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 便利店便利店出现颓势?

靠中国人就能挽回日本便利店的颓势?
不久之前,日系便利店罗森才发声,宣布要重夺中国市场,而今全家也是将中国市场的扩张列为重头戏,加之各式本土便利店品牌不断冒出,这一战场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各家也是要各出奇招了,然而挽救企业颓势,自然不是一招 “尽可能多的在中国开店”就能解决的,想要在新战场获得成功的难度并不亚于在 “故土”盈利的难度,且看了。1927年,便利店的原型出现在美国,而真正将便利店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日本。提到便利店,很多人会想到7-11,两个数字的本意是营业和打烊时间,但如今,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在大中型城市已随处可见。去年,日本的两大连锁便利店7-11和全家在中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其市场份额的扩展仅次于电商行业。由于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门店数量的和销售业绩上涨,全家的股价在2016年全年累计上涨近25%。然而,今年年初至今全家的股价却已累计下跌近20%。全家更是不得不大面积关闭在日本国内不盈利的店面,将“战场”转移到中国。全家:关闭日本664家不盈利店铺日本全家便利店(UNY FamilyMart控股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计划截止至2018年2月将关闭664家旗下的Circle K Sunkus便利店(日本第四大便利店),这一数字比原计划多了295家。此外,全家中国昨日(19号)也对媒体指出,年初至今,全家在中国地区新增的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据悉,该举措主要是为了关闭不盈利的店铺,改善公司的整体收益。预计截止至2018年2月底,包括集团旗下的全家便利店在内,其日本国内的店铺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800家至17326家店。此外,为了减少店铺相继关闭带来的减损损失,公司将2018年2月期的综合经营利润预期相比前期减少0.2%,下调至329亿日元。这个数据较之前预计的412亿日元(约24.19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当天,在东京参加记者会见的UNY FamilyMart社长高柳浩二表示:“会消除(关闭赤字店铺)带来的担忧”。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3月,全家连锁便利店和日本UNY集团宣布将在2016年进行合并,希望打造日本销量第二大的便利店运营商,与7-11、罗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全家UNY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在截至日的这一年时间内,全家UNY实现净利润210亿日元(约1.8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4%。为何日本便利店出现颓势?其实,前述日本的三大连锁便利店一直在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中扩张,也同时在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节省劳动力的自动化来缓解对特许经销商的压力。然而,这三家公司的盈利前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今年,罗森便利店便预计其盈利将出现15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而日本便利店龙头7-11则预计盈利将仅仅同比增长0.2%。《财富》杂志指出,日本全国大约有5.5万家便利店,也就是说,大约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但每家便利店需要大约20名兼职员工来经营。一些便利店的老板因为无法找到轮班的员工,甚至通宵达旦都在便利店上班。为此,日本著名餐厅Royal Host和麦当劳已经开始逐步取消24小时营业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日本的劳动力从1995年峰值时期的8720万下降到2015年的7720万人。预计到2065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下降到仅仅4520万。劳动力人口的迅速下降,对快递、连锁餐厅和零售便利店这类日本劳动密集型行业产生了重大的打击。一位位于东京的罗森便利店特许经销商表示,日本的劳动力的危机开始于2016年,虽然包括国外留学生在内的许多外国人正在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但他预计,日本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连锁便利店大量缺人的同时,其用工成本也在增加,一些便利店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兼职工资以满足员工的轮班工作。7-11母公司7&I控股(Seven & i Holdings)总裁伊阪隆一在公司最近的收益报告中便明确指出——“劳动力成本正在急剧上升”。而为了减轻各个店铺老板的负担,7-11公司表示将首次削减特许经销商的特许费,这也将导致Seven & i Holdings每年损失1600亿日元(约14.7亿美元)。便利店增速连续数年居中国零售业之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日本便利店行业露出颓势,但中国便利店行业目前还处于朝阳市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传统零售业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6%,其中专卖店销售额增长1.7%,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别增长了2.9%、1.9%、1.8%。只有便利店增速连续几年居零售业之首,去年达到8%。