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东征时当了连长,为何抗战时才当师长 连长,反成宋希濂部下?

帖子主题:[原创]无聊聊将系列
共&14060&个阅读者&
军号:670328 头衔:铁X里的
鹅卵石 工分:133163
/ 排名:8368
本区职务:分论坛版主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无聊聊将系列
文章提交者:无聊的一夜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无聊聊将系列
陈明仁欣欣然出品文/无聊的一夜“诸公率三湘健儿, 脱离反动阵营, 参加人民革命, 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南望湘云, 谨致祝贺”。这是日,湖南长沙和平起义后,毛XX主席和 朱德总司令发来的贺电。电文中所称赞的 “诸公”, 其中的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 陈明仁。在国民党的将领中,陈明仁堪称是一员猛将。 擅长带兵, 能打硬仗, 这是军界要人和同僚们对 陈明仁的评价。
陈明仁成名很早, 1925年第二次东征的惠州之役,
陈明仁就已锋芒崭露.
一支驳壳枪, 四枚手榴弹, 陈明仁身先士卒, 第一个登上了惠州城。 陈明仁的果敢勇猛,
给当时在现场指挥作战的东征军总司令 蒋介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战役结束后的庆功会上 陈明仁受到嘉奖,全体官兵以举枪礼向其致敬。 惠州一战成名后, 陈明仁就此青云直上 。 1931年,陈明仁任第三独立旅旅长, 奉命率部在河北巨鹿和 “倒戈将军” 石友山部主力激战。 陈明仁敢打敢拼, 以一个旅击溃了 石友山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取得了大捷。 这就是 陈明仁早期军旅生涯中有名的“一旅克三师”的传奇故事。黄埔时期, 右倾的“孙文主义学会”和左倾的 “青年军人联合会”在黄埔军校内斗的如火如荼, 不可开交。 但 陈明仁双耳不闻窗外事,仿佛置身事外,
醉心战术研究, 痴迷到逮着个人就想跟人家切磋一番的状况。 弄的同学都哭笑不得, 一见他,就连忙声明“不谈战术”,军人不干政,
陈明仁就想做个“纯粹”的军人 。 陈明仁洁身自律,天生傲骨, 从不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陈的人品在那个大染缸般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从24年弃笔从戎, 到33年官居中将师长。 在十年间 陈明仁可谓是春风得意, 官位一路飙升。 官做的大了,陈明仁的眼睛也慢慢的移到了头顶上了。 能让 陈明仁佩服的还真没几人, 什么 “黄埔三杰” 什么文有 贺衷寒, 武有 胡宗南。 包括教官中的 陈诚, 蒋鼎文之流,
陈明仁也是不放在眼里的。
陈明仁恃才傲上,
在国民党军将领中是很出名的。 甚至于一位国民党元老感叹道:“子良( 陈明仁字)真将才也,可惜太孤傲了,不然他早就青云直上了……”
陈明仁属何应钦系统的,
何总教官当年枪法出众,
作战勇敢, 是 陈明仁同学崇拜的偶像。 何部长大权在握时,
陈明仁少不得也能粘点光, 何部长不如意时, 陈明仁也得陪着坐坐冷板凳。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这不, 刚受到嘉奖, 一纸调令又到了,
陈明仁被改任为第71军副军长, 并限两天内办完移交手续。这么些年, 黄埔同期同学如 杜聿明, 宋希镰等早已出任方面大员, 手握重兵, 八面威风。 而当年的黄埔名人 陈明仁的官却越做越小,从中将嫡系师长降到师参谋长, 再到杂牌师师长。 这次又被 “莫须有”的军装事件明升暗降, 调任为有名无实的副军长。 火爆性子的 陈明仁哪忍的下这口恶气,
便去找老蒋当面理论。
大凡黄埔学生在晋见老蒋时, 无不毕恭毕敬, 除了当年 宣侠父同学撂下句:“精钢宁折不为钩”, 扬长而去,
陈赓同学不识时务, 冥顽不灵外,
老蒋还真没碰上几个这样的 “刺头”。 这回为了向老蒋讨个说法, 陈明仁据理力争,不让分毫。 老蒋的脸面可就挂不住了, 出言不逊, 顶撞领袖, 这还了得。
气的老蒋连声怒吼, 让宪兵把 陈明仁拿下法办,
陈明仁大怒,
扯下领章说:“ 这是什么国家中将,我现在就不要这个官了”! 老蒋这次算是真正领教了 陈明仁的刚烈脾气。老蒋帐下不乏能征惯战之将, 如 关麟征.王耀武等等, 但象 陈明仁这样能攻善守还精于练兵的则不多。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第二年, 也就是1938年, 闲置了数年的 陈明仁被重新启用, 出任预备第二师师长一职。 顾名思义, 这“预二师”只是个临时番号, 系贵州部队。 黔军素有“双枪兵”的称号, 在军界以战斗力低下而为人所诟病。 就是这么一支不入流的部队, 却在 陈明仁的精心调教下, 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战斗力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后预二师在江西的九江会战,
广西的桂南会战中均有出色的表现,
甩掉了“烂部队”的帽子。 同样, 在四平大战前夕, 陈明仁乘隙将71军残部加上直属队, 铁路交警大队, 保安团等游兵散勇共两万余人, 加以整训。 顶住了 林彪十多万人马的猛烈攻击, 使 林彪铩羽而归, 陈明仁练兵手段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陈明仁擅打硬仗, 这在国民党军将领中是很出名的。 40年春, 陈明仁率预二师参加广西的桂南会战, 用劣势装备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 与日寇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 给日寇以沉重地打击。 在43年开始的滇西大反攻中,
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陈明仁以其娴熟的指挥艺术,
搏得了盟军将领的交口称赞,
被盟军誉为“杰出的中国名将”。 强将手下无弱兵, 对部队的战斗力, 陈明仁是很自负的。 在自传中, 陈明仁曾写道 “当时凡属其他部队攻克不下的地方,都是由71军来担任攻击,例如芒市附近的三台山、襄佐寺,畹町附近的回龙山,都是71军攻克的”。陈明仁胆大心细, 对战术攻防认真钻研。 当年松山战役获胜后, 国军将领大多只知行乐,只有 陈明仁反复勘察日军防御工事,潜心揣摩战术得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 同样的一座四平城, 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曾用20个团的兵力对抗国民党军10个师, 进行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东北民主联军坚守了一个多月,在付出了较大伤亡后 最后被迫撤离。
47年的四平大战, 陈明仁彗眼独具, 显示出一个优秀军人的敏锐洞察力,
他利用了四平独特的城市构造,
再加以巩固整合, 以2万余劣势兵力顶住了 林彪东野10余万人马的围攻。 孤军坚守四平达四十多天, 巷战十九个昼夜, 后在增援的 郑洞国53军和 孙立人新一军的接应下,迫使 林彪放弃了进攻。 四平血战由于 陈明仁率部顽强抵抗,
给东野的进攻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以至很多年之后,参加过四平攻坚的解放军老战士, 一提起 陈明仁, 张口就是:“ 陈明仁这小子…… ”陈明仁在四平的顽强防守震动了全国,老蒋闻讯欣喜若狂。 连声称赞 陈明仁:“奇迹,真是人间奇迹! 陈明仁真是国家栋梁、黄埔名将!”。陈明仁旋被老蒋擢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官, 不料, 陈明仁用美援粮食构筑工事, 遭美军顾问抗议。 紧接着又被素有嫌隙的 陈诚一通参阂,
陈明仁刹那间又从风光无限的巅峰跌到了底谷。
胸挂青天白日勋章, 手拿撤职令, 老蒋知人不善用,赏罚不明, 陈明仁再一次成了“党国”内部派系倾轧的 “牺牲品”。 老蒋自毁干城之举, 也为 陈明仁两年后与蒋氏集团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官虽然又被撤了, 但 陈明仁在四平血中的表现也给老蒋留下了 陈明仁反共最坚决的印象。 也正是 陈明仁 “坚决反共”这件外衣, 使两年后的长沙起义得以顺利进行。 不然, 长沙起义在筹备阶段的举动就算能瞒过老蒋的耳目, 也未必能躲过小诸葛 白崇禧的毒手。陈明仁后来也说:“ 蒋介石总是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我”。假设, 老蒋在四平血战后一直重用 陈明仁, 那么 陈明仁人生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
我想不外是以下几种结局:
如 黄伯滔, 邱清泉一样负隅顽抗,最后伏尸荒野。 第二, 如 杜聿明, 廖耀湘一样兵败被俘, 聚首 “功德林”。
第三, 如 胡宗南, 桂永清一样,蛰伏小岛,郁郁而终。 不过, 以 陈明仁的性格, 为报老蒋知遇之恩, 必会以死相谢。 我猜想, 第一种可能性或许会更大一些 !
