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投降前,日本鬼子糟蹋女间谍国内究竟有多惨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乔良将军:鬼子投降前最后一个月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36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3 天[LV.2]偶尔看看I主题帖子积分
日,日本战败投降。那么,往前一个月,就是日嘛。好,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看看国民党、共产党,都在干嘛。  先看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战场:
  日,日寇攻占福建云宵县城;
  7月15日、日军洗劫浙江金华县;
  7月19日、日军攻陷江西万安县城。
  7月20日、日军攻陷福建诏安县城。
  7月21日、日军攻陷江西吉水县城。
  7月23日、日军攻陷江西泰和县城(江西省国民政府所在地)。
  7月24日、日军攻陷广西凭祥县城和镇南关。
  7月27日、日军攻陷江西万载县城。
  7月29日、日军攻占江西吉安县城。
  7月30日、日军攻陷江西上高县城。
  8月1日、日军攻陷江西奉新县城、高安县城。
  8月2日、日军攻陷江西峡江县城。
  8月3日、日军攻陷江西新淦县城。
  8月6日、日军攻陷江西清江县樟树镇。
  8月7日、日军攻陷江西清江县全境。
  8月8日、日军攻陷江西丰城县。
  一直到8月12号,国军还丢了一个县城。就这样连败的情况下,到8月15日,日军突然宣布,我战败了,打不过你们,我投降。大家看,是不是很好玩?
  日军差不多每天都在攻克国军防守的县城,然后,突然宣布失败了,无条件投降。
  在我们就要胜利的时候,国军居然还能丢失县级城市18座,让这些地方的人民见识一下日寇的三光政策,可真是二战中最大的奇迹之一了。
  仍然以这最后一个月,我们看看共产党,都在干什么:
  中共对日作战战场:
  日、新四军收复扬中县城。
  7月23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收复郯城。
  7月24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6分区一部,收复山东武城县城。
  7月26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4分区一部,收复河北广宗县城。
  7月26日、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7军分区、8军分区主力,收复堂邑、阳谷县城。
  7月28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一部,收复山东馆陶县城。
  7月31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2分区一部,收复河北巨鹿县城。
  8月7日、八路军鲁南军区一部,收复费县县城。
  8月7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2分区一部,收复河南扶沟县城。
  8月8日、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部队收复山东省高苑县(今属高青县)县城。
  8月8日、冀晋军区、冀察军区地方武装各一部,分别收复河北省平山和察哈尔省涿鹿两座县城。
  8月8日、晋察冀军区主力一部,收复绥远省兴和县城。
  8月14日、冀鲁豫军区部队收复山东省东阿县城。
  8月14日、新四军收复定远县城。
  到8月15日,日军就投降了
  对比来看,最后一个月,国民党丢了18座城,最后一个月,共产党夺取了16座城,无丢失。这就是对比,差距。
  在这胜利到来的最后一个月里,占有国家主要财力、人力、物力的国民政府军队的表现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中共军队相比的确相距甚远!
  我们尊重一切为中华民族牺牲的英雄,不论他的信仰、党籍和属于哪一支军队,甚至就是一个普通民众。
  但是客观地正视历史,却是我们本分!
