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将不参与修改伊伊朗核协议议的谈判吗?

俄副外长:俄将不参与修改伊核协议谈判 - 环球视野 - 机器(news.)头条新闻
俄副外长:俄将不参与修改伊核协议谈判
原标题:俄副外长:俄将不参与修改伊核协议的谈判中新社莫斯科10月21日电 当地时间10月21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方不打算参与修改伊核协议的谈判。里亚布科夫当天在莫斯科防扩散会议上做出上述表述。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美国将修改2015年与伊朗签署的核协议中存在的“诸多严重缺陷”。特朗普强调说,如果修改协议的努力失败,则美国将会退出该协议。里亚布科夫表示,近两年伊核协议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能够承担被赋予的使命。俄方毫不怀疑伊朗严格执行了该协议的所有要求。里亚布科夫说,俄方不打算参与任何有关“完善”伊核协议的谈判。伊核协议目前无法修改,因为当前所有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已经通过某种方式获得调解。针对外界提出的“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是否会导致伊朗重新被制裁”的疑问,里亚布科夫当天强调,伊朗履行了自己在协议中的全部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俄方排除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的可能。2015年伊朗与俄罗斯、美国等“六方”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各方商定,如果该协议得到执行,则联合国安理会、美国以及欧盟将取消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2016年,美国取消了部分对伊朗的制裁。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原标题:网师缘何能年收入过百万元近年来公众对互联网教育的热情日益高涨,从而催生了一个新职业——网师。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在网上直播授课收入之高令人咋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在
原标题:西班牙首相:将收回加泰罗尼亚自治权开始新选举海外网10月21日电西班牙首相马里亚诺&拉霍伊当地时间21日表示,西班牙政府...
原标题:耶伦的嘱托:做好再次启用非常规政策工具的准备下一届美联储主席人选公布在即,耶伦在此时机发布长篇演讲,既总结了任内工...
原标题:日本大选丨年轻一代对政治无感:自民党一家独大,无力求变10月22日,日本将举行第48届众议院选举。眼下,各路候选人正乘坐选举车走街串巷,争取最后时间拜票动员。但
原标题:日本这个巨头关掉老家664家店!却打算靠中国人&养活&?1927年,便利店的原型出现在美国,而真正将便利店特点发挥到极致的...
原标题:车祸后额头留下“窟窿”“3D打印”为女士修复颅骨本报讯女士车祸后额头留下汤匙大的一块缺损,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高度吻合的修补片,并为其成功修复前额。66岁
&2014 机器! 京ICP备号-1 [V9.6.3 | 0.028540]伊核协议将如何改变中东政经格局
  编译 | 王自励
  经过一年半多的谈判,核问题六国(、、、、中国和)与伊朗终于在今年7月达成了历史性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这份于10月18日正式生效的伊核协议对中东局势而言意味着什么?
  近日,波士顿大学历史与国际关系荣誉教授AndrewJ. Bacevich撰调,该协议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它背后暗含的风险不容忽视。如果协议成功,或许将标志着大中东地区在恢复表面稳定上迈出了第一步,也使美国能够减少对中东的介入;但如果协议失败,中东当前的失序状态恐怕还得继续下去。
  手拿伊核协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我们的和平时代?!
