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二战打仗视频大全时欧洲打一仗动辄百万军队,中国都是几万

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
导读:[face=宋体][size=16]而《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描述高加米拉战役从大流士带着多少兵力来到距离城市多远的地方扎营,摆下什么军阵开始,到亚历山大带领部队来到距离波斯军多远的地方又如何布置,还描述两军中间隔着小山互相不能看到,再到开战后,大流士怎么派遣各种兵力冲击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又派遣谁带着部队如何应对,直到最后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突击导致大流士逃跑波斯军失败和统计战果分析原因。在中文翻译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整个高加米拉战役内容用去了足足10页!
[face=宋体][size
身为中国人,打小就知道一些著名的战争案例,战国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军,匈奴40万白登围刘邦,淝水谢安大破80万前秦军,西夏80万大军伐宋等等等等,这些例子让人难免畅想——不统一时,尚且数十万大军随便拉出来,倘若统一,大中华岂不是随便使出百万大军?如隋炀帝113万大军远征高丽简直应该轻松快意如打水漂一样啊。图1:电影《英雄》里不计其数的秦军是很多人对古代中国军队认知的直观体现再回头看看所谓西方那些著名战例,动辄数千、万把人,双方加起来都往往不足10万!相比我大中华百万人搏杀简直如同儿戏!于是一些人捧着史书越读越神奇——西方那些名将大国,若碰上我大中华打仗,随便几十万大军拉出来,便是吓也吓死他们了。但、可是、不过、可惜……事情真是这么让人容易发自内心的为祖宗自豪吗?外国古代史书中的大军们这百万大军迷梦的第一个破绽,来自对比的不靠谱。为什么不靠谱?因为这种对比是拿着古书上写的中国大军在对比西方现代推算去除了水分后的战场复原数字!如果同样拿着古书来对比,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稍微列举些中国以外的古书上的大军数字:巴比伦的Semiramis女王远征印度,麾下300万步兵20万骑兵10万车兵——前5世纪的古希腊医生和历史学者Ctesias的《波斯史》;波斯人远征希腊,动员500万大军——希罗多德《历史》;亚历山大和波斯决战的高加米拉之役,亚历山大大军杀死30万波斯军,俘虏比这还多,也就是波斯军超过60万之多——公元2世纪的阿里安的《远征记》;凯撒进攻高卢,对付了高卢400万大军——来自1~2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一场战役罗马人不死一个打败43万高卢大军——征服高卢的凯撒同志自己写的《高卢战记》罗马与匈人的沙隆会战,匈人出动了50万大军——来自6世纪一位罗马官员Jordanes的著作《哥特史》;十字军东征,30万十字军围攻安条克——大约12世纪阿尔伯特的《耶路撒冷史》;100万帖木儿大军进行安卡拉会战——20世纪初法国人布哇的《帖木儿帝国》。但这些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大战之后,胜利的英雄坚战清点战场,发现这场王族大战中共有16亿以上的阵亡者——公元元年上下几百年成书的《摩珂婆罗多》;不过这还只是我们所说重头戏的铺垫!我所说的重头戏,是这样的: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一位崇佛的缅甸大王竺多般王治理国家,于是国家昌盛军备强大,强大到什么地步呢?有360头白象(不算啥?往后看~)3600万头黑象(你以为这是顶峰了?)1 Khawbhani的军队!1 Khawbhani是多少呢?就是1后面跟42个零!用中文表达的话,大抵就是100亿亿亿亿亿吧,没数错的话。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数字出自哪呢?出自19世纪中早期缅甸官方官修史书《琉璃宫史》。图2:这部官修史书中还有明朝200万大军入侵缅甸的段落对此,许多刷自豪人士喜欢拿外国没有信史,尤其是没有官修史来说事,然而我们今天给出的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学界公认的信史,对,你没看错,包括史诗《摩珂婆罗多》也是信史,《琉璃宫史》更是信史爱好者们最信的那种官修史了。当然,这其中关键是因为这些刷自豪者们不知道学术界所谓信史根本不是什么他们想象的“完全可信”。这话说起来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暂且搁置。外国古代战争挤水分领先中国看了上面这些数字,大家会发现不分中外,古代史书中都大量存在五花八门样式齐全的各种百万大军。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我们很少看到西方人拿着这些古书上的数字说事呢?为什么说起远征希腊的波斯军会连20万都未必有,为什么说起高加米拉就是波斯甚至可能不到10万人?为什么十字军围攻安条克恐怕不足5万人?这不得不提到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的不足了。去知网搜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研究者们关于历史方面无数话题的无数论文,然而关于一场古代战役究竟在何处怎么打,却鲜有论述。过去,我们的历史学者,似乎更偏爱王朝变幻,民族风云之类高大上的话题,往往指望发现什么历史变化规律来高屋建瓴指导现世政治。而在具体历史细节的研究上,却少有人问津,即使是相对较多学者关注的古代衣食住行的研究也没多少研究成果。这也就是为何沈从文的服装史和梁思成的建筑史直到今日仍然是中国这两个方面的权威。而比衣食住行研究更少的,就是对古代战争的研究。当然这也不全是学者们的过错,对比中外史书,我们能看出中国史书对于事件的描述非常简略,对于战争描述更是动辄一笔带过,远不如西方史书在这类事件中记述的详细程度。如前面提到的长平之战,在《史记》中包括前因后果总共500多字,其中还包含了130字秦国实施反间计赶走廉颇的内容。这样稀少的文字自然也不能给予人们多少信息量。而《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描述高加米拉战役从大流士带着多少兵力来到距离城市多远的地方扎营,摆下什么军阵开始,到亚历山大带领部队来到距离波斯军多远的地方又如何布置,还描述两军中间隔着小山互相不能看到,再到开战后,大流士怎么派遣各种兵力冲击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又派遣谁带着部队如何应对,直到最后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突击导致大流士逃跑波斯军失败和统计战果分析原因。在中文翻译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整个高加米拉战役内容用去了足足10页!图3: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开始部分表现的高加米拉战役相当忠实的还原了史料记载过程在结合高加米拉地形、两军后勤、两军阵型布置、正面对抗胜负来分析出动的每一支部队实际兵力、古代军队指挥通信能力、不同军队装备情况等等信息后,才有了现代对高加米拉战役兵力的综合估计。可想而知,通过史料、理论结合复原的战史研究,在兵力估计的可靠性上当然不是古代一本《远征记》里充满水分的数字可比的,同样,如《史记》等中国古代史书也没法与之相比。而都像史记那样的书写方法,全然不知道战场细节,现代中国学者自然也难以学西方那样去通过复原古战场的情况来进行研究。这种不重视细节的情况,对现代研究带来的制约,也远远不止军事方面,当我们还在依靠诗词、驻军等等去研究唐代长安有多少人口时,西方已经通过罗马城的公寓数量等等信息来推算罗马城人口了,因为中国古代史书中从未使用过精确的数字来描述长安城究竟如何(有数字的基本都是京兆府整个大区的数字)。:而另一个方面,则在于从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西方就留有大量书卷,如在罗马时代遗址的一户人家中就发现了3000卷羊皮文卷,这些书卷给人们带来各种那个时代的信息,西方很早开始就对这些文物进行解读研究,而我国发现的秦汉简牍虽则数量也不少,但至今归类整理等等工作尚未完成,更谈不上有多少综合各类文物史料的研究结果了。这种史料、文物挖掘整理方面的落后自然会影响历史研究中的各个方面,古战争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古人并非不知道这类数字的水分然而,并非没有了中国古战场复原,我们就完全没法去为中国史书中的百万大军们挤水分了。《三国志o魏书o国渊传》里说“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也就是说,在三国那个时代和以前,虚报战功有一说十是常态,这就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古代兵力怎么回事了。若按这个比例,则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实际为4万多人,这个数字看起来符合现实的多,毕竟在长平之后,很快赵国又进行了一系列大战,在史书中又拉出了“数十万”大军……不要以为4万是个很轻松的数字,对于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国家失去4万军队,就相当于现代中国失去1000万军队,这个数字是现役解放军总数的5倍!当然更直接的证据在各路兵书中。如《卫公兵法》指出,二万人的部队,就需要拨出六千人专护辎重!护卫还是其次,距离越远,运输需要的力量越庞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算过这笔账,兴师十万,刨去看护辎重还有其他勤务后,就只剩七万可上战场的兵力了,而维护这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在补给线上来来回回!到这个程度时,你增加人力,因为人自身也要吃,还要兵力保护,已经缺乏实际效用了,就算用畜力,牛马自身也要吃,比如以唐代养马,一匹马每日就需配给3升马料,这样也难以提高补给效率。