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无印良品低重心铅笔率低,为什么还有电视厂商愿意「

为什么 2013 前后几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器厂商发展迅速? |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 2013 前后几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器厂商发展迅速? |
【Easton的回答(92票)】:第一次有两个人邀请我回答,没见过世面的我虚荣心爆发,下功夫写个长答案。一.现状:2013年前后发展迅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理解1. 供应量提升:在2012年后,京东方与华星光电的两条8.5代线量产,大陆的TFT LCD基板面积提升了好几倍;京东方的6代线也是在2011年以后大规模的释放产能的。供应量的提升是基础。2. 市场占有率提升:光有物量,进入不了市场,只会导致产能空出而引起的灾难性后果。1) 华星光电以自有品牌解决了大部分的产品出路问题。2) 京东方的所有5代线与6代线积累的大尺寸产品,包含NB MNT TV,全部转移给新开出的8.5代线,保证了8.5代线的稼动。3) 空出的5代线与6代线,以手机与平板电脑来稼动。二.原因:我们知道这两家产能扩张的背景,所以不用多说为什么供应量为提升,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市占率提升。1. 大尺寸:华星与京东方的两条8.5代线。1) 成本竞争力:如前所述华星基本TV,京东方TV+MNT+NB。从产线架设时间来讲,是比较晚的8.5代线,很多8.5代线之前的缺陷得以避免,低端产品的良率非常好;从模组成本而言,在大陆有优势。就MNT与NB来说,市场竞争对手多数是在比8.5代线更低的世代线上切,更是具备优势,BOE的18.5MNT更是凭借良率优势及后来的8.5代线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2) 市场竞争力:这两条产线的TV,背靠中国的大市场以及比较强的国产TV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而京东方的MNT与NB依靠5代线近10年的积累,与三星、DELL、联想等客户积累了合作关系,为8.5代线的顺利进入,积累了市场基础。2. 小尺寸:京东方的5代线与6代线,以及天马的数条4.5代线,IVO与天马的两条5代线,其它忽略不计。1) 移动浪潮的到来。如果不是因为移动浪潮相伴随的大屏化手机与平板电脑这两个市场,京东方空出的5代线与6代线产能很难稼动,其它家的数条产线也会在深陷亏损。但因为这个市场的快速膨胀为各个显示公司创造了机会,新释放的产能有了出货的空间。2) 竞争对手的失误。在移动浪潮中,显示领域的传统豪强在2013年前后,有几家公司出现了问题。三星着力发展OLED,停止了LCD产线投入,长远来看肯定更具竞争力,也称不上投资失误,但在这一段时间里,三星在LCD领域的竞争力大大削弱,而且三星显示还受到三星移动与苹果的官司影响,在苹果公司的份额下降;CMI与群创合并,直到2014年,才逐渐度过合并阵痛期;AUO高层管理者受美国羁押,导致战略层面的波动;Sharp因为高世代线经营不利,中小尺寸投资停止。这些厂家的问题,导致LG与京东方在小尺寸领域的份额高速成长。三星显示在LCD领域的投资中止,导致京东方与天马在三星移动LCD手机中得到非常大的物量。这也导致京东方成为LCD手机屏幕市场的第一位。天马在联想、华为与三星移动,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持续订单。3) 市场。Nokia、Motorola、Sony等移动终端传统豪强,与日、韩、台系LCD厂长期合作,大陆厂家导入一直比较困难,但随着移动市场快速变化,几家传统厂家相继没落,中国大陆厂家与三星移动崛起,背靠与中华酷联的地缘关系、成本优势及合作历史,京东方与天马在这个市场中快速成长。三星移动因为与京东方4.5代线的合作经历,在5代线与6代线出货量增加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合作。除此以外,无法忽略的山寨市场,拉动了这两家公司巨大的产能,而且利润丰厚。京东方的平板电脑产品更因为山寨市场的份额做到了总量全球第一。4) 技术与成本。因为iphone引发的LCD转向IPS技术,京东方因为在IPS类的技术中有比较长时间的从业历史,导致在这一波转型中,成为技术相对领先的厂家,对台系厂家实现了超车。在中低端的TN产品中,因为地缘优势,成本优于各路竞争对手。三.对于未来的展望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成熟的a-Si LCD领域能形成战斗力,已经超越台湾。LTPS与Oxide替代非晶硅是大势所趋;OLED替代LCD也初具态势。中国企业在这些新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在这些领域走的非常艰难。与其它科技领域相同,受中国基础科研能力与教育能力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创新力非常差。在快速变化的显示领域,中国几家平板显示企业要避免彩管年代的突然崩溃,要下苦功夫。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还在韩国。