自创始之日起就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与创始人团队对共享办公的深刻理解和超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移动办公用户以及自由职业者入驻梦想加,证明这个市场正在逐步打开。梦想加引领了一场办公的革命。”
“一个ID连接所有资源”的智能化共享办公
作为梦想加的第一款智能产品,获得创新专利的微信二维码门禁,使梦想加与行业大部分“整租变零租”、“二房东”模式的联合办公空间区隔开。据梦想加创始人李文磊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15年开发出智能门禁起,梦想加智能产品体系已整合了近20款智能硬件产品,布及空间每个角落。产品体系以统一ID识别管理空间中的办公者,涵盖了互动使用、空间管理等多种功能,并与线上管理平台衔接,为空间运营人员提供了一个“上帝视角”。
梦想加智能产品体系
在智能化的共享办公空间中,不同办公区域、会议室、流动工位的使用权限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身份进行划分;由智能网络无线连接的打印、会议屏幕等办公设施,也实现了远程、无线的流动办公体验;咖啡机等消费也可以通过智能整合至会员权限中……空间与人通过智能形成互动,构建了 “以用户体验为本”、“应需而动”的服务体系。
在会上,梦想加创始人李文磊展示了构成OaaS体系的三条核心产品线——设计、智能、运营——从智能出发,三者分别经历数次迭代,实现了更好的相互咬合:
设计方面,梦想加根据专属办公、私密沟通、开放会议、休闲交流等办公不同场景,按照「内区专属、外区共享」的原则进行区域划分和功能匹配,并同步嵌入智能硬件的部署。在空间氛围营造上,则根据生态、科技等设计主题,匹配软装、设施。通过设计与智能的集合,梦想加实现了舒适智能办公的基础;
梦想加的「场景模块化」空间设计
梦想加的空间运营则更像深入社区的神经中枢。所有空间的人流、授权、运转情况都通过后台系统进行管理监控,节省运营成本的同时,运营还可以开发诸多创新的渠道和手段,比如“梦想加Moving Day(乔迁日)”,就是通过调动智能屏幕和智能门禁推送,让身处不同空间中的租户认识新入驻梦想加的团队。
LeanCloud 团队入驻梦想加
化整为零的分租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共享办公”,由科技智能完成了空间与人的连接,实现更丰富办公资源的调动和自动分配,才是共享本质。梦想加特聘外部顾问程炳皓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共享办公的概念并不新鲜,但梦想加坚持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智能化的空间来为办公者提供服务。因为将服务作为一个产品来打磨,才有可能将之前非常消耗人力的办公行政、资源分配等很多事情,变得标准化、数据化。同时,当空间被整合为服务产品的一部分,与线上平台连接,每一个梦想加会员都通过ID去连接所有办公资源,这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打破传统,通常需要跳出固有思维、用跨界基因来看待问题和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一个由程序员、学霸、极客组成的团队,可以做好办公服务这件看起来很传统的事情。成功者,往往是将正确的事情做到极致,我希望与这个团队一起碰撞,实现对完美办公空间的更多想象。”
共享办公打开办公地产的“流量窗口”
“这个办公室每平米多少钱?”传统模式中对办公室的定义停留在“面积”上,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有大量办公配置、行政需求需要自行解决。面向办公的各种需求、不同体量、不同场景,梦想加空间将自身定义为“办公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产品”。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用三个新维度来解释:制造业升级到服务业的业态新维度、传统服务升级到智能服务的服务新维度、从办公共享升级到共享办公的共享新维度。
梦想加朝外MEN空间-流动办公区
在梦想加空间,固定、专属、私密的办公需求通常集中在内区;协作、互动、休闲的办公场景则分布在外区。不同办公需求的用户,因被授权不同而掌握不同的办公资源——专属工位上的租户有权限使用空间内的所有办公服务;流动会员则可以打开任一会员空间大门,使用外区的办公设施、空间;临时访客则匹配会客资源的临时权限。
以一个2000平米办公空间为例,普通的共享办公能容载400人左右,而通过将可分享区域聚合和权限分配,在人均面积不减少、运营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满足50人/每天左右的流动办公、会晤需求,或接近百人的小型活动需求,共享区无形中成为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
在谈到梦想加共享办公经营模式时,梦想加B轮融资投资方闪银创始人支正春提到:“闪银看重的是梦想加空间智能技术、产品体系的驱动能力,这是传统地产思维或简单的“化整为零”、“二房东”的共享办公思路,所无法超越的壁垒。梦想加空间以智能管理和“办公即服务”的理念,为传统办公室、写字楼构建了新的空间价值体系,加之闪银金融平台的资源,这会是一个快速提升规模及扩大价值的双赢合作。”
梦想加是一个专注科技办公体验的联合办公空间品牌,成立于2015年5月,致力于通过输出“OaaS(Office as a service,办公即服务)”产品体系,利用空间设计、智能空间管理以及社区运营产品,打造舒适、高效、开放的企业办公服务体验。
-奔向未来办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办公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