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歌颂杨虎城将军的歌曲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第3期:将门虎女杨拯英:解放前不敢说是杨虎城的女儿
1936年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与儿女们合影。左起:杨拯美、杨拯中、杨拯汉、杨拯英。《秦贤庄》第3期:政协委员杨拯英:杨门虎女中学入党 博大宽容考证历史人物简介:杨拯英,日生于西安,陕西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西安事变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杨拯英是杨虎城和夫人谢葆真所生的第三个孩子。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第一批中学生党员之一。学生时代起,就是西安文教系统的党务及学校管理工作者。1981年,调任陕西省政协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直至退休。□记者 张宏伟4月2日,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烈士陵园,82岁的杨拯英女士在众多家人陪护下,和社会各界群众一起为父亲杨虎城、母亲谢葆真、哥哥杨拯中扫墓。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11月底被国民党诱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后的12年中杨虎城一直被监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38年,谢葆真携幼子拯中为营救杨虎城而入狱,日被害于监狱。日,杨虎城将军与次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等被特务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杨虎城有过三次婚姻,育有十个子女,如今只有杨拯英、杨拯美健在。除了儿子杨拯亚早亡,儿子杨拯中、女儿杨拯贵与杨虎城同时遇难外,其余儿女皆事业有成。新中国西安首批学生党员谈起往事,82岁的杨拯英不能确定结婚时间究竟是1951年还是1952年,但却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入党是1950年6月。杨拯英清晰地记得,当年她所在西安高中只发展了两名学生党员,另一位是学生会主席陈根林。因为刚刚解放,整个学校的党员也并不多,校长余达夫在解放前就是地下党。“刚刚解放,我们学生个个心高气盛,自称西安高中为‘西安高大’。”杨拯英说,学校学生会主席解放前就是地下团员,所以解放后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同学们争相参加活动争取进步,学生干部更是带头搞活动。解放初群众扭秧歌是各种集会的必需节目,杨拯英一定就是西安高中秧歌队的排头。当年西安的高中有四个团:话剧团、京剧团、秦腔团和歌剧团。杨拯英所在的歌剧团准备排练《刘胡兰》,于是她自告奋勇,扮演了刘胡兰的妈妈刘大婶,更多的戏份主要是哭戏。那时,适逢杨虎城烈士的灵柩运回西安,同学们也已知晓“刘大婶”扮演者就是杨虎城的女儿,于是台上哭腔乍起,台下已是哭声一片。杨拯美、杨拯英所著《怀念母亲谢葆真》杨拯英说,西安事变时,她只两岁,之后父亲母亲就出国了,接着被囚禁直到被杀害,她再没有见过父母。杨拯英对父母印象都是来源于仅存的照片:母亲特别漂亮,父亲戴着博士帽、穿着西服。父母被囚禁后,杨拯英和姐姐杨拯美、妹妹杨拯汉、杨拯陆四人由外婆抚养,后来由养母张蕙兰(杨虎城第二任夫人)照看,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回到西安。解放前,因为是杨虎城的后代,外婆害怕她们姊妹受到敌人的迫害,总是叮嘱她们不许跟任何人讲起自己的父母,也不允许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家世,外婆叮嘱四个年幼的外孙女说,假如有人问起你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们可以告诉他,你们的父母都在外国。小1岁的妹妹杨拯汉就读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三年级那年秋天,老师让学生填写学生手册,妹妹按外婆的嘱咐,照旧在“父亲姓名”一栏写上叔叔的名字。班主任老师看了后就把她叫到跟前,非常严肃地说:“拯汉,你的爸爸是在‘西安事变’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爱国将领,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你父亲的名字叫杨虎城,为什么你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敢承认?”小拯汉听完后泪流满面。宽容胸怀感动史学者1950年6月杨拯英入党以后,西安市委组织部门原准备将她调出工作,但遭到当时的校长余达夫反对,他的理由是“学生就应该上学,学校也需要党员。”于是,杨拯英就作为西安市委文教党委驻西安高中专干。在杨拯英的记忆里,当时西安市委文教党委派驻专干的学校共有三所,另两所分别是西北大学和西北医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市委工作了10年以后,杨拯英婉拒了党组织提拔的机会,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于1959年担任西安市第19中党支部书记,文革前又随丈夫去宝鸡“支左”,在614厂子校担任校长。“条件算好的,那时候军工厂更需要人嘛。”杨拯英说,因为丈夫的父亲是陈独秀的侄子,文革中丈夫也受到了牵连,离开军工厂回到西安。上世纪70年代末,杨拯英从一篇文章《吴晴珍》看到有关母亲在狱中的情况,吴晴珍在贵州息烽监狱里侍候过母亲谢葆真,给监狱里生的妹妹杨拯贵当奶妈。杨拯英联系到作者后,作者建议她去贵州,可以把父母在贵州息烽玄天洞被囚禁的情况了解得更清楚。