  对于这些每天不断丢失中国疆土的国民党兵,我要说:
  兵都是好兵,上层太垃圾。
  还是这些兵,49年投降了解放军,换了身军装就能把老美打回三八线。
声明: 1、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本着“中华民族看贴(实际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优秀传统美德”,顺便赚3个工分;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并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 4、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 5、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6、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积分-99778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挫败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入对日作战,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联为一体,国际形势的变化,应该说对中国最有利。然而,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还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处理与盟国关系的问题却措置失当,先开罪于苏,复失和于美,且不睦于英;中国在盟国内部实已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国民政府在战后的困境与失败,实际上只是此时已有各种矛盾之逻辑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问题。
讨价还价:美军费用结算问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人员陆续派到中国战区作战,驻华美军的生活费用及修筑供美空军使用的机场的费用,均是先由国民政府以法币垫支,累计下来,数额甚巨。自1940年起,国统区通货膨胀如脱缰野马,财政状况日益恶化,1943年11月蒋介石借开罗会议之机,向罗斯福请求新的10亿美元借款,但因美国财政部有不同意见,罗斯福未予同意。对此,蒋介石甚为不满,说:“物价高涨至此,而军费与为美军广辟各地飞机场之经费,动辄在一二千亿以上,而其借款则置若罔闻,更令人寒心。”决定以“支付驻华美军军费与为美军建筑机场费用为交涉之根据”予以反击(《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6册,台北“国史馆”2011年版)。
日,蒋介石将复罗斯福电面交美驻华大使高斯,提出:1 .或者美国予中国10亿美元借款,其中一部分将可用来支付美军在华的各种费用;2 .如果不借,“则余提议在华美军一切费用,应由美政府自担,而中央银行自可依二十元法币折合美金一元之正式汇率,予以汇兑之便利,该项汇率绝对不能变更”。也即不再负担在华美军的各种费用。且在面交时“口头加以严正之警告”。蒋介石的这一态度,使美国方面极为愤怒,因担心中方停筑美军在华军用机场,美财政部长摩根索致电孔祥熙,称如果美国人民知道中国在建造上述根据地时,并未与美国充分合作,“则凡所以使美国人民丧失对中国之善意,及使中国在美国之威信降低者,莫甚于此”。要求中国先加紧机场建设,至于汇率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6册)。
当时美元与法币1比20的官方比价是中美双方在1941年8月约定的,但到1943年初,美元对法币的黑市汇率是1比40,10月更上升到1比120。蒋介石这时提出美国在华军费自负,但汇率绝不变更,其泄愤且略带要挟的意味至为明显。对此,罗斯福的复电还是颇为克制,表示愿意支付在华美军的各种费用,并欢迎孔祥熙赴美协商。接到复电,蒋自感其处事不如罗斯福有政治家风度,态度有所缓和,双方商定了一些过渡性解决办法。
日,王世杰也就中美汇率问题“及美国政府关心中国统一等事”向蒋介石详陈,“主张对美政府之各种建议尽可能范围予以同意,以利邦交之维持与发展”(《王世杰日记》,第4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6月,孔祥熙赴美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并就近与美协商各种财政问题,但汇率问题谈判因双方要求悬殊,一直延而未决,“摩根索拒绝接受法币对美元为二十比一的官方汇价。孔拒绝改变他的要求。”其后,孔为了压价,且置蒋介石要其速了的指示于不顾。在此期间,由于不满中方的立场,美国一再削减或拖延对华财政援助,且因美军费用结算一拖再拖,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扩大,又导致军费不足、物价飞涨,官兵生活极为艰困(张瑞德著《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版&一书提到,有国军营长生了小孩无力抚养,只好送人,一位国军军长家中连煤油灯都买不起,也很少吃肉),导致民心、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由经济危机而扩延至政治、军事危机。到后来,由于豫湘桂的大败退,由于美国战略计划的改变,美国干脆通知中方撤退或停筑东南地区的所有机场。
