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1919年英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出现的进步有那些? _微博生活网
你目前正在浏览:& > &
()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出现的进步有那些?
()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出现的进步有那些?
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冯如(年)。在书中。冯如决心努力钻研飞机的设计制造和驾驶技术,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贡献、经济学著作、黄遵宪。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大学还有: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等。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高等学府。  20世纪初,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赴日留学高潮。到1906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8000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革命骨干,如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广州黄花岗起义列士喻培民、林觉民,云南护国运动的领导人蔡锷等。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巨变,中国的科举制度再也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清政府被迫制订了新学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止科举制。科举制自隋唐设立以后,历经1000多年,终于走到了尽头。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教育部,由蔡元培任教育总攻。蔡元培认为,共和时代的教育,不能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而应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他把这五种教育概括为体育、智育、美育和德育。由于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大搞尊孔活动,推行复古教育。直至1915年兴起新文化运动,情况才有了改变。  西方列强还在中国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最初设立的都是一些初级、中级的学校,如鸦片战争前在澳门设立的马礼逊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20世纪初,外国教会着手在中国设立高等学校,如法国耶稣会在上海设立的震旦大学,英美两国在北京合办的协和医学校,美国教会在北京海淀设立燕京大学。教会学校的建立,为外国侵略者培养了一些信徒,同时,对中国近代教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徐寿翻译了大量外国科技资料,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架飞机。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  李善兰自幼喜好算学。徐李善兰外,除詹天佑指挥修建的京张铁路外,其余几乎都是由外国人出资和设计修筑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成名后任京师同文馆算学总教习。他除了自己著述外。他翻译的书很多。  徐寿与英国人傅兰雅创办了格致书院,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后来逐渐增加天文、算学等课程。此后,在洋务运动中相继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和广学会,不断翻译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905年,冯如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他们当中,有中国近代著名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行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了维新派的保皇立场。江南制造总局集中了不少外国和中国的科技人员。