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进行学术评价的引文索引指标主要有哪些

美国学术评价的新招――h指数--教育--人民网
美国学术评价的新招――h指数
】【】【】【】【】
  元旦期间,路过加州大学厄文分校,拜访了在物理系当教授的中学同学,遇到该系著名等离子物理学家陈骝教授。陈教授来自台湾,与大陆学术界交流频繁,近来很关注大陆学术腐败的状况。我们谈到目前大陆只重论文数量不重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陈教授建议我,向国内介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E.Hirsch)不久前提出的、已开始在美国应用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指数。  片面强调SCI论文数产生的弊端  要评价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最基本的方法是同行评议。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比较花时间,与具体评价人的水平有关,外行不容易理解,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等等。因此人们一直在试图找一种简易、明了、客观的定量评价方法。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将SCI论文数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引入中国大陆。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的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在1961年创建的一个科学论文资料数据库,收录发表在较重要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该数据库不断扩大,到现在收录了约9000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在国内被简称为“SCI论文”。  强调“SCI论文”有助于鼓励中国学者到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其初衷不可谓不好。但是一旦把SCI论文数作为获得学位、评职称、评院士、申请科研基金、评价学校学术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甚至用发表一篇SCI论文就奖励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物质刺激来鼓励,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价方法很快被滥用了。许多中国科研人员挖空心思地增加自己的SCI论文数,或一稿多发,或将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或专门找一些被SCI收录、但是发表门槛很低的期刊投稿。  因此近年来一直有人在批评把SCI论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弊端。这种批评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高潮。当时有人向新语丝网站发来一篇稿件,批评宁波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郑岳青教授在年的3年间就发表了82篇SCI论文,数量惊人,而且每篇论文可获得7000元奖金(后来宁波大学表示为每篇4000元),但是这些论文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学术含量的简单的实验结果,发表在影响力很低、来稿不拒的所谓“垃圾期刊”上。这篇文章登出后在网上引起了大讨论,随后几家报纸也做了跟踪报道、评论,称之为“郑岳青现象”。其实这在国内学术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郑教授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也不是最严重的。  有什么办法衡量论文的质量吗?  正因为SCI收录的数千种学术期刊良莠不齐,片面强调SCI论文数很容易被钻空子,因此国内一些大学、研究所开始同时看重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的档次,也就是所谓“影响因子”。SCI的开发者每年都会发布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把某种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而得的数据。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高,表明它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多,也就表明该期刊的影响力大,档次也就高。  但是,影响因子是否能够完全反映期刊的档次,并不是没有争议的。即使能够如此反映,也不能把期刊的影响力和具体一篇论文的影响力等同起来。统计表明,论文引用次数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存在所谓“80/20现象”,即80%的引用次数来自于20%的论文。因此,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的论文可能很少被人引用,而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低的期刊上的论文则有可能反过来。但是国内不少科研人员却把发表其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同于其论文的影响因子,甚至把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加起来作为自己的论文的影响因子的和。  总之,要评价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光是看其发表的论文总数并不妥,还要看这些论文的质量,但是把期刊的影响力视为论文的质量指标也是不妥的,必须具体地看其论文的情况,总体地衡量其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是统计一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这也不是一种准确的方法。如果某人曾经发表过一两篇被引次数很高的论文,即使其他论文被引次数低,他的总体成就也会因此被夸大,特别是如果被引次数高的论文有多名共同作者的话,其水分就更多了。而且,有的综述文章的被引次数会比原创论文高得多,但是它并不代表作者的学术成果。  另一种方法是把被引用总次数除以总论文数,得到平均被引次数。但是这种做法对论文少的人有利,而对论文多的人不利。  还有的办法是设置门槛,只统计某个人“重要论文”(被引次数较多)的数量,或这些论文的被引总数。但是把门槛设在哪里,并无一定的标准,是任意设置的。
(责任编辑:贺霞)
相关新闻:?
11:09:27.854505?
14:05:06.329315?
14:02:57.145303?
09:15:55.177515?
14:44:54.821647?
08:52:13.382786?
14:01:06.782634?
