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农村,97年分的土地,2000年农转非可以土地确权吗的可以享受城镇低保?

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我国老龄问题的中心和难点在农村,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高于城市化老龄化程度。由于农村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较低,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农村人口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孤独终老,需要提前从战略上应对。可预见未来几十年农村将遭遇人口老龄化大潮的冲击,农村养老机构是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它的健康发展能保障老年人生活的稳定,促进家庭和睦、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研究中,本文遵循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比如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分析。本文共分为七部分。论文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含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文章中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概述。第三章是对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概括第四章中其在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通过借鉴第五章中提到的国内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比较成功案例的经验,并结合湘阴县的实际情况,在第六章提出了完善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的指导对策,为农村养老机构的更好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通过总结全文,进而指出后续性研究方向。旨在能够促进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问题的合理解决,有效推进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高入住老人的满意度,增加农村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和提高农村老年人和整个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于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的研究,由于时间、精力有限,研究对象和样本数量偏少,所搜集、整理的数据有限,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不少不足,比如分析理论不够全面、分析问题不够深入、数据资料不够齐全,这也导致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些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选取更多的研究对象及样本数量,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D669.6【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1 绪言9-20 1.1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9-13
1.1.1 研究的背景9-12
1.1.2 研究的意义12-13 1.2 相关研究综述13-19
1.2.1 国内相关研究13-16
1.2.2 国外相关研究16-18
1.2.3 研究总结18-19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1.3.1 文献资料法19
1.3.2 问卷调查法19
1.3.3 访谈法19-202 相关概念与理论20-27 2.1 核心概念20-24
2.1.1 人口老龄化20-22
2.1.2 家庭养老22-23
2.1.3 机构养老23-24 2.2 相关理论24-27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24
2.2.2 生产方式论24-25
2.2.3 需求理论25-273 湘阴县社会经济及养老机构发展现状27-35 3.1 湘阴县社会经济发展概述28-29 3.2 湘阴县养老机构发展现状29-33
3.2.1 湘阴县养老机构概状29-31
3.2.2 湘阴县养老机构入住情况调查31-33 3.3 湘阴县发展农村养老机构的主要做法33-354 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5-41 4.1 政府投入不足,缺少扶持35-37
4.1.1 农村养老机构经费紧缺35
4.1.2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偏低35-36
4.1.3 五保供养标准偏低36-37
4.1.4 医疗设备短缺37 4.2 农村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37-39 4.3 养老观念落后,入住养老机构老意愿较低39-415 国内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探索及经验借鉴41-47 5.1 河南洛南县典型做法41-43
5.1.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41
5.1.2 加大投入,改善设施41-42
5.1.3 强化管理,优化服务42
5.1.4 典型引路,整体推进42-43 5.2 四川犍为县典型做法43-45
5.2.1 落实政策,做到应保尽保43
5.2.2 逐渐提高五保待遇,改善供养条件43-44
5.2.3 健全机制,创新管理44-45
5.2.4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45 5.3 经验借鉴45-476 完善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47-52 6.1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47-49
6.1.1 增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及给予优惠政策47-48
6.1.2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48-49 6.2 加强养老机构专业人员和服务的建设,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49-50
6.2.1 加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49-50
6.2.2 提高农村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0
6.2.3 引进专业对口人才,建立职工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能50 6.3 加大宣传,增强农村机构养老意识50-51 6.4 加强对老人的关怀服务,开展兴趣活动51-527 结论与展望52-54参考文献54-57附录157-59附录259-61致谢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丹;[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干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的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出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252059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化理论和大众传播功能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理论,以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其媒介使用行为与其社会化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媒介对其社会化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质化研究的方法研究家庭、社区、学校、同辈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起源、目的和意义,并对已往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第二章研究设计,阐述了本研究样本选取、测量方法、分析框架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等。第三章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化状况的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本研究样本人口背景、留守情况等基本特征,并对样本使用电视、手机、电脑、图书等媒介的行为特征及样本性格、生活技能、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内心情感的社会化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第四章媒介使用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分析。探究了人口背景变量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之间的关联性;探究了媒介使用与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之间的关联性。第五章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其他因素探析,运用实地调研的资料和访谈内容分析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和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结语,阐述本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和质化研究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如何利用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枞阳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例很高、数目庞大,60%的农村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一半以上的父亲每年外出工作9个月以上。由于缺乏父母的情感陪伴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较消极,且整体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第二,农村儿童手机的使用率已经超过课外书和电视。已往的研究显示农村儿童接触度最高的媒介为电视或课外书,而本次研究发现农村儿童的手机使用率已经超过电视和课外书。25.3%的留守儿童和33.3%的非留守儿童都拥有个人手机,20%的留守儿童和33.4%的非留守儿童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1小时以上。第三,留守儿童偏好娱乐休闲类媒介内容。