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歼20飞行员张昊的父亲都是特级歼20飞行员张昊的父亲吗

帖子主题:歼20首席飞行员曝光:被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
共&12721&个阅读者&
军号:1547870 头衔:叶腋 工分:98015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歼20首席飞行员曝光:被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
不管是剑舞苍穹的歼10,还是沉稳大气的歼20,或者体型硕大却不失美感的运20,中国空军在珠海航展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空军给予的惊喜与震撼。这背后有一位空军试飞员特别值得感谢――他是某型战机首席试飞员,为了备战航展首日飞行表演,他甚至错过一个特别重要的颁奖典礼!他是谁?究竟驾驶何型飞机亮相航展?10月31日晚,第11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珠海隆重举行,设立携手合作,飞行精英,英雄无畏,技术先锋,领导卓越和终身奉献六个奖项。中国空军装备部政委吴晓华少将,中航工业副总经理高建设,以及来自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珠海市等单位的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本届月桂奖颁奖晚会并为获奖者颁奖。从2005年至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获奖者囊括了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反映出十余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重大进步和里程碑。第十一届月桂奖英雄无畏奖由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我国新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何斌斌获得。月桂奖活动举办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人们称他是“飞行天才”,却鲜少人知道他为了实现成为顶尖试飞员的夙愿,日夜扑在试飞第一线,从海量的科研数据到第一手实验结果,他都滚瓜烂熟,了如指掌。人们也称他是“飞机的超级传感器”,“中华侧杆第一人”,却只有少数密友才了解,他曾在蓝天之上处理过多少起科研新机的突发问题和重大险情,挽救科研成果和国家财产于瞬息之间。在贡献给祖国蓝天防线建设的2500个科研试飞小时中,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科研验证机的飞行数据,让歼10飞机和“枭龙”飞机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并正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倾注心血。他不曾说,却已经用30年飞行经历和20个试飞年头,将生命融入我国国防建设的最前线。因为有幸生于这个时代,要与强大祖国并肩而行。何斌斌,日出生,四川达州人。1999年调任试飞员前,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近20年的试飞生涯中,何斌斌科研试飞时间共计2500多小时,为中国军机研发做出巨大贡献。试飞生涯中,何斌斌不但成功完成多种型号飞机的出厂试飞、科研试飞和定型试飞,还多次圆满完成国内外汇报飞行任务。多年的试飞经验使他有足够的资本对任何一款新型飞机提出挑剔的理由。然而日,当他走出枭龙战机机舱,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的一句话却是“看到枭龙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它”。“枭龙”战机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由中国自主研制、具有中国完全知识产权的轻型战斗机,书写着很多的中国第一:第一架国际合作的战机,第一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机,第一架采用国产的航电系统的战机和第一架大批量走出国门的战机。日,“枭龙04”全状态战机在成都进行首次试飞。上午10时许,时任中国空军某试飞大队试飞员的何斌斌,登上了“枭龙”战机,所有在场人员全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枭龙”腾空而起。10点55分,枭龙战机在跑道上起动、滑行、加速、猛然冲向天穹。枭龙战机在高空接连做了跃升、盘旋、翻转、低空等全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当试飞员何斌斌向地面报告“飞机工作状态良好”后。顿时所有在场人员掌声四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同年5月10日,枭龙全状态战机再一次升空,在空中为中外专家作了9分钟精彩的汇报飞行表演,之后何斌斌驾驶枭龙战机顺利降落在跑道上,一朵五彩减速伞在机尾从容地打开,何斌斌面带笑容,走下战机。枭龙战机试飞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试飞员是在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一种职业!