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于简单办公,乞丐版surface pro 3怎么样

来自美利坚合众国— Microsoft Surface Pro 3 简易开箱
由于差不多三个月前就已经有枫叶国大神发过 Surface Pro 3 的开箱了所以我也就不在这里做太多的深度使用或者什么动手玩之类的 纯属再让一些纠结买不买 Surface 的人再纠结一会而已(笑)。其实我买第三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的索尼大法好在拿去上课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然后美帝客户部门居然说修不了,我笑的好开心 珍惜生命 远离索尼笔记本(反正电脑部门也被卖掉了)。所以为了赶紧找一个合适的代用品我毫不犹豫的找了部乞丐版的Surface Pro 3, 主要是因为这几天美国开学日买Surface的学生可以获得150美元的优惠啊!(相当接近1000RMB的优惠了) 。所以Surface和Type Cover一起含7%的州税一共花了我819美元(也就是4900RMB左右) 就算是这样也比国行的裸机售价便宜将近700RMB, 如果说不买键盘的话只买裸机那么会比国行要便宜将近1200RMB,不愧是邪恶的资本主义。外包装好像又比上一代变白了一点。抽出来之后。Surface Pro 3的配件很少 就一支笔和充电器而已。
关于的新闻极客数码,专为Geeker推荐好玩的极客数码产品、创意数码产品
霸主的「野望」,微软 Surface Pro 4 体验汇总
浏览: 827 views
微软的 Surface Pro 系列电脑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第四代,前三代就像是一部恩怨交织的爱情剧,从新鲜,到失望,再到好像还不错,成长期的 Surface Pro 交了不少学费,但也终于在第三代上长大成人,如今 Surface Pro 4 的到来,微软更像是以一个变形本市场卫冕冠军的身份出现,虽然 Surface 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在“表面”上的变化并不是那么的大,但更为成熟的体验也反映了微软进入更大的市场的野心,现在 Surface Pro 4 已经在微软中国官网开启预约,我们也来按照惯例在国外主流媒体的视角一睹新霸主的风采。
以一台精英笔记本的角度来看,还不算太贵
在过往的 Surface Pro 系列的价格体系里,大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贵。毕竟大多数人在骨子里还是认为 Surface Pro 是一个平板,价格的对比自然也就落在 4000 元左右的 iPad 系列上。但从微软自身的定义来看,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笔记本,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可这个观念,看看第一次把竞争对手锁定为超极本的 Surface Pro 3 的销量在 120 万台左右的热销情况就该知道了。
当然微软在这一代没有重大变革的时候也悄然地提高了性价比,Surface Pro 4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起始容量由上代的 64GB 提高到 128GB,使得乞丐版的可用性大大提高。但我依旧建议入手次低配,也就是 7388 元的 Surface Pro 4,毕竟数百元的代价可以从酷睿 M3 换成根正苗红的第六代 I5 还是很值当的。
在新 XPS 13,MacBook Air,Surface Pro 4 几台超便携笔记本之间,它们的起步价都非常的接近,所以价格并非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影响力更大的是硬件配置以及使用场景带来的差异。硬件上最大的差异也许就是屏幕了,尽管 XPS 和 MacBook 在更高的配置上也有很优秀的屏幕,但就入门版来说,Surface Pro 4 全系标配同样优秀的屏幕就显得要厚道不少。
其次在使用场景上,XPS 和 MacBook Air 都是传统的笔记本形态,更适合一直以来“Laptop”的使用概念,随便找个支撑就可以快速办公。Surface Pro 则不同,尽管机身背后也有支架,但你还必须再加上 Type Cover 才能较为有效率的开展工作,手写笔的加入和相对较轻的机身也让你更有欲望在路上使用娱乐或者记录灵感。
