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倒闭了,商户存第三方支付商户号(银行)监管的钱该怎么取回

把钱放支付宝的小心了:三个月后,央行要监管这笔钱了
现在,小到街边的烤地瓜小摊贩、大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商场里,随处可见马云为其作出的改变,用马云自己的另一句话说:改变不了银行,至少让银行睡不着觉。
支付宝简直是逆天的节奏,明摆着和银行抢生意啊,不管最后的效果如何,金融界地震了,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了,生意被支付宝们抢走,人才被新兴行业挖走,钱被互联网金融赚走……
银行一度是华贵的代名词,奢华的殿堂,轩昂的“汇丰狮”,高耸的写字楼,严格的安保,是银行的标配,经办具体事务的是银行白领,银行的朋友圈非富即贵,银行是财富的象征,穷人们离银行很远。
即便是乡间的银行分理处,也有着让人羡慕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无论城乡,银行都一样闪耀着光芒。
银行也是校园追捧的对象,从专业选择到毕业就业,银行是不少青年的首选,在那个“赶上了时候”的季节,银行人的“腰包”超越了时代。
银行的日子为啥不太好过了,客户在流失、存款大搬家、业务不断收缩、高管频繁跳槽,现在还需要银行网点吗?就连银行柜台都觉得银行日子不好过了,躺着挣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银行日子不好过,那么,宝宝们心里更苦了,支付宝越得人心,银行就越要针对你,这不,刚到2017年,就发了一个新规,对于风险频发的第三方支付“小金库”,整治动真格了。
这一次的新规叫做针对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相关的规定,据说从4月17日起就要开始实施了。
然而这长长的名字,让你连它究竟规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都不明白,所谓的“客户备付金”就是指你支付宝里的余额、微信钱包里的钱、抢红包的钱、网上支付下单后的钱……
简单说,我们在网购时,支付的是货款,在收到货并且做出确认之前,一直存放在支付机构的帐户上,这笔钱就是我们所说的“客户备付金”。
比如,我们下单后,会把钱先存在支付宝上,收到货确认后,这笔钱才会由支付宝上转到商家的帐户里。
这些钱,以后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宝微信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里的大哥大,这项新规对支付宝的影响时最大的,在这块土地上,你敢跟亲儿子斗,早晚是找死,让金投网小编不得不怀疑备付金存银行,银行就不拿去贷款赚利息吗?
其实,央妈此举意在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到小额、快捷、通道上来,做好支付主业,而非依靠吃备付金利差赚钱,甚至通过挪用备付金进行投资理财来维持公司运转。
央妈说:你们不知道的是,有的支付机构可能觉得仅靠用沉淀的资金“吃利差”或投资回报,几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干脆直接卷钱跑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小编相信央妈是好意,也相信每次央妈的政策不是针对支付宝,是为了我们好,为了安全,但是要想想,支付宝是轻易就能跑路的吗?支付宝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相对信誉度比较高,而且,支付宝的业务多元化,央行不必“一刀切”。
央妈怎么不反思下,为什么支付宝能做的比银行好,有些银行哪怕1块钱也要U盾验证,谁会天天揣着一堆银行U盾呢?客户习惯变了,银行也得变。
央妈知道,银行是不能被替代的,支付宝做不了大头,只是方便而已,然而小编觉得,事情似乎还没完,一旦支付宝也戴上脚链起舞了,那舞姿就不那么优美了。
就现在而言,很多人已经把余额宝当做银行了,存在与网络可以,想取代银行是别想了,除非国家控制,或者控股,否则绝无可能。
不管有没有支付宝,银行倒闭是不可能的大银行是国家的命脉,其背后是国家信用,真正有风险的,是那些不入流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或者深陷房地产、过剩产能、资源类资产的客户非常单一的小银行。
一些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这次央妈的整顿对象,这种公司最容易卷款跑路,还真的是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大家,这一次不要误会央妈了,她不是针对支付宝,微信。
有一网友太可爱了,说为啥选4月17?因为谐音是气死你!但是没有7月41,所以选了这个日子!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宝的恨意。股票/基金&
第三方支付第一“倒闭”案曝行业退出机制漏洞
作者:郭奎涛
  第三方支付缺乏退出机制的问题正在随着行业“倒闭”第一案的上演凸显出来。近日有报道称,上海畅购卡公司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致使数亿元预付卡无法使用,一度引发用户“挤兑潮”。
  在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终止业务时必须提供完善的用户权益保障方案,但《中国企业报》记者查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服务协议了解到,并没有一家就终止业务时如何保障用户权益给出说明。
  随着第三方支付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淘汰赛即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趋势,而畅购卡所属的预付卡行业形势尤其严峻,这使得如何完善第三方支付的退出机制显得尤其紧迫。
  备付金监管形同虚设
