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预知维修性维修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必将采用的设备维修方式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研究_甜梦文库
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姓名:邹下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钱觉时;彭毅
中文摘要摘要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基本手段,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设备维修管理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维修目的所进行的组织、计划和控制工作, 是设备管理的子系统之一,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维修管理因其技术性和对 生产及产品成本的巨大影响,成为其核心内容。设备维修体制和模式的设置要结 合本企业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利于向先进的、现代化的设 备管理过渡,逐步接近和达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水平。 本研究从设备维修管理概念入手,分析了设备维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 用,归纳了现存的几种维修管理体制,阐述了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 理,总结了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根据钢铁企业设备的特点,在对攀成钢公司的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 究之后,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集中表现在:维修费用偏高;故障停机率持 续上涨;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力量薄弱,维修力量亟待加强;外委过程中设备维 修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难以发挥综合 维修管理的最优效果。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攀成钢的实际,提出深化攀成钢维修 体制改革、维修模式增效等一系列改进建议和措施,探讨了优化维修服务质量评 价体系的方法,讨论了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应结合网络硬件 基础建设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希望能为攀成钢和谐维修的发展提供建议, 也希望能给同行业的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模式,质量评价,信息化 ABSTRACTbaslc tools ot of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quipment is the foundation enterprise prod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meanwhile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impo栅1tpan otAsanessentialsubsystem involvesof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equlpmentandmaintenance managementseriesactivities oforganization,planningeffectively?Among these equlpmem control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intenancemanagement activities,maintenance.managemem and management because of its technical matters Droduct costs.Ttle has become thea coreof equlPmentandpotenteffect0nproductlonestablis№entand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p硪mand modem equipment management by need gradually transmit to advancedtruth from facts,也en approaches and aJlalyzing the enterprise’s characteristics,seeking level? reaches the modem equipment managementmaintenance management,the cmcla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equipmem in the modem enterprlse was r01e which equip,ment management maintenance playedwer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s analyzed.Several existing Introduced?l ne were of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m equipment expatia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l were summed up?the anaJYsls of steel enterprises’equip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钯ristics situation of Pan Cheng。gang' reSult of the curr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tcanbefoulldmat therearesomedeficienciesthat manifested1n:thehlgllot of downtime rate;the weakness研teelanlque maintenance costs;continued increasesmaintenance force need stren酉hing?Also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thetheinfo肌ation leveland inefficient?In of equipmem management is too lowaword,itof 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o exert the optimal effects the problems found in actual work were Based on the aI咖ality of Pan Cheng―ganganalvzed,and then it was proposed thataseriesof improvement suggestlons andthe present maintenan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measures should take in to deepeneValuatlon mode.The method of optimizing service quallty efficiency of maintenancemaintenance management svstem aIld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equipment1salso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discussed,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equipmentIl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et up by combing With the network hardware.Based uponthe study of Pan Cheng―gangto Pan Cheng-gang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some help血l suggestionsmaintenance developmentareprovided,at the same time,some valid referencesto enterprises are provided to theof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counterparts.Keywords:Equipment,Maintenance management,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l,Qualitysystem,evaluation,InformationizationI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王猩亟士学位论文《鍪盛塑遮圣维修筻理婴究》是我个 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研耐孚签字日期:泖罗肚7签字El期:训o.f.IZ.7新签名:红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重庆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人完全同意《中 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 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王猩亟士学位论文《鍪盛塑遮备维修筻理硒究》 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重庆大学博硕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全文发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H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 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和承担相应义务。本人授权重庆大 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作者签名:叠型至导师签名:--沙001年‘_月1日备注:审核通过的涉密论文不得签署“授权书玎,须填写以下内容:该论文属于涉密论文,其密级是.垒珏一,涉密期限至――年一月一日。说明:本声明及授权书些逝装订在提交的学位论文最后一页。 l绪论1绪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面临 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加强企业管理入手创造效益,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和共识。设 备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生产性 企业而言,设备管理因其对产品成本的巨大影响而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由 此各种管理理论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在国内加以改进和自主创新以后,中国的设 备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这些先进的理论在不同的行业或企业中都有 运用,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寻找适应本企业的设 备管理理论和维修理论,并不断创新,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物质资源是有 限的,但是经营管理的效益却是无穷的,只要企业会变被动为主动,会挖掘潜力, 正视和面对企业设备管理现实,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设备管理最终能为企 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1.1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管理从广义上讲,设备是生产或生活上所需要的各种器械用品;在专业的设备名称 字典中,其表达为“它是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供长期使用, 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能继续使用或反复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 质资料的总称"【l】。设备是为了组织生产,对投入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所提供的各 种相关劳动手段的总称。它是人们在生产上所必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 期使用,并且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涵义【21:①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必要条 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有人操作设备,有设备直接把原材料变成人们所需的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只有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有利于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②设备反映了企业现 代化程度和科学水平。