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战败后的蒋介石为什么去台湾选择逃往台湾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
   衣复恩担任蒋介石的座机长,始于一九四三年。这一年,蒋介石、宋美龄恰好有一次贵阳之行。当时的蒋委员长并无专机。先一天,衣复恩奉航委会主任周至柔命令,翌日载蒋介石夫妇由重庆至贵阳。任务重大,衣复恩先飞贵阳,测试航线和场地。第二天,即在C-47运输机上绑了两张藤椅,做为蒋氏夫妇的座位。此时的这架飞机,既无空调也不隔音,蒋介石的侍从们分坐机舱两旁的铝制座椅,蒋氏夫妇则坐在临时固定的藤椅上。不过,此次航行非常顺利,蒋介石很满意。此后,衣复恩曾多次以这种简陋方式,载着蒋介石出巡。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接任。杜鲁门继续加强中美联盟,向政府示好,赠送一架座机给蒋介石。该机由C-47改装,机身为银白色,机内陈设考究而舒适,座椅一律为沙发,前舱为一间办公室,有一张软床,另有厕所和简单的厨具,空调和隔音设备当时也属上乘。蒋介石亲自命名为&美龄号&,衣复恩也因为驾机技术出众而成为专机的机长,不再接受其它任务。
   任专机机长十年后,衣复恩当上了台湾&空军情报署长&。二零零零年,衣复恩出版了《我的回忆》,该书披露了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蒋氏父子与CIA合作,派遣空军飞行员到大陆秘密侦察历史。
   衣复恩在书中透露,这类间谍飞行在台湾只有三个人有权指挥:衣复恩─蒋经国─蒋介石。据悉,蒋介石还喜欢秘密召见U-2(黑描中队)成员,对于U-2拍摄的照片,也常常亲自过目。有一次,黑描队员甚至奉命绕道拍摄了蒋介石家乡溪口镇的照片,照片上,王太夫人的墓地都看得一清二楚。衣复恩回忆说,每次黑蝙蝠或者黑描完成任务返航,美国的专用飞机早巳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飞机落地停稳,美方人员立即登机,拆卸飞机上的电子监听设备,把搜集的情报资料带回美国分析。
   蒋介石乘机飞台湾 叶剑英手下留情未攻击
   解放军在1949年横扫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无奈之下选择台湾为&不能再退的后方&,于是,他在1月21日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并于日下午2时抵达台湾。在蒋介石乘飞机逃往台湾时,中共本有机会将飞机打下来,但由于叶剑英没有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而错失了这个机会。
   蒋介石无奈下台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过半,解放军将战线压至长江一线,国民党统治面临垮台的命运。此时,蒋介石的后院又起火了。国民党桂系白崇禧、李宗仁公开要求他下野,与共产党和平谈判。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退路了。
   蒋介石的哭泣
   蒋介石采纳了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着手经营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日,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发布命令,正式任命蒋介石的亲信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这道命令,连时任副总统的李宗仁和台湾省主席魏道明都事先毫不知情。
   陈诚得令后,于日即迁入台北主持政事。1月18日,蒋介石再任命陈诚兼台湾省警备区总司令;3月,再任命陈诚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委。这样,陈诚总揽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开始替蒋介石经营台湾。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新年献词,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日,蒋介石通过中央社发表&新年文告&,呼吁&国共和谈&。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评论《评战犯求和》,将蒋列为战犯,拒绝和蒋介石谈判。1月14日,中共再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八项和谈条件,第一条即惩办战争罪犯,并蒋名列战犯名单之首。