09:45:03.077217
搜索更多教育新闻
精彩推荐:
热点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学术规范考核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学术规范考核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热门搜索:&
有关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发布日期: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如何对学术进行指标评价,对于学术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般用于科学研究论文引用次数的评价指标有篇均引用次数与影响因子,以及作者贡献不同的权重引用次数。
引言&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评论。其中一篇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学术评价指标及在世界各地的使用情况。Nature杂志曾就评价指标的实际使用程度以及与同行评议的关系向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和管理者发去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50位科学研究人员和近30位大学教务长、系主任或其它管理人员反馈了调查问卷,综合后加以公布。Nature杂志还邀请包括著名的文献(科学)计量学家在内的6名专家就如何改进学术评价指标的使用等学术评价问题发表了看法。受这些文章的启发,笔者产生了借题发挥的想法,就是用同一个题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新的文章,这正是本文的由来,希望对于改进我国学术评价的现状有所参考。本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种各样国际通用的学术评价指标,包括适用于科学研究群体(大学或科学研究所等)、刊物和个人的评价指标,并讨论如何克服其缺点;另一部分则探讨同行评议与使用学术指标评价进行评议之间的关系。2 基于科研产出的评价指标科学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其产出的主要形式就是发表学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论文。在一般情况下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的数量就成为一项主要的评价指标。当然不排除历史上或现实中某些杰出的学者只发表了极少数的科学研究论文却取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再数其发表了几篇科学研究论文就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字还是有意义的。科学研究论文总数这个评价指标在实际计算时存在着一个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论文来统计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存在三大文献检索数据库:Web of Science 或 WoS (Thomson-Reuters集团);Scopus (Elsevier集团)和Google Scholar (Google集团)。前者从11500种杂志收录科学研究论文;中者从16500种刊物收录科学研究论文;而后者则包括了比前两者更多的工程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刊物所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以及专利。其中WoS又包括SCIE、SSCI等7个子库。对于一个给定的科学研究人员或一所大学(科学研究所或部门)统计出的科学研究论文总数取决于采用哪个数据库。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宜用SCIE 数据库(约7000种刊物);对于工程技术科学研究除了用SCIE 数据库以外,还应参考Scopus数据库加以补充;而Google Scholar数据库对于两者都有参考价值,而且它是免费的。3 基于科学研究论文引用次数的评价指标3.1 篇均引用次数与影响因子科学研究论文的引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它体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小同行的署名评议,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等优点,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其中,篇均引用次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统计在一个时间窗口中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的总数(分母),以及这些科学研究论文在另一个后续的时间窗口中所获得的引用次数(分子),两者之比即为篇均引用次数。若把前时间窗口取为前两年,而把后时间窗口取为今年,则一刊物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的篇均引用次数又称为该刊物在今年的影响因子。显然,某刊物的影响因子,即其篇均引用次数,与在该刊物所发表的某特定科学研究论文所获引用次数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可比性。例如,据Nature统计,在2005年Nature的25%的科学研究论文获得的引用次数占总引用次数的89%。换言之,另外75%的科学研究论文只获得了11%的引用次数。也就是说即使在Nature这样的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其中大部分所获得的引用次数相当有限。笔者遗憾地指出,在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有一种用刊物影响因子来评价在该刊物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及其作者学术水平的倾向。如有的管理者甚至要求其属下必须在影响因子多少点以上的刊物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这种倾向不仅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它背离了科学科学研究的宗旨;而且也是十分荒唐的,因为它误用了刊物的评价指标。著名文献计量学家A.van Raan指出:“如果有一个观点每一位文献计量学家都同意的话,那就是:你们永远不要用刊物的影响因子来评价一篇科学研究论文或某个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表现——因为那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大罪(That is a mortal sin)”。但愿文献计量学家的忠告能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警觉。3.2 考虑作者贡献之不同的权重引用次数无论是总引用次数或篇均引用次数都是针对科学研究论文而言的。如果该科学研究论文只有一位作者,那么全部引用次数理应归于作者本人。但是如果有多位作者(这是当前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的普遍形式),国际上三大文献检索数据库的现行做法是把科学研究论文的引用次数归于每一位作者,导致了一篇科学研究论文的引用次被反复计数,这是十分错误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定义了两个概念:针对科学研究论文的引用次数和针对作者的引用次数,而后者等于前者乘以作者的贡献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实数,可以根据该作者在科学研究论文中的排名计算出来。为了计算权重系数,笔者提出了一个科学研究论文荣誉的三分原则:将一篇科学研究论文由引用次数获得的荣誉等分为三份: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各得1份(他们的权重系数均为1),其他作者的权重系数之和等于1。而他们的权重系数原则上按作者排名的先后顺序递减,详情可参见文献,在这里不再介绍。为了给权重系数的计算提供方便,笔者建立了一个网站,免费提供权重系数和权重引用次数的在线计算,详见:。早检测论文检测平台 文章来源:
&& && && && && &&
| 论文检测入口 |
| 论文检测教程 |
&&:&万方检测,硕博论文检测,Paperpass,Turnitin,维普论文,Gocheck,本科论文检测,发表投稿检测
&合作网站:&&&&&&&&
&联系我们:QQ &
&客服服务时间: 9:00-11:30,14:00-17:30(周一至周五)
&Copyright (C) ~ 2017 早检测论文检测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aojiance技术团队.&&&&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我们会及时解决.
