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口密度与房价规模,密度和结构 哪个对房价影响更大

1<input type="button" value="GO" onclick ="var val = Number(jQuery(this).parent().children(':text').val()); if (isNaN(val) || val
1){val = 1;}window.location.href = '/30-10002-article--0-__id__.html'.replace('__id__', val); ">
怎么看待过去几年龙华房价地价的暴涨?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怎么看待过去几年龙华房价地价的暴涨?
&我之前推了一篇文章,怎么判断一个区域的房地产值不值得投资的PIE模型,用的是坪山新区的样本怎么判断一个区域的房子值不值得买。但后来我突然想,为什么我不用龙华新区,明明它是更有说服力的样本。如果深圳有一个区域叫“专治各种不服”的话,我投票给龙华新区。&从买房的角度讲,龙华新区显然跑赢了深圳大多数区域。在2008年,龙华的二手房价格跌到7000块左右,但是现在二手房价格普遍在5.5-6万以上。不到10年时间,升值了8倍。除了福田南山,过去10多年里,宝安中心区和龙华新区,是深圳房地产最耀眼的双子星。尤其在年,龙华房价3年累积涨幅全市最高,以至于我问中原地产要房价波动数据的时候,中原不敢给我,说是涨得太厉害了。(2016年,龙华房价涨幅)但我要说的是。回到10年前,并不是很多人都看好龙华。大家在关内买房子,在宝安中心区投资,理由都很充分——比如“西进”的投资逻辑。但龙华和关内的交通肠梗阻,以及当年低端的人口结构,引发了太多的多空口水战。&但2016年的地王,一夜之间,原本是福田北的龙华,把福田变成了龙华南。现在,大家将龙华称为“宇宙中心”、“神区”。&房价如此奇特的表现,和我们之前对龙华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乖离。我在梳理龙华过去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历史中,做出了下面的理解。&我的判断是:1、我们从不曾低估宝安中心区,但低估了龙华新区。2、龙华事实上已经是深圳的城市中心之一了,未来有条件被并入“福田——罗湖中心”。一、龙华人口净流入并且人口质量显著上升第一个低估,我们低估了龙华新区的人口流入,它事实上已经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并且发生了人口结构重组。&所有的新区建设,GDP发展也好,基础设施扩建也好,新产业引入也好,最终会归结到一个大的指标上:人口的净流入和人口质量的变化。&龙华新区单独的人口统计是从2012年开始的,从年,常住人口从140.86万增长到151.15万(2016年数据未出)。&但看户籍人口增长率,在深圳11个行政区中,龙华新区的户籍人口增幅基本上每年都是最高的,双位数。&(来源:深圳市统计局)再看人口密度。&龙华175.58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人口密度8609人/K㎡。而同期,福田人口密度18314人/K㎡,罗湖12389人/K㎡,南山7088人/K㎡。龙华超越南山,位列第三。(2014年深圳各区人口密度)&之前曾有媒体测算,龙华新区实际上已经是深圳人口密度第一大区——按实际管理人口来计算。《龙华年综合发展规划》里提到:到2020年,龙华常住人口控制在190万,实际管理总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如果按300万计,龙华新区人口密度会达到17086人/K㎡,跻身第二。即便是按190万计,人口密度也接近1.1万人/K㎡。关于人口质量,我没有查数据。但就切身感知,这些年,大量的关内白领每年都在快速涌入距离CBD最近的龙华。说那里尤其是北站商务区周边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剧烈的重构,是非常符合现实的。&人口密度高,尤其优质人口的密度高,是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核心要素。&这些数据,说明这些年来,龙华是承接关内人口转移的最大的区域,现在依然在持续,这一点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到。当然,实现这个的前提是:大量的基础设施的修建,高铁、地铁(3条)、高快路、楼盘、商场的快速扩建等等,是同期发生的大故事。&之所以龙华能够成为承接人口转移的最大区域,原因可能主要在于:1、福田的人口密度太高了,而龙华是离福田最近的区域,市场自发要求也会如此。2、政府早期在龙华预留了大量空地,有条件进行高起点规划,承接人口。二、龙华已经是深圳的城市形象代表&第二个低估,我们低估了龙华新区在深圳的地位,它事实上已经在代表着深圳的城市形象。从去年龙华爆出地王之前,我观察到:开发商对龙华新区的认识就已经在快速变化了,这种变化完全超乎了普通买房人的意料。在我看来,这个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低估了高铁的重要意义。地铁改变区域,高铁改变城市。直到今天,我们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最常见的来源都还是火车站。在这之前,我们认识深圳是通过罗湖火车站,而未来,外来任再认识深圳,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要通过深圳北站(当然机场、港口也是重要方式)。而原来的罗湖火车站,则主要变成了省内捷运。&在政府的规划中,是期望通过高铁和地铁的带动,龙华最终可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而与武汉、厦门和江西赣州实现“4小时交通圈”。也许它需要通过更长的时间来兑现,但总之,我认为高铁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开发商作为最大的投资者,他们的认识值得我们借鉴。&单单高铁显然无法支撑龙华作为深圳城市形象的代表,但龙华的城市规划和落地执行,很好的平衡了这一点。龙华对城市规划的落地执行,是要远远好过宝安中心区的,它是深圳迄今为止非常少见的高标准打造并且执行没走样的新区——宝安中心区则受到前海影响,建设一度中断。这些年,龙华新区的基建设施和重大项目,每年都有新变化。比如升级版的欢乐海岸,美术馆分馆等公共配套,以及未来大量地标,这些全面落成,影响面显然不会局限于龙华而是全深圳。尤其是北站商务区和红山商业区,最重要的地方,将会规划出代表整个深圳形象的地标建筑。所以,无论是从龙华新区的行政地位、规划定位看,还是从新区的城市化率、城市环境看,还是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看,龙华新区都不再像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副中心。&我个人判断:龙华新区未来可能会被并为福田——罗湖中心,成为深圳两大城市中心(南山前海中心、福田罗湖中心)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城市行政区。即便最后它没有并入,龙华新区事实上也已经和福田融为一体了。&让我做出这样的揣测的还有一个支撑,龙华新区在去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自己的定位是这样描述的:加快形成深圳北中心,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未来五年,新区将与河套地区、福田中心区等共同构筑深圳城市中部发展轴线……打造深圳城市中部发展的“脊梁”,带动城市中部地区崛起。总体上说,龙华新区这两年房价的剧烈上涨,本质上是区域价值发生了重估。而支撑区域价值重估的因素,我的理解主要是以上这两个。&现在有相当部分的观点认为,龙华新区的房价已经过度透支了。但如果按照上述逻辑观照,龙华新区这个价值重估的过程可能还没有完成。Ps:把宝安中心区、龙华新区结合起来总结提炼一下,什么样的区域值得重点关注?1、靠近核心区,越近越好。2、新区:政府手中要有大量空地,可以施展想象。3、规划和落地:有高标准的规划以及不间断的落地执行,要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公共配套的建设,尤其是交通效率优先有提升。4、发生了较明显的人口净流入,人口密度在持续升高,人口质量也不断升级。5、前期房价基数较低,不存在明显透支。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小飞侠厉害了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嗯,知道被严重低估过但还是对它爱不起来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说的有点过了……,天铁?加上道路交通是硬伤啊而且无解!
