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法务部门门为什么会如此的清闲

700被浏览34292分享邀请回答/s/AvlXEV3 (二维码自动识别) (二维码自动识别) (二维码自动识别)公众号:uncleleslie (二维码自动识别)专业交流、约稿请联系:作者原创,任何使用请事先获得本人许可。25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583|回复: 6
[转帖]谈谈法硕的就业吧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在线时间3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法硕的就业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至少在北京来说差不多是这样了。至于大家能去哪里,主要还是和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关,当然很多同学是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的,当然也不要紧,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了。
现在从认同度上来讲,法学院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去考国家公务员和垄断国企,当然大型外企也不错,愿意把律所作为第一选择的法学院学生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愿意读博士的更是寥寥无几,相信当律师和读博士是很多刚入学的法硕的最大愿望,或是成为职业人士,或者证明自己有学术能力,但是慢慢大家会觉得这不太现实,新来的你不信么?我跟你打赌,呵呵)。
从公开收入来看,当然投行(此处特指外国投行,国内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就不要混同了)是最高的,其次是咨询公司和欧美大型律所、然后是大型垄断国企,接着应当是大型跨国公司(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内资顶级律所和国内证券公司,再往后是房地产公司,再往后应该是地方国家机关和商业银行分行,最后应该是国家公务员和一般律师事务所。
投行应该收入最多,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很多bonus,当然应该说法学院想进投行还是十分困难的,其实不仅仅法学院,即便是学金融出身的想进top investment bank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投行招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另外顶级投行即便在大陆招人也很少是核心部门,比如ibd, pe,hd之类的,一般都是support division,比如IT部门,operation division,之类的。比如今年morgan stanley在大陆招了六个operation division,再就是IT,据说北大的那个去摩根的,在申请ms Asia 的时候被拒掉了,转而申请us 成功了,但是具体是什么部门不太清楚,不过估计进核心部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另外几家也是一样,比如goldman, UBS。所以这些投行在招人的时候,大家看看,当成开开眼界就行了,如果非得这棵树上吊死,估计非死不可。看看各个院校法学院的就业情况就知道了,国外top ib几乎没有,投行招人主要限定在大陆四所高校(北清复交,)的经济管理学院(主要招金融专业的),要求gpa至少5%。
其次是咨询公司,主要的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bain、bcg、booz;accenture,bearingpoint等等。分号之前的是战略咨询公司,后面两个是流程咨询的代表。但是与投行一样,gpa至少top 5%(CAN和BP可能要求相对较低,top10%?),咨询公司号称不限专业,但是还是倾向于招经管的,工科也有去的,特别是accenture, bearing point招IT比较多,当然后两个算不上是top咨询。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要想去咨询也是基本上不可能,至少我在北大隔壁的学校,包括法学硕士在内的几届学生,还没听说有人去这些咨询公司的,如果有人有幸能去,我宁愿相信是这个人的潜质好,而不是法学院的功劳。这些公司的工资也很高,entry level的话15w-20w不等,当然accenture和bearing point和那些没法比,但是也决不会少于十万的,还会有一定的奖金。还是那句话,法学院的学生对于这些咨询公司看看也就罢了,不是主攻方向,开开眼界还是有好处的。
重点说说欧美top律所吧,我觉得对于一个想把法律进行到底,又想过富裕生活的法学院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现在比较好又在招人的律所,比如说clifford chance, freshfields, Baker & McKenzie,lovells, DLA&PARTNERS等等,工资从8k到15k不等,比如cc和ff月薪差不多都是15k,lovells大概是8k。这些律所招人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也比较少通过校园宣讲会的方式招人,很多律所在校园设奖学金,有的需要写文章,大家如果想进去的话,这是比较好的机会。当然去这些律所首先要英语很好,至于好到何种程度,呵呵,向native speaker看齐吧,至少翻译的功夫要比较好,不然怎么写memo阿。去这些外资律所还是很困难的,每个院校每年去的人数一般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如果死心塌地想去这些律所的话,不妨先在好的内资律所干一两年,然后再跳过去,还是那句话,重点还是要把英语搞定。当然去这些外资律所的坏处在于和去其他外企一样的天花板问题,另外这些外资律所是铁定不解决户口的,如果你care户口的话,这应当算是一个disadvantage。
