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英国零售业销售额巨头Tesco等四家的销售额及市场占比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国内新闻
关闭多家门店大量裁员 零售巨头TESCO或退出中国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8年,全球零售大鳄TESCO(乐购)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局和动荡。首先是连续关闭三四线城市的多家门店,其后又裁撤商业地产部门并大量裁员。近期又有消息称,TESCO有意出售中国区业务,接盘者为中粮或华润万家。  据采访了解,TESCO出售中国区业务,在目前看来可能性并不大,但伴随着其关店、裁撤商业地产部门及裁员,其在华发展策略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未来其开店等策略将变得谨慎。”有熟悉TESCO的行业人士说。  失守三四线城市  近日有报道称,华润万家已基本敲定收购TESCO的华东区域门店,网点审查、考核等工作均已完成,现在双方的合作已经到了“谈价码”的实质阶段。  该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因为在此之前,即有中粮集团全面洽购TESCO中国区业务的市场传言。而TESCO中国区,又刚刚经历了关店、裁员、地产公司与零售公司合并等一系列负面事件,让这一消息的可信度又增加了几分。  “收购一事属谣言。”日前,记者先后致电华润万家多位管理层人士,得到的答复多是不了解公司有收购TESCO华东区业务的计划。  TESCO中国副总裁陆海波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零售行业观察人士陈岳峰表示,很难想象TESCO会分拆出售经营业绩最好的华东区。在TESCO华东、华南、华北三大区域的架构里,华东区域的业绩占其全国业绩的一半以上,单独抛售其核心业务不合逻辑。  但TESCO经过前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后,近段时间的确放缓了追赶沃尔玛和家乐福的脚步。继去年下半年连关绍兴、金华的两家门店后,其在进入今年8月后又连续关闭了四家门店。这些被关闭的门店都分布在三四线城市。TESCO方面表示,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门店被关闭。  “外资零售企业中,TESCO较早布局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但这一市场近年来竞争加剧、消费下滑的势头较为明显。”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表示,除了行业企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外,TESCO布局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问题更多,如内资的区域性零售企业崛起、电商分流消费等。  商业地产双刃剑  零售企业是否该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一直是业内争议不休的话题。一些运营得当的零售企业,通过自建物业稳定成本,便可博得更为高额的投资收益。但另一方面,追求现金流的零售企业,也比较容易遭遇拿地价格过高、资金周转紧张、投资回报期过长的商业陷阱。这一次,这柄双刃剑割伤了来自英国的TESCO。  从2007年起,TESCO就开始在中国寻找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的机会,并于2009年在香港成立地产公司,并推出“乐都汇购物中心”品牌。当时的外资零售企业中,虽已有沃尔玛和麦德龙试水商业地产的先例,但TESCO跑在了最前面。  “到2015年,TESCO将在国内开出80家购物中心,TESCO自有投资200亿元,其他伙伴还将投资400亿元,共同撬动中国的商业地产市场。”2010年,当时的TESCO中国地产集团首席执行官RemcoWaller曾这样高调放言。  “但TESCO面临的问题比较多,TESCO管理层对困难估计不足。”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通常会占用数亿元的资金,对于无法申请银行贷款的外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此外,TESCO的政府关系在东北区域处理得较为出色,其商业地产项目也多分布在该区域的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城市普遍存在消费能力不足,竞争激烈的问题。  考验精细化管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TESCO遭遇多事之秋,只是外资零售业在国内发展变缓的一个缩影。胡春才表示,之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时候,给过外资零售巨头一些优惠政策,但如今内资零售业也在慢慢强大,而地方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之前给外资零售巨头的“超国民待遇”正在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此外,之前外资零售业已经经历过一轮高速的扩张期。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它们布局的网点很多是在一些新的社区或城市的开发区。而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能力衰退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些区域。“我们注意到,一些成熟的商业区域,在这轮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消费能力的衰退是不明显的,而出问题的往往是新社区的门店。”胡春才说。  零售业的企业比拼的就是“内功”,即对门店的精细化管理。胡春才表示,不妨对比目前零售业排名第一的大润发和TESCO。在大润发,一个门店盘点时若出现2万—3万元的差额,公司会立即要求整改。