小蝶韩国代购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两条天铁,何来形象?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被图片吸引进来
1<input type="button" value="GO" onclick ="var val = Number(jQuery(this).parent().children(':text').val()); if (isNaN(val) || val
1){val = 1;}window.location.href = '/30-10002-article--0-__id__.html'.replace('__id__', val); ">
链接网址:
链接文字:
添加家在水印
不添加家在水印
支持一次选择9张图片上传(使用Ctrl、Shift选中);
支持jpg、png、gif,单张图片不超过10M,png不超过1M,gif不超过300K。
大家都在看
(新房业务)
(二手房业务)
(家居装修业务)
(亲子教育业务)
(家在广告业务)  从供求规律看,人口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人口多的地方,市场规模更大,需求量更大。比如,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和一个几万人口的小镇,即使小镇居民富裕程度更高,也可以预料到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会会更大,物品需求量会更多。  人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城镇人口变动和房价趋势的关联,一般涉及比较多的几个话题,有:  1,城市化  2, 城镇人口增长率  3,城镇流动人口状况  4,城镇婴儿出生率   5,高考招收人数  6,移民
楼主发言:5次 发图:1张 | 更多
  说到人口分布,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胡焕庸线”,它描述的是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密度特征的一个经典模型。  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虽然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但适合人们居住的空间,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2000年,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也就是说,即使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人口密度分布变动不大。  但是,“胡焕庸线”的东南边,1935年生存的人口是四亿三千万。而到了2000年,“胡焕庸线”的东南边,生存着十二亿两千万人。
    1987年,根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胡焕庸得出:  “中国东半部面积占目前全国的42.9%,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
  有人常常以人口总数和国土面积对比,来估计各国之间的居住密度。  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各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差异很大,比如沙漠、戈壁、高山、丘陵、草地、湖泊是不适合人居住的。  往往,人均耕地面积倒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因为,只要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基本能种得活庄稼。  -------------------摘自网络--------  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生理密度排名  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代表着各国或地区的人均耕地的多少,也基本代表着各国或地区本地耕地资源养育人口能力的大小。从判断一个地方人口数量是否过剩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应该要比人均土地面积更合理一些。中国人均土地面积排名50多名,世界有50多个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比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小,如果中国需要减少人口数量,那么这50多个国家就更需要减少自己的人口数量了。而决定人口数量更重要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大小排名,出乎大家意料,原来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国家或地区,竟然有80个。同理,如果中国大陆地区应该减少自己的人口数量,那么,这80个国家或地区更应该减少自己的人口数量。  以下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生理密度排名,从大到小的顺序,这个排名其实就是人均耕地面积从小到大的排名。2005年的数据,单位是人每平方千米。  新加坡人口生理密度是44万人每平方千米,中国香港13.1万人每平方千米,吉布提(红海南岸的的非洲之角国家)5.18万人每平方千米,巴林(波斯湾国家)3.67万人每平方千米,科威特(波斯湾国家)1.56万人每平方千米,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地区)1.3万人每平方千米,波多黎各(美国属地)1.2万人每平方千米,阿曼(波斯湾国家)1.18万,美属维尔京1.1万。这是每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达到上万人的9个地区或国家,粮食需要进口。按照中国大陆地区的观念,这些地区或国家会很愁,这些地区或国家会为减少自己的人口数量搞更为严格的生育限制政策。  法属玻利尼西亚9863人每平方千米,马尔代夫8370,关岛(美国)8555,塞舌尔8223,安道尔7077,西撒哈拉6780,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404,百慕大(英国)6132,巴哈马5167,阿鲁巴(荷兰)4772,基里巴斯4643,卡塔尔4601,马提尼克岛(法国)4493,格林纳达4426,开曼群岛(英国)4396,圣卢西亚4255,冰岛4229,马耳他4036。这是18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排名情况,这些国家或地区也需要进口粮食等食物。  新喀里多尼亚(法国)3645,文莱3294,所罗门群岛2934,韩国2988,马绍尔群岛2934,中国台湾2932,日本2924,美属萨摩亚2909,圣马力诺2831,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696,埃及2668,巴布亚新几内亚2503,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2503,荷属安的列斯群岛2293,黎巴嫩2290,斯里兰卡2269,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250,尼德罗普岛(法国)2248,留尼汪岛(法国)2223,荷兰2205,以色列2147,哥伦比亚2064,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2053。这是23个国家或地区的排名,这些国家或地区,经过努力,基本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孟加拉国1946,瑞士1900,约旦1886,哥斯达黎加1803,巴巴多斯1739,法属圭亚那1687,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683,法罗群岛(丹麦)1614,牙买加1596,菲律宾1551,毛里塔尼亚1498,马恩岛(英国)1458,多米尼加1434,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434,也门1350。这15个国家或地区,也能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马来西亚1336,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国)1292,越南1275,尼泊尔1259,毛里求斯1249,比利时1248,斯洛文尼亚1170,印尼1136,英国1077,海地1071,萨尔瓦多1033,塞拉利昂1032,瓦努阿图1030,坦桑尼亚1008,委内瑞拉1005。15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前面有80个国家或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大陆少,其中包括香港在内有15个地区,65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小于中国大陆人均耕地面积。如果包括没有排列在内的没有耕地的4个国家(不包括地区),则有69个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小于中国大陆人均耕地面积。这个成绩明显的要比人口密度排名好一些,世界有50多个国家人口密度大于中国。从人均耕地资源角度看,这些国家相对中国更需要减少自己的人口数量。  中国大陆943,刚果民主共和国932,佛得角910,利比里亚878,利摩罗863,几内亚860,布隆迪854,安提瓜和巴布达854,索马里851,危地马拉850,朝鲜849,东帝汶847,尼瓜多尔845,列支敦士登843,多米尼加共和国835,巴基斯坦834,卢旺达825,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国)819,智利815,沙特阿拉伯807。20个国家或地区,这是中国大陆所在的团体,如果考虑到中国的耕地可以一年2熟,那么,实际上,中国人均耕地资源要比这些国家或地区人均多许多。  苏里南792,厄立特里亚787,汤加783,塞浦路斯781,圣基茨和尼维斯768,肯尼亚766,秘鲁761,卢森堡757,印度753,意大利748,英属维尔京群岛 (英国)740,塔吉克斯坦732,刚果共和国727,德国712,洪都拉斯672,老挝672,马拉维667。17个国家或地区。  葡萄牙665,乌干达655,埃塞俄比亚652,阿尔巴尼亚647,斯威士兰646,莱索托642,马达加斯加626,亚美尼亚626,几内亚比绍608,不丹606,乌兹别克斯坦601,奥地利598,格鲁吉亚583,冈比亚572。14个国家。  巴拿马569,挪威553,加纳544,库克群岛(新西兰)535,科特迪瓦532,帕劳510,塞内加尔494,缅甸475,莫桑比克473,博茨瓦纳463,伊拉克460,蒙特塞拉特(英国)458,泰国455。  阿塞拜疆451,加蓬448,斐济447,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442,赤道几内亚437,墨西哥436,阿尔及利亚431,尼日利亚428,吉尔吉斯斯坦411,伊朗405,伯利兹404,叙利亚404,希腊399,摩洛哥387,津巴布韦382。  阿富汗381,斯洛伐克381,突尼斯381,柬埔寨375,马其顿374,古巴370,瑞典369,安哥拉354,爱尔兰347,捷克341,萨摩亚337,法国332,塞尔维亚和黑山320,利比亚318,巴西318,波兰315,克罗地亚309。  尼加拉瓜307,土耳其303,南非300,西班牙297,贝宁294,玻利维亚294,喀麦隆293,布基纳法索288,新西兰272,乍得267,芬兰262,爱沙尼亚256,乌拉圭254,纳米比亚248,马里248。  罗马尼亚245,丹麦244,蒙古241,摩尔多瓦239,苏丹234,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法国)232,保加利亚225,多哥225,土库曼斯坦224,中非共和国219,匈牙利219,赞比亚215,巴拉圭214,美国179。  白俄罗斯177,圭亚那174,乌克兰145,阿根廷144,圣赫勒那(英国)140,拉脱维亚128,立陶宛123,俄罗斯117,尼日尔84,加拿大78,纽埃(新西兰)72,哈萨克斯坦69,澳大利亚43。  上面是21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生理密度的排名情况,也是人均耕地从少向多的排名情况。  摩纳哥、中国澳门、直布罗陀(英国)、梵蒂冈、泽西岛(英国)、瑙鲁、图瓦卢等国家或地区,基本没有耕地,不参与排名。  从上面的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耕地排名可以感受到,国家的富裕程度与耕地多少没有关系。世界大部分耕地都由于气候因素,一年一熟,中国耕地由于气候因素,可以一年两熟,这是中国耕地情况与外国耕地的重要区别。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均耕地资源要比这个排名令人高兴。如果按这种耕地资源排名,中国人均耕地资源要好于上百个国家的人均耕地资源情况。
  我国各省人均耕地面积排名表   排名
人均耕地面积(单位:亩)   1
8.4402  2
7.1594  3
4.959  4
4.282  5
  我国各省人均耕地面积排名表   排名 地区 人均耕地面积(单位:亩)   1 黑龙江 8.4402  2 内蒙古 7.1594  3 吉 林 4.959  4 新 疆 4.282  5 宁 夏 3.83196   6 山 西 2.9494   7 辽 宁 2.8488   8 青 海 2.8088   9 甘 肃 2.77989   10 陕 西 2.24611   11 西 藏 2.1899   12 河 北 2.0297   13 天 津 1.6138   14 云 南 1.5449   15 河 南 1.5401   16 安 徽 1.5109   17 湖 北 1.4862   18 山 东 1.4525   19 江 西 1.3254   20 广 西 1.2898   21 江 苏 1.2682   22 海 南 1.20080   23 湖 南 1.1376   24 贵 州 1.079   25 上 海 1.0666   26 四 川 1.0503   27 重 庆 1.0187   28 北 京 0.9661   29 浙 江 0.916   30 广 东 0.88726   31 福 建 0.836
  大体上看起来人均耕地面积越少越富裕!