设备的技术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 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设备,才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1.1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 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如系统工程学、 价值工程学及设备磨损、补偿理论、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设备监测和诊断 方法、综合管理的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 动和价值运动进行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31。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的计划、质量、生产、技术、物 质、能源和财务管理等,都与设备管理有着联系。无论是产品的产量、质量、成 本、交货期,还是安全、环境、卫生和劳动情绪,无不被设备所左右,设备是影 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 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技术、组织等几个方面。 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是综合管理,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应用到设备管 理之中来。设备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各种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出来。因此, 必须对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加以研究,’把握发展趋势,提高企业设备管 理水平【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设备管理也出现了过去所没 有的新的发展特征。 ①设备的复杂性。随着新的制造工艺、新的生产方式、新材料的发展设备制 造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 流程化、综合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 落后的维修能力的矛盾将日益严重的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 ②设备检测、诊断技术不断发展。现代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检测技术、故障 诊断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这些技术和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起,大大提高了设 备维修管理的效率。这种新的技术的发展对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模式产生了冲 击,又成为现代企业面对的问题。 ③设备管理方法综合化。多种现代管理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到设备维修于管理 中来,使得设备管理工作称为一项复杂的工程。例如:设备的可视化、色彩管理, GIS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专家系统等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④维修模式多样化。各种维修模式并存。各种维修模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 生并发挥作用,企业应该采用哪种模式,什么模式能适应现状并发挥作用,成为 企业必须研究的问题。1.1.2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是“维护”与“修理”的简称,设备名称字典(WZB01 90)解释为“为保持 或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51。然而,国际上的解释并未 局限于技术活动:维修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项服务,包括所有技术和管理行为, 以及监督行为的联合体,其目的是维持或恢复部件到一种执行所需功能的状态。 针对设备的内在损耗和随机故障过程,维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备寿命周期、 失效模式和故障率分布【6】。所谓维修管理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维修目的所进行的组 织,计划和控制工作。亦即把构成为维修系统的人、财、物合理的配置和协调起2 l绪论来,根据维修的目的和任务来制定和选择最佳计划和方案,实行最有效的指挥和 控制,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在最短的时候内 达到维修目的【_71。维修管理是组织各种维修资源,例如人工、材料、工具,以及通 过运用不同技术所得到的信息,维持设备运行在一个可接受的标准上【8】。维修管理 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决策维修工作的内容和频度,以达到减少修复过程中内在不 确定性【9,10】。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子系统之一,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维修管理因其技术性和对生产及产品成本的巨大影响,成为其核心内容。设备维 修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①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 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设备的改善,保持设备性能和精度。 ③降低维修成本,在维修中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 ④提高维修水平和维修技能,使维修人员具有对设备异常的快速反应能力。 采用先进的维修管理方式,选定能预测故障,排除隐患的预见性、计划性的维修 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1.2设备维修管理的体制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企业对设备维修管理和参与部门的组织形式,设备管理工 作中的维修体制没有固定的形式。由于企业的隶属关系、生产性质、企业规模、 设备数量和设备复杂程度不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检修队伍的 技术力量等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设备维修体制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形式【111。 设备维修体制应该根据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各级管理层次的职 责、权限及其相互的关系,并力求维修体制精干,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并能灵 活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高效率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1.2.1设备维修体制的种类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规模大小不同,设备维修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分散管理的维修体制 分散管理是将全公司的检修工作,绝大部分分散到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自行 组织。这些车间的各类检修和其它施工任务,基本上由本车间承担,执行公司级 下达的各种设备大、中、小检修计划。 采用这种组织形式,车间级检修和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相应的车间设备管理工 作是由车间设备主任(或生产主任兼任)负责,领导全车间的管理和检修,配备适当 人数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设备工程师或计量员、节能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成立车 间设备管理组,负责车间设备管理的具体技术业务管理和施工管理工作。车间下 设检修工段,具体执行各类检修、设备更新、各类措施的施工任务。检修工段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工种或不同专职范围,可划分为若干个检修班,每个检修班还可划分成若干 个专业保修组。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如探伤、防腐、土建等),平时工作量较小, 检修机会较少的一些检修工作,仍然由专业车间承担,由公司级统一管理。 ②集中管理的维修体制 集中管理是将全公司的各类检修工具、人员、任务全部集中,由公司级统一领 导、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并通过各专业性的辅助单位对全公司各项检修或其它 任务组织施工。 这种管理形式,按公司的具体情况,在公司级直接领导下成立若干个专业性的 检修车间(或队),负责承担全公司设备的各类检修和其它各种施工任务,.并负责完 成部分备品配件和化工专用设备的加工制造任务。 采用这种维修体制,生产车间不承担各类设备检修任务,除专心致志搞好生产 外j在设备管理上只负责本车间所属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监督检修计划 的执行及检修竣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因此,按集中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生产 车间和动力等辅助车间相应的管理机构改革是:由车间副主任(生产主任兼任)负责 领导车间的所有设备管理工作,配备适当人数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如设备工程师、 计量员、节能员等),负责车间设备管理的具体技术业务工作。 维修车间(或队)是专业性的检修队伍,如检修车间(按专业规模,可只设一个或 若干个车间)、电修车间、仪表车间、修建车间(土建或土木)、修配车间(或机加工)、 机修车间等,都是独立的行政机构。这些车间都配备车间主任(或队长)负责全面领 导车间的检修和其它施工任务的管理工作,并配备适当数量的副职和各类技术业 务管理人员,如计划员、调度员、施工员、成本员、统计员、材料员、安全员、 办事员等,负责具体技术业务工作。车间下设施工工段若干个,负责招待具体检 修施工任务或备品配件加工等任务。 检修车间下设各工段,是执行和完成各类检修任务的基层施工单位,按各厂的 不同情况,工段可按区域、工种和专业修理组织划分。 ③混合管理的维修体制 混合管理是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维修体制是在分 散管理的基础上,吸取了部分集中管理的长处,在企业内部既有分散管理的部分, 也有集中管理的部分,这两部分的比重不同,检修力量的分配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如果集中管理部分的比重较大,承担检修任务的能力较强,各生产车间和动力车 间只设检修班,承担小修、维修和部分中修;如果集中管理部分的比重较小,承 担检修任务的能力较差,各生产车间和动力车间仍要建检修工段,承担中、小修、 维修和部分大修任务。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部分的比重分配,视这两种管理的结 合方式而异,其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4 1绪论1)按不同车间结合。根据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规模、生产性质、设备检修工作 量和复杂程度,把企业各车间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采用分散管理,而另一部 分则采用集中管理。如某些生产车间同类设备多,备用设备少,连续运转时间长, 检修工作量大。而另一些生产车间设备小而杂,备用设备多,停车机会多,这样, 前者可采用集中管理,后者则可采用分散管理。 2)按业务分工结合。各生产车间的管理虽然按分散管理进行工作,但是本车 间不全部承担所有设备的各类检修,只承担中、小检修和日常检修,甚至只承担 小修和日常维修。设备的大修(或大、中修)和其它施工任务,则由采用集中管理的 专业检修车间承担。 3)按专业结合。即在企业内某一部分专业(如电修、土建等)采用集中管理的形 式,而另一部分专业(如机修)则采用分散管理的形式。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某一种结合方式,配成不同的比重,设置混合管理机构,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 结合方式,对于特殊工程和工作量较小的专业检修,则都要采用集中管理。 ④专业管理的维修体制 专业管理是在联合企业(公司、集团)或地区设立专业的修理厂,承担本公司或 地区各生产公司的设备修理和其它施工任务,同时也可以接受部分备品配件的加 工制造任务和部分设备制造任务。生产公司因为只承担日常维修和小修(或中、小 修)任务,检修工作量小,检修工人可大大减少,设备检修工作就采用集中管理的 组织形式,厂内精简了大部分检修车间,只留有少量维修人员,负责全厂的日常 维修。各生产车间相应的设备管理工作是由车间设备主任(或生产主任兼任)负责组 织领导设备管理工作,配备适当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设备员或机械员、动力员等) 负责车间设备管理的具体业务技术工作。