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起出离心的标准和菩提心之间有什么关联

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学佛网
&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
发布:自性半居士&[ &]&& 日期: 10:41:00&&
问: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达照法师答:出离心有狭义和广义的。狭义的出离心就是“我要了生死”。这人在生死轮回当中受很多的苦,有我执,要把我执破掉了生死,彻底无我,超越这个自我,这是狭义的出离心。广义的出离心就是“我愿意舍弃痛苦,包括现在,包括每个念头生起来,就告诉自己:‘这个念头是痛苦的,我不生了;这个事情不行的,我不做了’”。就是你随时随处、所有一切处,都可以使自己舍离痛苦,远离不安,这就是广义的出离心。一般来说,如果简单地说,菩提心就是“我要成佛,我要使一切众生都成佛”。心里就这么想,这也算菩提心。发菩提心还有一个过程,就是要能够使自己随时随地,包括讲话、做事,都围绕在事上,把自己的那颗烦恼、自私、嫉妒的心全都降服住,这样完全不围绕自我,才见到自己的心,这叫伏心菩提。然后明白自己真心了,我执破了,这个菩提心才算真正的明白了,叫胜义菩提心。一直到成佛,这个菩提心才圆满证得。所以标准是,菩提心生起来要一直到成佛。因为它是动力,如果这个动力只是到半路的,只是到菩萨的,那菩萨以后到成佛这段路就没有动力了,所以他必须要到成佛。菩提心就是要成佛、觉悟。苏州西园寺有位济群法师,他写了很多关于三皈依的书籍――《修学三皈依》、《如何发菩提心》、《菩提心共修》,就是让大家先认识,在心里“我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皈依感――生命的一种依靠、一种依赖,心灵的一种依赖、一种归宿感;然后第二个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有一个动力、一个标准。这两种树立起来很重要,要长期地模仿。我们自己不是菩萨,就做个模拟菩萨,模拟菩萨的行为,模拟菩萨的品行,修修布施,做好事,包括给大家说法,都是做一个模拟菩萨――泥菩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什么关系?-问佛-佛教在线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什么关系?
日 佛教在线 次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将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称为修学佛法的三主要道,这也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何为出离心?即出离轮回之心。我们在前面讲到,应不断思维三恶道之苦。这种思维的意义,正是为了对出离轮回产生迫切感。如果意识不到三恶道之苦,或许觉得轮回挺有意思。尤其在物质丰饶的今天,多数人的生活环境相当舒适,很容易迷失在物欲中。佛经说人生是苦,可能不少人无法产生共鸣:“人生哪里苦呢?不是有很多快乐吗?”倘能如理思维三恶道苦,就会发现,这些快乐只是漂浮在轮回苦海的一堆泡沫。出离轮回,才是究竟摆脱痛苦的唯一出路。出离心有两种走向,一是趋向个人解脱,证得阿罗汉果;一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然后引发菩提心,最终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说,出离心不仅是成就解脱的保障,也是成就佛果的基础。
何为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没有菩提心,就不是大乘行者,就不能成为菩萨,更无法成就佛果。但菩提心又需要以出离心为基础,需要看到在这个世间,不仅我们自己长劫辗转轮回,一切如母有情也在苦海中生生死死,无有了期。当我们具备这种认识后,才可能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在自己解脱苦海的同时,进一步救拔众生。如果缺乏这种认知,菩提心只是一句口号,修行也往往缺乏动力。有了菩提心,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利益一切众生。真正将菩提心发起来、发到位、发圆满,成佛就没问题了。
相关图书推荐:
&&&&&&&&&&&&&&&&&&&&&&&
&&&&&&&&&&&&&&&&&&&&&&&&&&&&&&&&&&&&&&&&&&&&&&&&&&&&&&
&&&&&&&&&&&&&&&&&&&&&&&
&&&&&&&&&&&&&&&&&&&&&&&&&&&&&&&&&&&&&&&&&&&&&&&&&&&& &
&&&&&&&&&&&&&&&&&&&&&&&&
&&&&&&&&&&&&&&&&&&&&&& &
编辑:贤莉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发表评论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学佛网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发布:清梦居&[ &]&& 日期: 13:20:00&&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着便是“菩提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将来它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觉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我们。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
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
摘自:《慧灯之光》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上士道,也就是大乘菩萨的发心,这是善的动机中难度最大的。以我的一己之见来看,能走上上士道的人很少很少。凡夫从无始至今,都对自己珍爱有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打算,很少考虑别人。即使考虑,也是有条件的,从不会无条件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想成就世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难,而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却并非易事。可是,一旦缺少这些根本,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功。
因此,无论发菩提心如何艰难,我们也要向这个方面努力,要挑战自我,挑战自私心,并坚持不懈地与它作斗争。如果肯下功夫,我们最终必定是会胜利的。
以前因缺乏智慧,所有人都毫不顾忌地爱自己,为自己打算。但是,我们的自私心不但没有理由、没有根据,并且是我们获得最终安乐的大敌。关于这一点,在我们以前所学的世间文化里从没有提及,虽然有些人说过一些类似的话,但深度却远远不够。只有佛将这些真理告诉了我们,在依靠佛陀教言进行观察抉择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以前为了自己所作的一切是何等错误!就能由此而发起菩提心。由此可见,菩提心是最关键的,也是善的动机中最殊胜的。
什么是菩提心呢?所谓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要有决定度化众生的慈悲心。或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多少能力,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不修行,就会永远没有能力。如果肯努力修行,虽然目前能力不足,也无须为此担忧。
释迦牟尼佛也是从凡夫开始学道,从而获得成就的,并不是先天的佛。米拉日巴传记里也有记载,他的弟子曾说道:“您肯定是金刚手或某尊佛的化身。”米拉日巴当场就批评道:“你们这样讲,虽然是对我的恭敬,却是对法的极端诽谤。因为你们不相信佛法能将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一个象我这样的人。”所以,有没有能力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现在去做。
当然,偶尔生起一个“我要度众生”的念头并不是很难。在没有遭遇任何痛苦折磨、衣食无忧之时,也许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譬如要选择自己与他人当中二者必死其一之时,虽然我们羞于情面,不便说“要他死”,但肯定会说“我不要死”,这就是菩提心不够的标志。
第二、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因为只有成佛,才是度化众生最究竟的手段。虽然度化众生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最迫切的手段,并不是指仅仅给予他人一定的钱财、名誉、地位,如开办慈善机构,让穷人吃饱穿暖、没有病痛等等,而是为人们传法,令其明白道理,这是真实利益众生的唯一方法。
其实,在发菩提心以后,作为大乘菩萨,除了那些眼下虽有利益、却后患不绝的事不能做以外,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无论大小巨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佛陀的劝告,也是大乘戒律不同于小乘戒律之处。
在小乘戒律里,能做的事与不能作的事划分得十分细微,永无开许之时。但对大乘菩萨而言,只要没有自私心,在能够利益众生,且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大乘菩萨戒正是以此深远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来制定的。
但是,大乘菩萨主要不是以世俗手段来度化众生,而是通过弘扬佛法,让每个众生明白如何去选择正确的道路。因为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如果他们知道这条路是最安全的,就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主动欣然地走上菩提大道。所有的行善都不应该是被动的,勉强的行善因为只是行于外表,而不是发自内心,实际上就不是善。所以,让每个人理解大乘佛法的精神、见解与行为至关重要。
对于其他众生,则可以采用其他相应的手段。比如:在放生时,就应该为所放生命念诵佛的圣号和咒语。因为,如果为其讲法,它们也无法明白,但我们相信,为其念诵经咒肯定可以在它们的心田里播下解脱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很快成熟。到那时,它们便会明白这条路该怎样走,而且会主动地去走。对于动物,我们只能用这种方法。然而,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为人讲法极其重要。
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的解释里,讲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说:成佛不是大乘菩萨的目标。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标的话,那么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没有目标呢?