想超越三星与LG,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苗头。从未来来看,这5年内也不会占优。未来的路还凶险而漫长。【知乎用户的回答(6票)】:1、其实国内开始液晶热从09年就开始了,国内京东方与华星光电当年开始上马国内最大的两条八代线,由于项目投资巨大(动辄几百亿),对地方财政及就业拉动巨大,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一下子就被这个行业吸引了,因此你看到这个产业在国内遍地开花;2、由于国内领头企业的快速扩展,使得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韩国厂商非常担心,因为这导致了面板高价回归正常,甚至导致价格持续走低的局面。因此他们也加速了在国内的投资,尤其是三星、LG,台湾厂商因为政策问题无法在大陆直接投资建厂,再加上被韩国厂商的打压,现在有实力就只剩下友达与新奇美;3、我国一直是液晶面板的进口大国,每年的进口额位列前三,政府当然希望有自己的产业,以确保产业安全,而且政府对国产自给率是有目标的,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因此政府产业上的支持也是推手;4、面板产业本身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效应才可能稳定盈利。日韩台厂商经过多年的扩展与发展,具备了规模效应,而国内这个产业刚刚发展,远未达到规模效应,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一段时间的投资热本质上是在追求通过扩张实现规模效应;5、市场驱动。有知友回答了,不详述了就。前面有知友说国内企业技术不行,我认为,国内企业确实存在各种问题,但在技术上追击的速度并不慢,甚至有些首发的领先技术。对于国内产业来讲,最严峻的问题是,上有装备及材料还控制在日韩美德的寡头企业手里,要想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还有很长的路。【HenleyLiang的回答(2票)】:我刚进液晶行业不久,我所知道的也都是前辈跟我们说的。以前是韩国日本台湾三足鼎立的时代,中国一直处于无屏时代,后来国内开始支持液晶行业,液晶行业发展趋势是三年技术增长一倍,价格下降一倍。现在日本,台湾都已经逐渐的往里收,不再扩张,中国就正好趁这个机会去扩展市场,于是就出现华电,熊猫,国显,还有boe这些国内的液晶企业。【汤周磊的回答(1票)】:我虽然不是行业内的人,但是因为我马上就要购买自己的显示器了,所以对显示器市场也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于是乎,我只能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所以我的回答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来探讨一下这个题目吧。我对这个时间点2013有些许的看法。国家大力支持液晶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7年,但是为什么楼主要说是2013年呢,这里可就有讲究了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国家对液晶产业的支持初见成效,毕竟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在经过了发展之后,国内的液晶产业变得更加成熟与完善。2、人们的需求变大,液晶面板的成本下降使得人们觉得大屏液晶走下了神坛变得更加亲民。3、国内厂商得面板价格走低,是的国产得电视显示器在市场上博得了巨大得份额。综上所述:题主觉得2013年之后液晶显示器厂商发展迅速得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得人用上了国产得大屏电视(得益于低廉得价格),2013年前后大量低价得网络电视得出现,国产电视的价格和日韩厂商的价格差距非常的大,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国产的电视。所以很难说国产的液晶现在的快速发展是得益于先进的技术还是通过价格的手段,所以我就来说个例子回答题主的问题。一、推动的关键因素和大事记1、中国政府支持液晶技术 上广电等三家龙头企业整合()(大事记)2、价格(因素)二、能否超越日韩我觉得短期内不现实。中国大陆过去在显像管领域的制造能力的确很厉害,但是在液晶领域一直被日韩甩在身后,不是我不看好大陆的液晶,而是我觉得大陆的液晶发展之路还有很长。大陆的液晶厂商有很多使用的面板来自于日韩,还有些是别人不达标的面板通过渠道流入了国内,卖给了国内的消费者。接下来我说原因:1、就算是合作,很多是渠道上的合作,而日韩企业的高端液晶生产技术是不会跟你分享的(你觉得现实吗?)。2、价格战。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样,如果不是依靠技术的领先抢占的市场,而是依靠价格,那么,还有什么动力推动国产液晶厂商的进步呢。【YingMi的回答(1票)】:虽然曾经涉足过这个行业,毕竟已经不管这块很多年了,可能理解有偏差。======================================================================04年的时候接触过一些LCD厂商,当时的排行是Samsung, LG, AUO, QMO,现在基本也是吧。LCD Panel行业这四家近乎垄断,前几年还有美国对这四家的反垄断调查和罚款的新闻。