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美体育 股票是如何成为港股中最正宗体育股

对话智美集团创始人任文 首度揭秘“智美如何玩转体育产业”?
我的图书馆
对话智美集团创始人任文 首度揭秘“智美如何玩转体育产业”?
互联网+体育 原创作者:纪宁 允兹纪胖说在外界看来,与万达体育、乐视体育等体育产业资本公司不同,智美体育集团是一家稍显低调而神秘的港股体育公司。智美体育集团(01661.HK)成立于2006年,2013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的综合性体育产业集团,亦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民营体育赛事运营商。2015年,在无比炙热的全民体育创投巨潮中,智美体育集团除了以运营马拉松赛事而闻名之外,其新闻曝光率远远落后于王健林、马云等大咖投资的新晋体育公司;落后于虎扑、探路者、华录百纳、莱茵置业等体育概念公司;甚至还不如动吧足球等新型创业公司。然而,智美集团的年中报显示,月其赛事收入增长近50%,达到1.07亿元,业绩名列中国所有赛事公司之冠。“互联网+体育”本期对话智美体育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任文,首度从“公司更名、核心竞争力、关键业务、商业模式、赛事IP策略、差异化定位、未来发展战略”七大方面全方位解密“智美如何玩转体育产业”。智美体育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任文换名的背后智美体育集团聚焦“体育+”互联网+体育:任总您好。我们注意到,8月21日,智美控股集团对外宣布正式更名为“智美体育集团”,请问智美换名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任文:我们选择更名为“智美体育集团”,是因为今年是我们战略转型的重要一年。智美基于已初步形成的体育产业布局,定位“体育+”的整体战略,继续深化拓展体育产业链,通过对优质体育赛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整合,持续积累体育运动人口数据,为体育产业链延伸及全产业链生态布局打下基础。互联网+体育:什么是“体育+”战略?任文:智美的新战略核心是“体育+”。具体包括体育+赛事运营、体育+传媒、体育+互联网、体育+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而上述产业链,分别通过全资独立子公司独立运营,分别是体育赛事运营公司、体育服务公司、体育传媒公司和动乐网。奔跑的巨鲸智美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体育:在外界看来,智美是一个“奔跑的公司”,因为一方面是因为智美在体育产业里发展很快,有“奔跑”的速度,另一方面,公众对智美几乎所有的印象都是“运营马拉松”和“路跑赛事”,请问智美的核心竞争力真的只有“跑”吗?任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有两个,一个是以“马拉松”为核心的路跑赛事、大众赛事集群;另一个是我们非常优异的体育营销能力。首先说赛事运营能力——智美以每年运营的1300余场各类赛事项目为载体,2015年将与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浙江、重庆、湖南、昆明等15个中国主要经济区域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其合作项目包括路跑、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体育舞蹈、乒乓球、轮滑、徒步、广场舞、围棋、中国象棋、自行车、健美等,约640项,参与人数约1000万,参与人口每年增长率预计达到50%。其次是体育营销能力——2009年,中国本土最大的创投机构之一“深创投”投资了我们,也是我们上市前唯一的投资者。在我们还没有上市的时候,我们给投资者的累计分红已经是投资额的70%,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企业。所以现在深创投持有的智美的股票基本上没有卖,因为是白赚的,就长期持有了,也是作为深创投比较经典的投资案例之一,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营销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超强的。先行者耕耘智美与马拉松赛事互联网+体育:说到智美,业界自然会联想到“马拉松赛事运营”,说一说智美体育集团对“马拉松赛事运营”的独到理解?任文:智美从2011年开始运营第一场马拉松赛事,到如今一共4年多的时间,我个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对整个产业有两个贡献。一个方面是我们把更多的非体育产品的客户引导进了体育产业。