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的故事和弟子之间关于平等的故事有哪些

您当前位置:&>&&>&&>& & 孔子尽礼 正文
日12:58:01 来源: 作者:佚名
诗曰:至圣,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孔子(前551~前479)时期鲁国人,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上伟大的思想家、家。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模仿祭祀礼仪。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孔母经常给孔子讲: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孔子说:&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好吗?&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就不再勉强他。又过了几天,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告诉他:&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惊叹道:&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叫《文王操》。&孔子认真学习音乐,收获很大。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取其精华,选了三百零五首,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编成了《诗》,后人称为《诗经》。他一生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孔子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响,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体现在:1、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有一次,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3、安贫乐道。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④行,必有我师焉&。5、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⑤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地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同时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喜爱射箭和驾车,将&射&、&御&列入&六艺&之中教诲弟子。可见孔子的体育教育除了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性情,这是和礼乐的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总而言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终生教育&领域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将美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密切结合,使&美&也成为&德&的一部分。他所说的&美&实际也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例如,&智、仁、勇&结合心灵美,&诗教&结合语言美,&文质彬彬&结合行为美,&席不正不坐&结合环境美,这种把美的观点与道德观点连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对现在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修学,开始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并能学以致用,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经历和观察了不同人事的因果,而能真正守住善道,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乃至一切动物、植物等,七十岁就连坏的念头都不起,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礼制的范畴。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注释】①聃:dān,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②娲:wā,神话中的女神。③襄:xiānɡ。④三人:指善人、恶人、自己。善人的作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恶人的作用: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⑤老子这句话的意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遇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他喜欢非议他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常遭困厄危及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的不善。做子女的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做臣子的在君王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
相关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孔子尽礼》故事地址:
本站小编:半个柠檬,微信号:ningc0729
评论留言:(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精品故事网保持中立)已有条评论
栏目热门故事当前位置: >
>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平常教育弟子发生哪些小故事?>>正文
来源:百战网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平常教育弟子发生哪些小故事?
[提要]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平常教育弟子发生哪些小故事?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
&  的小故事,孔子平常教育弟子发生哪些小故事?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我国人几千年,而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有几千年几万年。传说他有72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非同常人。
  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
上一篇: 下一篇:孔子系列故事大全小故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小故事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小故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子路是谁?孔子的哪个弟子?历史关于他的故事都有哪些?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下嘛?
风飘飘hh7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中文名:仲由 别名:子路,季路,先贤仲子 国籍:春秋时期鲁国 出生地: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出生日期: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职业: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堕三都”的主要合作者之一 名言:君子死,冠不免 典故:仲由为亲负米 子路受教《负米奉亲》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孔老夫子赞叹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子路受教》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