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
本论文运用拓展的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国产业的调整与发展问题,其意义在于从探索比较优势来源的角度找寻产业调整与发展新的思路选择,并从促进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动态发展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是研究文献述评。将国内理论界涉及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相关研究的代表性理论观点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比较优势战略论;二是比较利益陷阱论;三是国际竞争力论;四是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论。评介了各代表性理论观点的贡献和局限性,并以此作为整个论文研究的分析起点。第二章是整个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
&&比较优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类论文推荐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与吉林省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结构已经向“软化”方向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将成为贸易发展的方向,这使得过去主要依赖要素成本比较优势的吉林省企业的对外贸易优势正在弱化。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比较优势的理论,进而剖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不足。指出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强化了发展中国家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并由此进入了“比较优势陷阱”。为了避免跌入“比较利益陷阱”,提出并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可以从资源、外部经济及竞争优势三个层次予以拓展。并提出了适应今天国际贸易发展新态势的吉林省对外贸易战略,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发挥吉林省的资源、区位、人才等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建立最佳出口结构,提&
(本文共34页)
权威出处:
本文从相关理论评述出发,通过重新界定贸易战略的内涵来分析中国不同阶段的贸易战略特征,最后总结贸易战略的发展演变路径并试图对中国贸易战略的未来演变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在对各阶段贸易战略的具体论述中,本文尝试分别用部门偏向、贸易利益以及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三项内容勾勒出其特点,又用政策体系分别说明这些内容。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贸易战略内涵的延伸这一理论点出发探讨贸易战略类型的界定及划分,再本着制定战略的基本原理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原则验证中国贸易战略的选择。本文的预期研究成果有两个,一个是在定性分析方面能够对中国贸易战略的内涵、阶段特征进行客观阐述;另一个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能有效使用数据、指标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进过程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的预期创新点有三个,第一点是对贸易战略内涵的重新界定;第二点是提出中国贸易战略演变阶段的划分方法并试图建立制定科学贸易战略...&
(本文共65页)
权威出处: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演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将以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为最终目的,因此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中只有充分整合俄罗斯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和竞争对手等因素,才能在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背景下,提升俄罗斯的国家竞争优势。(一)叶利钦时期对外贸易战略年期间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的特点是全面的贸易自由化战略,这一阶段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的目标是以自由贸易理论为指导思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将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与世界市场接轨,获取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比较利益。对外贸易战略的特点是通过发挥俄罗斯在生产要素禀赋上的优势,实现通过要素禀赋推动俄罗斯国家竞争优势的增强。它是属于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主张对外贸易规模将由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将依据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以获取比较利益为原则,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贸易自由化战略是指俄罗斯通...&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是以加工贸易及粗加工为主的出口方式导致我国经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我国出口商品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存在贸易条件恶化的倾向,调整和转变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化对外贸易战略的基本思路,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行世界经济秩序以及国内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对外贸易战略的优化还存在较多障碍。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一)现有的出口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粗放型的出口增长越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如果我国继续保持这种以高耗能、高耗原材料为基础的粗放型出口增长,那么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并不是为生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而是为其他国家生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让本来已经很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来承担这种高消耗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拥有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通过出口廉价商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拿低工...&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对外开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在过去的30多年里,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全新的突破,尤其是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发展的战略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贸易地区结构、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平衡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1.对贸易利益分配的控制从根本上来说,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情况决定了利益分配的控制程度,若是两国需求偏好相差不大,那么产品附加值越大的国家就拥有更好的贸易条件,所能享受的贸易利益数额也就越大。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所谓的产品的增加值[1]。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如果近似的忽略消耗结构,那么产品最终以或劳动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不存在对外贸易,附加值也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若是存在对外贸易,一国的产出转化为了完全进口中间投入和完全增加值,所以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讨论对外...&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与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以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时间划分,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年的对外贸易战略,这一阶段我国实行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在各国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此时我们把“自力更生”提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对外贸易的依赖性不高。2.年的对外贸易战略,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实现了从极端的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温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贸易总额2000年是1979年的16倍。3.2001年—至今的对外贸易战略。这一时期我国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在这一阶段,对外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拉动力量,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并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进口贸易以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原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为主,加工贸易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二...&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优势的基本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