然后说说垄断国企吧,大家一般都比较熟悉这些垄断国企的名字了,比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移动等等,再补充一些吧,可能对于在校生对这些名字不是很熟悉,神华、中化、中粮、五矿等等。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国资委的网站上去看看央企名录,大概上也就是垄断国企的名录了(当然也有个别比较一般的)。现在垄断央企几乎成了毕业生的首选,原因很简单,所谓大家的dream work比如投行和咨询,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每年去那些公司的全国加起来也没多少,牛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名校,想通过研究生阶段来“漂白”的也被排除在外)里的牛人还要运气好才能进,因此大家也很现实。如果说投行咨询要的是牛人,那么垄断央企要的也是牛人,不过要求的牛人是有关系的牛人。当然没有关系的话,也是有进这些垄断国企的机会的,最好张的帅一些(至少我们院去这些公司的还是挺帅的),业余爱好多一些(比如唱歌跳舞、弹琴、体育之类的),垄断国企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小,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什么还是看个人。一般来说垄断国企的培训也是不少的,但是里面的人还是比较缺少职业精神,垄断国企多是甲方,又有钱,有问题当然外包出去了,所以如果去垄断国企作法务的话,不要指望在法律技能方面有很大的长进,更多地是增长组织协调能力吧。至于能拿多少钱,由于公司不同,差别也是很大的,垄断国企除了在试用期工资相对较低外,转正后都相当可观,另外就是奖金构成了收入的很大部分,保守地讲,刚入职的年收入小十万问题还是不大的。这些公司也很难进,大家可以看看北大法硕的去的人数。我可以负责地说,千万不要以为北大法硕为增长法律职业技能而不屑去垄断国企(当然的确有人是不屑于去的),进不去是人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然后说说大型跨国公司吧,比如P&G, Mars, GE,nestle, shell,强生等等。这里没有提google,ms等等,因为这些IT公司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如果法学院的同学进入google,ms的话,多半也就是HR,operation之类的辅助部门,去法务部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些公司的法务部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招从律所跳出来的人,原来学电子或计算机的可以去碰碰运气是不是能进这些名企的知产部,不过据我所知可能性极小,这些公司的知产部或是直接要学IT的,要么可以到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挖人,招毕业生可能性不大。如果法学院的同学去这些公司,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去做MT,一来不限制专业,二来这些公司以快销为准,大型外国公司在公司还是以销售导向,所以如果能去做MT的话,还是不错的。至于薪水,差别也是比较大的,pg是7.2k,Mars的比较有诱惑力9.2k,nestle比较少4.2k,GE也不多5k。准备去这些公司的同学,一来还是要练好英语(看来英语这个问题说到什么时候都不为过),二来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性格外向一些的比较适合这类工作。注意,如果去这些公司的话,基本上与法律的关系不是很大,这也是大家需要首先想明白的问题。
接下来说一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资商业银行和内资商业银行总部。我个人认为这些公司基本上处于一个量级,尽管有很多人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一些,比如工作清闲,性价比较高,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垄断国企的硬伤一样,即清闲的对价是专业技能的丧失。外资商业银行主要有HSBC,citi group, standard charters,db, abn等,工资是有差别的,大概7k-8k吧,法学院去得学生还是比较少的,一来专业算不上对口,但主要还是招人也很少的原因。这里重点谈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四大”),包括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毕马威(KPMG),安永(Ernst&Young, E&Y)和德勤(Deloitte,DTT)。四大每年在校园招聘中都比较吸引眼球,一来公司名声不错,职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二来提供的就业机会实在不少(这比起很多作秀打广告的公司要实在很多)。比如拿北京07年校园招聘为例,PwC招600,KP350,EY400,DTT250,这比动辄只招十几个甚至几个的公司要实在很多,而且四大的确如宣讲中所说的,确实是不限专业的,这对于想进入商界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公司的核心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法务部门还是比较边缘化的,我个人实习后的感受)。