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出口商品在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经济体的份额相对稳定

我国出口仍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价格条件_凤凰财经
我国出口仍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商品结构优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并出现进口、出口“双降”的情况。海关总署表示,尽管进口、出口值都出现了下降,但我国出口仍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且贸易条件改善,同样出口可多换回12.1%进口。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同比下降7%,并出现进口、出口“双降”的情况。海关总署表示,尽管进口、出口值都出现了下降,但我国出口仍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且贸易条件改善,同样出口可多换回12.1%进口。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进出口“双降”,对这种我国自2009年全球危机以来再次出现的情况,海关总署表示,2015年是我国货物贸易自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较为复杂严峻的一年,尽管进口、出口值都出现了下降,但出口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份额较上一年有所提升。据分析,201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几方面主要特点:——贸易方式更趋合理。2015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值为13.29万亿元,下降6.5%,占进出口总值的54%,所占比重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2%。——贸易伙伴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欧盟、美国、东盟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值分别为3.51万亿、3.47万亿和2.93万亿元。同期,我国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贸易相对表现较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活力。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1万亿元,微降0.2%,占进出口总值的37%,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量保持增长。——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2015年,我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加。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1%,跌幅明显小于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幅度。由此测算,2015年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意味着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海关总署表示,2015年我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下降7.2%和9.9%;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6.5%和12.1%;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0.6%。2015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较11月回落0.8,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记者马汉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6854
播放数:440019
播放数:181073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美媒称中国制造表现仍强劲 人民币或不会贬值|中国制造|出口|经济_新浪军事_新浪网
美媒称中国制造表现仍强劲 人民币或不会贬值
资料图:繁忙的中国海上货运出口港口。
  外媒报道称,彭博新闻社经济学家陈世渊称,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出口商保住了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在新兴市场的份额出现增长。这并不意味着出口增速势将再次腾飞,而是意味着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较低。
  出口优势犹在
  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2月24日发表的彭博新闻社经济学家陈世渊的题为《“中国制造”表现仍然强劲人民币贬值可能性降低》的文章称,从1月份中国出口出现两位数降幅来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空已是阴云密布。令人慰藉的是,主要的问题在于全球需求疲弱,而不是竞争力下降。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出口商保住了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在新兴市场的份额出现增长。这并不意味着出口增速势将再次腾飞,而是意味着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较低。
  中国2015年的出口尽管表现疲弱,但仍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以美元计算的全年出口额萎缩了2.8%,扭转了2014年增长6.1%的势头,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尽管如此,中国的出口形势仍然好于全球——月,全球出口下降11.5%。这表明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竞争力丧失,而是需求乏力。
  “中国制造”在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上升。按出口目的地划分,中国产品2015年保住了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在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出现增长。在发达市场中,中国在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份额保持稳定,分别为18%、6%、9%和23%。在亚洲新兴市场,中国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20%上升至23%,在印度从13%上升至16%,在泰国从17%上升至20%。在其他地区,中国出口商在巴西的份额从15%上升至17%,在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份额从31%上升至34%。
  中国保持了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彭博的一项比较优势指数提供了一种衡量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指标。该指数显示,中国的低端和高端制造品保住了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中国的出口构成已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为负面冲击提供了缓冲。根据哈佛大学编制的衡量一国出口多样性和复杂程度的经济复杂性指标,中国2014年在全球的排名为第19位,较2005年的第39位和1995年的第48位显著上升。中国在这个榜单上的排名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
  然而,鉴于中国仍然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仍有进一步升级和实现出口商品篮子多样化的空间。
  中国强大的全球竞争力表明,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可能会继续好于全球。这应会减少决策者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的动机,缓解投资者对全球货币战争的担忧。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
16:53:38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全年的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全年的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黄颂平首先通报了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出口逐季回稳,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2016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39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3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2%、对美国出口微增0.1%、对东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计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6.7%。4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28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8.1%。其中,出口6.35万亿元,下降0.2%,占出口总值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1%。5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98万亿元,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1%,蓄电池出口增长4%。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88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8%。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依然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6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原油3.81亿吨,增长13.6%;煤2.56亿吨,增长25.2%;钢材1321万吨,增长3.4%;铜495万吨,增长2.9%;成品油2784万吨,下降6.5%。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铜下跌6%,钢材下跌5.5%,跌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7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2016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12月份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落0.6至39.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至41.9,经理人信心指数回落2至43.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6至23.9。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具体表现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2.2%和5.6%;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4.9%。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海关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海关各项改革落地生根,着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以下是回答记者提问环节:中央电视台记者:黄司长您好。