此话的真实意趣是,如果仅仅因为佛非常伟大、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而发愿成佛,就没有考虑众生的解脱,所以不是大乘法。这句话揭示出:如果不考虑众生的解脱,即使为发誓成佛而再努力也不是大乘法。
作为五部大论之一的《现观庄严论》,不是浅显的论典,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修法和窍诀。很多高僧大德的“窍诀”,都是从五部大论等众多经论中提炼出来的。以上观点,也是华智仁波切从中归纳出的一个重要开示,大家一定要重视。
综上所述,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
在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请回头看一看,自己在学佛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所做所为是不是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解脱,而只关心如何利益众生?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来都没有想过,相应的行动就更不要说了,那么,我们就不是大乘的修行人。即使每天念诵《受菩萨戒的仪轨》,如果没有“我要为度化众生而成佛”的决心,则念得再多、再动听,对我们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仅是形式而已,这是很可怕的。
如果至今还没有生起菩提心,就应当励力生起。其具体的方法,在《普贤上师言教》里有比较详尽的说明。《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有更广的一些修法,在《慧灯之光(二)——五加行的修法》中,已经收集了这些修法的详细内容,此处不再重复。开示不是论典,一看就能够领会,在领会之后若肯实修,就能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
众所周知,一位体育运动员经过训练所获得的成绩,是未经锻炼的人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如果我们经过锻炼,也同样可以做到。菩提心是否具备,是与锻炼与否密切相关的,而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如果不从现在开始锻炼发菩提心,就将永远是自私自利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大乘修行人。如果锻炼一段时间(三个月、半年或一年),多少会修出些菩提心来。发菩提心不仅要靠锻炼,还须其他助缘,如听闻菩提心的功德、闻思相关的大乘经典、尽量地积累资粮等等,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若能这样,发菩提心也不是很难。对于不修行的人来说,发菩提心很难,但对修行精进的人而言,这也并非难事,学佛的人必须要过这一关。
正如以前所讲的比喻一样,古代的城市都有城墙围绕,假如城墙只有一个城门,则所有进城的人都必须通过此门,才可以到达城内的任何一户人家,否则一家也去不了。同样,如果没有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一关,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就无法修习真正的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等法。如果过了这一关,修净土、禅宗、中观、大手印或大圆满,便可由我们任意挑选。
在家居士修出离心,与上班工作并没有任何冲突。一个现代人所要养活的家口,顶多只有七、八个。而在佛住世的时候,即使日理万机的印度国王,也可以在佛陀的适当安排下,使管理国家与修学大乘佛法齐头并进。同样,在我们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后,也不是要立即不上班、不处理家务、放弃世俗的一切,只要对世间没有贪执之心,就可以在做世间工作的同时进行修行。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但与平时的工作没有冲突,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的关键时刻,真正的修行人反而会处理得更加完美。
当然,对于那些虽然相信因果轮回,但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些世间圆满而作善事,却不愿意修解脱道的人而言,是不需要出离心和菩提心的。然而,对于修解脱道、修菩萨道的修行人而言,发菩提心是必须特别强调的首要问题。
有了菩提心,修行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为菩提心本身已经包含了积累资粮、忏悔清净罪业等等不可思议的能力。因此,菩提心是开启大乘佛法门扉不可或缺的“万能钥匙”。
菩提心可分为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前面所讲是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大乘佛法,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所以,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办法修持大乘佛法,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难艰辛之时,能保持这种精神是极难的。平时我们在顺意安适之时,于修法打坐之中,偶尔生起“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头也许不是很难,但这种菩提心是不稳定的。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
只有依靠菩提心,才有希望走上大乘佛法的解脱道,这是真正的依处。无论是谁,都应该有一个依处。那么,我们应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的依处呢?每个人都知道,以金钱、名誉和地位为依处是靠不住的。亲人、朋友、同事可以作为依处吗?亲眷好友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现世的生活问题,但是,在了脱生死的难题上,他们却无能为力。佛经里将此比喻为:两个不懂水性的人同时溺水,是谁也救不了谁的。同样,亲友和自己同是凡夫,同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他们连自己都不能自救,又怎么能拯救我们呢?所以,把他们作为依处也是靠不住的。那么,以一些社会团体等为依处,是否靠得住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解决生老病死、从轮回获得解脱的问题上,谁也帮不了我们。唯一值得我们依靠的就是解脱道,特别是菩提心。
即使我们现在活得很开心,但这种快乐是不可能持续到永远的,我们将来肯定会面临很多苦难。有的人因为现在没有明显痛苦,就不为来世作准备,却因为担心将来会过苦日子,而处心积虑地去拼命挣钱,甚至不考虑因果,这是很愚昧的。他们没有想过,毕竟我们已经投生到人间,日子就算过得再苦,与三恶道的苦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下一世我们会投生何处?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获得人身?这是很难保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下一世做充分的准备,这才是理性的选择。所谓充分的准备是什么呢?既不是发财,也不是求名,而是要修法。虽然小乘的法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众生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唯有菩提心才能救度自他。
在以前的所有文章里,我都没有特别强调大圆满等密法。现在我本人,也没有奢求证悟大圆满。为什么呢?是不是大圆满不殊胜呢?不是。大圆满、大中观等密法是非常殊胜的,但我的根基还不够,出离心、菩提心等基础还没有打好。这就好比一个人要画壁画,如果墙壁都没有,又画什么壁画呢?所以,首先要把墙壁砌好,然后才能于其上作画,目前我的状况就是如此。所以,虽然大圆满、气脉明点等修法,是我所欠缺和必须的,但我现在只能处于希求、向往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阶段当中,暂时不去追求、向往大圆满等密法,因为即使向往,也是无济于事的。现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将基础打牢。而基础的修法只有两个,一是出离心,二是菩提心。外加行、内加行的很多修法,都是围绕这两个修法而展开,都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而进行的。