生产车间没有检修人员,所以也不设置 检修工段或检修班。 这种组织形式,对现代化生产装备的大、中型企业较为集中的大型联合企业, 或地区、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较为适用。它要求领导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设备管理水平。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按设备管理和维修资源集中管理、优化配置、分级负责的 原则,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和设计管理架构。其主要方法如下【12】: 1)以设备部为任务管理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实现管理与维修资源的集中管 理和优化配置。 2)以强化现场管理为目标,在二级单位设置设备科(室)。 3)按资源集中原则设置专业管理机构。主要的专业管理机构如下。 a.设置维修公司。统一维修管理和维修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设立具有二 级法人资格的维修公司。维修公司按委托和内部结算方式,以合约制承担企业内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部的维修任务,同时可承接企业外部的维修或加工业务。 b。设置采购中心。统一物资(含燃料、油脂、工具等)、备件和设备的采购,将 采购权集中到企业一级,并按需求驱动模式,建立备件材料采购业务工作体系, 有效控制备件材料采购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备件库存。 C.设置仓储管理与配送中心。将设备与设备运行相关备件、材料、物资的仓 储集中管理,按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配送。 d.设置能源中心。能源管理职能集中,设置能源中心,统一管理和配置能源 需求、水电气风需求计划和消耗核算。1.2.2设备维修体制合理设置的发展方向①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正在进行维修的专业化改革,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一 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维修体制。设备 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向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过渡,逐步接近和达到现 代化的设备管理水平。 ②在保证和促进设备管理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维修体制设置力求精简,并随 着设备管理的发展及时地加以调整,使维修体制的设置精干,层次少,工作效率 高,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③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在设备管理中形成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和严 密的管理网,管理层次要分明,管理任务要明确,相互关系要密切,领导指挥要统一O④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与设备管理中其它设置相适应。在设备管理中维修 体制与其他设置,如检修计划、设备采购、检修费用、润滑管理、压力容器等管 理,息息相关,因此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定要考虑到相互关系,与其他设置之 间应有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推动和促进企 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⑤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企业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专业管 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 ⑥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1.3设备维修管理的模式维修管理模式是维修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对于企业组织来说,维修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为保证高效率完成企业既定目标而建立的对资源组织活动和实 施活动过程进行控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任何维修管理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社 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直接形成维修管理模式的思想背景。如计划经济环境下的6 1绪论设备管理的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等。设 备维修管理模式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的。它不仅包括设备维修,还包括前期管理、现场管理、润滑管理、故障管理、 精度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其他各种专业管理【13】。1.3.1国外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国外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4d9】: ①事后维修阶段(Breakdown Maintenance,简称BM)(1950年前)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的维修。它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最大优 点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但是由于是非计划性维修,一旦重大’ 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对正常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在这一阶段,没有形成清晰的设 备管理概念,设备维修代替了设备管理。 ②预防维修阶段(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1950―1960年) 自20世纪50年代始,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磨 损规律见图1.1),为了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 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这种维修模式的优点在于可 以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将潜在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局限性体现在,维修工 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费用高,而且还可能会因拆装埋下一些新的故 障隐患,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这一阶段形成了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 制(包括中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制两大设备管理体系。磨损程度图1.1Fig.1.1设备磨损规律曲线图The abrasion rule of equipments③生产维修阶段(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PM)(1960.1970年) 二十世纪60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采用此生产维修体制,它是以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事后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简称BM)、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改善维修(CorrectiveMaintenance,简称CM)和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简称MP)四部分组成。他的优点在于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另外, 为了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随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 这也就是改善维修(CM)。生产维修模式的提出区别了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丰富 和发展了设备管理的内涵。 ④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1970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英国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全员生产维修模式(TotalProductionMaintenance,简称TPM)的提出,其他国家也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后勤学、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1.3.2国内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沿革建国以来,我国的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9】。 .①计划预修制引进阶段(1949.1958年) 1956年引进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这是一套较先进、完整和实用的管理体制, 与我国的设备工程师、管理干部和维修技工结合,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设备管理 组织,形成了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模式,且计划预修制成为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 的主要方法。 ②以计划管理为主的阶段(1958.1982年) 这个阶段正是计划经济全面发展和成型的阶段,且受计划预修制的影响,确立 了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针和原则,如“以预防为主,维修与计划检修并重”、“先维 修,后生产"、“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等。同时建立了“三级保养制",以 及“三好四会"、“润滑五定"、事故“三不放过”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组织形式 上,形成专群结合的管理组织,实现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常开展设备评比 检查活动:为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建立了一批国有的设备专业修理厂、精修站、 备件定点厂和备件总库等。 ⑨调整和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 1982年成立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开始有组织地从国外引进“设备综合工程 学”、“全员生产维修”、w后勤工程学”、“可靠性维修”等现代设备管理科学。特 别是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使我国 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入了调整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主要表现如下。 1)推行设备综合管理,注重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克服了过去由于买、用、 修、改、造各个环节互相脱节造成的浪费现象。8 1绪论2)改变了过去以计划性修理为主的模式,建立了检、养、修结合和修理、更新、技术改造相结合的工作体系。3)对计划管理模式及维修体制进行改革,推进维修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初步 建立了设备预防维修制度,重视点检、故障诊断、状态监测和先进维修技术的应用。4)推进先进设备维修工程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经过20多年管理现代化的追求和实践,中国企业设备维修管 理的发展与工业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进入新世纪之后,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开始进入创新之路。1.3.3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目前,大型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12,20】。 ①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的综合管理模式。 即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 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的 科学管理。