  继续啊
  调控正当时,现在绝对不能炒房,   可以炒期货、黄金。赚钱才是硬道理!  我qq空间里有长期 持续 稳定获利的实盘证明。事实胜于雄辩!!!有兴趣想投资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
  城市化  ------------------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的本质原因,是人们去城市从事非农业,能赚更多的钱。城市化是城市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过多的人涌入城市,将增加住房需求。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城市出现很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向乡村“高价”招聘工人,于是“自耕农”阶级迅速消失,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化的开始。  我国城市化进程如何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我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如下:  1949年:10.64%  1950年:11.18%  1951年:11.78%  1952年:12.46%  1953年:13.31%  1954年:13.69%  1955年:13.48%  1956年:14.62%  1957年:15.39%  1958年:16.25%  1959年:18.41%  1960年:19.75%  1961年:19.29%  1962年:17.33%  1963年:16.84%  1964年:18.37%  1965年:17.98%  1966年:17.86%  1967年:17.74%  1968年:17.62%  1969年:17.50%  1970年:17.38%  1971年:17.26%  1972年:17.13%  1973年:17.20%  1974年:17.16%  1975年:17.34%  1976年:17.44%  1977年:17.55%  1978年:17.92%  1979年:19.99%  1980年:19.39%  1981年:20.16%  1982年:21.13%  1983年:21.62%  1984年:23.01%  1985年:23.71%  1986年:24.52%  1987年:25.32%  1988年:25.81%  1989年:26.21%  1990年:26.41%  1991年:26.37%  1992年:27.63%  1993年:28.14%  1994年:28.62%  1995年:29.04%  1996年:29.37%  1997年:29.92%  1998年:30.40%  1999年:30.89%  2000年:36.22%  2001年:37.66%  2002年:39.09%  2003年:40.53%  2004年:41.76%  2005年:36.22%  2006年:43.90%  2007年:44.94%  2008年:45.68%  2009年:46.59%
  各国城市化情况  排名 国家或地区 城市人口(%) 日期 年城市化 变动比率(%) 日期  1
新加坡 100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2
瑙鲁 100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3
摩纳哥 100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
香港 100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
澳门 100 2008年 0.7 2005年10月估计   4
梵蒂冈 100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
直布罗陀 100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
开曼群岛 100 2008年 1.5 2005年10月估计   —
百慕大 100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
安圭拉 100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
波多黎各 98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5
科威特 98 2008年 2.5 2005年10月估计   6
比利时 97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7
卡塔尔 96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
美属维尔京群岛 95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8
圣马利诺 94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9
马耳他 94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10
委内瑞拉 93 2008年 2 2005年10月估计   —
荷属安地列斯 93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
关岛 93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11
乌拉圭 92 2008年 0.4 2005年10月估计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92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12
以色列 92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13
冰岛 92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
福克兰群岛 92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14
阿根廷 92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
美属萨摩亚 92 2008年 2.4 2005年10月估计   —
北马里亚纳群岛 91 2008年 2.1 2005年10月估计   15
英国 90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89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16
巴林 89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17
澳大利亚 89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18
安道尔 89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19
智利 88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20
新西兰 87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21
黎巴嫩 87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22
吉布提 87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23
丹麦 87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24
巴西 86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25
瑞典 85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26
加蓬 85 2008年 2.1 2005年10月估计   —
格陵兰 84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27
巴哈马 84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28
美国 82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29
沙特阿拉伯 82 2008年 2.5 2005年10月估计   30
荷兰 82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31
卢森堡 82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 81 2008年 4 2005年10月估计   32
帕劳 81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33
韩国 81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34
加拿大 80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3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8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36
利比亚 78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37
约旦 78 2008年 3.1 2005年10月估计   —
台湾 78 2008年
2005年10月估计   38
西班牙 77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39
挪威 77 2008年 0.7 2005年10月估计   40
墨西哥 77 2008年 1.5 2005年10月估计   41
法国 77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42
古巴 76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43
苏里南 75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44
文莱 75 2008年 2.6 2005年10月估计   45
德国 74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46
多米尼克 74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
库克群岛 74 2008年 -0.7 2005年10月估计   47
哥伦比亚 74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48
瑞士 73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49
俄罗斯 73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50
巴拿马 73 2008年 2.7 2005年10月估计   51
捷克 73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52
白俄罗斯 73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
约旦河西岸 72 2008年 3.3 2005年10月估计   53
阿曼 72 2008年 2 2005年10月估计   —
加沙地带 72 2008年 3.3 2005年10月估计   54
秘鲁 71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55
马绍尔群岛 71 2008年 2.7 2005年10月估计   56
保加利亚 71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57
马来西亚 70 2008年 3 2005年10月估计   58
塞浦路斯 70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59
土耳其 69 2008年 1.9 2005年10月估计   60
爱沙尼亚 69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多米尼加共和国 69 2008年 2.6 2005年10月估计   62
乌克兰 68 2008年 -0.7 2005年10月估计   63
拉脱维亚 68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64
意大利 68 2008年 0.4 2005年10月估计   65
伊朗 68 2008年 2.1 2005年10月估计
  排名 国家或地区 城市人口(%) 日期 年城市化 变动比率(%) 日期  66
匈牙利 68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67
突尼斯 67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68
马其顿共和国 67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69
立陶宛 67 2008年 -0.4 2005年10月估计   70
