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申请书反建房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房屋,地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一米,问山东省对反建房屋有规定吗?

农村自建房屋就该脆弱?手把手教你如何抗震
地震不仅会给城市造成深重灾难,也会使农村蒙受巨大的损失。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 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79%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属农村。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农村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地震不仅会给城市造成深重灾难,也会使农村蒙受巨大的损失。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 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79%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属农村。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O.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O.jpg
本世纪发生在我国造成灾害的地震有近1600次,直接发生在城市造成破坏或一定损失的地震不足2%,其余的均发生在农村。 历次震害表明,房屋倒塌是农村产生地震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这是因为农村建房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质量差,不仅不能抗御强烈地震,就是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甚至强有感地震也会导致房屋损坏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农村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http://img4./photo/-17/600x450_B17SVO8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O8M50CB0010.jpg
一、房屋震害地基基础不牢,结构强度不足,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是农村房屋遭受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施工粗糙,建筑质量差都可能加重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OD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ODO50CB0010.jpg
1、内外墙只留直槎,无拉结;墙位不正,墙体歪斜;箍筋间距太大;工程接缝处理不当等。2、包心柱,带刀灰、立砖立砌空斗承重墙等都是错误落后的施工方法。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OI9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B17SVOI950CB0010.jpg
二、自建房选址和地基1、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房,避开河湖、池塘岸边和不稳定山坡。2、根据场地条件修筑不同类型地基基础,所用材料应达到:砖≥MU7.5,混凝土强度≥C10,砂浆强度≥M5,毛石为坚硬块状。
http://img6./photo/-17/600x450_B17SVOM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OMP50CB0010.jpg
三合土,顾名思义,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三合土。但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三合土存在于没有水泥或水泥奇缺点年代,所以,说三合土中有水泥是不对的。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OP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B17SVOPC50CB0010.jpg
我国的地质存在大量的“亚粘土”俗称“黄土”“红土”。在有泥土地地方,三合土地材料为:泥土、熟石灰、炉渣。经夯实,可增加其密实度,而且粘土颗粒表面的少量流行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石灰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的水化硅酸钙与水化铝酸钙,将粘土颗粒胶结起来,提高了粘土的强度和耐水性。水泥 、沙或幼石粉、小石(大多用10、20公分)主要比例有:1(水泥):1(沙或幼石粉):2(小石)-此比例力度最强, 1:2:4 ,1:3:6当然还有更多,那些是专业配制了。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OVP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OVP50CB0010.jpg
3. 用置换法、加密法、设置地基圈梁等方法处理软弱、松散地基土。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OT5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B17SVOT550CB0010.jpg
三、 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一)砖混结构房屋1. 平立面布局合理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P.jpg
(1) 房屋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应大于表1所列。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P4D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P4D50CB0010.jpg
(2) 横墙间距不应大于表2年列。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5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P5E50CB0010.jpg
2. 承重墙(1) 砖的强度不小于MU7.5。(2) 砂浆配比正确,其强度宜高于M5,详见表3。(3) 砌砖要讲究章法,不能留直缝,墙体平直而没有歪斜。表3
http://img2./photo/-17/600x450_B17SVP6I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7/t_B17SVP6I50CB0010.jpg
3. 设置圈梁烈度6度和7度可隔层设置,超过7度必须层层设置圈梁,可视情况选择以下三种类型之一: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8M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B17SVP8M50CB0010.jpg
(1)钢筋混凝土圈梁,即在同一楼层面高度,沿纵横墙浇注一个闭合的钢筋混凝土梁。其配筋要求见表4。*基础圈梁纵筋不小于4φ12(2)配筋砖带圈梁,在靠近楼板面附近,于所有纵横墙上面敷设2φ12的钢筋,满铺砂浆,再砌两皮砖,又再敷设2φ12钢筋,满铺砂浆,然后继续向上砌筑。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AS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PAS50CB0010.jpg
4. 构造柱的设置在施工时,于纵横墙交汇处预留缺口,浇注钢筋混凝土柱。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PE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PEH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7/600x450_B17SVPHD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PH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PJS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PJS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MR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PMR50CB0010.jpg
5. 屋盖和楼盖与墙体连结牢固。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要求楼板伸进纵横墙的长度不小于120毫米。
http://img2./photo/-17/600x450_B17SVPO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POV50CB0010.jpg