  在入主白宫之时便接下了中东这个烂摊子。尽管显得天真,许多人都期待这位富有个人魅力的总统能够真的解决中东问题。作为一个外交新手,奥巴马本人似乎也欢迎这种热切的期望,他许下承诺将实现“美国与全世界穆斯林的全新开始”。如今,奥巴马离任在即,形势相比当年大显暗淡,他所说的“新开始”也并没有发生。
  即便如此,奥巴马或许会留下一份具有切实意义的外交政策遗产,至于这份遗产是好是坏则有待时间的检验。Bacevich认为,奥巴马作为政治家的声誉很可能取决于此次的伊核协议如何收场。攻击该协议的声音――要么是将伊朗比作纳粹德国、而将奥巴马比作主张绥靖的内维尔?张伯伦,要么是预言以色列的毁灭性未来――总会存在;但是,即使这些攻击未能延缓协议的进程,也会在无意中掩盖协议背后更宏大的战略背景,因此难以揭示伊核协议真正的风险和潜在的收益。
  的确,将这份全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协议简称为“核协议”掩饰了它更大的意义。名义上,这份协议通过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换取伊朗接受对其核项目的限制;然而,其隐含意义在于,该协议代表着一种对伊朗摆脱孤立、重返国际社会的邀请。在这个层面上,奥巴马的政治声誉也就取决于伊朗人将如何回应这份邀请。
  美国失败的中东政策
  1979年,接连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和人质危机让伊朗在国际社会中遭到孤立。自此,尽管伊朗这个“闹事者”被排除在地区事务之外,这一做法却诱发了更多的麻烦。
  美国在1980年代将伊朗视为中东稳定的威胁。为了遏制伊朗,美国在血腥的两伊战争中站在了萨达姆?侯赛因那一边。进入1990年代,随着美国与伊拉克关系的恶化,美国开始采取“双重遏制”的政策,这也迫使美国增加在中东的军事投入,并引发了以“9/11”恐怖袭击为集中体现的政策反弹。放弃了“遏制”的小布什政府转向发动“预防性战争”;在“自由议程”的旗号下,美国从伊拉克入手,开始尝试重建中东秩序。小布什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丰厚的回报。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并不如意。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计划失败了,“自由议程”也毫无进展。甚至,大量人力、物力的牺牲换来的是大中东地区更糟糕的地缘环境;一项旨在促进稳定、扩展民主、推进人权的事业却带来了混乱、滋生了暴力和极端主义。
  小布什政府入侵伊拉克的决定几乎坐实了本?拉登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反伊斯兰”的指控。在巴格达,数年来美国主导下的“国家建设”展现的是充满政府失职和教派偏见的政治秩序,这也使伊拉克滑向失控的边缘。
  甚至可以说,美国对伊拉克的干预给激进的伊斯兰主义分子送了一份大礼。这一点在“基地”组织的继承者“伊斯兰国”身上就有体现。“伊斯兰国”不仅声称建立起一个新的哈里发国家,还蚕食了大片伊拉克、叙利亚领土,并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Bacevich认为,不管多难以承认,“伊斯兰国”就是错误的美国军事干涉主义政策的产物。
  如今,奥巴马已不再是外交新手,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自1980年代初黎巴嫩那场失败的维和行动以来,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的军事介入都是适得其反的。不论是在伊拉克、利,还是在索马里、阿富汗,美国的政策从未产生期望中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奥巴马接受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暗含的风险,也就是在事实上承认了美国在中东地区动用硬实力的失败。Bacevich的结论是: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穷兵黩武的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奥巴马的政策转向
  基于上述原因,奥巴马希望借此次伊核全面协议扭转局面。
“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只是一项复杂的、充满危险的事业的第一步。这项事业的终极目标有两个层面:第一,让美国军队走出中东泥潭;第二,将维持中东稳定的重任转交到地区大国手中。Bacevich认为,该策略暗含这样一种认识:总有一些任务即便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无法完成,解决中东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同样不愿中东走向解体的地区大国包括、、和伊拉克(倘若它能首先处理好自身事务)。尽管这些国家之间存在很多分歧,它们本质上都倾向于维持中东现状。也就是说,不像“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这些国家致力于维护而非摧毁中东现存的民族国家体系和边界。
  现在,奥巴马把赌注押在了伊朗身上,选择相信伊朗也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或者,即便它现在不是,将来也可能在美国的不懈努力下转变态度。这个赌注背后的动因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让伊朗成为一个正常的地区参与者、而非破坏者,一个稳定的权力平衡状态才有可能在中东出现。换句话说,继续将伊朗排除在地区事务之外只会带来持续的动荡,而美国也就无法摆脱它在中东陷入的困境了。
  然而,Bacevich强调,这其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今的伊朗仍是一个神权政体,许多伊朗高层都将美国视为“大撒旦”(the Great
Satan);伊朗还长期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等出现在美国恐怖分子名单上的组织;“9/11”事件发生前,伊朗曾参与了针对驻黎巴嫩和沙特美军的恐怖袭击;在美国占领伊拉克期间,伊朗还为袭击美军的伊拉克激进分子提供武器;此外,伊朗时刻期盼着以色列的毁灭。似乎在任何层面上,伊朗都称不上是美国的“朋友”。