伊拉克 67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71
奥地利 67 2008年 0.7 2005年10月估计   72
日本 66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73
厄瓜多尔 66 2008年 2.1 2005年10月估计   74
玻利维亚 66 2008年 2.5 2005年10月估计   75
菲律宾 65 2008年 3 2005年10月估计   —
新喀里多尼亚 65 2008年 2.1 2005年10月估计   76
阿尔及利亚 65 2008年 2.5 2005年10月估计   77
亚美尼亚 64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78
朝鲜 63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79
芬兰 63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80
哥斯达黎加 63 2008年 2.3 2005年10月估计   81
南非 61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8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61 2008年 3 2005年10月估计   83
波兰 61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84
爱尔兰共和国 61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85
希腊 61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86
萨尔瓦多 61 2008年 1.9 2005年10月估计   87
刚果共和国 61 2008年 2.7 2005年10月估计   88
巴拉圭 60 2008年 2.8 2005年10月估计   89
黑山 60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90
利比里亚 60 2008年 5.6 2005年10月估计   91
佛得角 60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92
博茨瓦纳 60 2008年 2.5 2005年10月估计   93
葡萄牙 59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94
哈萨克 58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95
尼加拉瓜 57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96
蒙古国 57 2008年 1.2 2005年10月估计   97
冈比亚 57 2008年 4.2 2005年10月估计   98
克罗地亚 57 2008年 0.4 2005年10月估计   99
喀麦隆 57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100
安哥拉 57 2008年 4.4 2005年10月估计   101
斯洛伐克 56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102
摩洛哥 56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103
叙利亚 54 2008年 3.1 2005年10月估计   104
塞舌尔 54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105
罗马尼亚 54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106
牙买加 53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107
格鲁吉亚 53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108
塞尔维亚 52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109
印尼 52 2008年 3.3 2005年10月估计   —
法属玻利尼西亚 52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110
斐济 52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111
伯利兹 52 2008年 3.1 2005年10月估计   112
阿塞拜疆 52 2008年 1 2005年10月估计   113
中国 51.27 2011年 1.59 2012年1月估计   —
马恩岛 51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114
加纳 50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115
图瓦卢 49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116
土库曼 49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117
危地马拉 49 2008年 3.4 2005年10月估计   118
科特迪瓦 49 2008年 3.2 2005年10月估计   —
2005年10月估计   119
斯洛文尼亚 48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120
尼日利亚 48 2008年 3.8 2005年10月估计   121
洪都拉斯 48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122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47 2008年 1.3 2005年10月估计   123
海地 47 2008年 4.5 2005年10月估计   124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47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
阿鲁巴 47 2008年 0.1 2005年10月估计   125
阿尔巴尼亚 47 2008年 1.9 2005年10月估计   126
基里巴斯 44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127
苏丹 43 2008年 4.3 2005年10月估计   128
埃及 43 2008年 1.8 2005年10月估计   129
多哥 42 2008年 4.3 2005年10月估计   130
塞内加尔 42 2008年 3.1 2005年10月估计   131
摩尔多瓦 42 2008年 -1.5 2005年10月估计   132
毛里求斯 42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133
毛里塔尼亚 41 2008年 3 2005年10月估计   —
法罗群岛 41 2008年 2 2005年10月估计   134
贝宁 41 2008年 4 2005年10月估计   —
英属维尔京群岛 40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135
巴巴多斯 40 2008年 1.5 2005年10月估计   —
圣赫勒拿岛 39 2008年 1.5 2005年10月估计   —
纽埃 39 2008年 -0.2 2005年10月估计   136
赤道几内亚 39 2008年 2.8 2005年10月估计   137
中非共和国 39 2008年 2.3 2005年10月估计   138
塞拉利昂 38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139
马尔代夫 38 2008年 5.3 2005年10月估计   140
津巴布韦 37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141
乌兹别克 37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142
索马里 37 2008年 4.2 2005年10月估计
  排名 国家或地区 城市人口(%) 日期 年城市化 变动比率(%) 日期  143
纳米比亚 37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144
莫桑比克 37 2008年 4.1 2005年10月估计   145
巴基斯坦 36 2008年 3 2005年10月估计   146
吉尔吉斯斯坦 36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147
赞比亚 35 2008年 2.3 2005年10月估计   148
不丹 35 2008年 4.9 2005年10月估计   149
几内亚 34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150
刚果民主共和国 34 2008年 5.1 2005年10月估计   151
泰国 33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152
缅甸 33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153
圣基茨和尼维斯 32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154
马利 32 2008年 4.8 2005年10月估计   155
也门 31 2008年 4.9 2005年10月估计   156
老挝 31 2008年 5.6 2005年10月估计   —
泽西岛 31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
根西岛 31 2008年 0.6 2005年10月估计   157
格林纳达 31 2008年 0.3 2005年10月估计   158
几内亚比绍 30 2008年 3.2 2005年10月估计   159
安提瓜和巴布达 30 2008年 0.9 2005年10月估计   160
马达加斯加 29 2008年 3.8 2005年10月估计   161
印度 29 2008年 2.4 2005年10月估计   162
越南 28 2008年 3.1 2005年10月估计   163
圣卢西亚 28 2008年 1.4 2005年10月估计   164
圭亚那 28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165
科摩罗 28 2008年 2.7 2005年10月估计   166
东帝汶 27 2008年 5 2005年10月估计   167
乍得 27 2008年 4.7 2005年10月估计   168
孟加拉国 27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169
塔吉克 26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170
瓦努阿图 25 2008年 4.1 2005年10月估计   171
汤加 25 2008年 1.6 2005年10月估计   172
坦桑尼亚 25 2008年 4.2 2005年10月估计   173
斯威士兰 25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174
莱索托 25 2008年 3.5 2005年10月估计   175
阿富汗 24 2008年 5.4 2005年10月估计   176
萨摩亚 23 2008年 1.7 2005年10月估计   17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22 2008年 0.8 2005年10月估计   178
肯尼亚 22 2008年 4 2005年10月估计   179
柬埔寨 22 2008年 4.6 2005年10月估计   180
厄立特里亚 21 2008年 5.4 2005年10月估计   181
布基纳法索 20 2008年 5 2005年10月估计   182
马拉维 19 2008年 5.2 2005年10月估计   183
所罗门群岛 18 2008年 4.1 2005年10月估计   184
卢旺达 18 2008年 4.2 2005年10月估计   185
尼泊尔 17 2008年 4.9 2005年10月估计   186
埃塞俄比亚 17 2008年 4.3 2005年10月估计   187
尼日尔 16 2008年 4 2005年10月估计   188
斯里兰卡 15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
蒙特塞拉特岛 14 2008年 2.2 2005年10月估计   189
列支敦士登 14 2008年 0.5 2005年10月估计   190
乌干达 13 2008年 4.4 2005年10月估计   19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3 2008年 2.9 2005年10月估计   192
巴布亚新几内亚 12 2008年 1.9 2005年10月估计   193
布隆迪 10 2008年 6.8 2005年10月估计   —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0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
