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对峙给中印对峙和中印关系系带来哪些机遇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热点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热点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21:10:49 & & &
参考消息网7月31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9日发表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资深编辑安吉特·潘达的文章《为何小小的仍旧是中印边界对峙中的未知数》称,洞朗对峙将在印度、中国和不丹之间持续下去,并很可能将目前的状态维持到今年冬天。对于不丹来说,这次对峙中的每次选择都很可能最终决定其未来几十年在亚洲的位置。 文章称,一个多月来,印度和中国军队一直在喜马拉雅地区此前默默无闻的洞朗地区对峙。一系列因素使得2017年的这次事件成为两个拥有核武装的亚洲大国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对峙,而这两个国家对于边境冲突并不陌生。不丹历史学家卡尔马·蓬乔接受《今日印度》采访时称,不丹需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文章称,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印度军队不顾国际准则,越过被视为已经划定的边界,干涉第三国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印度和不丹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德里根据一项友好条约自1949年起一直对不丹这个喜马拉雅小王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随着不丹从一个绝对的君主制国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这项条约2007年进行了修订,赋予不丹极大的自治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您的位置: &
& “洞朗对峙”背后的中印关系
  6月16日,印度边防人员擅自进入中国境内,阻扰中方人员在洞朗地区修建道路,由此形成两方对峙。对峙已经持续数周,暂时还看不出可能很快解决的迹象。  中印边防人员在边境地区形成对峙的情形并不罕见。然而,此次对峙的性质却并不一样。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称:“我从事中印关系和中印边界工作30多年了,以我的经历看,这是锡金段边界第一次出现如此严重事态……印度边防部队越过双方共同承认的锡金段边界线,这与过去双方边防部队在未定界地区发生的摩擦有本质区别。”6月30日,《印度快报》发表了印度著名学者康蒂·巴杰帕伊(Kanti Bajpai)的文章,直指“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跌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低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洞朗地区的对峙,看似是由于具体的分歧所致,实际上更大的背景则是近些年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向。  友好期待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将印度作为其担任总理后的首访国,双方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等合作倡议,尽管之前中印边防人员在边界西段的天南河谷进行了21天的“帐篷对峙”。10月,印度总理辛格回访,双方签署《中印边防合作协定》,辛格谈到自己的感受时称,“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印关系”。  2014年5月莫迪当选印度新总理后,中国继续向印度伸出友谊之手。习近平主席史无前例地派出外交部长王毅作为特使拜访莫迪,并邀请他早日访华。而莫迪当时也承诺,将在任期的第一年内访华。在7月中旬于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印度莫迪总理进行首次会面。两位领导人会晤气氛融洽,会面时间远超预定时间。中方主动邀请印度参加当年11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还表达了希望印度在上合组织内发挥积极作用的愿望(事实上开启了印巴加入上合组织的大门,也就有了2017年上合组织正式接纳印巴的过程)。与此同时,中方另一项友好姿态—给印度香客开放经乃堆拉口岸朝拜“神山圣湖”的新路,更显示出中国对印度的善意与战略信任。  正是在友好期待的双边氛围中,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方决定将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行长来自印度。同时,在中国宣布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时,印度积极响应和支持,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股东。-16日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中国之旅,得到了中方的热情招待。同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相继访问印度。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内政部长拉吉纳特·辛格也先后首次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更重要的突破则是在2015年6月,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迎来首批印度官方香客,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评价说,这是中印关系改善的一个标志。  与此同时,中国对印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在印度新建了两个工业园区,投资200亿美元以助推“印度制造”。在莫迪访华期间,两国企业签订了26份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涉及金额达22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印度,北汽福田、阿里巴巴、小米、VIVO、金立等纷纷布局印度。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将印度看作投资的“香饽饽”,热情高涨。  然而,在这些积极的发展趋向之下,也有一些消极面浮现。