拖到1944年11月,1美元的黑市价甚至已达到法币700元。11月27日,孔祥熙电告蒋介石,说美军垫款问题已基本交涉成功,美方同意付中方两亿一千万元美金(修建成都机场的费用除外)。这样的话,约合法币80元折算美金1元。“美方有人颇觉吃亏太巨”,拖延了一阵,最终于12月17日办结。但此时中美关系已变得十分微妙:“美国前允贷我之战车今以推诿船运困难而迁延,一切交通、通信器材亦托词以欧洲战场吃紧不能如期接济中国。最可怪者,美任命赫尔利为驻华大使,发表已久,国书始终未寄到。可知其军事、外交当局对我国之轻视矣。”(《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9册)
当然,国统区的物价是逐步上涨的,中美汇率比值也是逐步拉大的,中国政府为美军垫支费用的开始阶段并非如此悬殊,都照开始的比值,美方吃亏,都照结算时的比值,中国吃亏,本可根据物价波动情况分段核算,找到一个对双方都大体公允的方案。此外,美国是实力雄厚的施援国,中国是急待输血的受援国,如果双方开诚合作,美国以适当优惠的方式计算,也不为过分,只是中方和蒋介石处理的态度,让美国人深感不快,而使得这一本属财经问题的负面政治意涵被大大强化了。
美国之所以不愿加大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援助,在此问题上一再讨价还价,对租借物资的管理也不同于英国、苏联之由受援国自由支配,而是要由美国人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当局及官员的不能信任,且这种不信任不少是由英美人士的各种观察与切身体验而来。如所传白崇禧夫妇盗抢美空军汽油案,“闻为章(刘斐)告我,桂林美十四航空队遗失汽油案,先是失落汽油二批,查无踪迹,又一日,忽有一卡车闯入置油处所,门卫士追踪盘诘,司机即以法币一卷行贿,卫士以是知情,即击损其车,旋即就捕。经讯明确,始悉为白健生夫人之司机,而卡车即为健生介弟所开汽车公司之物,并由该公司搜出尚有一百号之汽油,盖即美十四航队之号码,人赃现获,事乃大白,其第一二次行劫系早时贿赂其卫兵营长,而此次某营长忘未通知门卫致案发。不平等条约取消未久,而发现此种离奇怪诞无耻之事,可胜浩叹!”(《徐永昌日记》第7册,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
据“利”力争:史迪威指挥权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罗斯福命人面交一电予蒋介石,提议为扭转目前华中战局的不利局面,请其将中国战区的中美军队“并包括共产军在内”都交由史迪威指挥,史迪威则置于蒋介石之下。蒋阅后虽很是不满,但最初还只是藉词搪塞,复电称原则上赞成,但因中国军队成分复杂,暂时无法实行(《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7册)。“实际上等于拒绝。据孔来电,罗颇不悦”。
王世杰则劝蒋介石接受罗斯福的提议,“予日昨面请蒋先生赞同罗斯福统一中美作战军队的指挥之议,并谓美国将领任此指挥之职,或可间接减少苏联加入远东战事后之困难。蒋先生似渐赞成罗议。”(《王世杰日记》第4册)8月14日,蒋介石让孔祥熙转告罗斯福,可考虑接受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前敌总司令并仍兼任参谋长,“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命,负指挥本战区前线各军之全责”。
8月23日,蒋接罗斯福催促任命史迪威电,请其“尽最早可能时间作必须之措置”,并称之所以要如此坚决主张,是“余以为苟再有稽延则此或将对于挽救现存之军事危机失之太晚,而此乃有害于中国亦有害于盟邦对于倾覆日本之共同计划者也”。对此,蒋极为反感,但称“对美外交方针不能不用逆来顺受之道,故决定极端容忍,接受其有限度之要求”。稍后数日,蒋一直在盘算如果拒绝罗斯福,会出现何种结果,并作了以辞去中国战区统帅职务来迫使罗斯福让步的谋划。在8月31日的月末反省中,蒋还说美之提携中国为“四强”,是想以此虚名来控制中国,美国现在的对华行为无异于往昔之日本:“罗斯福藉举我为四强之一之虚名以示惠于我,使我受其控制并藉此要胁吾以遂其所欲,吾乃享虚名而受实祸也。”“彼既以示惠于我,凡彼之所要求于我者,无不强制逼迫,非达所欲不可,而我所希望于彼者,则彼皆可置之不理,故我对彼只有尽义务而毫不能享权利,所以今日对美外交实已丧失我自主之精神,无异于往昔倭寇之对我也。”平心而论,蒋介石对罗斯福及美国的此种评价,显然是有欠公允的。