四大一般分为三个部门(当然个别有差异),即审计部、税务部和咨询部。尽管貌似法学院的同学进税务部最“对口”,但是进审计部也是完全可行的,而进咨询部则几乎不可能。审计部每年招人比例占80—90%,也是四大的核心部门,相对收入也比税务部要高一些。审计部和税务部的基本工资是一样的,今年是硕士5.5k,另外如果出差和加班的话有一定的补助。之所以说审计部能比税务部挣得多一些,主要是出差和加班的机会多一些。关于四大的全面介绍,大家可以从网上方便地搜到一篇《冷眼看四大》的文章,里面介绍的比较详细。另外关于四大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区别网上也有人写过,大家google一下就知道了。四大与律所一样,都是培养专业人士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培养会计师,一个培养律师。四大相对于律所而言培训比较完善,而且工作方式还是以大家合作为主,一般一个项目会有几个到十几个的人组成审计小组,工作的又基本是年轻人,所以这点比较好,随着项目变化,人员组成也会变化。至于律所,各个所的风格不同,有的分为金融组,并购组,诉讼组等不同的部门,有的所则进去直接跟不同的合伙人,前一种方式还好,至少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另一种方式则有点儿听天由命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跟的合伙人。总体而言,律师还是个“单人项目”,即便有合作也多是纵向的,即跟合伙人之间,组合也较为固定,而会计师的合作是“集体项目”,合作包括纵向也包括横向。律所风格不同,所以能不能接触到客户,主要还是取决于带你的律师,比如有的律师从客户里接了活直接分给你,这样就没有机会接触客户了。会计师是一定要接触客户的,不然怎么审计啊,这一点还比较好,至少给了你解除外界的机会,工作一定时间跳到客户那里也是有的,而四大在这方面也比较开放,不很在意跳槽。四大不介意大家的专业,入四大之前大家也没有考CPA的必要,重点还是英语要好(当然没有投行咨询和外资top律所要求高),善于沟通,最好实习经历丰富一些,另外对行业和工作内容比较了解。
然后说一说内资律所吧。国内比较好的内资律所,比如说君合、海问、方达、金杜等,稍差一点儿的还有中伦金通、通商等等。君合、海问规模比较小,是北大人的大本营,但是对于法硕的歧视却是近乎**裸的,甚至不如外资所能接受法硕,君合和海问都比较保守,比如海问到现在合伙人的数量也不过二十几个。金杜是律所中比较另类的,发展的比较快,比较具有规模效应,所以招人比较多,质量上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进国内好所的首要前提还是英语要好,另外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当然如果两者只能选择其一的话,我可以明确地说英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如果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的话,可能简历无法通过。律所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我看见很多牛人同时拿到上面律所的offer和国家公务员或四大国有银行总行的offer的时候,多数人还是不太犹豫地拒掉律所的offer而直奔国家的怀抱。律所的缺点比较明显,首先从收入上看,并不是很高,君合和海问的entry level大概6-7k,而金杜大概是5.5k,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基本上没有加班费。另外就是除了金杜、海问能解决一部分户口外(进去的人不是都能解决,我是俗人,又提到了户口),其他律所几乎不能解决,原因是法律专业不是北京紧缺专业,所以人事局控制的比较严(从这一点上还是可以看出金杜的规模效应还是有好处的)。另外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自己子女去官办的地方,律所毕竟是私人的,很多老观念的人还是比较排斥的。但是律所的好处也比较显而易见,首先专业技能上成长比较快,至少在翻译能力上提高比较明显(呵呵,我在律所实习后的感受),其次从长线收入上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当然,如果是女生的话,去当公务员可能的确是更好的选择。
再谈谈证券公司,由于现在大牛市,所以各个证券公司也都挣钱挣得盆满钵满,所以大家又看到证券公司的利好。国内比较好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中信、银河、国泰君安等等。前两个是第一梯队,收入(包括奖金)上看甚至不低于外资投行了(当然中信还是要比中金少),其他的算第二梯队。证券公司最好的部门当然是IBD了,不过法学院的同学进入一线证券公司IBD的可能性还是很小,不过可以考虑FI部门等等。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其一是承销费,另一个重头就是经纪费,大家可以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公司的收入情况就能明白了。对于有承销项目的公司,经纪费收入的重要性可能不那么明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证券公司还是离不开看天吃饭的命运,股市好了,交易活跃了,自然效益也就好了,相反,在去年以前的漫漫熊市中,很多证券公司纷纷倒掉或重组了。国内的证券公司(除了第一二梯队)还是不太规范,培训也不是很完善,如果学法律的去证券公司的法律部或者稽核部,在金融或法律知识的增长上也不会很大。