6. 门窗应设置过梁。7. 突出屋顶的装饰物与顶圈梁要有牢固的连结。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PQR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PQR50CB0010.jpg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这类房屋技术较复杂,应请具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单位建造,它由梁、柱、楼(屋)盖、填充墙组成,要求平立面布局简单、均匀、规则。1. 柱的施工要求措施:(1)柱中线与梁中线应尽量重合;(2)配筋率:中柱、边柱不小于0.5%,角柱不小于0.7%;(3)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Q2U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Q2U50CB0010.jpg
2. 梁的施工要求措施:(1)梁宽不小于柱宽大的1/2;(2)梁截面高宽比不大于4;(3)顶、底面通长钢筋不小于2φ12;(4)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http://img4./photo/-17/600x450_B17SVQ6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Q6D50CB0010.jpg
3. 节点的施工要求措施:1)纵筋搭接方式和长度适中,锚固牢靠;(2)切实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密实性;(3)在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节点附近箍筋间距宜加密至150毫米以下。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Q.jpg
http://img2./photo/-17/t_B17SVQ.jpg
http://img3./photo/-17/600x450_B17SVQA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QA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600x450_B17SVQDO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7/t_B17SVQDO50CB0010.jpg
4. 填充墙的施工要求措施:(1)砂浆强度不低于M5;(2)沿柱高每隔500毫米配置2φ6拉筋,且伸入墙内至少700毫米;(3)墙体与梁、柱要紧密结合。注:MU7.5砖块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7.5MpaM5砂浆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5.0Mpa,其余类推C10混凝土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10Mpa,其余类推
http://img6./photo/-17/600x450_B17SVQH7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QH750CB0010.jpg
(三)、单层硬山搁檩房屋1、 纵横墙、隔墙措施:(1)砂浆强度应在M5以上,砖的强度不低于MU7.5;(2)纵横墙交接处要咬砌,并配拉结筋;(3)隔墙宜作踏步式砌筑到顶。
http://img6./photo/-17/600x450_B17SVQJV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QJV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600x450_B17SVQN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QNL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7/600x450_B17SVQQ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QQA50CB0010.jpg
2. 屋盖措施: (1)檩条和墙、檩条和檩条间都必须有可靠连结。(2)屋架与屋架之间要加支撑;(3)两端山墙要用墙缆拉结。
http://img4./photo/-17/600x450_B17SVQS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7/t_B17SVQSP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600x450_B17SVQVK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7/t_B17SVQVK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7/600x450_B17SVR.jpg
http://img2./photo/-17/t_B17SVR.jpg
http://img4./photo/-17/600x450_B17SVR4A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7/t_B17SVR4A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来源:我爱建房网)
虽然地震时农村的房屋显得很脆弱,但是凡事有例外,土房子也有自己的精彩。
推荐阅读:谁说土房子不能抗震?
1.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以及2015年刚刚发生的尼泊尔地震,都造成了相当大数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VKD597R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97R50CB0010.jpg
2.在这些地方,生土建筑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类型,地震中“土房子”密集的地方也往往是重灾区。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AA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VKD59AA50CB0010.jpg
3.以传统技艺修建的土房子,抗震性能确实不太好。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VKD59C8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9C850CB0010.jpg
4.因为生土材料是一种韧性很小的材料,虽然抗压能力还不错,但抗弯强度(抵抗弯曲不断裂的能力)和抗剪强度(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比较差,如果只用生土作为建筑的承重构件,容易造成房屋在地震中“土崩瓦解”,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G3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VKD59G350CB0010.jpg
5.因此,各地方建设部门纷纷制定灾后重建策略,不许再建土房子。村民也是“谈土色变”,摒弃传统,重建的时候选择了砖混结构(砖+钢筋混凝土)的房屋。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9I7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9I750CB0010.jpg
6.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砖混结构房屋代替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住上砖房似乎也象征着摆脱贫困奔小康的美好幸福生活。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K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9KH50CB0010.jpg
7.砖混结构的房屋有钢筋混凝土的梁柱框架,页岩砖或空心砖的填充墙体,结构的整体性和建筑材料的强度都比较理想,设计建造得当的话,设计建造得当的话,设计建造得当的话——重要的事说三遍——确实可以满足抗震设防的需求。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MS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9MS50CB0010.jpg
8.但是,在农村地区,砖混结构的房屋就真的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解决方案了么?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QA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VKD59QA50CB0010.jpg
9.并不是。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9SC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VKD59SC50CB0010.jpg