   蒋介石已无退路,只有下台。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
   为退守台湾做准备
   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在其上海的办公室里接见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估计有库存黄金390万盎司以及7000万美元的外汇和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白银,合计约5亿美元。
   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台湾。后来李宗仁虽然撤换了俞鸿钧,但也未能阻止国库&大搬家&行动。李宗仁还命令陈诚将已经运往台湾的黄金、外汇和白银运回大陆,但连李宗仁的命令只不过是一道废纸。
   被抢运到台湾的还不只是金钱。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资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让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藏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合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抢运到台湾,成为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对于搬不走的或来不及搬走的水电站、发电厂等,蒋介石则命令炸毁。
   蒋介石仓惶逃往台湾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天,百万大军在一千里战线上横渡长江,蒋介石苦心经营达三个月的长江防线瓦解。
   解放军在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首都&失守,国民政府南迁广州,&代总统&李宗仁则飞回老家桂林,并随后以治病为由经香港飞赴美国。
   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4日,广州失守,&国民政府&再迁四川,蒋介石也赶到重庆指挥,并在此度过了他在大陆过的最后一个生日&&63岁生日。
   11月30日,重庆失守,蒋介石逃往成都。12月7日,行政院长阎锡山率国民政府各部门从成都逃往台湾。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起义。10日,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宣布起义。自此,成都已成为解放军四面包围之中的一座孤城。
   就在刘文辉宣布起义的当天下午,日下午2时,蒋介石带着儿子蒋经国,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仓惶逃往台湾。
   叶剑英手下留情
   日,解放军15兵团已接管了广州飞机场,但飞机场仍留有国民党人员。在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成都机场人员与广州机场联系,了解广州方向的天气情况,由于他们过去在一个系统,都非常熟悉,广州的机场得知蒋介石乘坐的飞机将在下午三点左右到广州上空,直接飞往台北。
   白云机场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到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处。广州白云机场解放军接管负责人建议,可以用战斗机把蒋介石座机迫降下来,或者是干脆打下来。
   洪学智在了解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将情况报告给时任15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叶剑英。
   叶剑英表示要请示中共中央,但中共中央的指示久久不来,洪学智当时要求&干脆先斩后奏,先打下来再说。&但叶剑英认为&中央没有回音就不能干。&
   由于没有及时得到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又不同意打蒋介石的座机,于是,蒋介石终于顺利飞过广州,逃到了台湾。(口述:洪学智 来源:金羊晚报)
   延伸阅读: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到底运去了多少财宝