我当前的境界就是这样,不知道你们的境界如何?你们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只有你们自己才了解。我想,作为一名佛教徒,尤其是听闻过许多大乘佛法的佛教徒,其目标决不应该是金钱,决不应该是现世生活中所谓的圆满。很多人或许还是像我这样,离大圆满等高深密法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人就应该从基础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开始。
出离心要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四个外加行修起。外四加行修好以后,出离心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而世俗菩提心包含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的修法就是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法为门径,以此修法即可产生慈悲心。一旦生起慈悲心,离菩提心也就是咫尺之遥了。只有像这样一步一步地走,我们才会有希望。
所有修行人都应该自我审视,问问自己究竟在希求什么,树立了怎样的目标?如果发现目标不正确,就等于发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那么,我现在就只能算是一个尚未入门的人,如果再不努力,就将永远是凡夫。如果现在肯踏实地去做,每个人都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因为,释迦牟尼佛所传的菩提心修法,主要就是针对像我们这样没有入门、没有发菩提心的人而言的。
以前的一系列开示,几乎都是关于出离心和菩提心的,虽然我也了解五部大论或密宗的修法,但这些法目前对许多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就像厨师应该做食客能够消化的饭菜一样,假如厨师做了很多,食客的肠胃却不能消受,又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呢?我之所以现在不太愿意介绍许多高深的法,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为什么我要反复强调这些基础修法呢?因为这样反复,就可以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能更重视这些基础。如果我只是轻描淡写地随口带过,你们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印象。或许有人已经因为我的唠叨而厌烦了,但无论怎样,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是贯穿于修行始终的中心要点。
有些人将这些基础修法弃置不顾,在不知道何为灌顶,不知道灌顶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情况下,不辞辛劳地奔波于藏汉两地,到处去接受灌顶。但这样的结果,却与解脱道没有多少关系,所以,希望每个修行人都能以出离心、菩提心为目标,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只需坚持不懈地在这两个修法上下功夫。只有过了这两关以后,才能考虑大中观、时轮金刚、大手印、大圆满等高深妙法。在藏密里,殊胜的法多如牛毛,应有尽有,但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是没有资格修这些法的。总之,目前对我们而言,唯一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摘自:《慧灯之光》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img STYLE="HeiGHT: 337 WiDTH: 580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a64fd5c6f65&690" WIDTH="580" HEIGHT="337" SMALL="0" ACTION-DATA="/middle/a64fd5c6f65&690" ACTION-TYPE="show-slide"
ALT="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TITLE="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
在人间博客精彩纷呈,不要急于离开哦!O(∩_∩)O~
&在人间特别为您推荐的【菩提心】博文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在人间的私人微信号,每日更新,愿利益一切有缘众生:livictorlei
在人间的新浪微博,每天发布九本书的九句震撼教言!
在人间的微信公众平台:zrjblog&&&
只发收藏级经典文章,快来关注吧!
昌列寺官网微信平台:fojiaochangliesi
分享尊贵的上师嘎玛仁波切的精彩言教,快来关注吧!&&
我的更多文章:
( 06:38:58)( 06:26:35)( 10:19:19)( 20:13:45)( 06:05:44)( 06:03:39)( 12:54:49)( 06:29:47)( 06:25:44)( 06:36: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傅老师为闽东佛学苑男众正规班师生开示
要培养出具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的人才来
听讲随便谈话是不道德的
 ■ 听讲时可以欢喜而笑,
  但不要无聊谈笑
 ■ 依赖会把原来懂的也忘掉
 ■ 抓猫抓头颈,做事动脑筋
 ■ 要出现自己的智慧,
  才能打败烦恼的敌人
 ■ 要培养出具有出离心、
  菩提心、正知正见的人才来
 ■ 居士老师对出家学员
  应有的尊重
 ■ 居士说法,不为名,不为利
 ■ 我盼望为你们讲课
 ■ 你不修行,理论有什么用?
 ■ 吹吹打打,大方向错误
 ■ 在出家这点上,我要跟你们学
 ■ 出家心里没有家
 ■ 出家人要学具足戒
 ■ 在生活上,出家人不能像
  在家人那样
 ■ 要保持出家人的威仪
 ■ 还俗是倒退
 ■ 居士说法是末法时期现象,
  是被逼出来的
 ■ 希望你们一颗菩提心当法师
 ■ 出家智慧大
 ■ 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智慧
 ■ 虚心和自卑是两回事
 ■ 佛弟子是小狮子
 ■ “惨”说明了什么
 ■ 我心里也不好受
 ■ 你们要有志气,将来当大法师
 ■ 佛弟子素质:出离心
 ■ 经上说:“反吐不食不尝味”
 ■ 出离是出离世间的享受
 ■ 做个菩提心的不倒翁
 ■ 老师好生气,早被气死了
 ■ 发菩提心,不要为自己
 ■ 一句话,就能使人退菩提心
 ■ 开门到众生中去,才叫大乘
 ■ 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
 ■ 退失菩提心,就挨训
 ■ 大乘佛法能为自己打算吗?
 ■ 现在是需要我们为娑婆世界
  作贡献的时候
 ■ 摧毁三宝,是最大邪见
 ■ 要牢记你们是释迦佛的弟子
 ■ 教育事业才是真正的“佛事”
 ■ 不懂、不学佛法,是在干
  “灭法”工作
 ■ 不要说“出家修不好”
 ■ 说在家修得好,出家的心
 ■ 要敢于排除邪见,
  敢于改正错误
 ■ 要有坚固出离心、菩提
  正知正见
 ■ 培养爱国爱教的人才
 ■ 爱教必须爱国
 ■ 一颗中国心
 ■ 从事清净教育,也是一种贡献
 ■ 讲精神文明,是祖国最需要的
  一项事业
 ■ 要报广大众生的恩
 ■ 众生需要法,苦地方也去
 ■ 要报父母恩
 ■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信仰自由
 ■ 不要把佛弟子引到世俗路上去
 ■ 别忘了报佛恩
 ■ 佛教是报恩主义
 ■ 要使正法重新兴起来
 ■ 不学戒定慧,怎么报佛恩啊
 ■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为佛法,老命要拼,
  小命更要拼
 ■ 是龙是蛇?你愿做哪个?
