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诗篇十六篇每节解释22章30节到31节的解释

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相信才能看见
经文:马太福音第九章27至31节
来源:恩典文章&
  经文:马太福音第九章27至31节  马太福音第九章记载,耶稣医治了两个殷勤和耐心追随耶稣的瞎子,展现出他们的信心。信心如何帮助受苦的人转变成得胜者呢?  明白圣经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祂,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太九:27)  这两个瞎子虽然身体残障,生活不便,但是他们的信仰清楚,他们灵里的见识胜过肉身的缺陷。他们在理解圣经的时候丝毫没有障碍,心灵的眼睛没有被遮蔽,思路也畅通无阻。他们知道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大卫的子孙”是马太福音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一共出现了十次(太一:1,一:20,九:27,一二:23,一五:22,二○:30,31,二一:9,二一:15,二二:42),超过其他福音书全部的次数。路加福音记载了四次(路三:31,一八:38,39,二○:41),马可福音三次(可一○:47,48,一二:35),而约翰福音一次都没有。马太福音记载这两个瞎子是第一批认出并且向犹太同胞宣告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大卫子孙”的人。马太福音从一开始就表明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太一:1),但是直到此时,才藉着瞎子成为报告好消息的传声筒(太九:31)。瞎子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对圣经有充分的了解。  认出耶稣是大卫子孙的身分,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耶稣降生之前,大卫的後裔从巴比伦迁徙至巴勒斯坦已经有十四代(太一:17)。甚麽也看不到的瞎子,怎麽会知道他们那些看得见的同胞所不知道的事呢?因为藉着信心,瞎子就能了解拉比没有办法理解的事,就是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而不是单单知道祂是约瑟或马利亚的儿子,出身於平凡家境。信心把有眼睛和有眼光的人分别出来,并且区分那些不能看见和不愿意看见的人。  这两个瞎子,有信心要求未曾发生过的事。旧约没有记载神医治过任何瞎眼的人。虽然有一次神医治攻击以利沙的亚兰人,但他们只是暂时失明而已,不是天生瞎眼。(王下六:18)这两个瞎子直接引用大卫王诗篇的祷文去求耶稣(诗四:1,六:2,三一:9),当中一个引述特别抓住了耶稣的注意力:“怜悯我们吧!”“求你怜悯我”的呼求,主要是大卫的祈祷,然而两个瞎子所使用的复数型式“怜悯我们”,使耶稣想起诗篇第一百二十三篇3至4节里感人而悲痛的内容:“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  把握机会  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祂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作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太九:28)  这两个瞎子不仅有灵里的见识,他们也把握机会,殷勤见主。耶稣的下一个计画是离开迦百农,继续和祂的门徒们走遍各城各乡(35节),到犹大地的会堂和加利利各乡各城传道,并且传扬神国的福音(太一一:1;路四:43-44)。一旦耶稣和祂的门徒离开迦百农(太九:35),瞎子就没有机会了。  和其他受苦者一样,瞎子不仅要承受外人对他们的伤害,而且还要克服自己无助和绝望的感觉。瞎子对社会的贡献微乎其微,在过去几乎都是乞丐,不同於今天在许多国家中,有一部分盲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些能够从事按摩师或电话接线员等工作。古时候根本就没有盲人点字,导盲犬,反歧视法,或是社会福利等,来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  这两个瞎子看不见,却运用他们的智慧,加上互相帮助并且努力不懈,终於见到了耶稣。他们充分利用其他的感觉和官能,尤其是他们的耳朵,双脚和双手,跟随耶稣直到祂的住处。他们没有外来的帮助,只能彼此倚靠,但是他们同心协力,耐心地跟着耶稣,直到时机成熟,却被禁入屋内(28节)。在整个过程当中,他们耐心地等待接近耶稣,意志坚决,脚步迈开,跟着耶稣到街上,跟着耶稣进入房子。虽然他们不能看见,却留意倾听耶稣走路的步伐,方向和速度。他们紧紧地跟着耶稣,耐心等候适当的机会,且得提防彼此走散,或者没有跟上耶稣的脚步。  耶稣的脚步终於慢下来了,这两个瞎子辨别他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他们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因为耶稣没有停下来等他们,所以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耶稣一旦回家关上门就来不及了。他们迎头赶上,大声呼喊,直接登堂入室。尽管他们是不速之客,占用了耶稣的时间,妨碍了耶稣的休息,但是耶稣并没有指责他们贸然出现,也没有阻止他们进来。事实上,他们不畏缩的决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迫切的态度,吸引了耶稣。他们真是既团结又勇敢!  相信主能  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祂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作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他们出去,竟把祂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太九:28-31)  终於,这两个瞎子得到医治。瞎子回答“是,主啊”的希腊原文在福音书中一共出现四次,这是头一次。其他三次是迦南的腓尼基妇人(可七:28),马大(约一一:27)和彼得(约二一:15-16)。当耶稣教导或医治时,常常向门徒和众人发问题;祂从来没有一次单单只恢复盲人的视力,而不纠正他们的属灵光景,或者任由他们对主一知半解。  