   1949年前后,150多万吃&皇粮&的人口突然涌入台湾,对于当时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台湾无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蒋介石政权居然挺了过来,还使台湾创造出经济增长&奇迹&,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呢?
   1949年前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退守台湾已势在必行。蒋介石以其&精明&之道,在退守台湾前,将国库中的黄金、美钞、银元偷偷地运到台湾,来个釜底抽薪,使李宗仁的代总统&总而不统&,无法控制国民政权的局面,而且没有与共产党&和谈&的本钱,丢给将来的毛泽东、共产党政权一个烂摊子,使其难以维持大局,并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使他们知道,中国非有蒋介石不可。
   1949年2月上旬的一天,曾任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时已去职在香港逗留的蒋介石的亲信俞鸿钧,突然接到蒋介石从溪口拍来的电报,要他想方设法将国库中的黄金提出来秘密送到台湾,并叮嘱再三,&千万要守秘密!&
   2月14日下午,一架由香港飞来的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此时上海进入临战状态,机场四周,宪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往来旅客悉数搜查。当头戴一顶黑色礼帽,身穿一袭黑色风衣,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的俞鸿钧一出飞机弦梯口时,立即引起了宪兵们的警惕,他们把俞鸿钧引至候机室,进行了审问。俞鸿钧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但却拿不出任何证件和证明,宪兵们哪里肯信。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宪兵提出和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汤恩伯联系一下,在电话机旁守候多时,终于和汤恩伯接上了话。汤恩伯立即派车到机场迎接。这时,宪兵们才知道他不是冒牌货,而是位大&长官&,立即向他道歉。俞鸿钧摆出&长者风度&,与宪兵们一一握手道别,嘉许了他们&恪尽职守&的精神。
   俞鸿钧在汤恩伯的帮助下,撇开了当时的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刘泗业,直接与自己原来的旧属取得了联系,转达了蒋介石转运黄金的旨意。这批旧属获知老长官的来头和来意之后,立即采取各种方案,将藏在中央银行的黄金、外币、银元做了明细账,告知了俞鸿钧,并协商了安全、可靠的运出方法。
   安排妥当后,俞鸿钧立即告知蒋介石一切安排妥当,只等行动。蒋介石得到消息后,立即致电曾是自己机要秘书、时任联勤总部财务署长的中将吴嵩庆,让他在上海秘密组织运送工作,并指令:所有这些硬通货,全部交由蒋介石掌握,吴嵩庆只对蒋个人负责,在上海运送过程中,不得有误。
   2月18日黄昏,一艘外表破旧的海军军舰接到海军司令桂永清的密令后,停泊到了上海外滩中央银行附近的码头旁边。午夜,在一片细雨蒙蒙中,一群由海军士兵化装成的民工进入中央银行,不声不响地将一箱箱黄金运上了军舰。凌晨4时许,装运完毕,这艘军舰驶出吴淞口,以最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向驶去。
   20日中午,这批黄金运抵台湾基隆港,当晚,俞鸿钧接到当时台湾省主席陈诚从台湾打来的电报:货已收到。俞鸿钧放心地舒了口气,随即将这一消息电告蒋介石。
   随后几天,还是这条军舰将中央银行的美钞、银元从上海运到厦门,有的放置几天后才运到基隆。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_新浪读书_新浪网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
  衣复恩担任蒋介石的座机长,始于一九四三年。这一年,蒋介石、宋美龄恰好有一次贵阳之行。当时的蒋委员长并无专机。先一天,衣复恩奉航委会主任周至柔命令,翌日载蒋介石夫妇由重庆至贵阳。任务重大,衣复恩先飞贵阳,测试航线和场地。第二天,即在C-47运输机上绑了两张藤椅,做为蒋氏夫妇的座位。此时的这架飞机,既无空调也不隔音,蒋介石的侍从们分坐机舱两旁的铝制座椅,蒋氏夫妇则坐在临时固定的藤椅上。不过,此次航行非常顺利,蒋介石很满意。此后,衣复恩曾多次以这种简陋方式,载着蒋介石出巡。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接任。杜鲁门继续加强中美联盟,向中国政府示好,赠送一架座机给蒋介石。该机由C-47改装,机身为银白色,机内陈设考究而舒适,座椅一律为沙发,前舱为一间办公室,有一张软床,另有厕所和简单的厨具,空调和隔音设备当时也属上乘。蒋介石亲自命名为“美龄号”,衣复恩也因为驾机技术出众而成为专机的机长,不再接受其它任务。