一驾新型战机的诞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尤其是战机在天空中做着各种各样高难度的动作,展现着它那英武的身姿和超强的作战能力时,更是令人兴奋不已。然而对于在新型战机里面执行试飞任务的试飞员来说,萦绕在他们周围的可能还有另外一样东西,那就是危险。试飞员的工作就是在天空中不断地试飞新型飞机,来检测出飞机不合格的地方然后加以改进,对于试飞员来说,不可知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拥有近20年试飞经历的何斌斌,在试飞生涯中遇到过多次的险情。2003年,何斌斌执行某新机的定型试飞。刚出航不久天气突变,距机场大概有两百公里,塔台指挥员就命令尽快返航。结果返场到机场上空后,已是黄沙满天飞。地面通报“地面侧风是14米”!而当初试飞的这个新机要求是正侧风不能超过八米,稍微操作不好,飞机就可能造成翻扣。何斌斌介绍说:“当时风很大,因为它要往左,比如从右边来的风,它要往左滚,我就要往左边把驾驶杆压到底,它要往右边偏,我必须把方向舵登了,左舵登满了,正好可以克制,飞机稍稍往右有点侧,但是紧接着停住了,我一看没问题了,然后把油门收回来,减速,最后放伞比较晚,因为这个飞机放伞影响也很大,最后安全落地。”何斌斌坦言,这次飞行是真正遇到最紧张的,因为以前没遇到过,谁也没有试过,所以说只能摸索着往下走,这点是最叫人担心的。2004年5月,何斌斌驾驶某新型战机执行试飞任务,起飞3分钟后突然全机断电,飞机无任何参数和信息显示,并且当时天气条件较差。然而就是在这种完全没有任何参数和信息显示的条件下,何斌斌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而是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将完全断电的飞机成功地降落到了地面。何斌斌常说:我选择了这个飞行事业,我认为我就应该在航空这一块为我们国家做一点事情,为这个装备,现代化的装备,高科技军事装备的运用、发展能够尽到自己一点努力,我就感觉到很欣慰了。据媒体报道,因要参加第11届珠海航展首日的飞行表演,何斌斌未能到现场领奖,但通过视频送来了获奖感言。他的勇士精神,博得月桂奖颁奖现场阵阵掌声。何斌斌错过了一场颁奖典礼,相信一定能收获无数点赞!文章来源:大国之翼科普飞机试飞过程周末听网友说运20已经到丽江进行高原起降测试,深感欣慰啊。今天我就来聊聊军用飞机的试飞。(如果有写错的地方别骂我,小弟我可不是航空专业学生)在我国,军民用飞行器最后的定型试飞都是由位于西安阎良区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负责(听到阎良是不是很兴奋,J20经常出现在那里的机场)。这所机构是我国唯一的经国家授权的军用和民用飞机航空产品鉴定机构。目前我国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都是由这里的试飞员进行定性试飞的。正常情况下一台新的飞行器从研发到交付使用得经过6-7个按性质和任务分为研究性试飞、调整试飞、定型试飞、使用试飞、出厂试飞和验收试飞等今天我们来主要科普一下最复杂最危险的定型试飞飞机试飞程序我国新型的飞机定型试验必须交由中航工业试飞院进行,会先由试飞院的试飞工程师制定试飞鉴定方案,经过国家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之后,工程师根据鉴定方案形成试飞大纲,并在此基础上将试飞任务分配给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的课题组分头实施。课题组的工程师们再按照大纲要求进一步细化,形成试飞计划需要试飞哪些科目、这些科目多达数百个 。大部分都是奔着试出飞机的极限性能去得,后期的测试科目都是十分危险。所有科目都要由试飞员根据任务单进行逐一试飞。一架飞机能否最终定型,都要用试飞员飞出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曾经试飞员说过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命让后来的飞行员能开的更放心。一、在环实验飞机生产出来以后,给飞机打上液压,通上电,然后飞行员坐在座舱里面,在飞机前面有个视景仿真显示屏,可以模拟显示飞机机动时飞行员看到的景象变化。这时飞行员拉驾驶杆,因为有液压,所以舵面就按设计规律偏转,显示屏上显示的天地线等景物也会随之改变。相当于飞行员坐在座舱里面,根据眼前的视景去飞!通过这种试验,检验飞机能不能正常控制。如果在这里都不能控制,实际飞行时飞行员肯定控制不了!二、低速、中速、高速滑行试验一般低速滑行主要是看飞机在地面滑行的灵活度,因为对战斗机地面滑行的能力如转弯半径、滑行速度等指标有要求。速度500-800米/小时.中速滑行速度范围大概在60―100千米/小时,这种滑行实验主要是看飞机的纠偏能力。就是说我们什么操作都不做,把飞机摆在跑道上,仅仅靠发动机推力往前滑行。如果飞机偏向一侧,走不了直线,就说明飞机存在问题!导致跑偏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飞机外形不对称导致气动力不对称;也可能是起落架有问题C包括起落架安装位置,刹车等都有可能造成飞机跑偏。高速滑行实验来确定飞机的气动力确实与设计值吻合,这样才敢飞!这就必须要在高速滑行阶段进行抬前轮再放下的实验。就是说在滑行到一定速度后拉杆抬头,这时飞机的气动力应该能够使前轮抬起来。接着再推杆,飞机前轮还能再回到地面。然后把飞机上这个气动力参数拿回去和风洞吹风的数据比较,修正计算模型。三、试飞流程过了这几关飞机才会开始真正的试飞。科目一般是由简单到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飞机的性能和极限一般从最简单的起降性能测试,高中低速的飞行特性测试,稳定裕度测试等简单的科目开始故障一直到高难度高危险的特情试飞,包括单发失效重启,襟翼故障系统故障等,最后就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失速试飞和尾旋试飞,失速简单的解释就是飞机升力没有飞机的重量大时飞机自然坠落的现象。