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制是相机抉择还是规则行事

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1)_文档下载
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1)
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1)
财经视线Finance
在相机抉择的情况下,得到的最优条件为:
                                     (5)
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章华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0)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体的有效性。谢平和罗雄(2002)计算出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各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回顾,利用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模型来分析各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并得出相关结果。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   动态不一致性   透明度
从(4)式我们可以看出,在按规则行事下,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引入了连贯性即上期的产出缺口变动会影响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央行当前的政策会影响到公众的预期。由上述两式可以看出,预先承诺下,针对成本冲击,央行会采取温和的紧缩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使经济慢慢地恢复到稳定状态;而相机抉择下,央行会采取较大力度的紧缩政策,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突然性,以使经济立即回到稳定状态。
我国利率的泰勒规则值,提出泰勒规则可以较好地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刘斌(2003)则根据我国实际数据,建立了混合型模型,认为采用最优简单货币规则在我国具有可行性。徐亚平(2006)则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其有效性。谭旭东(2008)利用动态不一致理论分析了我国各个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时间不一致性理论里面,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否时间一致。本文就主要以该理论为基础,将动态不一致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不同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在不同阶段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开始实行货币政策,因此本文从1984年开始介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情况。
(一)1984-1993年
198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于控制贷款规模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改变过去只控制各专业银行存贷款计划差额的办法,开始对贷款规模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之后,贷款规模又发展为贷款限额管理。在该阶段,货币政策强调经济发展和币值稳定,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这就导致货币政策类型很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有紧有松的短期循环。这个阶段央行的货币政策具有相机抉择的特点。从而就有(3)式中的β=0。
另外,从总体来看,该时期货币是扩张性的,它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也极容易诱发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该阶段就有k&0。这在1988年经济发展中体现最为明显,当年通膨水平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1993年又出现了通货膨胀,但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没有有效的控制物价上涨,当年的货币供应量偏多,这也给第二年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该阶段央行的损失函数为:
              (6)
由上式得出,损失函数只涉及到当期,没有预期,这说明央行制定政策的随意性,便造成了政策出台的突然性,也使为降低通货膨胀所付出的产出下降的代价更大。这也可以从1988年经济态势中可以看出,为抑制通胀,9月份突然改扩张性货币政策为紧缩性,这明显超出了公众的预期。而且紧缩力度还比较大,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明确提出“十不贷”的规定,对贷款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要看中央银行是否做出了最好的决策选择,是按货币政策规则行事还是随意行事。货币政策规则是对货币政策制定者即中央银行的一个约束,它让中央银行可以选择调整货币政策工具达到某种目标,比如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产生了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之争。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主张从货币需求方面进行相机抉择,但产生了通货膨胀倾向的问题。之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提出从货币供给方面按简单的固定规则进行管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Kydland和Prescott(1977)提出经济政策中存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也称为动态不一致性,它是指在时期t对时期t+i的政策措施作出计划,到了时期t+i,按原计划行事不再是最优反应。他们认为政府按预先承诺的规则行事优于相机抉择。在此基础上,Barro和Gordon(1983)通过建立模型对该问题做了更详尽的分析,得出动态不一致会导致中央银行有通胀倾向。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利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进一步深化了对该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即使不存在通胀倾向,中央银行按预先承诺的规则行事仍然优于相机抉择。
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国外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研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做实证检验以及探讨货币政策整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新凯恩斯模型属于前瞻性模型,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其假设存在垄断竞争,各个厂商以交错重叠的形式调整其价格,主要关系式如下:
      (1)                (2)
其中,(1)式IS曲线,xt为产出缺口,it为名义利率,系数θ>0代表产出缺口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ωt为需求冲击。(2)式为代表总供给的Phillips曲线,πt为通胀率,μt是供给冲击。
中央银行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函数:
           (3)
其中k为稳态有效率的产出水平与实际稳态下产出水平之间的缺口;ρ为在产出缺口上赋予的相对权重;β为贴现率。通常假定k=0以消除中央银行的通胀倾向。因此,在预先承诺下,可得到最优条件为:
             (4)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2页,共2页)
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基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本文对我国各时期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_基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分析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货币政策谭旭东 :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基于政策时...■210 0年第 9期 一现 代管理 科学 ■博士 论坛 我国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估计与检验 ●李春吉 摘要 : 文章在 BroGro(8)ar和odn1 3的理论模型基础...2010 年第 6 期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基于1 996 2009 年季度数据的分析张雪兰 杨丹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
年的经济金融季度数据, 对我国货...20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利率传导渠道的 VAR 模型分析 ―高 1 山 ,黄 2 杨 ,王* 超 3 ( 1.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 樊明太, ...国外研究中, 分析多是基于局部或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批判问题和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等问题, 使得模型在经...性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了我国 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引 言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 1 房地产价格在不断...3页 1财富值 我国通货膨胀下的... 6页...“货币非中性论”是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关于货币政策有效 性的复杂性和认识上的不一致性,...进行有效性的评估和分析,从而总结出存 在的问题与...1、 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的房地产政策有效性研究 资产...(数据通过参考文献得出) 2、 基于政策动态一致性...对我国货币政策规范选择问题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对我国货币政策规范选择问题的思考