&早检测网站部分内容文章系转载或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工作日:9:30-10:30系统24小时检测【除知网系统】
在线QQ咨询
检测客服QQ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疑问请点击下方建议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王凌峰;
5个期刊引文评价指标与同行评议评价结果一致性分析——以60种机器学习领域SCI期刊为例  1问题的提出期刊评价具有多方面实践价值如优选期刊,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激励期刊之间竞争、提高办刊水平等,但是互联网时代期刊评价的主要实践价值之一是科研管理短期学术业绩评价。今天学术研究已经从16-18世纪的业余爱好成为一种体制化社会职业,从业者数量庞大(如目前我国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50多万人),“以刊评文”是一种兼顾评价成本控制与统计意义正确的有效办法。“以刊评文”方法的适用对象笔者总结为“三个面向”,即面向对象不是爱因斯坦和潜在的爱因斯坦等少数大师级人物,而是面向大多数非大师级人物;面向短期特别是年度进行考核;面向绝大多数质量一般、普通的研究成果。对于“面向少数人、面向高质量研究、面向长期考核”的学术绩效评价措施,另文讨论。期刊评价指标很多,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大类,定量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基于引文分析方法设计的指标类,如Garfield在1972年提出的两年影响因子(IF2,国内习称影响因子)、H指数以及其改进与变形(如R指数、g指数、hg指数、m指数、q2指数、e指数等,国内学者吴强提出的Wu指数等)、SJR值和SNIP值等。如此多的指标使得指标评价质量比较很有必要。文献[1]以1(本文共计5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6.80元/期全年定价:4.53元/期 共27.20元
      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公布
中国社会科学网
[摘要]“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入选图书数据和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2015版)日前发布。两项数据综合显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领域均排名居首。近日,评价一个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最为核心的两个指标——“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入选图书数据和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2015版)发布。发布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认为,这两个指标体系为学术图书评价提供了量化标准,为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撑,为中华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评价路径。两项数据综合显示,长期以来,坚持走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道路、努力打造学术精品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领域均排名居首。已发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hineseBookCitationIndex,简称CBKCI)入选图书数据,涉及11个学科近600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数据库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学科,部分收录了根据严格标准和程序遴选的1992年至2012年出版的11个学科3000余种学术专著,其全部章节信息和参考文献都被该索引完整收录和标引。该数据显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9个学科位居前三强。其中有3个学科排名第一位,分别为:历史学、政治学、宗教学。3个学科排名第二位,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学科排名第三位,分别为:哲学、考古学、经济学。(图一、二、三:各学科排名表,数据来源:“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入选图书数据发布手册)以世界图书馆联机数据(OCLC)海外馆藏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至今已经发布四次。该报告以中国大陆600家出版社全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研究对象。主办方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等机构认为,当今世界图书馆系统中文图书的收藏数据,可以看做是对中文出版物的思想价值、学术水平的检验,它是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知识生产水平的体现。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入藏图书品种比2013年净增加了236种,达到1314种,增长率为22%,仅次于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二位。(去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入藏图书品种1078种排名第一,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三。)有学者分析,科学出版社2014年新出图书4000多种,且有许多学术期刊。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仅1400余种。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仅入藏品种数量多,而且入藏的比例极高,每年出版的新书几乎全被国外图书馆收藏。这一指标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中国近600家出版社中是数一数二的。而在人文社科出版方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于第一。(图四: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评估年TOP10出版社入藏品种数比较表,数据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谷歌的学术评价指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