这两个瞎子并不是唯一被耶稣提问的盲人。耶稣曾经拉着伯赛大瞎子的手问道:“你看见甚麽了?”(可八:23)对讨饭的瞎子巴底买说:“你要我为你作甚麽?”(可一○:51)在约翰福音第九章,耶稣回头问那个被法利赛人赶出会堂的瞎子说:“你信神的儿子吗?”(约九:35)事实上,没有一个瞎子,包括被鬼附着的那个又瞎又哑的人(太一二:22),能够悄悄离开,除非他们回答了耶稣或者众人的提问(太一二:13)。这是耶稣为了培养他们的信心,以及增加他们的信心所使用的方法。  瞎眼的人每天必须面对被厌恶和被轻视所造成的失望。耶稣向瞎子表达了祂的关心,跟他们说话,用心教导他们。然後耶稣触摸他们的眼睛,鼓励他们,把他们当常人看待(29节)。  恳求神的怜悯只是第一步,每个人都必须踏出信心的脚步,因为这是寻求神的唯一路径。圣经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一一:6)  结语  我们的眼睛会渐渐眼花或失去视力,但信心能超越衰老和身体上的残障。你是否因为看不见,或是人的反对,妨碍了你和神之间的关系?对於那些没有把握,没有确据,没有盼望的人来说,他们只能眼见为凭;但是对於那些有信心的人,神便是他们的指引和能力,有信心必能看见!神已经应许,祂总不撇下我们,也不会丢弃我们。你的信心是否紮根在神的话语上?你是否仰望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
来源未注明"基督网"的文章均仅代表编辑本人观点,不代表基督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注明"基督网"的为本站写作整理,其版权归基督网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不得转载,除非营利性刊物外,但须
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每天圣经辅导电台(诗篇第22章加释义),相信您的灵性慢慢增长,阿门
: 每天收到福音@
22:1我的 神,我的 神!为甚么离弃我?为甚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
22:2我的 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
22:3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注:“宝座”或作“居所”)。
22:4我们的祖宗倚靠你;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
22:5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
22:6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22:7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
22:8“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
22: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22: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 神。
22:11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22:12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
22:13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
22:14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
22:15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
22:16犬类围著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22:17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他们瞪著眼看我。
22:18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22:19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远离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
22:20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注:“生命”原文作“独一者”)脱离犬类,
22:21救我脱离狮子的口;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
22:22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
22:23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
22:24因为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
22:25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
22:26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愿你们的心永远活著!
22:27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22:28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
22:29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22:30他必有后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
22:31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大卫的诗。〕
耶稣在十字架上也这样说过,这究竟是甚么意思?
22:1 大卫准确地描述了在数百年之后弥赛亚所忍受的痛苦,真令人惊讶!大卫自己也曾忍受一些极大的试炼,但藉著那些苦难,他好像那要来的弥赛亚一样,得到大胜利。当耶稣为著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也曾引用这句诗(参太27:46),这并不是一个伸诉,乃是向神的呼求。
被人拒绝,难过不堪;怎么办?