学习西方的经济;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化学家徐寿。  在翻译外国文献的机构中,京师同文馆以外国史地知识为主。回国以后,留学生大多数成为各界栋梁  “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光绪帝诏准建立了京师大学堂,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理论指导了辛亥革命。  科学技术的成果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先进人士大量介绍西学,其中最突出的是严复。他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  华蘅芳和徐寿曾在江南制造总局合作,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木壳轮船。他们的一些观点。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以化学方面为主。同时,他批判了中国旧有的国家制度和科举制度,涌现了成绩卓越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和飞行家冯如。  ......他们将会受到更大影响。西方文化的确是对中国青少年有许多不良:///question/.html,对于外来文化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中国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防微杜渐,提出自己的有效对策。
另外,现在许多中国人喜欢看美国大片,这不光局限于青少年,就连很多中年人也十分喜爱看美国大片,不过受到美国电影影响最明显的当然还是中国的青少年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随之涌入了中国。如今.baidu,而对于自己本国的文化几乎不了解,一些城里孩子吃着肯德基,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约占90%以上,错别字增多。由此可见,西方的文化霸权已经对中国青少年产生了一定影响、“孙子兵法”,我觉得这更是十分可悲的。目前有许多中国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极为不屑的态度,就连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影响。现在许多的中国青少年喜欢听起源于美国的摇滚乐以及爵士乐,而对于中国的戏曲则没有一点兴趣,而有些人则干脆连中文歌都不听了。我觉得这还是很可以理解的、麦当劳,许多中国人,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看着“哈利·波特”长大,这对于我们中国文化确实是一种侵蚀,但是我认为全盘否定西方的一切也是不正确的。如今在互联网上,并保留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说实在难以让人产生极大兴趣;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实在让现代人难以接受,而中国的流行乐又大多是抄袭外国的音乐,这激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但是无条件接受西方的一切,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十分可悲的了。很明显,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西方国家在饮食,音乐。很显然:......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
第一阶段: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学习吏治制度(体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
(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 ……
(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是怎样一段历史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人民被封建主义\帝国主... 丨  丨  丨 
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四、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
