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为什么要中融信托打破刚性兑付付

钱多多:打破刚性兑付对P2P网贷意味着啥?
近日,融360发布的网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在纳入评级的具备一定行业影响力的P2P平台中,有75%的平台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再承诺“兜底”。此外,网贷行业新增平台数144家,环比一季度增长11%,累计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1795家。
所谓刚性兑付,最早始于信托行业,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对于网贷行业来讲,就是指在网贷投资过程中,网贷平台承担了投资资金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出面“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
P2P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自然不能有保本保息的承诺,且在今后的市场推广中,禁止有“刚性兑付”的承诺。那么,打破刚性兑付,对网贷平台来说是否就意味着一种“解脱”?其实,刚性兑付的问题,绝非是一破了之的问题。钱多多行业研究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该不该打破?
站在投资者立场上,不少网贷投资人对行业去刚兑的做法表示反对,理由是目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网贷投资人也没有相应的时间精力与专业度对网贷投资标的进行风险识别,因此如果网贷平台不刚兑兜底,那么网贷投资安全性堪忧。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金融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刚性兑付,只要金融市场上有刚性兑付就不可能有风险定价,因为风险定价是基于风险暴露次数的概率。而且金融业主要是风险定价,没有风险的暴露,哪来的风险概率,哪来的风险定价?所以打破理财产品和各种债券和股票的刚性兑付才是中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起点。
按照国家对P2P网贷行业的定位,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那么,刚性兑付是必须要打破的。其实,刚性兑付的打破,不能只看表面、只看形式,关键要看平台对投资人资金的保障实质,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转移风险,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是否也是一种变相的刚兑呢?
没那么简单!
有分析认为,打破刚性兑付的平台在往信息中介转型方面跨出了一大步。这背后既有监管部门“信息中介”政策定位的施压,也有平台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顺水推舟的有意为之。事实上,是否是这样呢?
从行业现状来看,平台转而寻求其他保障措施来保障网贷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平台自身或者关联方承诺刚兑的情况已经不多见,更常见的是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担保障责任,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实际上,不管是引入第三方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都是一种风险的转移或转嫁,在增加平台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性兑付”。真正意义上的刚性兑付,是指投资人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也是合格投资人建设的题中之义。
作为网贷平台,打破刚兑,是否就意味着一破了之、有意为之?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如果是有意为之,平台为何要千方百计的需求第三方或者风险保障金等他方式,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
根本上,平台生存依靠用户,用户体验取决于平台对投资心理的把握与拿捏。投资人需要承担投资风险不假,作为平台通过自身的努力,至少在技术层面和诚意上,确保资金安全也是必须的。
“打破刚兑,对于平台来讲,实际上又被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一方面要求,平台在风控上精益求精,不得有丝毫闪失,一旦形成坏账,投资人资金无法收回,对平台的声誉造成的影响将会是毁灭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打破刚兑,有“阳谋”转为“阴谋”,平台承担的风险不会减少,反而会加大。另一方面,平台转而向第三方机构和成立风险保证金方面寻求资金保障,反而会增加运营成本,与刚兑相比,就是成本来讲,很难说清是降低了还是减少了,世事难料。”钱多多行业研究员不无忧虑。(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钱多多:打破刚性兑付对P2P网贷意味着啥?
近日,融360发布的网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在纳入评级的具备一定行业影响力的P2P平台中,有75%的平台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再承诺“兜底”。按照国家对P2P网贷行业的定位,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那么,刚性兑付是必须要打破的。
近日,融360发布的网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在纳入评级的具备一定行业影响力的P2P平台中,有75%的平台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再承诺“兜底”。此外,网贷行业新增平台数144家,环比一季度增长11%,累计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1795家。
所谓刚性兑付,最早始于信托行业,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对于网贷行业来讲,就是指在网贷投资过程中,网贷平台承担了投资资金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出面“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
P2P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自然不能有保本保息的承诺,且在今后的市场推广中,禁止有“刚性兑付”的承诺。那么,打破刚性兑付,对网贷平台来说是否就意味着一种“解脱”?其实,刚性兑付的问题,绝非是一破了之的问题。钱多多行业研究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该不该打破?
站在投资者立场上,不少网贷投资人对行业去刚兑的做法表示反对,理由是目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网贷投资人也没有相应的时间精力与专业度对网贷投资标的进行风险识别,因此如果网贷平台不刚兑兜底,那么网贷投资安全性堪忧。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金融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刚性兑付,只要金融市场上有刚性兑付就不可能有风险定价,因为风险定价是基于风险暴露次数的概率。而且金融业主要是风险定价,没有风险的暴露,哪来的风险概率,哪来的风险定价?所以打破理财产品和各种债券和股票的刚性兑付才是中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起点。
按照国家对P2P网贷行业的定位,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那么,刚性兑付是必须要打破的。其实,刚性兑付的打破,不能只看表面、只看形式,关键要看平台对投资人资金的保障实质,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转移风险,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是否也是一种变相的刚兑呢?