【摘要】:
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而达成,货币政策的具体效果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密切相关。既然如此,那么,货币当局究竟应当如何拟定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逼近货币政策目标呢?换言之,货币当局应当怎样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呢?这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货币政策规范问题。中国自1992年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逐渐加大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力度,对于货币政策规范的选择也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哪种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更加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货币政策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操作规范,一直以来都是货币金融领域的一个经典命题。本文立足于理论梳理和实践分析的双重视角,对该命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结论。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基本定义出发,先从理论角度对货币政策规范的两种对立观点——规则和相机抉择——之间的争论进行了描述,然后指出两种操作规范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从实践角度看,现在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倾向于将两者优点相结合的方式,通货膨胀目标制便是实践中最有力的证明。紧接着回顾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四个阶段,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得出规则的货币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均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结论。最后,在国际上流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背景下,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在引文中,给出了几个本文讨论的基础概念: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所谓货币政策规范,简言之,就是货币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遵循的行为准则或模式,它是决定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上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类型,即按规则行事和相机抉择。引文还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即在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哪种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更加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如此的国际发展趋势下,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多年的实践,中国是否应该和适合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一章---规则和相机抉择之争,旨在对货币政策“规则对相机抉择”之争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作简要的述评。本章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对两者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其缺点所在,第三部分详述了两者之争的发展过程及其争论的实质,并给出了评价。
所谓相机抉择,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经济运行态势灵活取舍,“逆风向行事”平抑经济周期,以图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最大的特点是主动的短期经济稳定政策,对经济运行能起到稳定作用。在“逆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
所谓按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规范,是指在货币政策予以实施之前,事先确定并据以操作的程序或原则。它是一种消极的经济稳定政策,其对经济活动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避免使货币制度本身成为经济不稳定的根源。
从最早的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之争,到芝加哥学派的价格稳定论,进而到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之间的激烈论战,再到强调宏观经济行为微观基础的货币政策博弈分析,“规则对相机抉择”之争历经了150多年,此间两种模式可谓是此起彼伏,但争论的中心逐渐朝着寻求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争论的实质是两种经济哲学思想之争,即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和它的理想运行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差异是否市场自行可以解决,抑或只能凭借政府的力量才能解决。目前理论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争论还在继续,争论的主题仍是究竟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还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更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二者之争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不同的社会经济实践需要不同的操作规范。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目前流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刚好是一种相机抉择性的规则,该规则结合了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两种模式的优点,受到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推崇。
第二章---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各国实践,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和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其次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最后对该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寻求并采用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不再设定中介目标,而是直接钉住稳定货币这一最终目标。中央银行独立或与政府共同确定通货膨胀目标区,中央银行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反通货膨胀目标相比较,根据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此外,通货膨胀目标制还具有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中央银行的信誉、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更直接和稳定、减小经济波动、有助于央行摆脱通货膨胀压力,实现既定目标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以下缺点:即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拟订的目标低于理想值,这会损害其可信度;这种制度的可信度依赖于改变制度的成本,从而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可信度要求改变制度设计的成本特别高,另一方面如果成本很高将会阻碍经济情况变化时通货膨胀率目标的调整;如果政府本身具有内在的通胀倾向,解决时间非一致性的难题不过是从中央银行推给了政府而已。