同时,宋以来的兵书对于战阵有了更详细的描述,于是我们发现,在宋朝被皇帝视之为无敌杀手锏的平戎万全大阵,并不是想象中几十万人掺和,而仅仅用了14万兵力,也就是说,人口达到前代所不能及的大宋在往往真正能用的兵力基本不会超过这个数值。所以我们能看到,君子馆战役宋朝损失数万人,就已经是全军覆没宋朝军队几乎精锐尽丧,满城8万宋军大破辽军,这些都是规模顶级的战役了。时代越晚古代王朝动用的兵力越少从唐以后,文字资料大量增加,古书中战场上的兵力却越来越少,而且呈现出越是统一时可用兵力越少,越是混乱时数字越是没谱。比如宋时尚偶有几十万大军出动,蒙古灭宋时,带着4万军队就敢长驱直入攻打坚城钓鱼城。明朝开国战争中几十万大军也屡见不鲜,如陈友谅60万大军和朱元璋20万决战,可到万历打朝鲜战役,出动不过8万人。到明末,李自成2万军队打进北京,满清更是满打满算15万军队,就打进了关内纵横全国。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贵为平西王,又有诸多盟友,凑5万兵力已是捉衿见肘。到最后清末,面对英法联军,清朝在北京门口也拿不出10万军队去对抗。太平天国顶峰时期也不足20万的太平军纵横半个中国,3万湘军就能围困天京……有赖清代公文,尤其是朝廷公文保存相当丰厚,我们得意一窥某些战争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在整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我们看到清军调遣总是这一千那三百,而到八里桥时,传说的十几万京师卫队并没有出现,僧格林沁区区3万人就是北京最后的屏障。看越多,那个即使长期处于战乱中,即使只有几省之地也能动辄数十万大军的战国、三国、五代十六国时候中国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图4: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打进北京的英法领军,中国传说中的百万大军并未出现以动员率来挤古代军队数字水分虽然古代战场细节已经很难获知,但我们并非没有其他办法来间接估算古代究竟能有多少军队。西方在军事动员学的发展结合了战争史后,发现从古至今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参与战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社会管理、铁路运输、兵站、士官职业化、预备役等技术和措施的实施,使得近现代国家在全面战争中能动用的军队/平民比例越来越大。古代战争中,并不存在如二战那样广泛动员平民进入军队并快速训练后上战场的情况,所依赖的都是常备军队。同时,铁路公路提供了兵力和物资高效集结的渠道,使得过去卡住古代军队喉咙的后勤问题得以解决。职业化士官们则提供了大兵力协同的可能性。古代的军事训练往往依赖将领个人,阵法号令皆不相同,比如戚继光所练戚家军,其鸳鸯阵法其他明军就不冻。这样当你天南海北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时,也难以有效的协同作战,只能一盘散沙,凑不出有效战斗力。是以许多古代优秀将领们也不会使用大量兵力,往往最多只带数万人。近代各国都定立了自己统一的标准化军训操典,并以这些操典在军队和军校培训士官,而士官们则负责训练新兵,于是无论哪里的士兵都能接受完全一样的训练,这样当他们集合起来后,也能互相配合作战。在古代通讯技术和军事训练指挥技术限制下,别说几十万大军,仅仅是10万人的军队就能接近指挥瘫痪,距离过远以及战术难以匹配使得这么多人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反而格外增加了后勤压力和士气风险。是以优秀的古代将领绝不会干这种事情,具有决定性的古代大战役中,往往至多也只是三五万军队。比如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相比古代,他们有了更有力量的拉车马,更先进的四轮马车,单车的运输能力比之中世纪近乎翻倍,再加上统一标准的训练,兵站等后勤系统,于是在欧洲战场上出现了三四十万军队在一场战役中搏杀的情况,有些人不明白集中这么多兵力所需要的技术积累,还幻想拿破仑不如白起只是火器厉害罢了。图5: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战场上数十万人汇聚一地交战越来越普遍而到一战、二战时代,社会组织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平民学习能力都越来越强,能够组织动员出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庞大。在南北战争时,美国南北双方几乎都达到了自己所能动员的极限,当时美国人口3100万,双方总计兵力达到了约100万规模,动员率3.19%。一战时,英法两国全面动员,4000万人口拉出了800多万军队,动员率都达到了21%以上,而相对较为落后的德国,6300万人口动员了1100万军队,动员率17.5%,至于沙俄更加落后,仅仅8%。到二战时,德国比一战自然更加先进,动员率也达到了21%的地步,而苏联当时比过去沙俄是进步了,但社会组织、铁路运输等等能力却还不如一战英法,虽然竭尽全力了,动员率也仅有14.1%。所以可以显然看出,社会综合水平越先进,能够达到的动员比例就越高。那么中国的情况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前后总共动员了1400万人,最大兵力约800万,当时未沦陷区人口约为2.1亿人,如果以兵力算,动员率仅仅3.8%,而以总动员人次算的话,也不过6.67%,但总动员人次必然存在重复计算。有人说抗日国共都没出全力,那么我们再看看国共内战时期,1953年中国人口达到5,3亿,按此推算46年是应有5.2亿左右人口,为了动员率数字高一点,我们再减掉些,以4.6亿人来算。三年内战中,双方军队数量相加,在47年时达到顶峰,有645万人,再考虑到还有民兵等非作战人员,以49年时达到最大值的共军民兵数550万人为准,总动员数字也就是1200万人,动员率不过2.6%。也就是说,在有了铁路、兵站、统一操典、士官、汽车公路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拼尽全力,再拼上作弊式的计算,也做不到7%以上的动员率。当然我们也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别说比一战时候的德国,就是比一战时的沙俄也依然落后许多,这个动员率数字也符合当时中国的现实。而古代那些数字如果是真的,会是什么情况呢?长平损失40万的赵国人口顶多五六百万,在长平两年后的邯郸之战,赵国又拉出包括十万精锐在内的30万军队,又过五六年,赵国大军13万又跑去大破燕国……这动员率起码超过10%!淝水之战,前秦出动80万军队,留在国内的驻军咱也不算了,人口也顶天就800万了,动员率10%;金辽护步达冈之战,辽70万军队,人口900万,动员率 7.78%;鄱阳湖大战,陈友谅60万军队,人口那点地盘800万够多了,动员率7.5%;哪一个都比抗日皆国共动员率高出许多,而虽然当时的中国相比欧美日非常落后,但相比中国古代,有铁路、公路、汽车、电报、电话、兵站、士官、一定工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新、医疗卫生改革……无论如何,民国时的中国也远远比古代各个时期先进。可就这样古代们反而刷出了抗日时候中国都远远达不到,甚至一战沙俄都做不到的10%动员率的神奇大军来!还有谁信?图5:古代数十万或百万大军的可信度和电影《木乃伊2》里遮天蔽日的阿努比斯大军没有两样古代军工生产能力远逊近现代有不少人以为古代打仗简单,拿根竹子就能去当兵,不像热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大量的火药枪支。的确,但从价格来说,一支近代步枪的价格可能是一把刀剑价格的数倍,然而,许多人忘了,在近代步枪的背后,是近代远比古代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宋代冷兵器制造和相关冶金等技术已完全成熟,后世再难有大的突破,那么宋朝的兵器制造是什么情况呢?北宋时造作院规定,每7名工匠,9天内要做弓8张,每3名工匠2日内做箭矢150支,刀剑呢,每8个人6天内做5把……这么低的单位生产能力,自然整体数量上也没有多好看。北宋统一后,军器几乎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衙门制造,中央直属的南北作坊每年生产的铠甲、马甲、枪、剑、刀、床弩等加起来不过3万2千件……弓弩院生产弓、弩、箭矢、弓弦还有盔甲的甲片等兵器,中央弓弩院这弓弩矢甲片的合计年产量1650万,而地方就更少了,从弓弩箭矢到甲叶再到盔甲和剑,总共才620万(以上数字出自 宋《曾巩集》卷49)。这2000多万的产量看起来貌似还不算少,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箭矢和甲片,要知道,宋朝一副盔甲就需要甲片1825片(《宋史·卷一九七·兵制十一·器甲之制》)。而箭矢更相当于一次性消耗品,能够回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吃了败仗的情况下。那么近现代的军工生产是什么水平呢?就以被视为军事工业极弱的民国为例好了。仅1936年一年,民国政府兵工署直辖的兵工厂就生产了步枪9.89万支,步枪子弹1.27亿发,迫击炮弹24.7万枚,手榴弹197.69万颗,航空炸弹3.3万枚,防毒面具4.4万副(《民国二十六年二月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三中全会军事工作报告》)。以上数字仅仅是兵工署直辖工厂产量,而大家也都知道,那时候中国各地派系还有自己的军工厂。可以说,即使是近代国家中至弱的民国,生产供应能力也几十倍于古代极强的帝国。而在几十倍的军工生产能力差异之下,民国人口比之古代盛世时代却无10倍优势,无论宋明,都在其顶峰时期拥有着1亿上下的人口,民国人口相比尚不超5倍。古代全民皆兵仅仅是妄想许多人幻想战国、斯巴达、蒙古之类古代势力人都是平时生产,战时就都能拉出来当兵,于是简简单单就爆出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大军。正如前面看到的,古代兵器生产能力极低,甚至无法快速满足多出来的哪怕只10万人的军队,而脱产对于古代社会的损伤也远比近现代为高。《汉书·食货志》中写过一个五口之家(青壮男性劳动力一人)种百亩地,每亩地能收一石半的粟,除过上税和自家人食用外,剩下的不过45石,卖掉30石得钱1350文而已,而一人换一套衣服就需1500,也就是说辛苦一年所得尚不能给全家人换一套衣服,更何况生病之类,古代生活之困顿可见一斑。