2008年之后,体育营销赞助商基于运动服饰品牌,但整个运动品牌行业进入下行的寒冬期,实际上体育赛事赞助是很艰难的,而智美进入之后,我们引导了一些汽车、金融等我们长期服务的品牌开始尝试进入体育产业,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体育营销赞助的主力军。第二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职业“马拉松”进行民众化和普及化。比如说广州马拉松,原来没有5公里、10公里的赛程,都是42公里左右的职业化赛事。我们设立5公里、10公里、包括亲子跑、家庭跑、四季跑等大众赛事,实际上把比赛的门槛降低,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感受到乐趣,参与门槛降低之后,会给这个市场带来非常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激活了整个路跑市场。智美集团精品赛事广州马拉松互联网+体育:智美为什么一定选择马拉松赛事入手,为什么在2011年那个时间节点进军体育产业?任文:选择马拉松赛事入手,是因为路跑产业在中国拥有最大的参与人群,最大的市场当量,而其中也蕴含着最大的盈利空间。“第一,门槛相对较低;第二,高频;第三,中国路跑群众基础较好。2011年智美开始运营广州马拉松,当时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运营成本要一千多万,很多公司会觉得这怎么可能赚得回来?其实这是我们公司的前瞻性和国际化的特征决定的。我们2001年就成立了,应该说智美是中国第一个做赛事的民营公司,因为在2001年成立的时候,我们当时就跟CCTV5合作了,做了中国第一个民用汽车的比赛。通过多年做汽车文化、汽车赛事以及和国外机构的学习调研,我发现2011年是一个分水岭。那个时候中国的GDP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4800美金左右,应该是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我们认为那个时候进入这个市场,是比较合适的一个先期优势。独门秘笈打通运动人口的“低中高”消费闭环互联网+体育:为什么2011年是切入体育产业和赛事运营的分水岭?任文: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数字来讲,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以上的时候,这个体育产业将会有一次大的爆发,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消费在3500美金以下,就没有娱乐消费,他是温饱消费,就是按国际的世界组织来衡量,3500美金以上人将会有第一次娱乐消费,这个主要是一个观赏式的为主,确实我们国家是这样的,到3500美金以上的时候,电影电视这种观赏式娱乐为主的消费蓬勃的发展,这个是大概在2005年、2006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从5000美金以上,娱乐就进行升级了人们不再满足单纯的观赏形的娱乐,进入互动和体验式的娱乐,在这个时候体育产业将会有一次大的爆发,我们经过沟通之后,应该在我们2011年的时候进入马拉松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GDP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4800美金左右,现在已经到5100多了,就应该是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我们认为那个时候进入这个市场,是比较合适的一个先期优势,太早了不可以,不到你爆发的时候先去了没有人关注,但是太晚了,已经有人把市场都耕耘开了,你再去做也稍有一点红海战略了。智美集团主打体育赛事之一——四季跑互联网+体育:从您的表述来看,“体育运动人口”的消费能力是体育产业的关键?也是智美最为关注的领域吗?任文:万分正确!智美的独家秘笈,其实就是基于在现实中打通“运动人口”的消费闭环。中国的人口是一个正三角形,体育消费人口是一个倒三角形,意味着实际上他的消费人群里面,高端的人群,高收入人群是最多的。国务院《46号文》预测的2025年“五万亿”的体育产业市场规模,我们非常清楚, 40%以上应来自与体育服务,体育服务是意味着C端市场,大众消费市场。而中国现在所谓的体育服务在体育产业连5%都不到,那意味着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量?运动人口的激增极大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智美体育集团的核心模式,就是基于递增的体育人口,打造“低频品牌赛事+中频体育服务+高频健身娱乐”的消费闭环。越好的赛事是低频的,但是他是有品牌的,要的就是品牌,聚集效应是很强的,低频的品牌赛事,加上中频的体育服务——体育服务业是一个中频的,我们需要运动康复,需要运动保险,需要体育旅游等等,这些都是中频的。