几近相同的外观设计
Surface Pro 4 的外观跟 Surface Pro 3 分别不大,重点的更新大多出现于内部硬件规格,还有那个 Type Cover 配件。微软发布会之时高管曾指出他们并不想大幅改变 Surface Pro 4,因为它在大家的眼中已经很好,官方调查显示 98% 的用户对其感满意。所以他们设计 Surface Pro 4 时的方向是”把很好变得更好“,基于客户的意见来做改善。所以最终得出了这款除了更轻、更薄、更快外,屏幕更大的 Surface Pro 4。
堪称笔记本史上最强大的 LCD 屏幕
这次屏幕上的升级也值得一提,微软将一块分辨率达到了 (SP3 为 ),总像素数高达 500 万的屏幕塞进了 Surface Pro 4 中,这样屏幕的像素密度为 267,在这样的密度下,我们可以获得很棒的视觉观感。不仅如此,在专业显示评测机构 Display Mate 的测试中,Surface Pro 4 各项显示性能指标都较 Surface Pro 3 有明显提升,另外,由于屏幕的低反射性,因此屏幕的环境光性能也更加卓越。
现时世界上有大约 99% 的内容都是基于 SRGB 标准来制作,在这张色度准确度图中,白点表示零饱和度,灰点表示 50% 的饱和度,黑点表示 100% 饱和度。我们注意到 Surface Pro 4 的灰点绝大多数都准确地处于白点到黑点的中间,这表示这块屏幕的色域显示十分的准确。
灰度级不仅可以控制所有显示图像中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控制红、绿、蓝的颜色组合使之控制产生所有的屏幕上的颜色。灰度强度越大,图像的对比度越高,显示颜色混合的饱和度越高。从测试结果来看,Sueface Pro 4 不仅和标准的工业标准伽马 2.2(即那条黑色线)十分接近,而且整条线的形状十分直和光滑,显示出 Surface Pro 4 强大的灰度表现力。
强大的性能如今更强大
虽然这是一句很“中国苹果式”的句子,但用在对手身上也很合适。在定位上,今年新出的 Surface Book 显然在硬件上要比 Surface Pro 4 要更强大,例如 Surface Pro 4 的最高版本的显卡只是英特尔集成的 iris 独显,而 Surface Book 最高版本的显卡为 NVIDIA 独显,但对于大部分轻度使用的尾巴们来说,第六代的处理器搭配集成显卡便足矣。
▲通过 GeekBench 的 CPU 单核测试和多核测试来看,搭载在 Surface Pro 4 的第六代 Skylake 处理器 i5-6300u 相比上一代 Surface Pro 3 的 i5-4300u 来说提升还是比较显著的,但如果和搭载第六代 i7 的 Surface Book 相比则只能大幅落后。因此如果觉得 i5 的性能不够用的话,选配顶级的 i7 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两代的 Surface 处理器的 GPU 部分的差距有多大?外媒的测试设备是中端的 i5-6300U,而 Surface Pro 3 的 CPU 为 i5-4300U,从最后的结果来看,Surface Pro 4 相比上一代的进步幅度在 5% 到 15% 之间,并不算大。
新的处理器也带来了新的内存选项,消费者可以选择高达 16GB 的内存,虽然并非所有的处理器都可以选择这个规格。例如,M3 处理器不超过 4GB 的内存,又或者如果你想要 512GB SSD,你就需要选择 i7 和 16GB 的 RAM。
键盘的手感终于对得起售价
在 Surface Pro 4 最大的升级是新的 Surface Pen,它重新设计得更符合手掌形状,并有着最多的 1,024 级压力感应。而且笔触也有投放不少时间去研究,使用者更可选择不同的笔尖在 Surface Pro 4 上绘画和写字。试用以新 Surface Pen 书写时,它移动的路径和屏幕显示之间的延迟只有很少,有一种像使用铅笔在纸上书写的感觉。而之前在笔头通过按键切换实现的橡皮擦这次调整到笔后,更符合人们日常的用笔习惯。
新的 Type Cover 距离完美又进了一步,但很可惜地,它需要以 988 元另购。同时发布会上还有一款整合了指纹感应器的 Type Cover,价钱也没有比普通版贵太多,美版要价 150 美元,但并未在中国官网上架。有安全性需要的朋友,相信为了信仰海淘购买指纹识别款会有更好的体验。