出于垄断原因和液晶屏的巨大市场考虑,国家也会扶持液晶屏产业,因此这10年来国内的液晶产业发展很迅速。当然,在04年的时候由于利润率的问题,日本的液晶产业已经开始向台湾转移,我觉得这10年以来,国内液晶产业的发展也有产业转移的因素在内。【StupidHans的回答(1票)】:看过一个新闻说TCL下属的华星光电挖角台湾面板技术人员,待遇数字不变,台币直接换成人民币。待遇涨了三四倍,是你的话你来不来?【安平的回答(1票)】:感谢 知友的邀请。关于2013年我国显示器厂商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目前排名第一,第二的知友已经回答的非常充分和清晰。下面我就未来能否超越台湾和韩国表述下我自己的理解。回答将包括一个前提:产业链竞争,以及两个关键因素:技术和市场1. 前提:显示器厂商的竞争本质上是显示行业产业链的竞争。可能我们目前消费者所接触和了解的显示产品基本为下游产品,如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中游产品,如京东方,华星光电,LG Display等面板厂商。实质上,显示行业产业链条发展比较成熟,上下游延伸也较长。举例为证:(资料来源可参见:)以韩国企业LG为例,LG Chem属于上游企业,可以提供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等产品,LG Display属于中端面板组装和制造企业,而LG Electronics(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LG 电子)负责制造下游产品,G2手机,显示器,电视等等。目前,知名的韩国台湾企业在显示行业全产业链都有布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判断一个国家的显示行业是否具备竞争力,应该从产业链全局角度出发,而非仅从下游产品。(举个相对便于理解的例子,汽车行业。国产品牌汽车市占率再高,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发动机技术为代表的上游和中游制造和研发实力我们都不完全具备。)如果考虑到这个前提,我国显示行业超越日韩台湾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路要走。以上游关键材料偏光片为例,目前国内市占率最高的几家企业都是日韩企业,如住友化学,LG化学,日东电工等,而且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多为简单切割和组装工作,核心研发和制造(前半段工艺)都是放在本国生产。乐观的消息是,政府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如关税,政策扶持等鼓励日韩企业生产线转移,以及扶持本土企业发展。作为战略性产业,显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推广,我们也应认识到在这个行业,“赶欧超美”仍需更长时间和更多努力。2. 关键因素一:技术关于技术,前几天看到爱范儿的一篇关于康宁公司的报道,说康宁相信“耐心资本”,这是一种押注于未经验证的技术的理念。在制造业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内经常提到的理念就是“弯道超车”。逻辑上来讲,“耐心资本”和“弯道超车”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在现有主流的技术中,国内产业因为起步较晚,技术落后,市场被压制等,已经很难实现超越了,所以必须看得更远,提前布局,从下一代技术起步,实现和西方厂商平起平坐,最终“弯道超车”。以显示行业为例,从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到LCD(液晶显示)技术,我国显示行业基本处于技术落后,被动挨打,学习和模仿,借助成本优势进行市场竞争这几个竞争态势上,核心技术被控制的各种心酸和血泪数不胜数。从目前来看,有可能成为接替LCD成为下一代显示主力技术的是OLED技术。目前,我国的显示厂商已经有提前布局(如京东方,维信诺和天马),国家和行业层面也有相关动作,如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立行业同盟等。整体而言,也存在明显劣势,如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成本高,良品率低,缺乏可市场化应用产品等。就OLED技术而言,我们没有明显落后于日渐衰退的日本和台湾对手。但是韩国对手目前始终保持领军身位,无论是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高成本与低良品率是目前OLED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开发可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终端成品等等。无论如何,起码可以认为,在下一代技术方面,我们开始提前发力和布局,没有重现以前完全被动和等待的状态。3. 关键因素二:市场我想这里的“市场”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是拥有稳定而可靠的行业内客户,二是拥有广大的终端消费群体。