10.到过农村地区的可能对土房子并不陌生。这些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壤或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作为主体材料的建筑,被称为“生土建筑”。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VKD59U1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9U150CB0010.jpg
11.由于造价低廉,冬暖夏凉,建造过程也很环保,土房子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人民喜闻乐见的民居形式。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VKD5A.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A.jpg
12.那些一直沿用土房的地区,往往都是偏远贫困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物资成本也很高。在灾后,建材价格本来就飞涨,一块砖 成本5毛,运到村子里可能又变成了7毛,甚至1元。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来说,往往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一直住在帐篷或者严重损毁的危房里,迟迟不能开始重建。即使完成了重建,却也背上了沉重的贷款。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VKD5A4I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VKD5A4I50CB0010.jpg
13.其次,对建造土房了如指掌的村民,却未必懂得建造(抗震的)砖房。一些灾后重建的砖房虽然用了砖和水泥,但省钱省在了刀刃上,抗震性能大打折扣。如果再来一次地震,很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AA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AAA50CB0010.jpg
14.再者,不管是水泥,还是空心砖,这些建材的生产和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和碳排放。而且和土房比起来,砖房的热工性能较差,冬天需要燃烧更多的煤或柴火来取暖,夏天需要开更多的风扇或空调(如果村民有的话)来制冷。这些也都会造成更多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最给村民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AER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AER50CB0010.jpg
15.另外,西部很多山村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域特色鲜明。然而,灾后重建往往划定一块区域,给个样板房,一套图纸建全村。村民只能搬离自己的家园,远离自家的农田,住到只有几十平米的重建房,没有了牛棚猪圈,没有了堆放农具谷物的空间,虽然恢复了重建,却没有办法恢复生产,恢复生活,真是再也回不去了……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AGO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AGO50CB0010.jpg
16.那么,我们真的要和经济、环保、特色鲜明、适合村民日常生活的土房子说再见了吗?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VKD5AKQ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VKD5AKQ50CB0010.jpg
17.其实,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专家们已经想出了让土房子能抗震的办法。例如2008年开始的四川会理马鞍桥村灾后重建和2014年开始的云南鲁甸光明村灾后重建当中,香港中文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就合作研究和实践了一种新的抗震夯土建筑技术。这种技术简单易懂,操作也不太难,很适合村民学习和使用。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AMP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AMP50CB0010.jpg
18.首先,你需要一个稳固的基础。过去马鞍桥村的村民盖房子对地基不太重视,混凝土的使用也不普及,所以地震一来,地基就先分崩离析了,地基上面的墙体当然也没法Hold住。因此,如果非要用一点水泥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那一定得是用在基础上。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AO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AOQ50CB0010.jpg
19.然后,在土墙里面嵌入一些构造柱和圈梁,可以把土墙“撑住”,就好像肉里面有了骨头,即使激烈摇晃,屋顶和楼板也可以被支撑住,不至于倒下来砸到小朋友和花花草草了。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AQS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AQS50CB0010.jpg
20.有了“骨头”还不够,还要提高“肉”的强度,让“肉”更结实。比如,在土料里面加入非常少量的石灰或者水泥(5%左右),就可以大大提高土墙的强度。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VKD5AU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AUP50CB0010.jpg
21.另外,你还在用木质的夯锤手工夯土么?Out啦!赶紧换成铁质夯锤,或者用小型机械代替手工,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夯筑的紧实度,让墙体更坚实。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B0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B0U50CB0010.jpg
22.另外,在土墙里面加入一些竹筋和木销,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结作用,就好像在混凝土里面加入钢筋,可以让墙体不那么容易“崩坏”。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B4Q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B4Q50CB0010.jpg
23.合理设置防震缝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震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形态差别比较大的建筑体量分开,不要连在一起。这样如果地震来了,两个部分摇晃的节奏不一样,就可以你晃你的,我晃我的,不会互相影响和牵扯。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BKS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VKD5BKS50CB0010.jpg
24.说了那么多,以上的措施是否真的可以让夯土建筑在地震多发地区免于一死,重获新生呢?为了理据服人,抗震土房还得经过实验的检验。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C5C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C5C50CB0010.jpg
25.首先是检测墙体的强度,实验室里的检验方法是从夯好的墙体切取土块,用机器剪切或压土块,直至将其破坏,测试土块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VKD5C.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C.jpg
26.另一种更为真实准确的方法,是直接进行墙片的现场抗剪实验。在马鞍桥村,结构工程师们进行了这种实验:首先在一个混凝土做的框架上夯筑几片墙体(可以调整每片墙体里石灰/水泥的配比,进行比较)。然后用千斤顶对墙体进行顶推(混凝土框架起到支撑千斤顶反力的作用),看多大的力量可以破坏墙体。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VKD5C8U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VKD5C8U50CB0010.jpg
27.这些方法你还是看得不过瘾?那只好“放大招”了——还有一种比较炫酷的实验叫做“振动台实验”。就是做一个简单的1:1的小土房子,然后放在一个可以模拟 各种地震波的大振动台上,实验人员一声令下,振动台就开始摇晃,看看是否能把上面的土房震坏掉。鲁甸光明村项目进行的振动台实验,模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波,还特别添加了模拟鲁甸地震的“鲁甸波”。实验结束后,小土房子安然无恙。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VKD5CBB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CBB50CB0010.jpg