微软用“日与夜”来形容新的键盘附件的改变,也说明了其改进之大。Surface Pro 4 有着一个更薄、更轻的新 Type Cover。触控板的面积比前代增加了 40% 且支持 5 点触控,整块玻璃覆盖之下也能带来更顺滑的手感,用起来可能会更接近 Macbook 系列备受好评的触控板,尽管它还没有 Force Touch。
虽然 Type Cover 整体是瘦身了,但键帽间的空间却有所增加,剪刀脚的键程也增加至 1.3mm。因为 Sureface Pro 4 的面积没有改变,所以新的 Type Cover 可以在 Surface Pro 3 / 4 之间互相交相使用。这也使得旧款的用户只要换一支笔和一个 Type Cover 便可感受换新的感觉。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距离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造微软至今已整整四十年,曾经头戴皇冠身在皇座的微软却也在苹果的光环下有些迷失了方向,Surface Pro 系列也曾遭受过市井的讥笑,四年蛰伏,Surface Pro 4 是第一次以统治者的身份回归,最近几年习惯了追赶者身份的微软能不能重新带一波节奏?
答案也许是肯定的。在有了 Surface Book 扛起 Windows 旗舰大旗的时期,Surface Pro 系列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以极具创新,颠覆传统的形象出现,它在历经前三代的大起大落后也顺利的找到了自己明确的定位——可以娱乐的工作变形本。它的任务是变得更务实,也许依旧有眼前一亮的黑科技,但更为成熟,可以明确提升体验的技术才是这个系列现时最需要的,譬如改进明显又不失轻薄特性的 Type Cover,或是受到一致肯定的顶级屏幕。
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户不需要建立新的使用逻辑便可轻松享受更好的体验,微软也在三代之后领悟到苹果那种舍我其谁引导行业的节奏和领导力,在 Surface Pro 4 上找到那个最平衡的点。所谓赢家不换牌,也许 Surface Pro 4 正是做的这样的一件事吧。
购买地址: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页关键字Surface Pro 3 与 Windows 10 初体验 - 推酷
Surface Pro 3 与 Windows 10 初体验
从一年前的Surface Pro3到今年六月的Surface 3,似乎许多媒体都喜欢把它们俩拿去跟iPad作对比。然而在我眼中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平板电脑根本没有可比性。难道微软把Surface定义为平板电脑?在微软官方商城里面的简介有这样一句话:“全新的12英寸Surface Pro 3,替代您的笔记本。”并且多次提到“革命性笔记本”之类的字眼,这就足以证明Surface系列是定义为笔记本电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键盘拆开单独卖?)所以这一次,就以它的真实身份——笔记本电脑来体验体验一番。
友情提示:全文文字较多,SP3入手以来都少有文字输入,本文尽量使用Type Cover输入。因为码字比较累,希望你们可以尊重如此艰辛换来的劳动成果,所以建议看图就行。
因为拿到机器相当兴奋,所以草草拍了几张了事,比较简单,整体包装也没什么亮点可言。作为一名过期高三狗,高考失利,准备步入大学,在大家都选购笔记本电脑的时候选择了Surface,似乎是朵奇葩。
▲包装盒十分巨大,设计简洁,“3”字很显眼。我喜欢。
▲侧面有个Microsoft的logo,在整体灰白色的包装上很碍眼。
▲还有一个能效等级标识,也是醉,不知道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也要贴,单也表明这不是平板电脑。
▲而背面则是电脑相关配置。(我就知道不会给我发了i7。By the way,乞丐版怎么了?)
▲开封之后从侧面抽出箱子,拿开机子下面就是触控笔以及说明书balabala的,在说明书下面是触控笔的电池。
▲开箱唯一的亮点:电源。盒子里面乱七八糟,线似乎是随便塞进去的,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翻新机,后来才知道是普遍现象。
▲少不了还有Type Cover。买个键盘也是累,电脑城、苏宁、国美、淘宝都缺货,所以键盘比电脑晚来了半个月。(就是喜欢基佬紫又怎么了?)