这一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大多数离散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以此模式为主。②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点检定修管理模式是在点检制、预防维修的条件下,将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 强化减少维修停机时间、实现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一种维修方式。目前在流 程工业企业特别是冶金企业多采用这一管理模式。 点检定修模式包含着定修和预防维修两个维修方式的关系处理,定修关注的重 点是均衡修理负荷,预防维修关注的重点是以合理维修周期时间为基础的主动预 防。而预防要付出两种代价,一是按时间周期进行修理,维修负荷可能较大,二 是维修引起的停机时间可能较多,只有在维修时间依据足够科学的情况下,预防 维修才是经济性的修理。一般情况下,对流程型企业来说,由于生产工艺系统的 连续性作业特点,使预防维修实行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就希望能在一次必要的 预先设定的停机修理中,尽可能使受到影响的相关设备(工艺系统或生产线)都同时 进行检修,以减少频繁停机修理对生产造成的影响。这便是为什么将定修理解为 在点检制和预防维修前提下,追求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原因。 实际上,定修定的是时间周期,这个周期因流程型企业生产的特性,而被重要 更换件的使用寿命所限制。所以就希望利用更换件被停机更换时的停机时间,去 做一些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更换作业与检修工作就都被视为定修的内容了。 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存在恰恰要停机更换零部件时,其他设备就刚好是需要检 修的,在停机更换零部件时所实施的检修,也与预防维修一样,可能只是一种预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防性的检修,它也可能造成非更换零部件的设备的过度检修,而那些未修的设备, 也不一定在下次更换零部件之前不产生问题。为解决这一新的问题,不得不以频 繁的检查和监测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监测和检查(被称为点检)能保证及时发现除更换件外的其他零部件的遗患 或问题,也还是要进行修理或整改,要么带病运行,要么停机修理。目前,这个 问题是流程型企业维修活动中的主要困惑之一。 ⑧以TPM为主导、结合点检定修和综合管理形成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是TPM管理的执行有效性。在那些实施TPM管理较 好的企业,这一模式主要以TPM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主实施管理。 概括来说,中国企业不管以何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为主,基本上是将多种管理 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结果。企业追求的管理模式是全寿命周期管理+ 预防维修(PM)+点检定修+TPM管理的基本模式的组合或有所侧重。 据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可被描述为: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 以点检和预防维修为核心、以TPM为规范化管理基础,对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管理。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过程中,很多企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 索,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管 理处于不稳定状态,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尚处在发展过程中,设备管理也不例外; 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经过学习、引入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 但尚处于与固有的管理体系及其思维方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的企 业实际进行改造和创新;由于大型企业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新 旧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解决如何执行的问题,难度很大。1.4课题的提出1.4.1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特点现代维修管理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现在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其结构越来越复 杂,对其维修便是部门较多、分工细致、技术难度大、要求严格的工程技术工作: 一是协调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工作;二是对维修全过程的各项工 作进行预测、计划和控制,也就是说要有效的完成维修任务的关键在于管理,而 只有使管理工作现代化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维修任务。可以说,现代设备维 修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而许多管理问题往往需要利用决策分析技术,可以说决 策技术在维修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的迫切需要。现 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指针,要求接受客户订单后能够快速反应,10 1绪论连续生产作业,并能适应各种生产任务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维修管理必须从设 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维修质量、维修效率、可用性和维修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 系统和全面的分析,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选用最优的维修策略,达到最佳的维修效果。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讲,要达到好的产品质量,谋求生产稳定,就必须提高 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稳定运转。为此,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必须重视设 备维修管理,而维修管理好设备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通过采用现代化设备维修 管理方式,强化设备维修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故障时间及其损失,最 大限度地减少修理时间和费用,使设备最有效地被生产利用,设备维修管理的目 标就是要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在越来越以质量为衡量标准的竞争环境中,许多现代化工厂意识到生产线非计 划被迫停机和高额的维修费是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任何装置事故代价都可能是 极其昂贵的,特别是由整个系统的非计划被迫停机所引起的事故【8】。由故障引起的 停机不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且高昂的维修费用也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1.4.2钢铁设备的特点钢铁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一般设备的投资很大,在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 设备一般约占60.70%,如上海宝钢一期工程概算投资即为128.77亿元,这在其它 行业是少见的。在企业全部流动资金中,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维修材料等所占 用的流动资金约为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40%。另外,钢铁企业生产属典型的连续 型生产工艺(如炼焦工艺、炼铁工艺、炼钢工艺、连轧连铸等),大体有以下特点: ①现代化钢铁企业设备日趋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率,主要钢铁专 业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经常处于高压、高温、粉尘和蒸汽笼罩的条件下进行工 作。因此,必须按照它们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组织生产活动,实行标准化的操 作,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②钢铁企业是连续的流程生产过程【2¨,生产环节多,前后工序复杂。设备最 薄弱环节的能力就代表全流程的能力,流程设备就像是_串首尾相接的链条,而 最细一环的强度就代表这个链条的强度。对于流程而言,某一最薄弱环节的生产 状况,包括产能、稳定性、质量、故障停机等指标,就决定了全流程的能力。流 程的最主要特征是某一局部停机会导致全线停机。如连铸连轧的轧钢设备,局部 停机就意味着上、下游在制品的积压和短缺,迫使全线停机。流程设备停机,一 般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流程停机1小时损失高达上百万元。这种损失主 要由丢失的产量、材料、能源重新启动费用以及人工浪费构成。停机后的抢修又 发生备件、材料及维修工时成本。停机还可能使交货期延迟,造成企业信誉损失, 钢铁熔炼设备等停机往往会造成大量在用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备发生故障,会打乱生产节奏,使整个生产发生波动。而波动一次就要一定的时 间才能恢复原有的生产水平。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才能防止设备的 突然损坏,保证生产均衡稳定进行。 .③现代钢铁企业属于高消耗、大产出的企业。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原料、风、水、氧气等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因此,必须做 好原料供应、能源循环利用、厂内运输,实现清洁生产。 ④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与设备的性能和完好程度密切相关的。如果设备磨损严 重或存在隐患,不仅生产受到威胁,而且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必须对设备进行 故障预测,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1.4.3钢铁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钢铁企业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维修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维 修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 的全面生产维修¥1J(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 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 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体制相矛盾 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 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 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体制,大而 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 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己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②设备维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 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 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 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 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 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 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 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 ③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维修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 中的地位 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 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工12 1绪论程的整体性原则出发,设备管理子系统与设计、制造、使用、工程技术、财务等 管理子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寿命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若要确保其可靠、 高效、低成本,就必须调动业务流程上的所有部门协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 开展综合管理。