而且战争是不会等着你农闲了才会发生,同时仅仅筹备阶段,将各地的民夫征召起来集结赶赴作战区域,编组整顿,就动辄数月时间,再加上古代战争节奏缓慢,许多大战都是一打几个月。就如长平之战秦赵在长平交战的决战阶段,就是从4月份一直打到9月赵军投降为止。另一场著名的淝水大战则从盛夏8月开始打到12月。曹操发起赤壁之战,从建安13年的正月就开始整军备战,到7月才出兵南下,而赤壁那一把火,却在12月才烧起来。这么漫长的战役过程,哪里能等得了什么农闲农忙?而战争不仅仅是士兵要吃饭,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远征匈奴,所带兵力最多10万,而后方却得几十万人力负责粮草军械转运,这几十万人一样需要吃饭,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数年累积才能支持一次这样的作战。汉武帝朝数次对外用兵,都是数万或10万这样在许多人眼里少到可笑的兵力,却打出个国穷民乱,汉武帝也深深自责“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也就是说,仅仅正常的税赋都还不能支撑仅仅数万人的战争,还动辄要向老百姓额外摊派。所谓的古代军国主义,严刑厉法虽有,但实际生产能力改变不了,再残酷的军队也得有饭吃才能打仗。斯巴达人看似男人都当兵,但背后是人口数倍于斯巴达的希洛人奴隶在维持着斯巴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文景数十年积累,也被汉武帝几场“小仗”挥霍一空,古代低下的生产力真正能支持多大规模的战争可见一斑。许多人想象的拿着竹棍就能成兵,那除非所有人都辟谷才行了。结语数字掺水,本是不分中外所有古人的通病,严谨的书写事实也非古人撰写史书的诉求,以文载志,抒发个人思想才是核心目的所在,真正的历史学研究本身也是近现代才有的产物。对古代文明,具体的个别技术互有优劣很正常,但近代以前(15世纪)发展缓慢的古代社会,新事物出现极慢而传播却快的多,只要互相存在交流就绝难一方压倒另一方。去除虚妄的自豪或自卑,以平常心看待古代历史和古人,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帖子主题: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
共&12608&个阅读者&
军号:7627135 工分:303075
/ 排名:268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
文章提交者:八零前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身为中国人,打小就知道一些著名的战争案例,坑杀40万赵国降军,匈奴40万白登围,淝水谢安大破80万前,80万大军伐宋等等等等,这些例子让人难免畅想——不统一时,尚且数十万大军随便拉出来,倘若统一,大中华岂不是随便使出百万大军?如113万大军远征高丽简直应该轻松快意如打水漂一样啊。图1:电影《英雄》里不计其数的秦军是很多人对古代认知的直观体现再回头看看所谓西方那些著名战例,动辄数千、万把人,双方加起来都往往不足10万!相比我大中华百万人搏杀简直如同儿戏!于是一些人捧着史书越读越神奇——西方那些名将大国,若碰上我大中华打仗,随便几十万大军拉出来,便是吓也吓死他们了。但、可是、不过、可惜……事情真是这么让人容易发自内心的为祖宗自豪吗?外国古代史书中的大军们这百万大军迷梦的第一个破绽,来自对比的不靠谱。为什么不靠谱?因为这种对比是拿着古书上写的中国大军在对比西方现代推算去除了水分后的战场复原数字!如果同样拿着古书来对比,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稍微列举些中国以外的古书上的大军数字:巴比伦的Semiramis女王远征印度,麾下300万步兵20万骑兵10万车兵——前5世纪的古希腊医生和历史学者Ctesias的《波斯史》;波斯人远征希腊,动员500万大军——希罗多德《历史》;亚历山大和波斯决战的高加米拉之役,亚历山大大军杀死30万波斯军,俘虏比这还多,也就是波斯军超过60万之多——公元2世纪的阿里安的《远征记》;凯撒进攻高卢,对付了高卢400万大军——来自1~2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一场战役罗马人不死一个打败43万高卢大军——征服高卢的凯撒同志自己写的《高卢战记》罗马与匈人的沙隆会战,匈人出动了50万大军——来自6世纪一位罗马官员Jordanes的著作《哥特史》;十字军东征,30万十字军围攻安条克——大约12世纪阿尔伯特的《耶路撒冷史》;100万帖木儿大军进行安卡拉会战——20世纪初法国人布哇的《帖木儿帝国》。但这些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大战之后,胜利的英雄坚战清点战场,发现这场王族大战中共有16亿以上的阵亡者——公元元年上下几百年成书的《摩珂婆罗多》;不过这还只是我们所说重头戏的铺垫!我所说的重头戏,是这样的: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一位崇佛的缅甸大王竺多般王治理国家,于是国家昌盛军备强大,强大到什么地步呢?有360头白象(不算啥?往后看~)3600万头黑象(你以为这是顶峰了?)1 Khawbhani的军队!1 Khawbhani是多少呢?就是1后面跟42个零!用中文表达的话,大抵就是100亿亿亿亿亿吧,没数错的话。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数字出自哪呢?出自19世纪中早期缅甸官方官修史书《琉璃宫史》。图2:这部官修史书中还有明朝200万大军入侵缅甸的段落对此,许多刷自豪人士喜欢拿外国没有信史,尤其是没有官修史来说事,然而我们今天给出的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学界公认的信史,对,你没看错,包括史诗《摩珂婆罗多》也是信史,《琉璃宫史》更是信史爱好者们最信的那种官修史了。当然,这其中关键是因为这些刷自豪者们不知道学术界所谓信史根本不是什么他们想象的“完全可信”。这话说起来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暂且搁置。外国古代战争挤水分领先中国看了上面这些数字,大家会发现不分中外,古代史书中都大量存在五花八门样式齐全的各种百万大军。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我们很少看到西方人拿着这些古书上的数字说事呢?为什么说起远征希腊的波斯军会连20万都未必有,为什么说起高加米拉就是波斯甚至可能不到10万人?为什么十字军围攻安条克恐怕不足5万人?这不得不提到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的不足了。去知网搜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研究者们关于历史方面无数话题的无数论文,然而关于一场古代战役究竟在何处怎么打,却鲜有论述。过去,我们的历史学者,似乎更偏爱王朝变幻,民族风云之类高大上的话题,往往指望发现什么历史变化规律来高屋建瓴指导现世政治。而在具体历史细节的研究上,却少有人问津,即使是相对较多学者关注的古代衣食住行的研究也没多少研究成果。这也就是为何沈从文的服装史和梁思成的建筑史直到今日仍然是中国这两个方面的权威。而比衣食住行研究更少的,就是对古代战争的研究。当然这也不全是学者们的过错,对比中外史书,我们能看出中国史书对于事件的描述非常简略,对于战争描述更是动辄一笔带过,远不如西方史书在这类事件中记述的详细程度。如前面提到的长平之战,在《史记》中包括前因后果总共500多字,其中还包含了130字秦国实施反间计赶走廉颇的内容。这样稀少的文字自然也不能给予人们多少信息量。而《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描述高加米拉战役从大流士带着多少兵力来到距离城市多远的地方扎营,摆下什么军阵开始,到亚历山大带领部队来到距离波斯军多远的地方又如何布置,还描述两军中间隔着小山互相不能看到,再到开战后,大流士怎么派遣各种兵力冲击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又派遣谁带着部队如何应对,直到最后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突击导致大流士逃跑波斯军失败和统计战果分析原因。在中文翻译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整个高加米拉战役内容用去了足足10页!图3: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开始部分表现的高加米拉战役相当忠实的还原了史料记载过程在结合高加米拉地形、两军后勤、两军阵型布置、正面对抗胜负来分析出动的每一支部队实际兵力、古代军队指挥通信能力、不同军队装备情况等等信息后,才有了现代对高加米拉战役兵力的综合估计。可想而知,通过史料、理论结合复原的战史研究,在兵力估计的可靠性上当然不是古代一本《远征记》里充满水分的数字可比的,同样,如《史记》等中国古代史书也没法与之相比。而都像史记那样的书写方法,全然不知道战场细节,现代中国学者自然也难以学西方那样去通过复原古战场的情况来进行研究。这种不重视细节的情况,对现代研究带来的制约,也远远不止军事方面,当我们还在依靠诗词、驻军等等去研究唐代长安有多少人口时,西方已经通过罗马城的公寓数量等等信息来推算罗马城人口了,因为中国古代史书中从未使用过精确的数字来描述长安城究竟如何(有数字的基本都是京兆府整个大区的数字)。:而另一个方面,则在于从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西方就留有大量书卷,如在罗马时代遗址的一户人家中就发现了3000卷羊皮文卷,这些书卷给人们带来各种那个时代的信息,西方很早开始就对这些文物进行解读研究,而我国发现的秦汉简牍虽则数量也不少,但至今归类整理等等工作尚未完成,更谈不上有多少综合各类文物史料的研究结果了。这种史料、文物挖掘整理方面的落后自然会影响历史研究中的各个方面,古战争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古人并非不知道这类数字的水分然而,并非没有了中国古战场复原,我们就完全没法去为中国史书中的百万大军们挤水分了。《三国志?魏书?