没那么简单!
有分析认为,打破刚性兑付的平台在往信息中介转型方面跨出了一大步。这背后既有监管部门“信息中介”政策定位的施压,也有平台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顺水推舟的有意为之。事实上,是否是这样呢?
从行业现状来看,平台转而寻求其他保障措施来保障网贷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平台自身或者关联方承诺刚兑的情况已经不多见,更常见的是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担保障责任,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实际上,不管是引入第三方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都是一种风险的转移或转嫁,在增加平台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性兑付”。真正意义上的刚性兑付,是指投资人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也是合格投资人建设的题中之义。
作为网贷平台,打破刚兑,是否就意味着一破了之、有意为之?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如果是有意为之,平台为何要千方百计的需求第三方或者风险保障金等他方式,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
根本上,平台生存依靠用户,用户体验取决于平台对投资心理的把握与拿捏。投资人需要承担投资风险不假,作为平台通过自身的努力,至少在技术层面和诚意上,确保资金安全也是必须的。
“打破刚兑,对于平台来讲,实际上又被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一方面要求,平台在风控上精益求精,不得有丝毫闪失,一旦形成坏账,投资人资金无法收回,对平台的声誉造成的影响将会是毁灭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打破刚兑,有“阳谋”转为“阴谋”,平台承担的风险不会减少,反而会加大。另一方面,平台转而向第三方机构和成立风险保证金方面寻求资金保障,反而会增加运营成本,与刚兑相比,就是成本来讲,很难说清是降低了还是减少了,世事难料。”钱多多行业研究员不无忧虑。(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刚性兑付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彻底打破?
导读:很多媒体都提到“刚兑”“去刚兑”的说法,然而很多朋友表示并不太了解什么是刚兑,为什么要必须打破刚兑,今天小编浅谈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1、刚性兑付是什么?刚兑,刚性兑付是指在网贷投资过程中,网贷平台承担了投资资金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自行“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的现象。刚性兑付在网贷行业内已经成为平台普遍默认却没有“名分”的承诺。一般而言,平台许诺刚性兑付,意味着把信用风险集中到自己平台身上,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出面“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的现象。2、刚兑是怎么产生的?P2行业在中国产生的那刻起就和刚兑有着渊源。最初私人借贷原先只存在于熟人之间,后来互联网创新,私人借贷把陌生人也纳入其中。但人们不敢把钱借给陌生人。完全移植国外纯信息中介的模式在国内行不通,国内信用体系又不健全,结果就是水土不服。后来,有业内人士根据国情尝试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网贷模式,率先在市场上擎起了刚兑的大旗,并且成功地经受了几次兑付危机的考验,满足了信用体系不完善条件下投资人对安全的需求,从此,刚兑雏形在P2P行业内一直延续下来。刚性兑付消除了人们对“向陌生借钱”的恐惧,为P2P在国内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是对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弥补。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方案——风险保证金制度。3、为什么刚兑必须彻底打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亿元,较去年同期历史成交量上升幅度达到118.55%。短短十年内P2P行业迅猛发展,其中刚性兑付带来“高收益高回报,低风险”功不可没,促进了交易量不断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它又导致金融资源分配不公、严重扭曲的现象。不但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给金融安全造成了隐患。而且刚性兑付也加剧了资金"脱实入虚"的倾向。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2b2d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您的位置 >
& P2P发展的未来:打破刚性兑付
P2P发展的未来:打破刚性兑付
       
       从2014年开始,P2P在国内开设的数量已经呈现出了井喷式增长。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浪潮下,P2P不需要依靠牌照即可开展投融资服务,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在骄人成绩的背后,亦有巨大的隐忧呈现。亦是从2014年开始,P2P发生跑路的现象开始逐步凸显,平台资金无人监管及坏账率升高导致道德风险频发。由于P2P市场的竞争激烈,绝大多数的平台都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本息担保以吸引用户投资。而这违背了金融学最基本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前提。在平台范围内,客户在未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取了高于银行利息数倍的收益,平台在承担风险兜底责任的前提下却无法获取全部与之对应的收益,借款方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依靠高息贷款来搏一把。最终,平台无法正常运转下去,出现兑付困难的情况,民营股东在无人监管之下,只能选则携款潜逃,从而造成平台的倒闭,更多的人受到了损失。
       P2P兑付现状
       当前,大多数P2P平台是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的形式来防范坏账的。即公司在开展P2P业务时,从每笔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风险准备金,当发生坏账时,由这部分风险准备金来偿付客户的本金与利息。这其实是刚性兑付的一种形式,客户无论投资的标的如何,都可以获取本息的保障,而无需承担风险。