但TESCO门店盘点时的差额有时到了几十万元,公司也很少有什么动作。“这些细节,最能够反映企业的特质。”胡春才表示,因此在这个消费低迷的周期里,一些精细化管理的零售商如大润发,受到的冲击  就相对较小。据《中国经营报(微博)》 (中国经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新趋势下,英国零售商Tesco面临哪些挑战?当前位置:新趋势下,英国零售商Tesco面临哪些挑战?by-管理学书籍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Tesco--一个以顾客为本的英国零售业巨头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Tesco--一个以顾客为本的英国零售业巨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2:52: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Tesco--一个以顾客为本的英国零售业巨头
关注微信公众号关于“特易”的新闻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2月17日报道,英国连锁超市特易购计划进军印度零售市场,与塔塔集团合资在印度建立多品牌零售商店,此举将击败沃尔玛成为首家进驻印度零售市场的全球零售商。英国连锁超市特易购已申请在印度开设首家连锁超市。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2月17日报道,英国连锁超市特易购计划进军印度零售市场,与塔塔集团合资在印度建立多品牌零售商店,此举将击败沃尔玛成为首家进驻印度零售市场的全球零售商。英国连锁超市特易购已申请在印度开设首家连锁超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对外贸企业尤为重要。知己容易,诸多B2B平台上的吆喝,同行已经没有秘密。现在是知彼不够,国际买家的面目模糊不清,就有了挑三拣四的傲慢。信息不对称,出口企业除了降价别无他法。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志葵)中国零售市场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并购、联姻,对国际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带来极大刺激。日前,英国最大零售巨头特易购与华润创业落实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整合旗下逾三千家门店。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让沃尔玛不安。
英国超市连锁特易购正准备在英国发起一次新的营销活动,宣传其生鲜食品。此前,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克拉克计划重振本土市场业务。此次营销活动中,特易购将采用报纸、电视和店内宣传的方式,加强特易购的食品信誉度,挽救此前“马肉”风波对公司造成的损害。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9日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英国零售业巨擘特易购(TESCO)欲在中国市场伸出橄榄枝,以寻求股份投资的形式来实现自身的全球化经营,并进一步扩大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赫芬顿邮报》4月18日报道称,当突然发现自己的食物里有无法食用而且有点“恶心”的异物时,这种感觉往往很让人反感。这种情况有时还会引起法律纠纷。英国一名男子近日在英国连锁超市特易购(Tesco)购买了一条鱼,却在这条鱼中发现了一只寄生虫。
【环球网综合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4月17日消息,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在确认撤出美国市场后,年度利润经历了20年来首次下滑。据报道,特易购将关闭其在美国的199家门店。
7月4日,特易购地产集团与国美集团达成战略协议,国美及其关联品牌将全面进驻特易购地产旗下的“Lifespace乐都汇”购物中心项目。乐都汇是特易购地产在中国开发并经营的大型综合一站式购物中心,目前已在青岛、秦皇岛、抚顺、鞍山和福州等地陆续开业。
现在网消息 全球零售巨头特易购(TESCO)旗下地产集团日前与国美电器达成战略协议,国美及其关联品牌将进驻特易购地产集团旗下“Lifespace乐都汇”购物中心全国分店开设家电卖场。未来5年,特易购地产预计在中国投资530亿元。
全球零售巨头特易购(TESCO)旗下地产集团日前与国美电器达成战略协议,国美及其关联品牌将进驻特易购地产集团旗下“Lifespace乐都汇”购物中心全国分店开设家电卖场。未来5年,特易购地产预计在中国投资530亿元。
世界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购日前发布了最新业绩报告,报告称由于亚洲市场增长迅猛,上半年整体利润上升1.3%,但是日本、美国市场却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开资料显示,特易购是英国最大零售商,并在全世界拥有超过3700家门店,员工总数达44万多人。除英国外,Tesco还在包括欧洲的爱尔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土耳其,亚洲的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以及美国等其他13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业务。
在中国,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国特易购(Tesco)相对于美国沃尔玛和法国家乐福来说要不知名得多,它进入中国的时间比对手晚了近10年。这家企业保持着英国人特有的保守主义气质。
财经专题推荐
财经新闻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零售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