 ■ 狮子不吼,外道就进佛门
  来捣乱了
 ■ 道风坏了,法身慧命就完了
 ■ 希望你们将来当法师弘扬正法
要培养出具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的人才来
  主持人丁杰:先请闽东佛学苑的教务长广兴法师跟大家说几句话。(大众鼓掌欢迎)
  广兴法师:各位同学,今天呢,殊胜的因缘,请傅老师来为大家讲话作指导,希望我们这个学期,乃至以后下去要好好地读书,修学要并进啊,学习方面,德行方面,要更进一步。今天好好地听苑长、副苑长、还有教务部老师们开导。现在我们请傅老师在学习方面、道德方面给我们指导方向。(广兴法师向傅老师微笑说)有请傅老师给我们讲话。(大众鼓掌)
  主持人:下面就请我们闽东佛学苑的副苑长傅老师给我们大家讲几句话。 (鼓掌)
听讲随便谈话是不道德的
  傅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头一次跟大家见个面,讲几句话。为了使我们每次的课堂能够很庄严,我不过老话重提,在课堂里是不允许讲话的。当老师提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讲话,老师没有提问题,你只有听的权利,没有讲话的权利,因为你们是来听课的,不是来讲课的。每个公民,都有说话的权利,可是你的说话,就不能够干扰别人,你一说话,就干扰别人听课,这是很不道德的。
听讲时可以欢喜而笑,但不要无聊谈笑
  我们信佛的人,佛弟子要欢欢喜喜,能不能笑?可以笑,笑就表示欢喜。如果你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你觉得很欢喜,你略露笑容,哪怕笑出一点声音来,我这个老师认为也是好的。如果你跟别的同学讲话,又出现了一些无聊的笑容,那都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在讲话前,先给大家这两点贡献。
依赖会把原来懂的也忘掉
  今天包括你们老师在内,因为这儿的老师,有几个都是我的学生。由于我没有把你们培养好,所以今天还是要你们来听课,你们这几个人啊,非常自由散漫,拖拖拉拉,没有一个跟烦恼打仗的气慨。昨天我也说话了,今天我在房里也找你们训话,我说你们的精神面貌还比不上我71岁的人,这是依赖我成习惯,你们再这样依赖下去,还能懂什么?原来懂的东西也忘记了。
抓猫抓头颈,做事动脑筋
  我教给你们的不属于你们自己,你们自己做出来的才属于你们自己的。举个例子说,因为我手臂疼,穿衣服不方便,今天进来一个小何,你自己不会动动脑筋吗?帮我穿衣服都穿不上去,都要我教他,他是从我手臂上剥上去的。我跟他说,你看,一只小猫,你只要拎它的头颈,一拎就拎起来了,你抓我的衣服的领子嘛,一拉就起来了嘛。
要出现自己的智慧,才能打败烦恼的敌人
  你们各位学生,可以接受老师的知识,可是希望你们的将来,比现在的老师还要聪明一点!要出现自己的智慧,那才能打败烦恼的敌人。
要培养出具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的人才来
  我们办学的方针和培养的素质:要培养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的素质,“报四重恩”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方针,要培养出能报祖国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的人才来。
居士老师对出家学员应有的尊重
  你们居士老师对出家人不恭敬,我很看不惯,你们对出家人讲课,到桌台前来讲,出家人坐着,你站着讲。在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年纪老了,站的时间长了,可以坐下来一会儿。那天你们在讲经堂里讲,事后我就讲话了:“到课堂里讲去”。一个居士,坐在比丘的面前,提高了坐垫,像个佛陀,可是你衣服就没有换,讲堂只有代如来说法时,才可以升法座,虽然居士也能讲经说法,那至少要几十年的苦学,有修行的功德,确实能讲经说法,才能升法座,并不是说你讲一些佛教的故事,就算讲经说法啦?关于修禅定,那么可以开许,因为修禅定的老师必定要坐得高一点,否则你这个什么姿势,学生们看不见,学生学会了,也不必高高在上。
居士说法,不为名,不为利
  居士说法,培养僧才,那是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满足自己的高傲,是为了菩提心而做贡献,你们的责任,是办好佛学苑,有错误必须纠正,不规则的必须整顿,首先整顿你们自己。
我盼望为你们讲课
  我虽然被聘请为副苑长,可是我还盼望着能够在闽东佛学苑给你们讲讲课。那么也就是说,我也是可以提供给你们闽东佛学苑全体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的。
你不修行,理论有什么用?
  如果你们要学干巴巴的理论,那么不必到闽东佛学苑来,以前闽东佛学苑怎么样,我不知道,我来到闽东佛学苑那就两回事了。学佛学佛,并不是学干巴巴的一些理论,变了佛学知识,而是学修行,你不修行,你要这些文化有什么用啊?这叫传统文化,你就是做个佛学专家,也不见得能断烦恼,能了脱生死,能广度众生。
吹吹打打,大方向错误
  闽东佛学苑的学习,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学习修持,学修持不是学唱念,你们认为修持就是只会唱,只会念,只会搞搞佛教音乐,那叫修持吗?赵朴老很多年前就讲过:“吹吹打打,是打不出水平来的,是大方向错误。”
在出家这点上,我要跟你们学
  你们是来学怎么样做一个佛弟子,当然需要理论,还需要向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榜样嘛。拿我这个老师来说,有三点不能跟我学,在出家这个问题上,你们不能跟我学,我要跟你们学。你们十几岁就出家了,我想出家想了四十年了,到现在还出不了家,能跟我学吗?!
  在佛学苑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在课堂里,没有居士跟比丘,如果有比丘,我这个居士老师敢上台吗?要你们上台,那才是道理,现在你们是学生,我是老师,所以老师敢上台。在佛学苑以外,你们是师父,我是弟子,我皈依三宝的嘛,你们出家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居士学习。
出家心里没有家
  我跟你们学,我会更迫切地提高我想出家的心,你们跟我学,难道你们还要还俗回家吗?一个在家居士,心里就有个家,这一点你们不能学,出家,心里就没有家,出了家想家,不是一个优秀的出家人。
出家人要学具足戒
  还有第二点,你们不能跟我学,你们有的受了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或是沙弥戒十条,我呢,只受五条,你能跟我学啊?你跟我学不是倒退了?有些出家人就是倒退,二百五十条戒都背不出来,居士五条戒,他知道的,二百五十条戒,不知道的,岂不惭愧?