国渊传》里说“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也就是说,在三国那个时代和以前,虚报战功有一说十是常态,这就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古代兵力怎么回事了。若按这个比例,则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实际为4万多人,这个数字看起来符合现实的多,毕竟在长平之后,很快赵国又进行了一系列大战,在史书中又拉出了“数十万”大军……不要以为4万是个很轻松的数字,对于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国家失去4万军队,就相当于现代中国失去1000万军队,这个数字是现役解放军总数的5倍!当然更直接的证据在各路兵书中。如《卫公兵法》指出,二万人的部队,就需要拨出六千人专护辎重!护卫还是其次,距离越远,运输需要的力量越庞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算过这笔账,兴师十万,刨去看护辎重还有其他勤务后,就只剩七万可上战场的兵力了,而维护这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在补给线上来来回回!到这个程度时,你增加人力,因为人自身也要吃,还要兵力保护,已经缺乏实际效用了,就算用畜力,牛马自身也要吃,比如以唐代养马,一匹马每日就需配给3升马料,这样也难以提高补给效率。同时,宋以来的兵书对于战阵有了更详细的描述,于是我们发现,在宋朝被皇帝视之为无敌杀手锏的平戎万全大阵,并不是想象中几十万人掺和,而仅仅用了14万兵力,也就是说,人口达到前代所不能及的大宋在往往真正能用的兵力基本不会超过这个数值。所以我们能看到,君子馆战役宋朝损失数万人,就已经是全军覆没宋朝军队几乎精锐尽丧,满城8万宋军大破辽军,这些都是规模顶级的战役了。时代越晚古代王朝动用的兵力越少从唐以后,文字资料大量增加,古书中战场上的兵力却越来越少,而且呈现出越是统一时可用兵力越少,越是混乱时数字越是没谱。比如宋时尚偶有几十万大军出动,蒙古灭宋时,带着4万军队就敢长驱直入攻打坚城钓鱼城。明朝开国战争中几十万大军也屡见不鲜,如陈友谅60万大军和朱元璋20万决战,可到万历打朝鲜战役,出动不过8万人。到明末,李自成2万军队打进北京,满清更是满打满算15万军队,就打进了关内纵横全国。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贵为平西王,又有诸多盟友,凑5万兵力已是捉衿见肘。到最后清末,面对英法联军,清朝在北京门口也拿不出10万军队去对抗。太平天国顶峰时期也不足20万的太平军纵横半个中国,3万湘军就能围困天京……有赖清代公文,尤其是朝廷公文保存相当丰厚,我们得意一窥某些战争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在整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我们看到清军调遣总是这一千那三百,而到八里桥时,传说的十几万京师卫队并没有出现,僧格林沁区区3万人就是北京最后的屏障。看越多,那个即使长期处于战乱中,即使只有几省之地也能动辄数十万大军的战国、三国、五代十六国时候中国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图4: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打进北京的英法领军,中国传说中的百万大军并未出现以动员率来挤古代军队数字水分虽然古代战场细节已经很难获知,但我们并非没有其他办法来间接估算古代究竟能有多少军队。西方在军事动员学的发展结合了战争史后,发现从古至今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参与战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社会管理、铁路运输、兵站、士官职业化、预备役等技术和措施的实施,使得近现代国家在全面战争中能动用的军队/平民比例越来越大。古代战争中,并不存在如二战那样广泛动员平民进入军队并快速训练后上战场的情况,所依赖的都是常备军队。同时,铁路公路提供了兵力和物资高效集结的渠道,使得过去卡住古代军队喉咙的后勤问题得以解决。职业化士官们则提供了大兵力协同的可能性。古代的军事训练往往依赖将领个人,阵法号令皆不相同,比如戚继光所练戚家军,其鸳鸯阵法其他明军就不冻。这样当你天南海北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时,也难以有效的协同作战,只能一盘散沙,凑不出有效战斗力。是以许多古代优秀将领们也不会使用大量兵力,往往最多只带数万人。近代各国都定立了自己统一的标准化军训操典,并以这些操典在军队和军校培训士官,而士官们则负责训练新兵,于是无论哪里的士兵都能接受完全一样的训练,这样当他们集合起来后,也能互相配合作战。在古代通讯技术和军事训练指挥技术限制下,别说几十万大军,仅仅是10万人的军队就能接近指挥瘫痪,距离过远以及战术难以匹配使得这么多人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反而格外增加了后勤压力和士气风险。是以优秀的古代将领绝不会干这种事情,具有决定性的古代大战役中,往往至多也只是三五万军队。比如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相比古代,他们有了更有力量的拉车马,更先进的四轮马车,单车的运输能力比之中世纪近乎翻倍,再加上统一标准的训练,兵站等后勤系统,于是在欧洲战场上出现了三四十万军队在一场战役中搏杀的情况,有些人不明白集中这么多兵力所需要的技术积累,还幻想拿破仑不如白起只是火器厉害罢了。图5: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战场上数十万人汇聚一地交战越来越普遍而到一战、二战时代,社会组织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平民学习能力都越来越强,能够组织动员出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庞大。在南北战争时,美国南北双方几乎都达到了自己所能动员的极限,当时美国人口3100万,双方总计兵力达到了约100万规模,动员率3.19%。一战时,英法两国全面动员,4000万人口拉出了800多万军队,动员率都达到了21%以上,而相对较为落后的德国,6300万人口动员了1100万军队,动员率17.5%,至于沙俄更加落后,仅仅8%。到二战时,德国比一战自然更加先进,动员率也达到了21%的地步,而苏联当时比过去沙俄是进步了,但社会组织、铁路运输等等能力却还不如一战英法,虽然竭尽全力了,动员率也仅有14.1%。所以可以显然看出,社会综合水平越先进,能够达到的动员比例就越高。那么中国的情况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前后总共动员了1400万人,最大兵力约800万,当时未沦陷区人口约为2.1亿人,如果以兵力算,动员率仅仅3.8%,而以总动员人次算的话,也不过6.67%,但总动员人次必然存在重复计算。有人说抗日国共都没出全力,那么我们再看看国共内战时期,1953年中国人口达到5,3亿,按此推算46年是应有5.2亿左右人口,为了动员率数字高一点,我们再减掉些,以4.6亿人来算。三年内战中,双方军队数量相加,在47年时达到顶峰,有645万人,再考虑到还有民兵等非作战人员,以49年时达到最大值的共军民兵数550万人为准,总动员数字也就是1200万人,动员率不过2.6%。也就是说,在有了铁路、兵站、统一操典、士官、汽车公路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拼尽全力,再拼上作弊式的计算,也做不到7%以上的动员率。当然我们也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别说比一战时候的德国,就是比一战时的沙俄也依然落后许多,这个动员率数字也符合当时中国的现实。而古代那些数字如果是真的,会是什么情况呢?长平损失40万的赵国人口顶多五六百万,在长平两年后的邯郸之战,赵国又拉出包括十万精锐在内的30万军队,又过五六年,赵国大军13万又跑去大破燕国……这动员率起码超过10%!淝水之战,前秦出动80万军队,留在国内的驻军咱也不算了,人口也顶天就800万了,动员率10%;金辽护步达冈之战,辽70万军队,人口900万,动员率 7.78%;鄱阳湖大战,陈友谅60万军队,人口那点地盘800万够多了,动员率7.5%;哪一个都比抗日皆国共动员率高出许多,而虽然当时的中国相比欧美日非常落后,但相比中国古代,有铁路、公路、汽车、电报、电话、兵站、士官、一定工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新、医疗卫生改革……无论如何,民国时的中国也远远比古代各个时期先进。可就这样古代们反而刷出了抗日时候中国都远远达不到,甚至一战沙俄都做不到的10%动员率的神奇大军来!还有谁信?图5:古代数十万或百万大军的可信度和电影《木乃伊2》里遮天蔽日的阿努比斯大军没有两样古代军工生产能力远逊近现代有不少人以为古代打仗简单,拿根竹子就能去当兵,不像热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大量的火药枪支。的确,但从价格来说,一支近代步枪的价格可能是一把刀剑价格的数倍,然而,许多人忘了,在近代步枪的背后,是近代远比古代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宋代冷兵器制造和相关冶金等技术已完全成熟,后世再难有大的突破,那么宋朝的兵器制造是什么情况呢?北宋时造作院规定,每7名工匠,9天内要做弓8张,每3名工匠2日内做箭矢150支,刀剑呢,每8个人6天内做5把……这么低的单位生产能力,自然整体数量上也没有多好看。北宋统一后,军器几乎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衙门制造,中央直属的南北作坊每年生产的铠甲、马甲、枪、剑、刀、床弩等加起来不过3万2千件……弓弩院生产弓、弩、箭矢、弓弦还有盔甲的甲片等兵器,中央弓弩院这弓弩矢甲片的合计年产量1650万,而地方就更少了,从弓弩箭矢到甲叶再到盔甲和剑,总共才620万(以上数字出自 宋《曾巩集》卷49)。这2000多万的产量看起来貌似还不算少,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箭矢和甲片,要知道,宋朝一副盔甲就需要甲片1825片(《宋史·卷一九七·兵制十一·器甲之制》)。而箭矢更相当于一次性消耗品,能够回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吃了败仗的情况下。