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农场什么时间开始收割稻子收割时间,亩价格是多少?我这边有十台收割机想过去收割想了解一下行情

又到稻子收割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到稻子收割时
本报记者 李克君
丰收后的喜悦
旮旮旯旯地方的稻子还得用镰刀割
累并快乐着
工作中的收割机
收割机干活就是快
孩子们在收割后的田野里尽情玩耍
希望的田野
秋高气爽,我市又迎来了稻子收割的季节。人们在北郊乡、东郊乡、土柏岗乡等稻子种植地可以看到,金黄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不停地穿梭其中,轻松自如地进行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一系列作业。 在东郊乡道士房村,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行进在稻田里,身旁的接粮员忙着拿口袋灌装稻谷,不一会儿身旁就堆满了装满黄澄澄稻谷的袋子。在不到两个小时里,几台收割机就把近30亩稻田收割完毕。村民王国富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人工收割,自家的3亩地至少要花两三天才能收割完。现在用收割机,不到半天就全部收完了,真是省时又省钱。”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在家种田的均是老人和妇女,加之收割水稻的费用一年比一年上涨,增加了种植成本。而机械收割水稻的效率比较高,平均每小时收割3亩左右,为农户抢收抢种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收割机到不了田间地头,也有村民用镰刀收割。用镰刀收割水稻是有讲究的,握稻的手要实,下镰要准,收镰要快。收割后先是捆绑水稻,捆绑后接着是扛水稻,把水稻运到车上。扛的时候,不仅要有劲,而且要使巧劲,如果没有干过或不经常干农活的人,几趟下来,人就吃不消的。 说起种植水稻的艰辛, 村民们都深有感触,买种子、育苗、栽种、除草、施肥、杀虫、收割、脱粒、碾粒、扬粒、晾晒,别看是农家活,前后得十几道工序,尽管种植水稻收益相对较高,但管理费功夫。不过,看到黄澄澄的稻谷都能颗粒归仓,村民们一个个心里还是非常高兴,享受着累并快乐着的丰收喜悦!&& && && && && && && && &&
&&您当前所在位置:>>>>
&&& 沙洋县拾回桥镇:机械收割中稻纪实&&&&& 发布日期:日&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李振兴 何红卫
8月底,湖北各地的中稻收割相继开镰。8月26日至9月7日,记者深入产粮大县荆门市沙洋县,连续跟踪跨区作业机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秋收情况。
在沙洋县拾回桥镇,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00多台。这些跨区收割机手大多为父子、夫妻或兄弟,两个人开一辆运输车,车上装载一台联合收割机,一般都是亲戚或邻居结伴而行,多数机手都有多年跨区收割经验。有的刚从老家来到这里,从这里开始打响今年秋收第一仗;有的已经辗转了广东、广西、四川、重庆多地。
以前人工收割水稻需忙乎十多天,机械化收割三四天就能让新米端上餐桌
记者在湖北圣祥农贸有限公司看到手扶拖拉机进进出出,农民不断把稻谷运来。来自拾回桥镇大新村的王老汉和女婿开着手扶拖拉机,把刚收的四万斤稻谷,以每斤1.34元的价格卖了五万多元。“家里粮食太多了,没地方存放,万一受了潮,那就亏大了,还是抓紧卖了心里踏实。”王老汉说。
另一位正在卸粮的车师傅说,家里种了十几亩稻谷,联合收割机几个小时就割完了,在晒场上晒了两天,拉来卖了,如果不是家里急等钱用,再等等可能会卖上更好的价钱。
圣祥公司的粮山堆得高高的,一辆铲车不停地将新收的谷子运往加工车间。一位负责人说:“这两天收的稻谷,今天就会加工成大米,运往广东、广西,第二天那边的人就可以吃上新米了。”
稻谷从收割到晒干,最终变成大米,端上人们的餐桌只需要三四天时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前些年收割稻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个人收一亩稻子起早贪黑要一天时间,不仅累得腰酸背痛,身上还奇痒难耐。”回忆过去,六十多岁的王桥村老会计谢长雄说,“但这还不算完,还要把稻子晒在地里三四天,然后打捆,将稻捆挑回晒场,一亩地要挑二十几担,四十几捆啊,光挑稻捆就得来来回回走上几十里路。到了晒场,把稻捆打开,用拖拉机拉着碾子把谷子碾下来,扬场、晒谷,一道工序都不能少。这期间最担心的是下雨。一个家庭十几亩地,为抢季节,需要亲戚朋友和组里人帮忙,除去工钱,还要买烟、买酒、好饭好菜招待。”
“过去从人工收割到谷子入仓需要10多天时间,而现在有了收割机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收完,再晒上两天就可以装袋出售或者保存了”,谢长雄说。
“正常情况下,一台收割机加上三辆手扶拖拉机,一个上午能够收割近20亩稻谷,不用再找很多人帮忙了。收割机的谷仓满了,就卸在一台手扶拖拉机上拉回晒场,第二辆拖拉机等着收下一仓。三辆拖拉机如此循环,保证收割机的连续作业。”拾回桥镇张新村王金生在给村民收谷子时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刚才还空空的晒场上,一会就堆起了高高的谷堆,随即被铺开翻晒。