在生活上,出家人不能像在家人那样
  在生活上,居士要跟出家人学,可有某些出家人竟然跟居士学,走路摇摇晃晃,嘴里哼哼歌调,有的还躲在房里抽烟,释迦佛抽烟吗?今天社会上抽烟的人也在戒烟了。我是个居士,只受了五戒,二百五十条戒我不懂,不能看也不能听,就是出家人的种种威仪我也没学过,我听说你们出家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要求那么高,可是释迦如来从来也没有对居士提出来过。
要保持出家人的威仪
  所以在威仪上,你们不能跟我学,没有一个出家人去跟居士学威仪。哪怕我对自己要求不高,可是对你们要求高,这是辩证法,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环境说什么话。所以,你们应该保持你们出家的威仪,可别像居士那样,如果你们像居士那样就颠倒了。
还俗是倒退
  第三点,你们不能跟我学,哪怕我会讲课,也是居士,哪怕我上法座讲经,也是居士,这叫白衣说法,你们不能学。因为什么?你们出家了,你不要有个念头,我们的傅老师是白衣说法,所以我以后也白衣说法。哎,难道你还要还俗去成家啊?这一点能学吗?这叫倒退了。
居士说法是末法时期现象,是被逼出来的
  我这个居士,经常升座讲经说法,可是我今天要告诉你们,居士说法是末法时期的现象,讲经说法,应该让比丘来,比丘讲经说法那才是好。你们都是出家人,今天当学生,坐在椅子上,我一个居士,上台来说法,当老师,你们高兴,“老师来了”。我心里可难过了,我最好你们来讲。九二年我在办九华山佛学院,一到佛学院,我就讲话,问过学生,我说这样子不好,你们是比丘,请你来说,我下来坐着听,“哎,我说不来。”我又问一个,“你来讲,讲给我听”。“哎,我说不来。”问了好几个,一个也不会,那总不能大家空坐着,你们都不会嘛,只好我出场,那叫没得办法呀,不出场也得出场。为了什么?为了报佛的恩,为了培养僧才,为了弘扬正法,是逼上台的呀。
希望你们一颗菩提心当法师
   我的希望,再过几十年以后,不用居士讲法了,用什么办法?把你们培养出来,你们个个当法师,是非常了不起的法师,正知正见的法师,深入经藏的法师,一颗菩提心的法师,你居士再要挤进来,叫瞎帮忙,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学居士说法,那是不得已的事情。有的能说法的居士还非常傲慢,也不想想,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远远超过居士五十倍,你还有什么好傲慢的,如果你真的比出家人高,你为什么不出家?!一切对僧宝看不起,误解出家人,是极端的错误。
出家智慧大
   我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有没有智慧?(众答:有。)我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会说法,是不是?你们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回答不出来等于没有,你们智慧表现在哪里啊?(有人答:先学法再弘法。)我这个老师智慧比你们大还是你们的智慧比我大?(有人笑:一样的。)一样的为什么请我来讲课?说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你们跟我比谁的智慧大?(有人答:出家人智慧大。)大在哪里呀?(有人答:出家了,正知正见。)那么你们说说,是爸爸妈妈叫你出家的还是你自己要出家的?(有人答:自己要出家。)对了,你们的智慧大。
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智慧
  你别看我能讲各种经典,你们听过《菩提道次第广论》,我讲《菩提道次第科颂》讲了五百多个小时才讲了一半,四谛法中道谛的三十七道品的七觉支还没有讲完。我为什么能讲得出那么多,我是学来的,我的智慧不过是向师父学来的,你们的智慧是属于你们自己的,你有这个出家的心就是觉悟,有这样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宝。
虚心和自卑是两回事
  你们对老师要尊敬,学生对老师不尊敬,不听话是学不到东西的,可是你们也别小看了自己,我最反对现在有些人给广大的佛弟子戴上了一顶自卑的帽子,叫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虚心跟自卑是两回事,自尊跟傲慢也是两回事,引路人引错路还有什么好结果,连普通的心理学都不懂,怎么会理解佛学的高级的心理学呢?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三点不能学,因为我这老师在这三点上比不上你们。
佛弟子是小狮子
  有人总叫我说话客气一点,因为我客气没学过,客气不来。到了七十一岁了,还学客气,岂不是要六十岁老婆婆去涂粉?有人说这个脸就像老师的脸,因为养成老师习气了,我当老师四十多年了。所以我讲的不是客气话,是真实话,我不希望我在闽东佛学苑的时候,把你们培养成供人欣赏的小猫,应该培养成小狮子,佛是大狮子,佛弟子是小狮子。
  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不能挑重担,因为他没有大雄大力。好不容易出家了,进了佛门,可不能受自己贬低自己的影响。
“惨”说明了什么
  前两天有人告诉我,资国寺有个外来赶经忏的小和尚在说:“白衣上座,比丘下座,惨哪!”你们说这句话对不对?(下答:错的。)错在哪里?(下答:对的。)对在哪里?(下答:比丘应自己感觉到惭愧,没有好好地学法。)我那天跟你们讲法,你们听得欢喜不欢喜啊?(下答:欢喜!)那不是惨嘛,是欢喜嘛。你们原来听不到法,现在能听到法了,不过是一个居士讲的,你说好不好啊?(下答:好。)为什么好?(下答:也是如来的法。)如果不是从法上说话,从比丘跟居士这两个名称说话,那句话“居士上座说法,比丘下座听法,惨哪。”我认为没说错,佛教搞到这么个地步,惨不惨?那么应该怎么样?下一次,由贤志法师请你来说法。
我心里也不好受
  假如你会说法,说得很好,岂不更好?贤志法师又何必要请我啊?你能说吗?这个年轻的出家人法没学到,这句话倒学会了。所以我承认他说得对,是惨啊,我心里也不好受啊!
你们要有志气,将来当大法师
  惨在什么地方,你是个比丘,你是个出家人,你为什么不会说法?你为什么不进佛学苑学习?有讲法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肯学?惨在你身上。我做居士的讲经说法尚且感觉到惭愧,你做出家人,为什么不争口气?你整天在搞什么,把时间空过,既不肯学法,更谈不上深入经藏,又没有智慧辩才,“惨哪!”我不知道他在说谁,该说的应该是他自己,由于这个原因,才制造了白衣说法的局面。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跟你们提出来,我对你们的希望,要把这种“惨”的局面结束掉,你们要有志气,将来个个当大法师。
佛弟子素质:出离心
  我们来谈谈出离心。你们出家就是出离心,出离什么?出离世俗烦恼,出离家庭环境。家庭里充满烦恼,现在你们穿的是如来规定的衣服,这么简单、朴素,我问问你们,你们现在的衣服好还是西装好?(下答:如来衣服好。)想不想穿西装?(下答:不想。)有的当了方丈了,还穿起西装来,叫西装方丈。好比过年吃进嘴的圆子,一咬,觉得有苦味,或者烫痛了嘴,急忙吐出来,吐出来你还想不想吃啊?(下答:不想。)对了,西装皮鞋哪个买不到?因为你们吐掉了,可不能再吃进去哪。
经上说:“反吐不食不尝味”
  嘴里吐出来的东西,谁都嫌脏不想吃,有的人却仍然两只眼睛看看,贪心一起,再抓进嘴去。出家人,竟然穿西装革履认为时髦,我这个居士还没穿西装皮鞋,我照样穿的中山装,穿中山装有个意义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闹革命。你们穿了如来的衣服,别忘记了如来的话,为成佛为度众生,出家人要天天跟贪_痴烦恼打仗,众生都在烦恼的水火之中。我不想多介绍在家生活的苦,因为世俗话说得太多了,对你们出家人不合适,在家生活总是三天两头不是吵架就是怄气,女的信佛,男的就说气话;男的修行,女的就说“你眼里有家吗?”这句话证明有的居士眼里没有家。
出离是出离世间的享受
  我一个在家居士,尚且要努力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心里没有家,何况是一个出家人?我从二十二岁开始信佛就没有休息天,整天投入到佛教的修行,佛教的弘法,佛教的事业里去。从这一点上看,我这个老师也有值得供你们学习的地方。出离出离,无非是出离世俗的贪名贪利,贪家庭的温暖,贪世间的享受。
做个菩提心的不倒翁
  再讲讲菩提心。我这个老师在菩提心上也可供你们学习。几十年来,我在佛门里边受到的刺激打击,远远超过我在世俗生活的遭遇上所受到的刺激和打击。我从前就是想得太天真,以为我一颗菩提心,弘法度众生,到处会受到人们赞扬、扶助,没料到到处受到排挤打击,连同法流的同学照样诬蔑、排挤。你们还不了解我,我给自己取个外号叫“不倒翁”,摧不倒的。那边把我推倒,这边我又站起来,你们也应该如此,要培养起一颗永不摧垮的菩提心,牺牲自己,为释迦佛的事业,为了广度众生,挺起胸来,什么也不怕,一切魔道邪道无非是结果叫你退菩提心,你回答他一句话:办不到!