2016年国际经济低迷,我国外贸的总体环境非常严峻。您如何评价2016年我国外贸的总体表现。另外,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外贸明显向好,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黄司长,请您为我们做一下详细解读。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下行压力加大,总体形势复杂严峻。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明显下降,二季度出现企稳,三四季度持续实现正增长,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走势,这是我们对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总体看法。其中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我们认为首先还是得益于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2014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10多个外贸稳增长的文件,相关部门也持续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这些都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优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去年9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公告,将机电、成品油等重要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等,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促进外贸稳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回升明显。总体来看,2016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贸易萎缩,但部分指标在缓慢改善。比如从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来看,美国、欧盟、日本这一指标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荣枯线上方,12月份达到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等也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而反映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从2016年2月初的历史低点开始反弹。11月11日回升至1045,16个月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同时,根据我们对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月度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月以来,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明显回升。12月升至41.9,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印证了外部市场确实呈现出缓慢改善的迹象。第三,国内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增长。2016年国内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比如刚才通报的情况,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价格跌幅继续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比前三季度收窄了3.2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原油收窄7.3个百分点,煤收窄14.7个百分点,铜收窄5.9个百分点。尽管进口价格仍然是拖累我国进口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进口价格跌幅的收窄也助推了全年进口增速浮出水面。以上三点是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塔斯社记者:想请问您对2016年中俄经贸合作怎么评价,对今年的中俄经贸合作有什么期待?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我先介绍一下中俄贸易情况。2016年中俄双边贸易总值是4591.5亿元,增长8.7%。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463.2亿元,增长14.1%;自俄进口2128.3亿元,增长3.1%,贸易顺差334.9亿元,扩大2.5倍。近年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政治高度互信,经贸合作广泛,人文交流密切。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正在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两大发展战略对接,协同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两国合作迈入新阶段,合作潜力巨大,前景更加广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您对2017年中国的外贸走势是怎么看的?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17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一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新挑战,低迷疲软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4%,经合组织的最新预测值为3.2%,全球经济仍将低位运行,成为共识。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贸易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3.1%之间,这是世贸组织首次提出区间预测,意味着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难以回暖,不确定因素增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 二是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诸多的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期。一方面,随着生产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持续减弱。另一方面,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尚未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承接东部要素成本型的产业和订单转移的力度不强。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在美国份额下滑1.2个百分点,在日本份额下滑2.1个百分点,而同期部分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此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对我引进高质量外资形成挑战,更高质量的外贸对创新发展、自主形成技术新优势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三是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扩大形成制约。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6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过20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有关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害者,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美国新总统上任,韩国总统选举等大事件都会给现有政策走向带来变数,或加剧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总体看来,我们认为2017年我国外贸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国经济以及外贸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力大,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有信心应对。2017年对外贸易领域只要把握住&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项改革惠及企业,对外贸易一定会在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中新社记者:想请问您,2016年中国外贸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优进优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尽管2016年我国外贸增速仍然是有所下降,但应该看到,下降的幅度比2015年明显收窄6.1个百分点。同时,外贸在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和亮点。 首先是贸易结构得到持续优化。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分布、贸易主体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一是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1%,比2015年提升1.2个百分点。二是贸易方式更趋合理。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0.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三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四是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一定进展,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较快增长。对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孟加拉国等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4.1%、8.7%、7.2%、9.6%和9.2%。其次,在产品优进优出方面取得良好进展。从出口方面看,2016年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其中纺织品、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1.9%,0.5%和24.9%,依然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同时得益于我国充裕的资本、完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制造能力,我国企业在加快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也带动了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部分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也都保持了良好态势,比如电动机及发电机出口增长5%,医疗器械仪器出口增长6.1%,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3.5%,纺织机械出口增长3%。从进口方面看,2016年我国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也表明我国国内经济平稳运行,需求有所回升。与此同时,扩大进口和优化进口结构的政策效应显现,部分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有较快增长。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9%,其中涡轮喷气发动机进口增长26.8%,船舶增长26.6%,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增长10.7%。