那么近现代的军工生产是什么水平呢?就以被视为军事工业极弱的民国为例好了。仅1936年一年,民国政府兵工署直辖的兵工厂就生产了步枪9.89万支,步枪子弹1.27亿发,迫击炮弹24.7万枚,手榴弹197.69万颗,航空炸弹3.3万枚,防毒面具4.4万副(《民国二十六年二月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三中全会军事工作报告》)。以上数字仅仅是兵工署直辖工厂产量,而大家也都知道,那时候中国各地派系还有自己的军工厂。可以说,即使是近代国家中至弱的民国,生产供应能力也几十倍于古代极强的帝国。而在几十倍的军工生产能力差异之下,民国人口比之古代盛世时代却无10倍优势,无论宋明,都在其顶峰时期拥有着1亿上下的人口,民国人口相比尚不超5倍。古代全民皆兵仅仅是妄想许多人幻想战国、斯巴达、蒙古之类古代势力人都是平时生产,战时就都能拉出来当兵,于是简简单单就爆出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大军。正如前面看到的,古代兵器生产能力极低,甚至无法快速满足多出来的哪怕只10万人的军队,而脱产对于古代社会的损伤也远比近现代为高。《汉书·食货志》中写过一个五口之家(青壮男性劳动力一人)种百亩地,每亩地能收一石半的粟,除过上税和自家人食用外,剩下的不过45石,卖掉30石得钱1350文而已,而一人换一套衣服就需1500,也就是说辛苦一年所得尚不能给全家人换一套衣服,更何况生病之类,古代生活之困顿可见一斑。而且战争是不会等着你农闲了才会发生,同时仅仅筹备阶段,将各地的民夫征召起来集结赶赴作战区域,编组整顿,就动辄数月时间,再加上古代战争节奏缓慢,许多大战都是一打几个月。就如长平之战秦赵在长平交战的决战阶段,就是从4月份一直打到9月赵军投降为止。另一场著名的淝水大战则从盛夏8月开始打到12月。曹操发起赤壁之战,从建安13年的正月就开始整军备战,到7月才出兵南下,而赤壁那一把火,却在12月才烧起来。这么漫长的战役过程,哪里能等得了什么农闲农忙?而战争不仅仅是士兵要吃饭,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远征匈奴,所带兵力最多10万,而后方却得几十万人力负责粮草军械转运,这几十万人一样需要吃饭,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数年累积才能支持一次这样的作战。汉武帝朝数次对外用兵,都是数万或10万这样在许多人眼里少到可笑的兵力,却打出个国穷民乱,汉武帝也深深自责“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也就是说,仅仅正常的税赋都还不能支撑仅仅数万人的战争,还动辄要向老百姓额外摊派。所谓的古代军国主义,严刑厉法虽有,但实际生产能力改变不了,再残酷的军队也得有饭吃才能打仗。斯巴达人看似男人都当兵,但背后是人口数倍于斯巴达的希洛人奴隶在维持着斯巴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文景数十年积累,也被汉武帝几场“小仗”挥霍一空,古代低下的生产力真正能支持多大规模的战争可见一斑。许多人想象的拿着竹棍就能成兵,那除非所有人都辟谷才行了。结语数字掺水,本是不分中外所有古人的通病,严谨的书写事实也非古人撰写史书的诉求,以文载志,抒发个人思想才是核心目的所在,真正的历史学研究本身也是近现代才有的产物。对古代文明,具体的个别技术互有优劣很正常,但近代以前(15世纪)发展缓慢的古代社会,新事物出现极慢而传播却快的多,只要互相存在交流就绝难一方压倒另一方。去除虚妄的自豪或自卑,以平常心看待古代历史和古人,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76476 工分:185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6楼&其实中国古代战争人数都是假的,都是号称几十万上百万,其实没那么多,而且每次战役都死那么多人,回去后又啦出几十万,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人口很少,明以前是没过亿的,更别说汉晋五代隋唐时期了,都是记载双方动员几十万,加起来就上百万,古代可不像现代,只要是智者都想的明白,流言止于智者 号称自然是假的,史称呢????中国精确到个位的极其严格的军功制度,会假吗???东汉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把征兵制当常备兵役制度了,不知道???后世突然性的军队暴增,都是一时的采用了征兵制,不知道???军事战略会改变,没人再会把全部兵力打决死战,都不懂???以少胜多战役的不断出现,会令军事家们走精兵战略,你懂吗???现代??按照二战苏联德国动员率,现在的中国动员可以3.05亿。你懂吗???二战德国纳粹以9000万人口动员2000万军队,你知道吗????二战苏联以1.9亿人口(估计还不到,大清洗了)动员4000万以上的军队,你知道吗???中国古代的巅峰人口,汉代是万,唐代是8500万(估算),而战国时期也有4000万,知道吗???中国古代人口少,现代各国人口就多?现在破亿的国家有几个?欧洲除了大毛子,目前没一个到亿。但是他们在近现代的动员兵力只有几百万???逗逼!还智者,你就是标准的愚者。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76476 工分:185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4楼&春秋历史我是相信的,一是史官严谨,为事实可以死一家人,在所不惜,现在无人做得到。另外中国从春秋以来,国家管理一直比较成熟,户籍体系完备,赵军40万数字不是凭空想的。另外,乱世军队多,装备也差,完全不能跟王朝鼎盛时的正规军装备比,这也是太平时期军队人数变少的原因,因为战斗力不一样。这就是刘邦几十万抵不过匈奴几万,而汉武几万几千便可追着匈奴杀的原因。明军李如松四万追着日军十万砍的原因。清军亦然,只不过碰上了千年未有之变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 你还真是弱。根本无需史料记载,仅凭中国历代王朝户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可以明确知道。比方说西汉:《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所有数字都是精确到了个位,其严格性和精确性简直不言而喻。如果你什么史料都质疑的话,那么史学可以无需研究了。该质疑时质疑,不该质疑时不要搞乱,否则我还完全可以质疑你现在是不是死了。之后跟我说话的人是不是还是16:14:15发表这段文字的人。对吧?你能证明之后说话的这个ID和16:14:15发表这段文字的人是同一个人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76476 工分:185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古代拿把刀或木棒就算兵了,战时每家每户都要出壮丁参战。你别拿现代军队作比较。我看你才是真无知,史实记载有水份,我承认,但没你说得这么夸张。古代欧洲是蛮夷,人口,科技,军事都别和当时领先世界的中国比。估计你个理科毕业的,在这装历史学家。7楼&要是这样算的话,赵死四十万兵应该是不可能再有男丁,赵国人口也很少,才二三百万,这里还不算老人小孩,女人,一下抽掉四十万还死光了,居然还能参加后期各种大战役,觉得可能吗 2、300万???什么屁话!战国时期中国人口是4000万!秦统一之后是3000万!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公认数据了!赵国人口最少也有600万!还不算老人小孩女人??15-70岁,包不包括老人?包不包括小孩??女人不包括?知道所有的春秋战国兵书里面都记载女军吗??在阵地战中女军出现太正常了。后期各种大战役???此后的赵国到处靠援,出动的兵力瞬间只剩10几万,这在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国家里,这是何其小的动员率?按照现代普遍义务兵役制动员率,人口倒推不到50万。然而这可能吗??长平之后赵国人口至少还有550万!,动员率一下子小到50分之一,这是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动员率吗??难道这样还不足以说明赵国的重创??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93880 工分:1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4楼&春秋历史我是相信的,一是史官严谨,为事实可以死一家人,在所不惜,现在无人做得到。另外中国从春秋以来,国家管理一直比较成熟,户籍体系完备,赵军40万数字不是凭空想的。另外,乱世军队多,装备也差,完全不能跟王朝鼎盛时的正规军装备比,这也是太平时期军队人数变少的原因,因为战斗力不一样。这就是刘邦几十万抵不过匈奴几万,而汉武几万几千便可追着匈奴杀的原因。明军李如松四万追着日军十万砍的原因。清军亦然,只不过碰上了千年未有之变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25楼&你还真是弱。根本无需史料记载,仅凭中国历代王朝户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可以明确知道。比方说西汉:《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所有数字都是精确到了个位,其严格性和精确性简直不言而喻。如果你什么史料都质疑的话,那么史学可以无需研究了。该质疑时质疑,不该质疑时不要搞乱,否则我还完全可以质疑你现在是不是死了。之后跟我说话的人是不是还是16:14:15发表这段文字的人。对吧?你能证明之后说话的这个ID和16:14:15发表这段文字的人是同一个人吗?62楼&25楼真搞笑!别说古代,就说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中国,请问现在中国的户籍统计准确度如何???就连现在中国人口统计都那么大的出入,更别说十分落后的古代了! “户籍”的编造,其制起源于春秋战国. 《管子. 禁藏》云:“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 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后民可足也.”当是“户籍”这个名词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出现.“户籍”古又称“户版” 、“名籍” 、“名数”等. 秦汉“户籍”趋于完善.“案比”的终结是“上计” ,即“户籍”的呈报,其源亦起于春秋战国。“期年上计”在春秋时即已成为通制. 秦汉规定每年岁末上计.魏晋南北朝战伐频仍,难于较安定地简阅户口,于是全部施行所谓“土断” ,即无论本地人或外来人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列户籍,纳税服役. 至隋,行“貌阅”制,实为古代“案比”制的流演。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所以,历代王朝都沿袭着这一制度。以上为转帖,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口统计虽然做不到完全准确,但是也不能说是落后了,至少七成可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47041 工分:4062