优秀制造业公司的竞争力体现之一就是拥有下游的稳定需求,以及与客户间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这一点需要品牌,技术,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财务,法务,销售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协调和努力。举个简单例子,可能相比很多欧美公司,我国企业在与客户拉关系的过程中相对不那么受“拘束”(如回扣和礼品),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客户还是会选择欧美公司的产品,这可能就是包括稳定的供货,良好的技术等因素的优势。能够在核心部件上切入Big Name的供应链也是自身实力和品牌的良好证明,这一点,本土厂商还需更加努力。第二点对于市场的理解,即广大的终端消费群体,我想这是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相比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地域相对狭小,消费群体人数有限,消费结构已经基本成熟,咱们的“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将是我们的优势。这个优势可能短时间内,或者技术上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但是我想引用柳传志演讲中说过的那个希腊神话:大地女神盖亚与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安泰俄斯和巨人搏斗,相比之下,两人的力量天地之别。但安泰俄斯有一个优势,每当他处于困难的时候,他就会跪下来亲吻他的大地母亲,亲吻一次他就会变得更加高大、更加强壮。这里先不论联想与苹果如何对比,我想表达的是,广阔的消费市场可以孕育众多的终端厂商,众多的终端厂商也可以实现更大的下游话语权,可以实现对上游更大的影响力。我们的巨大消费群体将会是我们本土产业成长和发展的“大地母亲”。当然这仅仅是可能路径之一,也需要更多因素如政府,产业层面的努力,欢迎大家共同探讨。【王玉堂的回答(1票)】:国有资本的扶持导致了现在大陆显示面板生产线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论技术创新力和工艺能力照着韩系日系企业相比的差距不是光往里投钱就能解决的。先拿三星来说,人家是什么地位的企业大家都清楚,产品布局涉及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光从自家芯片设计和生产业务中下流到面板设计和制造业务中的技术、设计理念、行业标准、监管标准就足够保证三星在显示面板行业的老大地位。再拿LG来说,IPS这一技术的市场认知度有多高大家也都知道,再加上人家的掩膜板制造业务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日本DNP、SKE、Hoya、韩国的LG),想赶超LG也很难。而我们的技术呢,了解集成电路领域的都晓得国内现在的水平跟国际上先进水平的差距。同理啊,面板制造跟集成电路基本就是一码事,我们搞一款新产品都是先买来其他公司(尤其是韩日企业)的产品来逆向解析(微观下看一看量一量,电学上测一测),看看人家有没有应用什么新的技术,哪些设计比较奇特,细研究他们的面板,真的是每处设计都不多余。最后再看看会议论文,SID之类的,看看人家发表的文章里面的技术含量,不是特别前沿新颖的技术,就是基础理论问题的分析,都是硬货,我们的论文质量水分比较大,原因不解释了,因为不是在面板领域特有的问题。题主想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赶超,想必这也不是该领域特有的问题。(完)【JeffMa的回答(1票)】:建议你去看财经郎眼 有一期讲 三星和苹果的,解释了你的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大概就是韩国发明了oled作为未来的显示器,可是现在的led显示器和其他等离子液晶显示器都还没有被淘汰和赚够钱,而且oled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大面积量产。为了利润最大化所以暂时不会淘汰以前的显示器,但是仅仅是暂时的。美国不可能去做韩国的代工厂,日本的技术也很先进又不傻,日韩都了解不能再上马扩建老显示器生产基地了,要时刻准备着革新技术应对oled的来临。于是中国,虽然不傻,但是没有技术,只能做代工厂,就成了炮灰,去大力发展将会被淘汰的老式显示器,去接日本韩国的订单赚微博的利润。等韩国赚够前,oled一上马,中国企业没赚回本的的全跪了。所以现在中国显示器行业很壮大。谢谢。【耐诺的回答(0票)】:自从进入视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已无处不在,液晶面板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牛奶和面包”。多年来,中国电子产品整机制造业饱受“缺屏之痛”,随着国内两大面板生产厂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2012年双双盈利,面板业国产化加速,多年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正在逆转。而大陆市场巨大需求为本土面板厂商持续盈利提供了有利保障。