再加上高频的健身娱乐,因为这个是每天都可以去跑步,每天都可以去健身房,每天都有各种娱乐的方式去愉悦身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商业闭环,就是我们有低频的品牌赛事,中频的体育服务加上高频的健身娱乐这样的一个商业闭环。赛事IP策略路跑、篮球和定制国际联赛互联网+体育:智美体育集团未来的赛事IP仅限于马拉松和路跑吗?有没有进一步的规划?任文:品牌的赛事智美是基于路跑和马拉松,其他赛事IP我们会聚焦篮球赛事,或者引进国际完善的某个联赛。我们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现在能有人口的聚集,有变现的渠道就是跑步,这是很实在的话。其他的项目实际上在篮球上,今年我们做的CBL“动乐篮球赛”做都还是不错的,篮球一定是我们下半年的一个亮点;还有群体性的一些赛事,比如多省市的徒步赛事。站在国外的整个体系上,非常完善的这种整体性的联赛性的国际引进赛事,我今年下半年也会给大家。智美是没想明白的时候不会去干,我一定要干一件事就要干成而且干得漂亮。与万达不同智美的差异化定位与市场竞争互联网+体育:您怎么看跟像万达这样的庞大的综合性集团的竞争关系,其实也看到像昨天他们买断了美国铁人三项,这也是非场馆的项目,将来会与智美正面竞争吗?任文:万达是业界的老大哥,我们与万达的定位是不一样的。万达是不断扩张垄断国际赛事资源和体育资源的“体育产业资本家”,智美是从中国运动人口基层做起的“体育赛事耕耘者”。万达树立的是国际化的产业标杆,智美打造的是本土化的体育消费服务旗舰。未来的战略品牌、产品与资本的方向互联网+体育:您一直在强调智美集团2015年的转型战略,能透露一下未来的战略吗?比如智美的品牌升级、是否有基于互联网线上爆款产品?智美在体育资本市场的方向?任文:关于品牌传播,智美一直是谦虚谨慎的——从2015年开始,我们会逐步释放亮点。智美目前掌握着国内5场马拉松赛事(包括两场金牌赛事)的独家运营权、开发了包括自主IP“四季跑”、“CBL篮球赛”、“幸福足迹城市徒步大会”在内的多个成功的赛事活动产品,仅在今年上半年就聚拢了超过300万体育参与人口,同比增长500%。明年我们会拥有10场左右的马拉松大赛和洲际比赛,我们的国际赛事IP会逐步增多,我们的体育产业营销业绩会逐步引爆。今年我们年中期财报赛事业绩增长50%,业内公司普遍增长5%左右,但是我认为这不叫爆炸式增长,我预测未来智美会有超过300%的增长,这才是爆炸式增长,也是我们品牌最大的亮点。动乐网亮相四季跑 走进活动现场引爆指尖狂欢智美的互联网爆款就是“动乐”,目前智美所有马拉松报名系统就是基于“动乐”。我们会真正基于线下的强大赛事资源、体育资源和服务资源,锁定万亿级消费者。智美已经先人一步地部署了“大数据”入口,在“聚人口、建场景、促消费”战略宗旨下,智美布局的集体育赛事运营、体育服务、体育营销、体育传媒、体育互联网于一体的“体育+”生态平台已基本成型。基于移动端的服务平台年底会推出,相信一定是“爆款产品”。智美体育集团的投资方向基本上是我们区域化的公司,就是说各个地方的体育产业的领头羊。其他新兴体育创投项目我们也看,基本上以大财务投资人的方式投资。不过基于我们多年对体育产业的了解,我们的投资会很谨慎,看过几百个项目,也许会决定投资一、两个靠谱的、真正扎根于中国体育产业环境、扎扎实实深耕细作的“有情怀”的团队和项目。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尚乘财富:前景向好 推荐智美体育|智美体育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智美体育(1661)(建议买入)
  中央近年来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智美体育作为港股中唯一从事体育活动承办的体育股,业务较为独特,且早前与特步(1368)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会在今年至2017年间,在内地举行的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合作,智美将负责赛事营运,未来业务增长值得期待。
  除与特步合作外,集团还联合CCTV5、湖南卫视、新浪等共同打造体育传媒平台,并已与包括安徽省、江苏省在内的多个省市单位,签订社会体育赛事战略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智美业务主要分为影视节目及赛事营运,今年上半年,赛事营运业务收入按年上升接近五成,至1.07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36%,按年增加14个百分点。此业务毛利率达63%,远优于影视节目业务的39%,而从集团现时战略来看,亦渐侧重于盈利能力较高的体育赛事业务。
  集团股价自8月底以来稳步上升,现已升穿多条阻力线,上升势头强劲。建议于5.2元买入,目标6元,跌破4.8元止蚀。(双双)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智美体育暴跌 炒港股应学到什么?