很多航空事故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飞机的速度过低或者是机翼迎角过大导致的。飞机失速的这个临界速度和迎角都是得由试飞员开着飞机去试出来的。当年特级飞行员邹延龄自己开着硕大的新运8进行外国人不敢尝试的大吨位失速特性试验,用生命测试出了飞机的临界点,尾旋则更加恐怖,是飞机迎角超过本身设计限制时,发生的一种不可控的连续旋转运动。有点像火箭的布朗运动但是这个是径直往地上掉。大型飞机一旦遇到这个情况,多半就是完蛋....而试飞员得自己开着不熟悉的新飞机进入这个状态,简直就是不要命。最后就是飞机的环境适应能力测试和航线试飞,美国人甚至还让C17去北极做过起降测试。普遍认为 运20到丽江的高原起降试验,证明运20的试飞已经快到结束了。******************试飞员是一群常年在刀尖上行走的男人。无论是哪国新飞机试飞都会坠掉几架,每坠一架就是一个甚至更多的试飞员牺牲。他们之间有一句话:我们总是要摔的 只是轮到谁而已。这是抱着死志才能说出来得话啊!向中国的试飞员团体致敬!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歼20首席飞行员曝光:被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40461 工分:12913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激动的图片有两种。一种是美女的图片,一种是装备的图片。美女让你激动,也就三五分钟。但像20这样的,每看一眼都是心情澎湃。最重要的是,20不伤我们自己身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5107 工分:15541
左箭头-小图标
什么侧杆第一人啊,早在九十年代,我国飞行员就已经在美国试飞过F-16了好吗。更别说有好多偷偷到巴铁飞过F-16的飞行员了。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40461 工分:129139
左箭头-小图标
激动的图片有两种。一种是美女的图片,一种是装备的图片。美女让你激动,也就三五分钟。但像20这样的,每看一眼都是心情澎湃。最重要的是,20不伤我们自己身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21337 工分:346
左箭头-小图标
继续努力。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条记录]&分页:
&对歼20首席飞行员曝光:被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先说最后两种战略导弹,央视没报型号,只说固体,这意味着战术性很强,整个车载系统也很简洁,看上去并不象以前的战略导弹那么大,用8对轮特种车。底部的结构大家知道,那就是“无依托发射”的装置,基本不用预设阵地,随走随打。整个系统粗短紧凑。我认为这是新型号,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弹道导弹都是高超音速的,但你要大气层滑翔制导就是另一回事了,就不是“弹道导弹”了,所以,央视解说词中是称“战略导弹”,并没说“战略弹道导弹”。  另外亮点是采访了两名歼20飞行员,印证了我们对歼20性能的认识。他说,机动性非常好,一过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即歼20的超音速机动能力无与伦比。  还有就是高度的信息化,除了先进雷达,“浑身感知”,就是歼20的“分布式光电探测”呗。歼20至少在几十公里内,是“浑身光电眼”的。这距离取决于我国光电感应技术的水平,是世界顶级的。还有光电不仅是感知,还有“全频谱光电对抗”!这个是获国防科技大奖的。加上PL10的越肩发射全向攻击能力-----与歼20近距格斗,歼20是不用转身的!只要目标进入一定范围,不改变飞行姿态就能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在全频谱光电制导下,敌机甩什么干扰弹也没用。  还有歼16,歼10C,这都是新锐主力战机!最先进的雷达、最远的空空导弹,在雷达与空空导弹上,这两型机也是歼20的同代水平了。可以压倒周边国家所有三代机(我们习惯叫三代四代,美俄现在都叫四代五代)。苏35.阵风,都说是4+++,除了飞行性能外,比的主要是雷达和导弹,这才是战斗力最直接的因素。歼10C也有相当好的低可探测性,歼16具有超强作战能力和航程,是能与歼20配合远程进攻的“炸弹卡车”,巳不是苏30系列可比。  陆军不必说了,全套的超豪华。陆军单挑的话,是不应与中国陆军主力集团军对撞的。火力、防护力、机动性、信息化水平、电战能力、防空、合成保障...从装备上看,没有短板,竟全是超一流,包括野战餐车!有好菜吃。  最后说一下,某些人肯定会来恶意地一句“印军还在境内”云云,好象抓住了我们的痛脚!打了他们会有另一套恶意言辞。“上不可因怒兴师”,这事自有党决策。我们相信PLA,只要战争来临,不论是印军、日军、美军,都能战而胜之!至于台军,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少杀人而矣!  战争一定会来临,人民军队还会冒着敌人炮火前进!但现在,敌人很少能在我军炮火下存活!可惜了我们的主战坦克群。  震慑宇内、威加四海的中国军队万岁!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是df31发展型号。因为泄密后不适合当洲际导弹了,改改当便宜的常规用
  “上不可因怒兴师”  
  了他们会有另一套恶意言辞。“上不可因怒兴师”  ---------  自说自话很嗨
  歼二十飞行员的原话:亚音速状态下(机动)性能也不错,进入超音速状态就完全是它的天下了。。  信息量大大的。
  最后一个方阵前面几个是东风31A,后面几个是东风31AG。
  新浪上说是DF-31和DF31-AG
  党指到哪里,解放军就打到哪里?  
