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怀仁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村道路铺垫谁是负责人

中国枫叶之都: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
我的图书馆
中国枫叶之都: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
本溪&&?本溪市是中国辽宁省东部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本溪市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10本词条&欢迎各位&,额外获取10个积分。外文名称Benxi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方言东北方言所属地区辽宁省本溪市邮政区码117100地理位置本溪市中部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政府驻地小市镇火车站本溪站、小市站&面积3362平方千米气候条件中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洋湖沟、关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本溪水洞、铁刹山风景区电话区号0414下辖地区10个镇、1个乡车牌代码辽E人口29万(2007年)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目录12345678概述本溪,地处东南部,是中国较大城市。清光绪二年(1876)始建桓仁县。三十二年置本溪县。1939年设本溪湖市,1948年设本溪市。本溪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枫叶之都”!成为全国首个也是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最早的人工房屋建筑 ,人类主要生活在山洞里。位于今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的庙后山洞穴,是本溪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房屋”。新时器时代,生活在太子河上游的人类,仍居住山洞。1987年9月发掘本溪满族自治县近边寺洞穴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灶址,无疑,这个洞当时被当做房屋使用。  本溪地区最早的、真正的人工房屋建筑,发现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三官阁后山的圆形房址。面积约20多平方米,屋内地表铺有石板,石板上放有陶甑等炊具。赵甸子后山发现的长方形房址,长7米,宽3.4米,石砌墙壁和木栅抹泥墙壁构造。这些房屋建筑大约出现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代,通过考古发掘,已经发现了5处青铜器时代房址,都建筑在山坡上,已是地上建筑。  辽宁最大的水库浑江水库,又名桓仁水库。该水库1957年动工兴建,1967年建成蓄水。库身横跨辽宁、吉林两省的桓仁、通化、集安三县辖区,沿线总长81公里,水域面积14.8万亩,总库容量34.6亿立方米,比抚顺大伙房水库总容量20.1亿立方米多14.5亿立方米。库水最深处60余米,平均水深15米。水库下端一道拦江大坝巍然耸立于两岸山峡之间,长592米,高78.5米,宽89.3米。坝内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万千瓦。坝上水面宽8米,形成碧波万顷的人工湖,也是辽宁最大的淡水养殖场之一。自然气候本溪属于湿润气候区,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最热的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4.3℃。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的七、八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最佳旅游季节为。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全境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呈亚铃形分布,自然地貌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北靠、(距沈阳77公里,距抚顺79公里),南接丹东(距丹东198公里),西邻辽阳(距辽阳46公里)、,东傍(距通化150公里)。本溪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旅游景区本溪水洞本溪水洞是四、五百万年前因地壳变迁而生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区东三十五公里的太子河畔。洞口在太子河岸畔,洞口座南面北,依山傍水,高七米,宽二十五米,呈半月形。在洞口上端的悬崖峭壁上,刻有薄一波手书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二十多米,长五十多米的“迎客厅”,也是我们祖先三千多年前居住过的遗址。大厅向右,有旱洞长三百米,高低错落,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流连忘返。大厅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水面停泊游船四十余艘,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千余平方米的水面,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内深邃广阔,全长二千八百米,面积三万六千平米,空间四十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三十八米,宽五十米,长八十米。