  自央行2011年5月颁发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数量连年增长,而上海畅购日前发生的“倒闭”事件,则第一次将能否退出、如何退出这个问题抛到了行业面前。
  上海畅购是一家主营预付卡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去年12月初,就有商家突然暂停该公司一卡通使用,官方恢复交易的承诺也未如期兑现,后来又有消息称老板挪用资金用来投资遭到失败,已经不知去向,最终引发了日前大量用户聚集畅购总部讨说法的事件。
  根据不完全统计,畅购卡公司牵涉的资金仅宁波一地就有约4亿元,其总部所在的上海该数字可能更高。
  尽管行业称之为第三方支付“倒闭”第一案,但是随着当地央行机构的介入,畅购仍在维持运营,只是商家开始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拨款金额对外提供刷卡消费,不少持卡用户被迫排队到半年之后才能使用。
  中国支付网主编刘刚认为:“因为没有罚则,所以客户备付金的监管基本形同虚设,预付卡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卡公司要对备付金动脑筋,保护客户权益应该让监管部门来一次备付金彻查,达标一家放行一家。”
  除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监管上的漏洞,上海畅购公司“倒闭”风波带给行业另一启示是,不同于普通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往往涉及用户上亿的沉淀资金,如何通过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这些用户的合法权益值得思考。
  善后环节存空白
  记者查阅了央行2010年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第十五条关于支付机构申请终止支付业务的应当提交的文件中要求包括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仅此一句);后来公布的补充细则中第二十八条又进行了细化。
  具体包括,除对客户知情权、隐私权的保护措施,在对客户选择权的保护措施中还提出,明确可供客户选择的、两个以上客户备付金退还方案。可以理解为,当第三方支付公司终止业务时,需要将沉淀资金退还给用户。
  不过,这种理论上的、概括性的要求在实践中可能会存在诸多变数。比如倒闭的公司通常都会存在多个债权人,对于客户沉淀资金的偿还在偿还顺序上如何处理?再如像上海畅购这样,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没有资金退还怎么办?
  另一方面,央行只是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终止业务时提供用户权益保障方案,对时运营中则没有相关要求。在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用户准备的服务协议中,记者也没有找到相关条款。
  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云峰表示,支付行业正处于业务发展的风口浪尖期,企业在做好业务拓展发展时,居安思危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侯云峰也未就未来海科融通可能退出支付业务时如何保障用户权益给出方案。
  支付行业或引发倒闭潮
  “在未来一两年内整个行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运作也一定会更加规范化。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大浪淘沙,有自己特色的支付公司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侯云峰说。
  而类似上海畅购这样的预付卡行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刘刚认为,上海畅购的“倒闭”只是开始,未来预付卡支付行业可能引发倒闭潮。
  “预付款的商业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带着原罪的,不少公司就是冲着其预付金去的,而央行监管之下肯定不会允许灰色商业,在这个矛盾下卡公司只会越来越难熬,巨头趁机兼并收购,在发放三批牌照之后就有地方区域性卡公司找我问有没有要收购的。”刘刚说。
  在支付清算协会近期发布的一份风险提示文件中称:“近期,部分预付卡机构暴露出经营管理不善、风险防控能力薄弱等问题,有三家获牌预付卡机构陆续发生风险事件,现对从事预付卡发行与预受理的成员单位作出风险提示。”
  侯云峰认为,从出现问题的公司来看,问题通常在于资金的把控上,把客户资金和自用资金混用,导致风险事件发生。随着行业的进步,包括和人行系统数据的对接,行业的操作会一步步正规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相关资金风险都将极大地降低,用户合法权益的保障也会逐步得到规范。
(责任编辑:HN022)
01/20 01:2201/19 13:2901/13 09:5001/08 00:4601/07 07:3001/05 10:3101/04 08:19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第三方支付监管应回归本源:强化集中存管
作者: 新浪财经来源: 新浪财经 17:08:57