  国观的帖子凡是有印度有月饼字眼的全都禁言了,看看这边还好,难道是这边的喷子都有素质?
  @大地与海
13:10:15  党指到哪里,解放军就打到哪里?  -----------------------------  阴阳怪气得说话,难不成要学台湾一样,人民指到哪里,解放军就打哪里?
  突击冲锋战车配备重型火箭筒发射机,目测威力够刚猛!
  我是主张打的。但是印度是个大国,我们也不能冲动,我希望准备半年时间也应该可以了吧。
  呵呵 纠正一下
战机代数我国和老美是一样的划分 三代四代
俄罗斯才叫五代
  静不稳定的飞机,超音速越牛逼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歼20飞行员的成长路:百页手册背到底不及格就淘汰
准备夜间飞行的飞行员。摄影| 贲道春
  中国空军新生代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子倩
  文|查良帅
  本文首发于日总第683期《中国新闻周刊》
  套上抗荷服,汤峥逐一检视身上的装备,走进机库,进行飞行前的地勤检查,从燃油、氧气到加挂的武器、吊舱。虽是一次例行的夜航对抗训练,但这位空军一级飞行员不敢放过起飞前的任何细节。
  一个小时后,凌晨零点。
  “拐八三,可以起飞。”耳机里传来塔台的命令。783是汤峥的编号。
  “明白。”汤峥的川味普通话短促有力。
  他猛地一推油门杆,战机迅速启动,只需6秒,速度便从零破百,跑道边两排醒目的跑道灯刹那间退到身后,滑跑二百多米后,战机轻轻一跃,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冲入夜空。
  汤峥的“坐骑”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机——歼-10。他所在空军某飞行团是距北京最近的歼-10部队,负责首都的空防安全。
  生于1981的汤峥已入伍14年。在他所在的团队中,80后飞行员超过半数。不仅如此,除了一名副团长和一名参谋长,包括团长在内的大部分领导岗位也都由80后飞行员担当。
  就在两个月前,该团在空军2014年“金头盔”比武中荣获团队第一。汤峥在个人对抗中仅以一分之差,与“金头盔”失之交臂,获得第二名。“金头盔”比武代表着中国空军对抗空战训练的最高水平,个人夺得“金头盔”,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职业生涯的至高荣誉。
  参加今年“金头盔”比武的170名歼击机飞行员,大部分是80后飞行员。正准备接班的,则是正在成长中的90后飞行学员。
  作为21世纪后跨进战斗机舱位的新一代飞行员,这些80后和90后们,正在试图打破外界对飞行员的神秘感和刻板印象:他们拒绝与时代隔绝,尝试与社会互动;他们反感空洞的口号,更喜欢务实;他们善于钻研,不迷信权威。这股高调而“自我”的新势力,也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空军改革转型的新基因。
在雨夜准备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摄影| 贲道春
  “胖子”与“虎子”
  80后的汤峥,体重上也是个“80后”,一米七的个子,重85公斤。减肥,成了他平日最为急迫的任务。
  起飞前,汤峥穿上了护腰。每飞一个架次,因为对抗中机动动作激烈,有时得承受8至9个g的载荷(g,重力加速度,一个g的载荷相当于自己的体重)。换句话说,每飞一个架次,身体得承受多次数倍于自己体重的挤压。他一天要飞四个架次。
  由于长期大载荷飞行训练,以及他的“80后体重”,汤峥得了与年龄不符的腰肌劳损。现在,他连洗碗这样的家务都戒了。“洗碗哈腰时间稍长点儿,就有些直不起腰。”他下意识地双手叉向腰间,“这也算飞行员的职业病吧。”
  汤峥是重庆人,从小喜欢军事,中学时常买些军事杂志,对战斗机格外着迷。招飞之前,他的高考目标是沈阳建筑学院,他爱绘画,觉得成为画家远比当飞行员靠谱。邻居一位大哥曾参加招飞,据说从转椅上下来后,“吐得稀里哗啦”。这勾起了汤峥“试试”的欲望。
  这也是新一代空军飞行员的特点之一。“多数80后飞行员,都不是冲着飞行员的待遇来的,而是对战斗机、对当空军,有一定向往。”汤峥说。
  中国空军的代际更迭,也从80后一代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服输,有闯劲,学习能力强,善于攻克技术难题,一专多能,汤峥所在团里的一套飞行电子系统就是80后飞行员自己开发的。“为了战斗力不能怕伤面子。”一位飞行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汤峥略感意外的是,他亲自坐到转椅上后,没感受到想象中的不适。体检人员故意和他聊天,检查他的反应,他还能开玩笑。
  经过初检、复检和定检,2000年,汤峥顺利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更名为空军航空大学),成为第42期学员。