左箭头-小图标
......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8楼&你说的实际这两种武器实际上都有倒卖的,连机弩都有。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武器贩卖都是暴利的行业,为此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你想不出来别人是怎么能卖出去的,那只是你想不出来而已,不代表别人做不到。151楼&你知道一个胜仗的封赏是多少吗?都是玩命,为什么不选名利双收呢?再说了,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是不是?152楼&等你长大了再讨论好么?153楼&就是等到我们去了八宝山,事实还是事实。到八宝山之前你会对自己现在的言行笑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68119 工分:1912
左箭头-小图标
......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8楼&你说的实际这两种武器实际上都有倒卖的,连机弩都有。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武器贩卖都是暴利的行业,为此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你想不出来别人是怎么能卖出去的,那只是你想不出来而已,不代表别人做不到。151楼&你知道一个胜仗的封赏是多少吗?都是玩命,为什么不选名利双收呢?再说了,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是不是?152楼&等你长大了再讨论好么? 就是等到我们去了八宝山,事实还是事实。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47041 工分:4062
左箭头-小图标
......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8楼&你说的实际这两种武器实际上都有倒卖的,连机弩都有。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武器贩卖都是暴利的行业,为此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你想不出来别人是怎么能卖出去的,那只是你想不出来而已,不代表别人做不到。151楼&你知道一个胜仗的封赏是多少吗?都是玩命,为什么不选名利双收呢?再说了,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是不是?等你长大了再讨论好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68119 工分:1912
左箭头-小图标
......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8楼&你说的实际这两种武器实际上都有倒卖的,连机弩都有。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武器贩卖都是暴利的行业,为此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你想不出来别人是怎么能卖出去的,那只是你想不出来而已,不代表别人做不到。你知道一个胜仗的封赏是多少吗?都是玩命,为什么不选名利双收呢?再说了,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是不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68119 工分:1912
左箭头-小图标
......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6楼&大家别理他了,我领教过了,手里一点资料都没,完全靠脑补吃饭的,甚至脑补出了罗马帝国只有300万人口的数据149楼&也没什么的,他只是缺少社会经验又不懂得判断分析。他的300万人可能是罗马的平民人数,里面缺少奴隶人数。 现在的人很多都和他一样,能力不足却又高傲自大,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你的回复可是 “缺少社会经验又不懂得判断分析。”呀。人家146楼的理论可是公元前一世纪马略时代的古罗马,人口总数:四千万以上呀!哈哈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47041 工分:4062
左箭头-小图标
......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6楼&大家别理他了,我领教过了,手里一点资料都没,完全靠脑补吃饭的,甚至脑补出了罗马帝国只有300万人口的数据也没什么的,他只是缺少社会经验又不懂得判断分析。他的300万人可能是罗马的平民人数,里面缺少奴隶人数。 现在的人很多都和他一样,能力不足却又高傲自大,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47041 工分:4062
左箭头-小图标
......113楼&你拿现代商品社会的情况去套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会闹大笑话的!你知道吗?直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谋反的重罪!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还有,你听说哪个大将是贪污军粮的?除了军阀割据和明朝可以养私兵,那确实就是募兵制了。不懂不要装懂!还敢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这次就不打你脸了,不过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你说的实际这两种武器实际上都有倒卖的,连机弩都有。动乱年代与和平年代武器贩卖都是暴利的行业,为此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你想不出来别人是怎么能卖出去的,那只是你想不出来而已,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68119 工分:191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146楼&大家别理他了,我领教过了,手里一点资料都没,完全靠脑补吃饭的,甚至脑补出了罗马帝国只有300万人口的数据你以为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有多少人口?!公元前105年10月6日,仅仅一天之内,辛布里人、条顿人和安布昂人就在阿劳西奥战场上全歼了16个罗马军团。截至到公元前 104年为止,罗马已经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安布昂人正面交锋四场,加上因日耳曼人南迁所直接引发的三次与凯尔特人的冲突,九年内七战七败,三名执政官阵亡,26个军团只轮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队,损兵折将总计高达二十余万众。马略一上台就联合元老院发布了这样的禁令:所有能够拿得起武器的男子,无论民族和阶级成分,从即日起一律不得离开意大利本土,否则杀无赦。当天他们就将两个打算航海去希腊的商人斩首示众,总算是阻止了潜在的难民潮。马略此时已经别无选择,为了获得足够的士兵,他只好从贫民窟中搜集出大量的流氓无产者和贫下中农,甚至释放一部分奴隶(这竟然成为后来西西里和斯巴达克思奴隶起义的导火索)。马略将罗马军团的规模从人扩大到6000人。这些资料准确吗?1.按照马略改革以前的罗马军团人数计算,阿劳西奥之战罗马公民损失了八万人!你看看把马略愁成什么样儿了:又是不许出国,又是拉乞丐参军,最后竟然解放奴隶!2.九年内七战七败,三名执政官阵亡,26个军团只轮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队,损兵折将总计高达二十余万众。结果就是没有足够的兵源了!九年,按照现在的征兵法,那是九轮新兵!所以罗马每年适龄服役的人口不到两万!按照男女比例1:1,人口寿命60岁,罗马人口:3万乘以60等于180万!你让我拿证据?这就是证据!你不是脑补?连你师傅,你师傅的师傅都是脑补!狗屁《罗马帝国衰亡屎》!十八世纪一个神经病白皮的yy故事书!一点历史根据都没有!你有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户籍记录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8527 工分:2054
左箭头-小图标