所幸, 陈明仁在屡受挫折后, 终于幡然醒悟, 审时度势, 在关键时刻顺应历史潮流,和 程潜等人举行了长沙起义, 使三湘大地免遭战火荼毒,也为自己的人生篇章抹上绚丽的色彩!“感谢”老蒋的昏庸和“慷慨”,给共和国送来了一位骁勇善战的上将军。链接: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欣欣然作品 无聊聊将系列 陈赓大将本文内容于
23:02:12 被无聊的一夜编辑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浙东明珠 台州 欢迎您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无聊聊将系列
陈明仁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68500 工分: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8923075
在第7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松山一战, 陈明仁以牙对牙, 指挥部队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 击落日寇轰炸机三架, 并全歼了守敌, 迫使日军少将旅团长、号称 “战争之花”的松井剖腹自杀。
---------------------------
陈明仁没有指挥过松山之战。另外,守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是个少佐指挥。哪有什么少将旅团长松井自杀之事!
但据说松山战后陈明仁的确去松山考查过日军的防御工事。守四平时,陈发现四平的城市街道、建筑布局是日本人按作战防御要......
那个少佐叫金光吾次郎,,,无聊在陈明仁与松山战役的关系上,可是犯了低级错误的哈,做为斑斑,该打你屁屁了,,,,是陈明仁所在的71军前期攻打的松山,具体是军长钟彬指挥的,参战部队是N28师,另外友军N39师一个团协助了的。打个5个冲击,损近5000人,后换成第8军。打松山与陈明仁没半点干系啊。113联队长松井秀治本人并不在松山,援腾冲,龙陵(也是跟国军改变作战计划相关的),后撤至缅甸,任仰光城防司令,105独立混编旅团长,日本的二战军力编成网站上有(好象是。。。HP.co.jp)等,66年死于日本。打龙陵(不管是三打,还是五打),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完全还可以打得好一些,关键是当时的情报和信息没跟上,瞻前顾后,导致拖了那么长时间,如果不是200师(最后的预备队)那个团赶到还不知是什么后果!!!!从打龙陵的实际过程来看,远征军第一方案打腾冲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失事飞机上的国军参谋们的素质太差了,飞机要出事了都不会把密码本毁掉(大战当前,国军更换密码本也不是多此一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77917 工分:499
左箭头-小图标
前两天看了凤凰介绍远征军的节目,在讲滇西远征军反攻的内容时,松山和腾冲讲的十分详细,但龙陵就一句带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76446 头衔:雷霆第一空降师参谋长 工分:2473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特务
在第36楼的发言: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不愧是老特务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189 工分:124093
/ 排名:912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松山一战, 陈明仁以牙对牙, 指挥部队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 击落日寇轰炸机三架, 并全歼了守敌, 迫使日军少将旅团长、号称 “战争之花”的松井剖腹自杀。
---------------------------
陈明仁没有指挥过松山之战。另外,守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是个少佐指挥。哪有什么少将旅团长松井自杀之事!
但据说松山战后陈明仁的确去松山考查过日军的防御工事。守四平时,陈发现四平的城市街道、建筑布局是日本人按作战防御要......
&以下是引用8923075
在第7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松山一战, 陈明仁以牙对牙, 指挥部队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 击落日寇轰炸机三架, 并全歼了守敌, 迫使日军少将旅团长、号称 “战争之花”的松井剖腹自杀。
---------------------------
陈明仁没有指挥过松山之战。另外,守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是个少佐指挥。哪有什么少将旅团长松井自杀之事!
但据说松山战后陈明仁的确去松山考查过日军的防御工事。守四平时,陈发现四平的城市街道、建筑布局是日本人按作战防御要......
那个少佐叫金光吾次郎,,,无聊在陈明仁与松山战役的关系上,可是犯了低级错误的哈,做为斑斑,该打你屁屁了,,,,==================================================攻松山是钟彬率的两个师,偷袭龙陵,阻敌于松山外围的是陈率的两个师,后来钟彬打不下松山,而陈偷袭得手,钟彬就跑到陈那里,眼见要攻入龙陵了,钟彬就上报说自己指挥下攻克了龙陵,结果钟彬没攻进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189 工分:124093
/ 排名:912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6楼的发言:又见好文章,精彩!
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
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一家之言.仁兄说的是钟彬吧!损兵无数,未建寸功的是钟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98967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听说过“一旅克三师”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98967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陈明仁,无可争议的国军第一名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0008 工分:120658
/ 排名:9426
左箭头-小图标
无聊斑斑的大作一定要好好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429 头衔:川军总司令 工分:255993
/ 排名:32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松山一战, 陈明仁以牙对牙, 指挥部队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 击落日寇轰炸机三架, 并全歼了守敌, 迫使日军少将旅团长、号称 “战争之花”的松井剖腹自杀。
---------------------------
陈明仁没有指挥过松山之战。另外,守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是个少佐指挥。哪有什么少将旅团长松井自杀之事!
但据说松山战后陈明仁的确去松山考查过日军的防御工事。守四平时,陈发现四平的城市街道、建筑布局是日本人按作战防御要......那个少佐叫金光吾次郎,,,无聊在陈明仁与松山战役的关系上,可是犯了低级错误的哈,做为斑斑,该打你屁屁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95442 工分:2790
左箭头-小图标
蒋的失败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用人唯忠而非贤”本文内容于
0:47:24 被chenfang4444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9813
/ 排名:78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明仁成功地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 松山一战, 陈明仁以牙对牙, 指挥部队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 击落日寇轰炸机三架, 并全歼了守敌, 迫使日军少将旅团长、号称 “战争之花”的松井剖腹自杀。---------------------------陈明仁没有指挥过松山之战。另外,守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是个少佐指挥。哪有什么少将旅团长松井自杀之事!但据说松山战后陈明仁的确去松山考查过日军的防御工事。守四平时,陈发现四平的城市街道、建筑布局是日本人按作战防御要求规化的,稍加补充、改动便是完整的防御体系。陈明仁充分利用了四平城内的防御体系,抵抗住了林彪军队的进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99706 工分:114
左箭头-小图标
能搞定林老虎的人,绝对有几把刷子。若不是老蒋自毁长城,辽沈战役如果有陈明仁在场,局面会更复杂,形势也更险恶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5814
左箭头-小图标
搂住好文笔,好学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1270 工分:8817
左箭头-小图标
恩,内战中,感觉国民党人才济济,但没有合理利用。谋略高明,但最终没有落实。统一是立国的生命,分裂是败亡的根源。我觉得国民党的迅速失败,主要责任还是在蒋介石。如果把毛蒋指挥的资源互换,估计蒋败的会更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1270 工分:8817
左箭头-小图标
我能回贴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22465 头衔:战争时期的总参谋部 工分:682512
/ 排名:44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一鹤飞天
在第66楼的发言:确实是好文力作,通过介绍陈明仁,体现了蒋介石所掌控的国民党内部腐败,也体现了蒋家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说的对,跟着这个腐败集团头子走下去,不死路一条才怪呢,顺历史潮流者为俊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353 头衔:一个历史发烧友而已 工分:423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7楼的发言:
陈明仁后来也说:“蒋介石总是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我”。假设, 老蒋在四平血战后一直重用陈明仁, 那么陈明仁人生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 我想不外是以下几种结局: 第一, 如黄伯滔, 邱清泉一样负隅顽抗,最后伏尸荒野。 第二, 如杜聿明, 廖耀湘一样兵败被俘, 聚首 “功德林”。 第三, 如胡宗南, 桂永清一样,蛰伏小岛,郁郁而终。 不过, 以陈明仁的性格, 为报老蒋知遇之恩, 必会以死相谢。 我猜想, 第一种可能性或许会更大一些 ! 所幸,陈明仁在屡受挫折后, 终于幡然醒悟,审时度势, ......张灵莆 孟良固 他肯定有 责任的邱清泉 那疯子不提也罢黄伯滔 恩 还不错 没修浮桥的事情 只怪其是杂牌出身 没见过世面 多2个军就砸昏了 呵呵GMD军 还是卫 杜 薛 范 王等恩 级别都高了些兵团级 除陈 廖 孙还是不错的啊 你ID是N6 我还说 廖 上当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353 头衔:一个历史发烧友而已 工分:423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6楼的发言:又见好文章,精彩!
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
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一家之言.以陈明仁的臭脾气 能在GMD军中几起几落 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赞成放在兵团一级来比 但应该是上游 而不是中上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353 头衔:一个历史发烧友而已 工分:4235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ndanna
在第49楼的发言:偶来顶一个,说起来陈明仁,还有其他起义的国民党将领,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骨干啊,当年哈军工里,多是这些人当老师的。这个问题 吐血推荐 讲刘帅南京办学的 《虎据钟山》话剧版 和电视剧版 都一个人演的 都不错亮剑的那段 有明显模仿的痕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0960 工分:2102917
左箭头-小图标
确实是好文力作,通过介绍陈明仁,体现了蒋介石所掌控的国民党内部腐败,也体现了蒋家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1189 工分:2677
左箭头-小图标
投入人民阵营的时间太晚了,否则还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6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6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7楼的发言:......老兄,别又撤什么国共了,我已经很烦这个话题了.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我不想你的思想和我一样,你也别想说服我.遇到好的文章,大家讨论一下就完了,我们不是仇人.ok?
说话口可对心??你佩服的三个都是一样的_都死于内战战火!没有投降起义投诚的!你说的对,我始终认为,做为一个军人,哪怕是做为一个男人.不管你的选择是错是对!都应该义无返顾的走下去.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投降敌对者,是最可耻的!这无关政治,政治是最黑暗,最肮脏的!
