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道士收费很贵。末法时代,人心不古是什么意思。

网络学佛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成为魔子魔孙_凤凰佛教
网络学佛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成为魔子魔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网络学佛很方便,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产生了另外的风险。这个风险在哪里?
现在网络学佛很方便,有很大的好处,但也有风险。(制图:于发文) 现在网络学佛很方便,有很大的好处,这个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有体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产生了另外的风险。这个风险在哪里? 1、只学不修不证: 网络上关于佛法的知识、见闻很多,有些人贪多嚼不烂,只学知识,而且多数是学二手知识(什么是二手知识,就是看人家经过几道手转贴的,而不去查证佛经原文。事实上,网络上查找佛经原文,这可以说是末法时代学佛的最大好处。可惜很多人不会用)。佛法是要修证的,很多人把网上学佛当做自己的主要学佛方式,而没有时间实修实证,更不去找善智识学习真正的实修窍诀,不懂实修,没有实证,只是口头理论上的学佛者。 2、传播邪法外道: 网络传播很快,传播的同时也带来名声的扩大。所以很多人乐于传播有关佛法的东东。但是,很危险的是:网络是双刃剑。正法也是如此传播,邪法外道也是如此传播。如果你缺乏择法眼,随意传播。一不小心就传播了邪法。现在的附佛外道很厉害,很多看起来比佛法还象佛法,比佛陀说的还吸引人,比佛陀说的还神奇。其实佛法本身是很平实的。所以,大家对于那些看起来很神奇的事情,一定要小心。因为末法时代,妖魔外道吸引人的方法,就是用这些所谓的&神奇事迹&。因为末法时代,人心不古,都普遍地有猎奇心理,这就中了邪法外道的圈套。 3、妄建&道场&: 在古时候要建个道场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网络时代,这就很容易了。
其实,建道场是个中性词,大家一定要明白这点。不要以为建道场就一定有功德。为什么?因为道场的核心是传播法义。如果传播的法义不正确,那么建道场反而成罪业。当然,如果你传播的法义是对的,那么建道场就很好了。 网络道场普遍有几种形式:一是网络QQ群,二是微信群。有的人不仅建了群,而且以群主自居,在群里广说&佛法&,吸引了不少跟随者。这个本身不能说是好坏。但问题是有的人自己对佛法的见解其实很差,或者误入邪法而不自知。因此,建这样的所谓道场,无疑是自招罪业。本来自己有邪见,罪过还小。现在建了群,把自己的邪见到处传播,误人慧命,以善良愿望而做广大恶业,悲乎!!! 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建网络论坛。
作为坛主斑竹,权力很大,但同样也很危险。关键还是在于坛主斑竹自身的见地水平问题。因为坛主斑竹可以删贴封号,如果你封的是邪说之人,当然有功德。如果是封的正法道理,那你的罪过就大了。或许有的人又说:那我不删也不封。这样呢,还是有可能放纵邪说。岂不是违背了传播正法的初衷?而且,随顺放纵邪说,还是有一些过失的。 所以,作为群主、斑竹、坛主,提倡或限制某一种说法,风险都是很大的。限制正法和提倡邪说,是一样的地狱重罪,都相当于谤法毁法之罪。限制对邪法邪说的破斥,同样也是毁坏正法和助长邪法之罪。 因此,办网络学佛道场,风险很大。不要以为自己建了个道场,帮助很多人学佛就有大功德?错!!!功德与否,在于你有无正知正见,是否是正法。若是你自己知见有问题,那就惨了。 4、随意&护法&,随意供养: 网络上要&护持&某一法门是很容易的,发个贴就行了。但是,这个&法门&真的是佛法正法么?很难说的。虽然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
但这世界上还是有更多的非佛法、非正法的法门存在。特别是末法时代,魔作沙门,附佛外道非常之多。某个法门,是不是可以列入八万四千佛法法门之一,真的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特别是有一些看起来非常神奇的、非常玄、非常炫的&法门&,很吸引人,很让人动心,但是很可怕的是,这样的&法门&,往往是附佛外道诱人之说。 网上供养,虽然方便,但同样如此,风险很大。佛说供养有功德,但要看你供养的对象。最大的风险在于,你供养了一个身穿僧衣之人,但这个人却是附佛外道!!!你供养了一个所谓的道场,但很可能这个道场所宣传的,却是附佛的外道邪说。
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以供养之心,而随顺助长了邪说外道。好心办坏事,造下恶业,这不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么? 说了很多风险,来说说预防的方法吧: 1、不要贪功德: 佛法是无所得法。不要以为自己能够做什么功德。梁武帝建了千万座寺院,达摩祖师仍然说他没有功德。这个道理是很深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建道场、供养法师、供养道场,就有很大的功德。若有功德之心,就难以生起法眼,难以鉴别那些附佛外道。 2、不要贪&护法&之&功德&: 很多人喜欢维护自己的法门,特别喜欢维护自己的师门。而且把这个当作&护法&。这其实是一种世俗的心理。是很危险的。护法一词,其实应该叫&护持正法&,才算护法。如果你学的那个法门有问题,或者你跟的师父的见解有问题,你因为世俗之见而去维护,这不叫护法,这叫护持邪法,是和邪说外道一样的罪业! 学佛不是凭借世俗人情的见解就能够学好的。囿于师门,也是一种风险。古代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行脚参访?就是要通过对不同大德的说法进行对比验证,最后找到正确的东东。一昧地维护所谓&自家法门&,要当心啊!!! 3、多读经典,少说话: 很多人喜欢人云亦云,喜欢随大流。但是,很可惜的是,随大流的东西,往往是有问题的。即使佛陀在世时,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信仰真正的佛法;更何况现在是末法时代,那些人很多的法门,那些很热闹的法门,搞不好很可能是附佛外道的法门。所以,不要以人多人少来判断。要依照法义来判断。 依照法义的根本就是要依照经典。明显违背经典的,当然是错误的。最大的风险在于有一些人似是而非地理解经典,如果你偷懒,只听他讲,不去查看原典,不去思维分析阅读原文,那你就很危险了。 4,多读佛教界认可的法师和居士的文章: 佛教界认可的法师和居士基本上都有正知正见,即使他们没开悟,也不会胡说八道,不会有邪知邪见,只是说不出佛法的深层次的含义而以。说些简单的佛理也不会误导信众,不会像那些邪师,尤其是佛教界公认的邪师,邪知邪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毒害众生,毁掉众生的法身慧命。 所以,末法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原文,看一些佛教界认可的法师和居士的文章是很难得的。因为快餐文化、速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去读经典原文了,更不了解哪些是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最后人云亦云,跟着邪师上了魔船,成为魔子魔孙。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您现在的位置: >> 人心不古的意思
>> 人心不古
来源: 时间:
  人心不古的意思,人心不古是什么意思 copyright
  人心不古:rén xīn bù gǔ
  常用程度:常用 读书笔记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读后感   成语结构:主谓式 读书笔记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社会风气。
  产生年代:古代 读后感   典故出处: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成语示例:鲁迅《集外集?烽话五则》:“但老太爷叹‘~’时,则无非因为受了儿子或姨太太的气。”
  英文翻译:public morality is not what is used to be 内容来自   日文翻译:人心がX薄(けいはく)である copyright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刘长卿写《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感慨世事与人心的变化,人心不古。他以此来讽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难觅的感觉。 内容来自鏌ョ湅: 838|鍥炲?: 2
褰撳墠绂荤嚎
UID50244鎬у埆鐢蜂富棰樿础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色鹿下人心不古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