洞中水每昼夜最大流量二万余吨,水深最深处七米,河道曲折,清澈见底,故名“九曲银河”。银河两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穹庐钟乳高悬,神趣盎然,晶莹斑斓,六十多处景点各具特色,琳琅满目。新开发的“源头天池”、“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 神幻莫测。洞内空气畅通,常年恒温摄氏10度,四季如春。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被中外游人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洞外盘绕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的内外景观相得益彰。站在洞口远望,对面山崖上大型摩崖石刻—观音造像,如从天际而来。太子河上漂流体验冒险的乐趣,池边垂钓领略渔人野趣。本溪水洞一年四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让您领略燕东圣境的神韵,体会北国风光的风骨。关门山关门山景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市区48公里,于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处,因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其状如门,故称关门山。它有三道门;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中间拱桥相连;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公路从中而过,十分险要;中门,在深谷河道中,“双扉”夹水,宽只二十余米,为兴修水库的天然门柱。有人将之美誉为“小江南”,“赛黄山”, 关门山又素以“东北小黄山”之名而令天下闻。它有五美:山美,陡峭,俊秀,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顶松姿绰约,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设一般,似一簇簇巨型盆景;树美:树木种类繁多、千枝竞秀,尤以秋日的枫叶,冬季植根于峭壁上的苍松闻名,壮观非常;水美:汤河穿谷而过,汇集小溪,飞瀑,“夺门”而出,似来自于天际;花美:天女木兰,山杜鹃,漫山遍野,芬芳宜人,其天女木兰为本溪市市花;云美:清晨雨后,山谷中云雾缭绕,如披轻纱,分外妖娆,近处轻雾缭绕,扑朔迷离;云、山、水、雾浑然一体,远处云蒸霞蔚,纤云弄巧,山峰若隐若现,妩媚含羞。历代文人多有诗篇赞颂。每年,到这时写生、作画、摄影的人络绎不绝,更成了关门山的新景观。五女山五女山曾名“五龙山”,“五余山”。在桓仁北浑江西岸。坐落于桓仁县县镇内,距县政府仅八公里。相传古时有五女屯兵其上,修城筑堡,抵御外侵。之后,自命五女山,故而得名。至今仍有五女庙遗址。主峰海拔八百二十四公尺(现已有缆车),巍峨险峻,远远望去,酷似一座玲珑翠屏。“翠屏”皆为悬崖峭壁,东西长约一千五百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高二百多米,巍峨险峻。南面有一隘口,攀三十二盘弯道,过天门峰陡隘,可达山顶。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草木茂盛,有古庙,有天池,天池水清澈旺盛,终年不涸。站在东端峰巅“点将台”上,遥望浑江水库烟波浩淼,云、天、山、水,浑然一体;桓仁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四周群山均在足下,确有:“一览众山小”之势。登上集仙台,可览遍周山全景,斜视其下,万顷浑江碧水如镜。五女山集水、石、松、洞、峰诸景奇美于一体,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有秀丽景色于一体,特别是至隆冬时节,草木逢气成挂,银装素裹,天水连一,美不胜收,五女山有各种景观40多处。五女山是历史名城,现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用石块砌成古城墙, 总长1,000余米, 基宽5-6米,顶宽3-4米,高8米,城门垛口依然可见,至今山北五女山古城保存完好。本溪湖本溪湖位于本溪市溪湖区卧云山西麓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间改称本溪湖。本溪市由本溪湖而得名。本溪湖为一洞中湖,该湖形似犀角,外阔内窄。洞内水面二十余平米,是世界最小的湖。湖水凉气袭人,每昼夜流量近二万吨。洞顶崖壁有“辽东本溪湖”的大字石刻。洞外有一古寺,始建于明代的慈航寺,寺内有塑像和壁画。洞中清泉汩汩,不断注入解放后修建的人工湖。人工湖面积为二千余平方米。湖边垂柳婆娑,湖中建有拱桥、湖心亭,备有各式游船供游人泛舟湖上。波光、轻舟、倒影、古洞、绿柳使游人兴趣盎然,更是避暑的佳境。一九八四年,修筑了登山石阶、观景亭和文物陈列馆,更使本溪湖增添了迷人的风采。文物陈列馆常年展出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志发掘出的文物。抬头而望,公园南千米处山腰间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称“龙洞”、“怪石洞”,长数百米,洞内钟乳石群千姿百态,不一而足,有的像如来讲经,有的如十八罗汉齐集一堂,故又称罗汉洞。洞中有一石榻,传说长眉李大仙曾长居于此,更为此洞平添了一些仙风道骨之气。洞口外又一“长蛇洞”更是深不知底。二洞与本溪湖遥相呼应、相映生辉。本溪地处辽宁省的东南部,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山、水、泉、林、湖、洞、城和古人类遗址等景观。