......113楼&你拿现代商品社会的情况去套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会闹大笑话的!你知道吗?直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谋反的重罪!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还有,你听说哪个大将是贪污军粮的?除了军阀割据和明朝可以养私兵,那确实就是募兵制了。不懂不要装懂!还敢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这次就不打你脸了,不过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145楼&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大家别理他了,我领教过了,手里一点资料都没,完全靠脑补吃饭的,甚至脑补出了罗马帝国只有300万人口的数据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68119 工分:1912
左箭头-小图标
......112楼&军队的消耗不仅仅在于军人的薪酬,实际上军队支出最大的是装备和口粮,这在古代所占的比重更大。因为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实物的开支才是重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由和平时期转入战争时期,士兵的募集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往往会有有了建制却没有士兵的状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113楼&你拿现代商品社会的情况去套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会闹大笑话的!你知道吗?直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谋反的重罪!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还有,你听说哪个大将是贪污军粮的?除了军阀割据和明朝可以养私兵,那确实就是募兵制了。不懂不要装懂!还敢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这次就不打你脸了,不过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144楼&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 1.你偷卖一把唐军陌刀试试!还有马槊!2.你告诉我们:秦汉哪里有偷卖军粮的记载?告诉你,你说的都是后期募兵制的弊端,而且只要不是军阀割据,或者国家败亡(比如南宋初期),贪污军粮都是文官专利!比如明朝,你武将自己只有在辖区种地,想贪污军粮?问问文官答应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47041 工分:4062
左箭头-小图标
......109楼&你说的吃空饷是募兵时代的事情;征兵哪有军饷?再说让你根据户籍征100个兵,你敢短数?要么自己全家填上,要么杀头!看看刘邦造反是因为什么。?112楼&军队的消耗不仅仅在于军人的薪酬,实际上军队支出最大的是装备和口粮,这在古代所占的比重更大。因为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实物的开支才是重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由和平时期转入战争时期,士兵的募集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往往会有有了建制却没有士兵的状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113楼&你拿现代商品社会的情况去套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会闹大笑话的!你知道吗?直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谋反的重罪!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还有,你听说哪个大将是贪污军粮的?除了军阀割据和明朝可以养私兵,那确实就是募兵制了。不懂不要装懂!还敢说:“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这个和募兵制度与征兵制度无关。”这次就不打你脸了,不过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121楼&你在开玩笑吧,打脸,你好意思说出来。法律被违反的任何朝代多得是。军队里多出来的甲胄算什么私藏,你自己不了解,在哪里瞎扯。私藏甲胄那是对于民间而言的,根本不针对军队。没在军队里呆过你傲气个什么。还我不懂装懂,你自己不拿脑子好好想想,就那里扯什么呢。132楼&1.你以为古代军队没有专门的库房管理员?看看《汉东海郡武库清单》!你以为古代军队不会每年点计?看看袁崇焕是怎么杀营官立威的!2.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甲胄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你肯定不知道古代私藏强弩也是重罪!还“所以古代的吃空饷不是薪酬部分而是武器装备与口粮,”!你就是敢贪污甲胄军械,请问你藏在哪里?你就是敢出售这些军械,请问谁敢买??古代军械弓弩是在军用民用之间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允许私藏军械主要是指弓弩和甲胄这一类。刀和剑这类武器是不禁止的。军粮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耗。不要说军械库,就是粮库在古代被倒卖一空的比比皆是。这些随便那一朝那一代都有记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左箭头-小图标
吴起的魏武卒 基础是李悝变法的经济支持 魏武侯前期 吴起逃楚后 已经五十几岁了 更别说到魏惠王后期了 那都不叫魏武卒了所谓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吴起带兵可是和士兵同吃同住 行军也步行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正规训练的雇佣兵 其他国的基本都是不要命的地痞流氓军队和流氓不是一个档次的秦锐士也就千把人 魏武卒7万美国雇佣兵和伊拉克 大家也都看到区别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46楼&自己去查《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左传》、《国语》等诸多先秦历史著作,大都有详细的户口记载,本人不负责科普!户口数目能详尽到个位数,每户人家几口人、长幼青壮、有几头牲畜、有几亩地,都要详细登记造册,都详尽到这种程度了,还有造假的可能么?古代的齐民编户,不同于现在的户口,那是向国家提供税收、兵员、劳动力的数字依据,国家就是根据这个来调整赋税、征集兵员、安排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管控极为严格,保甲制度,邻里连坐,严禁私自迁徙,因为人一少国家的赋税就会少了。我是不相信依靠皇粮国税来维持运转的古代国家,会拿户口户籍这种事来造假,自己坑自己。51楼&都扯远了,争论的不是户籍,户籍制度是不断改革完善的,唐和清时期波动较大。但不是一直很完善。就本帖内容。很多史官记载是根据朝廷文件动摇令记载,实际动员兵力根本不可能详细。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集合40万以上的大军就是在现代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史官关于军队战斗人数只能大概估计,也不一定真实57楼&不真实又能跟真实差到哪去,难道还能把十万人给当成四十万人不成?还有,不要以今天的条件去要求古人,今天人类过度依赖汽车、摩托、电动车、自行车等代步工具,体力已经大为下滑,古人整天都是光脚板开十一路的,再加上常年体力劳动,体力异常强悍,魏武卒负重百斤,身披三层重甲,还能日行百里,集结个40万大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抗战时期,徒步行军的中国军队,一日夜强行军数百里的,也大有人在。61楼&魏国原有吴起训练的武卒3万,庞涓扩大至20万,加上其他军队少说也有70万人。 建制:因为是步兵,所以军种属于材官,因为不同与普通的士兵,所以能选出多少就是多少,类同于现在的士官,古代称材士,家里的待遇也不错,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一般说来,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现在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战史: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捍的。鼎盛时期: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人“兼(加)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左箭头-小图标