中国大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为本土面板厂商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本土大尺寸液晶面板已经占据了全球10%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本土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投产和量产,份额将继续扩大。2012年液晶电视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移动智能设备市场的火爆现象,在2013年也有望得到延续。2013年,国内整机电视厂商对外面板采购将有望进一步减少,但由于国内产线产能有限,对外采购比例仍非常大。但随着国内产线产能的提升以及韩国在中国投资的两座面板厂也将陆续投产,国内整机厂商对台采购量将逐年降低。【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关键是大量程序员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千元左右价位对程序员来说不是问题【F-0518的回答(0票)】:感觉这个视频也许能说明问题【陈远丰的回答(0票)】:排名前几位的答案已经十分完整了。稍微补充一下。1:国内的显示人才储备相对于产业规模来说极其缺乏,且没有高端研究支持。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在高代线良率爬坡的过程中都高度依赖韩国以及台湾的技术人员的经验,但是最终有没有培养起自己的队伍,或者说核心技术和经验是否能够继承,都是未知数。此外,技术基础的缺乏在Oxide以及OLED这类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会使得国内产商更加困难重重。毕竟a-Si TFT-LCD的线技术成熟,属于砸钱买设备买人总能够起来的状态,但Oxide和OLED显然不在此列。2:国内面板企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国资背景,政府支持,毕竟都是百亿的大项目,这无可厚非。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财报看不透,比如某产可以在高代线爬坡困难的时候卖卖地卖卖煤什么的然后年报依然保持盈利(私货,权当看看)……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就不展开了。3:新技术的突破是最大的未知数。如果说Oxide(LG,Sharp主导)以及LTPS的大面积化(三星主推)以及其连带的OLED降低成本和良率提升困难,那么a-Si和TFT-LCD在未来还有相当长的活路,这样国内企业将有足够的时间。但是一旦出现技术突破,平面显示技术比国内厂商预计的更早进入换代期,国内企业处境将十分危险。总的来说,利用资本和市场优势量产成熟产品,技术薄弱就是目前的现状。貌似在国内众多行业都普适。【范范的回答(0票)】:都谈这么多了,如果题主是作报告就不要看我写的了。1:日韩台厂技术封锁失败,台湾和韩国其实曾经也靠技术日本封锁失败才成长的2:日韩台厂大尺寸液晶生产线升级停步,8代线10代线已经那么多年了,代表技术成熟。3:高投资和高能耗,这恰恰是国内的优势,政府喜欢,消费者认知度够高,不像以前还有PDP和背投捣乱。
馆藏&682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tcl平板电视
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010- | 010-
手机版:官方微博: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台积电、三星10nm良品率低,芯片厂商心慌慌!
台积电、三星10nm良品率低,芯片厂商心慌慌!
太平洋电脑网
【PConline 资讯】如今包括台积电、三星的10nm工艺量产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苹果A11/A10X、麒麟970、联发科Helio X30、高通835都会用上这一制程。但据台湾媒体的最新消息,台积电、三星两家的10nm工艺良品率都不如预期,量产面临尴尬境地,甚至影响到了未来新工艺的研发。而据称三星10nm良品率甚至还不如台积电。最近的五个工艺世代,台积电一直由资深研发总监吴显扬(16/7nm)和曹敏(20/10nm)轮流领军,而未来的5nm则交给了今年3月才加入台积电研发部门的前高通资深工艺总监Geoffrey Yeap。另外,台积电计划在2020年量产5nm,而届时英特尔也会量产7nm。如今10nm良品率问题这么大,看来芯片厂商明年又要争破头了..相关阅读:三星新Galaxy J7曝光:正面很熟悉,背面很亮眼TCL将于CES发布黑莓新机:是时候让全键盘归来了这么便宜的手机数据线,以后在淘宝上再也买不到了.cn/869/8694240.html.cn/869/8694060.html.cn/869/86935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太平洋电脑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喜欢数码的都在这儿
作者最新文章为何锤子手机一直强调白色手机成本高? - 知乎9被浏览1114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印良品低反弹枕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