世界奇观本溪水洞、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本溪秋色更使游人叹为观止,现已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等旅游产品体系。每年一度的枫叶节将展示我市的旅游形象,提高本溪的知名度。届时将通过精品线路考察、民族风情表演,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向来宾和游人介绍神奇的本溪,把我市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商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真诚的欢迎旅游界同仁和海内外旅游者来本溪旅游观光,合作开发,共创本溪旅游新天地。九顶铁刹山九顶铁刹山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坐落于本溪市东八十公里,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境内,长白山余脉,主峰最高海拔九百一十二点九公尺,全山方圆二十余里,是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铁刹山有五个主峰,中峰原始顶,北峰真武顶,南峰灵宝顶,东峰玉皇顶,西峰太上顶。因此东、南、北三面仰视,均可望见三个峰顶,三三合而为九,故名九顶铁刹山。该山奇峰峭拔,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洞穴幽深,风景秀丽。是东北道教兴始之地。山上多古洞,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日光洞、风月洞、悬石洞、郭祖洞、三仙洞。其中以八宝云光洞为最负盛名,神话故事中说,长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炼,杨君豹曾在此投师学艺。该洞斜向上,深约近三十米,宽七至十米。洞中“八宝”,有定风珠、石寿星、石虎、石龙、石蟾蜍、石床、石莲花、石木鱼,洞外刻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山上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其中《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八 米,宽五米,字大如盘,碑文约800余字。“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石刻,笔力刚劲,让人叹为观止。山上有道士守庙、护林。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名扬海内外。望天洞望天洞在桓仁县城南三十公里处,临界于大雅河畔和201国道旁,有一山洞。其山不扬,其洞不显。然而,当你迈入洞内,却立刻被它高、深、幽、远所吸引。进入洞中,是一处高大的厅堂,举目高望,洞顶洞开可见蓝天白云。故名曰——望天洞。望天洞发育于二十余万年前,洞的总长约7000余米,洞内最大的厅有6000余平方米,为东北最大的溶洞,可容纳万人。洞内有水潭30余个,水深可达7米。有7条暗河,长约400余米,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终年不涸。洞内钟乳丛生晶莹剔透,现出百种风情。“华清池”底平而洁白,水绿而温柔,一柱钟乳静静立于旁边,好似为洗浴的少女警卫。“垂帘听政”则满富皇家气派,密密的钟乳如同一层层金帘,一尊“老佛爷”端坐其间沉思冥想。“景泰蓝”玲珑小巧,上为黄下为蓝,天生地长使钟乳颜色截然不同,而蓝色钟乳又形似花瓶。待人们看到“珍珠壁”时,则被它的大势壮观而折服。所见之处,钟乳千姿百态,如峰如颠,如塔如佛、如花如瀑、如林如笋而各具神奇。在洞中,道路曲折忽上忽下。最狭窄之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胖者不显挤,瘦者不显宽。在“迷宫”,道路多条环环相套皆都类似,令人顿生乐趣。然而那条条道路又都能走出迷宫,而外边的景象却各异。迷宫分上、中、下三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门中有门,门门可行。望天洞如同一轴奇异的画卷,飘逸迷离妙趣无穷。温泉寺温泉寺位于本溪市东三十七公里,南距本溪水洞5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面向太子河,背靠群山,层峦叠翠,山深林茂,环境幽雅,四面青山环绕,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春游山花烂漫,夏赏荷花绿草,秋看枫叶染丹,冬观满树银花,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温泉寺出口水温为49摄氏度,每日最大出水量470吨,水量充足,水中矿物制十分丰富,属硫酸钾钠型、含钙离子、弱碱性、弱放射性、低矿化度热泉,对各类关节炎、风湿症、四肢麻木、神经炎及各类皮肤病等均有治疗作用。据传,大清太祖努尔哈赤曾来温泉寺一带狩猎,所携猎犬身患疥疮,百医无效,偶卧泉中“泡痒痒”,“数日后毛革日新,霍然痊愈”。努尔哈赤大悦,称此泉为“狗儿汤”,以致名闻天下。一六二六年七月,努尔哈赤到此处浴汤疗伤。解放前,温泉几乎变成废墟。解放后,几经修建,疗养条件显著改善,加之铁路和公路畅通。又和本溪水洞毗邻,因而来此游览,疗养者日渐增多,加之近几年不断的扩建、美化,温泉寺更是焕然一新,它将以新的姿态迎接各界游人和疗养者的光临。望溪公园望溪公园是建在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它形如马鞍,海拔二百四十公尺,占地面积四十二公顷。登山环视,山城景色尽收眼底,太子河穿城而过,故名“望溪公园”。园内各种树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珍禽异兽悠闲漫步,奇花异草姹紫嫣红。