历史基本是胜利者写的!因为被历史淘汰的不可能写历史!所以,陈明仁有人给他出书写传!王牌部队163师师史也会提到老军长的!而某些人逐渐被后人遗忘!新六军不要哭泣!哈哈!西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0490 工分:10758
左箭头-小图标
陈明仁不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626 头衔:欣欣然学社门徒
工分:1040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6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7楼的发言:......老兄,别又撤什么国共了,我已经很烦这个话题了.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我不想你的思想和我一样,你也别想说服我.遇到好的文章,大家讨论一下就完了,我们不是仇人.ok?
说话口可对心??你佩服的三个都是一样的_都死于内战战火!没有投降起义投诚的!你说的对,我始终认为,做为一个军人,哪怕是做为一个男人.不管你的选择是错是对!都应该义无返顾的走下去.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投降敌对者,是最可耻的!这无关政治,政治是最黑暗,最肮脏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6544 工分:13564
左箭头-小图标
黄埔生的三种结局都有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7楼的发言:
陈明仁后来也说:“蒋介石总是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我”。假设, 老蒋在四平血战后一直重用陈明仁, 那么陈明仁人生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 我想不外是以下几种结局: 第一, 如黄伯滔, 邱清泉一样负隅顽抗,最后伏尸荒野。 第二, 如杜聿明, 廖耀湘一样兵败被俘, 聚首 “功德林”。 第三, 如胡宗南, 桂永清一样,蛰伏小岛,郁郁而终。 不过, 以陈明仁的性格, 为报老蒋知遇之恩, 必会以死相谢。 我猜想, 第一种可能性或许会更大一些 ! 所幸,陈明仁在屡受挫折后, 终于幡然醒悟,审时度势, ......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5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6楼的发言:又见好文章,精彩!
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
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一家之言.
因为陈将军投共了!所以,他什么都不行了!不过,他的青天白日勋章怎么来的?他这么差干吗要他守长沙这个抗战的四战之地??老兄,别又撤什么国共了,我已经很烦这个话题了.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我不想你的思想和我一样,你也别想说服我.遇到好的文章,大家讨论一下就完了,我们不是仇人.ok?
说话口可对心??你佩服的三个都是一样的_都死于内战战火!没有投降起义投诚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626 头衔:欣欣然学社门徒
工分:10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5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6楼的发言:又见好文章,精彩!
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
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一家之言.
因为陈将军投共了!所以,他什么都不行了!不过,他的青天白日勋章怎么来的?他这么差干吗要他守长沙这个抗战的四战之地??老兄,别又撤什么国共了,我已经很烦这个话题了.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我不想你的思想和我一样,你也别想说服我.遇到好的文章,大家讨论一下就完了,我们不是仇人.ok?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新六军
在第56楼的发言:又见好文章,精彩!
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
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一家之言.因为陈将军投共了!所以,他什么都不行了!不过,他的青天白日勋章怎么来的?他这么差干吗要他守长沙这个抗战的四战之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626 头衔:欣欣然学社门徒
工分:10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明仁后来也说:“蒋介石总是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我”。假设, 老蒋在四平血战后一直重用陈明仁, 那么陈明仁人生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 我想不外是以下几种结局: 第一, 如黄伯滔, 邱清泉一样负隅顽抗,最后伏尸荒野。 第二, 如杜聿明, 廖耀湘一样兵败被俘, 聚首 “功德林”。 第三, 如胡宗南, 桂永清一样,蛰伏小岛,郁郁而终。 不过, 以陈明仁的性格, 为报老蒋知遇之恩, 必会以死相谢。 我猜想, 第一种可能性或许会更大一些 ! 所幸,陈明仁在屡受挫折后, 终于幡然醒悟,审时度势, 在关键时刻顺应历史潮流,和程潜等人举行了长沙起义, 使三湘大地免遭战火荼毒,也为自己的人生篇章抹上绚丽的色彩!~~~~~~~~~~~~~~~~~~~~~~~~~~~~~~~~~~~~~~~~~~~~~~~~~~~~~~~~~~~~~~~~~~~~~~~~~~~~~~~~~~~~~~~~~~~~~~~~~~~~~~~~~~~~~~~~~~~~~~~~~~~~~~~~~~~~~当然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但是如果不是政治将军,而纯粹是军人的身份的话,和他比较,我更钦佩张灵莆,黄伯滔, 邱清泉多一点!还是一家之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626 头衔:欣欣然学社门徒
工分:104002
左箭头-小图标
又见好文章,精彩!个人觉得陈明仁还是不错的,但似乎在兵团级中只属于中上游吧?且不说反攻滇西时他和李弥谁打得好,71军久攻松山不克,伤亡太大是事实.赖以成名的四平一役,当时林彪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东野攻城战的经验几乎没有.新一,新六扑上来的太快,这些客观原因和运气成就了陈明仁.如果当时东野换成攻锦州时的势力,我估计他不会比范汉杰的结果好多少.因为最后起义了,所以在他的能力和战功上有一定程度的拔高.一家之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81552 工分:164
左箭头-小图标
要不是这篇文章,还真想不起这人来,好久都没看过关于陈明仁将军的文章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2027 头衔:铁血游击队军情部长 工分:36395
左箭头-小图标
能让林彪吃败仗的人没几个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2247 头衔:屠夫状元 工分:261972
/ 排名:309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极品菜鸟
在第3楼的发言:楼主好文笔无聊兄现在写的越来越好了.......帅聊完了??将开始了,你这样马上要当将军了....支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18106 头衔:最后的守望者 工分:557961
/ 排名:733
左箭头-小图标
一代名将,享誉中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1912 头衔:杂书专业户 工分:96687
左箭头-小图标
偶来顶一个,说起来陈明仁,还有其他起义的国民党将领,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骨干啊,当年哈军工里,多是这些人当老师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8923075
在第4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9楼的发言:松山大战到底是谁打赢的?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都没陈明仁什么事儿啊?
松山开始是陈的71军在攻,后来进攻受阻,改由李弥所在的第8军主攻。陈改打龙陵去了,,,
知道了。原来是个败军之将,还是李弥打下的松山。想起俾斯麦号沉没前的英军鱼雷和八寸炮弹!俾斯麦号沉没于这些吗??罗德尼号的16寸炮弹干什么的呢?同理,71军干什么的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6005 头衔:大汉天子 工分:887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8923075
在第4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9楼的发言:松山大战到底是谁打赢的?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都没陈明仁什么事儿啊?
松山开始是陈的71军在攻,后来进攻受阻,改由李弥所在的第8军主攻。陈改打龙陵去了,,,知道了。原来是个败军之将,还是李弥打下的松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特务
在第36楼的发言: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党国能有名将吗?就因为长沙起义,陈明仁本来因为误会惊动总司令为此撤职成了因为赌博撤职!宋希濂出了回忆录,党国鹰犬黄埔之光成了黄埔败类!党国仅有的名将都给陆续糟蹋了!就剩个胡琏李弥这些逃跑专家成了名将!你们不珍惜党国我还珍惜中国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6694 头衔:铁血的第88位将军 工分:502799
/ 排名:963
左箭头-小图标
不可否认,陈明仁是员战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67314 工分:51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8923075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燕草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特务
在第36楼的发言: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
去查查历史吧。
陈明仁的作风在国军当中是很正派的,为数不多的和农村原配在一起的就有他一个。
松山的时候军长已经是宋希濂了,大家老同学,照顾不少。
71军相当强悍,最少是陈明仁直接指挥下相当强悍,否则四野的老人一提起革命胜利不易就说四平。
还有,我记忆里陈明仁长沙起义后兵团名称为“国民革命解放军第一兵团”吧,反正类似这个名称,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后来改为21兵团,52还是53年到朝鲜去修了几个月的机场,结果在美国的轰炸下没有成功,就回来了,一直驻在湛江附近。
在远征军时期,陈明仁一直是宋希濂的手下,陈是71军副军长,而宋是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的职务可是一直比陈高多了,,,,国民党大部分军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天吃喝嫖赌。。。。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那些将军。。早晨喝粥咸菜。。午饭也是几个简单的菜。。。。那有电视上说一天大鱼大肉的。。。。正规军和收编军。区别很大。。。。斑竹不要删我的帖子。。我说的实话全是。。。。如有疑问请加QQ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3697 工分:5
左箭头-小图标
醴陵老乡,路过此地,顶一下。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429 头衔:川军总司令 工分:255993
/ 排名:32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燕草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特务
在第36楼的发言: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
去查查历史吧。
陈明仁的作风在国军当中是很正派的,为数不多的和农村原配在一起的就有他一个。
松山的时候军长已经是宋希濂了,大家老同学,照顾不少。
71军相当强悍,最少是陈明仁直接指挥下相当强悍,否则四野的老人一提起革命胜利不易就说四平。