在电视使用的内容偏好上,留守儿童喜爱的电视内容前三名为电视剧(66.7%)、动画片(62.7%)、综艺娱乐节目(57.3%),最喜欢的三个电视节目为《奔跑吧兄弟》、《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在课外书的内容偏好上,留守儿童喜爱阅读童话故事(45.8%)、青春读物(45.8%)、灵异鬼怪类(41.7%);在手机和电脑的使用上,留守儿童最常使用功能为听音乐、玩游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第四,总体上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良好,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性格特征、生活技能、道德品质自评分的均值均略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人际交往的自评分略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内心情感上留守儿童的自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特征更消极。学校关系、家庭关系好的留守儿童对自己性格特征、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内心情感的自评分更高。第五,媒介使用的类型、时长及内容偏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长越长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越消极。偏好电视动画片的留守儿童道德品质自评分更高,而偏好手机上网、电脑聊天、电脑听音乐(下载音乐)、军事类课外书的留守儿童其道德品质自评分更低,偏好阅读人文类课外书的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更积极。第六,乡村文化秩序衰落、人口结构失衡,社区教化功能弱化。乡村的物理空间、人口结构和文化环境是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农村长期生活居住的只有老年人、儿童和部分妇女,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同时乡村传统的农耕文化衰落而新的文化秩序尚未建立,乡村的精神世界荒芜,甚至很多乡村存在"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G521;G206【目录】:
摘要3-5Abstract5-10第一章 绪论10-24 一. 研究起源10-11 二. 研究意义11 三. 研究目的11-12 四. 文献综述12-24
(一) 留守儿童研究的社会背景12
(二) 留守儿童的概念和基本情况12-15
(三) 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概况15-18
(四) 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研究18-19
(五) 媒介与留守儿童的研究19-22
(六) 对已往研究的述评22-24第二章 研究设计24-31 一. 理论依据24
(一) 社会化理论24
(二) 大众传播功能理论24 二. 研究内容24-25 三. 样本的选取与测量方法25-26 四. 研究的分析框架26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概念的操作化26-29
(一) 基本概念26-27
(二) 概念的操作化27-29 六. 研究方法29-30 七. 创新之处30-31第三章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化现状的描述性分析31-47 一. 样本基本特征31-34
(一) 调查地的区位与背景31
(二) 样本的人口背景特征:大多数留守儿童为非独生子女31-32
(三) 监护类型:超九成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32
(四) 父母外出时长:半数父亲每年外出9个月以上32
(五) 父母的文化水平: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32-33
(六) 生活满意度: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33-34
(七) 学校关系与家庭关系: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34 二.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34-44
(一) 媒介使用的概况:留守儿童最常使用的媒介为课外书34-36
(二) 电视收视特征:偏好电视剧与动画片36-37
(三) 手机使用特征:爱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37-39
(四) 课外书阅读特征:半数留守儿童每天阅读超过一小时39-41
(五) 电脑使用特征:2. 6%的留守儿童经常使用电脑41-43
(六) 其他媒介的使用特征:平板电脑与固话的接触度相当43
(七) 小结: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43-44 三. 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描述性分析44-47
(一) 留守儿童"少"任性"乏"爱心44
(二) 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良好44-45
(三) 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良好45
(四)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佳45-46
(五) 留守儿童常"感觉自己被遗弃了"46
(六) 小结:留守儿童内心孤寂46-47第四章 媒介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47-76 一. 人口背景变量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的影响47-63
(一) 人口背景变量与媒介使用的类型47-49
(二) 人口背景变量与媒介使用时长49-53
(三) 人口背景变量与媒介使用的内容偏好53-63 二. 人口背景变量和社会化状况之间的关联性研究63-67
(一) 学校、家庭关系好的留守儿童性格更积极63
(二) 学校关系好的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更高63-64
(三) 低龄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好于高龄留守儿童64-65
(四) 家庭关系好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更强65-66
(五) 学校关系好的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更健康66-67 三.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社会化状况之间的关联性67-76
(一) 使用电脑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更强67-68
(二) 手机使用时长久的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更消极68-69
(三) 偏好人文类课外书的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更健康69-76第五章 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其他因素探析76-85 一. 家庭功能的缺失76-77
(一) 父母缺位,情感陪伴薄弱76
(二) 祖辈照料,重"育"轻"教"76-77 二. 社区功能的瓦解77-79
(一)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社区教化功能弱化77-78
(二) 乡村文化秩序衰落,精神价值观扭曲78-79 三. 杯水车薪的学校补位79-82
(一) 政府出台关爱政策,学校补位79-81
(二) 留守儿童群体庞大,杯水车薪81-82 四. 同辈群体的影响82-85
(一) 同辈群体促进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身心健康发展82-83
(二) 消极的同辈群体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社会化83-85第六章 结语85-90参考文献90-92附录一 《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调查问卷92-99附录二 访谈提纲99-101附录三 部分调研图片101-102致谢102-10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霓;;[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刘祖强;谭淼;;[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谢海燕;刘玖玲;;[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傅廷康;;[J];乡镇论坛;2006年15期
邹丽丽;李静;郁大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J];世纪行;2007年02期
王生怀;;[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武慧娟;;[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丁琳;;[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晓旭;;[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晓亮;潘昌荣;;[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胡振民;;[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戴洪伟;;[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寇冬泉;谭菊放;;[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书越;;[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刘玉连;;[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廖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王双桂;;[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戴娟;[N];重庆日报;2007年
关威 王贵江
秀霞;[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吴晶晶;[N];今日信息报;2006年
何聪 盛若蔚;[N];人民日报;2007年
杨文;[N];山西日报;2007年
曾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宋智慧;[N];湘潭日报;2007年
王高峰;[N];新乡日报;2007年
廖焕兵 通讯员
郭剑峰;[N];益阳日报;2007年
苏银海?夏吉春;[N];人民公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富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简福平;[D];西南大学;2011年
王谊;[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佳纯;[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薛纪超;[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杨文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李亚楠;[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吴晓萍;[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蒋曼曼;[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王邵斌;[D];云南大学;2012年
王焕霞;[D];燕山大学;2012年
曾祥文;[D];云南大学;2013年
李蔚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转非后土地归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