9月12日,蒋向军方徐永昌等征求意见,徐等建议有限度地接受美方要求:“座仅敬之、蔚文及余与熊、刘两次长。余意军事不振固已显然,而苏联迩来对我情形日趋恶劣,国内共党又复如斯,有限度的屈从美方意愿,似亦解决困难的一条途径。”(《徐永昌日记》第7册)接着,在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的斡旋下,蒋一度表示同意予史迪威以在他之下的指挥权,但要就此制定一套准则,同时要将租借物资的支配权交予中方,并拒绝了罗斯福要中国派五万华工出国援助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双方并未能达成妥协。蒋对美看法更坏:“抗战至今,凡军事挫折、经济疲困以及共匪猖獗、政治恶化,莫一非美国之粗疏盲昧无端诋毁有以致之,而彼尤不愿将租借法案中之物资交我自主支配,即史迪威指挥华军一事亦不允订立协定,对余之侮辱欺妄竟至于此,故余决据理力争,不能再事谦让,并须预作独立应战之准备以防万一也”。
19日,蒋介石接到史迪威面递的罗斯福一份措词尖锐的电报,电报要求蒋介石“立刻补充怒江方面之部队”,“立即委任史迪威将军,授以全权指挥所有中国之军队”,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盟国其他战场均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战场却万分危急的局面,也才能够使盟国援救中国的所有计划不至化作幻影。
接到此电,蒋勃然大怒,决定趁罗斯福“正值大选时期不能不有所顾忌”,罗织史迪威的种种不是,以迫使美方撤换史迪威。蒋这样做,一是军队是蒋一切存在的基础,岂能为了与美联手击败日本之目的而拱手让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二是美方为扩大抗日力量还要将中共的军队也包括进来,并考虑划拨给一定的租借物资,这同样也是绝不能接受的。相反,蒋还要留足力量对付正日益壮大的中共。这两条都是根本威胁蒋统治基础的要害问题,甚至是比对付日本还要重要的问题。
军队是蒋介石的命脉,不可能轻易交到外人手里。
值此之际,日军进攻广西,战局愈发糟糕,蒋“(9月24日)午餐后看报,深感国内外之讥刺太过,而以美总统罗斯福对华军事公开表示不满为尤甚”,又于9月25日请赫尔利转达一份备忘录予罗斯福,明确要求将史迪威撤换。蒋也知道,这样毫不客气的拒绝,势必失去美国的援助,他在28日电孔祥熙,“今后切不可再向美方要求任何物品,除非美方自动来与我商谈时再予洽商,否则切勿再求于人”。并说如今美国“其用心之险恶实等于俄日”。
对此,王世杰、张治中、顾维钧等许多重要人士都颇为担心。王世杰担心美国军方因此改变对日战略,中国付出的代价加大,与苏联相关的东北问题将更为复杂而危险。顾维钧在9月29日发一长电给蒋介石,称目前中美之间暗礁重重,美国朝野舆论对我十分不利,强调“美国对我素主亲善,迄无野心”及维持中美同盟的极端重要性,因为“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毕竟朋友不多,我们在战时和战后重建,都需要美国的援助,”希望蒋介石能委曲求全。蒋复电则称这是主权问题,比战胜日寇还重要:“外交方针可以应时屈申,但必须以不失主权与不损国家威严而尤以实现三民主义不使中国共党赤化中国为基础。其他无不可洽商谦让也。否则同盟国虽胜犹败,非余所希求之胜利矣。”(《顾维钧回忆录》第5册)
日,史迪威代表美国罗斯福总统授勋蒋介石“荣誉军团总司令勋章”。
10月3日,为史迪威事,王世杰及时任军委会政治部长的张治中面见蒋介石,张问何故于发电要求撤换史迪威之前“不与文武僚佐细商”。蒋称“因预知我等不会同意此项办法。”王说,就令如此,“亦宜先与我等商讨”;“予当时力称此事很可促成美国军部变更对日战略,……蒋先生对美军部甚愤慨,予虽再三言之,亦殊不能促其改变态度。”最后王世杰要求,罗斯福复电到时,“务让大家参加意见”。(《王世杰日记》第4册)
10月5日,蒋介石约各院长及王世杰等午餐,“力言我国单独抗战时较现在好,以后还是要准备单独抗战。”言下之意,不惜与美决裂。“予觉事态极严重。”对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困境,王世杰谈到:“美国方面几乎普遍攻击我军部,乃至蒋先生,显系由美军部授意。近日我已与丘吉尔冲突(丘发表演说指责我军,我军事发言人亦公开驳斥之);苏联仍不愿多与我商谈任何问题。现在又因中美联军司令人选问题与罗斯福及美军部冲突,显然自造孤立状态。倘此种趋势不即改正,前途真不堪设想。”
6日,收到罗斯福复电,同意解除史迪威参谋长职及支配租借法案物资之权,但仍郑重建议保留史迪威中印缅战区指挥官之职务,对此,蒋介石仍倾向拒绝,并不惜对罗斯福作刻毒的人身攻击:“美国欲完全控制中国之野心则昭然若揭矣。余曾以去年底及今年正月迭致罗斯福三电表示不满之意,恐将促其恼羞成怒,故常引以为戒,而今乃反觉为得矣,若未有此三电,则不能发现罗斯福狰狞之面目。而余犹以其真为和平救星矣。昔闻先慈尝言,凡斜目跛脚者,必非善人,今益信而有证矣。”(《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8册)
在复电起草过程中,陈布雷认为罗斯福已作让步,应接受其主张。王世杰亦力言不宜再拒绝。9日晚,王世杰又去找宋子文,“彼亦主张再拒绝”,“予力称此事不可在此时闹僵。须知美国如公开对我表示不满,或变更战略,我方军事危机必更严重。我并告以布雷、敬之等均同此看法。”
但蒋、宋根本不听,一意孤行,10月10日:“今晨宋子文告我,谓昨晚与我谈后,彼再向蒋先生请示,蒋先生意思坚决命其立即发电,昨晚夜半已去电拒绝罗之提议矣。予闻之忧闷不已。何敬之、张文伯、陈布雷等与予谈此事,无不忧闷。予等之所忧闷者,不仅在罗斯福能否对此事再让步,而在未来中美间之相互信任与协助是否不受大影响。”