  (一)与英法美国家交往   1.创办福建船政局交往   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聘用法国军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并与之订立有关合同。为防止日后纠纷,左宗棠还要求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白来尼在合同上画押担保。合同明确规定,正、副监督仅负责监督制造工作。船政行政、人事大权由船政大臣负责。福建船政局的创办,促进了福建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①英国与船政局   左宗棠筹办船政时,英国抓住清政府不肯花钱办近代工业的心理,大造舆论,冀以阻挠成议。左宗棠不顾重重阻力,决心创办造船厂时,英国又力图控制造船厂。同治五年(1866年)底,日意格把左宗棠的计划转告供职于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赫德当即提出,造船计划应该在海关的保护下进行。因日意格当时是赫德的下属,不得不接受这个建议并转告左宗棠。一贯对英国抱反感的左宗棠断然拒绝这个要求。赫德对法国在中国扩大影响深感不安,于是指使他的下属、在福州税务司任职的法国人美理登出面活动。美理登造谣说,日意格反对让英国人在船厂中任职。法国领事白来尼对赫德也存有戒心,写信给日意格,反对让美理登在船厂供职,或让英国人在船厂担任重要职务。尽管如此,美理登于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向福州将军英桂递交《议试造轮船有欠妥协》信件,希图影响实权派人物,使船厂停办或让自己插足,这个“议摺”除了重弹“徒糜巨款,终无成功”、主张购船的老调外,还提出:(一)“福州一口,亦不必用此多船,如欲奉公缉盗,有三四只轮船分巡台、厦、本口已足,多造十二只,并无所用”,“倘或事已成局,万难中止,则拟请将船只减少,只造四条”;(二)“请管理船政人员随时将应用银两咨商本口税务司核实勘估,按月咨报总税务司察核,转报总理衙门,庶几事有共商”(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一)第65~66页。)。这除了企图从财政上控制船厂之外,还希望船厂的发展能符合他们的愿望,使清朝海军只能停留在“捕盗”水平上。   美理登争取福州将军支持的企图未能得逞。英桂在给清政府奏摺里指出:“美理登所云各节,名为中国节省经费,实则暗中阻挠……。因议造轮船之始,美理登原未预闻,及至腊月来闽接办税务司,即谋搀入……。然此事现与日意格、德克碑等既有成约,即有责成,美理登系局外之人,自未便复令干预。”(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一)第64~65页。)美理登接着就造谣称:奉有本国及法公使“委其协同管理”的饬令,得总税务司赫德信,已承总理衙门允准会办。总理衙门为此向赫德交涉。赫德宣称:此次闽省兴造轮船,尚无欲其入局之意。同年八月间,美理登从福州到厦门、香港、上海和北京进行紧张的活动,在与赫德等人策划之后,即公开向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派他为正监督,将日意格、德克碑改为左、右副监督。遭到沈葆桢拒绝。   同治九年(1870年)初,英国副领事贾禄企图在船政局内建副领事馆,声称:“兹有英国委派督办工程官,由上海前来勘定马尾山顶,英商天裕行永租地段一所,业与转租成议。惟该地三处内,有船政衙门地界,齿牙相错,致势面未能方正……。查此三处之地……,尽可凑成起盖副领事衙门之用。”(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一)第233页。)沈葆桢看出英国的用心,指出:“罗星塔为滨海扼要之地,彼所垂涎,当时不得已许之,其时马尾固一片荒地,彼不之顾也。适船政定议,洋商天裕行旋于马尾山上租地一区,以为居奇地步。访问时业已成券,无如之何,只得将傍尽数买入船政而已。前年副领事贾禄求让山上之地……,该副领事已先期于船政界内,混插英国公馆界牌以挟之。查洋舶麇集于罗星塔,舍所便而就所不便,其中必有隐情……。盖逼处则有交涉,有交涉则有是非,有是非则有调停,而船政可得干预矣。”(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一)第233页。)由于沈葆桢坚决反对,贾禄才不得不作罢,英国干预船政的企图未能得逞。   ②法国与船政局   由于反对英国人干预船政局,因此,船政局的创办主要倚仗法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日意格当时愿意与中国保持合作,他把与中国人保持良好关系看作是在船政局获得成功的关键。   左宗棠通过日意格和德克碑同法国政府发生关系。同治四年(1865年)春夏,德克碑回法国,要求法国皇帝引见,以便说明左宗棠的造船计划,并希望获得援助。夏天,法国皇帝接见德克碑,德克碑请求法皇颁给支持船政局的正式文件,而法国皇帝只是口头上表示支持。   在法国政府内部,外交部的官吏强烈反对法国与船政局发生任何官方关系,即不承担任何义务。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十四日,日意格和两位中国官员去上海会见法国驻上海领事白来尼。日意格希望把法国皇帝的名字附在合同上,实际上是要求法国政府担保船政局计划的成功。白来尼只愿意以第三者的身份,证明日意格和德克碑的签字是可信的。日意格一离开领事馆,白来尼立刻写信给自己在巴黎和北京的上司,表示反对法国参与创办船政局,并提出要撤销日意格和德克碑的职务,以免给人一种日意格以官方身份卷入的印象。法国驻华公使伯洛内同样担心,在船政局的冒险失败会给法国带来麻烦。