工业化国家相继采取了某种形式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些国家包括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以色列、西班牙和澳大利亚。近来,日本已经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意愿。在美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美联储内外吸引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支持者。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有经济学家大胆预言“通货膨胀目标制必将成为许多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中心”。西方发达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均取得良好绩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章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四个阶段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指出我国不适合采用单纯的规则货币政策也不适合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年我国没有名副其实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年,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信贷现金计划管理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1993年夏央行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许多货币政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2003年开始针对经济中出现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倾向明显加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自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则一直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相机抉择的色彩,尤其在1993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前更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刚刚形成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奉行的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作为相机抉择政策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虽然取得了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经济波动也比较频繁。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市场疲软、经济滑坡和1992年以后的经济过热之后,货币主义思想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和关于货币政策的法律中开始占据支配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实际上开始了以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为主的货币政策实践,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1998年以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属于单一规则的政策。从年连续5年实行单一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出发点来看,为了制止经济过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但从长期结果来看,单一规则的长期连续政策实施在某种意义上导致或至少加剧了通货紧缩。
我国不适合单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与相机抉择的本质不符;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是中国金融风险累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货币政策调节具有“一刀切”倾向,不适合进行“微调”。
我国也不适合单纯规则的货币政策。规则型货币政策不可以真正起到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规则型货币政策不适合中国转型期的国情;规则型货币政策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的货币经济环境。
第四章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讨论。首先分析了该种制度实现的条件,其次对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在选定通货膨胀目标制时,中央银行要确认其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通货膨胀水平;中央银行有一套货币政策工具,可有效控制该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中央银行或政府能够清晰地界定通货膨胀目标的水平并且有与公众沟通的机制。适用的条件有弹性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利率开放和较完善的证券市场;对央行的要求非常严格。
对发展中国家适用的首要条件是中央银行应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第二个条件是货币当局应避免制定其他名义变量的目标或途径,比如名义汇率。
我国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中央银行必须履行保持币值稳定的职责;此外中央银行已经独立于财政,可以防止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再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机制体系,为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提供了条件。但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在现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2)中央银行应该积极进行政策实践或模拟操作。(3)关注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动态及已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实际操作,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发展状况,继续探讨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可行性。(4)从法律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5)创造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后本文提议现在应该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变化需要的复数货币政策规则;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局限性要求关注最终目标和其他中介目标;建立既能够反通缩又能够反通胀的物价稳定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建立正常的物价水平波动区间。
总之,本人结合中外研究理论和成果,结合中国实际,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货币政策知识对货币政策规范的选择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目的是为我国货币政策规范的选择提出意见。但是基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以及实践的不足,文中一定有一些问题,敬请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严厉批评,本人将改进论文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822.0【目录】:
中文摘要3-8
ABSTRACT8-12
1. 规则和相机抉择之争14-24
1.1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14-16
1.1.1 相机抉择的内容14-15
1.1.2 反对者的声音15-16
1.2 按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规范16-18
1.2.1 “按规则行事”的内容16-17
1.2.2 反对者的声音17-18
1.3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18-23
1.3.1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争论18-21
1.3.2 争论的实质21-22
1.3.3 简要评析22-23
1.4 小结23-24
2.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各国实践24-32
2.1 通货膨胀目标制概述24-27
2.1.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24-25
2.1.2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25-27
2.2 西方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实践27-29
2.3 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度的现状29-32
3.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32-41
3.1 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演进32-38
3.1.1 计划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32-33
3.1.2 宏观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33
3.1.3 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33-34
3.1.4 1998 年以来的货币政策34-38
3.2 相机抉择和规则的货币政策均不适合我国国情38-41
3.2.1 我国目前不适合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38-39
3.2.2 我国目前不适合规则的货币政策39-41
4.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讨论41-57
4.1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现的条件41-43
4.1.1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现的前提条件41-42