还有,我记忆里陈明仁长沙起义后兵团名称为“国民革命解放军第一兵团”吧,反正类似这个名称,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后来改为21兵团,52还是53年到朝鲜去修了几个月的机场,结果在美国的轰炸下没有成功,就回来了,一直驻在湛江附近。在远征军时期,陈明仁一直是宋希濂的手下,陈是71军副军长,而宋是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的职务可是一直比陈高多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429 头衔:川军总司令 工分:255993
/ 排名:32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9楼的发言:松山大战到底是谁打赢的?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都没陈明仁什么事儿啊?松山开始是陈的71军在攻,后来进攻受阻,改由李弥所在的第8军主攻。陈改打龙陵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853 工分:102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特务
在第36楼的发言: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去查查历史吧。陈明仁的作风在国军当中是很正派的,为数不多的和农村原配在一起的就有他一个。松山的时候军长已经是宋希濂了,大家老同学,照顾不少。71军相当强悍,最少是陈明仁直接指挥下相当强悍,否则四野的老人一提起革命胜利不易就说四平。还有,我记忆里陈明仁长沙起义后兵团名称为“国民革命解放军第一兵团”吧,反正类似这个名称,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来改为21兵团,52还是53年到朝鲜去修了几个月的机场,结果在美国的轰炸下没有成功,就回来了,一直驻在湛江附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6558 工分:210
左箭头-小图标
国军上将,共军上将,有几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706 头衔:铁血猛男元帅 工分:7168
左箭头-小图标
陈名仁将军,早有耳闻,四平一仗,击败了算是名将的林彪,也得到了毛的欣赏,毛对陈的赞誉是非常高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3595 工分:14950
左箭头-小图标
瞎吹吧,大家都知道当年陈当80师师长的时候把军饷拿去赌博,结果军心涣散,直到李良荣上任,才有所好转。预二师在南昌会战中的任务不是上阵作战而是撤出战场。攻克松山的是8军而不是71军,当时71军的指挥官是钟彬。在东北,71军屡屡败在林彪手下,87、88两个师成了武器供应大户。另外守四平的时候还有13军的54师,怎么都被老大的春秋笔法抹杀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2578 工分:292366
/ 排名:2575
左箭头-小图标
长见识了,几位说的详细,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40328 工分:70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四平战役,东北野战军集合了优势兵力及装备,又有充足的准备及作战时间却打了个打败仗。林彪做为东野负责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暂不做讨论,不过作为四平攻坚战的攻城总指挥,李天佑也应该且必须为四平战役的失利负一定责任。距四平战役失利后李所写的《四平攻坚战总结 》中记载(节选)敌情方面:①四平守敌数量方面,有七十一军之八十八师残部,八十七师(暂编第三师已开始补进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八十七师)十三军的五十四师(两个团)并以八十八师全部和八十七师一个团、另一个特务团及七十一军直属警卫部队担任守备路西,路东则由八十七师一个团和五十四师两个团防守。在数量上四平敌人究竟有多少呢?根据一、二、三师、纵直与邓纵所得的材料都不超过2万人,最高的数字为1.8万人,因此我们估计四平敌人1.5万人至2万人。守敌正规师。团番号兵力都已查出来了,以后打出来的将近三万四千人,所多的多的是省府、警察、特务、兵站、铁路警、医院、车站都所有的人员,以及外县跑进去的数百保安队,看起来这批人虽属于非战斗人员,但在蒋、杜死守命令及陈明仁的督战下,为挽救其最后死亡,仍能手执武器与我作战,经验告诉我们对大城市与与交通枢纽要点作战这批人必须算进去。②对四平敌质量方面的认识,我们认为四平之敌系一半新兵和大部败军,战斗力不很强,仅五十四师两个团未受到元气的损伤,其余都是公怀路与郑家屯退下来的残军败将。这样的估计是合乎事实的,但对新兵败军守在坚固地堡楼房中和在野外运动作战中所起的作用估计太低,野战中敌-被冲垮则新兵败军可直接影响到老兵的作战情绪,甚至可以造成全线崩溃,在市街守备战中,守在密布的地堡里既不能逃脱,又在督战队严厉监视之下只有拚命的抵抗。以为被炮一打新兵就会紊乱东逃西窜的认识证明是不对的,经验教训我们:新兵败军,在反动派采用种种的办法,在守备战中,仍能起到相当的作用,这与野战完全不同的。由于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而事先没有分明的加以解剖。乙、我军力量方面:①参照部队开始七个师,我纵三个师,邓纵的二个师,六纵之十七师,共二十一个团,当时估计敌人有战斗力的仅是五个团(五十四师两个团、八十七师两个团、军部特务团),其余都人为系没有战斗力的新兵部认。因此双方的对比数字为四比一强点,这样实际上把我们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了,对敌人的质量方面又估计得过低了。②火力的对比只是以大型的炮--榴弹炮、山炮、野炮(至于迫击炮、六炮两方面均未计算在内)我军有九十六门炮,据当时解敌人有十七门--榴弹炮占五门一门坏的,山炮十二门。判断最多不超过二十门炮,事实上打出十二门榴弹炮,七门山炮。榴弹炮多了,虽然炮的总教不超过二十门但质量强了。③从炮的数量上看我军虽然有着数倍的优势,但因炮弹有限,影响我炮兵发射的密度,增加了射击的顾虑。敌人除原有贮存的很多炮弹外,战斗中又不断的以飞机投运许多炮惮,可以拚命的放胆发射。另外由于敌人在技术术方面,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以及多于我之战斗经验,因之射击技术上的准确性及步炮协同战斗的经验都比我们熟练一些。这样弥补了敌在数量上不如我们的弱点。丙、地形判断(城内外),四平周围地形基本上是带山地起伏的地形,不完全是平原,从它的重要性是一个带近代化的中等城市的战略要地,多数房屋及一些工厂公共建筑物均系洋楼再加上工事千的构筑是很坚固的,敌人傲慢的自称是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丁、四平工事:①东西南北周围都筑有其外围据点,掩护其主阵地前沿。但是这些外围据点不很多,伸出离前沿也不很远,都是地堡式的集团据点,每个据点都有很多的副防御的设备,如铁丝网、地雷、鹿砦、绊脚绳,陷井、土墙的保护,这些外围据点系与主阵地贯通的,相隔的距离仅二百至三百公尺,对其主阵地除以上副防御之外并有深宽各一丈的外壕,在外壕的内斜面积土,顶上相隔二十至三十米达有隐蔽的地堡。②对市街内的工事,具体的情况当时并没有得到确实的了解。根据四平市街内的形状及所得敌之分布情况判断纵深内敌整个防御中心在路西,并以军部、火车站、天桥为防御的重点,路东则以天主堂为中心,这些地区除有坚固工事之外,附近必然控制有强大的预备队与我争夺,战斗过程中证明判断基本上是对的;但是没有判断出路东正北之油化工厂为敌在路东的主要防御工事据点之一。戊、作战时间:在整个作战时间上我们以为三天至五天即可结束,如果按照这样的时间打下来,敌人援兵未到前四平是完全可以打下来的,由于对四平敌人数量估计不足,及纵深内之工事了解不够深刻,因此对整个战斗结束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估计。经验教训我们,今后要打这类的城市计算整个作战结束的时间不是一天和两天,应以一个星期和数星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304 头衔:马路天使 工分:559331
/ 排名: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四平敌军实际情况是:71军87、88师,13军54师三个正规师,其中88师是被歼后与暂3师合并重建(原88师于五月和71军91师在怀德、大黑林子地区战斗中被歼灭);54师两个团在通化、本溪地区受到重创损失过半;71军直属队有特务团、工兵营、炮兵营、通讯营、兽力营等单位,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受到打击后,只剩下1700多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在这些正规部队外,附属有5个保安团以及公主岭保安大队,属于地方武装。战斗开始前,陈明仁将城内政府官员、警察、铁路警、兵站、医院、车站的公职人员加上逃进城内的外地保安队、还乡团全部编入部队,使作战人数达到了3.5万人之多。从6月1日至9日,沈阳方面出动运输机44架次,向四平空投了88吨军械弹药。战斗开始后,沈阳方面从6月17日至29日,更出动了运输机136架次,向四平空投军械弹药物资达305吨。而这些情况,都是东总和林彪没有预料到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304 头衔:马路天使 工分:559331
/ 排名: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林彪的阻援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使用3、4纵队机动打援、求歼本溪方向来援的敌主力新6军的意图。这一动机自然是好的,但在战役决心形成时就出现了战役目标两头兼顾的问题。对于援敌是阻是打,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否则在具体行动展开之时就会出现以一次战役行动企图达成平行的两个战役目的而顾此失彼,战役的根本目标已经确立:攻克四平、歼灭71军。从战前的阻援部署结合战役实际进程来看,林彪在部署阻援时,对攻城这一基本目标有所忽略,片面地注重了自己直接指挥的战役侧面的目标,因攻城进展不顺利而对战役的基本目标又产生了一定的动摇,而临时改变战役目标则因原有兵力和机动能力的不足而产生无法达成目标的问题,几乎按敌军意愿形成了在四平城下两军决战的态势,最后就不得不退出战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304 头衔:马路天使 工分:559331
/ 排名: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林彪直接指挥的17个师,战役计划是阻援的部署而非打援的部署,重点作战方向是四平以南,这个方向是敌军出援四平的主要方向。在战役计划中,阻援主力2纵队没有机动任务,6纵队和独立2师是保护阻援主阵地(2纵)的中长路左翼。3、4纵队的任务是阻击援敌向东迂回,以机动防御的态势侧击可能沿中长路东侧出援之敌以及由本溪向四平以东迂回运动之敌,没有预设打援的作战区域。因为整个战役预想的核心目的是攻克四平,歼灭敌71军,而不是围点以吸引敌军出援,在运动中求歼援敌,所以在战役的外线部署上就是阻援而非打援。在这个阻援部署中有一处隐患,就是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本溪方向和中长路东侧,而对中长路西侧即阻击主阵地的右翼缺少保护。按照常规,当中长路西侧出现敌援军时,2纵应当在6纵保护左翼的前提下将防御阵地向西延伸。但在实战中因林彪改变了6纵态势,2纵在 正面敌军的压力下不可能向西扩展防御,这是最后阻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304 头衔:马路天使 工分:559331
/ 排名: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为了保住四平,杜聿明也使出了全身的劲。在6月9日前,当他确定林彪要攻打四平后,就开始动用44架运输机,先后给陈明仁投送了88吨弹药;战斗打响后,杜聿明又于6月17日到29日,先后动用136架运输机,投送弹药总量达到305吨。其中各式步枪子弹300多万发,迫击炮弹3万发,山炮弹6200发,榴弹炮弹1300发,手榴弹11万颗。随后,郑洞国亲自指挥53军从沈阳南下占领本溪,然后,又调动了9个师的兵力,北上四平。这些,早已在林彪预料之中。二纵、三纵、四纵以及独立2师根本就没有直接参与四平攻坚战,他们数日前即已埋伏在援兵必经的各大要道中,就等着打援了。接着,林彪及时转移了战斗重点―――改攻城为打援。他下令四平前线只留下六纵、邓华纵队和一纵3师继续攻打四平东区,而将一纵的1、2师调出,南下配合打援。几个小时后,林彪再次密令四平城内各部队:逐渐转入佯攻,尽量将兵力开到四平以南阻击援军。6月25日,廖耀湘的新6军169师在八棵树一带突遭袭击,伤亡惨重。26日,昌图附近的93军也遭到重创。由于郑洞国不知林彪已改变进攻重点,急于解救四平之围,不敢恋战,火速北上,于6月29日终于赶到四平城下,林彪令四平东区的所有民主联军立即撤出。6月30日凌晨,一纵3师边打边走,成为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城中的最后一支人马,历时半个月的四平攻坚战结束了。林彪第三次攻击四平未果。(摘自《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郭辉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7486 工分:68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23楼的发言:......