法国外交部长批准了伯洛内和白来尼有关反对任何法国人以官方角色参与创办船政局的意见,还考虑免去日意格和德克碑的职务。   日意格同时也在争取法国远东海军司令罗杰支持船厂计划,强调指出:这个计划包括发展铁矿,有益于法国。日意格向罗杰保证,这个计划有益于法国的商业和工业的利益。然而,法国政府仍然害怕与船政局有牵连,有关日意格在船政局的职务的争论还在进行。日意格的活动并无效果。   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左宗棠的代表胡光墉走访法国驻上海领事白来尼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三月七日,胡光墉向白来尼表明如下几点:(一)清朝皇帝支持这个计划,而不只是左宗棠个人的努力;(二)清政府希望与法国人共事,而不愿意与英国人共事,左宗棠更喜欢法国人而不喜欢英国人在中国扩张其影响;(三)左宗棠对美理登的破坏活动十分愤怒,派胡光墉来调查美理登在法国的确切身份。胡光墉还要求白来尼澄清:法国政府是否在创办船政局问题上支持美理登?美理登声称伯洛内和法国政府要自己而不是要日意格去指导这个项目是否真实?   此后,白来尼从先前反对日意格开始转变为坚决支持日意格。四月间,白来尼一再写信给日意格,反对让美理登供职或英国人在船厂中任职。伯洛内也转而支持日意格。同时,罗杰经调查后,也支持这项目,他在七月十日写给海军部长热罗利的函件里,非常坚决地劝告不要阻止日意格的工作。他还写信给法国皇帝,转达日意格的主张。   法国政府最后接受了日意格关于支持创办船政的计划,同时支持日意格在船政局担任监督。与此同时,沈葆桢对赫德可能插足船政事务表明态度,八月八日,沈葆桢写信给总理衙门称:“美理登百计钻营入局,葆桢固却之。近复造作谣言,谓得总税务司赫德信,已承总理衙门允准会办,以惑众心。……万一赫德有所希冀,务恳据理折之,以杜其摇撼全局之端。”在沈葆桢的坚决反对下,赫德不得不表示:他已好几次告诉美理登不要干预船政局计划。于是,美理登插手船政局的阴谋遂告破产。   法国政府一方面反对英国人控制船政局,另一方面也害怕由于法国人参与船政事务将引起英国的猜忌,故不能不在某些方面对英国人让步。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一日,伯洛内照会总署,表明法国政府对船政局实行一种有限支持的政策。   两个月后,巴世栋继任法国领事官,坚持要把领事裁判权推行到船政局中去。沈葆桢强烈反对这侵犯中国主权的做法。巴世栋则想利用船政局内部矛盾,实现领事裁判权。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洋员白尔思拔屡次不受节制,谩骂匠头,无理哄闹。日意格根据合同第十款,予以辞退。这本属船政局内部事务,却受到巴世栋的干涉。巴世栋起先要求让白尔思拔留职,未得逞后,又要求日意格赔偿。七月十一日,巴世栋竟将法国公文非法发至船厂,要求博士忙、白尔思拔、日意格及6名中国工人到领事法庭会审。这一非法要求遭到沈葆桢拒绝。沈葆桢指出:船坞不是商业性企业,巴世栋无权干涉。   七月二十一日,日意格不愿出庭,送一封信为自己辩护,声称:“如果这件事向这些中国官员提出交涉,巴世栋把内部事件变为外交问题,而这已超了领事的权限。”(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一)第212页。)他的对手德克碑(副监督)、美理登(这时竟坐庭陪审)、达士博与领事勾通一气,共同攻讦日意格。巴世栋决定罚日意格三千五百元,同时推卸德克碑的责任。   法国政府认识到,在船政局中实行“合作政策”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二日,法国远东海军司令摩笛派出远东舰队舰长韦尔隆到马尾秘密活动,调查日意格和巴世栋的矛盾,同时企图收集重要情报。在韦尔隆逗留的两星期内,日意格极力向他表明,为了加深法国在中国的影响,自己在船政局的职务是重要的。韦尔隆的活动大大改变了日意格的处境,巴世栋被冷落。不久,法国公使罗歇接到韦尔隆的报告,要求福州领事回避会危及法国在船政局利益的所有纠纷。   2.创办船政学堂交往   在创办船厂的同时,左宗棠还创办船政学堂。学堂分前、后两个部门,前学堂设造船专业,学法语,拟聘法国人为教师;后学堂设驾驶专业,学英语,拟聘英国人为教师。   左宗棠在与日意格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外国教师承担监造轮船,同时也承担教授工人、学生造船、驾驶的任务。日意格在保证书里提出:自铁厂开工之日起,扣至5年,保令外国员匠教导中国员匠,按照现成图式、造船法度,一律精熟,均各自能造制轮船,并就铁厂家伙教令添造一切造船家伙;并开设学堂,教习法国语言文字,俾通算法,均能按图自造;教习英国语言文字,俾通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驶,方为教有成效。因此,所聘用的外国技师,承担了监造轮船和教授学生的双重任务。初期只有9名专职教师,其余则由技师兼任。详见表2-12。      
船政开办初期外国教师任职情况表   
学生(人)数
锅炉制造工人
装饰车间主任
  这些教师多数教学比较认真,有个别教师鄙视、虐待中国学生。由于沈葆桢处事公正、赏罚分明,所以船政前、后学堂成效较大。为了表彰外国教师的积极态度,清政府除了赏给白银外,还分别赐给两名教师金质奖章,一名教师银质奖章,并授予六品以至四品官衔。
  3.派遣留学生