  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也看不到“友情”的成分。即便不论1953年英美情报部门联手推翻伊朗的民选政府――美国认为这太过久远――其他事件也足以让伊朗对美国心存戒心: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支持萨达姆;1988年美国海军无端击落伊朗客机,造成290名平民死亡;尽管德黑兰在“9/11”事件后表示乐意协助美国反恐,美国还是将其视为所谓“邪恶轴心”的成员;最近的例子则是,美国与以色列合创电脑病毒“震网”(Stuxnet)以入侵伊朗的核研究设施。因此,正如美国难以信任伊朗那样,伊朗同样无法信任美国。
  伊核协议下的美伊合作
  不过,Bacevich也指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依赖的既不是友情也不是信任;相反,它基于一种利益的汇合。最直接地说,这种利益的汇合能转化为具体而明确的交换条件:伊朗得以摆脱经济制裁,而美国暂时不用担心伊朗试图获取核武器。更广泛、也更大胆地说,这份全面协议或许能为美伊在伊斯兰世界打击反集权的、暴力的激进势力奠定基础。
  奥巴马的批评者认为,鼓吹这种合作简直是在说胡话。他们声称,伊朗的当权者是一群满怀仇恨的、致力于一项革命性事业的狂热分子。但是,另一种观点则将伊朗的仇恨言论与美国政治中的诋毁演说进行类比,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内情绪。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德黑兰高唱“美国灭亡”的举动越来越像是一种形式主义,就如同从新闻听到伊斯兰恐惧症和反移民叫嚣一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伊朗执政者缺乏理性的指控也站不住脚。他们或许冷酷无情、精于算计,但他们没有自毁倾向。至于伊斯兰革命本身,它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更像是强弩之末。
  更有证据显示,伊朗年轻人更倾向于接纳而非推翻世俗的现代性。相比那些阿亚图拉(ayatollah,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们,他们或许才代表着伊朗政治的未来。解除制裁并将伊朗纳入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增强这些伊朗新生代的权力,而他们在政治上大多是亲美的。倘若伊朗的阿亚图拉拒绝调整政策以适应这些年轻人的诉求,他们将让自身置于险境。
  因此,Bacevich认为,奥巴马政府至少已经说服自己去相信一种期望――美伊有可能在选择性的基础上一步步迈向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美伊打击“伊斯兰国”的事实上的合作可以成为此类合作的先导。即使不能成为朋友,美伊两国也许能适时地克服那种非得争的你死我活的条件反射。
  那么,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甚至更宽泛意义上的逊尼派阿拉伯人应该加入奥巴马的赌注吗?Bacevich认为,他们的不情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赌注失败,他们将首先面临一个更强大的伊朗的威胁。糟糕的情况可能是:中东出现地区性的核武器军备竞赛;为了显示宗教虔诚,阿拉伯国家间爆发更为严重的反犹太主义情绪;甚至,认为自身面临生存威胁的以色列在中东发动一场预防性的战争。这些可能性都不能被排除在外。
  伊朗核协议最终使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结成了“联盟”?!
  因此,对于以色列和其他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来说,“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美国在中东永久驻军维持地区秩序――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在于,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往往不可撤回地偏离了轨道,因而在实际中并不可行。Bacevich指出,坚持这种错误的政策不仅会破坏美国自身的安全,也会削弱其原本的国际地位。
  Bacevich相信,迟早有一天,大环境将迫使支持美国例外论的顽固分子让步于美国十分有限的权力资源,而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们也将敞开犹太人与穆斯林、逊尼派与什叶派、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之间相互和解的大门。或许这一天并不会来临,但即便如此,在美国退出中东的背景下,这些冲突的双方也会再次拾起自己的武器相互对抗。到了这一天,将是主权国家行使自己的主权解决问题,而非依靠境外大国的力量。
  如果奥巴马赌赢了――这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验证――收获将是什么?Bacevich认为,即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即伊朗选择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放弃支持恐怖主义并信守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中东地区也不会迎来普遍的和平与和谐。令中东陷入失序的原因太过繁杂,任何一个受欢迎的外交突破都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然而,结果也可能是,地区大国得以集中思维更好地解决中东问题。即使其他方面一无是处,至少美国在中东无意义的资源消耗能够得到削减。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也必须行使自己的主权。
  参考文献
  Andrew J. Bacevich, "How the Iran deal might change the Middle East",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OCTOBER 18, 2015.