由于以往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设备 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基于供应链(Supply Chain)基础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格局。 ④设备维修管理缺乏反馈机制 由于设备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因而人为的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设备管 理的前半生)与选型、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设备管理的后半生) 分割开来,客观上造成了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脱节,及后半生各个环节之 间的脱节。这样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影响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良 性循环,更谈不上设备维修管理的全程最优。 ⑤设备维修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设备维修是钢铁企业一项重要的非核心业务,将其外包给专业的生产设备维护 服商,既可以使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又可以利用分工更为专业、功 更为强大的服务性企业来整合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以进一步做强自己的核心务。 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维修业务正在全部转型为委托外包,然而,对保产维护 和检修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一直在完善之中,现在并没有形成完全有效的机制, 设备维修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⑥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设备维修管理 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部分钢铁企业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片面的追求低成本,拼设备,抓产量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设备带病运行,磨损加剧,故障增加,形成不良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影响到产品质量,同时也危及设备的安全运 行。因而,所谓设备为发展生产服务,不仅是为完成当前的生产经营计划服务, 而更重要的是重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技术水平,保持后劲,为 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服务。 ⑦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单一,难以发挥方法、手段综合 运用的最优效果。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经验管理为主, 而很少主动、系统地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设备管理新技术,如:系统论、控 制论、信息论、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设备管理的 发展趋势,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4.4课题的研究内容综上所述,钢铁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在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备管理特别是维修管理方面的发展较慢,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市场竞 争的重要原因。攀成钢公司在这方面目前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如何 在设备的装备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维修管理体制专业化、社会化改革, 提高设备管理模式的效率,加强符合现状的设备维修评价体系和维修管信息化建 设不仅是攀成钢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所有发展中的钢铁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对攀成钢的设备维修管理研究为主要内容,希望能为解决企业目前维 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也希望能给同行业企业 的设备维修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14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2.1攀成钢公司概况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成钢)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厂区 东临四川化工厂,南临成都北环铁路线,西为农田及农舍,北为大湾镇。成都无 缝钢管厂已搬迁至成都市青自江区,位于成都钢铁厂西面约2km处。攀成钢距成 都市中心约32kKm。厂区西侧为宝成铁路青白江车站,东侧是太湾车站,南面有成 都北环铁路通过。成都北环铁路接轨于青白江车站,经大湾车站、城厢车站后并 入成达铁路。目前工厂接轨于大湾车站,其厂区道路与108国道、成绵高速路、 成绵大件路相通,具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图2 1为厂区分布图。图2.2为攀 成钢的地理位置图。城图2.1攀成钢厂区分布图(图片来源于google)Fig.2I ThedistributionofPangChenggang’sfactoriesfmapc锄efromgoogle)攀成钢是2002年5月由原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缝)和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都钢铁厂(以下简称成钢)联合重组而成立的钢铁联合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无缝钢 管、棒线材等冶金产品、冶金设备设计及制造、房地产开发、汽车运输服务等产 业。注册资本15.6亿元,其中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占83%,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占17%。攀成钢公司是在国家、省、市的重视和支持下合资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钢铁企 业,也是攀钢(集团)公司的第二板块企业。它由原成都无缝和成钢两块优良国有资产组成:成都无缝始建于1958年,1999年经国家批准由攀钢公司兼并。兼并前成都无 缝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支持的300家重点企业之一,1991年5月进入国家一级企业行列,1994年11月经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确认为100家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之一。成都无缝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品种规格最齐 全的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可生产直径5-720mm,壁厚0.5.120mm各种碳素、 合金、不锈无缝钢管近200个钢种、8000个规格。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品按国 际标准生产。 成都无缝到2001年底,共有职工11833人,占地279.10万时。固定资产原值 37.1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9.45亿元。成都无缝2001年钢产量37.42万t、钢管 产量50.48万t,实现利税总额1.45亿元(净利润5872万元)。 成钢始建于1958年,是四川省最大的地方钢铁骨干企业,也是成都地区建筑 用螺纹钢和线材生产基地。2001年生产钢70.07万t、铁70.oo万t.、材61.47万t, 实现利税总额1.73亿元(净利润5723万元),年末职工人数6764人,固定资产原值 11.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7.24亿元。 合并重组后通过历时五年多的搬迁改造,公司已经建成由国际一流水平的爹 340连轧管机组、爹159连轧管机组,国内唯一的爹508周期轧管机组以及爹650 扩管机组等组成的无缝钢管新厂区,同时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棒线材生产线。目 前具备年产铁150万吨、钢180万吨、钢材212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品种规 格齐全、生产规模较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和西南地区建筑钢材骨干生产企业之 一。截止2007年底,企业总资产11869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76288万元,固 定资产净值465191万元。现有职工18368人。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无缝钢管、棒线材等冶金产品的生产、销售、冶金设备设 计、制造和房地产开发、汽车运输等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外径5-720mm、壁厚 0.5.120mm的各种碳素、合金无缝钢管,多种规格的建筑用圆钢、热轧带肋钢筋、 优钢圆棒材、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等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航空、交通 运输、机械制造、建筑及军工等领域,覆盖全国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6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攀成钢一直致力于无缝钢管生产的工艺技术研究,在历时近50年的科研中, 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公司先后开发了核潜艇管、火箭炮定向管、转 向架交叉用无缝钢管等10余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圈2.2攀成钢地理位置图(图片来源于网络)Fig 2.2ThelocationofPangChengGangrPicturec呦efrominterne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司石油用管国内首家获API认证,船管获世界主要船级社认证;高压锅炉管、低中压锅炉管、高压化肥管、石油裂化管、不锈钢管、热轧带肋钢筋分别获国家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热轧带肋钢筋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和冶金产品实物质 量金杯奖。公司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精环牌无缝钢管,成钢 牌冷、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用钢、低碳钢热轧圆盘条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公司秉承“制造精品、创造未来”的企业宗旨,坚持“诚信、共赢"的经营 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着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钢管精品基地、 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棒线材精品基地、攀钢产品深加工基地,力争把企业建设成 为钢管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攀成钢和谐攀成钢。2.2公司组织结构图攀成钢公司组织结构见图2,3。图2.3攀成钢公司组织结构图 F追.2.3The organization of Pang Cheng Gang18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2.3攀成钢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备管理部是公司设备运行主管部门,设备管理部现有工作人员36人,下设 设备综合管理科、设备运行管理科、设备计划科和合同预决算科,其机构组织如图2.4所示。图2.4攀成钢设备管理组织机构Fig.2.4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Pang ChengGang设备管理部的职责有:负责制定和完善公司设备运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检查、指导二级单位建立健 全设备运行规章制度。