       另外一种形式是引入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引入担保公司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第二种是引入自身担保公司。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将会使得客户的收益大大下降,部分收益交给担保公司,基本实现了客户投资的刚性兑付,但是需要关注担保公司的资质及规模大小;自身担保公司是平台控股或参股的担保公司开展担保活动,这其实是将原本显性的平台担保变成了隐性的平台担保,其客户又为此次担保缴纳了一定的费用,但是其本质上平台风险并没有降低。
       总体来说,当前P2P行业基本上是刚性兑付现状。仅有的几家没有任何保障措施的P2P平台发展也受到了市场的限制。随着行业的竞争程度加深,融资者的融资成本会逐渐降低,留给客户和平台的利润也将会逐步压缩,现在担保平台再来分一杯羹,将会使得客户的收益逐步降下来而不再有吸引力。
       P2P健康发展的运作机制
       P2P的定位应该是信息搜集和监督的媒介,融资者有融资需求时,向P2P平台发布融资需求信息,平台在验证其相关资质、债权及抵押物之后,给出一个风险评定级别,然后在平台上发布标的信息,投资者根据平台据实提供的投资标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收益的标的进行投资。当发生融资者违约事件时,平台依法对融资者进行催收,然后对其抵押物进行依法变卖清算,最后,所获资金对客户进行本金的补偿,若抵押物不足值补偿客户本金时,相关风险由客户承担。
       融资者在向平台提供抵押物时,可以是足值抵押,也可以是不足值抵押,其根据抵押物价值是否足值以及还款保障来区分项目的风险和融资成本。P2P平台仅仅作为第三方平台据实对标的信息进行审查、评定和办理相关抵押手续,然后,收取利率加成作为自身的收益。P2P平台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之后,在保障融资者个人合法隐私的前提下使得客户更多的了解到融资者的实力与还款能力,使得客户可以有效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标的物,来获取市场化的利率。
       为何打破刚性兑付
       为什么一定要打破刚性兑付呢?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投资者更期望可以在刚性兑付条件下获取一个高收益。然而,刚性兑付从短期内来看是一个利好。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并不符合金融发展的本质属性,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迟早会拖垮整个平台,使得后来投资者为前面投资者埋单,发展成了庞氏骗局的变形。只有打破了刚性兑付,让风险分散在每一个投资者中,才能够保障平台的稳定性,使得平台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并使得投资者可以持续获取市场化利率的收益。同时,亦不提倡使用担保公司进行本息担保,在经济形势向好时,违约概率较小,担保公司可以承担担保的工作,当经济形势下行时,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不抵债而被周期性淘汰,担保公司可能因为一连串的担保而发生自身的倒闭,更不用说再为平台的标的物进行担保了。
       P2P平台打破刚性兑付,可以让风险偏好比较强的客户自行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客户则选择稳健性的项目开展投资。
       P2P将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进行战略转型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颁布,未来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实现利率自由化之后,各家商业银行可以自行设置自己的存贷款利率,使其更加贴近于市场。
       P2P之所以吸引诸多用户,是因为在利率管制情况下,用户存款无法享受到市场化利率,而市场融资需求又比较大,相当于出现了利率双轨制,一个国家管制的利率,一个供不应求的资金市场利率。后者当然要高于实际的市场利率,投资者也就是从这里获取超额收益。利率市场化之后,超额收益不复存在,商业银行同P2P一样,都具有利率定价的自主权,可以自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给状况来进行利率定价。这样,P2P在投资者中便没有了天然优势,同时,P2P所做的项目又是银行所不能开展的融资服务项目,风险性较大,P2P投融资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为了应对这种市场化的竞争,P2P网贷必然会进行战略转型,开展与传统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以改善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改革的趋势上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快上市进程,规范化经营。P2P网站跑路事件的本质是主要控股股东的权利超越所致。上市公司意味着股权分散,公司规范化运作,大股东亦无法直接接触到公司运作资金,能够更有动力去将公司做好,以获取市场的认可。
       其次,逐步涉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获取较高的市场地位,在于其较为自由的金融创新环境和运作机制,在未来,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推出,P2P网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将更多的客户带入资产证券化的大门。
       最后,由信息的制造者转变为信息的搬运者。P2P网站规范化经营之后,不再直接接触到钱,而是以托管的方式来完成双方交易的撮合。自身只作为信息的一个搬运工,而不参与到其风险的承担和收益的分配中去。
       (本文为作者投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经管之家立场
本文已经过优化显示,查看原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点击风云榜
京ICP备号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主办单位: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P2P如何打破“刚性兑付、隐性担保”的紧箍咒? - 知乎10被浏览461分享邀请回答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打破刚性兑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