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蚌埠学院党委委员吴宏是中层干部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太原大学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公司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中层干部管理技能,中层干部管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企业中层干部管理,中层干部管理制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太原大学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田延光 党委书记&
  男,1962年10月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
&&& 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90年11月任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人事处副处长,1996年12月任人事处处长,2001年5月任组织部部长。2001年8月任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2007年3月任院长,2011年2月任党委书记。2013年6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主持完成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各1项,主编丛书1套,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梅国平&校长&
  男,1962年10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常委。2011年2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 1979年9月—1983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1985年9月,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助教;1985年9月—1988年7月,吉林大学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7月—1996年9月,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6年9月—1999年7月,南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9年7月—2001年9月,任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其间,1999年11月被确定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0年9月晋升教授;2001年9月—2003年4月,任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其间,2003年1月当选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2000年6月—2003年4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2003年4月—2005年7月,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兼任软件学院院长,其间,2003年12月晋升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经济管理决策方向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7月—2011年2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其间,2008年2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1年2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其间,2012年12月当选民进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2013年1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 近年来先后主讲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课程《金融工程---无套利均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实证会计》、《金融数学》、《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第一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管理决策与决策支持教学团队”第一负责人,2009年和2014年先后2次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曾多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模拟》(管理学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政策选择研究》;主持完成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1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软科学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出版《元胞自动机理论》(英文,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版)、《基于统计方法的上市会计信息失真研究》(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多部专著,在《科学通报》、《管理世界》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著作《基于统计方法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机理分析》分别荣获2009年和2013年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刘光华 党委副书记&
  & 男, 196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吉安人,教授,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 1990年,江西师大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校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处副处长)、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兼学校首任新闻发言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其中,1995年至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职硕士学习(脱产一年);2004年2月—7月,江西省委党校第24期中青班学习;2010年4月,中央党校3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任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经管要参》主编、《江西企业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分管干部教育培训、党建、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人事、科研(智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其中,2014年4月至5月,江西省委党校第91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区域经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江西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全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中层干部培训主讲师资。主持省社科、高校人文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多篇(部);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多项,2015年撰写的对策报告获时任省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采纳。
 张艳国&&党委委员 副校长&
  男,汉族, 1964 年 2 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历史学 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 2008 年 12 月起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 史专业 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 年 7 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2001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师从章开沅教授、严昌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期间获得“野泽丰”奖学金; 2005 年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师从冯天瑜教授,在站期间获得过国家博士后项目资助。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江汉论坛》杂志社副主任兼副主编、科研教育管理处处长兼研究生办公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和法学研究所所长。 1997 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9 年被评为院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1 年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5 年首批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类)。 2003 年获得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0年入选首批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文社科类领军人才,同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起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主持人;2013年起,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与社会变迁,并兼及政治学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权威报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逾百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近百篇被《人民日报》理论版和海外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有关刊物等论点摘编、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如《张艳国自选集》、《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合著)、《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合著)等十余种,都有较好的学术评价。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二十余项。主持、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国家 博士后课题、省社科基金课题、省软科学课题十余项,主持重大横向课题十余项。跟踪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中部崛起”战略建言献策,有十余项成果被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产生积极影响。
