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和经济生活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华魂》2007年第6期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6页);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当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也就是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建设是亿万群众切身的事业。正是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地显示出来了。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种矛盾,我们就不可能有效地贯彻执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呢?毛泽东说,1956年下半年以来,“在党里头,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有些乱”,“人民内部闹事也发生了不少”。人民内部对一些事情有这样那样不同的意见,本来是不奇怪的。这类不同意见过去就有。只是在过去,“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意见分歧,被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所掩盖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过去我们跟人民一道反对敌人,现在敌人不在了,看不见敌人了,他有事情,不向你闹,向谁闹呢?”(《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8—39页)问题在于,对人民内部矛盾开始突显出来这种新情况,党内许多干部是缺少足够的精神准备的。他们还想用老办法来对待新问题,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现在党内有一种情绪,就是继续过去那种简单的方法,你不听话,就‘军法从事’”。(《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7页)而这种方法是对付敌人的,用来对待人民就不行,非出乱子不可。
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问题也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1956年12月,匈牙利发生反政府的政治事件。“匈牙利事件主要是因为本国的工作没有做好,一概硬套苏联的办法,没有照顾到本国的具体情况。”(《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78页)这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匈牙利政府未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以致这种矛盾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形成了范围相当宽广的对抗行动。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互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匈牙利事件的这种教训,值得大家注意。”(《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1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地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的学说,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应当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们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脱离群众。”“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7页)
主张把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主张适应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毛泽东说,我们“现在是处在这么一个变革的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作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我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后头的社会主义革命到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9页)与这种情况相适应,虽然由于“阶级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国家的专政职能还需要继续存在,但是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了。他告诫党内的同志,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不要只强调专政、守法的一面,而忽略民主的一面。
对于这个问题,周恩来也作过深刻的论证。他说,“现在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应该是: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我们之所以要扩大民主,“一方面是形势许可”。由于我们的专政更加巩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强大了,所以我们的民主就应该更扩大,而不应该缩小。“另一方面是从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得来的经验”。专政的权力虽然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但这个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07页)
是扩大民主,还是缩小民主,或者说,是放,还是收,这是“两种方法(政策)领导中国”的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376页),即不同的治国方略的问题。毛泽东主张用前一种方法、政策领导中国,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发展动力的科学认识。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其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映出来,一部分表现为敌我矛盾,大部分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此,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而不能采用专政的方法,压服的方法。因为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必须用非对抗性的方法即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矛盾得到正确的解决,即收到积极的效果。
为了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因为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而显露出来的多种东西,多种不满意,许多错误的议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针?我们应该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讨论中,在辩论中去解决。只有这个方法,别的方法都不妥”。要知道,“压是压不服人的,只会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用压服的方法,我们就没有理,我们就输了”。而且,“如果采取压服的方法,不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就会使我们的民族不活泼,简单化,不讲道理,使我们党不去研究说理,不去学会说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发展了。(《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7页)这对于我们的事业是极为不利的。他认为,“两种方法(政策)领导中国,还是‘放’的方法好,不要怕‘放’,不要怕批评,不要怕乱,不要怕牛鬼蛇神,不要怕毒草,我们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发展真理,少犯错误,将一个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先进的中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376页)
人们通常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张,这个方针同样也适用于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它同时也是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人民群众是应当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的。毛泽东认为,即使对于自己选出的政府,即使对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也可以提出批评。他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应允许互相批评,批评政府不犯罪”。(《文稿》第6册第361页)为了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他主张“党内党外在一起开一些有关大政方针的会议,公开整风,党和政府的许多错误缺点登报批评”。(《文稿》第6册第544页)1957年3月,他在一份材料上作过如下一些批注:针对“有人说,经典著作是不许怀疑的”这种说法,他写道:“不许怀疑吗?”在“对党的政策的怀疑的意见是否允许争论?”这个问题旁边,他写道:“为什么不允争论呢?”当然,这种怀疑和争论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在“党员在理论上怀疑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原理是否允许?如果根本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理论,可否留在党内?”这句话旁边,他写道:“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411—412页)
为了充分地发扬民主,毛泽东还对应当怎样对待人民内部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问题和如何对待人民内部少数人闹事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方针。
在解释什么叫“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时,毛泽东说,“所谓基本结束,就是说还有阶级斗争,特别是表现在意识形态这一方面”,就是还有无产阶级思想跟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我们“讲有阶级斗争,特别是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我们是把它当作内部矛盾来处理的”(《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8页)。对于这类问题,原则上的是非界限必须划分清楚,不能含糊;而在方法上,则必须适当,对犯错误的人还是要争取。他说过:我们开始批判胡适的时候很好,但后来就有点片面性了,把胡适全部抹煞了,以后要写一两篇文章补救一下。对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能一笔抹煞。“对一切这样的人,思想上有严重错误的人,有敌对思想的人,也要团结他们,改造他们。”“应当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笔下也是如此。”(《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第18页)
对于少数人的闹事,毛泽东认为,那是不应当提倡的。“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采用大民主而是采用小民主。”小民主的方法,是和风细雨式的即民主的、讨论的、协商的方法;大民主的方法是带有急风暴雨式的即强制性的方法,诸如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要知道,在人民方面来说,历史上一切大的民主运动,都是用来反对阶级敌人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60—161页)“现在搞大民主不适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在文学、新闻等方面,解决问题要用小民主,小民主之上再加一个小字,就是毛毛雨,下个不停。(《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第33页)问题在于,我们不赞成少数人闹事,如果闹事还是发生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毛泽东说,那就要“将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看作调整社会秩序的一种方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9页)他指出:“有些地方不实行小民主,任何民主都没有,横直是官僚主义。这样就逼出大民主来了,于是乎罢工、罢课。我们不赞成罢工、罢课,提倡在人民范围之内使用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个别地方官僚主义十分严重,在这样一种范围内允许罢工、罢课。我们把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等,看作是克服人民内部矛盾,调整社会秩序的一种补充方法。”(《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第23页)1957年3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专门讲了对当时发生的闹事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的问题。他认为,“这些闹事不能说主要是因为反革命,而主要是因为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我们不会教育,不会领导”。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提了四条办法,大家看对不对。第一,克服官僚主义,适当处理矛盾,使其不闹;第二,要闹就让他闹;第三,要闹就让他闹个够;第四,除个别人外,一般不要开除。(《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第22页)他认为,闹事有二重性。他希望通过正确处理闹事问题,使坏事变成好事,使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两方面都受到教育,取得教训。
发扬人民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发扬民主,必须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帮助广大人民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判断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是非,辨别香花和毒草,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各党派的共同主张,提出了六条政治标准,即: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相反。“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他强调,“提出这些标准,是为了帮助人民发展对于各种问题的自由讨论,而不是为了妨碍这种讨论”,因为“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的标准,就可以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3—239页)这是有利于而不应是不利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的。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曾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而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正是我们为了加强人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发展我们的事业所必须遵循的方针。
& & & &【】
& & & &【】
相关文章: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2013高考细节大串讲:经济生活