对王世杰、张治中等表示的担忧,蒋介石斥之为“此皆不知国家存亡安危之道也。”而“一般军事干部以为余对美交涉太强硬,必陷僵局,将致国家于灭亡之境,故烦言百出,怨声频至,呜呼!实无一人可与言大事决大计也。”
由于蒋之刚愎自用,由于其令人难以置信之自大、自恋,造成了战时中国对美外交的严重受损,也导致了整个战略上的被动。由此时至1940年代末,美国的远东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助华强大、重苏轻华到扶日反华的演变过程,其起点应即导源于此。
10月9日,“晚陈纳德请见,乃知史迪威已下令在美之第十四航空队半数以上人员停止工作,且对华租借法案中之飞机亦藉口予以延期运出”。
10月11日,蒋介石称要准备与美决裂:“对美交涉已至最后关头,应切实准备,如罗斯福不改变其现在态度及对共匪之袒护,则不能不准备决裂。”
10月17日,宋子文报告蒋,顾维钧来电,称马歇尔“询旅顺让与俄国之意”,“公叹曰,美国人之欺善怕恶有如此耶!”蒋介石还对陈光甫说,“在同美国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已沦为一个奴隶,而且每况愈下。”
因此之故,本属于共同对日的盟友或盟国,在蒋介石眼中,全都成了危险的敌人:“对共、对俄、对美、对英各种未来之行动所可加害于我者,应切实研究与预防也”。化友为敌,自陷孤立,确实是近代中国一些统治者的拿手好戏。
一辱再辱: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问题
1944年7月,罗斯福总统就告诉孔祥熙,将召开一个由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参加的会议,以筹组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但不久,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魏道明报告外交部,谓美国国务卿赫尔告知,苏联以在中日战争中苏联处于中立地位为理由,“对于国际和平组织问题,不愿与中国共同参加会议,只愿与英美会议”。赫尔乃建议,8月3日在华盛顿同时开两个会议,一为中美英会议,一为苏美英会议。他可以安排会议在两间相连的房间里召开,中间的门可以敞开着。罗斯福也坚持召开一个由四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对此,英国已同意,征求中国同意。但两组同时开会的提议,也为苏联所拒绝,“唯一的方法是分别召开两个会议,待一个会议结束后再召开另一个会议”。“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苏联不愿意承认或给予中国与美、英、苏三国同等的地位。”“华盛顿国际和平安全组织会议,于前日开始,系先以英美苏三国会商为限;俟三星期后三国会议结束,再举行中英美三国会议。据赫尔告孔部长谓,因苏联坚不欲中英美三国会商与英美苏三国会商同时举行”。而且由于苏联代表借口要等待国内的指示,会期一再延长,中国代表团在会外干等,处境十分尴尬。
实际由孔祥熙牵头,以驻英大使顾维钧为首席代表,由驻美大使魏道明、外交次长胡世泽及重庆派往的专家张忠绂、浦薛凤等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后,9月29日,终于得以参与第二阶段的会议了,但这种参与,王世杰当时就说,此次会议“首先将中国与苏联分离(出自苏联之要求),作英美苏会议,最后则于中英美会议中英美又复要求中国全部接受英美苏之协议案,谓已无法再与苏联磋商。故我方之参加会议显已成为形式的参加。我政府不得已遂训令顾维钧接受”。
蒋介石也承认,这对中方是极大的耻辱:“俄国舆论亦对我国尽量压迫与侮辱,尤以在华盛顿召集之国际战后和平机构会议彼必欲置我国于四强之外,实为我在国际上近年来最大之耻辱。”
在此期间的9月11至16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有一个在魁北克的峰会,讨论对德及对日作战问题。会前孔祥熙给罗斯福写信,要求代表蒋介石参与,但被罗斯福以需要与丘吉尔商谈中国是否有必要参加之托词拒绝了;而苏联的斯大林却是以忙于指挥对德作战谢绝了英美的力邀。犹有进者,会中讨论对太平洋作战之意见,其结果却对“中国只字未提,视为无足轻重,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人应切记此为抗战期中之又一国耻也”。
10月下旬,美、英、苏相继承认法、意,均不对中国知会:“美国承认法、意政府之前,不仅不与我洽商,事前亦无通知,并令其合众社宣布‘美方系与英苏及美洲各国咨商后作此决定’云。此其用意不惟遗弃我,而且有意侮辱我矣”。“蒋先生对此甚愤概,今日欲令外交部去电责问美国务院。实则自撤换史迪威尔事件发生以来,美政府对我政府,蒋先生与罗斯福之间,显有重大隔膜,如于此时去电责问,徒使裂痕益深而已。”
此外,英国首相丘吉尔、外相艾登与法国抵抗政府的一些人,对中国的所谓大国地位也都很不以为然。“丘吉尔前日在下议院发表演说,指责中国虽受美方‘过分之援助’而军事终受重大挫折,实属令人失望云云。……演词中处处以英美苏三国负欧洲局势责任,英美负远东责任为言,显有排斥中国于四强之外之意。(赫尔曾对孔祥熙部长言,当美国最初主张中国为四强之一之时,英政府原表示反对,嗣因苏联赞同,英始同意)。”(《王世杰日记》,第4册)