  任专机机长十年后,衣复恩当上了台湾“空军情报署长”。二零零零年,衣复恩出版了《我的回忆》,该书披露了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蒋氏父子与美国CIA合作,派遣空军飞行员到大陆秘密侦察历史。
  衣复恩在书中透露,这类间谍飞行在台湾只有三个人有权指挥:衣复恩─蒋经国─蒋介石。据悉,蒋介石还喜欢秘密召见U-2(黑描中队)成员,对于U-2拍摄的照片,也常常亲自过目。有一次,黑描队员甚至奉命绕道拍摄了蒋介石家乡溪口镇的照片,照片上,王太夫人的墓地都看得一清二楚。衣复恩回忆说,每次黑蝙蝠或者黑描完成任务返航,美国的专用飞机早巳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飞机落地停稳,美方人员立即登机,拆卸飞机上的电子监听设备,把搜集的情报资料带回美国分析。
(责编:小题)
【悬疑灵异】
【都市校园】
【科幻末世】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古风古韵】
【穿越重生】
【总裁豪门】
【都市情缘】
【穿越重生】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模糊作者书名出版社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
   衣复恩担任蒋介石的座机长,始于一九四三年。这一年,蒋介石、宋美龄恰好有一次贵阳之行。当时的蒋委员长并无专机。先一天,衣复恩奉航委会主任周至柔命令,翌日载蒋介石夫妇由重庆至贵阳。任务重大,衣复恩先飞贵阳,测试航线和场地。第二天,即在C-47运输机上绑了两张藤椅,做为蒋氏夫妇的座位。此时的这架飞机,既无空调也不隔音,蒋介石的侍从们分坐机舱两旁的铝制座椅,蒋氏夫妇则坐在临时固定的藤椅上。不过,此次航行非常顺利,蒋介石很满意。此后,衣复恩曾多次以这种简陋方式,载着蒋介石出巡。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接任。杜鲁门继续加强中美联盟,向政府示好,赠送一架座机给蒋介石。该机由C-47改装,机身为银白色,机内陈设考究而舒适,座椅一律为沙发,前舱为一间办公室,有一张软床,另有厕所和简单的厨具,空调和隔音设备当时也属上乘。蒋介石亲自命名为&美龄号&,衣复恩也因为驾机技术出众而成为专机的机长,不再接受其它任务。
   任专机机长十年后,衣复恩当上了台湾&空军情报署长&。二零零零年,衣复恩出版了《我的回忆》,该书披露了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蒋氏父子与CIA合作,派遣空军飞行员到大陆秘密侦察历史。
   衣复恩在书中透露,这类间谍飞行在台湾只有三个人有权指挥:衣复恩─蒋经国─蒋介石。据悉,蒋介石还喜欢秘密召见U-2(黑描中队)成员,对于U-2拍摄的照片,也常常亲自过目。有一次,黑描队员甚至奉命绕道拍摄了蒋介石家乡溪口镇的照片,照片上,王太夫人的墓地都看得一清二楚。衣复恩回忆说,每次黑蝙蝠或者黑描完成任务返航,美国的专用飞机早巳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飞机落地停稳,美方人员立即登机,拆卸飞机上的电子监听设备,把搜集的情报资料带回美国分析。
  蒋介石乘机飞台湾 叶剑英手下留情未攻击
   解放军在1949年横扫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无奈之下选择台湾为&不能再退的后方&,于是,他在1月21日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并于日下午2时抵达台湾。在蒋介石乘飞机逃往台湾时,中共本有机会将飞机打下来,但由于叶剑英没有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而错失了这个机会。
  蒋介石无奈下台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过半,解放军将战线压至长江一线,国民党统治面临垮台的命运。此时,蒋介石的后院又起火了。国民党桂系白崇禧、李宗仁公开要求他下野,与共产党和平谈判。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退路了。
  蒋介石的哭泣