下面说一下地产公司,之所以把地产公司单拿出来,其一在于近几年房地产业的确比较热,其二法学院的同学进地产公司的机会不算小。我把地产公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开发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方;第二类是地产咨询公司。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发商,如万科、金地、中海、保利等等。这里简单地分一下,就是国企和私企,之所以这么分就是在北京国企解决户口的可能性比较大,而私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象中海、保利、金融街控股、中粮地产、招商地产、远洋地产、华润置地都是国企;万科、金地、沿海等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私企。地产公司的部门设置也是比较齐全的,与法学院同学相关的是合规审查、法律部和销售部门。开发商在各个阶段都要签订合同,比如拿地,与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签订合同,向银行借款,直到最后销售给业主,都是一个个合同连接起来的,这些合同的签署主要是合规部门完成的。当然与业主签订的基本上是格式合同,一般只是把具体的内容变一下就可以了。涉及到拿地、银行贷款这类重要的合同,一般都是业务部门首先完成谈判,合规部门列出大纲或要求,至于具体的合同文本一般都外包给律所来完成,律所反馈之后,合规部门提出意见,反复几次最终完成合同文本,这里能学到的法律知识并不是很多,其一接触面相对较窄,其二仅仅是审核的作用为主。法律部门一般负责公司内的法律事务,比如诉讼事务等等,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大的诉讼,公司还是会把业务外包给律所的。如果去销售部门,则是彻底的有一次转行。销售部门一般是跟项目的,即开发项目在哪里销售就会去哪里,这和法律部门不太相同,一般合规和法律部门是在总公司的。销售部门的好处是工资比较灵活,与个人能力直接挂钩,奖金比较诱人,缺点是压力比较大。地产公司的基本工资不算太高,我知道的几个,比如华润置地4k,金地6w/y,但是地产公司的好处是一般都有奖金,有的按年度发,有的则按项目发。第二类就是地产咨询公司了,比较知名的如戴德梁行、仲量联行、第一太平戴维斯、华高莱斯、世联地产、伟业顾问、中原地产等等。前四个是外资的,后面三个是内资的代表。地产咨询公司主要是为甲方即开发商服务的,一般内设地产策划、营销策划、代理租赁等部门。如果大家进地产咨询公司肯定就是转行了,因为这些公司一般都不会设置法律部,最多一两个人负责合同罢了。这些咨询公司一般在招人的时候对专业限制的不是很死,只要你有热情、对行业了解又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进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与律所同为乙方的地产咨询公司对人的业务能力锻炼还是比较有好处的,至于收入,我知道世联地产是5k,外资的也相差不多,但是一般也都会有奖金的。我想我介绍地产公司肯定很多人兴趣不是很大,但是真正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投地产公司的。这些公司对英语要求不高,司法考试证书也不是必须要有,有了更好,没有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些公司比较适合性格比较外向(且不可一概而论),比较有热情的人。
然后说说地方公务员,在这里重点说说北京市公务员。北京市公务员与国家公务员不同,首先需要考一张证书,难度比较小,基本上通过是问题不大的,然后再去报考不同的部门。对于没有北京户口的非北京生源来说,这张证书比较鸡肋,因为一般都能通过,但是想找到一个不要求北京生源的部门来报考实在是不容易,非北京生源想当北京市公务员的难度和进垄断国企的难度有一拼。有一些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成了公务员考试专业户,从国家公务员开始,到北京市公务员,再到各个地方公务员,有些人真的是铁了心的要吃“皇粮”。我觉得公考的最大考验就是耐心,比如国家公务员从十月份报名开始,十一月份考试,十二月份公布成绩,一月份公布入围面试名单(有的在此期间考专业笔试,比如外交部、商务部等等),一月下旬或二月初面试,再到三月份政审,很多部委直到四月份才公示名单。这前前后后大概要折腾半年时间,当你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拿到offer的时候,当自己有offer诱惑的时候,还真的需要一些定力的。至于薪水,我没有拿到确凿的数据,所以不能在此告诉大家,但是部门和部门之间肯定会有差距的。我看到有人说金财税银工商铜审计,这些大概都算比较好的部门,当然还有啥事都管的发改委,呵呵。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法院、检察院,我要对大家说的是对于非北京生源的法硕来讲,这个,基本上,很难。当然每年都能看到有法硕去北京的法院的,但是个人的情况有别,是不是有关系也比较不好讲,但是每年都确实比较少。我确实看到一些同学考回家乡的公务员,其实这也是比较不错的一条路。比起北京的艰辛和冷暖自知,举着北京名校研究生的牌子回家乡还是比较有心里优势的,另外也会活得比较滋润,而很多地方政府待遇也是不错的。也有很多同学走选调生这条路,我觉得选调生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至于高风险是因为要下基层,有的甚至被分到街道办,尽管工作部分高低贵贱,但是如果去街道办的话,一般人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儿落差的。而在基层工作后能不能调上来,则有很多左右的因素,如果家里有人最好了,这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几乎成了selling point,那是相当的shining,但是如果调不上去,窝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如果想回头再走法律这条路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说它高收益,是说一般如果调上去的话,比较受到重视,另外选调生的考题一般难度比较小。