制定设备运行的各项考核指标,并对各二级单位实绩进行 考评、考核。主要生产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汇总、反馈、统计分析及上报工作, 编制公司设备运行报表。指导、督促、检查“设备点检定修’’的实施工作,负责 计划检修(含定修)的审批与管理工作。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重大设备隐患的整 改工作,督促、检查一般设备隐患的整改工作。设备事故的管理和重(特)大设备事 故的抢修组织、调查分析工作,督促、协调一般设备事故的抢修。工业建筑和特 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二级单位使用情况。设备诊断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各二级单位设有机动科,配合设备部设备管理工作,二级单位的主要职责为: 负责对本单位设备运行管理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全厂级设备运行规章制度, 业务上接受设备管理部的监督、指导、检查与考核。分解、落实设备运行的各项1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汇报工作,编制厂 级设备运行日报、周报、月报。设备“点检定修制”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计划 检修(含定修)的申报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维护维修人员工作实绩的监督、检查 与评定工作。本单位设备技术管理。建立健全主要生产设备(含工业建筑、特种设 备)技术档案。设备隐患的查找和重大设备隐患的上报,制定监护运行措施和整改 方案,建立隐患档案,组织(或参与)隐患整改等工作。设备一般事故、故障的抢修 组织,调查分析工作,积极参与重(特)大设备事故的抢修组织、调查分析工作。具 体负责实施工业建筑和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设备诊断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2.4主要产品和生产工艺装备图2.5攀成钢公司产品结构图Fig.2.5 The products organization of Pang Cheng Gang20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图2.5为攀成钢公司产品的结构图,其产品分为铁前产品,钢坯和钢材。而钢材又主要有建材、线材和管材产品,也是攀成钢的主打产品。公司在青白江主要分为两个厂区,三个系统,以原成都钢铁厂为主的老厂区,和以搬迁的无缝钢管厂为主的新厂区(如图2.1所示,图中左边为新厂区,右边为老厂区)。其中老厂区主要为冶炼系统和建材系统,新厂区为管材系统。老厂区设 备较陈旧,维修技术比较成熟,新厂区由于是刚刚迁建,设备比较先进,设备还 处于磨合期,故障率较高,维修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新老厂区不同的 设备特点,应分别对待,考虑采用合理的符合其特点的维修方式,后面我们将会谈到。公司现有的生产工艺装备见表2.1。表2.1攀成钢主要设备表Table 2.1 The main equipments of Pang Cheng Gang2.5攀成钢设备维修现状分析2.5.1维修费用高公司2008年的总维修费用达3.9亿元之巨,2009年目标维修费用为3.6亿元。 图2.6所示为近三年公司维修费用支出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近两年攀成钢维2l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总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建生产厂或生产机组投产后, 相应的维护费用增加,另外,由于现在维护技术还不成熟,采用高新技术的新机 组设备维修费用偏高。图2.7为棒材厂和340厂近三年维修费用的对比,从图中我 们可以看出,两厂的维修费用差距很大。340厂是06年建成投产的连轧管材厂, 有较多进口的高新技术设备.维修管理的体制和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维修技术的 熟练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维修费用较高。相比之下,棒材厂投产已数十年,装 备技术较落后,维修管理也趋于稳定。J1.上一¨一一山…“Ⅱ275:曩10000。。。。。。。。。。。。。。。。。。。。。。。――R000l7537 7R生6000窿耋4000蝌2000070809年份圈2 7棒材厂和340厂近三年维修费用对比Fi92 7 The contlastofmaintenance cosLsinthelatest3),cars betweenthebar factory andthe 340factory对控制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成本来说,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其中,管理体制和模式是主要内容。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体制的矛盾将长期 存在,近年来,攀成钢的轧管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 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 用新技术、新材料。与之相适应的维修管理体制也应一并得到发展。先进的设备 与落后的管理体制的矛盾己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攀成钢正处于设备 维修体制改革之中,如何深化改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目前工作的重点。过去攀成钢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侧重于 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 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 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 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 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2.5.2故障停机率呈上升趋势图2.8为攀成钢06、07、08年的计划故障停机率和实际故障停机率的对比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的故障停机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故障停 机率有较大的增长趋势。这主要也是因为新建厂新建生产线投产设备正处于磨合 期造成的,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和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的新设备具有大 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精密化、自动化的特点。出于这些特点,给企业会带来 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停机损失大、维修难度高、维修成本高等一系 列难题。 相比国内先进钢铁企业的1%o左右的故障停机率,甚至零故障停机率,攀成钢 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相比于集团其它控股公司,攀钢集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 司2006年的故障停机率仅为O.85%o,集团下属的新钢钒公司的故障停机率也只有 1.72%o,在集团内部也属于故障停机率高的分公司。 设备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攀成钢这方面的技术研 究还很欠缺,企业应用不成熟,急需发展。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力量薄弱,技术 业务培训跟不上。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维修人员匾乏,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不 够,造成设备操作、维修工作落后。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能力的矛盾将日益 严重的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探寻先进的管理模式、合理的维修手 段,是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中一直没有松懈的工作,点检定修制在企业的成功实 施标志着攀成钢公司的维修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为了避免全员维 修模式流于形式,细化指标权责,多方面入手增进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效率,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故障停机率,是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难题3025童20*日计划 ■实际15 4蠢埔 萋105 006僧僧07 08厂]。;。 }L R;。闩.…年份 圈2.8攀成钢06、07、08年故障停机率Fig 2.8ThebreakdownmkofPangChgngGangin2006,2007and 20082 53外委程度较高攀成钢正在进行专业化维修改革,改革完成后,全部维修业务都将以外委的方式实现,图2.9和210是攀成钢2007、2008年外委维修费用的支出情况。其中, 2007年支出总额为i.38亿元,外委维修费用比500,其余50%主要是甲供备件费 用和未划拨二级单位的维修费用;2008年支出总额为1.92亿元,外委维修费用比50‰其他2亿元维修费用主要为甲供备件费用。口长江企业 口"l冶厂 口丈成公司口大禹环保 ●鼎顺口恒申空调●华夏公司 口华夏青自江■金夏公司_攀成钢建设工程公司 口攀钢信息工程技术公司口其它■汽运司■自动化公司图2.9攀成钢公司2007年外蚕维修费用的支出情况Fig 2 9The subcontracting costofPangChcngGangin2007 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从两圈中可以看出,外委维修费用总支出比例并无变化,除华夏青白江公司以 外,各承包单位的份额变化也不大。华夏青白江公司下降il%,主要是其部分退 出了340厂的维修业务。攀成钢全资子公司的份额占到全部外委维修费用的40%。i匾面面――_口川冶厂 口大成公司口大禹环保■鼎顺口恒申空调 ■华夏公司 口华夏青白江图2 lO攀成钢公司2008年外委维修费用的支出情况Fig.2 10The subconB-acdng costofPangChengGangin2008设备维修是钢铁企业一项重要的非核心业务,将其外包给专业的生产设备维护 服务商,既可以使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又可以利用分工更为专业、 功更为强大的服务性企业来整合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以进一步做强自己的核心 业务。 现在攀成钢的维修业务正在全部转型为委托外包,然而,对保产维护和检修质 量的评价体系~直在完善之中,现在并没有形成完全有效的机制,设备维修评价 体系建设滞后。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承包企业的维修质量和维 护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保证.对于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另外,攀成钢目前设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单一,难以发挥 方法、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优效果。攀成钢的设备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经验管理 为主,而很少主动、系统地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设备管理新技术,如: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设备管理的发 展趋势,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依托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的硬件网络基础建立设 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纳入到维修管理工作的日程表中。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之,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维修费用, 控制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达到节约控制成本的目的。 下面几章将分别从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和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方面入手,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希望能为攀成钢和谐 维修的发展提供建议。 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其不朽巨著《国富论》中,就向人们阐述了专 业化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高度评价了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学 说,认为:“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这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 他将亚当?