 涂宗财&党委委员 副校长
   男,1965年2月出生,江西靖安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学科带头人。
&&&&&&& 1987年分配到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工作,年随江西省委讲师团赴徳兴市龙头山中学支教;年任江西大学三环食品厂副厂长;年任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年任江西省宁都县副县长;年任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副主任、教授;年任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南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0年至今,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 主要研究领域为饮食营养与健康、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基础研究等,在JAFC、FCH等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6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1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973”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5项和省部级项目12项。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9项,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1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是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省“赣鄱英才555工程”,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
&&&&&&& 在江西省高等教育突破“新三无”(无国家重点学科、无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为南昌大学科技园成功争取了九块国牌(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产力学院),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九块国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10年到江西师范大学工作至今,为江西师范大学的科研平台、学科建设等做出了较大贡献。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全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先进个人”和“全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 2012年被评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20年&领军人物&,并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江西省优秀科技副县长”、“南昌大学十佳优秀中青年教师”、“南昌高新开发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现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江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江西省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江西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
 姚弋霞&党委委员 副校长
  &女,1965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教授。
&&& 1985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由省委组织部作为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派至江西省铅山县锻炼,先后担任乡镇妇联主任、副镇长等职。1987年5月调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先后任编辑、人事处主任科员,1991年调江西省人事厅、省编办工作,任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主任科员,1996年月2月起任厅办公室助理调研员、副主任,省编办一处调研员,厅人事(老干部)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009年6月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2014年8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 参与《当代中国的江西丛书》编写工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牵头完成江西省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主持完成《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及中期评估工作;主持编制江西省政府和国家人社部鄱阳湖生态区经济发展合作规划,配合省政府开展昌九一体化、赣南苏区振兴规划、共青城先导区、吉泰走廊等十几个国家级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的调研、拟制、论证、实施工作。
&&& 构建“数字人社”,开展薪酬、农村实用人才、社区直报等专项统计调查,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连续多次在全国会议作典型经验介绍。
&&& 牵头组织全省社保基金预决算编制,多次获全国奖。厅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连续五年获省、部表彰。负责厅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工作。2012年获得“江西省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和 全省就业暨新型农村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项国雄& 副校长
  &男,1965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3月任传播系副主任,2001年11月任传播学院院长,2008年9月任教师教育处处长,2015年4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先后主持省社会规划、省教育规划、省高校科技、省软科学等项目各1项,横向委托项目2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等主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多媒体课件设计》、《计算机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一套10册)。组织开发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平台”等系统3项并获应用。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1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二等奖各2项。
 贾俊芳&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男,1962年8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江西省军区机关干事、副处长,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部党委书记、县委常委,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中共江西省纪委省监察厅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丁& 晖& 党委委员& 副校长
  && 男,195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1982年1月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学校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财务处处长、青云谱校区党委书记、后勤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其间,1985年9月—1988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概率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9月—2005年8月,任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委副书记(挂职)。
&&&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数篇;曾获江西师范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十佳百优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 俊& 党委委员& 副校长
  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永丰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律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并留校工作。1996年3月任校团委副书记,1999年2月任团委书记,2001年4月任商学院党总支书记,2002年1月任科技学院(独立学院)院长,2014年8月任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处长,2016年1月任资产管理处处长。其间,1998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3月—6月,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第十四期青干班学习;日—23日,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第九期江西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培训班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十余项,主编参编著作十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项教学及研究成果获省级奖励。曾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运平& 党委委员& 副校长
  男,197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奉新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 &1992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并留校工作,获理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1月毕业于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1992年7月至1999年6月在校党委宣传部工作,1999年6月至2009年3月在研究生处(院)工作,2009年3月至2017年2月在财政金融学院工作。2004年6月任研究生院院长助理,2005年12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009年3月任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其间,2001年11月,破格晋升为社会科学研究副研究员;2008年11月,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11月,被聘为教授。2011年9月至12月,省委组织部调学,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脱产学习。