来源: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
  首先得说明一下,本篇不是分析智美股票的,主要是通过一段经历,剖析香港和A股市场的投资手法的不同。
  日,某券商同行发来一封交易警告电邮,一看内容吓一跳:港股(港股01661)(1661.HK)暴跌超过30%,要求所有经纪人慎重对待客户对该股的抵押融资安排。
  看完电邮,很感慨,自己和客户逃过一劫。
  智美,是不少内地投资者颇为青睐的体育公司。初识该公司是在其2015年业绩公布之后,一些内地基金经理朋友推荐说,应该看看这个股,有体育概念,还有TMT概念。
  朋友后来进一步透露,这家公司原是央视的重要广告合作方,近年开始专注做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被很多体育圈内人誉为体育产业“龙头股”,几乎“垄断”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而且和一些地方政府关系不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当时,公司因为一度传闻大股东出事,因此股价出现不小波动,后来大股东的夫人(现主席任文)接手后,公司很卖力在香港投资界做宣传,逐步开始走出阴影。
  我和智美的接触,就从这时候开始。
  跟着几个TMT的分析师,我旁边听了几场智美公关和高管的介绍,有现场的,亦有非现场版的。总体听下来,我感觉这应该是内地投资者非常喜欢的题材股,但自己却总觉得没有太过强烈的买入冲动。
  当时感觉对内地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的原因有几个:1、公司做的体育事业,正处于国内投资热门领域,属于政府倡导的行业,不论是国策还是行业发展,都处于上升阶段;2、谁都知道央视在中国广告行业的地位,而智美作为央行的最主要合作方之一,事业发展无疑有重要保障;3、公司积极宣布说自己正在开拓O2O项目,通过网站和APP等形式,把体育赛事做成体育社交平台……
  但我无法说服自己的几个问题: 1、政府倡导的就一定会赚钱么?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政府所倡导的,往往也正是宏观经济中所薄弱的环节。2、央视在广告业有垄断地位,但作为它的合作方,就一定能赚钱么,尤其是在传统媒体走下坡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转弱的时候?退一步来说,过于依赖央视,对公司难道是好事?3、O2O和App,这是2015年最令人无语的词了,几乎所有TMT公司都在谈,但真正赚到大钱的又有谁?至少迄今还没有看到一家。饼画得很大,能吃到吗?
  一些内地朋友还想试图劝我入一些货。“马拉松在国内已经成为中产阶级乃至企业高管的新宠。现在企业高管很多不谈酒,只谈长跑和锻炼,这是一个进步。”这个北京的朋友说。再看看自己的朋友圈,也的确,发现不少内地朋友都参加了各种马拉松赛事,体质强的跑全马,体质差的也跑半马,颇为热闹。但我想的问题是,体育爱好者众多是一回事,作为这种赛事的承办方,如何盈利可能是另一回事。
  其实如果是在A股市场,我一定会给委托的客户建仓这个股票。但香港则不同,冷静思考了一番,还是觉得这只股票在香港未必能获得长期青睐。所以只是在公司业绩期后,给自己的个人户口入了极少量的货,后来因为感觉不够稳妥,很快便抛出,然后再也没有沾手。
  有哪些原因令我觉得它在港股投资者眼中可能不够稳妥?
  首先是企业自身定位可能无法令香港投资者认同。
  当时的智美IR向我们港股投资者介绍公司强调,公司既有体育概念,又有TMT行业的概念。说实话,这种定位反而让人有些无所适从。记得当时跟我们一起出席智美投资者见面会的港股分析师中,既有消费领域的分析师,也有TMT板块的分析师,会后,他们和我有一个困惑的问题:不知道公司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定位为一家TMT公司?