22:6 当我们多次被别人藐视,遭人嘲讽时,我们也会像大卫王那样失去自信。当感到被拒绝时,我们一定要牢记神应许给我们的盼望和胜利(22:22及以下各节)。
我未曾离开母腹,神已看顾,那今天的难处,又算得甚么!
22:9-11 神慈爱的关怀并不是由我们出生那日开始,到我们死亡便结束;其实在我们还未出生时,这分爱已经临到我们身上,并且陪伴我们直到永生。我们生命中惟一可靠的帮助,是从神而来,他在我们还未来到世界便已经关顾我们了。
巴珊是甚么地方?
22:12 巴珊位于加利利海东面,以出产肥壮的牛著名(参摩4:1);因著它的禾田,又被称为“巴勒斯坦的饼篮”。
当失去了一切,包括尊严时,我还有谁可以仰望求助呢?
22:18 一个人被掠夺一空,甚至被扒光衣服,甚么人性尊严都荡然无存了。弥赛亚耶稣在十字架上却要忍受这种奇耻大辱(参太27:35)。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在公众面前一丝不挂的羞辱和痛苦,如许多犹太人在纳粹军队大屠杀时所经历的那样。但我们多数会感觉受到类似的暴露,就是当我们的罪行、秘密被揭露出来时,那时我们就需要像诗人那样呼求:“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22:19)。
我当如何回应神的拯救呢?
22:21-22 诗人在公开地见证他个人所得到的拯救。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神奇妙地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我们也须准备为这些事公开赞美神。
要教导孩子认识神!该如何作才好?
22:30-31 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都能认识神的神迹奇事,就必须用这些事迹教导孩子;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奉主,他们理应从我们那里认识他。单单依赖教会或那些权威人士去提供基督教的教育并不足够,必须在家庭中用圣经教育下一代。
教导孩童认识神真的是那么重要吗?若我不如此行……
22:30-31 明日的世代有赖我们今日对神的忠心,当我们今日教导孩子有关主的事情,明日他们就会教导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假若我们没有把主的事情教导给孩子,我们可能把神影响将来世代的那条链子弄断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圣经中诗歌的解经
问语诗歌起源于百姓的宗教生活,有团体,也有个人。散文不足以表达灵魂深处的感受,而诗歌则能深刻流露情感,在信仰与敬拜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同的宗教需要,造成不同类型的赞美诗。希伯来的诗歌不具娱乐性,而是要在全国的生活中,并在它和雅巍的关系上,发挥作用。诗歌具崇拜方面的功能,调整百姓与神的关系;又具讲道功能,提醒百姓在神面前的责任。诗篇并不像今日的赞美诗一样,只作点缀之用;在圣殿和会堂中,诗篇乃是崇拜聚会的焦点。先知从神而来的话语常为诗歌的形式,并非无故。诗歌不仅便于记忆,其中的信息也更动人情感,能力更强。
1.战歌。战歌是诗歌最早的形式之一。很多人认为,出埃及记十七章16节全民备战的呼召,士师记七章18、20节的战争口号(或许民十35-36也是如此),都有诗歌的意味。最出名的是摩西(出十五1-18)和底波拉(士五)的凯旋之歌;此外还有民数记二十一章27-30节胜过摩押人之歌,和撒母耳记上十八章7节,二十一章
11节,二十九章5节对大卫英勇的赞扬(「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等。后面一例没有强调对神的倚赖,不过其他大部分都因神的手制服仇敌而欢欣鼓舞。荣耀属于雅巍,他将掳物与尊荣和他的子民分享。