斯密的有关论述,吸收到自己的经济学说中。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eorge Stigler说:“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深,最佳生产规模也就越大,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生产的集中程度也就越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特别 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经济管理步伐的加快,生产专业化的强度更 高了。耐克、松下等一大批世界级著名企业,甚至采用了基于价值链分析和优势 价值环节组合的虚拟企业方式的快速敏捷制造系统,以推行“低成本战略",抢占 市场竞争的优势【2们。 通过专业化的改革和重组,实现检维修业务与生产业务的分离,是现代钢铁企 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国际上的同类企业,国内的宝钢、沙钢等早已实现了维 修专业化的改革。基于钢铁发展规模日益大型化、高新技术化的现实,为提高钢 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强势推行检维修 业务与生产业务的分离,无论是钢铁企业还是分离出去的工程技术企业都发展迅 速并取得成功经验。3.1攀成钢历史维修管理体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新型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和企业集约 化的发展趋势,要在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实行主辅分离是 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主辅分离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主业和辅业进行重新整 合,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体系和效率低下的组织结构。通过 主辅分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尽快地做大做强主体产 业,同时推进辅业规模化和专业化【231。 攀成钢公司历史上形成了各二级单位内部生产、设备维修并存的局面,属于分 散式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二级单位既要维持和发展本单位的生产,又要组织安 排本单位设备检修,不能集中精力投入产品生产;维修人员依附在生产单位对维 修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较低;而各二级单位设 备维修部门仅针对本单位的生产设备进行保产维修,职工熟悉本单位的设备维修,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对本单位以外的设备缺乏了解,职工技能得不到全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 术工人的综合使用效能也得不到发挥;‘同时随着企业减员增效、人员分流等政策 的逐步实施,各二级单位设备维修人员进一步压缩,常备人员仅仅能够维持主要 设备的保产维修,其它相当部分的维修、抢修项目不得不重新外委,加大了维修 和管理成本,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工作负担更重;随着社会化大生产 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现在生产单位对工艺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生产的持 续性和抢修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设备保障部门能够提供快速、全面、 优质、专业的服务,攀成钢公司现有的设备维修体制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以上 种种弊端和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责任公司主业的做大做强,建立专业化的设备维 修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维修专业化和社会化是攀成钢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241。 设备维修专业化[25-27】是按地区或不同设备类别,组织专业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 中心的网点规划并实施,专业修理厂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为不具备修理力量或条 件的企业检修设备,这是组织检修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设备维修社会化【25‘27】把设备检修工作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健全各种独立 的公用专业修理网点,承担修理任务,逐步形成社会性的修理体系。这是实现工 业生产组织结构改革的一项战略目标。3.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3.2.1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划攀钢集团公司和攀成钢公司都作出了对维修力量集中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 要求,提出维修力量集中管理是公司加快改革步伐,有效整合维修力量资源、提 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外委费用、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攀成钢公司于2005年底决定在公司内部进行维修力量集中的试点工作,先期 将线材厂的机电设备维修人员成建制划入攀成钢建设公司(以前名为攀成钢修建公 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组建成专业化的保产维护单位,建立新的设备维修保障 体系,从实践中研究探索其应对措施,为公司下一步大规模实施维修集中工作提 供指导和借鉴。 按照责任公司维修力量集中试点的要求,建设公司和责任公司相关部室、生产 单位经过充分协商就试点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划,将整个试点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保留原有模式,充分调研,大力宣传角色转变必须带来的观念转变,尽平稳过渡阶段 快适应分子公司管理理念,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 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推行岗位竞争机制,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推 规范整合阶段行激励机制,结合检修生产实际,在维修车间实行工效挂钩考核办法: 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实践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 提升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各项管理工作。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外委费用,提高维修质量,从而3.2.2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的试行①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在攀成钢公司的指导下,建设公司在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前,对线材厂维修人员 划拨建设公司作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2006年3月,按照攀成钢公司实施维修力 量集中试点的要求,线材厂维修工段成建制正式划入建设公司。建设公司根据攀 成钢公司的指导精神,主要开展了下述工作: 1)建立建设公司线材厂维修车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及时签订保产合同,解除职工后顾之忧。2)采取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骨干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和教育,确保稳 定过渡。向职工宣传攀成钢公司实行维修力量集中政策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使 职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向职工介绍建设公司在攀成钢公司内的地位作用、目前 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使职工树立在建设公司工作同样是攀成钢职 工的一员,同样为攀成钢公司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向职工介绍建设公司作为服务 性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特殊性,使职工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向职工宣传建 设公司的考核分配制度,使职工树立多劳多得的意识;向职工了解生产、生活中 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使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号召党团员发挥先锋模范带 头作用,积极带动周围群众支持责任公司的决策。 3)组织维修车间采取班组会、骨干会等形式对维修车间保产维护管理制度和 工资分配考核办法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 4)完善建设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出对维护保产单位的管理办法,安 排专业科室专人对口跟踪、指导和管理。2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结合生产实际,协助维修车间开展工作。维修车间选派人员到职能科室培 训,按照子公司运行模式配齐相关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同时在公司指导下熟 悉相关工作流程并开始试运作。 通过上述工作的有效实施,责任公司维修力量集中政策得到了职工的认可,新 成立的建设公司线材保产维护车间基本做到了职工保持稳定,服务质量与收入挂 钩观念渐入人心,保产维护工作开始顺利起步。 ②规范完善,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经过了教育宣传培训,并不等于维修力量集中试 点工作已全面走上了正轨。职工虽然认可了新的工作环境,但或多或少还存有疑 虑:工作场地和工作内容基本没有变,是不是仅仅换了一个单位和称谓,原来干 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如何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成优质的服务, 达成甲乙双方共赢的局面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功效挂钩管理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和 完善公司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责任和指标做到层层分解落实。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工效挂钩管理办法,将车 间、班组、个人的收入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促使车间和职工转变工作态度,加强 团队协作,提高服务意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与生产单位密切协作,围绕满足用户需求来开展工作,想生产所想,急生产所 急,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降低设备小停,确保设备检修、抢修质量,用实际行 动赢得用户的好评。具体措施有: 1)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明确工作要点 2)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推动保产维护顺利实施 3)根据维修保产特点,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4)开展点巡检作业,试行预防性维修 5)开展备件管理工作,确保备件按时供应 6)逐步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为维修施工提供技术决策依据 7)开展岗位培训,推行岗位竞争机制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倡一专多能,鼓励职工学习技术,公司自筹资金对取证 职工予以奖励,调动职工学习热情。 推行岗位竞争机制,将那些技能达不到要求的员工从原岗位上撤下来,让技术 业务水平领先的员工走上负责岗位。 ③发挥资源集中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30 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2006年3月,线材厂设备工段划入建设公司,2006年5月,周轧厂508机组 设备工段和热扩机组机电工段划入建设公司,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建设公司机 电维修人员规模进一步加大,设备保产维修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工程承建和检修施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维修力量集中后,建设公司能够对人员、机具、物资等实行统一调配,承建大 型工程和检修项目、应对集中检修能力大大加强。