  同治十三年(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朝廷,提出拟派遣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留学英、法,继续深造,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总理衙门赞赏沈葆桢的奏议,并令南、北洋通商大臣议论。沈葆桢即令日意格制定留学章程。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令日意格趁回国采购之便,在船政前、后学堂内挑选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刘步蟾、林泰曾5名学生,随其出国参观学习。到欧洲后,魏瀚、陈兆翱、陈季同等制造专业学生在法国学习,驾驶专业学生刘步蟾、林泰曾进入英国高士堡学堂学习驾驶,又上英国军舰实习。次年底,刘步蟾、林泰曾、陈季同回国,魏瀚、陈兆翱继续留法学习。
  同年,沈葆桢调离船政局,先后接任的船政大臣丁日昌、吴赞诚也极力主张派遣学生出洋学习。李鸿章积极与丁日昌等书信往来商议,极力强调留学的必要,认为创办学校仅仅学习西方造船、驾驶技术是不够的;认为学生中有天资杰出,能习矿学、化学及交涉公法等事,均可随宜肄业。左宗棠远在西北,对船政局派学生留洋一事也十分关心,主张留洋学生不必限于英、法,也可留德。
  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间,李鸿章令李凤苞、日意格赴天津拟定留洋章程。日意格拟定章程后,经李鸿章、李凤苞讨论定稿。其主要内容是:华方监督由李鸿章推荐的李凤苞担任,洋监督则由沈葆桢推荐的日意格担任。主要任务是安插学生,聘用外国教师,约束学生,华、洋人员的薪水分别由华、洋监督负责支发。制造专业学生14名、艺徒4名留学法国,为期3年;驾驶专业学生12名到英国学习,先到英国海军学校学习英语及枪炮、水雷等法,而后送到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抱士穆德大学院学习,为期2年(1年在校上课及参观,1年上舰见习)。学生由两监督安排,每3个月由外国教师“甄别”1次,并考核中文论说、史鉴,成绩由外国教师评定。日意格还制定了教学计划。
  经过积极筹备,第一批留欧学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三十一日乘“济安”号轮船开赴香港,四月五日由香港出发,五月十一日到达伦敦。这些学生有:制造专业学生郑清濂、罗臻禄、李寿田、吴德章、梁炳年、陈林璋、池贞铨、杨廉臣、林日章、张金生、林怡游、林庆升,艺徒裘国安、陈可会、郭瑞珪、刘懋勋;驾驶专业学生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方伯谦、严宗光(严复)、何心川、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黄建勋、江懋祉、林颖启;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翻译罗丰禄。十二月八日,船政局增派艺徒张启正、王桂芳、任照、吴学锵、叶殿铄5名留法。他们分别到英、法两国的军舰、工厂或学校学习。详见表2-13。
福建船政局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情况表   
学习(实习)单位
造船、造枪
水师总监工、官学副监督
水师副监工、官学教师
轮机制造兼造枪
水师副监工、官学教师
水师副监工、官学教师
多郎官厂(土仑海军造船厂)
轮机兼洋炮
水师副督工、教师
轮机、冶炼
科鲁苏民厂
教师、督工
汕答佃矿务学堂
马建忠 陈季同
福果阿贝 福果阿芒
教 师 律例师
陈可会 张启正
勒摩奴 腊 根
总 办 监 督
马赛铸铁厂
马赛木模厂
裘国安 郭瑞珪
白代果德铁厂
王桂芳 任 照 吴学锵 叶殿铄
制造铁甲及绘图
气学、化学、格致
马那杜铁甲船
勃来克珀林铁甲船
狄芬司铁甲船
爱勒考特兵船
林颖启 江懋祉
伯里洛切兵船(美国)
格林尼次官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第一批留学生取得优秀成绩,除个人努力外,还由于延聘为数较多的外国专业教师,并得到不少外国人员的热心支持。第一批留学生学习所在国有40多名热心支持中国留学事业的人得到清政府的奖励和授予勋章。详见表2-14。
清政府奖励热心培养中国留学生的外国人士情况表   
所授官衔或学位
马的奴得式内
总理水师各厂事务
格致院长、巴黎地图局副总办
矿院总稽查
水师一等监工
格林官学总监督
政治院总办
抱士穆德厂发收船表
水师总监工
科鲁苏民厂监办
汕萨芒制厂督办
格林官学教师
格林官学教师
腊孙船厂总办
马赛船厂监督
腊孙船厂监督
科鲁苏民厂副总办
汕萨芒厂副总办
舒爱把士德
地中海船厂巴黎副总办
地中海船厂巴黎总稽查
赛隆官学前监督
赛隆官学监督
水师总监工、削浦官学副监督
水师总监工、削浦官学教师
水师副监工、多朗官厂教师
水师副监工、前白海士登教师
水师副监工、白海士登教师
水师副监工、前削浦教师
水师副监工、前削浦教师
格林官学天文教师
格林官学格致教师
格林官学格致教师
水师炮学都司
制造监工矿学教师
科鲁苏民厂监工
矿院官学教师
矿院官学教师
  光绪七年(1881年)十二月,北洋大臣与福建船政局又选派10名学生留学。详见表2-15。