2.情歌。情歌成为诗歌的第二大类。立刻跃入我们心头的,便是雅歌--那历世历代以来让学者困扰的书卷。蔡尔兹(B.S.Childs)论到本书在历史上的五种解释法:(1)犹太教与初期教会(以及现代的倪柝声等人)将它寓意化,解为神或基督对他子民之爱;(2)有些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被掳之后对神之爱的教诲(类似第一项);(3)常见的解释是视之为戏剧,或是描述一位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传统看法),或是三个角色的故事(君王要引诱女子离开她的爱人);(4)大部分现代批判家认为,其结构不具进展性,因而认为它是世俗情歌的收集,或许是以赞美诗为其模式;(5)少数人认为,这卷书以爱情为意象,是以色列节期时宗教仪式中所用。
以上第三与第四种的可能性最大,我个人的偏好是视它为一首情诗,描述一位美丽的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将她的爱人描写成乡间的牧人和君王。既然这两幅图都与大卫相关,并延及他的儿子所罗门,我认为没有理由视之为复杂(且困难重重)的三角剧。我也不认为其中的架构松散到只是诗集的地步。中心的特色是两人之间的爱情。这首诗只是略具结构布局,而其中爱的关系从头到尾一样坚定。所以,它主要是一首情歌,非常适用于婚姻讲座。
3.哀歌。哀歌是最常见的诗歌。整个诗篇中共有六十余篇为哀歌,包括个人的(如诗三,五-七,十三,十七,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三十一,三十八-四十,四十二-四十三,五十一,五十四-五十七,六十九-七十一,一二○,一三九,一四二)和整体的(如诗九,十二,四十四,五十八,六十,七十,七十九-八十,九十四,一三七),就是诗人或全国在痛苦中向神呼求。在诗篇之外,大卫还有两首哀歌,为扫罗和约拿单(撒下一7-27)和押尼珥(撒下三33-34)而写。这类诗歌为悲惨的遭遇伤痛,并向神求助。
海斯注意到哀歌的结构有七个共同的要点():(1)向神说话(如诗二十二1所记被弃绝的感受:「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通常吐露信靠之心(七十一1:「在你里面,哦,雅巍,我要找避难所;愿我永不致蒙羞」);(2)对痛苦的描述,通常是用比拟的说法(五十七4:「我在狮子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是箭」),有时说到自己的安危(六十九2:「我陷在污泥中」),甚至会对神发出埋怨(四十四9:「但你已经拒绝了我们,羞辱了我们」);(3)祈求拯救,一方面脱离险境(三7上:「起来,哦,上主!救我,哦,我的神!」),一方面击败敌人(三7下:「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你敲碎恶人的牙齿」);(4)陈明对雅巍的信心或信靠(十二7:「哦,雅巍,你必保护我们;你必保佑我们永远脱离这世代的人。」;(5)认罪(二十五11下:「赦免我的罪,因为我的罪重大」),或肯定自己的无辜(十七3-5:「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不行强暴人的道路……我的两脚未曾滑跌」);(6)起誓,如果神应允所求,便要作某事(五十六12:「我一定会将所起的誓献上,哦,神;我要将感谢祭献给你」),也常包括提醒神履行它的约(七十四18:「记念这事,哦,上主」;(7)结论,或许是赞美(五十七11:「愿你崇高,哦,神,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或许是重述请求(八十19:「让我们复原,哦,上主,全能的神;愿你的脸光照我们,我们便能得救」)。很少有几篇诗完全具备以上各点。不过,这些的确是衷歌的主要成分。
这类诗篇对每个信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若有疾病缠身(诗六,十三,三十一,三十八,三十九,八十八,一○二),或遭仇敌欺凌(三,九,十,十三,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六十二,六十九,八十六,一○九,一二○,一三九),或感受到自己有罪(二十五,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五十一),都可以从哀歌中找到祈祷的榜样,也从中得到安慰。许多人声称,可以直接用这些诗歌来祈祷;我同意,但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是:透过默想,将它处境化,然后再用它们来祈祷,以反映出我本身的情况。