体验该怎么写纠结了几天,7月29号“有史以来最好的Windows”上市,我是要按旧的Win8.1写,还是按Win10写呢?对比着写吧我又没有两台电脑进行对比(要么还在XP年代,要么就是Win10预览版)。最终决定随便写写。
▲对的,我就是那1400万成功升级用户中的一个。捣搞了一个下午才完成。是官方把我推倒的哟~腾讯什么的一边玩去吧~
Part.1:电脑模式
▲说了这么多才第一次正式亮相(话说Type Cover如图斜着的话任务栏的图标很难才能按到!)
在另外一台电脑上使用Win10预览版已经有将近半年时间,从一开始的处处bug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飞跃。也许因为已经习惯Win10操作的原因,对荣升Win10正式版的SP3并没有感到什么新奇的地方。然而正式版所存在的不足并不是bug满天飞,而是一些个人认为操作逻辑上的问题。
▲右侧通知和操作中心
通知和操作中心的加入值得点赞。刚入手SP3在使用Win8.1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屏幕怎么锁定方向呢?结果一轮百度才知道原来在控制屏幕亮度滑条上面那把锁那里。好吧,之前我一直以为那是个摆设。解决了一个槽点另外一个又来了,屏幕亮度在这里为什么只有25%、50%、75%、100%四级可调?要细调还要进系统设置-系统-显示-balabala……另外调整快速操作按钮也相当麻烦,首先进入系统设置-系统-通知和操作-balabala……
最后一个是可能只有用触屏才能体会到的,向左划出通知和操作中心之后想要关闭,只能用手点击通知和操作中心以外的区域来收回,以至于我每次都傻X一样往右划划划划划。
▲不统一的右键菜单。
这里指的不同一是指使用触控展开的菜单不一样而不是使用鼠标和触控笔。在桌面空白处展开的菜单每一行的触控面积很大,非常适合触控使用。而一些程序、文件夹、快捷方式则是传统的菜单,手指需要瞄准,然后毫不犹豫地点下去才能击中目标,相当蛋疼(女生没有蛋估计会乳酸吧)。奇怪的地方在于,又有一部分文件展开的菜单却是“触摸版”(请允许我这么叫),相当诡异。
一个不太确定的改变:Win8.1的时候使用触摸或者触控笔展开菜单时,菜单会在左侧展开;使用鼠标时会在右侧打开。当时有想的是这是个人性化设计,可能是为了菜单展开后不会被手遮挡所以就会在左侧。刚刚在Win10上试的时候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在左侧,导致不能确定是不是Win8.1有这样的设定而Win10没有。如果有人试过Win8.1也没有的话那我就是老了。
▲多任务管理器以及虚拟桌面(忘了拍图就用截图吧。)
Win10的多任务管理器看上去十分炫酷。在屏幕上从边缘向右划就能呼出,在电脑模式模式下这样的设计感觉很棒,但是在平板模式下就显得有些麻烦,每次都需要划和选两个步骤,反而不如Win8.1直接切换到上一个任务来得直接高效。
Win10的评测很多,从预览版就有,似乎自虚拟桌面功能推出之后就备受追捧,诸如“终于可以像Apple的OS X那样balabala……”,但是对我来说始终感觉并没有什么用。至少现在是这么觉得的。
Part.2:平板模式
▲平板模式
看来平板模式的推出就是想让平板和电脑结合了,但是似乎现在还不够完美。与Win8.1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Win8.1是横向而Win则是纵向。另外就是启动应用之后的动画发生了改变,不如Win8.1的那么有视觉冲击力,虽然也挺好看。平板模式简单概括就是把所有窗口强制最大化显示,以达到平板效果。既然SP3定义为笔记本电脑,那平板模式就不作过多介绍了。
▲应用管理(是这么叫吧?)