公园最高点,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镂刻着董必武、朱德、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碑座四周镶嵌着大理石浮雕,由公园正门登四百三十多级台阶可直达纪念碑。园中“寄芳愿”、“留园”、“风华园”等园中园尽显锦绣,连心桥飞架锁住真情,天鹅湖湖水漾波游船荡漾、仙鹤孔雀园中纷飞、一派清幽、雅致,真是市区中的一片绿洲。近年来,几千万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望溪公园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它是本溪市人民休闲、游览的最佳去处。请您也来体会望溪公园的别样景致吧!平顶山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六百五十七公尺,山势巍峨,为本溪市区擎天之石。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十余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俊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实为观赏山城绝佳之地。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新建的索道可为您代步,不必受登山之苦。山顶碑石林立,有古庙、长廊、电视转播台、战争遗迹等。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天门南天门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境内。其峰岩险峻,如刀削斧劈。在山巅岩石中有一很大丫口,丫口左边直立一块巨石,右边是山脊。丫口横压扁石,远远望去,似一座门。从门中可窥望一爿南天,因而得名南天门。它是本溪至丹东的必经险道。公路盘旋而上,过险关,出天门,方使人松一口气。天门右侧是百丈悬崖,崖下是细河,铁路桥从河谷中穿过。小心下望,使人顿觉头晕目眩,望而生畏。电影《英雄儿女》等多部影片都以此作为外景地。凡乘车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要停车观赏一番。庙后山庙后山是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东。形如卧龙,避风向阳,山清水秀。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考古工作者四次重点发掘,发掘出幼儿头盖骨化石、人桡骨化石、旧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齿化石、大河狸白齿化石等珍贵文物四百余件。经鉴定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早期。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为辽宁省原始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揭开了辽宁地区古人类历史的第一页,是本溪古老文明的象征。以上三图中就是在庙后山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古人类牙齿、打磨石器、陶罐等文物,它为本溪古人类历史做出了充分的见证。滴水洞滴水洞在本溪市市区南七点五公里处,老母岭西侧深谷之中。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山中清流,穿过坚石峭壁,从三十米余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形成瀑布。雨季,水量充沛,落瀑咆哮,声震翠谷。雨少时,溪水潺潺,玉珠点点,形成水帘。冬季,银妆素裹,滴水成冰,从崖口到谷底,恰似一条倒悬玉龙,分外妖娆。谷底峭壁上有大小不等的五处石洞,还有一条一米宽的天然栈道瀑底而过,颇有水帘洞洞天之神韵。身处谷底仰首上望,悬崖,峭壁,飞瀑,彩虹,蓝天,白云,堪称绚丽多姿,惊险俊美,令人叹为观,俯视谷底,巨石横生,错落杂陈,更是别有风骨。纳凉、消夏、避暑的人们,滴水洞欢迎您的光临!汤 沟汤沟位于本溪县草河掌乡胡家堡村,距本溪市七十八公里。汤沟是林区,风景优美,尤以地热资源闻名遐尔,是辽东著名的旅游、疗养和避暑胜地。经探察证明,汤沟温泉水量充沛,压力大,面积广。汤沟沟谷出露地热水面积达20余亩,热泉日涌流量3000余吨,出地表水温最高达76摄氏度,居辽宁省首位。水中含有碳酸锰、碳酸钠、钾离子、钙离子、碘化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元素和矿物质,可对关节炎、皮肤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有显著疗效。用温泉水建养鱼池,可饲养红鲤鱼等多种名贵鱼种。汤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汤沟有珍贵的观赏花卉—天女木兰和东北山人参及熊、野猪、松鼠等野生动植物。这里还有三峰并立的“笔架山”。和尚帽子大山的原始森林。汤沟还有抗日联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休憩过的“靖宇石”,建有纪念碑。这里生长有大量名贵芬芳的天女木兰花,被称为天女木兰之乡,天女木兰被定为本溪市市花。近几年,汤沟风景区得到重点开发,公用基础设施完备,一个集旅游、度假、娱乐、疗养、会议、商贸等多功能的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它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大石湖大石湖位于本溪县蓝河峪乡大石湖村南五里的深山峡谷之中,五湖四瀑,阶梯相连,谷中两侧悬崖,谷底似高低错落的石槽。一条山溪从香水岭奔腾直下,在峡谷的一个转弯处形成一湖,水出一湖,因河床被巨石截断,形成落差二米的一个瀑布,水落处,形成第二湖,水出二湖,又从二米多高的石槽豁口中跌落,流入第三湖,第三湖湖水色墨绿,深不可测,枯叶不浮,故称“沉叶潭”,颇多神奇的传说,三湖之下为四湖,也有一瀑相连。