2013年,《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办法》(以下简称存管办法)颁布实施,是自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号令)发布后,第三方机构获得合法身份以来,第一部第三方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客户备付金的范围、性质和存放形式,对保护客户备付金安全,保证用户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存管办法确立了两类银行和三类账户的分级分类的存管框架,存管银行作为主存管银行,可为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存管账户,办理客户委托的跨行收付业务;备付金合作银行,可为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和汇缴账户,办理本行的备付金支取业务。存管办法采取这种监管框架,和其出台的时间有关。众所周知,第三方机构开展支付业务于前,监管政策发布于后,2009年人民银行2号令发布,2013年存管办法发布,监管部门考虑到第三方机构业务已开展多年,模式相对成熟,且第三方机构,特别是从事互联网支付的机构,通常采取将备付金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方式作为对价,以获得商业银行的支付接口,考虑到客户体验和第三方机构业务的发展,采取了存管银行+合作银行的模式,避免对机构与商业银行业的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上述制度安排,兼顾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力地促进了备付金监管体系的发展,各家机构基本上按照存管办法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备付金存管体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高速发展,目前整个交易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亿元、上千万亿交易笔数的量级,各种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特别是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对已有的备付金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依托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很难完全覆盖备付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市场主要的支付服务,备付金规模日益庞大,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影响到整个支付服务体系的稳定;其次,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体系,是相对封闭的账户体系,像一个黑匣子,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其资金流转情形,账户内资金结构和资金性质,这就给个别机构留下钻空子的空间,埋下风险隐患;三是,备付金银行和备付金账户数量庞大,面对近300家机构的上千个备付金账户,监管部门难免有所遗漏,加上部分机构和商业银行合规意识不强,特别是有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出于利益考虑,也没有严格履行备付金银行的职责,违规行为突出,例如部分机构和商业银行并未签署《备付金协议》,或者签署了《备付金协议》,但条款并不完善,导致备付金银行对机构备付金的监管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认为备付金监管是整个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核心,备付金不应该承担其他功能,备付金的根本要求就是资金安全,不应该承担业务合作的功能。备付金监管应该回归它的初衷,回归到2号令的要求,即监管的归监管,发展的归发展,把备付金监管真正的管起来,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备付金银行和备付金账户过多的问题,使备付金存管集约化、监管透明化,笔笔可追踪,笔笔可还原。根据这个原则,采取备付金集中式存管,避免产生大规模风险事件,是当下可行的一种方案。首先,实行备付金集中式存管,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现有的备付金存管银行-备付金合作银行的分级存管模式,名义上存管银行承担主要资金监管职责,但资金流出到合作银行后,存管银行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资金进行监管,加上多家银行共同管理备付金,造成了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承担的局面。而采取备付金集中式存管,责任主体就非常明确,出了问题,监管部门直接找存管银行即可,存管银行自然就会承担起对备付金的监管职责。其次,账户变动、资金划转清晰可见,实现了资金笔笔可追踪,笔笔可还原,监管效率大幅提升。存管银行根据机构支付指令进行资金划转,每一笔资金的交息和资金去向明确,实现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机构挪用备付金的机会大幅降低;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存管银行的监督,备付金核对校验的工作量大幅降低,从而提升了监管效率。最后,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建立基于服务付费的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协商,形成商业银行、清算组织与支付机构的通道费市场定价,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最终形成面向商户的手续费定价,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提升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方支付商户编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