4.赞美诗。赞美诗是圣经的诗歌中最接近纯粹崇拜的一类。它们不是忧伤或需要的产品,而是因敬拜雅巍的喜乐直接发出的称颂。这类诗歌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的真义,如韦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中所说,人的目标为「荣耀神,并永远以他为乐」。所有的赞美诗结构几乎都相同:呼吁神(一三九1:「上主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敬拜的宣召(一一一1:「我要一心称谢上主」);赞美雅巍的动机和敬拜的理由,通常是讲论神的属性与作为(一一一2:「他的作为荣耀又伟大」);最后为结论,重复赞美的呼召,通常包括一连串的称颂(一一一1O:「赞美永远归于他」)。
费依与司陶特注意到赞美诗的三种特殊类型:称颂雅巍为创造者(诗八,十九,一○四,一四八)、为以色列的保护者与赐福者(六十六,一○○,一一四,一四九)、为历史之主(三十三,一○三,一一三,一一七,一四五-一四七)。有几首赞美诗详述神在以色列中曾行的奇妙拯救,显明它掌握历史(七十八,一○五-一○六,一三五-一三六)。这些诗重提以色列的失败,与神的信实作对比,呼召全国更新立约的承诺。在收割庆典与节期时,到圣殿朝圣时(八十四,八十七,一二二,一三二)、打了胜仗之后(诗六十八;马喀比书上卷四-五),和特殊欢乐的场合,都会吟唱这类赞美诗。哈利路亚诗(一一三-一一八)成为逾越节时必用的诗歌,也是会堂敬拜的一部分。这些诗篇的内容,从神对受压迫者的怜悯(一一三)进到他救赎的能力(一一四),和对以色列的帮助(一一五),再进到以色列对雅巍的赞美与感谢(一一六-一一八),这些不但在当初写作和吟咏时,带给人又新鲜又深入的崇拜经验,今日依然如此。
5.感恩诗。感恩诗比赞美诗更特定一些,是感谢神回应特殊的祷告。我们几乎可以说,哀歌与感恩诗构成宗教信仰的「前」和「后」:哀歌将问题摆在神面前,而感恩诗则赞美它的回应。感恩诗也像哀歌一样,分为个人(诗十八,三十,三十二,三十四,四十,六十六,九十二,一O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三八)和整体(六十五,六十七,七十五,一O七,一二四,一三六)两类。在个人方面,当神拯救他们脱离造成哀歌的困境之后,他们就唱感恩诗。约拿在大鱼腹中的祷告便是如此(拿二2-9),在感恩中覆述当时的险况(2-5节)与悔改(6-7节),然后誓言要向雅巍献祭,并还债(9节)。除了感谢神的拯救之外,这类诗通常还应许将来要效忠于神,敬拜他(十八49:「因此我要在万邦中赞美你,哦,雅巍」),特别要把荣耀归给雅巍,因为它击败诗人的仇敌(十八39:「你赐我力量能以争战;你制服我的敌人」),或因诗人从病中痊愈(三十3:「上主啊,你曾将我的灵魂从阴间救上来;你救我,使我不致落入坟墓」)。
& 在感恩诗的结构中有六种成分(Gerstenberger
1988:15;亦参LaSor,Hubbard,Bush ):
& 邀请人来感谢雅巍或赞美他(诗三十2、5[RSV
1,4],三十四2-4[RSV 1-3],一一八1-4)
叙述困难与拯救的经过(诗十八4-20[RSV 3-19],三十二3-5,四十2-4[RSV
1-3],四十一5-10[RSV 4-9],一一六
&#,一一八10-14)
赞美雅巍,承认他的拯救之工(诗十八47-49[RSV46-48],三十2-4、 12-13[RSV
1-3、 11-12],四十6[RSV5],九十二5-6[RSV4-5],一一八l4、28-29)
奉献的公式,献上祭物(诗一一八21,一三○2,一三八l-2;赛十二1)
为参与庆典的人祝福(诗二十二27[RSV 26],四十5[RSV4],四十一2 [RSV
1],一一八8-9)
劝勉(诗三十二 8-9,三十四 10、12-15,四十 5,一一八8-9)