   蒋介石采纳了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着手经营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日,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发布命令,正式任命蒋介石的亲信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这道命令,连时任副总统的李宗仁和台湾省主席魏道明都事先毫不知情。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精彩推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蔣介石選擇逃往台灣最大原因是什麼
&&&&來源:&&&&
&&&&&&字號
原標題:揭秘:蔣介石選擇逃往台灣最大原因
  美國特使經濟合作總署署長保羅·霍夫曼,蔣介石,李宗仁和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坐在沙發上。
  蔣自引退后,除出游寧波外,極少離開故鄉活動。四月二十二日,杭州會談是其參加第一次的公開活動,杭州會談隔天,國民黨軍撤離南京,再一日太原不保,局勢日趨嚴重﹔四月二十三日,南京棄守﹔二十四日,蔣介石命令蔣經國准備船艦,蔣經國及其幕僚都不知目的地,本來猜是去基隆或廈門,蔣命俞濟時將軍准備一切,俞派副侍衛長俞濱東將行李運至象山港登艦﹔二十五日,抵太康軍艦,由艦長黎玉璽陪侍檢閱艦上官兵,蔣始告知此行的目的是上海。此時,中共已渡江,上海岌岌可危,但蔣冒險前往,抵上海后隨即接見徐堪、顧祝同、周至柔、桂永清、郭懺、湯恩伯、毛人鳳、陳大慶、石覺、谷正綱、陳良等人,聽取報告並指示方略,巡視上海市街。二十七日,抵上海復興島,駐於復興島之浚浦局行邸﹔二十八日起,先后接見桂永清、徐永昌、林蔚、顧祝同、湯恩伯、丁治盤、羅澤?、郭懺、陳大慶、毛人鳳、馬紀壯、王克俊、吳仲直、闕和騫等,后召集上海市長陳良及社會賢達劉鴻生、杜月笙,指示如何配合軍事安定民心。
  由於蔣覺得復興島離市區太遠,對於前來謁見請示的人員不便,命蔣經國到市區准備住所,蔣經國向蔣報告:“時局已經這樣嚴重和緊張,市區內危險萬分,怎麼還可以搬進市區去住?”蔣嚴厲地回答:“危險!你知道,我難道不知道。”蔣經國隻好照辦,五月二日,駐市內金神父路勵志社,在此期間,蔣每天接見黨政軍要員在數十人以上,並召集黃埔學生訓話:“成敗在此一舉,我們必須用全力來應付危難。”
  五月七日,下午乘江靜輪離滬往舟山群島,經普陀,還特意帶蔣經國登上普陀山,專訪普濟寺。面對寺內供奉的果如和尚塑像焚香禱拜。果如和尚是溪口雪竇寺主持,蔣母王太夫人皈依佛教,即拜其為師。蔣介石幼年亦常在果如和尚面前聆聽教誨。蔣介石囑咐普濟寺主持將果如和尚的塑像、生前照片及遺墨好生保存,期望來年能再來祭拜。當時蔣很重視舟山群島,舟山的任務是作為上海撤退的中間站。陳誠秉持蔣的意旨,堅持加強舟山防御工事。
  五月十七日,蔣與經國搭飛機從定海到馬公,其后蔣於十九日到閩省見朱一民(紹良),事后本擬再飛上海,但因飛機機件及其他考慮,轉往嘉義短暫停留,再回澎湖。二十二日,陳誠、俞鴻鈞、蔣鼎文到馬公與蔣會晤﹔二十六日,蔣自馬公飛台灣岡山轉高雄壽山,據說當時之所以不直飛台北,可能是安全上的考慮﹔六月二十一日,蔣從高雄到達桃園轉至大溪,其后至台北草山(陽明山),在這段期間除應邀至菲律賓及韓國訪問外,先后進出大陸,其中以重慶及廣州二市停留的時間較久,離鄉到台灣后到一九四九年底,蔣又多次進出兩岸。
  蔣個人何時決定遷台?其決定遷台的原因為何?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首先要說明的是,蔣決定遷台灣雖不是倉促決定,也不是下野前就已經確定,台灣是蔣下野后安排退路的選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可以從幾個線索做說明:其一,從首都及中心的說法,南京是國民政府成立的首都,抗戰期間首都暫遷重慶,抗戰結束后,還都南京,國共戰事緊急之際,曾有人再提遷都之事,蔣都不予響應,並且認為沒必要因為戰事緊急就遷都。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寫信給其妻宋美齡時,再度表示:“政府絕不遷台,兄亦不即刻赴台。”宋美齡此時在美國積極爭取美國的援助,蔣明白表示其不即刻赴台應是其當時的考慮,即使在其下野后,也還沒有打算將政府遷台。二月一日,蔣在日記中提到:
  近日為蚌埠吃緊,關於遷都與政府裁員問題,謠諑紛紜,人心動蕩,致公務員與社會皆呈紊亂不安之狀,乃由行政院院會決議,表明絕不遷都,以辟謠言。
  即使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離開溪口后電宋美齡談到:“南京國民黨軍全部已於今晨撤退,但上海准備固守,絕不放棄,兄擬於日內離家他往,地點尚未決定,容后續聞。”此時的地點應該已經確定,可能避免消息走漏,居於安全的理由而不敢明白告知宋美齡,但即使如此,蔣還是有宣示固守上海及江南的決心。