装了新应用之后图标不会自动显示在桌面上,而是在左下角“所有应用”的菜单里面,而这个菜单的功能在左上角也有一个,算是功能重复吗?每次拖出一个应用之后侧栏会关闭。看见它缩回去就自然而然地向右划把它拉出来,结果,可恶的多任务管理!所以刚刚升级Win10之后搬砖(整理平板模式的桌面)真的是累死。
▲平板模式下的分屏(因为SP3的屏幕相对还是比较小,所以电脑模式下就不多解释)
就以我目前的使用情况来说,最多的使用情景就如图了。至今还没发掘什么巨大潜能,虽然我知道潜能很大。
▲触控笔想必是SP3推出时的一大亮点
▲触控笔(借用开箱时拍的一张)
在Win10上除了延续Win8.1的功能以外却没有发现任何新变化,比如我想要的自定义触控笔上的按键作用,触控笔上的按键功能设计感觉有点反人类,我自认手比较大(事实也如此),但是把点击右键的设定在靠上的一个按键也太不科学了,每次按都要手向后退一点,按完再回到合适的位置,而下面一个按键在OneNote以外没有任何用处。笔尾的按键单击一下打开OneNote,双击则是截屏,然后打开OneNote。我理想的状态是单击打开一个自定义的应用,双击截屏,但不打开OneNote。难道这个笔就是为了OneNote设计的?
▲悬浮操作(类似于三星的Spen)
在笔尖离屏幕1cm以内的时候,屏幕会出现一个白色点。就像鼠标一样。触控功能必须放入电池,否则是无效的,不连接蓝牙则只影响笔尾的按钮,不影响触控。
记得在Win8.1第一次打开OneNote的时候提示可以把手放在屏幕上书写。本着好奇的心浅薄地探寻了一下防止误触的机制,在使用触控笔时,只要笔尖靠近屏幕,屏幕出现白点后,整块屏幕就只有触控笔可操作,人手触摸完全失效。(Win8.1是这样,Win10因为OneNote提示无法登陆,进入不了,所以不能验证是否也是同样的原理。)
当握住电脑时有一部分碰到了屏幕,也是有防误触的。研究了一下发现被误触的一部分周围也无法触控,无法触控的范围形状类似于矩形,推测是触控屏划分了区域,当有一些区域被大面积触控的时候就判定为误触,然后屏蔽掉该区域的触控信息。(以上仅为个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研究与推测,不一定属于真实情况。)
▲多角度一体式支架(希望耐用一点吧)
微软要做的是一款可以放在大腿上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对于我来说这么大的角度只是为了放在桌子上方便散热而已。尝试过连着Type Cover放在大腿上使用,发现大腿不够长(身高一米八的大长腿啊!),原因是要使用支架的话必须有两个支撑点(废话!),因为SP3的尺寸问题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二大腿的位置,剩下的位置还要放键盘,而且需要的面积更大。把支架立起来一点又怕摔。不用键盘么?那还谈什么办公。
▲摄像头(当摄像头在工作时旁边的灯会亮起,如图,前后置都有)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前后两个摄像头都是500万像素。再由拍出来的照片来看两颗摄像头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不放图的原因是……臣妾做不到啊!
另外,官方数据里面说有立体声麦克风,但我只发现前后置摄像头旁边各有一个,难道所谓立体是……
▲Type Cover
Type Cover背面使用的是绒布,放在桌子上用的话就会成了抹布。而正面就有点像是橡胶塑料。由于按键过于密集,导致很容易出现错误。因为使用的话会经常折叠上面两段,所以有些担心时间长了里面的排线会不会断。清洁的话似乎也十分麻烦,还是要小心着用。另外,官方凭什么宣称是机械键盘?