四大国有银行总行今年只有工总和农总进行了招聘,其他两家都没有招聘新人。交通银行总行有一个管理培训生的项目,是和交行的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一起联办的,第一年在北京或上海的分行,然后回到上海总行,感觉这个项目不错,尽管今年仅仅是第二年招,但这个项目的定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般职员,而是交行未来的管理人员,薪水也比较不错,8k。四大国有银行分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都进行了招聘,比如农行、中行、北京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不过好像建行北京分行今年也没有招人。各分行待遇差别比较大,就是同一家银行的各个支行待遇差别也比较大。我只简单说说我了解到的中行北分的情况,招人后具体岗位是待定的,统一培训之后分到各个下属支行,至于具体薪水不甚了解,银行的情况一般是基本工资+奖金,各个支行的效益不同,所以分的奖金数额也有差异,据我同学说,即便非业务部门现在也有发卡的压力,如果完成不了指定目标的话会扣钱。北京银行的待遇我也不太了解,有人说3k左右,倒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比较令人意外,有人说7k左右。很多人都以为银行轻松,总行可能的确如此,但是下面各个支行还是比较紧张的,我在某银行的同学说尽管9点该银行对外办公,但是8点就要上班,晚上6点下班,有时候还加班,呵呵,有点儿颠覆我原来对银行的印象了。一般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分行还是能解决户口的。现在比较好的商业银行是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等,上次有个民生银行的业务员到我这里发卡,后来闲聊起来居然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工商管理双学士,人长得也很帅,可是聊起来在银行做业务员的工作,觉得也很辛苦,挨个寝室拉客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
国家公务员我也不是太了解,因为公务员招考是从来没有“宣讲”的,每年人事部公布的招考公告上简单的职位描述就是全部的信息,现在公务员还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反正不缺人报考。正是因为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在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很多人都是道听途说,有人把公务员工作捧上天,说能进发改委远远超过进高盛;也有人把公务员贬得一文不值,认为当公务员就是图一种稳定,其实工作是很无聊的,因为多是事务性的工作。有人总结适合当公务员的三类人:图稳定,比如女生;图轻松,比如家里有钱;有野心,比如官本位的人。我没有在政府实习的经历,以上权当以讹传讹了,老妖精有政府工作的经历,可以让老妖精讲一讲,呵呵。我只能从公开的信息来讲一讲,外交部和商务部是每年招人最多部门,也是政府部门里人员流动相对较大的部门。很多部门是只进不出的,但是上述两个部门里跳出来的人每年多不算少。大家公认比较理想(或者想入非非)的部门主要包括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国税总局、人事部、一行三会等;党口中办、中纪委、团中央也比较热门。一般来说报考人数和复试分数还是能说明一定问题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每年人事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不过据说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待遇不算高,甚至说是比较低,最近看到一篇公开的报道,说由中纪委牵头,加上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正在摸底清查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收入情况,要将所有的名补暗补逐渐统一化,缩小各部位之间的待遇差别,21世纪的公开报道是某监会的平均收入为10万元,比较高,成为被拉下来的对象。仅从待遇上讲,有人说判断部委好坏的标准是有没有执法权和收费权,很多部位待遇高的原因就是有收费权。我不知道港澳通行证为什么值100+RMB,但是公安局肯定是高兴的,还有办暂住证,公安也很高兴。所以可能大家不太注意的机关,据说质检总局局的待遇就很好,具体真实的情况不详。不过我总觉得抱有发大财的想法去部委可能比较危险,所以有人说外企员工比公务员有道德优越感。
公务员:一般职位对于法学还是法硕并没有特别要求,当然比较特殊的,比如最高法院、国务院法制办、各部委的条法司等专门法律口的机构还是更愿意要法学的,有的在招考简章尚写的比较清楚,但是其它的职位,比如中纪委、外交部等部委一般是不会区分说要法学而不要法硕的。考公务员最重要的是首先是要选对职位、通过初试。对于公务员职业很多人的看法是不同的,一些人是铁了心要当公务员,只要是公务员,无论中央什么部委抑或地方机关的什么职位都不太重要,只要能当公务员就行,这有点儿像一些同学在考法硕之前一样,别管什么学校,只要能考上就行,这样的话,可以选择稍微冷一点儿的职位,因为不同职位的分数线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人是有比较多得选择的,如果去部委只希望去发改委、财政部等核心部委,这样就要更加重视初试成绩了,一般来说初试成绩占先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的。