  当艰苦的训练开始,汤峥才意识到,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体能训练近乎疯狂。每天早上出操都要在规定时间分别跑完300米、600米、900米;转悬梯、固滚轮,一直转到吐;文化课后,还要跑上一万米。有时候他们会恍惚:我来当飞行员的,还是来当田径运动员的?
  汤峥的强项是固滚轮。训练要求1分钟内转够40圈,但汤峥只用38秒就能完成。“当时我才130多斤。”他腼腆地笑。如今,他的体重不可避免地使他获得了“胖子”的绰号。
  汤峥现在的战友徐虎,当年同为42期飞行学员。徐虎与汤峥不同,最初选择当飞行员,并不了解这个职业。不过,进入航空大学后,他的特长很快得以展现。他是班里体能训练中的“疯子”,不论短跑还是长跑,都能轻松完成。特别是百米测试,他的最快成绩是11秒34,超过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起跑反应时间全队最短。
  同为80后飞行员,汤峥与徐虎也有很大不同。汤峥老成持重,遇事冷静,喜欢思考,擅长研究战术战法;徐虎天生一副飞行员的身板,勇猛过人,机敏果敢,善于出奇制胜,好抖机灵。
  徐虎的机灵劲儿有时也用在别处。他曾与班长公开打赌:单手做俯卧撑,多者获胜,赌注是为全班学员每人买一瓶饮料。体能“疯子”毫无争议地赢了。
  他最津津乐道的还有,当年常在课上偷看金庸小说。这是违反校规的。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他把小说按章节撕下来,每次只在兜里揣一章,万一被发现没收,“损失很小,剩下的还能接着看”。皮肤黝黑的徐虎挤了下眼,一脸坏笑。有时虎气十足,偶尔虎了吧唧,“虎子”的外号从军校一直被叫到了部队。
  2014年10月,在空军航空大学进行的中国空军第二届学员周中,外国学员体验模拟飞行。摄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廖强
  喜欢飞最新的
  战斗机飞行员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仅一个起落,就包含300多个动作。飞行员需掌握飞行原理、雷达、电抗、武器等多项专业知识,并始终保持较高的身体素质。因此,从进入航空大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面对极残酷的淘汰制度。
  从体能,到文化课,再到定期体检,最后到飞行筛选,综合淘汰率超过60%。“淘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四年始末。”航空大学2011级清华班队干部张伟岸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有可能昨天顺利通过体检,第二天就在筛选飞行后被淘汰了。”以2013年7月的筛选为例,402名大二飞行学员中,有80名遭停飞,淘汰率接近20%。
  即便从航空大学顺利毕业,到了飞行基地,考试与淘汰也随时可能发生。汤峥从二代机改装三代机时,仅16开大小的航理教材就有三大本,近1500页,更要命的是,还有一本需要从头背到尾的108页的知识手册。每周考试,95分及格,不及格就要淘汰。最终能够成功改装第三代歼击机的,已是80后飞行员精英中的精英。
  大学毕业后,汤峥几乎飞过所有国产机型。最先飞的是歼教-5,之后又被调往另一个空军基地飞歼教-6。本来可以留校任教,无奈打球时弄伤了手,错过了夜航考核和实弹考核,于是被调至第三个空军基地开始飞歼七。他的第四站是八一飞行表演队。可他只是一名“板凳”队员,三年时间里,他一场表演都没飞过。
  当时,国产战斗机歼-10已经列装部队。汤峥说,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有机会飞歼-10,我一定能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机会终于来了。2009年,他被调至现在的部队。一听说这里能飞歼-10,汤峥两眼放光。从二代机升级到三代,犹如黑白屏手机直接换成了触屏的智能机,“谁都愿意飞最好的飞机”。
  为了成为最棒的,一些爱好因此被搁置下来。汤峥喜欢画画,能在橄榄核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卉,爱玩网游,爱看国外大片,喜欢模仿外国空战片中的动作。
  在这里,他与大学同学徐虎重逢。这里也是徐虎的第三站。从西北戈壁,到南下中原,徐虎仍然保持着他大学时期的“虎里虎气”,逢人便笑,笑容里充满了调皮。
  对于权威与传统,徐虎仍保持着一股戏谑的反抗。他不喜欢说那些“高大上”的话,更喜欢服从“有理有据”的命令,对“挑战极限”有种按捺不住的渴望。“不论我在哪里都无所谓,只要让我挑战最好的飞机。”徐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他是部队有名的“荷载王”。做过载测试时,他问工作人员:“这机器能测的最大荷载是多少?”