再下,水流从岩缝斜坡流下,注入五湖,水流渐平。大石湖两岸陡峭险峻,山高林密,鸟兽繁多,是一处天然的游览场所。桓龙湖桓龙湖位于桓仁镇北部,浑江中游,一九六八年竣工蓄水。水库全长八十一公里,最宽处为四公里,面积十四万八千亩,总库容量三十四点六亿立方米,水深平均十五米,最深处六十余米,为辽宁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区。库区国家森林公园与浑江水库山水相依,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缔造出这幅人间仙境。蓝的水,绿的山,清新的空气,飘的船帆,飞的鸟群,天高云雾渺渺。一派大好河山,激起游人豪情满怀。库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为4600公倾,被浩浩荡荡的万倾碧波划分成无数个形状奇异的山峰,搭舟漫游可观赏到小鳌山、三层砬子、望江楼、马面石、老虎洞等多处自然景观,更有以神话传说驰名于世的五女山也在其间。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一支年轻的旅游服务专业队伍已经形成,他们以饱满地热情为您服务,并在期待着您的光临!老秃顶老秃顶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境内,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七公尺,属长白山山脉,号称“辽宁屋脊”,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划面积十万亩,是国内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多种珍稀动植物被列入国家级保护。世界稀有古化石植物紫杉、天女木兰、双蕊兰均出自此区。山顶气候寒冷,草木低矮,似龙爪状,故名老秃顶,但山腰森林茂密,有原始林。林中,有柞、桦、楸、椴、松、枫、槐、杨、曲柳等树种,木材蓄积量约十万立方米。峻岭丛林之中有野猪、狐狸、狍、獾、黑熊、戴胜鸟等珍贵动物,人参、党参、细辛、五味子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和各种山菜、山果。一九三五年,东北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遗址尚存。洋湖沟洋湖沟生态游览区位于本溪与桓仁两县交汇处,本桓公路建成后(1999年底完工),该公路便成为通往游览区的交通要道。洋湖沟属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至今还保存着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游览区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开发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观音湖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干流,是辽宁省的大型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库区水面有62平方公里,两岸青山优美,风景秀丽,泛舟库区,水绕青山,风景秀丽怡人。尤其春、秋初雨,雾气蒸腾,甚似蓬莱胜景,置身于观音阁水库,您会顿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情趣。本溪怪石洞怪石洞位于本溪市溪湖区后湖公园的西南侧。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口在山半腰。有一条盘山路通到洞口。山洞口有一山门,上书怪石洞三字。怪石洞内有近六百多米长,各钟奇石怪景数不胜数。各种石笋,石景,是亿万年大自然的天然造就。洞内还有好几个大溶洞空间,体积很大。早年洞内荒废不修,很难进洞观看。现在已经配备五彩灯光照明,修建通道,霓虹灯闪烁,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观。山洞口位于悬崖悄壁之上。共有三个洞口露显在悬崖上。远远望去十分险峻。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风景。您要是能登上怪石洞山的山顶峰,就能看到整个的本溪湖全部的景区大景观。山峰顶还有一四角亭,坐在亭中放眼四下观瞻,群峰尽显现眼中,古城小景一揽无遗。青砖黛瓦,曲巷古宅。小桥行人,桃花溪水。百年矿山,现代高炉。是个自然与现代人类文明奇妙接合的景观组合图景。旅游指南交通铁路沈丹、溪辽、溪田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铁路进入朝鲜半岛的必经之站之一。有始发沈阳、大连、山海关和辽阳的列车。此外,北京—丹东、上海—丹东、沈阳(北)—丹东、青岛—丹东的空调快速列车,都经停本溪,并留有一定量的对号坐席和卧铺席位。  2010年3月开工建设的沈丹高速铁路在本溪境内设有本溪新城、本溪、南芬北三站。沈丹高铁建成后,从本溪乘坐高铁到沈阳仅需20多分钟,到丹东也只有40多分钟。沈本同城化概念将大大加强。公路沈丹高速公路从市郊通过,有高速公路出口与市区公路连通;304国道(丹东--霍林河)从市区穿过;201国道(黑龙江鹤岗--辽宁旅顺口)在本溪市桓仁境内通过;另有省级公路多条,本辽公路(本溪--辽阳);本桓公路(本溪--桓仁);本抚公路(本溪--抚顺);铁长公路(铁岭--长甸);小小线(小市--小塔子)。历史文化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时本溪市区、本溪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为燕国辽东郡襄平境内;桓仁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属燕国辽东郡外徼,为高夷部族辖地。公元前221年,秦灭燕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桓仁县属辽东郡外徼。