1981年,为了更好地研究西安事变前前后后的历史经过,杨拯英正式调到陕西省政协文史办。此后连续担任陕西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4月8日,杨拯英在家中记者张宏伟摄1991年,西安事变的亲历者吕正操将军赴美参加美国西安事变研究会活动,回国后提出国内也应该成立西安事变研究会,这个任务落实到社科联社会科学院。研究历史需要更多的学者,而杨拯英在教育界比较熟悉,又是杨虎城的女儿,便顺理成章成为西安事变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96年底,西安举行的全国“纪念西安事变学术研讨会”,江苏学者蒋文祥提交大会的论文中表述一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转向联共抗日值得赞许”。在大会发言中,杨拯英说:“众所周知,蒋介石是我的杀父仇人,过去如果有人竟敢当着我的面说蒋介石的好话,我可能会冲上去抽他耳光。但是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冷静地想一想,既然是学术研讨,我们对待历史人物,就不能只从个人恩怨出发,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你的发言还是有你的道理的。”多年后,蒋文祥还无限感慨地说,真不愧是杨虎城将军的女儿,她的宽容态度和博大胸襟令人难以忘怀!深切怀念母亲谢葆真在从事西安事变研究过程中,杨拯英和同事们详细调查了父亲在狱中的历史,编辑出版《回忆杨虎城将军》,和姐姐杨拯美一起撰写出版了《怀念母亲谢葆真》。社会各界对于父亲杨虎城的研究和了解非常广泛,但对于母亲谢葆真仍旧不是很清楚。在杨虎城烈士陵园的墓碑上,谢葆真的生卒年代为,而杨拯英和姐姐杨拯美多方考证,认为母亲生于日(农历四月廿四日)。对于这个细节孰是孰非,杨拯英表示两个年代表述各有佐证。杨氏两姐妹多方走访、求证,母亲谢葆真的形象逐渐清晰。1927年,母亲谢葆真在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接受革命理论教育。不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东征,在西安招收女兵。刚满16岁的谢葆真决定报名,但学校要求征求家长意见。于是谢葆真一再叮嘱母亲说,人家问你同意不同意,你就说同意,守寡多年的母亲虽不懂得太多革命道理,但也实在拗不过倔强的女儿,只好服从了女儿。谢葆真参军后被编入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直辖的前线工作团,该团团长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员宣侠父。1927年10月,共产党人魏野畴任杨虎城所率第十军政治处处长,挑选谢葆真等三名女战士做政治工作,很快谢葆真被调任政治处下属的宣传队担任队长,谢葆真在此期间加入共产党。年轻漂亮能干的谢葆真引起杨虎城的注意,在后来的接触中萌生爱意,并通过老参议匡厚生从中牵线搭桥。经请示河南省委,由军特委研究决定,为了帮助杨虎城坚定革命信念,批准谢葆真和杨虎城结婚。1928年春节前,谢葆真和杨虎城在军部所在地安徽太和县一座教堂举行简单结婚仪式,这一年,杨虎城35岁,谢葆真17岁。从1932年到1936年,谢葆真连续生了4个女儿。日,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1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便在醒目位置刊发题为《杨主任夫人等发起推进妇女救国工作》的消息,报道了谢葆真发起成立西安妇女救国后援会,坚决支持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爱国主张,誓做东北军、西北军的稳固后盾。日,母亲谢葆真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完)《秦贤庄》系《各界导报》与“腾讯·大秦网”联袂推出的一档人物类栏目,每周二出版,系以在某个领域、某个事件或某个阶段有影响力的陕西籍、或在陕工作、居住以及对陕西发展有过贡献和影响力的各界精英为主角,讲述他们极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不同寻常的生命感悟。欢迎推荐人物线索,联系方式:各界导报:张宏伟 邮箱: 电话:腾讯·大秦网:杨永刚 邮箱: 电话: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搬的是情怀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责任编辑:enmanyang]
热门搜索: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西安事变80周年:旧照里现场血迹斑斑_网易军事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80周年:旧照里现场血迹斑斑霍思燕珍惜拍戏经历 与艺术家合作收获大(附图)_影音娱乐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霍思燕珍惜拍戏经历 与艺术家合作收获大(附图)
《西安事变》剧照 霍思燕
  新浪娱乐讯 目前央视八套正在热播年度大戏),故事讲述)饰演的张学良将军与刘心交饰演的杨虎城将军为了抗日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这部男人戏中,,)饰演的赵四小姐成为令人惊艳的一个亮点。
  《西安事变》荧屏热播,霍思燕饰演的女主角赵四小姐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一直以来却很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荧屏形象。年轻的霍思燕近年来因一系列优秀影视力作奠定影视界当家花旦地位,受名导叶大鹰(,)赏识成为出演赵四小姐独一无二的人选。