  “8个g合格,最高可以体验9个g。”
  “给我来9个。”徐虎的“虎气”出来了。
  离心机启动后,徐虎一把将拉杆爆到底。
  正常人猛然遭遇大荷载时,会出现四五秒黑视。不过徐虎对此无所谓。一次飞行训练,他为甩开对手,猛地做了一个大角度机动,坐在前舱的飞行员在耳机里喊,“虎子,我黑视了,你怎么样?”“我没事,继续!”
  但做测试时,他没有得逞。几秒钟后,工作人员冲了进来,一下关停了机器:“你赶紧下来,照你这个拉法,我们的机器都让你弄坏了。”
  汤峥与徐虎最重要的任务是保卫首都空域安全。值班时,需全副武装在塔台上24小时待命。每当报警铃声响起,警报灯闪烁,便要在最短时间内驾机升空。“值班高度紧张,回家后楼下电动车报警器一响,都会腾地站起来。”汤峥说。
  有时,其实雷达上出现的不明空情是带着金属环的鸟群,战机升空后目标已经消失。有一次,汤峥驾机升空,按雷达指示搜索不明飞行物,最后发现只是商家促销的热气球,上面还印着一只硕大的灰太狼。
  “虎子”虽然表面调皮,真正的飞行却一次也没马虎过。
  一次例行训练中,徐虎与战友准备编队起飞。飞机加速滑跑,刚要扬起机头,徐虎发现右侧警告灯突然闪烁。大学时最短百米起跑的反应速度此时派上了用场,徐虎立即收了油门,安全脱离跑道。
  慢车滑至停机位后,他感觉到战斗机在发抖,忙问赶来的机务:“为什么摇晃飞机?”“我没动啊。”机务回答。徐虎走到尾部,看到机油正顺着喷口流下来。他赶紧报告值班师长。战斗机发生险情,在部队可是天大的事。
  事后检查发现,应是发动机里一个极小的轴承齿轮在起飞滑行时被打碎了。经过推算,如果徐虎的反应时间再长一些,两秒钟后,战斗机就会升空,那时,它将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而机场外面就是居民区,后果不可想象。
  “反应快不是吹的,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徐虎说,这也来自平时严格的流程训练。
  徐虎因此荣立空军一等功。三个月后,妻子才从邻居口中得知立功一事,问他:“到底因为啥事啊?”