此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此外,今年4月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还通过媒体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多数会在以前电商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在这种便利店急速增长的状况下,各大品牌商们都开始“跑马圈地”——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到2020年达到3000家,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7-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40家门店。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游客爆买难阻日本百货业销售颓势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7年1月日本百货业销售额为5209亿日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2%,这也是百货业销售额连续11个月低于上年度同期。虽然1月份国外游客采购额创历史新高,但仍不足以弥补服装等品类长期以来销售不振的趋势。
今年中国春节为1月28日,比前一年早11天,日本百货店因此提前展开春节大促销。各种促销活动、营销手段翻新,最终1月份海外访日人数比前一年增长31%,商品销售额达到217亿日元,增加24.8%。
化妆品是唯一销售额增长的品类,艺术品、首饰、贵金属销售也出现好转,但占销售额三分之一以上的服装类销售依旧低迷。从区域看,中国游客的主要访问地点如大阪、札幌、福冈销售出现增长,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出现缩水。
「春節商戦」好調でも…1月の百貨店売上高1.2%減&
17:47&& 日本経済新聞
 日本百貨店協会は21日、1月の全国百貨店売上高が5209億円(全店ベース)と、既存店ベースで前年同月比1.2%減だったと発表した。売り上げが前年同月を下回るのは11カ月連続。1月のインバウンド(訪日外国人)の売り上げは単月として過去最高を記録したものの、衣料品などで長引く販売不振を補えなかった。
 今年は中国の春節(旧正月)が前年より11日早い1月28日だったため、春節商戦も1月末からスタートした。ジェイアール名古屋タカシマヤ(名古屋市)では春節期間中、化粧品売り場に中国語を話すスタッフが常駐。近隣の天王寺公園(大阪市)で今年から「中国春節祭」が開か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あべのハルカス近鉄本店(同)も免税品などが好調だった。百貨店の1月の外国人買い物客数は前年同月に比べ31%増え、インバウンドによる売り上げは同24.8%増の217億円に達した。
 春節の追い風が吹いたのが中国人観光客が観光や買い物で好んで訪れる札幌や大阪など。地域別の売り上げでみると、インバウンド効果の大きかった札幌は4%増、大阪は2.1%増、福岡は1.7%増だった。残りの15地区では売り上げが前年同月の実績に届かなかった。
 商品別でみると、化粧品だけが唯一、売り上げを伸ばし続けている。インバウンド需要の恩恵もあり、1月は22カ月連続で前年同月の実績を上回った。美術?宝飾?貴金属の需要も回復がみられるという。
 一方で、売上高の3分の1強を占める衣料品が15カ月連続で前年割れ。衣料品のうち6割超を占める婦人服の落ち込みが大きく、厳しい状況が続いている。
 次いで売り上げに占める割合が多い食料品も前年同月比1%減と、11カ月連続のマイナスとなった。バレンタイン商戦の出足が好調で菓子の売り上げが同0.3%伸びたものの、雪などの天候不順で苦戦した生鮮品の落ち込みを補えなかっ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净菜首现7-eleven便利店 大牌供应商藏身|净菜|生鲜|便利店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净菜首现7-eleven便利店 大牌供应商藏身
  (原文标题:生鲜争霸 7-eleven悄然卖净菜)
净菜首现7-eleven便利店 大牌供应商藏身
  想要从生鲜找到突破口的不仅有超市和新零售业态,还有服务于即时消费的便利店。7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在7-eleven北京东直门店内,多出了三列蔬菜水果货架,其中包括多款净菜种类。据该店工作人员介绍,7-eleven北京东直门店是目前第一家开售蔬果产品的7-eleven门店,如果试销效果好的话,应该会在其他门店推广开来。
  净菜首现便利店
  7-eleven东直门店是其在北京的第一家门店,也是业绩表现最好的门店,日销额可以达到6万元,北京商报记者在该店看到,在便当货架旁边,新增添了三列生鲜货架,分别陈列售卖小包装蔬菜、净菜和小包装水果。从品类来看,蔬菜种类最多,西红柿、土豆、胡萝卜、青椒、各类叶菜等大概20多种,净菜为洗净切好的冬瓜片、蒜苔段、宫保鸡丁菜肴等十多种,另外还有橙子、香蕉、哈密瓜、苹果等十多种水果。7-eleven在货架上打出了“让您的生活更加多彩,更加快捷便利,更加有滋有味”的标语。
  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促销部工作人员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由于7-eleven门店的蔬果产品仍处于试销阶段,相关具体信息暂时不方便透露。不过,7-eleven东直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店从7月11日开始售卖蔬果产品,由供应商前一天晚上配送第二天所需售卖的产品,产品种类由公司总部具体确定,不确定未来是不是会增加鲜肉、水产等种类更丰富的生鲜产品。
  相比水果和蔬菜,果切是便利店的常见商品,不过即使是水果,也是单个或两个分量的小包装,但蔬菜和净菜却很少出现在便利店,尤其是净菜,一般只在超市或者餐饮门店有售,从来没有出现在便利店内。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的蔬果区,原来放置的是文具用品和咖啡,现在将文具和咖啡品类调整到了下排布置,并没有明显减少它们的数量。
  7-eleven再试生鲜