11月15日,英外相艾登演说,“以今后世界和平全赖英美俄法四大强国合作维持云”,对此,蒋介石的看法是:“此乃英国始终要以法国代中国之一贯政策,不足为怪。而美国竟任英之玩弄而不觉,此为美国外交政策之根本失败,今后若无中国相助,则彼诚陷于孤立矣。”
连战败投降的日本也未将中国放在眼里。日日本宣布投降之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致电日军参谋总长表示反对:“派遣军拥有百万大军,而且连战连胜。在国家间之战争上虽已失败,但在作战上仍居于压倒性胜利之地位。以如此优势之军队而由软弱之重庆军解除武装,实为不应有之事。”(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2分册)
因小失大,大国梦难圆
要而言之,近代以来,中国是一个备受轻视的国家,腐败、贫穷、愚昧、低能。孙中山革命力量的崛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使这种形象有所改变。然而,内部连绵不断的内战,对外在济南事件、中东路事件时的表现,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的虚弱反应,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再度跌入低谷。而六年多艰苦卓绝的抗战,大大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观感,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参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事务的资格。
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中,英国的丘吉尔、艾登等人对中国甚为轻视,苏联对华已是毫无好感。因此,中国要想有所作为,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能够善加运用,使美国能站在中国一边牵制苏联而不是相反,并影响英国采取对华友好的立场,才能使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但这些“如果”都因为蒋介石、孔祥熙等人的过于固执己见及较为短视而失去了,这使中国不仅在国际秩序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大打折扣,也使中国在属于自身利益的香港问题、东北问题以及战后日本赔偿的问题上都变得困难重重。
人类是唯一一种把树砍掉造成纸,然后在上面写上“保护树木”的生物,就像我们拿着父母辛苦赚的钱去KTV唱《父亲》是一样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36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3 天[LV.2]偶尔看看I主题帖子积分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挫败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入对日作战,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连战败投降的日本也未将中国放在眼里。日日本宣布投降之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致电日军参谋总长表示反对:“派遣军拥有百万大军,而且连战连胜。在国家间之战争上虽已失败,但在作战上仍居于压倒性胜利之地位。以如此优势之军队而由软弱之重庆军解除武装,实为不应有之事。”(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2分册)
侵略者都看不起软弱的、被侵略的政府的军队。
声明: 1、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本着“中华民族看贴(实际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优秀传统美德”,顺便赚3个工分;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并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 4、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 5、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6、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积分-99778
连战败投降的日本也未将中国放在眼里。日日本宣布投降之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致电日 ...侵略者都看不起软弱的、被侵略的政府的军队。