  版权申明
  本文为中东研究通讯研究团队原创,授权和讯网转载
(责任编辑:HN010)
10/23 08:0510/20 10:0510/14 07:1610/13 17:4210/13 07:59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俄副外长:俄将不参与修改伊核协议的谈判-中新网
俄副外长:俄将不参与修改伊核协议的谈判
日 00:32 来源: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莫斯科10月21日电 (记者 王修君)当地时间10月21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方不打算参与修改伊核协议的谈判。
  里亚布科夫当天在莫斯科防扩散会议上做出上述表述。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美国将修改2015年与伊朗签署的核协议中存在的“诸多严重缺陷”。特朗普强调说,如果修改协议的努力失败,则美国将会退出该协议。
  里亚布科夫表示,近两年伊核协议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能够承担被赋予的使命。俄方毫不怀疑伊朗严格执行了该协议的所有要求。
  里亚布科夫说,俄方不打算参与任何有关“完善”伊核协议的谈判。伊核协议目前无法修改,因为当前所有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已经通过某种方式获得调解。
  针对外界提出的“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是否会导致伊朗重新被制裁”的疑问,里亚布科夫当天强调,伊朗履行了自己在协议中的全部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俄方排除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的可能。
  2015年伊朗与俄罗斯、美国等“六方”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各方商定,如果该协议得到执行,则联合国安理会、美国以及欧盟将取消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2016年,美国取消了部分对伊朗的制裁。(完)
【编辑:吉翔】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伊核协议,美欲退“群”各方反对声一片
  伊朗核问题各方20日在美国纽约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伊核协议落实情况。虽然美方承认伊朗没有违反协议,但是打算重新谈判协议内容,甚至可能退出协议。
伊方则坚决拒绝修改协议,协议其他各方也支持维持这项协议。
是否退出协议,特朗普已有决定
美国总统特朗普定于10月15日前就美方是否确认伊方履行了协议内容向国会报告。国会将根据结论以决定是否恢复制裁伊朗。
特朗普一贯强烈批评伊核协议,曾威胁美方将退出协议。他20日在纽约告诉媒体记者:“我已经作出决定。”被追问作出何种决定时,他只回答:“我会让你们知道。”
伊朗与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当天在纽约举行外长会议,讨论伊核协议落实情况。伊朗外交部长贾瓦德·扎里夫和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与会并握手、交谈。这是特朗普就任后美伊两国最高级别会晤。
这次闭门会议持续超过1小时。主持会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在会后说,各方一致认定,伊朗遵守了协议。
蒂勒森也承认,伊方在“技术层面”没有违反协议,但就“政治层面”而言,美方有关切。蒂勒森说,伊核协议应促进中东地区稳定,但伊朗的一系列举动破坏了地区稳定,包括继续弹道导弹试射。
蒂勒森还说,特朗普对协议中的“日落条款”尤为关切,即伊朗在协议所规定期限之后可以恢复铀浓缩。
“群友”反对废除协议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20日说,伊方坚决不答应修改伊核协议。鲁哈尼说,尽管特朗普发出“叫嚣”,但是“我们不相信特朗普会退出协议”。如果美国退出,伊朗将作出一切“有利于国家”的选择。但是,鲁哈尼强调,伊朗“永远不会”研发核武器,“可能的选项是恢复铀浓缩”。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说,欧盟方面支持维持现有协议,没有必要重新谈判。“这份协议阻止了一项核计划,防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军事干预,”她说,“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一场潜在的核危机,我们绝不需要另一场。”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反对废除协议,但暗示可以修订以解决美方所提“关切”。
俄罗斯外交部说,俄方将继续推动伊核协议稳定落实。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协议,各方应多看协议的积极面。如果半途而废,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将受到严重冲击,中东可能出现更大乱局。近来朝鲜半岛的事态更说明伊核协议的重要意义。希望各方做出正确政治判断,营造执行协议的良好环境,履行各自承担的义务,确保协议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中方支持和维护伊核全面协议这一历史性成果,愿继续参与协议执行进程。 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伊核协议谈妥 中国作用巨大
原标题:伊核协议谈妥 作用巨大
核问题六国(、、、、中国和)与伊朗14日正式宣布就解决伊核问题达成一致,从而为延续了12年的伊核问题谈判带来实质性突破。
在最后关头,各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最终作出了妥协。
其中一个长期争执焦点是解除武器禁运问题。伊朗一直寻求全面解除针对伊朗的武器禁运,用以装备伊朗武装力量应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地区威胁;美国则希望长期保持对伊朗的武器禁运,担心伊朗在经济制裁解除后有资金扩张装备,同时增加对当局、胡塞武装、真主党等的军事支持,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构成更大威胁。
外交人士透露,作为折中方案,伊朗方面最终同意有关武器禁运不立即取消,但也不会持续到全面协议结束为止,上述制裁措施将继续保留5年到8年时间不等。如果明确排除伊朗现有核项目存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那么有关武器禁运的制裁可以提前解除。