未来,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进出口环境,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效益,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面实现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像您刚才说的,保护主义在全球抬头,反全球化的势力也在增强,面对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这些不利于我们贸易的势力?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当今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全球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期,逆全球化的倾向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极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都分别增长了36.8%和76%,我国遭遇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贸易摩擦的政治化、措施极端化倾向明显,终裁税率普遍较高。  面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国际社会有必要共同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将会为克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做出努力,在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中美经贸关系,很多记者也表示关心。我们认为,中美两国经济互补、贸易互惠互利,2016年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未来在经贸合作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关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我们将密切予以关注。谢谢。日本朝日电视台记者:黄司长,请介绍一下去年中日贸易的情况。您如何看待今年中日贸易的走势?黄颂平:2016年我国对日本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是1.82万亿元,增长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5%。日本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其中对日出口8527.5亿元,增长1.3%,自日进口9627.5亿元,增长8.5%。对日贸易逆差1100亿元,扩大1.4倍。未来,我们真诚地希望中日双方经贸合作能够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谢谢。中评社记者:想请黄司长介绍一下,在2016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以及您如何预测2017年与台湾地区的贸易状况?黄颂平:据我们统计,2016年两岸双边贸易总值是1.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6%,占同期大陆外贸总值的4.9%。台湾是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其中大陆对台出口2664.3亿元,下降4.3%,自台进口9204亿元,增长3.4%,贸易逆差6539.7亿元,扩大6.9%。对台主要是出口集成电路、钢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等,自台进口主要为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对台的贸易发展,我们认为两岸应该消除不利因素,增加有利因素,促进两岸贸易的稳定发展。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姜超:中国出口规模世界第一 但附加值占比都不算高|梁中华|李金柳|姜超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庞大出口背后,中国赚多少钱?——从iWatch的价值链说起
  摘要: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何谓价值链?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售价349美元的iWatch,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绝大部分价值被苹果公司创造并拿走。在生产成本中,美国的公司贡献了接近40美元的价值,日本生产的储存器贡献7.2美元价值,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贡献的价值可能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此外,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企业对iWatch价值也有贡献。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直接用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来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从贸易伙伴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
  但从附加值看,提升空间很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纺织服装的国内附加值占比也仅仅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机配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比重只有45%,远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附加值占比都超过80%。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例如,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依然有34%。
  未来方向:技术进步,贸易升级。总结美、德、日的贸易发展轨迹: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出口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才能保持出口竞争力。尽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全球前五以内的位置,原因在于三个经济体对人才、创新的重视,使得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但往前看,我们对中国贸易的未来并不悲观,同样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去年以来全球贸易回暖,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能从贸易改善中获益。长期来说,我国产业和贸易升级过程中,关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投资机会同样存在。
  正文: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专题报告《出口改善,谁最受益?》,重点介绍了在全球经济回暖、贸易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对出口依赖、而外需改善又较多的行业最为受益。但从高频数据中我们也发现,近两年我国在全球的出口占比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下降,这有些令人担忧:是不是我国的出口竞争力边际下降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从总量来看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1、何谓价值链?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一种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以及辅助活动往往并不是由一个国家完成的,甚至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不是来自单一一个国家,而是由多个国家的不同企业通力合作完成。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所以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
  以最近两年比较火的苹果公司的iWatch产品为例,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iWatch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完成的,应用处理器、显示屏也来自美国,但储存器来自日本和美国,用户界面来自美国、奥地利,传感器来自意大利、法国等,电池组、附带配件以及组装测试主要来自中国。
  每个国家的企业在整个链条中赚了多少钱呢?结合IHS iSuppli提供的截至2015年的数据,售价349美元的iWatch,其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约为总售价的24%。其中美国的公司生产的显示屏、应用处理器、蓝牙和无线等成本合计接近40美元,日本生产的储存器成本7.2美元,而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成本可能还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再考虑到76%的利润和研发销售成本是由苹果公司完成的,整个iWatch价值的大头还是让美国人拿走了。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其中获取的价值相对较低,例如代工部分的成本占总售价的比重仅为0.7%,中国企业贡献的总价值也不足5%。
  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用传统的出口数据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出口金额中,并没有将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其它经济体贡献的价值给剔除掉。以中国最近几年出口增长飞快的民用无人机为例,无人机核心部件云台、以及最终的装配和销售都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但另一类核心部件——主控芯片则是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无人机的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看看二者的区别。
  2、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
  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近二十年我国出口持续扩张,1996年时出口总规模仅为1510亿美元,2016年已经达到2.1万亿美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陆续超越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出口大国,并在2009年至今连续保持全球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
  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有很多产品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位居首位。根据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全球5579种出口商品中,我国有1762项产品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这一数值远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国和德国。
  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尽管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二,略逊欧盟一筹,但从具体细项看,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
  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2017年5月我国产品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例如17年4月份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中,这三个大类的占比分别达到20.9%、25.2%和37.0%。
  3、但从附加值看,提升空间很大!