老师好生气,早被气死了
  你们以为当老师容易啊,我今天说一点给你们听听,预先给你们增加一点知识,希望你们不要退菩提心。在我们佛协文教部里三十来个年轻人,竟然同学跟同学之间也会怄气,女学生怄气第一。女孩子气量太小,神经脆弱,情绪波动,总是离不开烦恼,我朝她们笑笑,你们为了这一点都要气,如果我老师像你们这样,我早就气死了。
发菩提心,不要为自己
  当学生的给了我老师多少气事,多少失望,多少痛苦,可是我仍然这样子耐心地启发你,培养你,忍受一切,为了谁呀?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啊?所以无论我当老师也好,当什么也好,我就是这么样的态度,究竟为了什么?即使福鼎厨房里的饭特别香,也不值得千里迢迢来吃这口饭。为了你,为了你快快培养成长,自己了生死,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自利利他,这就叫菩提心,所以你们出家也好,进佛学苑也好,都不要为自己呢,为了伟大的佛陀事业,为了可怜的众生,我们必须这么做。
一句话,就能使人退菩提心
   第三,正知正见。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出离心、菩提心也就立不起来,一切都邪了。就拿第一条出离心来说,几年前,有一个女青年再三在我面前说,她要了生死,要断男友,跟我学法了,我说你要冷静考虑,求了我五六次。佛教规定,你说三次就算数了,我说,那你自己决定吧,没多久,来了个电话,说她有一个老师是从台湾来的,跟她说:“你结婚后在家修也能修得好。”现在怎么样,现在当然有了孩子了,就这么一句话,使她退失出离心、菩提心。
开门到众生中去,才叫大乘
  你们进佛学苑学习,好比要当老师必须进师范学院学习,毕业了就可以当老师了,桃李满天下。为了一切众生能学到佛法,你们是这个发心,那么有句话“关起门来修”对不对?(下答:不对),不对在哪里?没有人指导,盲修瞎练。你把自己关在房里,这叫出离心吗?等于说跟烦恼打仗,难打,干脆鸣金收兵,关起门来修为谁啊?为自己啊,为自己叫出离心吗?小乘为自己还比你好得多,小乘为自己啊,他是出离一个世俗的小我,他要进入彼岸的常乐我净的我。
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
  讲到菩提心,“关起门来修啊!”谁关在里面啦?“我”,把谁关在门外啦?(下答:众生)对了,听听像是好话,鼓励你修啊,专心用功啊,就像一幅漂亮的画面。但一问就知道,把你爸爸、妈妈,诸亲好友,娑婆世界众生一律不管,摧毁了多少佛弟子的菩提心!因为众生片面,缺乏全面考虑,但这种知见使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很难接受。
退失菩提心,就挨训
  几年前我到成都,跟隆莲法师说,我每天早上醒来,很不好受啊,因为我年龄大了,再不了生死来不及了。隆莲法师问我:“你今年几岁了?”
“我六十八啦!”还回答得特别慢,特别响。“你不讲课啦?我今年八十了,还在讲课呢。”说得我没话说,最后她训了我两句:“你即使到深山里去修,你最多成个阿罗汉。”这就是批评我退失菩提心,为自己打算。
大乘佛法能为自己打算吗?
  大乘佛法能为自己打算吗?娑婆世界佛法搞得这个样子,竟然还只顾自己,就好比亲妈妈躺在床上,又老又病,忽然听到有个机会可以出国,妈还没恢复健康,就一心想到美国喝葡萄酒。说我去去就回来,你知道吗?出国的人有几个回来?去都是这么说的。
现在是需要我们为娑婆世界作贡献的时候
  等你回来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举例说,我老师这几年来辛辛苦苦,弘法报佛恩度众生,你跟老师请假,“我要出国了,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回来,我早去早回,那边实在好啊。”结果等你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年。佛教是现实主义,尊重现实,现在是需要我们为娑婆世界作贡献的时候。
摧毁三宝,是最大邪见
  摧毁了出离心、菩提心、难道是正知正见?摧毁三宝,是最大的邪见,不尊重释迦佛,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不弘扬,还主张不要多听经。也怪,主张不要多听经的往往被人问:“那你自己为什么讲了那么多?”如果你讲对了倒也罢了,懂佛法的人都偏说他很多都讲错了。
要牢记你们是释迦佛的弟子
  所以我在闽东佛学苑对你们的培养,首先要你们牢记是释迦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修释迦佛的佛法,在娑婆世界弘扬释迦佛的事业,报释迦佛的恩。在娑婆世界这一生你做完了贡献了,临终的时候,你愿意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活着的时候别忘了释迦佛。
教育事业才是真正的“佛事”
  释迦佛的事业要我们继承,释迦佛的事业是什么事业?教育事业。所以海外的法师说过一句话:佛是伟大的教育家。佛的事业简称佛事。对佛事两个字要正确地理解,我今天给你们讲课、讲法,你们听课,是教育事业,这儿才是真正的佛事,并不是敲敲打打叫佛事。现在怪了,从唱念还出了“佛教歌星”了。
不懂、不学佛法,是在干“灭法”工作
  正知正见从哪里来?你不懂佛法,不学佛法,你不以佛法的知见为标准,你会有正知正见吗?要么凡夫知见,要么邪知邪见,所以最不好的就是不要学法,只要一句,样样不要。大家都知道,最受我们尊敬的就是福鼎太姥山的界诠法师,去年特地来居士林讲法,说:“我今天讲一部小经:《法灭尽经》。”法是怎么样灭掉的?他训斥地说:“只要一句,不学戒定慧,不要佛法,这是在参加灭法的工作,使佛弟子都不懂得佛法,佛法不懂了,佛教就消灭了。”
不要说“出家修不好”
  我曾经在一份弘法基金会出的刊物上看到有一小块居士写的文章,我这心里真难受啊,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就算你是个在家居士,或者是个大老板,或者是个有名望的大人物,也不应该如此地贬低出家人。如来只叫我们恭敬出家人,贬低僧宝的话能叫正知正见吗?
说在家修得好,出家的心就退了
  说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那么出家干吗?出家人也要还俗了,我宁愿娶老婆才修得好啊!娶老婆有什么好?整天吵架还修得好啦?在家人一听出家修不好,就不出家了。这种话会流传很多年,你们现在还年轻,千万不要听这些贬低僧宝、消灭僧宝的话,不听释迦佛的话,使释迦佛的话不起作用,不肯学法,使经书变了废纸,使大家还俗,不要出家,这样娑婆世界三宝不要消灭了吗?