福建船政局第二批留学生情况表   
制造、轮机
鱼雷、德语
  光绪十二年(1886年),第三批留学生由北洋大臣与福建船政局选派出国留学。详见表2-16。
福建船政局第三批留学生情况表   
学习(实习)单位
英海军部巡海练船、英海军部绘海图衙门
测绘海图、驾驶铁甲舰
英海军部巡海练船、英属地中海海军部丹麦雷铁甲兵船
测绘海图、驾驶铁甲舰
英海军部巡海练船、糯次安伯伦铁甲兵船
测绘海图、驾驶铁甲舰
英海军部枪炮练船、英兵部武力士炮厂、海军部爱伦求克兵船
操放大炮队阵图、驾驶铁甲、制造修理、炮法雷学
英海军部枪炮练船、英兵部武力北池厂、英海军部爱伦求克兵船
操放大炮队阵图、驾驶铁甲、制造修理、炮法雷学
英海军部枪炮练船、英兵部武力北池厂、英海军部爱伦求克兵船
操放大炮队阵图、驾驶铁甲、制造修理、炮法雷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枪炮练船
算学、物理、水机、炮枪练法、水气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枪炮练船
算学、物理、水机、炮枪练法、水气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枪炮练船
算学、物理、水机、炮枪练法、水气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枪炮练船
算学、物理、水机、炮枪练法、水气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枪炮练船
算学、物理、水机、炮枪练法、水气学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莫纳克耳克铁甲兵船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两年、英公司遇尼外耳及金士哥利书士院一年
水师兵船算学、物理
陈伯函 (陈燕年)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两年、英公司遇尼外耳及金士哥利书士院一年
水师兵船算学、物理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两年、英公司遇尼外耳及金士哥利书士院一年
水师兵船算学、物理
英海军公法、捕盗公法、英国法律、拉丁语、英语二年
英海军公法、捕盗公法、英国法律、拉丁语、英语二年
英海军公法、捕盗公法、英国法律、拉丁语、英语二年
英海军部制造大书院
轮、机船身制造
英高博士伯呢学堂、英格兰造船厂
驾驶、轮机
法学部娜蛮大书院
制造、算学、化学、物理
法学部娜蛮大书院
制造、算学、化学、物理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学部律便大书院
万国公法、法语
法营造官学堂
法工部制造大书院
法工部制造大书院
法海军部制造大书院
轮机、船身制造
  注:本批留学生包括4名北洋水师学堂学生。
  船政局派出的3批留学生,在华、洋监督的带领下,受到英、法等国专业学校热情接待以及教师的悉心教导。他们勤奋学习,取得优秀成绩。严宗光(严复)、魏瀚、萨镇冰等留学归国后,在政治思想、科学技术、海军建设等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
  4.接待美国使团
  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二十九日,美国派使臣伯驾从香港到福州,要求签订条约,六月十四日,伯驾向闽浙总督王懿德递交国书,并请求中、美互派使臣驻扎京师,遭王懿德拒绝。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初六日,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少将斯倍利率16艘军舰到厦门访问,清廷特派贝勒毓朗、外务部侍郎梁敦彦、闽浙总督松寿、海军提督萨镇冰、福建布政使尚其亨等专程到厦门欢迎、接待。由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圻”、“海容”、“海筹”、“海琛”4舰,在大担岛外迎接,美国军舰分两批次第入港,各舰鸣炮致敬,仪式隆重。为欢迎美国舰队,当局在厦港演武场设欢迎会场,并临时筑造短途马路,自南普陀寺口至会场,并向上海租来马车数辆。沿途张灯结彩,组织学校学生列队欢迎。在南普陀寺内,由商会布置商品陈列,供美国水兵参观、购买。美国舰队全体人员在厦门参观访问期间,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十月十二日,舰队起锚离厦。次年,美国舰队派舰抵厦,赠送银杯等礼物,表示谢意,并刻石于南普陀以作纪念。
  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美国驻厦门领事致函厦门商务总会,告知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商会派代表50人,组成商会代表团从旧金山启程,前往东南亚一带访问,也将访问厦门。厦门商务总会即准备接待,由叶寿堂主持接待工作。九月十七日,美国商务代表团到厦,厦门商务总会在南普陀寺庙设宴招待。厦门道台、洋务局官员等均到场,互相介绍商务情况,双方就商业、教育、雇工等问题交换意见。这次来厦的代表实际共有42人,在厦门期间,他们参观了嵩屿的铁路及交通银行、商务总会、同文书院等。代表团在厦门仅停留1天即离去。