托克劳 0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
皮特凯恩群岛 0 2008年 0 2005年10月估计
  (中国城市化进程预测版:摘自网络)  
  人口  ----------------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     地区 人口数 (人) 2000年比重(%)2010年比重(%)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 1.09 1.46   天津市 .79 0.97   河北省 .33 5.36   山西省 .60 2.67   内蒙古自治区 .88 1.84   辽宁省 .35 3.27   吉林省 .16 2.05   黑龙江省 .91 2.86   上海市 .32 1.72   江苏省 .88 5.87   浙江省 .69 4.06   安徽省 .73 4.44   福建省 .74 2.75   江西省 .27 3.33   山东省 .17 7.15   河南省 .31 7.02   湖北省 .76 4.27   湖南省 .09 4.90   广东省 .83 7.79   广西壮族自治区 .55 3.44   海南省 .62 0.65   重庆市 .44 2.15   四川省 .58 6.00   贵州省 .78 2.59   云南省 .39 3.43   西藏自治区 .21 0.22   陕西省 .85 2.79   甘肃省 .02 1.91   青海省 .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大陆地区年度新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如下:     年度 新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   1978年 1757万 602万 1155万   1979年 1738万 606万 1132万   1980年 1797万 626万 1171万   1981年 2092万 636万 1456万   1982年 2265万 671万 1594万   1983年 2080万 711万 1369万   1984年 2077万 712万 1365万   1985年 2227万 718万 1509万   1986年 2411万 737万 1674万   1987年 2550万 734万 1816万   1988年 2307万 731万 1576万   1989年 2432万 737万 1695万   1990年 2407万 762万 1645万   1991年 2279万 776万 1503万   1992年 2137万 778万 1359万   1993年 2143万 786万 1357万   1994年 2121万 777万 1346万   1995年 2073万 796万 1277万   1996年 2078万 803万 1275万   1997年 2038万 801万 1237万   1998年 1991万 807万 1184万   1999年 1909万 810万 1099万   2000年 1778万 817万 961万   2001年 1702万 818万 884万   2002年 1647万 821万 826万   2003年 1599万 825万 774万   2004年 1593万 832万 761万   2005年 1617万 849万 768万   2006年 1584万 892万 692万   2007年 1594万 913万 681万   2008年 1608万 935万 673万   2009年 1615万 943万 672万   2010年 1588万 949万 639万   2011年 1604万 960万 644万
  人口结构  总人口:     1,321,290,000 (2007年年末)
  1,306,313,812 (2005年7月估计)     年龄结构:     0-14岁: 19.4%(256,600,000)     15-59岁: 69% (911,290,000)     60岁或以上:11.6% (153,400,000)     其中65岁或以上:8.1% (106,360,000)(2007年度)     0-14岁: 21.4%(男性148,134,928;女性131,045,415)     15-64岁: 71% (男性477,182,072;女性450,664,933)     65岁或以上:7.6% (男性47,400,282;女性51,886,182)(2005年统计)
  2008年我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      名次 城市 人口数(万)   1 重庆市 3200   2 上海市 1845   3 北京市 1633   4 成都市 1221   5 天津市 1115   6 广州市 1005   7 哈尔滨 975   8 武汉市 891   9 东莞市 869   10 深圳市 846.43   11 西安市 830   12 青岛市 820   13 苏州市 810   14 温州市 790   15 杭州市 786.2   16 沈阳市 745   17 南京市 741   18 唐山市 738.3   19 宁波市 689.5   20 香港 678
  人少房多越来越明显,房熊市可能持续40年  .  .  . 人们不应该讨论“房价是总里说了算,还是总经里说了算”,应该讨论“房价是总里说了算,还是计生主任说了算”,因为计划生育将导致人少房多。  .  .  一、人少房多越来越明显  .  1、在校学生越来越少。  中国小学数量从1996年的64.6万所直降到2009年的28.02万所,13年减少57%。1994年全国小学招生2537万人,万人。 16年里减少33.3%。  高考考生人数也逐年减少,万人,万人,万人,万人。根据人口资料,2019年中国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将只有2009年的53%,10年近乎减少一半。  .  2、青年人口在递减  日本的房熊市已经持续21年,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少房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39。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过去十年中国每个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是1.18。人口越来越少的问题比日本更加严重。  一代人少生育0.82个 / 夫妻2人 = 青年人口每过一代(25年左右)就减少41%。也就是说,2012年有100个青年人,25年以后只有41人。41个 × 41% = 50年后的青年人只有17人。呈现100人……41人……17人……的越来越少的态势。  20年后,全国人口总数可能不超过11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可能不超过8亿人。但是2012年的城市住房用地已经足够盖起15亿人居住的房子。  .  3、空置房在递增  城镇空置房将呈现……6000万套……7000万套……8000万套……的越来越多的态势。  .  4、可怕的“﹤状态”  未来购房的青年人口长期的崩溃式的减少,加上疯狂炒房囤房不断积累空置房,就是人少房多愈演愈烈,就是一个分道扬镳、南辕北辙的“﹤状态”。  .  5、房熊市将持续40年以上  因为一代人大约是25年,要扭转这种趋势,至少需要二代人的努力,因为城市化将越来越慢和人少房多的情况下,拆迁周期将延长到40年,所以,房熊市少说也要持续40年。虽然期间会出现几次“中级行情”,但大趋势是向下的。  人少房多将越来越明显→必然导致住房的价值将越来越低→将导致炒房囤房者越来越少→将导致卖出非自住房的越来越多→将导致房价不断下跌→将导致开发商买地减少→将导致土地收入减少→将导致房产税越来越多和拆迁补偿减少→将导致住房的价值越来越低。恶性循环开始了。  .  二、即使政俯鼓励也难以扭转人口减少的大趋势  .  虽然政俯会调控,但是客观规律比人强。用房市多军的话说:“政俯是卖空调的”。用房市空军的话说:“要是政俯愿意调控,早就不是这样子了”。  .  1、自作孽不可活  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中国妇联执委:中国不孕不育患者数已超5000万》这一震撼人心的文章,中国育龄妇女中不孕不育的比例占已婚育龄妇女的近六分之一。在男子方面,2011年4月媒体报道,南京捐精者合格率降到仅30%;上海志愿捐精者的合格率不超过21%;河南精子库的捐献合格率在22%左右。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人口出生数量和质量已面临严重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环境污染、有毒食品、转基因、心理压力、不良性生活习惯、亚健康等因素引起。  房价越来越高,为了买得起住房,各行各业都在赚快钱,赚黑心钱。例如,大量使用激素,种菜的不敢多吃自己的菜,养鱼的不敢多吃自己的鱼。中国人的生育能力,最终将毁在自己制造的“毒食品”上。  一个雌激素越来越少的女人,其生育能力当然越来越小。转基因影响生育能力已经家喻户晓,可是,谁来调控呢?  目前的青年人“吃毒食品”的历史较短。20年以后,从小就“吃毒食品”的“10后”的生育能力更成为问题,使得“10后”的儿女这一代的人少房多将更加严重。  .  2、“规律帝”为房市设下的“死亡陷阱”  如果房价不断上涨,必然导致住房压力增大、城市生活成本增高,必然导致晚婚、晚育、离婚率高,甚至导致许多人不婚不育,城市剩男、剩女、丁克家庭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农村人,大多数不会种地也不愿意回乡,可是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让他们中的不少人丧失了养家能力和抚养能力。  2012年2月,今晚网网络调查中心对2167个“80后”“双独”家庭的调查显示,87.3%的家庭不愿生二胎。  2011年1月的报刊信息:辽宁省计生委副主任牟维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0年至今,辽宁省每年计划生育数量为35万人,实际上是平均每年生了28至29万人,平均每年比计划少生近6万人。  即使鼓励生育二胎,全国总生育数也会不断下降,导致将来下一代的结婚用房的刚需越来越少。  骂人的话里最恶毒的是“找不到老婆,断子绝孙”。现在大陆城市的房地产搞的是香港模式。香港土著每年只出生3万多小孩,八十年里合计只出生200多万,减少2/3的人口,许多香港人断子绝孙,大陆炒房也将结出这样的恶果。  .  三、
"90后 "的刚需少  .  "90后 "的的父辈是"60后 ""70后"。许多"60后 ""70后"是“多房族”,无房户的很少。他们的下一代主要是“90后”。他们家有房子在出租,在关蚊子,所以不愁结婚用房,他们不是自住刚需,开发商在他们结婚的时候,有的将倒闭。  "60后 ""70后"为什么是“多房族”? 以其中年龄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来说,1977年(17岁)高考恢复,有一些人上了大学。1983年(23岁)以后大量提拔重用“臭老九”,有一些人当了干部。1997年(37岁)之前是福利分房,许多人赶上了好机会。以其中年龄最小的1979年出生的来说,大学毕业大约在2001年,那时中国人不知何为炒房,以上海市浦东张江镇为例,那时的房价每平米才1900元。  .  四、20年后“一孩家庭”的“00后10后”儿童将继承6套房
  .  城市里,最普遍的家庭结构是“421”,7个人。1个“10后”的幼儿,幼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3套房里。  20年后,一对门当户对的“10后”结婚并且有一个小孩,“124”变成“1248”,共有15人,6套房。目前,拥有二三套房子的很多,所以“10后”拥有十几套二十几套房子的将很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滴血的化验就知道全身健康状况。说明那时整个社会的住房严重过剩。  典型的情况是:有1个“40后”的幼儿,二十七岁左右的“10后”夫妻2人,面对4个五十四岁左右的父母辈老人,8个八十岁左右的祖父母辈老人。1个在幼儿园,2个年轻人在上班,12个老人在领养老金或即将退休。  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结果是人口出生呈现几何级减少。30年后,8位祖父母辈老人基本上要走了,减少8人 /
家庭总人数15人 = 这样的大家庭城市人口净减少53%。  20年后,“一孩家庭”的城市人口大约净减少35%。
  五、20年后“二孩家庭”的“00后10后”儿童将继承3套房  .  城市里“二孩家庭”即家庭结构是“422”的不多,因为对城市居民的计划生育管理很严格。农村来的收入不高,不少人难以找到老婆,敢生育2个就难以供房,在城市难以扎根。生育2个,而且最终在城里能够扎根的,不是穷人。20年后,按照门当户对来计算,结婚并且生育后,“422”变成“8442”。30年后,8位祖父母辈老人基本上要走了,减少8人 /