汉代,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桓仁县属玄菟郡;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五女山,有旧城遗址),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纥绝升骨城做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0年;之后,桓仁地域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直至唐代。三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西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县。东晋十六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南北朝和秦朝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置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大柞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桓州。公元909年(辽太祖三年),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大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故城,改名为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属东丹国;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1125年(金大帝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婆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辽都卫, 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县为卫、所:1403年(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1409年(明永乐六年)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贝儿子都指挥使司建州卫。1644年(清顺治元年),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于辽阳府;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移府盛京(后改为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本溪县设治前,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于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三地。清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置怀仁县,隶兴京抚民厅。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强行开采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息屡起。盛京将军赵尔巽,鉴于本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这个地域的管理,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请请:“辽阳州属本溪湖附近一带,毗连兴京、凤凰,万山重叠,路径分歧,为盗渊薮,应另设知县。”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文还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县民主政府由本溪市内转移到本溪县后,于当年6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市民主政府。本溪县民主政府在本溪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本溪县。桓仁县隶属辽东省。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4年6月,国务院决定辽东省。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本溪市改由辽宁省管辖,桓仁县为辽宁省安东专区所辖。1956年5月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本溪县,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桓仁县、本溪县划为本溪市管辖, 1966年4月桓仁县改由管辖, 1968年12月,桓仁县复归本溪市管辖。辽东边墙在本溪的崇山峻岭中,时断时续地可见一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这道墙便是著名的明代辽东边墙,即明长城的延伸。明王朝建立后,迅速统一了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对东北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管辖,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于辽阳(后改为辽东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奴儿干都司,对女真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实行招抚和暴力相结合的政策。