&&&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金融管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省社会规划、省教育规划、省高校人文规划、省科技项目、省软科学及横向委托项目多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管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江西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曾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江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招生考试先进个人,教育部专业学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和考务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全面安排部署新一年工作
  提振精气神 进一步推进学校工作&&& 2016年是学校校园文明建设年
  2月26日,学校在成都校区召开中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省上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新一年工作,吹响了学校新的发展冲锋号。
  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其他校领导秦自强、庄天慧、张强、朱庆、杨文钰、陈代文、王曙光、王斌、何临春以及全体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处级领导,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同志,离退休教职工协会理事长等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邓良基主持。
  会上,邓良基首先介绍了王斌同志的基本情况,并代表学校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王斌,男,1973年1月生,四川广安人,法学硕士,教授,被省委组织部批准为我校第十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1994年7月四川联合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历任四川大学组织部副科长、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随后,邓良基就我校第十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初步人员的产生程序进行了说明。根据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酝酿提名,经校党委常委会差额推荐、两委全委会充分酝酿,提出了十届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人选38名,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人选18名。该建议名单还将下发各单位,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中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宣布第十届党代会拟定于3月18、19日召开。
  在传达学习了省委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后,邓良基就学校2016年工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做了题为《坚持&三个自信&,做好&四个全面&的川农大实践》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立足新起点,解决好新问题。一要认清面临的差距和走向。面对&四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差距,要明确高校三大发展走向&&人才市场供需关系从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向用人单位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转变;角色定位从支持服务向服务与引领同步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为此,要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五中、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建设一流现代农业大学为目标,以&四个全面&、&中国梦&的川农大实践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厘清新常态下的改革发展思路。要学用结合,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扶贫攻坚,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跨越。邓良基要求,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当教师重在做到&发现学生潜质、启发学生心智、引领学生知行&,摸清学生的优势、长处,因材施教。
  在总结讲话中,邓良基强调,会议的主题就是提振精气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对党章、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对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对有关法规、对学科前沿知识等学习,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提升&三个自信&,提升讲政治、守纪律的自觉性。二要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全面做好党建、深化综合改革、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工作。三要挺硬规矩,守规善为。四要营造氛围,激发动力。要进一步梳理5年多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找准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务实善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氛围,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川农大精神、教师理想为核心的良好育人氛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务实、善为、干事、创业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用新的更大成绩为党代会献礼,为建校110周年献礼。
  郑有良要求大家做到四个&进一步&,尤其是全体中层干部要带头实干。一是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四个功能。他说,人才培养是唯一的根本任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四个基本功能,基本功能要紧紧围绕服从于、服务于根本任务。如何处理好基本功能与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仍然有太多的差距,如何把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抓好抓实抓到位,就是学校的头等大事。
  二是进一步调结构、补短板、保民生、促发展。要思考如何办学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厘清学科发展规划,按此找差距,补短板,尤其要做到按定位补短板,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郑有良强调,民生问题是师生员工最关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至关重要,但最大的民生是学生毕业的就业、创业状况。他语重心长地说,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培养质量,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依赖于我们的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好了,优秀生源来了,优秀老师来了,办学质量就会提升,我校如此良性循环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转型升级永远都在路上。
  三是进一步实现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已经有一定规模,中层单位如何从管理上真正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值得思考。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要进一步强化身份意识,明确主体任务。在物尽其用方面,要一方面解决好存量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新增办学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问题,实现好按任务需求配置资源,做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四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校园文化,强力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他强调,一个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和专业,一个大学的特色在于文化和精神。校园文明建设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更是综合实力的具体展示。校园文明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育人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形象工程、声誉工程。校园文明建设就是要一手抓硬件建设的物质文明,一手抓软件建设的精神文明。要在已有以&川农大精神&为标志的优秀校园文化基础上,以开展校庆系列活动为契机,以发展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响亮喊出,校园文明建设,大家人人有责!只有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讲文明做文明人,文明校园才能建成。他指出,2016年,将是学校的校园文明建设年,我们应认真回顾总结讲好学校110年办学历史的文明故事,更要千方百计进一步加快川农大的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主要在学校,但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落实到每位师生员工身上。硬实力不够,更需要软实力来补,关键就是人的文明。文明人的标准太多了,但其中最基本就是不影响、不伤害别人。人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校园就达到相当文明的程度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把川农大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大学而奋斗,只愿文明老校川农大越来越闻名于天下!
  其他校领导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王斌发表了讲话。
2月26日,学校在成都校区召开中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省上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新一年工作,吹响了学校新的发展冲锋号。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其他校领导秦自强、庄天慧、张强、朱庆、杨文钰、陈代文、王曙光、王斌、何临春以及
最新图片文章
&Copyrigh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rights&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温江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镇东北路555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院党委委员大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