这么说党国还是有名将和功勋的,也是不能抹杀的?
我说过国军没有名将功勋吗?
别忘了,戴安澜将军等的烈士证书还是五十年代初由毛主席亲自签发的!
哦,原来如此。
不过我记得以前曾经有个小娃说国军在松山打的很烂,根本就叫大捷,也算不上什么名将。不是我吧??哦!你说的是小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9楼的发言:松山大战到底是谁打赢的?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都没陈明仁什么事儿啊?
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靠松山大战出名的是宋希濂和李弥,特别是李弥。而陈明仁是靠守四平出名的。这是后人的感觉!陈明仁出名远比宋希濂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6005 头衔:大汉天子 工分:887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23楼的发言:......
这么说党国还是有名将和功勋的,也是不能抹杀的?
我说过国军没有名将功勋吗?
别忘了,戴安澜将军等的烈士证书还是五十年代初由毛主席亲自签发的!哦,原来如此。不过我记得以前曾经有个小娃说国军在松山打的很烂,根本就叫大捷,也算不上什么名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6005 头衔:大汉天子 工分:887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9楼的发言:松山大战到底是谁打赢的?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都没陈明仁什么事儿啊?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靠松山大战出名的是宋希濂和李弥,特别是李弥。而陈明仁是靠守四平出名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8701 工分:324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汉高祖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13楼的发言:......
体现日军战斗素质的一役-松山战役
来自 中华网军事频道论坛
纵观一九四四年春天的中国战场,日本强盗到处都在发动进攻。太阳 旗伴随浓烈的硝烟和侵略者的胜利欢呼在中国的废墟上冉冉升起。强 盗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中国国土继续沦丧,人民大众陷入水深火 热之中。
如果仅从中国战场的局部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为眼前这个前景暗淡 的战争图画感到悲观失望。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得更远一些,投向 中国西部,投向东南亚,太平洋,以及整个欧洲,我们便没有理由不 感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因为在全世界,盟军到处都在反攻。而在怒 江东岸地形险恶的大峡谷里,在缅甸北部重崖叠嶂的丛林地带,中国 士兵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向日本侵略者发起一场规模巨大的战略大反 攻。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笔由中国人抹下的亮色。历史将永远载下 这壮烈的一笔。
五月,赤日炎炎的滇西保山。
正当二十万穿草鞋的中国士兵陆续渡过怒江并向盘据在山头上的日军 阵地进攻时,在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大房子里,空气却突然变得 紧张起来。那些平时很神气的副官们个个变成了惊弓之鸟,连参谋长 也远远的躲进参谋部不肯露面;没有人敢大声说话,或者高声喧哗。
因为代总司令卫立煌上将正在大发雷霆。
卫立煌,字俊如,又名辉姗。安徽合肥人氏,二级陆军上将。卫立煌 出身贫寒之家,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卫队的一名贴身卫士。经 过半生征战,终于成为w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这对于 既无后台又非黄埔嫡系出身的杂牌军将领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多见的 奇迹。
卫立煌同蒋介石及中央军何(应钦)系,陈(诚)系均有较深的矛盾。 作为一名旧时代的军人,他既不满w,又离不开w。中央军 排挤他,他便靠拢w,蒋介石感召和起用他,他又卖力为蒋介石 打仗。这样,他就注定成为一个被时代造就的反覆无常和大起大落的 悲剧性人物。
据一九八八年出版的《卫立煌列传》载∶卫在三十年代即与w有 秘密往来,他曾经从延安要来一名机要秘书留在身边,并提出过入党 要求。一九三七年山西忻口战役是卫立煌同w人第一次合作,朱 德称他为“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蒋介石得知后非常生 气,后来借故让他在家里坐了两年冷板凳。后起用他担任远征军代总 司令,就是意在以观后效。一九四七年卫立煌出任东北“剿共”总司 令,成为中国内战中最大的战犯之一。一九五五年卫从香港返回大陆, 担任政协常委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卫立煌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从昆明附近推进 到距怒江前线不到五十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堂镇。他命令下属各集团军 及各军、师、团依法效仿,将司令部逐次前移,这样既能减少通讯联 络上的障碍,又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和指挥作战。
五月初,各部队依照命令隐蔽到达指定位置,进入攻击状态。美军方 面亦于四月二十九日成立Y军野战司令部,随同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行 动。至怒江战役打响之前,美军直接投入参战人员已达三千余人(不 含空军),其中包括野战医院,流动外科、工兵营、炮兵团、喷火培 训队等。
为了保证战役取得胜利,美军还为各集团军配备了大口径榴弹炮、山 炮、机关炮和火焰喷射器,并在澜沧江和大理洱海对中国工兵部队进 行了半个多月的模拟渡江作业训练。这样,虽然战争上马相当仓促, 但是中国人占有火力装备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日本人的防线就没有 理由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崩溃瓦解。
然而战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未知数,你明明以为答案应当是这样,它 却偏偏变成了那样。
对于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日上午发生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那个意外 情况,作战部情报处中校处长林逸时先生后来是这样回忆的∶
“当时形势对我军不利。渡江作战已经进行第十天,一线部队进展甚 微,日军且有反攻趋势……大约上午八点多钟,美军G2部伯丁上校 派人送来一份缴获的紧急情报,并附有一张怒江东岸日军防卫兵力部 署图表。我看过后感到吃惊不小,因为日军这个部署毫无疑问是有明 确针对性的。按照计划,我军进攻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 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才是主攻方向。主攻 集团为第二十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担任增援。日军似乎早已洞悉我 军部署,将第五十六师团主力三万余人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 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我军攻击受挫,伤亡惨重。”
“我将情报火速呈送卫长官。卫长官看完情报,脸色铁青,一拳砸翻 了桌上的作战沙盘……我从来没有见过长官发这么大的脾气。”
攻击部队屡屡失利,增援部队堵在峡谷里进退两难;炮火施展不开, 飞机无法投弹……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大量杀伤中国军队。 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六月雨季将临,一旦天降大雨江 水陡涨,中国军的攻势势必自行瓦解。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怒江战场。 如果二十万中国大军对区区三万日军尚不能取胜,那么失败的影响必 将迅速波及到缅北、英帕尔和整个东南亚。日本人完全有可能乘胜挺 进,直取缅甸、印度,进攻昆明、贵阳、重庆,那时候亚洲战场的 “多米诺骨牌”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怒江战场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倒坍。
泄密事件在远征军高级将领中引起极大震动。究竟是谁并怎样把机密 泄露到日本人那里去的,这个谜底直到一九七三年才被日本防卫厅战 史室出版的《缅甸作战》揭开。卫立煌认定重庆方面出了奸细。
卫立煌毕竟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他不同于何应钦、陈诚之类政治军人 的根本之处在于∶军人面对战争胜负,政客面对利害得失。他连夜招 集两位集团军总司令紧急商议对策。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陆 军中将,时年仅三十七岁,人称“鹰犬将军”。宋是黄埔一期出身, 委员长嫡系,颇有御前大将军的威风,因此失常不免拥兵自骄。但是 他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五年就在大渡河折断翅膀,做了w的俘虏。 宋先生一九五九年首批获得特赦,后来当选全国政协常委,晚年获准 移居美国,享受儿女清福。