  该剧其他主要人物的扮演者还有国内优秀表演艺术家)、刘劲等。霍思燕表示,这是她首次出演红色题材电视剧,感到非常幸运的同时,还十分珍惜拍摄《西安事变》的经历。为演好角色,她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并专程学习了如高尔夫,桌球等技艺。如今随着该剧大热岁末荧屏,霍思燕版赵四小姐获得好评如潮几成经典。霍思燕谦虚地表示,这也得益于能与唐国强老师等一众优秀表演艺术家合作演出,学到了很多东西。
【】【】【
】【】【】
相关资料: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西安隆重纪念杨虎城将军遇难60周年
&&&&新华网西安9月5日电(记者都红刚)9月7日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遇难60周年纪念日,5日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的杨虎城将军陵园内,将军亲属、生前战友及西安各界群众30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捐躯的杨虎城将军及诸位烈士。
&&&&在当天的纪念会上,西安事变研究会暨十七路军史研究会主任孙存汉,杨虎城将军长孙杨协、宋崎云烈士的女儿宋振平先后发言。
&&&&杨虎城将军1893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甘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于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他被蒋介石逼迫出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回国准备参加抗日,却被投入牢狱12年,1949年9月惨遭杀害。
责任编辑:NN078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
  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扬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不仅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张、杨进攻红军,否则就将张扬部队调离拆散。甚至当西安民众得知蒋在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才劝阻了群众继续前进,避免了一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兵谏”。
  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昭示扣蒋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抗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当局出现了强硬军事解决与和平谈判解决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
  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过程一无所知,事变完全是张扬的单独行动。事变的发生给中共中央引起了强烈震动。中共中央对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研究,出于团结抗战民族救亡的大计,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西安事变同样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
  事变发生后,张杨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南京政府当局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22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及妻弟宋子文亲赴西安商谈。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与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压力下,蒋介石也不得不认识到内战没有前途,抗战才是必由之路,终于表示同意谈判条件,“以人格担保”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终于准备转向抗战。
  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缓解紧张局势,张学良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战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使一代少帅永陷囹圄。张学良被扣引起东北军的混乱,在周恩来的艰苦工作下稳定了局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有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南京政府当局终于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下对日妥协退让的懦弱行为,开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出于民族大义支持蒋介石国民党一致抗战,毅然决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至上的伟大胸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中国得以集中精力准备全面抗战。
[责任编辑: 彭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事变杨虎城才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