  “就收了下油门。”徐虎轻描淡写地回答,东北口音里透着二人转的喜感。妻子后来还是在家属区的宣传栏上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中外学员4米高墙上合影。摄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廖强
  “逃跑?以后还咋在这行‘混’,跟他拼了”
  10月17日,一场“金头盔”反思总结会在团会议室里召开。
  与想象的正襟危坐的军队会议不同,飞行员们围在一个白板周围,有的坐着,有的依着窗子,还有的背着手站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争论起来。
  他们讨论的是一个月前的“金头盔”比武。在2014年的“金头盔”比武中,汤峥所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打败了全空军知名的王牌飞行团,取得团体第一,荣获“空战优胜单位”称号。
  汤峥负责将此次空战比武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列在黑板上。
  二大队长先开腔:“如何防范违规,提高飞行员安全意识,把这个写上。”
  汤峥转过头:“是这个意思,但你这是套话啊。咱们最好来点‘干货’。”
  在许多人看来,“金头盔”自由空战,与80后空军飞行员天然切合:自主、个性、创新、荣誉。这也正是80后一代人的气质。
  汤铮的感觉更加直观。此前,飞行员训练大多中规中矩,只是按要求训练大纲上规定的科目。汤峥原来驾机一般只会盯着仪表,状态把握不准就找参照物。“金头盔”诞生后,“操作飞行用的是心。”汤峥说。
  最明显的是战术选择。年轻人倾向于主动进攻,直拿3分;而年长的飞行员则强调,立足防守,伺机拿分。双机配合,老同志坚持两机保持15公里距离,便于相互支援,以汤峥为代表的80后则建议距离拉到20公里,前机诱敌,后机攻击。
  “战术上没有谁对谁错,你跟团长争个脸红脖子粗反而说明你有想法。”徐虎说,“但飞行员这个工作,最能体现飞行员的个性。有的人就适合进攻,有的人就擅长防守。飞时间长了,战斗机就有了飞行员的思想。”
  今年的“金头盔”比武,汤峥是第一次正式参赛。决战中,他的对手是第一届“金头盔”获得者,驾驶苏-30战斗机,无论个人经验还是装备性能,他预先判断,都优于他。
  本来,汤峥制定的是“逃跑”战术:进入“敌”机打击范围后,先回转诱敌,再伺机偷袭,力争首发命中。可机舱盖刚一关上,他就改了主意。“要是逃跑了,以后还咋在这行‘混’,跟他拼了。”
  起飞后,汤峥一直与对方缠斗,试图趁机咬其尾后,可苏-30盘旋半径短,难以得逞。在相距15公里时,汤峥做了一个90度机动,从高处俯冲,和对方打了一个对头,他打出一弹命中,但对手打出的两弹命中。第二次对头时,两人都未击中对方。以一分之差,汤峥成为第二名,被评为“空战优秀飞行员”。
  他的对手南空某团副团长颜锋事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赢得也不轻松,这样的对手值得尊敬。”
  特级飞行员、副团长张剑武是会议室里唯一的70后。他在不大的会议室里来回踱着步子,似乎憋了一肚子话。
  在“金头盔”团体比武中,他与汤峥搭档,代表部队上阵第二场比赛。第一场比赛,他们输了,讨论第二场战术时,有人建议模仿其他团,争取首攻命中,先拿3分,然后“逃跑”。但大家都不接受这种战术,“这样赢了,也不光彩”。最终,张、汤组合,采取的仍是连续进攻战术,最终赢下比赛,获得团体第一。
  但张剑武认为分数并不重要。
  “应该努力提高评估系统的效率和权威。”他边踱步边发言,“评估规则和系统,应该更加贴近实战,更加科学、客观、准确。比武目的主要是让飞行员发现不足,总是盯着那一两分,没啥意思。”
  汤峥也提了自己的意见:“可以考虑把‘回合制’改为‘击落制’,第一回合都中弹了,还怎么打第二回合?”
  会议的气氛远比内容轻松。飞行员们随便出入走动,时不时说两句笑话,互相开开玩笑。从早上一直开到中午,白板上已经写满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34岁的团长张昊,也是80后。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反思会的另一个目的,是对一年来的飞行训练得失进行检讨式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问题,以便指导和改进下一步的训练。比如,为了使战机性能最大化,团里专门请来飞机、火控设计专家,指导飞行员空战训练,开发出一些不为常人注意的作战性能,再经过研究和飞行实验,最终形成一系列既符合个人空战风格又兼顾团队战术协同的战术方案。
  他认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正是80后一代飞行员的特质。他们团队的80后飞行员,订阅了国外全英文飞行杂志,时刻关注着国外空军的变化。
  而这一代人需要的,是一个更宽松的制度环境,更开放的训练平台。正如“金头盔”比武。“它就像NBA一样,只要建立起公平客观的竞赛机制,高手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张昊说。
  外国学员演示自己国家的持手枪动作。摄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廖强
  更加开放的90后
  日,长春空军航空大学。中国空军第二届国际学员周正式开幕。参加者,是正在成长中的国内外90后飞行学员。70名中外学员混编成一个模拟学员队,在一周时间里同吃同住,自主管理。