同是黄埔一期出身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命运却大不一样。他 在抗战胜利后接替杜聿明坐镇昆明,派兵镇压学生运动,枪杀著名民 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教授,后病死台湾,落得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远征军总司令在取得两位集团军司令官的一致同意后,立即责令参谋 部变更原来的进攻计划。他亲自带著新起草的作战方案直飞重庆面见 蒋介石。新方案拟利用日本人将兵力集中于右翼的部署,将后备队第 十一集团军军隐蔽地调往左翼松山,对松山和龙陵发起总攻击,控制 滇缅公路并切断腾冲日军退路。这样,以二十万优势兵力同时两面进 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蒋问∶敌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谁能负 责? 卫答∶如果失败,卑职愿领罪责。
新方案很快得到美军野战司令部赞同。多恩准将表示,将出动更多作 战飞机予以支援。
五月二十五日,调动部队的命令下达了。第二十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 姿态迷惑敌人,第十一集团军所属三个军则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 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行军,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这一重 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后来当“芒市一号”的侦听电 台发现松山对岸老六田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高时才引起警觉,但是 毕竟迟了一步。
六月一日,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著,潮水般的 中国大军继续向怒江西岸的松山、龙陵和滇缅公路沿线涌来。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两千六百九 十公尺,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 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
自从一九四二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 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而且掌握著怒 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登上主峰子高地,勿须借助望远镜便能将东岸婆 海山敌军阵地尽收眼底。平时云开雾散,每个标准视力的人都能 清楚地望见峡谷里那架折断的怒江大桥(惠通桥),还能看见滇 缅公路保(山)龙(陵)段八十八公里长的灰色公路好像带子一 样在两岸山间绕来绕去。美军飞机获得的航测资料表明,日军设 在松山阵地上的一一五榴炮群至少可以将两岸一百公里路段完全 置于炮火控制之下。因此松山又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直 布罗陀”。(见美国驻华新闻《怒江战役述要》)
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初 将腾冲选作主攻方向,其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
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二师团下属腊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 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计有一一五重炮群、反坦 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一千二百六十名。
腊孟(日方译作拉孟)是松山大垭口下面的一座村寨,“孟”在 傣语中是平坝的意思。环山而上的滇缅公路即穿寨而过通往龙陵。 金光少佐的司令部就设在腊孟街上。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日军在太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 日本战略专家深谋远虑地设想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 重要据点。日军第十五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 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为保密不用中国人)昼夜施工, 苦心经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 极为复杂坚固,甚至连坦克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如。 日本缅甸派遣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十五军新任司令官牟田 口廉也中将和第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 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五百磅重型炸弹 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满意。 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 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八个月以上。” (见《缅甸作战》)
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
抗战胜利后,一位名叫方诚的w将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写成一本名叫《八年抗战小史》的书,意在总结经验,明辨得失。 该书于一九四六年在昆明出版,受到陈诚、李根源等w元老 的高度肯定。方先生列举二十三大条对中日两军进行详尽比较。 比较结果,除“领袖英明”和“全民抗战”两条外,日军竟有二 十一条优于华军。例如第二条∶“敌中级以上官佐,其战术修养 比我高一至二级,下级军官比我高二至三级;至士兵素质,我简 直不能与敌相比。”又如第十三条∶“独立作战精神;我军一连 有时尚不能独立作战,敌兵一班甚至一名,担任搜索、掩护与阻 击时,常能发生很大效用。第一次南宁作战,我军追击数师,因 受敌一班掩护之兵力,而迟滞数小时前进。”
结论∶“就作用而言,敌兵可望以一当五、当十,我军若无五倍 十倍优于敌人,则不能歼敌……”
中国远征军左翼战线的攻势是在三十架美军“B-29”对松 山的狂轰滥炸中拉开序幕的。
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凌晨,第十一集团军一个加强师强渡怒江, 随即开始仰攻松山。据侦查报告,松山守敌约有三、四百人, 火炮五门,机枪十余挺,以腊孟寨、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 和松山主峰子高地等处为主要阵地。考虑松山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宋希濂命令第七十一军二十八师主攻松山,以该军另外 两师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的增援。
若以兵力论,中国军约为日军三十倍,另有两个整编军随时准 备增援,取胜当万无一失。
因此第七十一军中将军长锺彬亲随第二十八师渡江督战。
战斗一开始,仗著炮火和空中优势的中国军便气势汹汹地扑向 腊孟寨外围山头。锺军长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他的穿土布军 装的士兵猫著腰,好像灰色的蚁群顺著山谷和山坡的缝隙慢慢 蠕动,渐渐接近敌人阵地。山大,坡陡,飞机和大炮早把腊孟 寨犁成一片焦土。士兵们端著枪警觉地前进,或匍匐,或跳跃, 或不断鸣枪壮胆。
他们等待敌人出现。
五百公尺,敌人沉默著;两百公尺,敌人仍然沉默著。越接进 山头,这种沉默越发显得阴险和不祥。
莫非敌人在耍什么花招?锺军长头脑中刚刚闪过一丝疑惑,立 即被自己否定。无论如何,敌人只有一支小小的守备队,难道 三、四百人能够打败一个师加上飞机大炮的进攻么?
锺军长身经百战,对自己的战争常识深信不疑。
敌人的出现不幸打破了中国将军的乐观信念。
地雷爆炸。手榴弹爆炸。阵地上腾起的黑烟吞没了士兵灰色的 身影,无数烟柱此起彼落,死亡的阴影渐渐遮没了天空。
机枪响了。不是十挺,而是五十挺,一百挺。机枪、小炮、掷 弹筒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吐火舌,交叉射击,强大的火网笼罩著 灰色的人群,将他们纷纷抛入血泊和死亡中。
仅仅一刻钟,第一轮进攻即告失败。主攻团一营只退下来一排 人。正副营长均陈尸山头。
若非亲眼所见,锺军长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即日本人 眨眼工夫就把他的部队赶下了山。于是第二轮炮轰之后,更大 规模的进攻又开始了。
然而进攻依然失败。
锺军长被激怒了。不仅激怒,他更因失败感到惊恐不安。因为 在军长背后还有一双双更加严厉更加冷酷的眼睛∶集团军司令 官,远征军总司令,直至委员长都在注视著松山,注视著强大 的第七十一军在敌人区区一支守备队面前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锺军长并非不能容忍自己部下打败仗,他不能容忍失败带来的 后果。
松山,难道你注定要给第七十一军带来灭顶之灾?!