  翻查了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其实智美主要的收入是来自传统媒体业务,而且从IR的介绍来看,至少未来1~2年(即年)其业务收入仍然要依赖这一传统业务收入。
  有分析师猜测,公司想突出自己TMT股份的背后理由是希望享受高估值。但公司可能忽略了一点,港股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大都很现实:在公司的财务数据能证明自己真的是TMT板块龙头之前,只会根据实际收入的来源来给公司定位。
  在不少A股投资者眼里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死板”,或是缺乏想象力――对不起,受到太多港股讲故事的公司的教训,港股投资人已经完全没有了“听故事买股票”的冲动。再动听的故事,如果无法在财务模型上转化为估值优势,也无法打动这些港股机构投资者。
  很多人可能有误解,以为TMT公司一定能享受高估值。非也!至少大部分港股TMT公司并没有享受到腾讯这样的估值,许多高科技和高技术含量的公司,也往往只有12倍不到的市盈率,一些收入不错的手游公司在上市前能以20倍市盈率融资,上市后的市盈率甚至跌至个位数。
  从智美当时的收入来源来看,尽管媒体也属TMT范畴,但当时其收入来源仍然属传统媒体,其估值显然远远无法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垄断巨头相比。至于公司所侧重介绍的体育赛事运营,大部分港股分析员更不会把它纳入TMT板块之列。这好比说,不能因为某家国有银行可以允许用户使用手机APP登陆银行账户,分析师就会把它定义为网络银行或是互联网金融龙头。
  其实就公司当时的收入情况来看,如果把自己定位为国内领先的体育广告商和体育赛事主办商,而不去刻意往TMT板块上靠,可能给投资者的感觉会更扎实一些。港股给任何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实估值都会是有一个行业溢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智美如果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中国的顶级体育赛事主办商,也未必不会获得更高估值。
  其次是企业的盈利预测难以说服机构投资者。
  刚才说了,港股机构投资者都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企业讲故事讲得好是一回事,能否通过财务模型让大家信服,又是另一回事。
  应该说,智美公司的高管把业务重心从传统媒体向赛事运营转变,不断减少对央视的依赖,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A股市场,不少分析师可能会认为这种正确的方向就极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盈利效果。
  但香港不同,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转型企业往往需要经历阵痛:例如企业高管心态转变需要时间,企业高管转变成功了,手下的运营团队也需要适应新的业务、甚至是公司大股东从其他领域新挖来的主管,这些团队的磨合绝对需要时间。这期间,还要拜托不要出现人才流失或是团队内斗,甚至业务方向性判断错误。此外,开拓新业务一定涉及销售和广告支出的配合,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极大可能会受到影响。
  由于智美转型的重点是体育赛事,这种业务决定了人员、设备、场地等各种投入不可避免,而其收入却是不确定的――这不像卖汽车,卖出一台就是一台,体育赛事收入的不确定性是相当大的――实际上,当时智美方面主要介绍的是公司“概念”,而较少介绍“盈利模式”和“盈利指引”,也容易给人感觉,公司新业务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成型,或者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评估未来盈利。
  在上述新业务的毛利率还不能支撑大局的时候,传统媒体这块业务又可能面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做广告的企业自然少了),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有力竞争(这些抢食者才是真正的TMT竞争者),因此,不少分析员当时认为,智美或会面临双重压力。
  港股不少分析师都会习惯性地刨根问底,挖公司的盈利预测或是指引,以便调整自己的财务模型――这是他们背后老板(研究部主管)给他们的压力。如果盈利模型的结论支持不了报告的推荐结论,那么这个报告是无法“出街”交给销售团队的。
  所以,一旦研究员发现公司代表“顾左右而言其他”,令他们无法就财务模型进行调整时,他们往往很抓狂。有港股分析师说,这时候,最好是不写报告,不推荐这家公司,这样自己无事一身轻;如果非要写报告,也一定会往偏坏的方向预测,这样会把自己将来错判的风险降至最低。
  最后,港股谁说了算?