家庭总人数18人 = 这样的大家庭,城市人口净减少44%。  20年后,“二孩家庭”的城市人口大约净减少25%。  .   六、20年后城市化的进程基本结束,全国城镇人口总数不超过8亿人  .  20年后,“一孩家庭”的城市人口大约净减少35%,“二孩家庭”的城市人口大约净减少25%。因为城市里有许多不是这种情况,所以20年后目前已经在城市生活的人口可能减少20%。80% × 全国城镇人口在2010年是6.666亿人 = 20年后目前已经在城市生活的人口可能减少到5.33亿人。  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9.68%,1979年为17.92%,32年增长31.76%,所以,年均增长1%。1% * 13.4亿人 = 过去平均每年进城1340万人。因为近几年每年出生大约只有1200万人,因为农村的青少年大部分已经进城,所以,今后20年,平均每年进城的少于1300万人。1300万人 × 20年 = 2.6亿人。2.6亿人就是平均一个省再进城1000万人,走过几个村庄的人都知道这是高估的数字。  5.33亿人 + 2.6 = 7.93亿人。也就是说,20年后全国城镇人口总数不超过8亿人。  2010年全国人口是13.4亿人。因为过去十年中国每个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是1.18,所以人口呈现100人……41人……17人……的越来越少的态势,20年后全国人口总数可能不超过11亿人。  8亿人 / 11亿人 = 20年后城市化率达到72.7%。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率达到70%的时候就徘徊不前了。  2011年,辽宁省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50年来第一个人口下降的省份。人口下降的拐点,比人们想象的更早到来。  .  七、工薪族自住刚需越来越少  .  “人口红利”主要指一个国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黄金时期。根据人口专家蔡昉的预测,2015年是“人口红利”的转折点,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  2010年,复旦大学人口学教授王丰说:“日本近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在相当程度上便是受到人口老化的制约。而中国正在步它们的后尘。”“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20-24岁的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数将大幅萎缩,其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15%降至约8%。”即减少近一半。  .  八、“城市老幼病残率”将越来越高,导致住房过剩越来越严重  .  人口负债主要指一个国家处于非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社会性负担较重的困难时期。日本1989年房价开始崩溃,20年绵绵不断下跌,2010年日本房价是顶峰时的1/6。当时日本中位数年龄是33岁,2010年是44.6岁。   中国房市正在步日本的后尘,2010年中国中位数年龄是35岁,意味着有一半人比35岁老。而且将呈现35岁......38岁......40岁......的不断增大的态势。20年后,中国中位数年龄可能是40几岁。这意味着“城市老幼病残率”将越来越高,导致住房过剩越来越严重。  201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有1.15亿,20年后将达到2.4亿。那时,逝世的主要是50后60后,已经是和平年代,出生多,他们将腾出许多房子。  .  九、20年后,城镇人口可能不超过8亿人但房子够15亿人居住。  .  1、全国城镇的住房总数已经达到2.5亿套   第一种计算方法。2010年度,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平米 × 2010年底城镇统计人口为6.666亿人 = 2010年底全国城镇大约有住房200亿平米 /
平均每套90平米 = 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城镇大约有2.22亿套住房。加上漏统计的小产权房和实际上居住城镇人口的郊区农民房,加上年的数量,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大约有2.5亿套住房。平均每套住4人,就够10亿人居住。  第二种计算方法。2010年底全国城镇统计人口为6.666亿人。因为城市人口漏统计会导致GDP增长率提高,使得政绩增大,所以实际上2010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超过7亿人。7.2亿人 /
平均每套居住4人 = 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城镇大约有1.8亿套住房。加上空置房0.6亿套,加上年住房净增数,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大约有2.5亿套住房。  .  2、2012年城市住房用地够盖15亿人居住的房子  因为拆迁10亿人的住房就足于盖起13亿人的住房,因为2012年全国城镇有2.5亿套住房,按照8%计算,政俯、商品房开发商、小产权开发商、企事业单位手里的城镇住房用地,可以盖2亿人居住的房子。   .  综合后预测,2010年城镇人口6.666亿人,20年后城镇人口可能不超过8亿人,2012年城镇住房够10亿人居住,2012年城市住房用地够盖15亿人居住的房子,20年后房子够15亿人居住,所以城镇住房及其用地将严重过剩,越来越过剩。  .  十、有人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平均居住面积会越来越大。非也非也。  .  一套住房100万元,每年上涨10%就是10万元,而自住刚需每年的资金积攒才5万元。用你们多军的话说,现在有钱不买入三房,以后这些钱连一房也买不起。如果今后十年房价每年都上涨10%,全国的老板都会变成盖房的炒房的囤房的,中国人吃什么用什么?如果今后十年房价每年都上涨10%以下,全国的炒房囤房者都是亏钱的,因为每年通货膨胀率是8%,每年折旧率是2.5%。  在人越来越少,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平均居住面积却越来越大,只有一种可能,房价下跌。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许多人收入将减少,可能出现三成负翁   .  .  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得普通人收入减少,房市熊途漫漫  .  从1980年开始,日本年满18岁的年轻人连年下降。当孩子数量减少时,家庭就有大量资金,购房能力大增,于是房地产业就越来越兴旺发达。  .  劳动人口减少,导致内需不振,使得制造业产品销路减少;同时导致工资成本上升,使得制造业利润率降低,难以盈利。看到房地产有暴利,老板就纷纷把资本金转移到盖房炒房上。日本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1990年,东京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值,就抵得上半个美国。  .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地价暴跌,房熊市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多日本人沦为负资产族。这导致内需更加不振,使得制造业产品销路更少,出现倒闭潮。失业减薪的情况大量出现。日本陷入了失落的20年。2012年普通日本人的收入,比1980年代低。  .  2012年,中国北京市的房屋总价值,相当于半个美国。这一幕和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过去10年,中国政府一直以为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是1.8,也就是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8个孩子。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让砖家们大跌眼镜,过去十年,中国每个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是1.18。很明显,超低的人口出生率,超高的房价,景德镇正在复制日本杯具。  .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恶性循环与日本将是一样的,中国普通人未来的收入可能降低。可是,绝大多数中青年都有惯性思维,存在“工资收入将越来越高”的幻想,所以在买房时是按照“还款能力将越来越高”来安排负债率的,最终可能资金链断裂而断供,甚至沦为负资产族。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可能出现”三成负翁”的情况。就像经历过文化大格命的40后50后不会支持正治大运动一样,60后70后的炒房囤房者将因为负资产危机,在今后10年里将不敢再炒房囤房。10年后,60后70后中最小的1979年出生的已经43岁,老廉颇“尚能饭否”?  .  有效自住刚需在哪里? 有钱人家已经为“80后90后”准备了婚房,家庭经济差一些的将在10年的住房降价普及中逢低买入,剩下的是住公租房的无效自住刚需。所以,10年后新的自住刚需就指望目前是幼儿的“00后10后”了。可是,许多“00后10后”在结婚后最终将继承6套房子。所以,房熊市可能持续40年。  .  二、今后,许多家庭的日子将不好过,购房能力将大为下降  .  2012年6月,叶檀说:“养老金个人帐户仅做实2039亿元,缺口为1.4万亿元,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寿命处长,未来缺口只会更大,以目前的数据估算,未来三十年缺口在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2012年,政俯已经在大造延迟退休到65岁的舆论,说明几年后退休金的发放就很困难了。很明显,20年后,税费负担重,养老金低,家庭的买房能力低。  目前的家庭结构是“1+2+4”,1是指“00后10后”。20年后,20几岁的“00后10后”是劳动主力。一对“00后10后”夫妻,下有1个孩子,少则有三五个老人,最多的有12个老人,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劳动人口远远少于退休人口。现在,几个上班族对应1个退休族,那时是1个上班族对应几个退休族,所以政府不得不向年轻人征收更多的税,不得不推行65岁退休制,不得不对老年人少发退休金,于是,那时的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收入都不多,日子都会过得紧巴巴的。要扭转这种趋势,只能指望“30后”长大成人了。所以,房熊市可能持续40年。  .  三、“00后10后”的“爱好”将不是买房,而是卖房  .  房产税越来越不堪重负。社会劳动人口大幅减少,导致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现在,100个青年劳动力,那时只有41个,所以现在一个开发区有100家工厂,那时只有41家。进而导致来自实业的税收只有41%,导致地方财政饥肠辘辘。在住房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吃土地肯定不行了,但是数不胜数的房子永远有得吃,于是房产税必然越来越多。.  25年后,1对“00后10后”夫妻要面对4-12个老年人,必然无力照顾,必然烦不胜烦,必然有大量老年人要住进养老院,于是住房大量空置,对房产税越来越不堪重负。  .  不得不低价甩卖房子,因为房龄25年后就可能空置了。我们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也就是说,有些房子实际寿命不到30年。要命的是你的房屋寿命可能超过30年,也可能不到30年,你无法判断,无法预知。如果不到30年,某一天轰然倒塌了,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排队买白菜的年代是“豆腐渣工程”的高发期,所以今后媒体将大量报道楼歪歪事件,将会人心惶惶。于是,如果有风险意识,就不会去居住房龄25年的老太太房。如果有3套住房,就不会去居住房龄25年的老太太房。如果不卖出老太太房,那么房产税使得你很不合算。如果要卖出,不能按揭,价格肯定低贱。  .  不得不低价甩卖房子,因为缺钱。25年后,因为劳动市场最紧缺的是护理老人的保姆,目前的保姆工资已经与白领接轨,那时必然高于白领,必然导致年轻夫妻2人上班变成妻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于是,被房产税、物业管理费、保姆费、医药费、住院费压得资金链紧绷,多数家庭最终只能留下一套,为城市腾出五六套甚至几十套的住房用地,这种“弃房而逃”是一种普遍的持续不断的行为,对房价的冲击当然是洪水,是猛兽。找到了中介门店,发现许多人在二三套、四五套地挂牌和你竞相杀价,发现住房严重过剩时老态龙钟的房子不贱卖就没有人接手。  .  这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导致中国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导致住房长期的严重的过剩。因为一代人大约是25年,要扭转这种趋势,至少需要二代人的努力,因为至少一个拆迁周期40年才能解决这样子的人少房多的情况,所以,房熊市可能持续40年。  .  四、破釜沉舟的故事  .  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然后传下命令,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士兵们没有退路,只得义无反顾地拼死向前。  .  房熊市将持续40年,几乎所有中青年人在退休之前,将看不到下一轮的房牛市。炒房囤房者就像项羽的士兵们,没有退路,只得奋勇向前,将非自住房义无反顾地卖出,金盆洗手,不敢再买入。于是,卖方市场就出现了,熊市不言底就出现了。  .
  老军医又换马甲了?  