&&我觉得中央部委的招考还是比较公平的,总有人说公务院招考如何如何黑,有的人的确是在自己参加公务员面试之后下来的,所以有些冤气在所难免,就像很多人在法硕面试之后下来一样,很多人会认为是学校黑,另外没有关系上去的人就会觉得招考比较公平。&&另外一些人则完全是以讹传讹,听风就是雨,把公务员招考描述的很黑。&&其实人类社会有关系在所难免,很多外企业特别希望员工能内部推荐,这样一来比较节省成本,另外推荐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负责,这对于推荐人还是被推荐人都是个约束。&&当然也不会全部职位都内推,比如我曾经在某著名外企实习,有两个是内推得,另外三个则是一般流程进来的,还有一些人即便内推了,老板还是没要,所以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在评论家嘴里到底是公平还是黑暗。&&公务员招考和我上面描述的情况会有相似的地方,有的职位的确是有人被先期借调到该单位的,但是这个人首先一定也得通过初试,进入1:5的面试名单,如果初试没进大名单,铁定不能录取,当然如果这人能够进入面试名单的话,录取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了,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借调一年了,对于工作流程、内容、人事,都比较熟悉,所以这样的情况如果录用,也算不上完全的不公平;但是现在公务员面试的时候,很多部委都是“会审”,各司的领导一起做面试官的,这样会比较公平一些,除非顶头上司,不然谁也不会明目张胆地说一定要推荐某人的。&&所以,如果大家决定报考公务员,就塌下心来认真复习,至少在考之前不要相信别人有关系,要相信这是一次公平的招聘。有些人说话很不负责任,有影没影的,捕风捉影的,甚至是我们的老师,某位老师跟我们说,考公务员就当买彩票,中就中了,不中就算了,去年考上的全是有关系的。很多人也在这样的言论下不复习而直接裸考。 我觉得认真复习和不认真复习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试有很多考智商的东西,但是只要是考试就有规律可循,所以复习的话,对于本人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我们学校今年考上公务员的还是不少的,法学和法硕的都不少,在这里没有什么本质分别。
公检法系统:北京各级法检还是偏向于要法学,不论愿不愿意承认,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这个东西也要辩证地看。首先司法考试必须通过,另外就是正常地准备就是了。反正我们法硕每年都有去京沪两地的基层和中级法检的,但是难度的确比法学要大。但是现在即便是法学,如果非京女如果想进北京法院也是很困难的。
知名外所:对于法学和本科为英语的法硕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一般entry level的话,主要还是法律翻译、写memo、做尽职调查。如果英语足够好,翻译功底足够深的话,甚至是英语专业的直接就可以进去,当然还是有一定背景的话对于理解和翻译会比较准确。其他专业的法硕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劣势,倒不一定是你真的不行,有时候是因为在简历筛选的时候直接筛选出去了,至少我知道很多律所的HR比较猪头,只知道看本科是不是学英语,或者是否是民商法的。如果不是英语专业而想进入外所的话,有一个办法可以弥补一下,就是考个足够理想的托福成绩,这样会有一定说服力。我曾经面过一家,但是没有把握住错过了。
北京知名律所:和法检一个毛病,对于法硕群体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法律功底比较差。海问曾经到我们校做过实习宣讲,**裸地说不要法硕和法本,我佩服他们的直白,但是也觉得他们有点儿狭隘,这样的心胸阿。。。所白了,还是人才市场上提供了足够多的产品。金杜招人比较多,法硕是有去的,当然前提是英语比较好。另外中伦金通等我们法硕也有人去。
北京其他还不错的律所,比如国浩、中伦文德、金城同达、大成、共和、毅弘、德恒等等,基本上不会歧视法硕,至少我接到过以上某些律所的面试、实习和offer,我们也有很多同学接到这些律所的实习offer,这些律所的面试内容也都差不多,首先是英文笔试,一般包括中翻英、英翻中、短文等。面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面试和英文口试,当然各家不同,但基本上就是这些内容。准备笔试最重要的还是看合同法的英文本,可以找一些真正的英汉对照合同文本,另外可以找一些仲裁条款看看。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这些公司对于法硕没有什么偏见,本科学金融和会计学或财务管理的还是有优势的,进的部门和法学也基本一致,无非就是法律稽核部。我觉得去这类金融机构是不错,但是部门一般,非核心部门有点儿边缘化,我觉得还是去业务部门比较好。
垄断央企:总体而言,无论法学还是法硕,想进入这类地方都十分困难,很多央企总部都没有进人计划,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一届还看到中海油总部招人,但是今年已经没有了。现在垄断央企招人的很多是下属公司,比如中化的招标公司等等,其实也挺不错。对于法学抑或法硕的偏好没有统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职位的需求和招聘人员的认识。有的招聘人员对于法硕有偏见的话,那么这家单位招法硕的可能性就小了。有些职位,比如涉及到外贸、招标等需要同时了解两方面知识的职位,那么自然招具有此背景法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呵呵,俺也曾经得到了某国资委直属企业的面试通知,估计可能因为招聘职位与我的背景比较吻合有关,因为已经签约了,所以没去。