一是“边境对峙”不时发生。除了2013年和2014年都发生过边境的对峙。2015年9月,又发生一起较有影响的对峙:印度军队和边防警察部队越界到中方实控线一侧1.5公里,拆除了中方一个在建的哨所,形成两军“对峙”局面。另一个因素则是“一带一路”,印度是周边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对“一带一路”反应较为冷淡的国家,同时对中国在南亚发挥更大作用也缺乏积极认识。  另外的消极面,则体现在印度放弃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开始与美国形成“准同盟”的关系。2015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主宾参加印度共和国日的庆典,这是印美关系中“史无前例”的事件。两国在防务领域的合作“突飞猛进”。2015年6月美国防长卡特访问印度时,双方正式签署新版的《美印防务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出15个防务合作领域,简化美对印的防务技术转让,加强两国的军工生产合作。2016年,双方的防务合作进一步加深。6月初莫迪开启第四次访美之旅时,两国签署了《后勤保障协定》,莫迪还被安排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宣布印度要成为美国的“主要防务伙伴”,目标是要在防务合作上能达到美国最紧密盟友和伙伴的程度。美印关系似乎真的要走出过去“犹豫不决”的状况。  多事之秋  2016年,中印关系开始进入“多事之秋”,焦点是两个问题上的分歧。一是印巴关系的对立面在加剧,印度固执己见,认为中国“偏袒”巴基斯坦;二是印度在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问题上受挫,认为中国是其中最大障碍。  印巴关系随着克什米尔骚乱加剧和恐怖主义袭击增多而日益紧张。2016年1月和9月,先后发生了两起针对印度军事基地的袭击。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是对印恐怖主义的“幕后黑手”,要求“严惩”巴基斯坦的情绪在上升。2015年6月时,印度就要求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根据1267号决议制裁巴,因为当年巴释放了涉嫌策划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的嫌疑人拉赫维。但是,当时中方并不赞同这一提案,因为“印度提供的信息不足”。同样,2016年印度指控以巴基斯坦为基地的“穆罕默德军”幕后策划了1月的袭击事件,中国多次以技术性手段搁置了印度的申请。而快速发展的中巴经济走廊,将可能成为南亚、中亚“改变游戏”的因素,也令印度颇为不悦。  另一个问题则是,印度在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上受挫。2014年9月,莫迪首次访美得到美国的强力支持,因此于2016年5月递交了加入NSG的申请,随后在国内外开展了高调的宣传和动员,一副决意加入NSG的姿态。莫迪特意选择在6月24日核供应国集团的首尔年会前,访问瑞士、墨西哥等国,寻求对印度立场的支持。结果,首尔会议并没有将印度加入NSG的问题提到议程中来。印度媒体不断暗示中国是唯一的阻扰力量。实际上,挪威、荷兰、新西兰、爱尔兰、土耳其、南非和奥地利等国,都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  在这种消极的氛围之下,印度也逐步对华采取一些所谓的“反制”举措。2016年10月初,印度社交媒体上陆续有人发出倡议,要在排灯节(Diwali)期间抵制中国货。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的高层人士,敦促人们使用印度制造的产品来庆祝排灯节。10月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首席部长会见达赖喇嘛,邀请他窜访中印争议地区达旺;美国驻印度大使理查德·维尔马(Richard Verma),更是飞到达旺参加当地节日。年底,印度总统更是“史无前例地”在总统府接见了达赖喇嘛。与此同时,印度在南海问题上也是小动作不断。
  未来方向  进入2017年,中印关系似乎要走上积极发展的轨道。1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15次提到印度,将印度放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列在日本和其他国家之前,这令印度战略家们颇为高兴。2月22日,中印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以来的首次战略对话。印度外交部称,此次会谈是富有成果的(productive)。  然而,进入4月后,中印关系再次受到严重冲击。4月4日起,达赖喇嘛开始窜访达旺地区,印度内政部国务秘书里吉朱(Kiren Rijiju)一路陪同并高调向中国喊话。更有冲击力的是,5月13日晚,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以答问形式,就中国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做出表态,称“互联互通倡议必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准则、良治、法治、开放、透明及平等基础上”,并称“印度一直在敦促中方就‘一带一路’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正等待中方积极回应。关于所谓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国际社会已非常了解印方立场”,云云。  及至6月的洞朗对峙,印度借口替不丹“出头”,竟然主动进入中国境内干涉。这个“借口”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事实正如不丹的法律人士旺查·桑杰(Wangcha Sangey)在给印度NDTV的公开信中所指出的,不丹王室没有以任何形式确认过曾邀请印度进行干涉。最初印度媒体说,是不丹要求印度出面干涉的,随后则改称是“与不丹协调”后采取行动的。同时,不丹从来也没说自己被谁欺负了。因此,桑杰要求印度媒体别再说什么中国“以大欺小”了。
更严重的是,印方还称中印两国就“中印边界锡金段尚未最终划定”达成一致,双方只是认同了边界走向。印度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历史界约,特别是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两国政府间一直以来的往来文件。  印度的做法令中方愤怒,洞朗对峙被看作是印方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也已做出了强烈的回应。尽管如此,是否可能很快缓解并解决当前的对峙,仍然还有待观察。
文章得分:
{{scoreOption}}
&/&本刊记者
&/&丹尼·罗
&/&本刊记者
&/&本刊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关系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