  房市多头关于房价将长期上涨的主要理由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达到70%之后才会缓慢增长。国家统计局于日发布统计数据称,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  因为我们分析的是今后城市化将带来多少自住刚需,而45岁以上的自住刚需很少,所以我们需要知道45岁以下的城市化率已经多少了。  .  一、4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进城率已经超过75%。  .  ▲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调研数据表明,2009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平均年龄达到57岁。在他所调研的20多个乡村,几乎不存在可转移的劳动力。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在河北省的西毛克岭村,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组在17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就已经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所谓剩余劳动力。  ▲山西省的坡头乡在90年代全乡小学生最多时有800位,2007年减少为200位左右,2009年开始减少为90位左右。  ▲网友说:“差不多我们这样年轻的都走了,只剩下老人孩子,因为在外面干点啥都比在家强。”  ▲老家宁乡县的网友“一切”说:“某组,现有种田的男性农民中:40岁以下1人;40-50岁8人;50-60岁25人,60岁以上25人。”  ▲网友Ove520说:“现在家乡种地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龄大了,打工没人要)种些粮自给自足,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初中毕业就出去的很多。”  ▲网友wangxinya860612说:“我们那里,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村几乎找不到。”  ▲网友taobao_2000说:“我老家整个村上没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在家种地。”  ▲网友殇曳说:“都外出打工去了,基本过了16就没有在家的,在老家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朋友笑说来个贼都没有人栏的住),那些土地都荒芜了。”  ▲网友无一魔头说:“现在我们那边的年轻人都外出了,读书的人也少了。地荒了一片又一片。空荡的村子,冷清的街道,孤独的老人。”  ▲网友如梦空空说:“我母亲的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务农的,我父亲的三个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务农的。这就是现在农村的现状。”  ▲网友稚媛说:“村子里的现状:80岁以上的老人6个,60多岁的夫妇2对,一对50多岁的哑巴夫妇,因打工染上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的中年夫妇一对,然后就是周末从学校寄宿回来的孩子也就5,6个吧,都是小学生,加起来不到20人,我跟我妈算了下我们村加起来有200多人,但没有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在家务农。”  ▲网友川三山说:“在很多年前,老家都已经没年轻人种地了,暑假回老家一看,几乎很难遇到一个年轻人,全是老人和孩子。”  ▲芳姬人说:“我弟这次告诉我,我家种的田除去肥料水利浇灌费用,半年二三亩田一季只挣得300块钱的粮食钱。所以等我弟明年毕业了,我爸妈就不再让他们管田地了。”  ▲网友心将明月112说:“我现在在武汉读大学,过年回老家时,以前700多人的小学,现在才100多人,初中也就300多人,还不如以前一个年级的人。唉,我现在担心的是十余年后的粮食问题,农村现在还在种地的大都是45以上的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全部进城务工,没有人愿意种地。”  ▲网友铲除说:“呆在农村娶到老婆的概率很小,农村几乎没18岁以上未嫁的女孩子了。”  ▲网友大唐律赏罚分明说:“在河南、安徽的一些农村里,未婚小伙子和姑娘的比例是7:1。大批农村女孩儿进城后不愿意回老家,哪怕在城里当剩女,也不愿意回家嫁农民。”  ▲网友包不同志说:我所在县某著名品牌入住,并形成了一个产业园。工作一点都不难找。  ▲网友在家过晚年说:“不过是去城里打几年工,早晚还是回来的,城里人难懂这些。”  .  .  因为我们是分析城市化对房市的影响,所以46岁以上仍然在农村的情况与我们的话题关系不大,主要分析45岁以下的农民还有多少将进城。调研分析的结果表明,4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进城率已经超过75%。  大众天天在议论城市里的“民工荒”,你可知农村已经出现“田地荒”。13亿人要吃饭,农村也有非农产业,所以也需要大量45岁的中青年劳动力。其实,现在的农村不但没有剩余劳动力,而是大量农田荒芜,劳动力缺乏,粮食缺口靠进口弥补。也就是说, 45岁的中青年劳动力左右20%留在农村是不应该减少的。粮食将物以稀为贵,价值规律会留住他们。  .  45岁以下的,还在农村的有25%,他们多数是读书不多、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的普通人。即使他们今后进城了,买得起高高在上的城市住房吗?炒房囤房者等待的接棒者也包括这些人吗?  .  30年来,农村进城市者中有许多是郊区农民原地进城,许多“非自住房”“农转非”,许多是购买小产权房,说明农进城者尚未购房的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多。  .  城市化潜力已经不大,而且越来越小。说明开发商天天在制造过剩,说明炒房囤房者拥抱一大堆闲置房是在守株待兔。  .  日,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的原SONY公司CEO出井伸之说:“日本经济高成长期时,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泡沫。目前的房价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最高峰时期的1/6。而目前中国的房价,我觉得已经让人很难懂了。我认为,房价见涨的一个最大因素是人口的流动性,城市化增进了这种需求。但是,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还是破灭了,泡沫破灭后就较少有人流动了。”  .
  调控正当时,现在绝对不能炒房,   可以炒期货、黄金。赚钱才是硬道理!  我qq空间里有长期 持续 稳定获利的实盘证明。事实胜于雄辩!!!有兴趣想投资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
  北京市历年人口变化  194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420万人。   1950年至1960年——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1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31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1960年达到739.6万人。在增加的300万人中大部分是外地移民,主要是中央机关、军队的干部及其家属。虽然外地人在数量上略占劣势(比49年国民党入台湾时要好,当年国民党移民与当地人比例为200万对900万),在地位上完全优势,因此并未造成明显的冲突。第二代移民被称为大院子弟,经常见于京味文艺作品中,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1961年至1970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这一阶段本市人口增长最为缓慢。1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5万人,197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784.3万人。主要原因是由于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量人口离开北京,加上经济困境造成的粮食缺乏,导致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1971年至1978年——人口增长回升阶段。随着鼓励少生优生和限制多胎生育政策的出台,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略微下降。1978年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万人。70年代以后,下乡青年开始以各种名义陆续回城,到70年代后期这种势头更加明显。    1979年至1990年——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86万人。这一时期,经济稳定,人口数量维持正常发展,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以及平均寿命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初露端倪。    1991年至2004年——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到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2.7万人,在全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心城市强大的引力效应,人口资金迅速集中,并有逐年递增之势。
  小结:解放后,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两个高峰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和上世纪末,都是由外地移民涌入造成,但二者的人员构成并不相同。进入21世纪,尽管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由于外地移民持续进入,导致北京市人口已接近饱和。大量新移民进入北京有多种原因,但北京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淡化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差别有助于减缓人口增长压力。  附:  1948年起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  1948年 203万人   1958年 660万人   1968年 无数据   1978年 871.5万人   1988年 1,061万人   1998年 1,245.6万人   2008年 1,695万人
  北京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   人均GDP接近富裕国家 居京半年以上外来人口一年增加37.5万   本报讯(记者龙露)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均GDP达到80394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2011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2018.6万人;2011年12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  昨天下午,在北京市经济运行发布会上,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于秀琴表示,按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北京实现的人均GDP已处于上中等富裕国家地区的上游,接近富裕国家地区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1至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回落。
  201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比1至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4%,涨幅比1至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其中,两次提高社保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个税起征点提高、公交系统调资等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84元,比上年增长10.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其中,受农民外出从业人员增加、工资上涨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19.6%;受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及惠农政策带动,转移性收入增长30.8%,是拉动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78元,比上年增长9.6%。  201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上一年刚刚公布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9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7.6万人,增速比2001年至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2011年年末,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4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J029
  2011年12月  八大类消费品价格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1%  烟酒类上涨3.5%  衣着类上涨3.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  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  居住类上涨3.2%  数据详解  人口向北京集聚带来很大挑战  2011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2000万大关,对北京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人口的数据来看,应该说外来人口的比重是上升的,外来人口对北京经济发展应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中国发展还很不平衡的情况下,人口向北京集聚、向北京涌动,确实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随着北京从快速经济发展进入稳定期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会有所缓和。  今年物价涨幅可能略低于去年  2012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的,虽然预计2012年的物价涨幅可能会略低于2011年,但国内企业成本上升、工资上涨等因素都在推动CPI上涨,国际方面,包括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如果继续上涨的话,也会对国内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物价调控总体上不能掉以轻心。  车房限购首钢搬迁影响GDP近两个百分点  2011年北京市采取摇号,全年摇出24万个指标,全年销售新车40万辆。汽车限购不仅影响工业,也影响商业,两部分加起来大致影响GDP一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调整也是2011年推行力度非常大的一个领域,北京推出一系列严格的限购措施,收到了效果,纯商品房销售出现了下降,但同时政策性保障性住房也在大力推进,使得房地产限售的影响比预期得要低,大致的影响是0.5个百分点。首钢迁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在0.4个百分点,这几个方面加起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近两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龙露 J029
  北京常住总人口破2020年控制目标 超资源承载极限(2)  日 01: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  在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旗帜鲜明地提出对人口进行总量控制,并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关人士透露,这次调控既针对户籍人口也针对流动人口,既强调总量控制也强调优化结构“直面难题,力求实效”。