第二个争执焦点是对伊朗敏感设施的国际核查。要求对伊朗军事设施实地核查是否存在可疑核活动,一直是美国等国在谈判中的关键要求;伊朗先前一直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敏感设施的检查及对核科学家的调查,担心美国和等国可能打着核查的“幌子”实地刺探伊朗军事情报。
在这份最新达成的协议中,国际核查人员可以在伊朗没有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核查伊朗敏感设施,包括军事基地。如果伊朗对有关核查要求提出异议,一个由伊朗和六国人员组成的仲裁机构将作出裁定。相比之前,伊朗在完全拒绝实地核查的立场上明显有所让步,而美方主张的核查也被加上了“可控”的限制。一些对伊朗持强硬立场的批评人士可能借此对核查的效果提出质疑,担心伊朗利用提出异议这一“时间差”隐藏有关核活动。
一些西方消息人士还透露,作为协议的另一个突破,伊朗方面还接受了与某些条款有关的“回溯”机制。一旦伊朗方面被认定违反协议,部分被解除的制裁可以在65天后重启。
协议达成,得到包括伊核谈判有关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和肯定。不过,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美国和伊朗当局尽管均称赞这一协议,但它们在各自国内同样面临强硬派的压力。先前质疑这份协议可能对伊朗作出太多让步。此外,协议达成招致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一贯反对国际社会与伊朗达成任何协议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称,伊朗核协议“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历史性错误”,认为伊朗被解除制裁后会受益数千亿美元,从而用来继续发展核武器。
伊核谈判达成协议 各方共赢
伊朗将获得发展经济的机遇。在伊核问题谈判期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对伊制裁体系纷繁复杂。其中,金融制裁将伊朗与全球支付体系的联系切断,资金无法自由进出伊朗,使得伊朗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萎缩,依赖进口的商品物资价格高涨,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对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制裁,直指伊朗经济支柱,导致伊朗政府长期入不敷出,国库空虚。
伊核协议达成,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协议达成后,伊朗与西方将开展正常交往,更多外资将进入伊朗,从而推动伊朗经济发展,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倡导改革与对外和解的鲁哈尼政府来说,其执政基础将得到巩固。
伊朗作为坐拥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大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制裁一旦解除,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萨德克&齐巴卡拉姆说:“伊朗受制裁,就像长跑运动员腿上绑了石头。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实力和地位必然大增。”
在美国方面,伊核问题谈判达成协议可以被奥巴马行政当局视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棘手难题的一个大成果。奥巴马的总统任期仅剩一年多。分析人士认为,伊核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遗产。
对中东地区来讲,伊核协议大大降低了因为伊核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护中东稳定。在伊核谈判期间,以色列曾数次扬言要以武力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中东上空曾数度弥漫着战争阴云。伊核协议达成,虽然还难以根除以色列对伊核问题的怀疑态度,但可以预料的是,迫使以色列贸然采取军事手段打击伊朗的可行性显著下降。
中国一直是伊核谈判建设性参与者
旷日持久的伊核谈判曾多次遭遇挫折,甚至出现失败危险。中国一直是伊核问题谈判的建设性参与者,特别在伊核谈判最后阶段持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多次在艰难场合、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伊核谈判持续注入新动力和坚定信心。
在日内瓦、在洛桑、在维也纳,中国方面在伊核谈判进程中多次强调,各方应该共同努力,以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解决多年来存在的伊核问题,为中东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在今年6月伊核谈判出现复杂局面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俄伊三国外长会晤。他表示,谈判进程进入最后阶段,各方应保持定力,保持耐心,保持谈判进程,争取如期达成全面协议。王毅特别提出了推进谈判的四点中方主张。
在谈判的最后关键阶段,中方表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已经近在咫尺,各方要为最后阶段谈判提供政治动力,为遗留的一些重要问题探寻政治解决思路。
7月9日,正在俄罗斯乌法陪同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会晤的王毅外长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克里向王毅通报了伊朗核问题谈判的最新进展,对中方在谈判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赞赏,并就谈判最后阶段的焦点问题与王毅交换了意见。
13日上午,王毅再度抵达维也纳参加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并向中外记者表示,六国外长再次聚首维也纳,目的就是为了结束这场谈判。伊核谈判不能也不应该再拖下去了。
中方在伊核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在伊核谈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美国、伊朗、俄罗斯等代表团的一致赞赏和肯定,得到了国际舆论的赞许。本组文/综合新华社消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核问题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