收割机大大缩短了农忙时间。记者在街上偶遇王桥村五组王成忠、王成权兄弟两个,两个人的谷子已经入仓,正在街上找零活干。
“以前这会儿可没时间出来,不是在自己的田里收谷子就是在帮组里的人,现在短短几天时间,组里的谷子都收完了,家里没啥事就出来找点事干,挣点零花钱。”大哥王成忠说。
“虽然现在种田的人少了,但人们反而更轻松了,人被拴在田里的时间少了,人们就能琢磨点其他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事情。”王成权说。
跨区机手像候鸟一样艰辛奔波,年复一年幸福快乐地追逐着“丰收”
来自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的胡维波师傅戴着草帽,穿着了长裤长衫,站在收割机上,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为王桥村五组收割谷子。“太阳不把人烤熟,屁股后的发动机也把人烤个半熟。烤出来的汗水和稻灰糊一起,形成一层泥,糊在脸上,想抓不敢抓,想挠不敢挠,非常难受。”胡维波说。
“外人看着我们非常辛苦,其实我感觉还是挺幸福的”。同样来自连云港灌南县的李中明乐观豁达,“一辆车,两个人,天天和老婆在一起,走南闯北,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家庭而努力,多幸福啊!”
“女儿已经7岁了,也懂事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说想我们,我们很感动,我们也很想她啊。每次挣了钱回家,给她买了好吃的好玩的,看着她那高兴劲儿,吃再多苦也值啊!”李中明继续说着。
9月4日,拾回桥镇下起了雨,机手们都暂停了作业。李中明陪着老乡王如松往家里汇了6000元钱。
在银行里,有很多像王如松一样往家里汇钱的人。王如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技校,每年需要学费12000元,小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年也要1200元费用,加上其它的费用,两个孩子一年就需要2万多元。
“我们没有太多的本事,也做不了大老板,跨区作业就是我们的事业,能够通过跨区作业为家里挣到钱,解决家里的问题就足够了。”李中明说。
农田作业不仅辛苦,还可能遇到了突发状况,胡维波师傅第一天收割,收割机就陷进了稻田里。接下来的两天,花了2000元更换了一个搅龙和三条皮带。但进入正轨后,每天平均有近千元的收入,在离开拾回桥镇之前,他已经挣到近万元,与几个老乡比,算是收入不错的。
“2011、2012年来这里收谷子,收割一平方米的价格是1毛2分钱,2013和2014年每平米的价格降到了1毛钱,今年价格更低,直接就降到了8分。不仅如此,这里的地块小而散,有一家15亩的田,有17块地,最小的只有二三百平方米。即便如此,王桥村五组的稻子,这四年来都是我来收割的,每年在这里都有稳定的收入。”胡维波说。
胡维波的老乡朱玉川,有着十多年跨区作业经验,他说“这么多年,我们走遍了中国主要产粮区,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增长了见识,认识了很多朋友。2006年到2012年,是跨区作业最好的年代,每年轻轻松松可以挣到十五六万。特别是在2012年的东北,那年东北下雪早,收割每亩地200-300元,东北的地块大,地又平,一天下来能收割五六十亩,大家都挣了钱。”朱玉川回忆道,“也就是从那年起,我们连云港的收割机数量大幅增长,仅连云港一地的联合收割机数量不下2万台。
“现在这么多收割机,收割的费用不仅下降了,种田人也更沉得住气了,不像原来看到一个人收谷子,大家就跟着一起收,生怕收割机都走了”,朱玉川说,“而且水稻品种也多,成熟期拉的很长,收割机竞争加剧。”就收割价格下降的原因,张新村村民张书红则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年柴油价格下跌不少,去年一升柴油6块多,今年才5.35元,9月1号又降了1毛钱”。
9月4日,胡维波和朱玉川离开拾回桥镇前往安徽滁州。“滁州那边的一些老主顾很早就打电话,让我们过去。滁州收割完后,我们回趟老家,把钱拿回去给老婆、孩子,在一起过个中秋节,拿些御寒的衣服,就北上东北。在东北收割水稻至下雪,再回来把老家附近的稻子收割完,我们一年的迁徙之路就结束了。这样一圈跑下来能挣个十来万元,在家过个‘丰收’年,再准备来年的迁徙。”
在记者追踪采访的一天晚上,李中明做了一锅豆角炖鸡,香气扑鼻。大家围坐在路边摆放的小餐桌旁,大块吃着鸡肉,大口喝着啤酒,其乐融融。吃完饭,天色暗了下来,几个年轻人,拿着手机在看视频,聊微信。有的机手开始洗澡,男的穿着短裤,洗去身上的稻灰,女人们则钻进洗澡帐篷里,出来后已经换上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靠在老公身旁聊天。
洗完澡,机手有的钻进帐篷,里面相对比较宽敞舒服,但最担心的是下雨;有的钻进驾驶室,里面有空调或电扇;有的钻进拖车上安装的能睡下一个人的小铁屋,空间小的都无法坐起来。晚上10点过后,拾回桥镇街头安静下来,没有睡觉的机手在驾驶室里玩着手机,而有的帐篷里已经传出鼾声。