4.1.2 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的条件42-43
4.2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43-47
4.3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47-50
4.4 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和时机分析50-52
4.5 小结52-57
参考文献57-6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宏伟;[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贾德奎,胡海欧,黄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姜波克,朱云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方卫星;[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王朝军,曾令华,王忠生;[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黄静茹;[J];江苏经济探讨;1996年04期
周诚君;[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05期
刘斌;[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谢平;[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周骏;[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晓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植开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周仁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马英俊,陈彦娴;[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李学彦,姜彦福;[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梁广恩,尹刚;[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张倩;[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崔百胜;;[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王宏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赵明勋;[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贝多广;朱晓莉;;[J];China E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荔;田岗;侯利英;;[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吕江林;;[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何茂涛;;[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丁骋骋;;[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龚敏;李文溥;;[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琳;赵世君;吴冰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陈利平;;[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张莉;[D];苏州大学;2010年
蔡洋萍;[D];湖南大学;2010年
刘贵鹏;[D];西北大学;2011年
韦邦荣;[D];辽宁大学;2010年
黄武俊;[D];南开大学;2010年
陈勇;[D];南开大学;2010年
王春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田蕊;[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柏杰;[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云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崔玉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张浩;[D];湘潭大学;2010年
喻多娇;[D];湘潭大学;2010年
李觅;[D];湘潭大学;2010年
胡黠;[D];湘潭大学;2010年
马静;[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李秋红;[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吕小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孙铁军;[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锡铨,夏国忠;[J];财经研究;1999年09期
李健;[J];财贸经济;1996年09期
贾永言;[J];当代财经;1997年10期
吴青;[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04期
王洛林,余永定,李薇;[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4期
罗振宇,谢建华;[J];河北学刊;2000年01期
程建胜;[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曾令华,耿中元,何云辉;[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陈郡,阳洁;[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02期
瞿强;[J];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林;[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王松奇;;[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尚福林;;[J];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苏存;;[J];金融研究;1988年05期
邓乐平;[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陈汝议;;[J];金融研究;1990年03期
,唐国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苑德军;[J];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03期
何孝星;[J];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李培仁;马天禄;张旅萍;;[J];武汉金融;199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超林;;[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张国良;曲国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刘莉亚;;[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朱孟楠;严佳佳;;[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许坚;;[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曹永琴;;[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孙日瑶;;[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闫素仙;;[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刘锡良;李镇华;;[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李增刚;;[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李可?高洪艳
宋菲;[N];中国贸易报;2008年
李倩;[N];金融时报;2008年
闫立良;[N];证券日报;2008年
董少鹏;[N];证券日报;2009年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N];中国证券报;2009年
林纯洁 胡刘继;[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N];中国会计报;2009年
季小舟;[N];华夏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庆杰;[D];复旦大学;2003年
胡新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孙志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卢佳;[D];浙江大学;2009年
张西征;[D];南开大学;2010年
伍戈;[D];复旦大学;2004年
刘艳武;[D];吉林大学;2004年
方卫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高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江武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子尧;[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周晔;[D];河南大学;2001年
邹忠伟;[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庞拥军;[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黄瑞丽;[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徐英吉;[D];青岛大学;2004年
吴兴敏;[D];四川大学;2004年
李静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谢亚;[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阿日古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制通货膨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