  平心而论,智美在内地投资者眼里,应该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一家公司。由于本篇不是分析公司业绩和财务数据的,这里不打算展开。但是由于它在香港挂牌,就得入乡随俗,接受香港市场的估值和游戏规则。
  去年初,随着沪港股的开通,不少内地投资者涌入香港。颇有一些内地私募机构也大量投资港股中小盘股份,一些港股论坛也打出口号要“争夺港股定价权”。当时,智美和其他一众中小盘股份,都被认为是被错误估值的内地优秀生。
  其实对于这种激情,我们久做港股的,又喜又怕。
  “喜”的是做了这么久的港股,其实自己也发现过不少的好港股公司,因为没有较多资源吸引海外投资者,因此往往估值偏低。现在终于又有大量新生力量加入,一起挖掘这个市场,这对于促进市场的发展的确是件好事,可以让更多的金子发光。“争夺定价权”这个口号背后,其实也反映出内地投资者对于内地企业的价值,还是有更全面的理解。
  “怕”的是这种口号有时会害了一些对港股“涉市”未深的朋友,甚至成为别人的“解放军”,帮他人去争夺定价权,结果却被高位套牢。
  这里有必要录妇湎愀凼谐〉奶氐恪:芏嗳酥恢浪腔刮鞯氖谐。芏嗳瞬恢溃饫锏幕共唤鼋鍪侵浮盎雇蹲收摺保涫祷拱ㄆ笠档拇蠊啥蚴歉吖堋
  大部分港股上市公司管理层都有额外配售股份的权利,或是可以在股价过高时,通过分拆将股价降下来,有些大股东,甚至会利用“供股”来强迫小股东参与集资。见过太多这种血淋淋的案例之后,久做港股的人,其实对“争夺定价权”是有所顾忌的。
  对身边的朋友,我都劝他们不急着“争夺”什么定价权,如果别人往上冲,你应该高喊:你上,我掩护。
  因为,在港股,机构选择的对象永远是基本面和估值都要吸引的股份。对于智美来说,不否认它所介绍的前景不错,但从财务基本面来看,投资者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
  这里向一些港股分析师朋友要了一份他们和智美公司面谈时拟提出的问题清单(有些已经提出,有些没有时间提出,我就全拿过来),大家有兴趣可以作为参考。
  上文说过,港股分析师讲究财务模型,这些问题问完,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分析师有一个大概的基本面判断,然后他们才会谈到股票的估值。
  1、公司过往几年经营性的现金流情况如何?主营收入来自哪些板块?这些板块未来1-2年是否会保持高于中国GDP增速的增长?这几个板块的毛利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公司觉得传统媒体业务是否会受冲击?
  3、新业务的毛利率如何,是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公司有这方面的人才吗?公司老板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其个人打算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在公司的不同业务板块上?
  4、新业务投入是要融资还是动用自有资金?如果是融资,预计融资成本多高(银行贷款、发在岸债和离岸债、或是发行CB成本相差甚远);如果是动用自有资金,是否会令年终的净资产水平倒退?公司过往的债务结构如何?长期的债务结构规划是打算把杠杆维持在多少水平?
  5、公司希望发展的O2O业务,盈利模式如何?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相关人才?这块业务的资金投入需求是多少?能否产生盈利,抑或是全年只能打平?
  6、公司通常应收款账期如何?新业务的发展是否会让现金周转率更进一步优化?
  7、公司预计一年后,主要的资产变化如何?主要的资产分布是在哪里?
  8、目前有没有行业竞争对手?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是否高?
  9、公司是否要依赖政府关系?如果是的话,如何维持这种政府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受到竞争对手蚕食,公司有没有应对方案?
  10、公司是否有固定的派息率?
  其实港股其他公司也是类似的模板,所以以上的问题,大家可以做为一个范本参考。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郭亮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6.282.11%63778.8041.191.25%63141.2629.545.88%61992.3316.706.37%55788.59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5.5232.00买入8.0511.80买入54.1461.00买入21.1024.40成交额:--
成交量:--
所属行业:
总市值:--
流通市值:--
市盈率(动):--
市净率:--
实时港股-免费版,只提供基本市场信息作参考用途,投资者应考虑是否需要更详细的市场信息以协助投资决策!
免费试用,申请热线:
相关涡轮/牛熊证
同投行上次评级
目标价变化
第一上海证券
信达国际控股
中投证券(香港)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市场表现排行
成交量排行
市盈率排行
普通股股数:
每股收益:
营业收入:
每股现金流: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添加自选股!
&&&&&&&&免责声明: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均竭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它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美体育控股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