  (二)与苏俄交往
  护法运动期间,孙中山令陈炯明率粤军进攻福建。民国8年(1919年)6月,陈炯明以漳州为首府建立“闽南护法区”。护法区北到汀州、龙岩,南抵龙溪、海澄交界之江东,东至长泰。时逢“五四”运动期间,闽南护法区内革命形势高涨,国民党上层人物、爱国华侨、社会知名人士先后访问漳州,早期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及各种新思潮的宣传者纷纷到漳州举行会议,发表意见,漳州一度被称为“闽南的俄罗斯”。
  民国9年(1920年)4月,苏俄政府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帮助粤军讨伐桂系军阀,经与在上海的孙中山多次联系后,决定特派波达波夫将军为正式代表前往漳州访问。当时中苏尚未建交,一般人对苏俄十月革命缺乏了解,况且漳州、厦门有不少西方人士,孙中山因而决定秘密接待。
  同年4月11日,孙中山派廖仲恺、朱执信先于波达波夫赶到漳州,将此事告知陈炯明。经研究,决定以新建的教育局作为招待所,并选择先进骨干分子作为接待人员。4月29日,波达波夫将军身着便衣,由一位翻译(朝鲜人)和一位妇女(瑞士籍)陪同,自上海乘海轮至厦门,然后转乘小船至漳州。
  波达波夫将军一行到达漳州后,受到闽南护法区当局政府的欢迎。陈炯明、廖仲恺、朱执信在粤军司令部设茶会,招待苏俄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波达波夫将军向地方当局递交列宁的亲笔信,转述列宁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指出日后要多做农民工作,注意发动群众。波达波夫还提出,如果需要的话,苏俄政府可以将储存在海参崴的军械提供给粤军使用。当晚,闽南护法区当局在粤军总部设宴,为波达波夫将军洗尘,并到招待所回拜苏俄代表。波达波夫将军十分关心中国革命的进程。向接待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的土地、财政、民族、外交等政策,以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波达波夫的来访,扩大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影响,加深了中国人民对苏俄社会的了解。在波达波夫访漳期间,漳州的革命气氛浓烈。5月1日,漳州的工人和学校、机关的职员在漳州中心广场首次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号召工农民众联合起来,进行“经济革命”,“去征服资本家和田主”。
  漳州当局为了表示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感谢,5月8日,陈炯明请朱执信负责拟稿,以他的名义复信列宁,由波达波夫转交。复信中,表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感到特别高兴和幸福”。并相信:“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我们才能考虑实现人类平等”。在苏俄帮助下,“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和牺牲,将会更早地获得独立,摆脱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建立新中国”。“布尔什维主义将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苏俄代表在漳州访问两个星期后启程回国。漳州当局赠送苏俄代表一行2000港元旅差费。并派秘书李瑞珍陪送到厦门,经香港回国。
  (三)与日本交往
  抗日战争前,福建与日本除民间交往外,官方往来多是处理重大交涉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犯福建沿海,福建军民进行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日本投降后,驻扎在闽江口川石岛上的日军两栖部队200余人因撤退不及,奉令就地投降。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乃命令福州警备司令部遴派参谋一员率兵前往川石岛受降。福州警备司令部委任少校参谋傅应雄为受降官。同时,国民党海军闽江江防司令部亦奉令委任少校参谋龚淇为副受降官。受降事宜由警备司令部主办,海军协办。8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川石岛举行受降仪式。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各有关军政当局即着手筹划接收厦门。8月28日,厦门日军派海军少佐驹林力和日本驻厦门领事馆总领事永岩弥生为代表到石码与中国方面洽降。福建省政府“接收厦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严泽元在接见他们时,发现两人均未携带身份证,当即勒令其返厦。