有几篇诗(十-,十六,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六十二,九十一,一一一,一二五,一三一)赞美神的赐福保护,并呼吁人信靠他的眷顾。这些诗歌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极有意义,与新约所教导的信靠(如彼前五7)类似。
6.欢庆与确认之歌。欢庆与确认之歌包含几类赞美诗,庆贺神与王和全国立约的关系(Fee
and Stuart
l981:176-77)。这些诗歌是以色列自我意识的核心,因此应当划规为同一类,不过,大部分学者都将它们分开。最中心的是更新立约之诗(五十,八十一),或许是在每年圣约仪式中咏唱,这些诗对今日的灵性更新也很有价值。大卫的立约之诗(八十九,一三二)庆贺神拣选大卫家,具弥赛亚含义。这些诗篇确认神对以色列的拣选与呼召,作他特殊的子民。
王室诗又分几种。加冕诗(二,七十二,一O一,一一O)与登基诗(二十四,二十九,四十七,九十三,九十五-九十九),是描写登上宝座的情形,即加冕典礼、在雅巍面前宣誓就职、受膏、接受百姓的朝拜。登基诗不单包括加冕的那一次场合,还包含每一年王权的庆典。有些学者认为,这些诗也教导雅巍对以色列的主权,但这看法的证据很弱,可能性不大。这些诗篇明显具弥赛亚含义,这一点常遮掩了它们在全国生活中的深刻神学影响。在探讨其中末世的特性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它们在历史中的意义。另外一些王室诗还包括哀歌(八十九,一四四)、为胜利的感恩(十八,一一八)、战争的准备(二十,二十七),和王的婚礼(四十五)。每一篇都是以王为中心。
还有一类为锡安之歌,赞美神赐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些诗歌颂耶路撒冷的历史--最早与亚伯拉罕、摩西相连,后来大卫选定它为新的首都;而这城的圣名--锡安--成为诗的中心。海斯详论了其中的主题()。妥拉规定,每一年都必须朝圣,这神圣又欢愉的场景,是第八十四篇和一二二篇的内容。朝圣者进入圣所的一刻,是第十五篇与二十四篇庆贺的重点。所谓锡安之歌(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七,一二五)传扬神的拣选、它对圣城和圣殿的保护,以及圣城的平安,不受仇敌搅扰。所以,诗中要求朝圣者,甚至全国,都来观看神在那里的作为。
7.智慧和训诲诗。智慧和训诲诗(一,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九,七十三,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一三三)和箴言一样,都颂赞智慧,视之为神赐给他子民的厚礼,并将智慧与神的话和妥拉相连。诗中呼吁百姓要知道自己的特权与责任,听从神的智慧,在灵里保持纯净与顺服。这些诗和箴言一样,将义人的路和恶人的路相比(诗一,四十九,七十三),并应许忠心者必然兴旺(一,一一二,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这些诗歌伦理性极高,很容易应用在现代基督徒身上。
8.咒诅诗。咒诅诗(十二,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一五十九,六十九,七十,八十三,一○九,一三七,一四○)通常是哀歌,讲述极大的苦难与想要申冤的急切。因此诗篇一三七篇8-9节有这样的话:&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现代人对这类话语感到震惊、过分,许多人怀疑圣经作者的伦理程度。然而,有几点必须注意。作者实际上是在向神埋怨被掳的光景,如诗篇第一三七篇。同时,他也听从神在申命记三十二章35节(罗十二19)的命令:「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最后,诚如费依和司陶特所指出,作者是根据圣约中的咒诅(申二十八53-57,三十二25),呼吁神来审判;这些咒诅是为了除掉犯罪者,包括家人在内()。以上所用夸大式的词汇,在这类情绪高涨的经文中很普遍。