Surface Pro3入手至今将近两个月,有些让人抓狂的地方在升级Windows10之后有很多已经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但软件问题终究有一天能解决。硬件问题就不是更新一两个固件就能解决的。在入手之前看到许多人吐槽的发热问题的确存在,升级Windows10问题依然,在此推荐一个方法,把湿纸巾贴到你的苏菲后面吧!喜欢的话也可以绑个风扇。噪音问题其实并不是很明显,除非是一直运行大型游戏。CPU温度达到50度风扇才会运转,平时浏览网页也不会过热。
全金属的机身也导致机器热起来摸上去十分烫手。磨砂的表面用手托着不会怕因为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噢,不好意思,不会怕因为摩擦力不足而滑落。整体做工精致却缺乏细节;支架上面接触座子的地方已经掉漆;后置摄像头凹进约一毫米容易积灰,扬声器也一样;充电接口太靠下,导致把电脑立起来时线要向上。
身边一些朋友问我乞丐版性能够不够,对我来说足矣,上上网,修修图,游戏的话作为画质党,面对3A大作,再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也满足不了(屏幕大小是硬伤)。整体来说入手至今还没后悔,虽然不完美依旧很多,但是它独有的服务和微软这座靠山确实为Surface增分不少。
也许是对“原生”和“搞机”的热爱,所以手机喜欢原生Android而不是MIUI、Flyme或者iOS,即使同价位笔记本电脑性能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却选择了低配版本的Surface。其实我觉得微软应该把Surface作为Windows开发的目标,既然做出了这样的硬件,说明这是微软就是希望以后的电脑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如果Windows更倾向或者对这方面优化足够多的话,其他厂商势必也会跟着往微软期望的方向发展。同时Surface也会因为有亲儿子的特殊而独有的待遇而发光发亮。
哦!对了,刚刚我说尽量会用Type Cover输入全文,其实码完那句话之后我就换机械键盘了。
最后,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你真的需要surface pro 么??给犹豫的人一点建议,欢迎大家讨论_surface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5,920贴子:
你真的需要surface pro 么??给犹豫的人一点建议,欢迎大家讨论收藏
关注surface产品差不多四个月了吧,从一开始的消息,到rt发布再到pro的到来,自己确实受了不少煎熬啊,自己也是从期待到观望到最后的犹豫。说心里话,自己还是比较喜欢surface pro的,感觉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理念,想象着pc 平板二合一,就用莫名的激动,因为自己的工作原因,我确实需要一台便携的办公临时替代品,所以,我对pro期待不已。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我也关注了了许许多多其他品牌的平板,由一开始对pro的热衷,我慢慢冷静下来,分析了自己的需求,从而有了许多体会。所以希望跟大家分享,也想跟大家讨论下,是不是该花7~8000买surface pro呢?首先说说市面上的这些平板吧。大体上我把这些平板分了三类。
一、以surface 为代表的rt版本,个人认为产品系统不是太成熟,兼容性还是不够强大,毕竟x86的exe程序,不仅仅是有个office就足够了,稍微有点别的需求的人,rt就无法满足了,也许日后会日渐完善,但是现在我还不考虑。
二、以surface pro为代表的高性能平板。这类平板也是大家现在普遍比较在意,比较关心的平板,大部分人也是准备好大出血的准备了,特别是surface pro啊。呵呵,之前我也是的。不得不说,这么小的平板里集成这么多先进的科技,这是科技的进步啊,这也确实让人向往,想想拿着平板又能办公,又能玩游戏,屏幕那么牛,确实很爽。呵呵,但是,有多少人冷静分析过这些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呢?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随便喷。