  20岁的郭明震是模拟学员队队长。初中时就到新加坡做过国际交换生的他,更容易与国际学员打成一片。他是2012年入学的第54期学员。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比民航招飞录取分数线高出一百多分。“所以觉得没有挑战。”郭明震说,他曾算过,若当民航飞行员,40岁前可以身家千万,但“天天平着飞,哪有战斗机刺激”。
  在来自大连的53期学员王潇雨眼中,90后飞行学员的动机更单纯,不为待遇,不为面子,选择空军仅仅由于爱好。“我就是喜欢脱离地面,享受在六自由度中的感觉。”他说。
  这种变化在空军航空大学招生数据中得到佐证。以2012年为例,报考航空大学的优质生源数量比上一年增加近万人,高考平均成绩比上一年提高17分,一本线比例高达73%。因此,2013年,经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航空大学招生录取划线由二类本科调整为一类本科。“近几年的学生,文化基础课摸底成绩、心理品质测评成绩也明显逐渐提高。”张伟岸说。
  为了进一步贴近空军建设需要,也为了加强飞行学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2011年起,航空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从当年入学的800多名学员中,筛选出32人,赴清华学习三年,第四年返校,毕业时颁发两个大学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王潇雨就是其中之一。在清华,王潇雨们要像在军校一样早上准时起床、出操、查内务,晚上定时熄灯就寝。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每节长达2小时,按训练计划,每周单日练体能操,双日练军事操。与在本校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清华不用穿军装,不需列队去上课。
  因兴趣而做的选择,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90后飞行学员凡事喜欢刨根问底。
  体验飞行前,教员告诉郭明震:做横滚动作时要蹬一下舵。
  “为什么呢?”郭明震问。
  教员愣住了,半天才回答:“我师傅就是这么教我的。你回去问问航理教员。”
  飞行教官张凡生于1989年,与多数学员只相差四五岁,但他觉得已是两代人。“他们更有想法,也更勇于表达。”
  每次上机前,都有学员和张凡商量:在规定动作之外,能否提前学习体验一两个新动作。在张凡那代人学习飞行时,这完全不能想象,“教官说啥就是啥”。不过,只要学员身体和技术条件允许,张凡如今也会尽力满足。
  郭明震把自己这代飞行学员特点归结为,动脑子,不死板,爱耍点“小聪明”。
  学校规定不能用电子产品,初衷是防止泄密。学员们变通地问:那用不能上网的平板电脑可以吗?学校规定:禁止使用3G手机。当场就有学员提出:“那用4G的。”校方哭笑不得,只得将禁止规定改写为“禁止用3G及以上手机”。
  一次扫雪任务,原本扫雪的步骤是先用木板扫开,再拿推雪板清理,但郭明震把程序颠倒了一下,发现既省时又省力。“为什么不变通呢?目的不就是把雪扫干净吗?”
  然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80后的“自我”有时尚可调和,90后“爱谁谁”的劲头有时的确让学校老师有些无所适从。
  在一场媒体活动中,王潇雨被安排发言。听了前面几名学员的发言,他觉得与自己的讲稿内容有些重复,便自作主张,放弃审定的发言稿,即兴演讲了10分钟。
  在军队,这是一种极为冒险的举动,王潇雨却若无其事。“我讲的都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真实故事,充满正能量。”
  另一次公开活动,清华班与本部学员交流经验。一名本部学员问:“你们在清华上课会睡觉吗?”有的清华班学员回答“不会”。活动主持人王潇雨抄起话筒:“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在课上的睡眠质量很好。”800名学员笑成一片。王潇雨特意扫了一眼观众席第一排。“所有领导的脸瞬间全黑了。”
  但90后有90后的处世智慧。
  一位外国学员向模拟学员队队长郭明震提出:不想打扫宿舍卫生,觉得没有受到尊重。郭明震干脆利落地回答:“Order is the first。(服从命令是第一位)。”
  这位学员打扫了卫生后,郭明震当晚就将一面象征先进的流动红旗挂在了他的宿舍门口。外籍学员喜出望外,打扫卫生成为他剩余几天里最积极的工作。
  郭明震的区队长是一名加拿大学员,看到郭明震每天疲于奔命的样子,好奇地问:“郭,为什么你的命令来自那么多人,你不烦恼吗?”“不过你的命令只会来自我一个人,你保证完成即可。”郭明震笑笑回答。
  不过,数天之后,中方的90后们也有了危机感。同龄的外军学员聪明活跃,知识更为渊博,专业素养毫不逊色,有的居然能说地道中文。郭明震用中文喊“稍息、立正”等口令。仅一次之后,国际学员们就都正确理解掌握了。另一位中国学员代琪则发现了视野上的差距。“我们的关注点仍局限在飞行领域,比如我,连奥巴马连任我都不知道。”他自责道。
  但在外籍学员眼中,中国学员敬业、刻苦、守纪,有担当精神。“这改变了我对中国空军的印象。”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学员丹尼尔·克鲁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信和开放。”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20飞行员头盔显示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