简言之,这些话与新约「爱仇敌」的教导并不冲突。若一个人能将所有的敌意都向神倾吐,这个举动就会开启怜悯之门,和罗马书十二章20节(箴二十五21-22)类似。事实上,受到极大打击的人(如孩童时受到虐待),若默想并应用这些诗篇,可能会产生治疗效果。把内心自然产生的恨意向神倾倒,受害者会感觉得到自由,而能够去「爱那不可爱的。」我们必须记住,除了第八十三篇和一三七篇之外,以上各篇都是大卫写的,而他向扫罗却显出极大的怜悯和爱心。
福音六章36-40节和十八章28节至十九章16节都用到交错法,他的论证颇具说服力(;)。
以上对圣经诗歌体各方面的说明都很有用,可是它们并没有清楚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将诗歌体经文作最合宜的解释。
1.注意诗的分节(stanza)模式。前面曾提过,结构分析是解经的第一步。希伯来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平行的行与节之模式。新的译本将行与行并列、将平行句内缩、在节与节之间留空行,对读者很有帮助。寻找分节最重要的标准,是思路的发展。例如,第三十一篇中,第一段(l-5节)是大卫呼求帮助,第二段(6-8节)为他信靠的声明,第三段(9-13节)则为他的抱怨。文体的改变也暗示出新的分段。在第三十篇中,第一段(l-3节)是向神说话,第二段(4-5节)是向圣徒说话,第三段则转到诗人和上主的关系(6一7节),第四段(8-10节)为直接向神祈祷,第五段(11-12节)描述其结果。此外,交错法或头韵法可以作段的区分。在第一一九篇中,字母的大纲很清楚,每一段中有八行,每一段的头一个字母,都是顺着字母的排列而来。细拉的效果尚有辩论,它的意义到如今都没有一致的看法。凯瑟提出要小心,因为这个词出现的地方有时很费解(如在诗的标题内,或节的当中),不过有些诗中可以用它来分节(诗四十六,在五十七,六十七-六十八则不能)。
2.集体平行句。诗人用非常富感情、生动的词汇,透过整个单位来表达他的思想。前面已经提过,诠释者要细心区分,一方面不要将过多的意思读进行句中,另一方面也不要假定,凡是思想相似,就必定是同义句。达户(Dahood)提到,乌加列诗和希伯来诗中,有一千个「字对」(Word-pairs)或同义词()。在这种时候,读者要避免过分区别的试探。但是,同时要由上下文来辨识,究竟这些子句是否意思完全相同。例如,诗篇二十三篇2-3节上的三行,形成一个单位,应当一起解释: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他领我到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大卫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讲。第三行的灵魂苏醒,乃是说明第一、二行意象的意义。再者,注意到平行句的类型也很重要。这三行并不是纯粹的同义平行句。克莱基注意到(),「青草地」或许会让人想起「神圣的草场」(“&holy
pasture”,出十五
13),那是离开埃及的目标;而「可安歇的水边」或许为「安息之所」的回声,与约柜在旷野的漂流相关(民十33)。所以,这个意象添加了神的引导与保护的意思,从出埃及、旷野漂流,到大卫目前的体验。这两行基本的思想很类似,但是第二行添加了一点含义。
3.研究隐喻的用语。诗歌的象征性词汇很多,有时比在散文中更不容易明白。第十九篇讲到「诸天」述说神的荣耀,不是要教导希伯来的天文学,诗篇一二一篇1节(「我要向山举目」)也不是指神住在那里。这些意象的背景能让人对全诗有更丰富、更深入的了解。第二十三篇或一二一篇是何等美,所用的牧人与西乃山之隐喻生动无比。可是咒诅诗的意象(参前文)就必须小心处理,要从立约的咒诅来看。神学很少会出于隐喻,而是出自隐喻所属的全文。透过结构的分辨,读者可以看出该隐喻在整个信息中的位置为何。第一步要看出诗篇是否有高潮平行句、交错式、包容式,或重复式架构,然后才能决定其中的隐喻如何互动,产生整篇诗的信息。