  对于7-eleven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在门店内出售蔬菜。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2014年6月起,7-eleven就开始在北京的社区店面内试水时令蔬菜。蔬菜水果均用塑料盒装并以保鲜膜精心包裹着。水果货源地为北京大洋路市场。不过蔬菜水果并非在所有门店都有,根据每个店面的地理位置,店铺卖的东西也不太一样。当时北京有六七家7-eleven便利店增加了蔬菜品类,这些店面都位于社区,且偏向高档社区。比如紫芳园店就位于北京知名的高端社区方庄。但是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在社区型门店增加蔬菜这一举措并没有持续进行下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认为,日本7-eleven、中国台湾7-eleven已经在做净菜这一品类,而且从日本市场的销售表现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北京7-eleven尝试做净菜其实是想做市场增量,另外净菜价格高利润高,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从目前北京7-eleven的门店布局看,多位于商务区,净菜可以匹配上班族的需求。
  大牌供应商藏身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发现,7-eleven东直门店内的水果经销商为北京好乐格商贸有限公司,蔬菜和蔬菜半成品经销商均为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海北京”)。蜀海北京背后是海底捞和永辉超市这两家餐饮及超市行业的巨头。
  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可以查到,蜀海北京于2014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投资人为简阳市静海投资有限公司,由海底捞在2011年组建。蜀海北京具备采购加工、信息管理和仓储运输等能力,主要为第三方餐饮企业提供完整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海底捞在北京市场的菜品供应基本由其负责。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通过了蜀海北京的议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永辉云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增资蜀海北京人民币1000万元,共同运作餐饮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永辉云创增资后最终将持有蜀海北京18.75%股份,同时在董事会获得一个席位。
  为避免同业竞争,永辉云创承诺不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第三方餐饮供应链业务,也不以任何方式投资与蜀海北京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实体。其实除了蔬菜和净菜,蜀海北京还供应多款商品,北京商报记者从7-eleven东直门店看到,“陕西凉皮”标签上的生产者为蜀海(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另外据知情人士称,7-eleven多款热菜也是由蜀海北京中央厨房制作。
  净菜市场需培养
  净菜又称为鲜切蔬菜、半处理蔬菜或轻度加工蔬菜,是对新鲜蔬菜进行分级、整理、清洗、切分、保鲜、包装等处理,并使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后,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可直接食用或烹饪,其可食比例在90%以上。相比普通蔬菜,净菜出现在货架之前有大量的加工环节,因此价格也比较高,一般比普通蔬菜贵20%-40%。
  在7-eleven东直门店里,450g的西红柿售价5元,200g的黄秋葵售价8.8元,260g的蟠桃售价7元,对比同样来自永辉超市旗下的供应链品牌“彩食鲜”,北京商报记者在永辉超市看到,彩食鲜包装的西红柿仅售2.99元/斤,黄秋葵售价7.9元/斤,散称蟠桃售价5.99元/斤。
  虽然对消费者来说,净菜更方便日常食用,但是从净菜市场来看并不乐观。国内最早做净菜电商的青年菜君,线下在地铁站外建立实体店面,线上建立电商平台,用户可以在线上订购以后线下自提,曾经实现多轮融资,估值最高达到2亿元人民币,去年8月却被曝出因投资方临时“跳票”导致其“急性崩盘”并准备破产清算。从净菜在线下的表现来看,超市内净菜的区域也并不大,多是一个冷柜容量,而且多数超市已经不再设置净菜品类。
  从用户需求来说,净菜服务于下班后回家做饭的家庭用户群体,传统外卖在盒饭送到之后服务即结束了,而购买了净菜之后,只是省去了清洗切割的工作,消费者还需要顺利完成接下来的烹饪。多家知名餐饮企业都曾投入到净菜市场,但都默默退出。一位餐饮业内人士称,“半成品虽可以省去择、洗、切、配等过程,但用户更愿意接受3分钟即食产品,即泡面、速冻水饺类的快消品;且半成品议价空间较低,其损耗严重,消费者却只对原材料对标比价,认为半成品净菜被商家提高了原价”。综合考虑价格、便捷性、安全性方面,净菜并没有吸引到一群忠实消费者,更多的是随机的消费,复购率极低。
  就7-eleven东直门店来说,尽管在五六点钟的下班时间,在半个多小时时间内,停留在便当区的顾客较多,而且停留时间更久一些,旁边蔬果货架前的顾客不多,仅有一位顾客购买了小盒装的圣女果,但是相比北京商报记者当天上午走访时货架上商品也有所减少。王洪涛认为,国内便利店与日本便利店在密度和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上都有较大差距,在日本便利店深入社区,居民已经习惯在便利店购买一周所需,就净菜来说,在便利店之外购买的消费者也不是很多,这是一个需要培养的市场,而7-eleven先于其他同行试探净菜也是作为便利店行业的先驱教育消费者的义务。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 实习记者 徐天悦
  责任编辑:实习生沐阳
扫描二维码关注“商院那些事”公众号,随手掌握备考策略、免费收听名师分享。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6978人已测试
9996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靠中国人就能挽回日本便利店的颓势?-中储联
靠中国人就能挽回日本便利店的颓势?