在建设公司承建的迁建工程项 目(如合金搬迁改造工程、热扩搬迁改造工程、成都厂区拆除工程等)、大型设备检 修项目(如高炉、转炉、烧结机等检修)、各生产厂年中和年末集中检修任务中,建 设公司总体协调安排,各个保产维修车间在确保服务单位正常生产和检修的同时, 抽调人员参与到各个工程项目和检修施工中,有效调动了每个专业、每个检修人 员的检修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设备维护人员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现有设备保障模式的基础上细分专业,组建土建、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机加 工制造、机电设备安装、液压、起重、自动化控制、筑炉等专业技术施工队,掌 握高炉、转炉等大型冶炼设备安装检修,为生产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攀 成钢公司大规模连续生产要求,快速反应、全面保障;成为专业化的工程总承包 商是建设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维修资源集中为建设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通过维修资源集中,建设公司在施工技术力量上有了可靠的保证,有条件逐步细 分专业建立专业化施工队伍、开展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技术,进而提升建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3.2.3体制改革的效益分析专业化维修管理中生产企业不管检修,集中精力专攻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 产量和质量。检修单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有利于提高检修质量,有利于 提高工人、干部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和推广国内、外 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专业性强,有利于实现设备检修和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缩短检修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合理,检修质量高,检修后设备功能好,可靠性高,因此有利于降低成本。图3.1和3.2分别为先试行改革的线材和508扩管两厂07、08、09年的吨产品 日常维修费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进行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两厂的日 常维修费用持续降低,产品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而且,建设公司对外承接一定的业务,自营收入为攀成钢公司减轻了负担甚至带来部分利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莒 \1R、/,一、訾\ 1R、-,旺 糕疃暖 枢口暑 碰忆 营督08 09如加∞∞∞们∞0 07 08年份 图3.1线材厂吨产品日常维修费用Fig.3.1年份 图3.2 508扩管吨产品日常维修费用Fig.3.2 508 extension tube Factory ton cost ofroutine maintenanceWireFactory ton routinecostsmaintenance3.3深化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截止目前为止,攀成钢设备维修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除了电炉的 维修队伍未划拨以外,其他各二级生产单位和设备部下辖的诊断中心的维修力量 均已划拨到攀成钢建设公司,电炉厂也计划在年底前划拨完毕。虽然,攀成钢的 维修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但是决不能就此停下,公司接下来应研究的 是如何深化改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继续整合内部力量,完善相 关制度规范,进一步促进维修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这是改革的攻坚阶段。3-3.1从攀成钢公司的层面从攀成钢公司的层面,在已取得的专业化维修改革的成果上,继续完善相关体 制,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的推进设备维修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目前,推进设备维修体制改革,加强设备外委管理,提升设备保产维护管理水 平,攀成钢公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继续做好设备维修人员集中管理后的设备维护保产工作,明确双方职责与 权利,进一步细化承包工作内容,减少零星项目外委,完善保产单位的工作业绩 评价体系,开展承修方资质审查工作,形成准入及退出机制,提高维护单位的保 产能力及水平。积极培育专业维护检修技术力量,突出专业化优势,为保障生产、 降低费用提供专业支持。 ②加强维护单位组织机构建设,做好维护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维护单位和班组各项安全学习记录,结合工作业绩评价,建立维护单位安全劣迹 记录,建立安全否决和退出机制;维护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保产组织机构,稳定职 工队伍,建立用工人员档案,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未经生产厂许可不得随意32 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调动;强化维护单位的业务培训,开展设备点(巡)检工作,根据公司、生产厂管理 制度,结合所保产设备状况拟定相应管理制度,同时生产厂要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牵头作用,将维护单位纳入统一管理严格考核,严禁以包代管。 ③严格执行公司设备检修外委管理制度,加强设备修理项目的外委管理。加 强外委检修的计划性,坚持月度外委检修计划的申报制度,计划外项目必须专题 报告批准后实施,没有落实费用渠道的项目原则上不能安排实施;严格执行合同 分级审批制度,规范外委检修的合同管理;加强与审计监察部的工作联系,严格 审核外委施工工程量及费用:完善外委施工合同管理台帐,按规定及时签证并办理结算。④会同会计部做好维护人员划拨后保产费用的测算工作;项目所在单位根据 费用指标及保产现场情况,合理测算保产成本,并作为保产费洽谈的“主谈方”, 通过集体洽谈合理使用设备维护费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尝试将部分机组大中修施工费用纳入保产维护,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日常维护水平。⑤引进新鲜血液参与竞争。引进先进的维修企业参与攀成钢维修服务招投标, 通过有效的淘汰机制,使维修队伍不断进化。3.3.2从维修企业的层面攀成钢公司维修体制改革迈出了设备维修专业化改革的一大步,但是新的维 修公司组建以后,内部深入的体制改革进展比较缓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攀成 钢公司专业化维修改革继续深入改革发展的同时,作为其子公司的攀成钢建设公 司等维修企业如何从维护管理制度,维护结构队伍,人员管理机制等方面深化专 业化改革是目前的重点。 攀成钢公司进行维修力量集中试点以来,线材厂维修工段、周轧厂508机组 设备工段、周轧厂热扩机组机电工段等相继划入建设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①各生产单位迫于自身降成本的压力,将维护单位的承包费用压得非常低, 考核指标已失真,且考核非常严厉,保产维修单位完成指标压力非常大。 以线材厂为例(见表3.1),线材机组和三轧机组计划每班停机时间各只有8分 钟,从2006年4月.9月我公司线材维修车间指标完成情况看,仅5月份完成指 标,其它月份超计划工时较严重。 ②维修力量集中后,机电维修人员面临分流 1)工程建设和设备检修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一段时间内检修项目非常集 中,需要投入大量机电维修人员,而一段时间内检修任务量偏少,只需少量机电 维修人员。建设公司正式职工人数规模必须与所承担的业务量相适应,用工高峰 期只能采用其它用工形式予以弥补。维修力量集中后随着大规模人员划入,一旦3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没有充裕的业务量,富余职工将面临分流。‘ 2)保产维护承包与产量挂钩在生产单位生产稳定的情况下切实可行,但在生 产单位产量不稳定甚至待料停产时,设备维护单位只能通过参加检修或工程施工 维持职工收入稳定,如果没有足量的检修和建设项目,职工的收入和稳定将无法 保障。表3.1Table 3.12006年4月.9月线材维修车间指标完成情况The target complete status ofwire maintenance workshop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in 2006产量(t) 月份..线材机坌H(min) 计划停 机工时 实际停 机工时 超计划 工时 计划停 机工时三轧机组(min) 实际停 机工时 超计划 工时交库量3)责任公司因迁建或技改需求,部分机组规模压缩或关停,造成该单位机电 维修人员超员,部分人员面临分流。如周轧厂热扩机组改造搬迁后工艺流程缩短, 设备减少,现有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已超员;线材厂三轧机组可能面临关停,其机 电维护人员面临分流。 关于富余机电维修人员问题的探讨: 1)富余人员向主体单位分流,由责任公司组织培训后转岗。 机电维修人员转岗参与生产操作有利于设备稳定运行。 2)建设公司内部消化,富余人员向内部其它单位分流。 建设公司内部其它单位迫于成本压力,正式职工人员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接受富余人员能力非常有限。3)责任公司内部工程和检修任务向建设公司倾斜 责任公司在制定下一年度各生产单位检修计划时,将足量的检修任务直接委派 给建设公司,基本保障建设公司全年的业务量,对维持建设公司人员稳定起重要 作用;同时,建设公司统筹安排,检修项目提前介入,对人员调配、机具准备、 材料备件准备、预制件生产早作安排,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3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4)生产单位辅助工序外委 责任公司将各生产厂辅助工序生产外委,由建设公司组织生产,实行机操合一, 在无检修任务时,机电维修人员就是生产操作人员,在设备停产检修时,操作人 员抽调出来就是检修人员。目前精轧厂管坯带锯生产就是采用此种模式,由建设 公司负责管坯带锯的生产和日常维护,进行设备检修时,这部分生产人员就投入 检修施工。 攀成钢建设公司虽然是攀成钢公司的分子公司,但是具有独立的法人,现在也 是攀成钢公司最主要的一家维护服务单位,与其他维修企业一同参与攀成钢维修 业务的竞争。在攀成钢公司培育专业维护检修技术力量的大环境下,加强资源的 优化配置,从维护管理制度优化,维护队伍结构优化,人员管理机制优化入手, 积极发展,努力提高本单位的发展和业务素质并切实提高对发包企业的维护能力 和水平。在确保完成对攀成钢设备维修任务的前提下,逐步使维修队伍参与全川 乃至全国的设备维修市场竞争,以提高其生存能力,最终实现攀成钢设备维修市场化。35 4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4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维修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为保证高效率完成企业既定目标而建立的对资源组织 活动和实施活动过程进行控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任何维修管理模式的产生 都有其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直接形成维修管理模式的思想背景。如计划经济 环境下的设备管理的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 式等。维修管理模式的设置尤为重要,设备维修模式设置不当,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图4.1)。图4.1Fig.4.1维修管理模式不当带来的影响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l the impact of improper4.1攀成钢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20世纪50年 代的计划预修、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攀成钢的维修管 理发展也遵循这个路线。90年代以前,基本上采用计划检修模式,90年代中期开 始逐步引入点检定修制度。现在攀成钢采用的是事后维修(应急维修)、计划维修和 点检定修等维修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中,点检定修是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3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1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包括应急故障抢修和一般日常事后维修。 对于不能实行预防维修的,当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后,各二级单位调度室立 即通知本单位主管领导积极组织人员抢修,并向公司总调及设备主管部门汇报。 公司设备主管部门到事故现场经过认真了解,预测设备事故的级别。对一般设备 事故,由二级单位主管领导组织成立现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