4.如果可能,要注意诗篇的历史背景。许多时候,背景可以从传统的诗篇标题看出。虽然这些标题是后来加上去的,不属于正典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多半是可靠的传统,只是学者对可靠的程度意见不同。其中有五类不同的资料:与诗篇有关的作者或人物、历史背景、音乐标示、礼仪说明,和诗篇的类别(如,诗一二○,「上行之诗」)。在这里,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历史背景,共有十四篇的标题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三,七,十八,三十,三十四,五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九,六十,六十三,一四二),都与大卫生平有关。许多人怀疑标题的真实性,认为是在传统的晚期才加上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料加进正典时,大部分诗篇已经有了标题,这可由基督的时期(如七十士译本的证据)看出(参Childs
&#)。但有人认为,标题具正典性,并主张它们完全真实,理由为:这些诗篇从未有与标题分离的证据(参Archer
不过,对标题的态度,最好是审慎的乐观(参Longman
,以及Ridderbos and Craigie
)。整体而言,标题的基本可靠性没有值得怀疑之处;这类资料在其他古诗中也曾出现,很可能是古时的惯用方式。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假定马索拉传统总是正确的,要从内容来衡量其历史的注明。绝大部分来说,标题与内容都十分相配。不过,有几处却有困难。例如,第三十篇是感恩诗,感谢神拯救脱离病痛,但标题却说是为「献殿(或房屋)」而作。根据标题,有人将这诗篇与历代志上二十一至二十二章相连,尤其是神在第二十一14-30节免去了瘟疫,导致第二十二章建殿的预备。可是另有人(如Craigie和Longman)对此表怀疑,因为这是一篇个人性的诗,与圣殿的礼仪和敬拜没有什么关系。大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小心一些。
注释书可以帮助读者逐篇处理这些问题。诗篇的内容本身帮助更大。从圣经记载中加入历史资料,会使得诗篇的信息更生动。例如,标题告诉我们,大卫写五十一篇的忏悔诗,是在拿单指责他与拔示巴犯奸淫之后(撒下十二)。他灵里深处的哀痛和他的悔改,可以藉这段历史情境得到更大的亮光。若辅导曾落入性试探而犯罪的人,不妨用这篇诗作为必读内容!按照大卫生平的顺序,来传讲一系列的诗篇(根据标题),会是很好的讲道题材。
5.研究诗篇的类型和基本立场。以上所说的每一类诗篇(哀歌、赞美诗、王室诗),研究的角度都不同。有些会重叠(如王室哀歌),解释时也应当顾及。每一类诗篇对神和它子民的关系,说法都不同,对现代应用的情形也有别。想要敬拜神的人,会选赞美诗,而不选哀歌;感受不到神的同在,心情沉重的人,则显然会需要后者。
6.研读弥赛亚诗,要先看在历史中该篇诗的功能,然后才看它在未世论上的重要性。诗篇第二、八、十六、二十二、四十、四十五、六十九、七十二、八十九、一O二、一O九、一一0和一三二都是弥赛亚诗,或是全篇,或是其中部分的内容。可是它们都有历史的情境,主要是大卫生平的状况。这两方西都需要注意,并要结合在一起,才能明白经文的整个意义。诠释者必须首先解析诗篇,确定作者的用意。许多「弥赛亚诗」或许原初并没有弥赛亚的用意,但是可以从预表的角度这样看(参Osborne
)。这时候,我们应当主要从它原初的意思来看,而正典式/弥赛亚式的角度则成为次要。当然,这里无法详尽讨论这些,不过这样概括性的提醒一下,还是很有用(另参Payne
7.在下结论之前,要研读整篇诗。诗篇的思路对其含义很重要。这也要按照一般释经原则来处理,参第一至五章。分析了一段经文的基本结构,并解析各项细节后,必须再回头来重新整理,然后再阐释其意。诗篇应当视为文学单位,因为是在不同的状况下分别写成的。所以,全体是通往部分的要诀,这一点对诗尤其真实(超过散文)。
8.新约的诗歌必须从两个层面来研读。既然新约常引用信条与赞美诗,在它们被纳入经文之前,一定已在教会的礼仪当中使用。此外,既然它们具「正典」地位,其意义对我们也很重要。第一个层面是原来的神学意义,第二个层面是个别情况对这些信条或赞美诗的运用。例如,腓立比书二章6-11节,首先应当从它是道成肉身的赞美诗来看(它的原来意义),其次才从它是基督徒态度的榜样来看(它在腓二1-11上下文中的用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篇33 18~19节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