专代:基本上更倾向于电子、化工、机械、制药等有限的几个专业的工科生,相比于学这些专业的法硕,更倾向于要这些专业的工学硕士。学知产的法学硕士真的比较惨,搞搞商标还可以,看见专利基本就死了,反正我认识学知产的法学硕士后来彻底转行了。(呵呵,这下大家心里平衡了吧)
给大家的一些建议:一定要学好英语(全方位的,翻译、口语、写作,大家好好练吧);找几个好的实习(我建议分别在公司、律所——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到政府、法检或事业单位——实习,分别有个直观的感受,真正体会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职业,而不是听别人说,这样也可以少走弯路);通过司法考试(如果真的想从事法律职业的话,拿到这个证是必须的,早晚得过);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法律真的是博大精深、原来法学在合为一个专业之前分别包括四个专业,我们真的没有精力把每个部门法都研究和应用的很透彻,应该尽早明确方向,民商是热门,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来讲,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应当是大家重点研究的内容,国际经济法听起来不错,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讲要差一些;多参加一些校内、院系和班级的活动,多认识一些人是很有好处的,我获得的很多机会的确是别人介绍的,包括一些法学的同学,而我有机会介绍给别人的时候,也只能从我熟悉的人中筛选。特别是参加一些社团,投入地工作,可以把这作为提前进入工作的预言,好好体会和别人合作的成败,这些都会成为你面试时谈论的内容。
对于法学、法硕的看法:法学和法硕的争论真是没完没了的话题,很多时候都是在群体的抽象意义上的,而在私下里,至少我接触的一些法学硕士真的很好,包括在学业上有很多交流,也提供给我很多机会。其实很多法学的心态我是很理解,毕竟我们还是有竞争力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就业造成压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然怎么没看见法学硕士和法本、法本和法学专科的争论不休呢,之所以争论,至少说明我们在一个等级上,经常看见清华北大掐架,常常争个脸红脖子粗,而清华很少跟北工大等学校(在此举例说明,多有得罪)掐架,因为在清华的心理上,基本上在国内只有北大一个等级的对手。其实要说法学歧视法硕的话,很大程度上是歧视法硕来自非名校,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很多法硕本科毕业的学校确实不好,大家都希望通过考法硕(相对比较简单)改变一下学习环境,其实本科不好的法学硕士也普遍比较自卑,很多人是不愿说自己是哪里毕业的。至于法硕专业学位设置是否失败,我觉得不是这个专业设置失败了,而是全国高校的法学类专业的结构设置失败了,搞得我们在法学教育的设置上不伦不类,法硕专业仅仅是到美国考察了一下,凭着良好的愿望,然后项目就匆匆上马了,至少从法学、法硕就业的同质化倾向来看,就没有体现专业目标的不同,从这一点上来说,是整个法学类专业设置的不科学。
我很讨厌法学硕士有事儿没事儿就说法硕这不行那不行,当然很多教授的素养也很不好,有所谓上行下效,当然我觉得法硕有需要反省的地方,以便提高。很多法硕有点儿半瓶醋,积极交流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很多人刚学了一点儿,甚至基本概念还没搞清的情况下就开始“指点江山”,错误百出地大胆言论是很多法学诟病法硕的很重要的口实。其次,应该开阔胸襟,我们一方面反感法学对我们的态度,但是我又真真切切地看到我的同学对于在职法硕的不屑。的确,有一些在职法硕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但是很多在职法硕是真的想到学校认真学习,尽管叫在职项目,但是的确有人脱产来学,尽管很多人年龄比较大,但是比我们很多从校园到校园的人更加执着,因为他们真的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在还根本不了解得情况下就去鄙视在职法硕呢?再有就是当年深圳法硕回北京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也有法学对法硕的心态。这样的怪圈什么时候能走出来呢?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到底是学习法律之后让我们变得狭隘鄙俗呢?还是因为我们狭隘鄙俗因而去学习法律?抑或兼而有之吧。另外法硕比较容易被法学诟病的就是对于自己专业的描述。的确,我也发现有这种情况出现,有些同学喜欢把自己“装扮”成“国际经济法学硕士”、“金融法学硕士”等身份,我们校基本上没人这么做,但是北大不止一个两个同学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我觉得很不妥当,尽管北大有所谓分方向的模式,但是那仅仅是北大校内的教学模式而已,并不是教育部专业目录上承认的二级学科(比如法学硕士中的二级学科——民商法、诉讼法、国际法之类的),我想很多北大的同学很清楚这一点,但是我觉得这是缺乏诚信的表现,你为了突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写上法律硕士(财税法方向),但是上面的做法我觉得很不妥当,如果大家真的自信的话,没有必要采用这种做法,另外这有点儿掩耳盗铃了。&&另外想说的一点儿就是,很多同学喜欢下吹牛,说自己导师如何,我想说大家那个只能叫论文指导教师,尽管人大有一进校就抽导师的做法,而我们很多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很不错,但是这么称呼是不合适的,大家的论文指导教师与法学硕士导师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知道很多同学的确就是想在外人面前混淆这种区别。这又何必呢?
