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理解: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理解: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相关信息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审查并发表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力资源为主要资产的行业,特殊的作业模式致使其离现代工业明确分工、标准组合、规模生产的高效率模式相去甚远,这也使项目时间管理和成本核算非常困难。...
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剖析
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该公司在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
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较少;③减少设备陈旧过时遭淘汰的风险;④租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摊,可适当减轻到期还本负担;⑤租金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税收负担轻;⑥可提供...
顺产报销需要什么东西呢?准生证和医学证明和住院发票都需要的吗?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浅谈如何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td align="right"
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李平(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
【时间:】 字号:
&&&&&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学科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中,存在着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重大错报。这些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所导致的。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为了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的重大错报,根据具体审计环境和目标,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一个可接受的具体标准,它是重要性的数量化表示。审计署新颁布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第六十八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即判断审计重要风险领域或者重要风险点。审计重要性的分析和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多少金额的错报即为重要,从而据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实施审计阶段,以重大错报金额为标尺,具体确定各财务报表项目可接受的重大错报额。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错误,并决定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一、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例如被审计单位一项金额不重大的违法支付或者违反某项法律法规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该违法支付或签约行为,可能导致重大资产损失或者是重大或有负债,则审计人员认为上述经济事项是重要的。又如某公司产成品盘点短缺了100件,价值1万元。如果短缺是由于账簿记录错误或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的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仓库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引起的就属于重要错误。审计人员在分析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以下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所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是否涉及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体制或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是否属于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管理机关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等等。如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项目,一般不需要确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只对重要性作出定性判断。&&&&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审计实务中对重要性的量化,可以用重大错报金额的方式,也可以用百分比的方式,即错报金额的差异率。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首先是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应根据业务惯例和审计经验,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通常是先选定一个合适的“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同行业经济环境状况;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例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通常选用主营业务税前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基准”。若某企业税前利润为500万元,审计人员根据业务惯例采用5%的固定比率,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为25万元,即财务报表高于25万元以上的错报是重要的,低于25万元的错报是不重要的。其次是对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也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对被审计单位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前期审计已识别出错报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前期已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预期。&&&&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审计人员获得了新的重要信息,以及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生变化,审计人员可以修改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二、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工作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中存在重大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从财务报表使用者角度,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数量标准。审计实践证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例如重要性水平为10000元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的审计风险低。这是因为,如果确定重要性水平为10000元,则意味着低于10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发现高于10000元的错报即可。如果重要性水平确定为4000元,那么高于4000元以上的错报即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审计人员需要执行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金额在4000元以上的错报。很显然,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10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也就要求审计人员收集更充分、更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判断标准合理确定的,而不能通过人为地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总之,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关系。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审计人员确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扩大内部控制测试范围或追加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以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可以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降低检查风险。(李平)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总机:010-  网站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南街17号(邮编:100073) 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求助什么是审计重要性,讲解一下?_经济_百科问答
求助什么是审计重要性,讲解一下?
求助什么是审计重要性,讲解一下?
提问者:debit
审计重要性
  内容摘要
  随着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运用越来越频繁。此文通过对审计重要性涵义的解释、对其
  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和分配重要性水平的分析,为注册会计
  师在执业中判断重要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 审计证据 审计风险 审计意见
  一、审计重要性的涵义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
  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
  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
  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
  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
  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
  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
  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
  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
  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
  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
  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
  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指的是由
  审计人员判断的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该水平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允许的错报漏报水平而确定的。当可
  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较高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允许的错报漏报较高,审计环境较轻松,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水平
  之下的错报漏报可不予关,可以执行较少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的工作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反之,当可接受的重要性水
  平较低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允许的错报较小,审计环境较严格,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之上的错报漏报要予以关
  注,要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工作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例如,当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只要执行
  必要的审计程序,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工作量,检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就行;但当重要性水平下降为1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就要在
  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于重要
  性水平为20万元时。
  三、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
  在反向关系可从二方面理解:一方面审计重要性对检查风险的影响。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则20万元以下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
  使用人的判断或决策,注册会计师只需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则10-20万元的错报漏
  报仍然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和决策,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且要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要
  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比要查出1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要容易,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与检查风险存在反向关系。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
  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和检查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因此,重要性水平与审计
  风险也存在反向关系。另外一方面,就同一金额的未查出的错报漏报也会由于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要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例如,同
  样10万元未检查出来的错报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没事;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
  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存在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
  平为20万元时存在的审计风险高。
  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
  根据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报告一般可分为四种,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究竟发表何种类型的审计报
  告,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考虑的主要因素。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10万元的错报漏报,审计报告的类型由注册会计师对其重
  要性的评估决定。具体如下:
  表一: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
  错报漏报的金额 注册会计师对其的评估结果 审计报告的类型10万元 不重要 无保留意见
  重要 保留意见
  非常重要 否定意见
  五、 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
  (一)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的评估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意见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作出
  合理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
  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
  作出的要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
  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另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审计
  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
  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由于重要性与
  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5、错报漏报的性质。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
  漏报等等,不论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将其视为是重要的。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别的,会计报表使用人对某些报表项目要比另外一些报表项目更
  为关心。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个项目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得不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7、会计报表个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成为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反应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
  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金额及其波动的幅度。
  (二)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在对重要性水平作了上述定性分析后 ,我们就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
  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
  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
  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5%―10%;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
  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
  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
  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②选择的
  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
  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例如,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
  1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净资产为50万元。根据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原则,我们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确定利润表层次
  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8%,选择资产总额作为确定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0.5%,于是判断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
  =1600元(20000*8%)、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5000元(100万元*0.5%)。又根据判断原则③,我们应把整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定为
  1600元。
  六、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注册会计师量化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之后,就必须要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帐户中去。目前,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两种分配
  的方法:一种是在没有考虑错误金额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平均分配法;另一种是
  考虑到特定帐户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和审计策略或资源的限制,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不平均分配法
  。如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
  表二: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项目 金额 平均分配法 不平均分配法
  现金 .6
  应收账款 .4
  固定资产
  合计 0
  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0%.
  平均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但是其没有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没有考虑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因而是不科学的。不平均分配法按
  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根据各项目审查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帐户的重要性水平,对难查的,分配了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易查的,分配了
  较低的重要性水平。这样,在不降低整个报表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使审计成本的降低超过了审计成本的增加额,使审计总成本下降,从而体现了
  “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践工作中,不平均分配法比较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推崇。总得来说,注册会计师在分配重要性水平时,应该从质量和成
  本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对于重要性的帐户,对报表使用人特别关注特别敏感的帐户,重要性水平应定得低一些;对一些不
  太重要的帐户则可以定得高一些。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业务交易较大的帐户,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这样就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在决
  定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时,注册会计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专业的判断,寻找到成本和质量的最佳结合。
  七、小结
  注册会计师既不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也不可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如果定得过高,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小,即检查风险较小,但影响
  报表使用人决策的错报往往没有查出,导致使用人决策失误并发生损失,从而引起诉讼。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虽然可以将影响使
  用人决策的错报漏报均查出来,不会被起诉,但由于需要查出的错报太多,因此会发生较多的审计成本,甚至会出现收不抵支。因此,重要性
  水平定得过低或过高,对注册会计师都是不利的,应将重要性水平确立在合适的水平上。
回答者:wastewater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实施阶段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