翌日,驻厦日军最高指挥官原田清一海军中将改派海军大佐松本、日本领事馆书记官林乃恭等人乘汽艇到石码正式洽降。当天,石码镇民群情激奋,纷纷围观日军请降情景。由于厦门受降主官未定,严泽元暂时出面主持。松本呈验证明书后递交了请降书。省保安纵队副司令阙渊少将宣读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给原田清一的备忘录和福建省政府闽字第一号备忘录,松本在备忘录上签字。因国民党有关军政当局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后经请示重庆最高当局,才确定受降方案,即海军方面接收原海军厦门要港司令部等机构;厦门市政府接收伪市府及其所属行政单位、金融机构、海关、税务、司法等部门;省保安处则负责接收金门日、伪军的机构和物资。9月28日,国民党海军在鼓浪屿海滨饭店举行海军受降仪式。10月4日,厦门市政府接收伪市政府及有关机构。10月5日,中美合作所华安训练班在鼓浪屿菽庄花园前的海滩上举行受降仪式。至此,厦门日军全部投降。
  (四)外国在福建创办企业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资本进入福建,对福建进行经济侵略。其主要企业设在福州和厦门,并以这两个港口城市为中心,向福建内地扩张其势力和影响。外国货船进入厦门和福州港以后,享有只完正税、不纳其他税等特权,造成洋货大量倾销,国货乏人问津。在重要港口城市,外国商行、洋行几乎垄断了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及邮电等行业。
民国时期福州各国商行、银行一览表
卜内门洋行
海关巷20号
海关巷51号
汇丰弄10号
麦加利银行
福昌保险公司
颐中烟草公司
中洲华南道
三角牌肥田粉洋行
太平巷36号
屈臣氏洋行
太平巷26号
观井路87号
前街禅臣埕
亚西亚煤油公司
德士古煤油公司
美孚煤油公司
布津吉洋行
太平街35号
禅臣埕95号
企丰牛奶公司
前街禅臣埕
东来阁洋行
海关巷10~14号
中洲华南道16号
法国贸易公司
卢兴裕报关行
海关巷16号
洋关(闽海关俗称)
南台泛船浦
英美烟草有限公司 福州分公司
民国时期外国在厦门企业名表   
德士古石油公司
鼓浪屿复兴路26号
美孚石油公司
鼓浪屿港后路1号
雀巢牛乳公司
颐中烟草公司(亦名黄巢烟草公司)
海后路26号
卜内门洋碱公司
博爱路及海坛路46号
亚细亚石油公司
鼓浪屿旗尾路3号
太古船务公司
德忌利士船务公司
大同路507号2楼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怡和船务公司
大同路207号2楼
和丰船务公司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鹭江道15号
中逻船务公司
升平路47号
英印船务公司
株式会社福大公司厦门支店
海后路30号
株式会社南兴公司厦门出张所
升平路42号
江藤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日商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株式会社厦门扳口定吉商店厦门出张所
海后路19号
鹭江道110号
中山路230号
株式会社新兴洋行厦门本店
鹭江道25号
公园南路26号
株式会社厦门建和公司
老义发洋行
大中路46号
株式会社西村商店出张所
中山路227号
厦门荷役仓库股份有限公司
海后路42号
株式新兴公司
开元路310号
株式会社安宅商会厦门出张所
台湾银行厦门支店
海后路32号
升平路40号
株式会社桑田商店厦门出张所
升平路15号
思明南路429号
思明东路74号
株式会社菊元商行厦门出张所
思明西路56号
思明东路102号
镇邦路50号
株式会社发记洋行
开元路303号
大中路54号
株式会社民报商事社支店
四维煤炭公司
株式会社永丰洋行厦门分行
中山路312号
中山路385号
福兴产业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加藤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升平路50号
钟绍厦门出张所
升平路21号
福裕百货公司
中山路243号
思明西路64号
吉田号厦门出张所
海后路82号
横竹路41号
横山洋行厦门出张所
思明北路67号
大陆贸易公司厦门出张所
镇邦路42号
全闽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大丸兴业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海后路12号
思明南路427、429号
南大文具公司
中山路225号
福兴产业株式会社厦门出张所
中山路168、170号
海后路26号
大北电报局
鼓浪屿田尾路21号
渣华船务公司
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人事秘书处 备案证号:闽ICP备号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97号 值班电话:(1 E-MAIL: 您是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与英国人结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