疯狂的冲锋又开始了。第二十八师在军长亲自督战下,各团各 营轮番投入进攻。各级长官层层督战,士兵们被督战队的枪口 逼迫著,好像一群群面如死灰的囚犯,硬著头皮冲向日本人的 火网。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本人夺回去,漫山 遍野躺满了中国士兵的尸体。
失去理智的冲锋使士兵感到无比恐惧和绝望。与其曝尸荒野不 如自己捡条活命,于是成班成排的逃兵出现了。他们或遁迹山 林,或乘夜间泅水逃回内地。初战半月,第二十八师伤亡达三 千人,逃亡近一半,剩余部队军心涣散,攻势日衰。
司令部闻讯,急调第六军新编三十九师增援,亦遭伤亡。月底, 两师人勉强攻占腊孟寨,日军遗尸百余具。
至此,锺军长才确实获悉∶日军守备队共有兵力一千二百余人, 附火炮数十门,机枪百余挺,另有坦克若干。
大吃一惊的锺军长一面将情报火速上报,一面命令按兵不动。 于是松山前线阵地就出现短暂的平静和对峙局面。
右翼战线,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 松山、龙陵大举进攻。经过短暂踌躇,终于决定留下一个联队 固守腾冲,自己匆匆率领师团主力驰援左翼。同时,驻守芒市、 遮放、畹町和腊戍沿线的日军第二、第三十三师团也接到河边 总司令的命令,沿滇缅公路向龙陵进发。日军的战略意图是∶ 一举夹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中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 征军左翼击破,最后在腾冲围歼中国军右翼,实现怒江大捷的 战略抱负。
正在龙陵围城的第七十一军两个师本已攻入城中,眼看再有一 两日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敌人援军突至,只好 慌忙退出城外,像刺胃一样缩起身体,在公路沿线山头掘壕固 守。卫立煌总司令意识到形势严重,给两名师长下了死命令∶ 战至一兵一卒,不许后退半步。
由于松山据点始终像根鱼刺那样牢牢卡住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 中国军队急需的粮食弹药后勤物资均要依靠人力骡马经由山间 小道运抵松山和龙陵前线,因此前线供应时时发生危机。六月 中旬,滇西雨季来临了。昼夜之间,到处山洪暴发。怒江江面 比平时涨宽一倍。交通断绝,山道泥泞,民夫骡马均不能行, 美军飞机亦无法起飞。前线作战的军队失去后勤保障,好比飞 机舰船没有了动力,一时军心动摇,功势颓缓。士兵们蹲在光 秃秃的战壕里,怀抱步枪,日夜听凭大雨浇泼,苦不堪言。有 时实在耐不住饥饿,就满山遍野去寻觅充饥之物。伤员运不下 来,只好听其自然死亡,痛号呻吟之声到处可闻,其状甚惨。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对此忧心如焚。他们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续 十天半月,中国军队的攻势将自行瓦解,全线崩溃将不可避免。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司令官担心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终于没有出 现。头场暴雨只下了一周便有了二三日好天气。怒江上空雨驻 云薄,时隐时现的阳光将深山大谷照耀的满目青翠。大雨暂时 洗刷了战场上的硝烟气息,使人感到一派清新气象。数千民夫 和骡马队抓紧起程,大批美军机群迅速飞临前线阵地进行空投。 这样才暂时缓解了前线四个师濒临崩溃的危险局面。在空投过 程中,一架美军飞机由于飞得过低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机上 六名人员全部遇难。
长官部的人们虽然喘出一口大气,但是威胁依然存在,日军随 时都有可能吃掉龙陵两个师然后会师松山。于是卫立煌急令后 备队第二军、第八军渡江增援。第八军接替攻打松山,第七十 一军和第六军各一师偕第二军经小路绕道增援龙陵。
至此,中国二十万大军全部投入战场,方圆百里的怒江前线呈 现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战争场面∶左翼龙陵松山,中国三个半 军与日本三个师团紧紧咬在一起,枪炮昼夜不息,大地硝烟弥 漫,阵地犬牙交错,攻防互有胜负。右翼腾冲,中国第二十集 团军六个师围攻日军一四八联队,日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
对处于劣势的日本人来说,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松山。松 山是内线,是钉子,是支撑胜利的据点。松山不守,腾冲龙陵 则无依托,怒江防御体系的三角支点就将瓦解,把敌人各个击 破的战略设想也将化为泡影。
对人数占优势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在天时地利上明显处于不利, 背水一战,交通受阻,大雨滂沱,进攻困难。松山据点正好是 插在心窝上的一把匕首,它的战略作用是把中国大军分割成彼 此孤立的三块,至使龙陵方向的中国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始终 处于被动挨打和岌岌可危的境地。松山不克,腾(冲)龙(陵) 之师都成孤军,随时有被敌人各个击破最终导致全线崩溃的局 面。松山若克,则满盘皆活,三处战场连成一片,后续部队及 物资便能源源投入战略大反攻。
这样,松山就必然成为战争双方拼死争夺的焦点和取胜关键。
第八军原为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驻昆明。军长何绍周,是军政 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的侄儿。何氏虽然身为中将军长,实际并 不特别擅长打仗,又尤其不擅长与日本人打仗,因此每有战事或 遭遇激烈战斗,便将前线指挥权慷慨交与副军长李弥,自己蹲在 第二线掩蔽部里坐山观虎斗。
李弥,号文卿,又名炳仁,云南腾冲人氏,农民家庭出身。该员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九二四年投笔从戎,在滇军里做勤务兵。 二十年戎马生涯,历经大小百余战,终于官至少将副军长兼荣誉 第一师师长。当然,少将副军长决不是李弥的最高理想,如果说 中国的何绍周们是依靠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后门后台轻而易举取得 高位的,那么平民出身的李弥们便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功劳、 汗水、忠诚、狡诈,以及察言观色、忍辱负重、卖身投靠、铤而 走险等等来实现。
总之,李弥们付出的终归比得到的多得多。
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怒江大桥修复通车,第七十一军转攻龙陵, 由第八军接替进攻松山。五日,远征军直属炮团及军、师炮群百 余门大炮一齐轰击,掩护第八军三个步兵师从四个方向向松山阵 地轮番进攻。
腊孟以上,即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子高地等处,山势更陡, 敌人工事更加坚固隐蔽。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冒著大雨和敌人枪炮, 手脚并用跌跌撞撞在山谷里攀登。泥泞的山坡好像泼了油,士兵们 既要留神脚下摔交,又要提防头顶上长了眼睛的机枪子弹,真是两 面受敌,艰苦异常。
日军利用恶劣天气频频发起反击。他们完全不惧怕数十倍的优势敌 人,心理上没有负担。他们或以逸待劳,准确射杀暴露于开阔地的 中国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者派出小部队,携带掷弹筒、手榴 弹和迫击炮,隐蔽出击,一顿猛轰将敌人赶下山去。
接连几日,第八军进攻受阻,伤亡官兵六百余人。各师奉命待命一 日,在山下修筑工事。
次日夜,荣一师荣三团一部约两百人乘夜悄悄突入敌主峰子高地, 试图中心开花,打乱敌人阵脚。不料立足未稳即遭到包围,始知上 当。这一夜,山上枪炮声喊杀声终夜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伤 兵爬下山来,据伤兵称,子高地中央乃一大地堡,四周簇拥无数小 地堡,火力网四面交叉,密不透风。堡与堡之间且有掩蔽沟壕相通。 有人曾一度接近大地堡,听到地堡里有日本女人唱歌。
此后数日,飞机再炸,大炮再轰,将松山大小山头反覆犁过数遍, 有的地方焦土深达几公尺。
然而第八军的进攻依然收效甚微。
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除了死伤累累,几乎无计可施。 李弥心一横,将指挥所搬上前沿阵地,亲率参谋长及美军顾问到主 攻团督战三日,方才幡然省悟。他在作战日记中留下后话云∶
“……攻打松山,乃余一生之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 垒、火力。若与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须摧毁其工事, 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也就是说,松山之战不应以占领山头为目的,而必须将敌人堡垒逐 个予以摧毁,消灭其有生力量,最终始能大功告成。
至此,第八军官兵伤亡已经超过两千人。血的代价终于换来中国将 军对战争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六章第三节载∶
“七月二十四日,阴云浓雾,步炮协同困难,未能扩张战果。而敌 乘雨之际,猛扑丙丁高地,第三○七团副团长陈伟及第一营营长刘 家骥与敌鏖战负伤……”
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昆明地区天气晴朗晨雾尚未散 尽,阳光温煦地洒进窗来。以逾花甲,面庞清□的陈伟先生坐在市 政协办公室里,接受作者采访。
“我是广州人,南京黄埔十期毕业,打松山那年二十九岁。当过士 兵、二等兵,至副排、连、营、副团。中校。老婆孩子扔在广州沦 陷区。部队一律不带家属。”
“打日本跟打内战不同,但是从打仗的角度讲是一回事。军人以服 从命令为天职,当兵就得打仗,命令下来,不管是谁都得打……你 问现在对日本民族怎么看?我想他们是有罪的,他们并没有承担战 争责任,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永远忘不了这个事实”
“他们必须对中国作出赔偿……政策是一回事,感情是另外一回事。”
“每团都有美军联络参谋组,军部设有参谋团。一九四三年在云南 文山驻防,办军事干训班,由美国军官训练排以上干部和特种兵。 效果不大,连排长习惯按照自己的方法带兵。”
“战斗前一般要进行短期的精神训化,启发士兵的爱国觉悟。团部 设政训处,有政训主任,连部设政治指导员,后来撤销,改设副连 长,负责对士兵进行时事政治和抗日救国教育。”
“渡江第一阶段,我军进攻基本上是失败的,伤亡很大。日本人不 仅工事坚固,而且非常隐蔽,即使我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也无法立足, 因此军部决定改变战术,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掏,将包围圈一点点 收拢。这样看上去虽然进展缓慢,却很有效果,敌人消灭一个少一 个,所以到七月下旬,我军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 五百公尺的阴登山,大垭口和黄家水井一带。”
“我是在指挥攻打黄家水井时负伤的。当时我隐蔽在一棵树椿后面 观察,大约被日本狙击手发现了,于是几颗枪榴弹就接连在我身边 爆炸,其中一颗直接命中树椿,将我头部和大腿炸伤。日本兵枪法 好,狙击手特别多,狙击手往往都用步枪和枪榴弹。枪榴弹比手榴 弹厉害,抛得远,准确性高,瞄准射击,对付步兵比迫击炮还管用。 日本士兵素质比我们好,训练有方,听说他们都是志愿兵,没人强 迫,所以经得起打硬仗。”
“据我个人所知,w军队里没有督战队,也许只是我所在的部 队没有。荣一师攻下子高地,被敌人反攻,李弥急了,亲自率领敢 死队上战场。”
“你问松山战役取胜的关键在哪里?我看除了中国官兵打得勇敢和 美国飞机支援外,战术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李弥及时调整战术, 第二是使用火焰喷射器,第三是爆破子高地成功。”
陈先生伤愈后升任团长,后任少将师长,一九四九年在广州率部起 义。现为昆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昆明文史资料》编辑部编 委。
袁德均,男,六十九岁。国营陇川农场四分场二十七队退休工人,籍贯 贵州遵义鲁家乡。瘪嘴,无齿(文革初期遭革命群众悉数击落),因此 说话口齿不太清楚。
“俄(我)是一九四三年七月在家门口被抓丁的。那天俄还记著,俄背 了一篓早稻去赶墟,刚出门就碰上抓丁。都怪个人命不好。”
“那些兵蛮凶,动不动就打人。壮丁都拿麻绳捆了,几百人一串,有认 得的,也有认不得的,枪押了往南走。白天走路,晚上圈成一圈困觉。 不许跑,跑了捉回来打板子,活活打死。走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云南的 马关,就是现在打仗的老山前线。”
“你问路上乞(吃)甚么?那才惨哩,告诉你,乞稀吃!天天两餐,一 人分一碗,清的跟米汤一样。才到安顺就饿死人。记得俄有个老乡叫陈 世行,读过初中
其时,陈明仁官任71军副军长!