1.办公、首先,办公无非是 office 的良好应用,兼容的正常,这些我感觉对于办公要求不是特别特别牛的话,用这些高性能平板的性能,是不是有点性能过剩了。。。当然至于专业人士,那些需要什么画画之类的,但是,7000多大洋,性能跟专业设备比,是不是没多大的优势啊。。
2.游戏、相信这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方面。其实我在看群里有很多人总在讨论游戏,总用游戏能不能玩来评判平板,我觉得有失偏颇,看看很多平板的评测:装上游戏了,能玩了,流畅运行,大家高兴的不行,放心了,说明可以玩游戏了,可是在我看来,这只能说明平板性能不错,又能代表什么?你会整天在平板上玩游戏么?且不说屏幕尺寸如何,玩游戏对平板电池、风扇损伤不会太小吧?先说电池,游戏的高功耗下,必然带来电池的损害,本来pro版的续航就是硬伤,所以这样玩就是雪上加霜了。半年后电池不行了,那就是一台需要插电源的笔记本了吧,还跟平板有什么关系,即使是换电池,恐怕,价格也不菲吧。再说风扇,首先,平板设计里带风扇,这种设计我感觉不是太科学,当然不是微软的错,cpu还没更新到那个份儿上,新的cpu现在还没广泛应用。有风扇,就有散热孔,有散热孔就会进灰尘,久而久之,肯定散热是问题!我想,笔记本自己拆拆,清理下还好,平板恐怕不容易吧、、
所以游戏上我觉得用来展示平板的性能可以,如果你是个资深玩家,想用它来拉风的玩游戏,恐怕最后会有各种不爽的感觉吧。
3、续航,我觉得续航不得不说是硬伤,有的人会说,没事儿,我调个低性能模式,就能延长续航,那你要这么高性能的平板有什么用呢?只为临时牛逼一下?出个门,还要各种顾忌,跟平板的本质有点相驳了吧。
4、最后说说外观,我个人感觉,重量厚度有点超了,大家不要一直用什么 ‘这不是平板,这是一台超级本来’之类的来说事儿,缺点就是缺点,没有人说他不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取了高性能,自然就要牺牲续航、重量、外观。但是我又不禁要说了,既然是为了便携,这样是不是又有点不便携了。
综上所述,我感觉,win8 的高性能平板,就说surface pro吧 还是不够成熟,他只是一个过渡,以后的产品,才会慢慢成熟。三、最后说下第三类,也就是以atom平板为代表的第三类低配平板。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平板也是嗤之以鼻,cpu太次了,屏幕都不是高分屏,价钱还虚高,完全没有性价比啊。可是我看看很多网上的评测,发现其实atom z2760处理器也没有那么不堪,想想开发商不会那么傻,拿一款垃圾平板出来混,因为我们冷静下来想想,现在,真正称的上‘win8 平板 电脑 ’的设备,恐怕要属atom处理器下的平板了,无论续航重量兼容性,都中规中矩。当然,有人放出i5u 跟 atom 跑分后,大呼,花2/3钱 买了1/5的性能,我觉得这种比法有点扯,照你这样说,那买电子产品就纯买配置就好了啊,要是这样是不是说,现在出一款比ipad 配置高很多的ipad平板, 然后续航,重量,厚度增了三分之一,大家就蜂拥而上去抢这款高配的了?不见得吧?既然低配的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也不影响用户体验,还又便携,那对于大部分群体,没有高需求的话是不是更倾向于低配的,而且价钱还便宜些。想一想,surface pro 一天两充还不一定够,别人地铁上 公交上拿个atom的本子看看电影,可是pro就没那么方便吧?坐个火车看个电影,还要配上移动电源?且不说他的移动电源有多贵,也不说atom,你买个几百的安卓平板也比这强吧?所以,说他是超级本比说他是平板电脑更确切!
所以,以我个人来说,我挺倾向于现有的atom板子。也许有人又要站出来喷,说我是什么pro黑,那我就笑了,如果你认为这款产品很完美的话,那我就没话说了,我认为现在的情况下,如果你没有特别需求,只是上上网,看看电影,然后办公什么的,atom 足够了。看看现在那些已经买到atom板子的朋友的评测,它还是拿的出手的。我不是高富帅,7000大洋的保守估计,不是个小数目,想想曾经的自己在逛电子商场时候,看见苹果的air,也会爱不释手,但是看看价格,也就望而却步了,可是如今一个surface pro的一代产品一出,自己却会疯狂的不惜血本去买下他,但是,万一它辜负了我们怎么办?