随着往来的频繁和汉族、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内部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抵御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骚扰,应付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王朝采纳了辽东都司指挥使毕恭的建议,在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的协助下,修筑了辽东边墙。辽东边墙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首先修建的是辽西、辽河套一带的边墙,历史上称为“西墙”,主要是防止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南袭。后女真族势力在辽东一带发展起来,并经常袭扰辽东地区。成化三年(1467年),明军击败建州女真李满柱,然后着手经营辽东的东部边防,修筑东路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墙。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才全部完成边墙修建任务,历时39年。到明万历年间,由于女真部族势力强大,不断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于是在距清河城10余公里的地方又筑边墙,又称内边墙。本溪境内现存的边墙遗址就是辽东边墙的一部分。辽东边墙全长1040公里,而经过本溪境内的约长70公里。其走向从北到南,由今新宾满族自治县的小夹河入境,经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化皮峪村到金家堡子台山转东南,又经长嘴村官家沟、东营坊乡的狐仙洞,再向东南过蓝河峪乡南营坊至大边沟止,然后西南至凤城满族自治县出境向东南伸展,直达鸭绿江畔丹东市内的九连城。庙后山文化庙后山文化--庙后山遗址(东经124°7′50″、北纬40°14′49″)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村东的庙后山南坡的一个天然洞穴里。洞内堆积厚13.5米,层次清晰,含哺乳动物化石丰富,而且发现有人类化石与石器,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较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庙后山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距今40万年前,与北京人在华北生活的同时,地处关外的辽东地区也有了人类活动。通过对庙后山文化的研究发现,这是早期人类在文化上和华北的旧石器文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同时兼有华北两大系统旧石器文化的部分特点的地区性文化,是辽东半岛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代表。这对于探索中国远古文化的来龙去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环境学等诸多方面研究,增加了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境内最古老的长城   明朝洪武至万历(1368——1619年)年间,曾先后修筑长城18欣,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其间,明成化四年至十五年(年),明朝为抵御外来侵扰势力,命韩斌督建了新边墙。新边墙自古长城的山海关向东延伸至鸭绿江边的九连城,总长千余公里,经越21个县。本溪境内的边墙起于凤城、宽甸和本溪三县交界处,经越本溪县的蓝河峪乡、碱厂镇、东营坊乡向新宾县界延展,止于二道河子,共计9段,全长50多公里。此段边墙为本溪境内最古老的长城。境内发现的第一枚谋克印  日,本溪县南甸公社滴塔大队社员在野外劳动时,拾到一枚铜制谋克印。该印呈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8厘米,印把高3厘米,印背有“大定十年五月少府监造”字样(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大定十年即公元1170年),这是在本溪地区发现的第一枚谋克印。此印对于研究和考察本溪的历史颇有价值。据考,“猛安谋克”为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1猛安包括8~10个谋克,其首领都称为“勃极烈”。在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的前一年(1114年),又规定300户为1谋克,10谋克为1猛安。此后,女真族统治者进入中原,“猛安谋克”制度又推广于“归附降人”,包括汉人和契丹人。金熙宗以后成为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组织。根据在本溪境内发现的谋克印制于金世宗大定十年这一点来推断,公元1170年金朝统治者已经在本溪正式设置了谋克这一级的基层政权。·独一无二的铜镜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富家楼乡刘家哨村青铜短剑墓中,出土一件鸟纹铜镜,目前世界上仅仅发现这一件,堪称国宝。铜镜圆形,径长17.8厘米。正面光平,背面铸有三周凸弦纹,内区饰六鸟纹,鸟形如雁,曲颈,长喙,好似浮在水员上。外区饰双蛇身纠结纹。偏上有上下横列的两个弓形钮。这件镜子的制做时代为战国晚期。