要敢于排除邪见,敢于改正错误
  因为现在邪知邪见太多了,我训是对邪知邪见。我对学生,什么都可以原谅,你哪怕是做了极错的事情,只要你肯学,就是好。可是对邪知邪见,那是不客气,不管你是谁。如果你也有邪知邪见,那么赶快醒一醒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常有人说我这个老师讲起法来,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正法的气味很浓。还有个特点:如果我做错了,你给我指出一下,我马上改正,这叫敢说敢为。敢为是敢于改正错误。
要有坚固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我既然来到闽东佛学苑,无论讲什么课,全围绕着这三句话:培养你们的出离心,非但培养,还要牢固;还要培养菩提心,牢固菩提心;还要端正、树立你们的正知正见。已经听到的邪知邪见要扫除,多听正知正见的话,以后才不会中毒。
培养爱国爱教的人才
  我们佛学苑培养什么人才呢?出了人才该怎么干?要上报四重恩。佛教里的上报四重恩,就是今天说的爱国爱教。闽东佛学苑只能培养爱国爱教的人才,不能培养既不爱祖国又不爱佛教,只爱钞票,既丢释迦佛的脸,国家也不欢喜,不爱国的一个中国的公民谁喜欢你?不爱佛教的人你当老师,当领导,当法师,引路人不爱教,使众生大失所望。
爱教必须爱国
  爱国爱教是一件事情。要爱国才能爱教。爱了教,你为国家做贡献,就是爱国。有人分成两件事情,问:“我信佛信得很虔诚,爱国关我啥事?”他不懂的啦,国家对人民是保护的,今天我们宪法规定宗教信仰是受保护的,如果不保护的话,这个庙,早就给那些乱七八糟的三教九流,巫婆神汉,还有学气功的,抢走了。今天谁敢来捣乱,宗教局、公安局就要说话,能不爱国吗?不爱国谁保护你们?
一颗中国心
  妈妈把我们养大,你没有爱妈妈的心,不对吧。祖国把我们养大,你没有爱国的心,对不对啊?你别以为傅老师今天唱高调,其实我说的可是心里话。我爱国并不是叫我爱国我才爱国,是自然出生的。我六岁死了父亲,父亲留下来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妈妈是文盲。这么样一个苦难的家庭,可是我妈,旁人劝她把我们四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妈舍不得,到今天还是养大了嘛。谁养大我们的?不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也不是日本人,是中国人。如果我没有中国人的照顾,我们四个孩子早就死了。吃的是中国的饭,穿的是中国的衣,喝的是中国的水,心里哪可没有一颗中国心?就算照顾我的都是我父亲的朋友,但他们都是中国人啊。所以我出国到新加坡,没有到时候就回来了。有支歌曲挺好的,“洋装穿在身,一颗中国心。”
从事清净教育,也是一种贡献
  人家奇怪:你这位老先生,七十多岁了,还跑东跑西,不好理解,既不要钞票,也不要名,你到底为什么?我有儿子,有女儿,我回家会养不活我?我总是这样回答:我是中国人,从小是中国人把我养大,我既不会盖房子,也不会种田,晚年了还离不开教育事业,想报祖国的恩。我今天可以拿出来报祖国恩的,就是弘扬佛教文化,弘扬佛教精神文明,使祖国人民能够接受一点佛教文化清净的教育,提高一点修养。事实上也是这样,听过我讲课的,喝酒的不喝了,抽烟的不抽了,打牌的不打了,都变好了,这也总算是一个贡献吧。
讲精神文明,是祖国最需要的一项事业
  社会上的年青人,学中医针灸打电脑,都在为祖国作贡献,佛弟子在从事弘扬佛教文化,弘扬佛教精神文明,也是在为祖国作贡献。你这个事业不干,是不是想开汽车开到太平洋彼岸去?佛弟子不要看不起自己,因为我们有一颗报祖国恩、为祖国作贡献的心。使祖国人民个个有道德修养、精神面貌高尚,发扬精神文明,是祖国现在最需要的一项事业。
要报广大众生的恩
  报众生恩。我换下来的衣服,学生抢着去洗。我说:“这衣服很脏啊。”回答说:“不脏。”其实是客气话。发菩提心的人必然会喜欢给别人做点事,帮人家一点忙。我就借这个例子来说,你们发菩提心,来到佛协文教部,来看谁呀?冲着我来了,很喜欢给我做点事情,也算发菩提心了。好不好?好啊!可不要专门来对我发菩提心,如果同学之间有困难,生病了,说:“我实在起不来了,你帮我洗一洗吧。”“这么臭的衣服要我洗,自己不洗。”只对一个人发心,那不算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指的广大菩提心,是对众生发菩提心。
众生需要法,苦地方也去
  说我修了这么一个寺庙,富丽堂皇,条件好,现代化设备,可是没有什么人去,交通不便。你发发心吧,一切生活条件我供给你。另一个人说了:“我那边很多信佛的,听不到法啊。你发心去在那边树立法幢弘法吧,不过那个地方苦得很,庙也破破烂烂的。”你们将来培养出来,该去哪里?当然到众生里去。菩提心就是度众生嘛,哪能离开众生。离开了众生,难道对金碧辉煌的庙,空房子发菩提心啊?不要辜负了老师的希望。学了法,不讲经说法,法成了私有财产,不肯布施供养给众生,这叫菩提心吗?传灯怎么传啊?正法怎么弘扬啊?