日本别说瞧不起连连败退的国军了,美国那么强大,它瞧得起了吗?敢轰炸珍珠港就不在乎美国报复它。德国也是一样,侵略比自己大数倍的苏联,它也是没有把苏联放在眼里。
补充内容 ( 10:46):
苏联那么强大,不也被德军打至莫斯科城下嘛,你能说苏联软弱吗?强中自有强中手,败不一定就是软弱。
人类是唯一一种把树砍掉造成纸,然后在上面写上“保护树木”的生物,就像我们拿着父母辛苦赚的钱去KTV唱《父亲》是一样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36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3 天[LV.2]偶尔看看I主题帖子积分
但后来的两棵原子弹还是让日本老实了,驻日占领军美军(据说还给民国政府几万的名额为什么没派?)管控了日本多少年?。
而苏军攻占柏林时,重炮都开进德国首都了,不服就是个架炮轰。不知后来向苏军投降的德军将领们有没有对苏军将领说出冈村说国军的话来?
声明: 1、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本着“中华民族看贴(实际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优秀传统美德”,顺便赚3个工分;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并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 4、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 5、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6、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乞丐, 积分 -98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51 积分
积分-99778
乔良将军:文天祥、邓世昌,史可法他们都是文人治军,其好处是视野开阔、讲政治。但弊端也不可忽视,文人虽然有气节,但真正了解带军打仗的人却不多。乔良感慨地说,其实像文天祥、邓世昌、史可法,严格来说应该算是“败军之将”,但国人往往被他们的气节所感动,将他们尊为民族英雄,并时刻怀念他们。而如霍去病、卫青等“常胜将军”,却极少有人能记住。从这一点上来看,国人有着浓厚的“悲剧英雄”情结。
人类是唯一一种把树砍掉造成纸,然后在上面写上“保护树木”的生物,就像我们拿着父母辛苦赚的钱去KTV唱《父亲》是一样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36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3 天[LV.2]偶尔看看I主题帖子积分
和平在哪里?
在历史的回声中,只有克劳塞维茨的声音最清晰:“你想和平吗?那你就准备战争吧!”
声明: 1、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2、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本着“中华民族看贴(实际看不懂)回贴(利人利己)的优秀传统美德”,顺便赚3个工分;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并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 4、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 5、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6、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TA的每日心情难过 17:11签到天数: 111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站在哪个角度看都不一样,想咋写就咋写!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7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7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 积分
{:soso_e113:}楼主,高级黑?很反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36签到天数: 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闲着没事说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千贴二级勋章
千贴二级勋章
Powered by &&大庆论坛 ICP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日本鬼子的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