2013高考细节大串讲:经济生活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17:16:06
下载量:5223次
文档大小:245KB
所属资料:无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3高考细节大串讲:经济生活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5.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广告等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广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2) 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3)债券:稳健的投资(4)商业保险3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2、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如何: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3、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4、财政的作用?促进资源配置。 ②经济平稳进行。 35、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3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 3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4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4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44、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1)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经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2)具体的措施是: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4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46、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48、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50、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修2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意义:1利于决策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增强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重要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基本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意义:(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6、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29、&阳光工程&意义(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要求: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性质:是最高机关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权利:提案权和质询权。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6、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1)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3、三原则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名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57、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6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2、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联合国的宗旨?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我国利益?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72、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 1维护我国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3)性质 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1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原则是各文化一律平等。13、文化传播的形式? 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4、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16、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7、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18、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19、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0、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1、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2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时代精品? (1)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2)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7、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8、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9、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0、在文化创新上,我们应怎样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造中华文化新3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3、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1)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5、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6、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8、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 39、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0、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5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54、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请你说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5、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文化市场有什么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你是如何理解的?) &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56、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问题,从国家和公民角度看应该如何应对?国家:①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以保证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公民:作为公民,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既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57、当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求? 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59、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怎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更大活力和竞争力的&主旋律作品&?) (1)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2)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4)大力倡导&四种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6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63、什么是主导文化?对它的基本要求?作用?地位? 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4、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5、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特点,则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67、怎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9、引导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马克思7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7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7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具体要求略)。(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体要求略)。(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76、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2)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4)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8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哲学核心知识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 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 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产生 特征 中国化 功能、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③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 ②邓小平理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①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唯物论原理盘点原理 内容 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What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why how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不仅能认识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其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炼成才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原理(人和真理的关系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联 系观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条件性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多 样 性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①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 展 观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 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道德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状态 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辨证发的实质与核心和创新原理 内容 方法论 对立统一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人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饿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清主次矛盾,一分为二,两点论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清主次方面,一分为二,两分法抓主流,抓主要方面不忽视支流,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观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原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主次方面 坚持全面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辨证否定观 ①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②具有革命批判精神 唯物历史观原理盘点原理 内容 方法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what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Why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性质: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世界观则起阻碍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②特征: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 ③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的衡量尺度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妥善处理 ,兼顾 ,最重要的是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首先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主观条件是:一是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是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 ②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一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政治生活存在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