张书海三兄弟一个比一个种田多,期盼流转更多土地早日奔小康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收费用的下降,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生活在拾回桥镇张新村的张书强、张书海、张书红、张书林四兄弟,除大哥年事已高不再种田外,其他三兄弟一个比一个种田多,他们期盼流转更多土地种粮,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种粮补贴政策,哥们几个都购买了农机具。老二张书海家里种有十几亩地,又先后购买了两台大马力的拖拉机、一台旋耕机、一台插秧机。老三张书红家种有20亩地,六年前就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老四张书林租种了90多亩耕地,也购买了旋耕机等机具。另外,同村的二姐夫王光斗家也种了30亩耕地,几家的耕地总计达到了170亩。
虽然几个家庭种了这么多地,但他们的孩子没有一个在家种田。张书海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家,在外打工。张书红大儿子大学毕业在荆门的一家企业任职,二儿子在东莞开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张书林的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正在准备考研。
“现在愿意种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最早使用农机的二哥张书海告诉记者,他最早购买了拖拉机和农机具,帮助村民耕地、整地,一个春秋下来收入三四万元。但随着当地的农机越来越多,他更多的是帮助自家兄弟平地整地。后来,三哥张书红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开始为村民收割水稻和油菜,一年也有三四万收入。
张书海告诉记者,当地水稻生产除了插秧,其它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而插秧恰恰是“最不是人干的活,一天下来,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直播技术虽然产量可以,但长草的问题不好解决,所以机插秧是大势所趋”。
几年前老二买过一台插秧机,总价18000元,国家补贴7500元,使用两年后卖了,因为当时插秧机维修跟不上,断秧现象严重,动力也不足。现在插秧机技术更成熟了,用的人也多了,能够大大节省人工费用。
哥们几个就给老四算了一笔账。以当前粮价计算,老四今年卖粮的纯收益可达10万元,插秧时需要80个工,以每工200元算,就是16000元,足可以买一个插秧机了。
“目前我们种的田还是少了,收益也少,只能说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今后还要扩大流转面积,实现土地连片种植,这样就可购买插秧机,建育秧棚,真正实现种稻全程机械化。”采访临别,三兄弟反复表达他们的愿望。
&
农机跨区作业急需“破茧成蝶”
广袤的乡村田野,规模空前的农机跨区作业大潮,正在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悄然变革,变革之中不仅让农民感觉到种粮越来越有盼头,也让更多的农机手尝到“甜头”。这场变革之中,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像滚雪球一样规模急剧扩张,已经不再是第一产业的“衍生品”,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日益成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这是十多天来记者对跨区作业机手、当地机手和农民跟踪采访的真切体会。
农民观念上的改变是最明显的。在采访期间,农民一直表达了对平整土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渴望。王桥村5组地块小而散,有一家15亩的田,有17块地,最小的不到半亩,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因此,该组农民不惜损失一季油菜收成,积极欢迎9月中旬启动的整地工程;张新村张书林租种90亩稻田,分散在多个村组,虽然今年的收入达到10万元,但他希望租种更多耕地,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老山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更便宜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服务。担任多年刘店村党支部书记的拾回桥镇政府农办主任刘居银认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农民的农机具和各项资源,给农民提供实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责任。
让跨区作业干得更舒畅,是机手们的一大心愿。艰辛、乐观、向往是农机手的真实写照,为了多赚一点,风餐露宿是常态。可喜的是这种状态开始在逐步好转。沙洋县农机局彭开权局长表示:“机手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农机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农民对机械化的诉求,就是农机部门的工作动力”。