......16楼&国外今天都没法达到YY出来的水平。战国几十万大军可以不吃不喝不拉,直接锄头可以当兵器,布衣可以当铠甲上阵。50楼&波斯帝国五千年前就百万大军,虎躯一震你能抵挡吗?查理曼杀了三十万撒克逊人,这法兰克骑士得有百万人。拿破仑七十万大军攻打俄罗斯,你说这虎躯一震,你能受得了吗?啊?一战,二战,欧战可是百万人大会战啊,柏林保卫战,红色德国有一百五十万人,红色苏联有二百五十万人,苏德战争爆发,红色德国有五百五十万集团军群进攻东线。一战凡尔登绞肉机,死伤一百五十万人。你以为你那朱棣五十万人北伐鞑靼算是人多?你太看得起明朝了。53楼&你知不知一战,二战欧战百万人大会战是怎 么来的???哪是因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欧一共才多少军对???还有波斯帝国五千年前就百万大军证明在哪?还有拿破仑七十万大军攻打俄罗斯,中国史书记载你们都 敢说不对,哪么我以为拿破仑七十万大军攻打俄罗斯人数一定没有哪么多。59楼&没看出来我反呛的么?这话不要问我,你去问那个宋朝粉丝。63楼&淮海战役,共产党60万,国民党80万都是很大的战略决战了,而且共产党的名人说的淮海战役是几百万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胜利,也就是说光运输物质就几百万人,还别说生产物质的呢?古代就更是困难了 中共没有完善的后勤供应,完全靠民夫自发供应后勤,不成系统,当然人力需求很大,这是特殊时期,说明不了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46楼&自己去查《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左传》、《国语》等诸多先秦历史著作,大都有详细的户口记载,本人不负责科普!户口数目能详尽到个位数,每户人家几口人、长幼青壮、有几头牲畜、有几亩地,都要详细登记造册,都详尽到这种程度了,还有造假的可能么?古代的齐民编户,不同于现在的户口,那是向国家提供税收、兵员、劳动力的数字依据,国家就是根据这个来调整赋税、征集兵员、安排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管控极为严格,保甲制度,邻里连坐,严禁私自迁徙,因为人一少国家的赋税就会少了。我是不相信依靠皇粮国税来维持运转的古代国家,会拿户口户籍这种事来造假,自己坑自己。51楼&都扯远了,争论的不是户籍,户籍制度是不断改革完善的,唐和清时期波动较大。但不是一直很完善。就本帖内容。很多史官记载是根据朝廷文件动摇令记载,实际动员兵力根本不可能详细。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集合40万以上的大军就是在现代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史官关于军队战斗人数只能大概估计,也不一定真实57楼&不真实又能跟真实差到哪去,难道还能把十万人给当成四十万人不成?还有,不要以今天的条件去要求古人,今天人类过度依赖汽车、摩托、电动车、自行车等代步工具,体力已经大为下滑,古人整天都是光脚板开十一路的,再加上常年体力劳动,体力异常强悍,魏武卒负重百斤,身披三层重甲,还能日行百里,集结个40万大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抗战时期,徒步行军的中国军队,一日夜强行军数百里的,也大有人在。66楼&不要太迷信古书,明代书到现代都有很多部分失真。夜行百里是有细节记录。轻装急行军,带重火力试试。古代劳动人民有力气不假。夸张的只是极少部分。现代找个特种兵也不一定能达到书中说写。难道古代人吃的比现代人还有营养?还比军队更专业的训练和更科学的提携工具。近代鸦片战争清军对英军描述达到夸张成分,更远的古代如何考证?古人所写可以参考,不能尽信 不过呢,个人觉得古代中国古代拉出来四五十万大军还是没问题的。首先,古代动员令是按家庭成年男子数目出兵丁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等等,基本上一家要出一个兵丁吧,这动员率多少了?当然这些临时抓来的人能有多少战斗力暂且不谈,但至少站那里凑个人数、搬运个辎重粮草也是能用的。其次,古代军工生产能力固然不如现代,但冷兵器时代武器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刀剑这些东西,不打仗时也在生产,平时存放在库里,打仗时拿出来,打完仗再收回去。就按全国每天生产100件兵器,每年也能积攒3.6万件,十年就有36万件。至于乱世时军队多的问题,这也正常,当时谁的兵多谁牛逼,所以大家都拼命抓壮丁,动员率肯定高啊,《石壕吏》中一个五口农家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当兵了,动员率75%,另外现在和平时期,中国常备军才200万,但解放战争时中国国共军队合计要几个两百万?明朝抗倭、朝鲜之战、清末抗击外敌…这些都是用国家的常备军(或地方部队)打局部战争,不是倾全国之力打全面战争,人数当然少。另外,这里讨论的军队数量,不是指古代常备军的数量,而是国家最大动员能力,俗称“爆兵”,爆出来的兵并不都是上战场,其主要部分还是后勤、运输这些,打仗时算人数,打完仗就回家了。另外,宋朝时富得流油,实行募兵制,最大军队数量不是有125万么?就算有一半吃空饷,也还有60万人呐!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46楼&自己去查《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左传》、《国语》等诸多先秦历史著作,大都有详细的户口记载,本人不负责科普!户口数目能详尽到个位数,每户人家几口人、长幼青壮、有几头牲畜、有几亩地,都要详细登记造册,都详尽到这种程度了,还有造假的可能么?古代的齐民编户,不同于现在的户口,那是向国家提供税收、兵员、劳动力的数字依据,国家就是根据这个来调整赋税、征集兵员、安排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管控极为严格,保甲制度,邻里连坐,严禁私自迁徙,因为人一少国家的赋税就会少了。我是不相信依靠皇粮国税来维持运转的古代国家,会拿户口户籍这种事来造假,自己坑自己。51楼&都扯远了,争论的不是户籍,户籍制度是不断改革完善的,唐和清时期波动较大。但不是一直很完善。就本帖内容。很多史官记载是根据朝廷文件动摇令记载,实际动员兵力根本不可能详细。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集合40万以上的大军就是在现代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史官关于军队战斗人数只能大概估计,也不一定真实57楼&不真实又能跟真实差到哪去,难道还能把十万人给当成四十万人不成?还有,不要以今天的条件去要求古人,今天人类过度依赖汽车、摩托、电动车、自行车等代步工具,体力已经大为下滑,古人整天都是光脚板开十一路的,再加上常年体力劳动,体力异常强悍,魏武卒负重百斤,身披三层重甲,还能日行百里,集结个40万大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抗战时期,徒步行军的中国军队,一日夜强行军数百里的,也大有人在。68楼&真是张嘴就来啊 就古代的医疗饮食状况还跟现代人比体力 搞笑啊 天天吃肉的还比不了连饭的吃不饱的 还一日夜强行军数百里的大有人在 满嘴跑火车啊 红军一昼夜跑了240里夺了泸定桥都被称作飞夺了 还有那个跑得更快的
哦 对了 汤军团也能算一个 转进如风的速度连鬼子的机械化部队都追不上 不要不相信强度很大的体力劳动,锻炼人的能力。即使现在去魔鬼训练营训练半年,再出来,你和普通人就很不一样。红军时期,普遍缺粮,士兵食不果腹,体力很差,特别是长征时期,一周也行军240里,那是极限了,如果是军粮充足的话,再加100里也没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左箭头-小图标
4楼&春秋历史我是相信的,一是史官严谨,为事实可以死一家人,在所不惜,现在无人做得到。另外中国从春秋以来,国家管理一直比较成熟,户籍体系完备,赵军40万数字不是凭空想的。另外,乱世军队多,装备也差,完全不能跟王朝鼎盛时的正规军装备比,这也是太平时期军队人数变少的原因,因为战斗力不一样。这就是刘邦几十万抵不过匈奴几万,而汉武几万几千便可追着匈奴杀的原因。明军李如松四万追着日军十万砍的原因。清军亦然,只不过碰上了千年未有之变10楼&只想弱弱问下,春秋以来中国的“管理比较成熟,户籍比较完善”是哪个史料记载的?如何证明完善?如何证明记载的那部史料的真实性。33楼&说道户籍,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的户籍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原来是按一家人来收税的,就是一群人住一房子里面,算一家。完了变法兄弟父子必须分开,这样税就多。而马服君赵奢就是税务官,当时掌管户籍。你该不是以为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户籍吧。47楼&户籍是古代国家立根之本,齐民编户,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身份登记和户籍管理,以防止税收源头产生流动。那些质疑古代户籍准确度的,根本就不明白,皇粮国税,依靠的就是齐民编户,在户籍上自我造假,是要坑害死自己的。70楼&准确度 我就呵呵了 鱼鳞册到了后期鬼知道有多少真实的 古代的户籍,有死的历史记录,也有活的人口普查、户口登记。历代皇帝登基、进行灭国大战、进行大规模征发,和大规模政策变动,事情完成前后,都是要进行户籍普查的。你可以不信那些死的鱼鳞册,但史书明列的州府人口,你总该相信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76356
/ 排名:516
左箭头-小图标
5楼&看看中国古代记载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把史记排除在外,自汉代起:所有出兵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重大关键战役,几乎全部是兵力少的一方取胜;牧野之战:周武王三万五破商军七十万伊阙之战:秦军十万破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昆阳大战:刘秀八千破新莽军四十二万官渡:曹操四万破袁绍七十万赤壁:孙刘五万破曹操八十三万淝水:东晋八万破前秦八十二万隋末:李世民三千破王世充、窦建德联军三十万征高丽:隋炀帝百万大军进全灭护步答冈之战:金军2万5破辽军七十万野狐岭:蒙古军10万破金军45万三峰山:蒙古军5万破金军35万土木堡:蒙古3万破明军50万萨尔浒:后金军6万破明军16万(按号称是47万)太平天国:李秀成20多万大军不敢碰2万湘军看了这些,就算史书记载的那些恐怖至极的军队人数是真实的, 又如何呢?你有百万大军你就牛逼吗?26楼&管理问题。人多嘴杂。知道为什么韩信被称为名帅?是中国著名将领?因为他说他带兵“多多益善”,能做到这一步的人,都是天才将领。兵多,不能管理,还是没用。所以说韩信说刘邦最多带10万兵。管理和指挥问题,这才是古代以少胜多战役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52楼&呵呵!还是战友心细,什么都能让你给揣摩透彻了。不过,跟我说没用,去跟那些质疑中国古代百万大军的人去说吧!我可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打仗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