28.总之,经过各种实验的科学检验,不管是在四川的马鞍桥村,还是在云南的光明村,新型的抗震土房都完全可以满足当地抗震设防的要求。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CG4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VKD5CG450CB0010.jpg
29.采用抗震土房恢复重建还有什么好处呢?在节能低碳环保之外,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顺便清理和回收利用了地震废墟中的土和废料,可以实现原址重建,不必再占用新的土地。此外,这种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做简单改良的方式,经济易学,很容易被当地老百姓掌握,乃至传承和发扬光大。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VKD5CIB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CIB50CB0010.jpg
30.在马鞍桥村重建之后,家园还是那个家园,村庄还是那个村庄,邻居还是那些邻居,田地在周边,牛棚、猪圈、鸡舍、粮仓、院落,一样没少,没有欠下高额贷款,没有被迫搬迁,而家园更安全更舒适了。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VKD5CL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CLE50CB0010.jpg
31.重建后的马鞍桥村。村庄很好地保留了地域特色,没有占用新的土地,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样板房”。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VKD5CT5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VKD5CT550CB0010.jpg
32.而在云南鲁甸光明村,第一户重建房已经完工,户主杨大姐又可以恢复往日平静的生活了。更多的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VKD5DFU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VKD5DFU50CB0010.jpg
33.不过,在大规模、快速、标准化的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抗震生土建筑的使用和推广依然缓慢而艰辛。一方面,地方政府对这种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建筑领域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规范和标准。对政府部门和大众的宣传、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对相关规范的科研制定,也都需要更多投入和时间。开展示范项目,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VKD5DM9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VKD5DM950CB0010.jpg
34.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都市生活中固然便利易得。但是今天,中国仍然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偏远贫困的山区。在高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城市模式不是唯一的答案,科学研究不仅要为城市解决问题,也要为乡村解决问题。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VKD5DQF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VKD5DQF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看完我们国家的,当然少不了多发地震国家的日本了。
推荐阅读:日本房屋如何抗震
日本地震频发,学生们从小就要接受地震来袭后逃离技巧的学习,同时,为了抵抗地震的破坏力,他们修建的房子也要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
http://img6./photo/-13/600x450_B0TOU51I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3/t_B0TOU51I50CB0010.jpg
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0TOU53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3/t_B0TOU53O50CB0010.jpg
在日本的建筑施工中,对于抗震有三种构造概念:耐震、制震和免震。耐震为最普通级别,主要用在低层建筑中。制震则是让建筑物在地震晃动中,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损毁。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0TOU5.jpg
http://img4./photo/-13/t_B0TOU5.jpg
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种球体,让这个部分吸收地震能量,等地震过后,只需把这部分换掉就行,建筑其他地方不会发生问题。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0TOU5.jpg
http://img3./photo/-13/t_B0TOU5.jpg
还有比较普遍的做法则是放置油压器装置,其作用相当于保险丝,基本上在高层建筑中,每层都会放置一个以上这种装置。第三种的免震技术运用的成本过高,而且也不是每个地块的地基都适合。所以,现在日本大多数建筑采用的标准基本都是制震的标准。
http://img6./photo/-13/600x450_B0TOU5AQ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3/t_B0TOU5AQ50CB0010.jpg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感叹,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和日本这次地震后建筑倒坍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日本的房子在巨大的地震和海啸面前,一座房子冲到桥梁上,但房子还没有散架;一架游艇压倒在一座房子上,房子也没有倒塌。
http://img4./photo/-13/600x450_B0TOU5D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3/t_B0TOU5DA50CB0010.jpg
中国的建筑质量和日本的建筑质量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农村的建筑缺乏基本的结构,没有水泥的圈梁和必要的柱子,都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地震后成了碎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反省和学习的地方。
http://img6./photo/-13/600x450_B0TOU5FH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3/t_B0TOU5FH50CB0010.jpg
潘石屹认为中国一些大城市商品房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处在同一位置,但中国建筑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很多没有受到质量监管的房子农民自建房,大量的小产权房,这些房子的建设都是游离于中国建筑质量监督体系之外,房子的质量一般都很差,也很容易出质量问题。
http://img5./photo/-13/600x450_B0TOU5I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3/t_B0TOU5IU50CB0010.jpg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建设从设计、施工、监理层层外包,经济利益决定了开发商和建筑商合谋使用劣质的、不达标的建筑材料。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日本大地震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建筑质量。从最初的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都应该严守标准。
http://img6./photo/-13/600x450_B0TOU5M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3/t_B0TOU5MJ50CB0010.jpg
日本抗震房屋。
http://img3./photo/-13/600x450_B0TOU5P6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3/t_B0TOU5P650CB0010.jpg
日本抗震房屋。
http://img2./photo/-13/600x450_B0TOU5RG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3/t_B0TOU5RG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都说以史为镜,受益是不浅的。我国古代人也是智慧的,他们的房屋又是如何设计得能抗震的呢?