火热的市场背后,需要冷静思考。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机作业已经迎来了“破茧成蝶”的大好时机。今年4月14,湖北省农机局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在武汉举行湖北移动“农机通”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湖北移动“农机通”以手机为平台,面向全省农机人员免费提供农机法规政策、购置补贴、安全知识、作业市场、技术推广、互助保险、维修服务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服务,实现农机用户与农机部门的双向无障碍沟通。
但在现实中,如何让“农机通”成为机手和农民联通的“主渠道”,还需要工作思路的革新。拾回桥镇党委书记王文、镇长周华认为,真正实现农机作业网络化、数字化,关键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信息的上传,就是要将村、组、户需要农机作业的面积、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网络;二是让更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机手注册,促进与需要服务的农民对接,以不误农时农事;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让供需双方有法律法规保障。这些有的需要基层去落实,有些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不能局限于一县、一市、甚至于一省。(何红卫 李振兴)
&
&&&&&&&&&&&&&&&&&&&&&&&&&&&&&太阳下的收割
&
&&&&&&&&&&&& 王桥村五组的村民微笑看着从收割机上卸下的粮食
&
&&&&&&&&&&&&&&&&&&&& 胡维波师傅正在联系收割业务
&
&&&&&&&&&&&&&&&&&& 早晨,正在通过拾回桥出发的收割机
&
&&&&&&&&&&&&忙了一天,机手妻子正在为机手们做一顿可口的晚饭
&
&&&&&&&&& 夜深了,机手们支起了帐篷陪在自己的收割机旁。
&
&&&&&&&&&&&&&&&王桥村五组的组员、胡维波师傅以及他的收割机
李振兴/摄影
&『』『』
&&&&&&&&&&&&&&&&nbsp
&&&&&&&&&&&&&
&&&&&&&&&&&&&&&&nbsp
&&&&&&&&&&&&&
&&&&&&nbsp
100122
&
99217  &&&&
&&&&&&&&&&&&&&&湖南省双峰县湘源金穗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
会员服务第9年
易售宝指数:22
会员级别:免费会员
联系人:李玲莉 [女士]
农家盼4LZ-1.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图片
农家盼4LZ-1.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 图片 | 参数 | 视频
分  类:收获机械 & 谷物收获机械 & 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
品  牌:农家盼
产  地:湖南省 娄底市
规  格:60
价  格:面议
喂 入 量:1公斤/秒
更新时间: 10:28:27
该产品有个省区有补贴
有1个经销商报价
有5645位用户浏览过该产品
有13位用户想购买该产品
有0条用户评论
有0位用户分享了体验
农家盼4LZ-1.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4LZ-1.0型全喂入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特点:1、该机质量好、故障率低、价格优惠、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2、质量轻,结构紧凑,田间转移方便,适应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稻麦田收割。3、损失率小,含杂率低,无论是在南方的水稻产区还是北方的小麦产区,都非常适合该机收割作业。技术参数:喂入量:1.0kg/s;整机质量:998外形尺寸(长x宽x高)(mm):60;割幅:1300作业小时生产率:≥1.5亩/小时。
农家盼4LZ-1.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经销商报价
特别声明:经销商报价为参考价格,仅供用户了解产品时参考,并非经销商最终销售价格,经销商对产品销售价格有解释权。
经销商参考报价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
农家盼4LZ-1.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13)用户意向采购
我想买,问问价
我想代理,咨询一下
本公司其他相关产品
推荐易售宝会员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捷友谊农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