不要因为陈后来投共就抹杀他作为党国名将的功勋!因为你一抹杀就全抹杀了!
这么说党国还是有名将和功勋的,也是不能抹杀的?我说过国军没有名将功勋吗?别忘了,戴安澜将军等的烈士证书还是五十年代初由毛主席亲自签发的!本文内容于
13:31:52 被waduding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6005 头衔:大汉天子 工分:887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duding
在第13楼的发言:......
体现日军战斗素质的一役-松山战役
来自 中华网军事频道论坛
纵观一九四四年春天的中国战场,日本强盗到处都在发动进攻。太阳 旗伴随浓烈的硝烟和侵略者的胜利欢呼在中国的废墟上冉冉升起。强 盗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中国国土继续沦丧,人民大众陷入水深火 热之中。
如果仅从中国战场的局部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为眼前这个前景暗淡 的战争图画感到悲观失望。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得更远一些,投向 中国西部,投向东南亚,太平洋,以及整个欧洲,我们便没有理由不 感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因为在全世界,盟军到处都在反攻。而在怒 江东岸地形险恶的大峡谷里,在缅甸北部重崖叠嶂的丛林地带,中国 士兵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向日本侵略者发起一场规模巨大的战略大反 攻。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笔由中国人抹下的亮色。历史将永远载下 这壮烈的一笔。
五月,赤日炎炎的滇西保山。
正当二十万穿草鞋的中国士兵陆续渡过怒江并向盘据在山头上的日军 阵地进攻时,在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大房子里,空气却突然变得 紧张起来。那些平时很神气的副官们个个变成了惊弓之鸟,连参谋长 也远远的躲进参谋部不肯露面;没有人敢大声说话,或者高声喧哗。
因为代总司令卫立煌上将正在大发雷霆。
卫立煌,字俊如,又名辉姗。安徽合肥人氏,二级陆军上将。卫立煌 出身贫寒之家,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卫队的一名贴身卫士。经 过半生征战,终于成为w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这对于 既无后台又非黄埔嫡系出身的杂牌军将领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多见的 奇迹。
卫立煌同蒋介石及中央军何(应钦)系,陈(诚)系均有较深的矛盾。 作为一名旧时代的军人,他既不满w,又离不开w。中央军 排挤他,他便靠拢w,蒋介石感召和起用他,他又卖力为蒋介石 打仗。这样,他就注定成为一个被时代造就的反覆无常和大起大落的 悲剧性人物。
据一九八八年出版的《卫立煌列传》载∶卫在三十年代即与w有 秘密往来,他曾经从延安要来一名机要秘书留在身边,并提出过入党 要求。一九三七年山西忻口战役是卫立煌同w人第一次合作,朱 德称他为“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蒋介石得知后非常生 气,后来借故让他在家里坐了两年冷板凳。后起用他担任远征军代总 司令,就是意在以观后效。一九四七年卫立煌出任东北“剿共”总司 令,成为中国内战中最大的战犯之一。一九五五年卫从香港返回大陆, 担任政协常委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卫立煌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从昆明附近推进 到距怒江前线不到五十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堂镇。他命令下属各集团军 及各军、师、团依法效仿,将司令部逐次前移,这样既能减少通讯联 络上的障碍,又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和指挥作战。
五月初,各部队依照命令隐蔽到达指定位置,进入攻击状态。美军方 面亦于四月二十九日成立Y军野战司令部,随同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行 动。至怒江战役打响之前,美军直接投入参战人员已达三千余人(不 含空军),其中包括野战医院,流动外科、工兵营、炮兵团、喷火培 训队等。
为了保证战役取得胜利,美军还为各集团军配备了大口径榴弹炮、山 炮、机关炮和火焰喷射器,并在澜沧江和大理洱海对中国工兵部队进 行了半个多月的模拟渡江作业训练。这样,虽然战争上马相当仓促, 但是中国人占有火力装备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日本人的防线就没有 理由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崩溃瓦解。
然而战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未知数,你明明以为答案应当是这样,它 却偏偏变成了那样。
对于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日上午发生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那个意外 情况,作战部情报处中校处长林逸时先生后来是这样回忆的∶
“当时形势对我军不利。渡江作战已经进行第十天,一线部队进展甚 微,日军且有反攻趋势……大约上午八点多钟,美军G2部伯丁上校 派人送来一份缴获的紧急情报,并附有一张怒江东岸日军防卫兵力部 署图表。我看过后感到吃惊不小,因为日军这个部署毫无疑问是有明 确针对性的。按照计划,我军进攻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 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才是主攻方向。主攻 集团为第二十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担任增援。日军似乎早已洞悉我 军部署,将第五十六师团主力三万余人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 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我军攻击受挫,伤亡惨重。”
“我将情报火速呈送卫长官。卫长官看完情报,脸色铁青,一拳砸翻 了桌上的作战沙盘……我从来没有见过长官发这么大的脾气。”
攻击部队屡屡失利,增援部队堵在峡谷里进退两难;炮火施展不开, 飞机无法投弹……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大量杀伤中国军队。 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六月雨季将临,一旦天降大雨江 水陡涨,中国军的攻势势必自行瓦解。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怒江战场。 如果二十万中国大军对区区三万日军尚不能取胜,那么失败的影响必 将迅速波及到缅北、英帕尔和整个东南亚。日本人完全有可能乘胜挺 进,直取缅甸、印度,进攻昆明、贵阳、重庆,那时候亚洲战场的 “多米诺骨牌”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怒江战场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倒坍。
泄密事件在远征军高级将领中引起极大震动。究竟是谁并怎样把机密 泄露到日本人那里去的,这个谜底直到一九七三年才被日本防卫厅战 史室出版的《缅甸作战》揭开。卫立煌认定重庆方面出了奸细。
卫立煌毕竟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他不同于何应钦、陈诚之类政治军人 的根本之处在于∶军人面对战争胜负,政客面对利害得失。他连夜招 集两位集团军总司令紧急商议对策。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陆 军中将,时年仅三十七岁,人称“鹰犬将军”。宋是黄埔一期出身, 委员长嫡系,颇有御前大将军的威风,因此失常不免拥兵自骄。但是 他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五年就在大渡河折断翅膀,做了w的俘虏。 宋先生一九五九年首批获得特赦,后来当选全国政协常委,晚年获准 移居美国,享受儿女清福。
同是黄埔一期出身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命运却大不一样。他 在抗战胜利后接替杜聿明坐镇昆明,派兵镇压学生运动,枪杀著名民 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教授,后病死台湾,落得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远征军总司令在取得两位集团军司令官的一致同意后,立即责令参谋 部变更原来的进攻计划。他亲自带著新起草的作战方案直飞重庆面见 蒋介石。新方案拟利用日本人将兵力集中于右翼的部署,将后备队第 十一集团军军隐蔽地调往左翼松山,对松山和龙陵发起总攻击,控制 滇缅公路并切断腾冲日军退路。这样,以二十万优势兵力同时两面进 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蒋问∶敌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谁能负 责? 卫答∶如果失败,卑职愿领罪责。
新方案很快得到美军野战司令部赞同。多恩准将表示,将出动更多作 战飞机予以支援。
五月二十五日,调动部队的命令下达了。第二十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 姿态迷惑敌人,第十一集团军所属三个军则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 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行军,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这一重 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后来当“芒市一号”的侦听电 台发现松山对岸老六田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高时才引起警觉,但是 毕竟迟了一步。
六月一日,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著,潮水般的 中国大军继续向怒江西岸的松山、龙陵和滇缅公路沿线涌来。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两千六百九 十公尺,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 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
自从一九四二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 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而且掌握著怒 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登上主峰子高地,勿须借助望远镜便能将东岸婆 海山敌军阵地尽收眼底。平时云开雾散,每个标准视力的人都能 清楚地望见峡谷里那架折断的怒江大桥(惠通桥),还能看见滇 缅公路保(山)龙(陵)段八十八公里长的灰色公路好像带子一 样在两岸山间绕来绕去。美军飞机获得的航测资料表明,日军设 在松山阵地上的一一五榴炮群至少可以将两岸一百公里路段完全 置于炮火控制之下。因此松山又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直 布罗陀”。(见美国驻华新闻《怒江战役述要》)
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初 将腾冲选作主攻方向,其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
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二师团下属腊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 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计有一一五重炮群、反坦 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一千二百六十名。
腊孟(日方译作拉孟)是松山大垭口下面的一座村寨,“孟”在 傣语中是平坝的意思。环山而上的滇缅公路即穿寨而过通往龙陵。 金光少佐的司令部就设在腊孟街上。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日军在太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 日本战略专家深谋远虑地设想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 重要据点。日军第十五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 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为保密不用中国人)昼夜施工, 苦心经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 极为复杂坚固,甚至连坦克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如。 日本缅甸派遣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十五军新任司令官牟田 口廉也中将和第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 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五百磅重型炸弹 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明仁怎么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