推荐阅读:古代建筑的强大抗震设计
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B10N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10N50CB0010.jpg
在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和山西应县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http://img5./photo/-20/600x450_AUVOB2PG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2PG50CB0010.jpg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盘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58I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0/t_AUVOB58I50CB0010.jpg
自重建以后千余年来,独乐寺曾经历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8级以上强震,“蓟县城官廨民舍无一幸存,观音阁独不圮。”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B66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66M50CB0010.jpg
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城内房屋倒塌不少,观音阁及山门的木柱略有摇摆,观音像胸部的铁条被拉断,但整个大木构架安然无恙。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7A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7AC50CB0010.jpg
独乐寺观音阁之所以在多次强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观音阁的斗拱设计十分巧妙,在没有一颗钉子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七层木块的相互交织,达到了相互连接固定的作用。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7R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7RL50CB0010.jpg
这样在地震出现时能及时减缓外部的压力,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8O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8OH50CB0010.jpg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建筑典型的抗震设计。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B9A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9AO50CB0010.jpg
绝招一:古建筑的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A.jpg
http://img2./photo/-20/t_AUVOBA.jpg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B.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B.jpg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BBGO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BGO50CB0010.jpg
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CHL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BCHL50CB0010.jpg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GF8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0/t_AUVOBGF850CB0010.jpg
绝招二:斗拱是古建筑抗震中的又一位重要“战士”
http://img5./photo/-20/600x450_AUVOBHD5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0/t_AUVOBHD550CB0010.jpg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http://img5./photo/-20/600x450_AUVOBIED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IED50CB0010.jpg
它是由若干斗形的木块和弓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组合而成的构件,用在柱头顶或额枋之上,起着承托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J.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J.jpg
当地震发生时,屋顶与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层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JQ6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0/t_AUVOBJQ650CB0010.jpg
历史上,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拱对抗震的贡献。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K.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BK.jpg
斗拱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L.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L.jpg
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BM1N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M1N50CB0010.jpg
绝招三:榫卯是抗击地震的关键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BMKG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0/t_AUVOBMKG50CB0010.jpg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BNG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BNGU50CB0010.jpg
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NUV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BNUV50CB0010.jpg
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BPD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PDC50CB0010.jpg
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Q4L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BQ4L50CB0010.jpg
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BRPV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0/t_AUVOBRPV50CB0010.jpg
还有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BSA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SAH50CB0010.jpg
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
http://img3./photo/-20/600x450_AUVOBUCB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0/t_AUVOBUCB50CB0010.jpg
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头、柱脚的移动,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
http://img5./photo/-20/600x450_AUVOBV.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BV.jpg
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枋、蜀柱、攀间、搭牵、梁、檩、椽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C00H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C00H50CB0010.jpg
柱子与柱础的结合方式能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
http://img4./photo/-20/600x450_AUVOC1C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C1CQ50CB0010.jpg
在高大的楼阁中,如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C1P2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C1P250CB0010.jpg
这样就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
http://img2./photo/-20/600x450_AUVOC2L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0/t_AUVOC2LG50CB0010.jpg
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http://img5./photo/-20/600x450_AUVOC36N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0/t_AUVOC36N50CB0010.jpg
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http://img6./photo/-20/600x450_AUVOC4.jpg
http://img4./photo/-20/t_AUVOC4.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五保户监护人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