民俗风情满族风情三大怪1、窗户纸糊在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有着各自与众不同之处,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如此,丰富而独特,然而这其中有一些风俗不仅独特而且颇有些古怪,"满洲三大怪"您是否听说过呢?在玻璃窗广泛出现之前,纸糊的窗户在中国非常普遍,然而满族人家的窗户纸是糊在窗棂的外侧,凭借着窗棂的支撑,平添了抵御风雪的力量,这与汉族将窗户纸糊在室内一侧截然不同,这便是三大怪的头一怪--窗户纸糊在外。2、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以前,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只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和未来。3、养活孩子吊起来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悠来荡去的摇篮,摇出了无数婴儿美丽的梦境,梦中走出了多少智勇双全、顶天立地的满族儿郎,又走出了多少美丽善良、勤劳贤慧的满族姑娘。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如今这"三大怪"有的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移风易俗而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满族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消失的自有消失的理由,而存在的自有存在的价值。回族风情本溪回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因而在婚姻的礼仪、习俗上与汉族大同小异。昔日,回族议婚,亦用媒妁之言而无相看的习俗。近年来,不管是经亲属介绍,还是自由相识恋爱,均有两家相会的定亲之俗。婚娶风俗汉族婚娶礼仪由来已久,程序繁杂。满族入关后受汉族婚娶“六礼”的影响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细密的婚娶礼仪,与汉族婚娶礼仪无大区别,这就是通媒、小定、拜女家、下茶、开剪、迎娶、坐帐、合卺、分大小、回门、住对月等程序。通媒 合婚 看门户 下大茶 亮轿 打下处 过柜箱 近门盅合卺 迎亲 送亲 插车 回门 住对月 分大小 倒宝瓶拜天地 抱宝瓶 坐帐 开脸 上头 管饭桌送日子 过礼 开剪民俗艺术●评书 ●二人转●民间文学●东北大鼓●皮影戏●剪纸●枕头顶与民间刺绣●桓仁农民版画本溪枫叶节枫叶节展示了本溪市的旅游形象,成为本溪一张火红的名片,成为本溪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本溪枫叶是本溪山区特有的季节景观,本溪关门山一带树美、花美、水美、云美,每到9月枫叶红了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枫叶红了山,红了水,红了天。与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比,规模更大、数量更多,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植物季节性景观。每年的本溪枫叶节,从四面八方赶到本溪观赏万山红遍的游客,除了东北各地的游客,还有国内外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枫叶节给本溪市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旅游收入达2亿元以上。行政区划本溪在建国初期是中国十大直辖市之一。日,北平改称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中心,另有9个直辖市(重庆、广州、南京、沈阳、鞍山、西安、抚顺、本溪、武汉)。1949年设立本溪市(直辖市),以本溪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东北人民政府日批准)设立本溪市河西、河东、工源、彩屯、大峪5区(东北人民政府日批准)1951年撤销本溪市大峪区(东北人民政府日批准)1952年撤销本溪县,设立本溪市石桥子、牛心台、桥头、草河掌、草河口、偏岭、碱厂、清河城、小市、南芬10区(政务院1953年9月批准)辽东省抚顺县六区高头岭以南地区划归本溪市(政务院1953年9月批准)辽东省本溪县划归本溪市(政务院1953年9月批准)1954年本溪市降格为地级市,划归辽宁省(中央人民政府日批准)本溪市设平山、明山、溪湖、南芬四区,本溪满族自治县、两县。全市共25个街道办事处(两县各一个)、40个乡镇、229个社区、289个村民委(含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即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有汉、满、回、朝、蒙等26个民族,2005年总人口156.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1.3%,其中城镇人口102.9万。2006年本溪市中心建成区(市内三区)106.5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55名。20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本溪常住人口为1709538人 。政治经济2011年,本溪市完成全年1050亿元GDP的总量,人均61764元,约合9576美元,位居全省第五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55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4亿元,增长37.2%。2011年本溪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本溪市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