  正像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
  总体来说,我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附加值高的经济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资源和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决定了其国内附加值的比重较高;而另一类则是日本、美国等科技创新较强、出口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普遍超过85%。而中国、越南、泰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制造业国家国内附加值占比则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经济体的资源品不是特别富有,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不同行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占比较高。依靠自然资源的农牧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最高,接近90%。而制造业中,食品、纺织服装等中低端产品的国内附加值也都超过70%,主因在于这些行业主要依赖劳动力投入,产品生产对技术和创新的要求也不高,原材料方面我国也具备配套产业。
  而依赖国外原材料和技术进口的产业的国内附加值普遍偏低。例如机电产品(包括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木材造纸、化学和非金属产品等国内附加值不足60%。结合在出口中的占比可以发现,虽然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的出口占比最高,但其国内附加值比重不到50%,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是最低的。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都不算高。服装(6.6%)、纺织(5.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6.4%)、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及部件(4.9%)在我国出口中占比较大。但与主要经济体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纺织服装的国内附加值占比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机配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比重只有45%,远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附加值占比都超过80%。
  关于中国出口附加值偏低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微笑曲线”得到一些启示。“微笑曲线”被广泛用于描述产业链中的国际分工,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创新研发和营销服务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最高,而位于中间的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则相对较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
  例如,虽然我国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有较大比例。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在我国快速发展,到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放缓、外需低迷,国内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上升,中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虽然在向周边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但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依然有34%。
  4、未来方向:技术进步,贸易升级
  关于未来的贸易格局,我们不妨将时间拉长一些,参照一下历史经验。在二战前后的几十年中,美国都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二战以后,由于采用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德国和日本逐渐取代了美国的出口份额:德国的出口份额从40年代的不足2%提高到90年代初的12%,日本从不足1%提高到近10%。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迅速崛起,出口份额从不足2%上升到当前的13%以上,日本、美国、德国的出口份额均有下降。
  总结各国贸易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有一个规律: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在全球出口、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的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出口竞争力。
  所以,尽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全球前五以内的位置,原因在于三个经济体对人才、创新的重视,使得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例如,美国、日本和德国在电子、计算机和光学设备、电气机械和设备等行业的出口附加值占比普遍在80%以上,而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均不及50%。高附加值占比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赚取”的更多,而背后是技术创新和高产品质量做支撑。根据德勤对主要经济体CEO的调查报告,美、德、日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人才、创新政策和环境、物质基础设施等,而中国和印度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但依靠人力成本优势的行业往往容易被其它经济体所取代,而真正能使一国制造业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是人才和创新。
  但往前看,我们对中国贸易的未来并不悲观,同样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由于占有高市场份额,“中国制造”在全球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截至16年底,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高达13.2%。尤其是去年以来全球贸易回暖,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能从贸易改善中获益。
  但长期来说,我国需要逐步实现产业和贸易的升级。中国劳动力、环保等成本在不断提高,而印度、越南等经济体劳动力成本较低,软硬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未来可能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构成冲击。截至17年5月,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的出口份额相比15年底降幅高达0.8个百分点,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这一指标从没有下降过。所以要想保持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实现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产业和贸易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关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投资机会同样存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责任编辑:周宇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实体咋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