  其二,蔣的部署是多方面進行,蔣在引退之前對固守南京之決心,並做若干的軍事部署,先守長江,長江不保,全力守上海,上海被佔,將重心移東南的廣州、西南重慶及台灣。
  台灣確實是蔣最重視的地區之一,大約在一九四八年底就已相繼安排各項事宜﹔個人遷台可能是在國共北平談判失敗后,李一再進逼,加上中共渡江,上海已有立即性的危險,遂決定去台,時間應該是一九四九年四月底﹔至於整個政府遷台的決定,應是五月的定海軍事會議,而五月十六日國民黨中央會議上也再度確定,五月十七日蔣經國的日記中提到:"此時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父親決計去台,重振革命大業。"五月十八日,台灣省即簡化入境申請手續,一些國民黨軍政機關及人員陸續遷入台灣。台灣固然是蔣計劃的一部分,但最后政府遷台與蔣來台則是經過時局的變遷下的結果。
  分析蔣最后之所以決定到台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對台灣印象不錯
  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蔣偕夫人游台灣,深覺:"台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干淨土,今后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范省,則俄共雖狡計百出,必欲亡我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並且提到:"巡視台灣之收獲,較之巡視東北之收獲尤大,得知全國民心之所向。"根據張其昀的回憶認為,早在遷台后蔣就對記者稱:"隻要有了台灣,共產黨就無可奈何。"京滬杭警備副司令兼戰地政務委員會秘書長祝紹周建議由張發奎主持海南島軍事,台灣、福建、浙江、廣東及海南島之間,以台灣為中心,軍事上應有一堅強組織,萬一東南軍事受到挫折,以台灣為基地,配合國際形勢演變,恢復國民黨的基業。共產黨在台灣的勢力及影響力有限,台灣的政治環境較重慶及廣州地區單純,軍事上又有海峽的屏障,對於缺乏海軍及空軍的中共而言,台灣較為安全,這些可能是蔣決定以台灣為根據的重要原因。
  (二)陶希聖、張其昀、蔣經國、陳誠等的建議
  當局勢危殆之際,左右有建議重視川防,但陶希聖則認為台灣地位重要:"我想從台灣復興這是將來的希望,因為英美是海權國家,一到台灣以海洋為基地,可與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打交道,這中間還大有可為。"對於台灣的地位,魏德邁(AlbertC.Wedemeyer)與胡適有不同的意見,魏的意見:"依余之意見,台灣為反共之基地,其政策必須為謀地方人民之福利為其目的,且具有高度之行政效率可作為政府之表率。台灣有豐富之資源及動力以支持其政府,此當盡量開發並用以增進人民之福利。"胡適則與魏的看法不一,曾提到:"台灣隻有七百萬人口,台灣的工業又不是可以獨立自給的經濟基礎,我們必須在大陸上撐住一個自由中國的規模,維持一個世界承認的正式政府。"張其昀從地理的角度對蔣做建議,他提到幾個原因:其一,台灣海峽海闊浪高,能暫時阻止沒有海軍、空軍的共軍乘勝追擊﹔其二,台灣作為反共復興基地比其他地區更具優越之處,因為土地利用率高、糧食農產品可滿足軍民所需、台灣島內交通便利,具工業基礎,有利經濟發展、軍事上易於防守,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與美國的遠東戰略防線銜接、台灣經日本五十年的統治對中央政府有一種回歸感,且較少共黨的組織與活動。這樣的分析對蔣遷台自有其影響。
  至於蔣經國,自蔣下野后,蔣經國一直長侍左右,也多次代表蔣到處處理一些問題,對台灣亦有所了解,甚至也曾建議蔣出國至加拿大,對於局勢也曾向蔣做報告,在局勢危急之際曾向蔣建議遷台。家書中蔣經國的建議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經國電蔣:
  我政府確已面臨空前之危機,且有崩潰之可能,除設法挽回危局之外,似不可不做后退之准備,兒絕非因消極或悲觀而出此言,即所謂退者亦即以退為進之意也,有廣東方有北伐之成功,有四川纔有抗日之勝利,而今后萬一遭受失敗則非台灣似不得以立足,望大人能在無形中從速密籌有關南遷之計劃與准備。
  十一月二十四日,兩蔣談論黨務改造,曾有"非舍棄現有基業,另選擇單純環境,縮小范圍,重起爐灶,加以根本改造不為功,至現局之成敗,可不以為意耳。"所謂另選單純環境,雖沒有明白指出何地,但以當時局勢來判斷,應該是指台灣。
  從過去蔣的性格來看,蔣是一位相當有主見的人,很難確定是那一位幕僚的建議是其關鍵,但陳誠應具有一定的影響。陳誠的態度是接任台灣省主席之后,奉命到京,一月二十一日,陳誠的飛機抵定海上空,臨時接獲指示飛杭州,蔣下野回奉化途中接見陳誠、陳儀等人,短暫請示后,到南京謁李代總統宗仁及孫科院長述職﹔二十五日返台,返台后即在台准備澎湖二處、台北、陽明山、大溪、日月潭、高雄、四重溪等八個地方,作為蔣選擇為臨時駐用之所。這些處所正是蔣來台的路線及暫居之處。三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陳誠再度至溪口報告台灣的情形,並建議蔣駐台灣,國共和談無結果后,中共渡江﹔四月二十九日,陳誠電蔣請其早日駐蹕台灣:
  和談決裂后,今后剿共戰事,勢必長期奮斗到底,為號召國內外愛國志士,及聯合國際上反共勢力,鈞座為自由中國之旌旗,駐節所在地點,亟宜早日確定。關於馬公島情勢,職業以實施勘查,深覺該地交通通訊,頗為不便。職認為台灣,既為吾人革命復興最后根據地,殊無其他顧慮之必要。擬懇早日駕臨台北,長期駐蹕,則指揮各方,皆多便利。或於穗滬渝等處,設置行轅,必要時,巡行指揮。
  其后一再催蔣早日飛台,五月十一日,陳電蔣:"職意鈞座應即飛台,又鈞座行動似不必秘密,以示自由。"五月十五日再電:"讀李之談話,深感領袖受辱,干部之恥也。彼輩隻知利害與力量,絕不能以理喻與情動。乞鈞座徑飛台北,一切不必顧慮。"五月十七日,蔣即飛抵馬公。陳誠接任后,面對不斷移入的人口,其間夾雜著散兵游勇以及潛伏的中共分子,或將破壞台灣的安定,必須積極有所作為,阻止可能由對岸進入台灣的不利因素。先由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公布"台灣省入境軍公人員及旅客暫行辦法"(三月一日實施),同時公布〈入台軍公人員及旅客注意〉事項,各項出入境管理措施紛紛出籠,如《戒嚴時期加強管制航運旅客入境及檢驗辦法》,此辦法引起大陸籍民意代表的反彈,對此蔣並沒有表示意見,雖然蔣、陳之間或存在一些緊張關系,但正如薛化元教授曾針對陳誠主政台灣的問題談到:"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期間雖不到一年,但是,無論是解決當時台灣內部的政治、社會、經濟問題,或是消除台灣內部可能挑戰(威脅)國民政府統治力量,都有相當的成效,對於政府遷台以后統治體制的鞏固,以及其后台灣發展的基調,都有相當關鍵的影響。"陳誠此時建議蔣來台,推斷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三)李宗仁的再三逼其出國
  李宗仁對蔣介石在國內操控政局有如芒刺在背,加以外間好事者乘隙造謠,致隔閡日益加深,早在上海和平代表團赴北平前,即請黃啟漢轉達意見"蔣介石留在國內,有礙和談,促其出國"。三月八日,南京《救國報》(主筆龔德柏)以"蔣不出國則救國無望"等標題攻訐蔣﹔雖然雷震等極力地排解蔣李之間的紛爭,甚至還認為應為蔣當今的處境考慮,南京政府對蔣之批評過分穿鑿,而至於誤會,頗多尖刻之語,有失恕道,王世杰認為逼蔣出國無益局勢,且不能使東南、西南之將領接受命令。
  逼蔣出國的聲浪未減反增,四月一日,和談代表張治中、劉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等飛抵北平,張治中在行前建議蔣出國,並分析其利弊,出國之利:一、可避免成為攻訐目標﹔二、卸去和戰失敗之責任﹔三、使一般將領減少依賴心理﹔四、可增長見聞﹔五、可轉移人民的觀感,恢復人民的懷念。出國之害:安全問題、軍事頓失中心、黨難免渙散。在北平談判觸礁,張仍電請蔣"及時痛下決心,毅然放下一切暫時出國"。面對此局勢,蔣的態度與逼其下野者不同,一再表示:"他們逼我下野是可以,要我亡命就不可以。"李宗仁則一再逼其表態。蔣經國曾記到:
  三十八年四月間,父親在上海支撐危局,誰知李宗仁竟寫了一封信來,要求父親離開上海﹔父親離開上海的時候,並沒有說出要到的目的地,座艦到達舟山,也沒登岸,祇是到附近的許多小島上去視察,前后在海上漂泊了十天,真是乾坤萬裡,滄海茫茫,處著這樣逆境、絕境,無論誰都要心灰意冷,走投無路的,而父親卻泰然處之,在日記上寫道:"隻要前進,不變其方向,即使無路處,亦可新辟道路,達到目的。"
  父親正當此風雨飄搖的形勢下,准備力挽危局的時候,李宗仁突然從桂林來了一封信,那時,他不但滯留桂林,不到廣州處理公務,而且還要寫信來向父親談條件,他要索取已經運到台灣的庫存的黃金,並且要父親不要再問國事,建議最好早日出國。在這內外夾攻的環境中,父親的內心沉痛,是不難想象的,因此用堅決的態度,給李宗仁復信,大意是說,"你要求我出國,這是辦不到的,因為我不是軍閥,至於要求我不管政事,這是可以答應的,明天起我就可以不管。"
  從這段中可以看出李的要挾的確有影響,因為蔣在回信給李的第二天即離開上海,轉到定海及附近的群島觀察,而后即經馬公到台灣。總之,環境的變化、時局的判斷、安全的考慮、幕僚的建議,加上北平和談失敗之后李宗仁要挾的信函,應是蔣遷台的原因。
(責編:楊杰利、甘霖)
善意回帖,理性發言!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恭喜你,發表成功!
請牢記你的用戶名:,密碼:,立即進入修改密碼。
s后自動返回
5s后自動返回
恭喜你,發表成功!
5s后自動返回
最新評論熱門評論
24小時排行&|&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