虎嗅注:不久之前,日系便利店罗森才发声,宣布要重夺中国市场,而今全家也是将中国市场的扩张列为重头戏,加之各式本土便利店品牌不断冒出,这一战场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各家也是要各出奇招了,然而挽救企业颓势,自然不是一招 “尽可能多的在中国开店”就能解决的,想要在新战场获得成功的难度并不亚于在 “故土”盈利的难度,且看了。文章转自每日经济报道。1927年,便利店的原型出现在美国,而真正将便利店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日本。提到便利店,很多人会想到7-11,两个数字的本意是营业和打烊时间,但如今,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在大中型城市已随处可见。去年,日本的两大连锁便利店7-11和全家在中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其市场份额的扩展仅次于电商行业。由于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门店数量的和销售业绩上涨,全家的股价在2016年全年累计上涨近25%。然而,今年年初至今全家的股价却已累计下跌近20%。全家更是不得不大面积关闭在日本国内不盈利的店面,将“战场”转移到中国。过去一年全家股价走势(图片来源:Google Finance) 全家:关闭日本664家不盈利店铺日本全家便利店(UNY FamilyMart控股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计划截止至2018年2月将关闭664家旗下的Circle K Sunkus便利店(日本第四大便利店),这一数字比原计划多了295家。此外,全家中国昨日(19号)也对媒体指出,年初至今,全家在中国地区新增的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据悉,该举措主要是为了关闭不盈利的店铺,改善公司的整体收益。预计截止至2018年2月底,包括集团旗下的全家便利店在内,其日本国内的店铺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800家至17326家店。此外,为了减少店铺相继关闭带来的减损损失,公司将2018年2月期的综合经营利润预期相比前期减少0.2%,下调至329亿日元。这个数据较之前预计的412亿日元(约24.19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当天,在东京参加记者会见的UNY FamilyMart社长高柳浩二表示:“会消除(关闭赤字店铺)带来的担忧”。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3月,全家连锁便利店和日本UNY集团宣布将在2016年进行合并,希望打造日本销量第二大的便利店运营商,与7-11、罗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全家UNY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在截至日的这一年时间内,全家UNY实现净利润210亿日元(约1.8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4%。全家净利润情况(来源:全家年报)为何日本便利店出现颓势?其实,前述日本的三大连锁便利店一直在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中扩张,也同时在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节省劳动力的自动化来缓解对特许经销商的压力。然而,这三家公司的盈利前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今年,罗森便利店便预计其盈利将出现15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而日本便利店龙头7-11则预计盈利将仅仅同比增长0.2%。2015年日本主要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图片来源:日本经济新闻)《财富》杂志指出,日本全国大约有5.5万家便利店,也就是说,大约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但每家便利店需要大约20名兼职员工来经营。一些便利店的老板因为无法找到轮班的员工,甚至通宵达旦都在便利店上班。为此,日本著名餐厅Royal Host和麦当劳已经开始逐步取消24小时营业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日本的劳动力从1995年峰值时期的8720万下降到2015年的7720万人。预计到2065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下降到仅仅4520万。劳动力人口的迅速下降,对快递、连锁餐厅和零售便利店这类日本劳动密集型行业产生了重大的打击。一位位于东京的罗森便利店特许经销商表示,日本的劳动力的危机开始于2016年,虽然包括国外留学生在内的许多外国人正在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但他预计,日本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连锁便利店大量缺人的同时,其用工成本也在增加,一些便利店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兼职工资以满足员工的轮班工作。7-11母公司7&I控股(Seven & i Holdings)总裁伊阪隆一在公司最近的收益报告中便明确指出——“劳动力成本正在急剧上升”。、罗森和全家三个连锁便利店的营收(图片来源:Statista)而为了减轻各个店铺老板的负担,7-11公司表示将首次削减特许经销商的特许费,这也将导致Seven & i Holdings每年损失1600亿日元(约14.7亿美元)。便利店增速连续数年居中国零售业之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日本便利店行业露出颓势,但中国便利店行业目前还处于朝阳市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传统零售业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6%,其中专卖店销售额增长1.7%,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别增长了2.9%、1.9%、1.8%。只有便利店增速连续几年居零售业之首,去年达到8%。此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此外,今年4月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还通过媒体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多数会在以前电商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全家便利店(每经记者 蔡鼎摄)在这种便利店急速增长的状况下,各大品牌商们都开始“跑马圈地”——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到2020年达到3000家,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7-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40家门店。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小企业家 你的欲望 因新三板膨胀了吗?
宏观数据·中国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便利店必买清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