  一是实行户籍指标调控“以指标管人”。北京市明确提出“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在严格执行准入政策同时,实行户籍指标调控。合理配置进京户籍指标,优先解决好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落户需求。”  如何确定“指标”,这些指标又如何“合理配置”并确保不被各个系统突破,“优先解决”的具体对象如何界定,这些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祖德透露,今年对户籍进京不会出台具体的数量控制指标,“不过人数上会延续逐年降低的趋势”,将着重提升引进质量。  二是研究实施居住证制度“以证管人”。北京过去对流动人口的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准确统计流动人口也很难。这次明确提出,以居住证为载体,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核销”的基本要求对流动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居住证制度究竟如何设计,与暂住证区别何在,对获得居住证是否设立“门槛”(比如在京常住多少年),对居住证发放是否像车牌一样实施总量控制,拿到居住证可享受哪些权利和需要承担什么义务,拿不到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如何在北京生存(比如是否不能租房买房、不能就业),相信北京的流动人口都期待尽快揭晓谜底。  专家分析,居住证制度无疑是直接针对北京增加最快最多也最难调控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如果只是一张纸就缺乏实质意义,如果与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户籍、教育、医疗、计划生育等政策结合起来,就会具有调控管理流动人口总量的实际功能。  三是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有序疏解核心区人口。北京早已开始有计划地将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部分户籍人口疏解到其他区县特别是一些发展很快的新城,以缓解中心城人口过度集聚带来的压力。北京市划拨建设用地建设定向安置房,用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原东城区对接顺义、原西城区对接昌平、原宣武区对接丰台和大兴、原崇文区对接朝阳。北京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的发展,让其全面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顺义、亦庄—大兴、昌平和房山等重点发展新城,也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的主要目标地。  观点  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更复杂敏感  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涉及更多群体的更重大利益,复杂敏感,北京作为首都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界拷问:是否歧视外地人,是否公平,是否正义?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强磊表示,北京人口调控要取得真正成功,具体政策首先要经得起各方面拷问,确保有效避免引发重大争议和民怨。  一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与促进社会公平寻求平衡。多位专家表示,控制人口与促进公平无疑存在矛盾。以教育为例,北京教育越公平,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入学越容易,就越吸引更多外地人带孩子到京就学,就越不利于人口控制;北京如果限制外地孩子在京求学,这种限制越严,越有利控制人口,但又会被视为不公平和歧视外地人。  北京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认为,在研究教育改革和人口调控问题时,在更好地关注民生、维护教育公平的同时,要兼顾北京人口调控和社会发展实际。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认为,北京在控制人口规模过程中需要坚持包容和开放。他说,流动人口在分享北京土地、水、住房、教育等资源的同时,对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都是高度包容的城市,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包容性是它应有的城市品质”。  二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体现依法行政和程序正义。强磊表示,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具体政策措施,不能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冲突,避免引发大规模行政诉讼等司法风险,比如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政策就不能与教育法相冲突。要做好充足的法律准备,比如实施居住证制度一定要以先完成地方立法为前提。  三是调控人口规模要靠加强协调来保障落实。据了解,北京将在2010年底人口普查的数据出来后,研究制定人口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专家分析,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首先要北京市协调出一个方案,并获得中央支持。  北京市政协常委会调研报告因此建议:“尽快成立首都人口委员会,借鉴首都规划委员会模式,制定重大人口决策,研究重大人口问题。”  调控绝非简单“拒绝”和“驱赶”  “调控什么?不就是更严厉地拒绝更多外地人拿到进京指标和北京户口,更坚决地把流动人口驱赶出北京、把老城区的居民驱赶到郊区?看来我的北京梦越来越渺茫了。”记者一位梦寐以求想调进北京的朋友这样抱怨。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表示,北京调控人口绝非简单用行政手段实行“拒绝”和“驱赶”,调控包括综合使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更需要解决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规划实施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等深层次问题。  一是提高产业和就业“门槛”,减少人口需求。北京市推广“顺义模式”。顺义区的流动人口仅有其他区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主要是靠产业比较高端、本地人充分就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化程度减少对流动人口过度需求、在房屋租售等方面加强调控、对人口实行总量控制。  巫永平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口规模调控的根本途径,北京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不能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低端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要改造升级,提高就业“门槛”。  二是简化首都城市功能,分流人口。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港澳台侨工作顾问黄钺说,要解决北京人口、环境、资源失衡问题,应在调整资源配置上找出路,简化北京城市功能,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功能,将医疗、教育和经济等部分功能转移到其他城市。  三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促进区域协作,转移人口。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北京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教育、医疗、商贸等功能高度集聚,导致核心区人口饱和、交通拥堵。北京需要在通州等地加快打造副中心,加快新城建设,将优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适度向新城倾斜,调控户籍政策,如新迁入人口优先落户新城。  北京对周边要素包括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应探索建立京津冀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实质性合作,以产业就业引导人口转移疏解。(黄海 张舵)
  北京常住人口达1961万突破承载能力.cn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昨日,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人,占全国合计常住人口比重为1.46%,在四个直辖市中位居第三。十年间人口增长600万人,平均每年以60万的人数递增,年均增长约3.8%。  东部人口占比近四成  数据显示,常住人口排在全国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省1.043亿人、山东省9579.3万人、河南省9402.4万人、四川省8041.8万人和江苏省近7866万人。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前五位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东部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上升,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比重下降。  数据显示,东部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比2000年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占26.76%,下降1.08个百分点;西部占27.04%,下降1.11个百分点;东北占8.22%,下降0.22个百分点。  留华外籍人员韩国最多  在我国境内居住的外籍人员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是:韩国120750人,美国71493人,日本66159人,缅甸39776人,越南36205人。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现役军人人数230万人,难以确定常住地人口人数近465万人。  ■ 数据?北京  北京人口突破承载能力  北京城市规划人口总规模为1800万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年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北京人口比重占全国的比重不到2%,但增加的人口却近1/10,增速更是全国的数倍,年均增速达3.8%,正处于增长高峰期。  翟振武分析,北京每年大约有10万多是户籍增长,40多万是流动人口增长。此外,从统计口径看,尚有约200-300万的瞬间人口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因此北京人口压力非常巨大,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2005年初通过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2020年北京的总人口规模要控制在1800万。而到2009年底,北京的常住人口达1750多万人。  对于此次公布的北京人口数据,翟振武表示在预料之中。他认为,北京这么大的城市,仍然保持人口的较快增长,资源、环境、交通压力会越来越大,“北京的人口调控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  他认为,像北京这种特大城市,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应有序进行城市化。  ■ 分析  “北京应加快产业升级”  专家认为北京应剥离部分功能,同时发展周边城市  已经有近2000万的人口,未来的北京如何应对?对此翟振武认为,根本的解决方式在于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北京劳动生产率比上海差很多,还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作坊、小企业遍地开花,这说明产业结构有问题,应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升级。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翟振武建议,一,政府部门应从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上,实现政策引导。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工人的“五险一金”必须完整缴纳,加班严格支付加班工资等等。这些措施一旦落实,既保障了劳动者利益,同时也导致一些靠压榨工人工资的薄利企业无法生存。这样一来,劳动生产率应该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会得到调整,一些人就不会继续留在北京。  其二,北京需要剥离部分功能,一些大的单位不应该都在北京聚集。就目前的定位而言,北京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功能非常全。很多企业和单位都聚集在北京,这样势必导致人口膨胀。  其三,大力发展北京周边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之所以不会出现人口高度聚集的大城市,就是因为各个城市同步发展,都有很多机会。而北京和周边相比,基本属于一花独放的情况,河北包括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发展起来。因此,今后要推动京津冀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及相对均衡的发展,从而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  “公共服务应实现均等化”  专家认为北京流动人口增加趋势将持续至2020年  北大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接近2000万的人口,对北京各方面都会带来压力,尤其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他表示,目前,北京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机制还没有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人口信息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情况下,政府的决策服务机制并不完善。以近期的大兴火灾为例,表面上看是消防安全的问题,实际上是人口在北京局部、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无序增长所致,政府监管还须努力。  人口已经如此之多,北京只能面对现实,在现在基础上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陆杰华表示,从目前的统计口径看,应该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常住流动人口今后应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对于未来的人口走势,陆杰华认为,北京户籍人口将维持低增长,但流动人口增加还是一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直至2020年。为此,未来北京的发展,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之外,要有清晰的城市功能定位,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 数据?广东  广东跃升人口第一  此前我国人口最多为河南省、山东省,此次广东省跃居人口第一大省,为人。  广东省人口从10年前占全国的6.83%,上升到7.79%。此前人口最多的河南省则有人,占比从7.31%下降到7.02%;人口较多的山东省人,占比从7.17%下降到7.15%,总人数为全国第二。  ■ 分析  就业机会造就第一大省  对于广东跃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翟振武表示,这主要跟官方的统计口径有关。如果纯粹按照户籍人口算,人口最多的省份应该还是河南或者山东。在广东的人口总数中,流动人口占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地区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因此会吸引较多人员聚集。  对于未来的走势,翟振武认为,人口还会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集中,因为这里制造业等集中,就业机会更多,但是广东的大中小城市众多,不会出现像北京一样人口过度集中的局面。  陆杰华表示,虽然近年广东存在“民工荒”现象,但依然是外来人口的第一大省。人员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不过,陆杰华还建议,当前应加强区域均衡发展,形成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实现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中西部的人不一定要去沿海地区,也可以就近流动。因此,国家推动中西部发展非常重要。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普查结果显示北京人口年均增长率远超全国  日01:36
来源:新京报
作者:蒋彦鑫  )昨日,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北京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9%。  北京人口增速超全国  数据显示,北京常住人口1961.2万人,与10年前相比增加604.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这一增幅远高于全国。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这意味着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中,3个人中有1个是外地来京人员。  推荐阅读  杨文俊卸任蒙牛总裁职务 中粮地产孙伊萍接任 房地产库存超5万亿   发改委再度约谈食用油涨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密度与房价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