另外就选择学校而言,就北京的学校情况来讲,我觉得北大、清华、人大要好一些。
当然现在北京学校的招生情况比较我入学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北大清华前两年就读于深圳后一年回京,两校都缩减总体招生名额、增加保送比例。而人大也要改为三年了。
缩减招生名额的确是理性的做法,我们有很多同学现在仍然埋怨要是不上法硕就好了(当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是否正确不予评论),但是当年、甚至现在很多学校大规模上MBA,上法硕的确是非理性行为,而学校提高保送比例是出自提高生源质量的考虑,比如清华07年的保送生中很多是清华土著。尽管前两年需要去深圳,但是不影响第三年找工作,我看到我们学校深圳回来的同学的情况没有受到影响。人大改为三年到底好不好,我想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规则既定,而且其他北京高校也基本上以三年为主,包括原来清华是两年的,我们这届开始改为三年,我觉得无论规则怎么改,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去怎么处理。
之所以推荐以上三所高校,主要因为这三所高校的社会声誉比较好,很多公司只到这三所高校,甚至是两校开宣讲会,政法的很多同学相对于以上三所高校的同学的确会失去不少机会的。另外现在的确很多公司还是喜欢看“出身”,上面三所高校的同学至少在简历筛选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多的麻烦,另外就是在同等条件下,以上三所学校在录用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公司还是喜欢用清华北大装点门面的。包括在公务员招录的时候,清华北大在同等条件下还是比其他学校受欢迎的。
另外这三所学校的总体情况和法学专业情况也比较理想。从法学院的情况来看,现在三所学校的硬件都比较领先,另外三所大学都属于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院系的交流会多一些,包括学术讲座等都会多一些。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清华的情况,对于别人的看法我不加评论,只说说我自己的感受。首先清华的民商法很好,特别是在公司法研究方面。从学科建设来看,现在清华已经取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学院人数相对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丰富。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比较多,包括与飞利浦公司合作的知识产权课程(我知道人大和复旦也和飞利浦公司签约合作)、每年富布赖特学者课程、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为清华北大两校学生开设的证券法财税法课程、以及市为数不多开设英美普通法的学校。当然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因为人少么,所以只要你愿意,参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另外听讲座一般不会太挤。同样的宣讲会,在北大比在清华的人要多很多。
出处:校内网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在线时间3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 积分
自己坐沙发!
新手上路,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在线时间7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1 积分
在线时间236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1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1 积分
写的很真实&&佩服
如国企:最好张的帅一些(至少我们院去这些公司的还是挺帅的),业余爱好多一些(比如唱歌跳舞、弹琴、体育之类的),垄断国企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小,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什么还是看个人。一般来说垄断国企的培训也是不少的,但是里面的人还是比较缺少职业精神,垄断国企多是甲方,又有钱。
你要是会打篮球或是乒乓球,不出几年,全国各地你都有机会旅游一番
因为这些企业为了培养所谓的企业文化,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轮流坐庄,花这些钱是毫不吝啬的
中级战友, 积分 1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44 积分
在线时间166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4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44 积分
太长了,保存起来慢慢看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中级战友, 积分 5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5 积分
在线时间22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5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5 积分
[em:31] 呵呵
查漏补缺 muster up my courage
I am the formidable opponent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在线时间19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我就是要进投行の
我和超人的唯一区别是把内裤穿在里面了!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务员部门清闲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