我想,pro二代,也许会真的完美,当然,我心中对平板电脑的完美定义并不高,有atom的续航和轻薄,有pro的配置兼容,不知道haswell能不能做到,我也很期待。如果做到了,我会义无反顾的支持surface pro的。
我说这些,也只是针对那些在犹豫的人,希望给你们点自己的建议。至于非常喜欢的人,大可不必计较,喜欢就喜欢,也不必在乎这些话,不过欢迎大家来讨论啊。呵呵
设计惊艳,颜色鲜艳的Surface,满足时尚女士搭配需求,Surface有多种颜色可选,尽显魅力自我;功能齐全,纤薄轻便的Surface,让行业女性菁英享受轻松无限!现在就耀出色!
顶楼主,其实关键是价格把pro定位太高了,导致现在不上不下。
和楼主有同感,atom的平板与rt差不多价位,但兼容性上的优势明显。运行简单x86程序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已经买了rt。。。
一开始也很犹豫,本来想买超极本的,但我对比了很多,最终还是选定了Surface Pro
被犹豫到了 顶
surface pro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到啊!!!
+ 需要有多400美元。
和楼主想得完全一样从一开始的激动期待,到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了感觉微软就是捧不起的刘阿斗。RT版各种质量问题,键盘太贵,应用少,价格没优势,除了Word是亮点Pro版的确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问题是等他上市的时候,市面上已经一大堆Win8平板了,已经分流了一大批消费者,而Pro与其他win8平板相比,并不具备很高的性价比。
果断THIMKPAD TABLET2!多番比较,这款是多种因素的目前最佳综合!
&微软官方商城& Surface Pro 随心所欲 百变精英.臻享特惠,享额外最高1500换新补贴.比单购节省576元.更享额外最高1500元换新补贴,活动截止日,不容错过!
推gal atom不可能够的吧而且人家游戏做那么精细的画面你拿个渣渣屏幕坑他也不合适吧
不建议买,根据rt的经验来看,这东西应该也有个成熟期,过段时间再说吧,微软坑爹啊
我个人是这样想的:pro类:家境较好而且追求酷拽新潮的人,日理万机不能放过地铁公交时间办公的人,家境不一定很好但发现pro的移动功能能成为长远投资的人(个人感觉第三种基本不存在带压感屏的pro类:生活条件不错的绘画爱好者,已经能够用绘画获得不错收入并且想离开电脑桌的画师,想购买数位屏作为职业生涯投资但资金不足或者热衷于便携性的画师。rt类:真的只看上了office移动办公而且追求便携性续航的工作者,家境一般但也想追求酷拽新潮的人。普通arm类:想买平板来只为看电影,听音乐,看文献,上网的消费者。也就是说除非家境很好或者作为工作投资,pro类还是算了吧。。。。
我的想法跟楼主很相近。PRO和ATOM根本不是孰高孰低的问题,他们各有优劣。ATOM最大的特点是:①价格适中②续航好③尺寸小④比RT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体验。不过从购买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从个人需求入手。
纠结阿。atom的平板除了性能之外,别的都好。可惜性能太差了,能赶上i3的CPU+WinXP系统的感觉吗?rt除了usb之外不兼容,没太大意义,和ipad之流差不多,其他功能没什么有用的,不兼容的东西就是废物。pro性能好了,但是能耗高,带风扇,又厚又重,真TM的纠结。
楼主,那i3 u的怎么样?虽然从性价比上看绝对没i5好,但是价格少1000,任务处理上也比atom好了不少
pro作为平板,手握感觉也应该不会太好。有棱有角的。
我现在还是看好PRO,只是价格虚高了,5000左右必定下手
感觉大家都在等haswell平台啊……不过从haswell出到真正产品出来还要一个过程吧这个时间13年下半年也不一定赶得上吧?
唯一担心续航..
主要当平板的话atom完全可以胜任,exe只是补充,比如播放器什么的。对exe想法多的就不适合了。目前的问题是抛开键盘的质量问题,没有哪款的设计赶得上surface,而他又正好没有atom的,否则估计目前买rt的很多会买atom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face pro5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