要报父母恩
  出家就是报父母恩,一出家能度七世父母。一天到晚守在你父母旁边,也不过使今世的父母有点照顾,死了你还是没办法度他,出家叫做大报恩。我当年在九华山办佛学院的时候,有一次走到半路里,进了一个比丘尼的小庙,想去休息一会儿。有位比丘尼一看见我:“傅老师来啦!”我说:“你认得我?”“我听过你讲课。”她说:“老师啊,你一句话,放下了我十年来没有放下的心中的大石头。”我说:“你心中有什么石头啊?”“我妈死的时候,我没有回去,我觉得自己不孝,心里一直难过到现在,妈临终时多么想见我一面,我竟然没有回去。其实我也有难处,但是我一直为此难过,可是我听了你一句话,你告诉我,出家就是大报恩,我一听,一块大石头放下了。”佛法一句话,能放下众生十年来放不下的大石头。其实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所以你们今天出家,才算是报了父母恩。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信仰自由
  可是有人说:“你这么去出家,对家都不慈悲!家里人就会对佛教起反感,他们慢慢要不信佛了。你应该留在家里,把他们好好地引进佛门。”照这样说起来谁出家?别说子女出家会竭力反对,就是从事佛教文化工作,有的父母也想不通。父母都是爱子女的,应该让他们到自己能感到幸福的地方去,否则会造成他的痛苦和终身遗憾。子女要尊重老人,父母也应该尊重子女的信仰和人身自由。
不要把佛弟子引到世俗路上去
  所以你们今天能出家了不起,别再去听信外面这种世俗知见。“出家生活这么苦,回来吧,大家欢欢喜喜。”这种带着世俗观念来劝佛弟子,还不是把佛弟子引到世俗的路上去?我想出家没出成,我口口声声说惭愧。你自己不想出家,你也应该说惭愧嘛,倒说反话了,所以听不得的。一天到晚陪在家,父母一死,仍然六道轮转。你自己也是一个凡夫众生,死了还是生死流转,对父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不信的人来说,什么阿罗汉,什么彼岸,什么功德,他都不信的呀。咱们既然是佛弟子,从信的角度来说,既能度自己,又能度父母。
别忘了报佛恩
  报佛的恩。不管什么法门,包括最普及的念佛法门,现在没人专门念释迦牟尼佛,连药师法门念消灾延寿药师佛的也很少,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好不好?好!你不报释迦佛的恩,就不好!哪有念了阿弥陀佛,丢了释迦佛?哪有要了阿姨,丢了自己的妈妈?好比你有个美国的阿姨,还不是你亲妈妈告诉你的?说孩子啊,你美国阿姨来信了,那边很富有啊。阿姨希望你去,她能供给你念书。你知道了,可是妈妈在生病,本来你对妈妈挺照顾,从此心里没有妈了,一心要到富有的地方去看阿姨了,还天天问:“我什么时候去美国啊?”佛弟子出了家,如果同学在生病没人照顾,你就不能走,要照顾他,否则你犯戒。如今娑婆世界释迦佛的佛法衰弱,就等于在生病,佛教已经有气无力,你走得了吗?你是释迦佛的弟子,怎么没有释迦佛的精神?
佛教是报恩主义
  释迦佛什么精神啊?所有的世界,他要到一个最苦的世界去。你呢?却要到一个最好的地方去。你去,释迦佛赞叹你,还告诉你怎么去法。我也不反对你,也帮助你去。
  好比现在祖国开放政策,你要去美国,国家帮助你,给你护照,给你办手续。你要到英国去,也帮助你去。你可不应该提出来,最好所有的中国人全到美国去。那么中国咋办?中国么不要了吗?难道你认为中国最讨厌,中国最苦恼,中国最不好?我就反对!你是中国人吗?你去了国家还希望你快快回来建设祖国。
  同样的道理,你去你的,你可不能把佛弟子个个拉得去,那么娑婆世界的佛法怎么办?谁来报释迦佛的恩?谁来继承释迦佛的教育事业?你不发大心,可不能叫所有的释迦佛弟子都不发大心。
  所以如果你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反对,很好,我帮助你,我教你怎样念佛,怎样往生。可是有句话,你现在还没去了,把中国的佛教,娑婆世界佛教重担挑起来,搞搞好,搞好了你再走。佛教是什么主义?就是报恩主义。你能不报佛的恩吗?不报恩的人叫忘恩负义。
要使正法重新兴起来
  我弘扬释迦牟尼的法,因为我是他弟子,我要报恩,我要继承他的事业,不管我做得到做不到,我要使娑婆世界的正法重新兴起来。所以不管你们喜欢修什么法门,我都不反对。可是不要忘记释迦佛49年的教法,49年的教法当然很多很多,你学不了没关系嘛。佛法本身能缩,能开,有方便的呀,你至少要发心学好戒定慧三学。
不学戒定慧,怎么报佛恩啊
  佛陀49年教法都归纳在戒学、定学、慧学里,你为什么不学呢?有人说:“我们不必学,让别人去学好了。”如果你不希望别的佛弟子都听你的话,你何必讲你这一套呢?何必宣传得那么广呢?一个人写本书,总喜欢别人看他的书,一个人说句话,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话,那么所有的佛弟子都听你的话,还会听佛的话吗?还肯学戒定慧吗?又怎么报佛的恩啊?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所以说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地学。我们做老师的,尤其是我,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把你们培养成才。什么才?报祖国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的恩。你们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为佛法,老命要拼,小命更要拼
  有人说我闲话:这个老师年纪这么大,还精神十足,我看他在拼老命。那我也说句话:我老命都拼,你们小命还不拼?小命更要拼了嘛。所以咱们老的、小的、老师、学生团结起来,大家拼命。我这个老师就是这么个风格,有的学生行动稍微慢一点,我就要训:快一点!他声音稍微小一点,我就要训:声音响一点!做事做在后面,我就要训:赶前不赶后!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慢吞吞,你要等着病人打强心针啊?
是龙是蛇?你愿做哪个?
  娑婆世界是龙蛇杂居,看你们各位同学有没有伟大的理想,崇高的志气,还是成龙,还是做蛇?龙在天空飞舞,遨游太空。蛇呢?只会钻进一个小洞洞里躲起来,睡觉,叫冬眠。我今天这样对你们讲话,你们欢喜不欢喜?(众答:欢喜)。
狮子不吼,外道就进佛门来捣乱了
  释迦佛是大狮子,你们个个小狮子,别怕!躲在灶头边,叫“煨灶猫”,叫起来“喵”。我讲经说法,从不像小猫叫。讲经说法就是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惊怖,百兽表示外道。我说件事实给你听。我在社会上讲课,讲的是禅定。80年代气功流行啊,气功是外道,也来听课了。因为他们想来学功法,我哪有功法?他们讨厌我讲课。第一个讨厌:我们是来拿功法的,不是来听什么课的。第二个讨厌:天天讲了生死,了生死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么第三个讨厌:屁股坐不牢,看见我怕。我对这些外道眼睛扫一扫,说话响一点,第二天不来了,吓坏了。你不狮子吼,谁怕你?因为很多佛门不讲经说法,所以外道都进来。狮子不吼了呀,搞得佛门不像佛门。今天我只是给大家一个启发。今天有这样一个好的条件学法,希望你们发欢喜心,释迦佛事业的重担要你们挑起来。
道风坏了,法身慧命就完了
  时间是宝贵的,尤其是生命的时间,可不要把时间花在不恰当、不值得的地方去,那是愚蠢的人。打个比方说,买一只饼,五毛钱够了,哪有人把手指上金刚钻戒指脱下来换个饼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钱再多也不要去为名利消耗你的生命时光。以前有人说过一句话:“哪个寺庙最富,哪个寺庙道风最坏。”完了,法身慧命完了。释迦佛也说过,如果这个地方有佛法,再苦,你也要去。如果这地方没有佛法,再好,再享受,你也不能去。
希望你们将来当法师弘扬正法
  你们学法毕业了,希望你们都能当法师,弘扬正法。大家高兴不高兴?(众答:高兴。)所以叫法喜充满。今天么讲完以后大家笑嘻嘻,同学之间相亲相爱。人家有长处学习学习,自己的短处改正改正。好吧,今天就讲到这儿。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离心 菩提心次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