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研,我该为以后工作多年考研准备时间做什么准备

大三了,不准备考研应该做什么? - 知乎180被浏览26694分享邀请回答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如今大三准备考研完全进去不了状态我该怎么办?
如今大三准备考研完全进去不了状态我该怎么办?
1、关于考研的意义。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我持积极态度。考研适合什么人,有学术梦想的当然算一小部分,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大概只有10%的研究生会最终选择读博。对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的最大意义是作为你找个好工作的跳板。身为88年、工作5年重返学校的大叔,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的就业市场真的是很烂很烂,前所未有的烂,除了创业公司近来有井喷趋势推荐有冲劲、肯拼命同时本科学校不差的少年拼一拼以外,在学校多呆几年等市场好了再去找工作可以帮大家更有希望进一个好平台。所谓读研3年发现找工作时面试你的是自己的同学的神话只适合就业市场好的情况,现在渣渣的就业环境下工作3年更有可能是浪费3年(当然,这一结论不适合985高校毕业、本身素质就比较出色的同学)。上班这些事,30岁以前卖的都是自己的潜力,而别人判断你潜力的指标不是你的年龄,而是你毕业几年。光推迟就业,让自己有个名正言顺地理由可以在学校多呆几年,等待自己的知识阅历自然增长,同时也是等待就业市场的自然转暖,然后再去上班,光是这样的目的,读研就是一个不亏的生意。故,回答很多同学”拖鞋哥我感觉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不适合考研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迷茫,其实只不过是你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而已,而读研是一个可以增长你能力的方式,故,考吧!“。再用个简单粗暴点的标准分类:除985好少年和有明确就业目标的211少年,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读研都是一个绝对不亏的买卖。至于能不能读上,这个需要你们自己努力。(当然,我也不是说这两类学生不适合读研,只是这两类人的机会成本更高一些,是否考研、读研需要自己考虑。)2、关于择校。择校是大三阶段大家伙首先要考虑的一件事情。我们常说三跨,其实说的是考研择校时大家要面临的三个大的选择维度,地域、学校和专业。很多人考虑问题是反过来先定专业,再选学校,选定学校顺便把地域定了,这是不靠谱的,合适的做法是先选地域、再综合专业选定学校。地域可以塑造一个人,如果说本科的时候你们可以很傻很天真,选定研究生学校时你们务必要有”我愿意在这座城市生活十年以上“的觉悟。中国地域差别之大,在整个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线城市早就赶美超英,小山村的生活甚至能苦过非洲。美国学者验证过,越是专制的国家,越倾向于用尽所有资源讨好首都及一线城市居民,故而大家在规划未来生活时,帝都魔都是一个档次,广东深圳是一个档次,沿海旅游目的地城市(杭州、厦门等)和各省省会是一个档次。我的建议是大家综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野心在北上广深及出生省份的省会城市中二选一,家庭条件好的优先选择出生省份,条件一般的优先选择北上广深。尽量不要出现你一东北人跑山东去念大学(举例),毕业后,回家吧,自己3年积累的人脉都没用了;不回家吧,二线城市机会不多,家里积累几十年的人脉又用不上,心塞。然后的话,专业主要还是看兴趣,尽量想想,如果不想读博的话请避开哲学这样的超级冷门专业就行了。学校的话,我的建议是野心一定要大,如果选择省会城市,请直接报考本省最好的学校,如果选择北上广,则要量力而行,可以考虑各种无冕之王。不要说自己基础差,考研这件事,最大的基础是你有多少准备时间,大三开始准备,到9月份以前都可以被认为是积累基础的阶段,半年时间足够抹平你和所谓”基础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起点差距。说白了,报考”相对容易“的学校,你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放松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未必就大于你上手直接冲着34所拼命。我认识一位3战二线城市师范学院的研友,复习3年政治还是裸考,也真的是蛮拼的。3、关于迷茫和焦虑。23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年纪,却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迷茫的年纪。在这个阶段你们有太多的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就意味着痛苦,你们的迷茫就来自于此。大学毕业,你们将第一次作为一个成年人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而从小到大你们又听了太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废话,听了太多毕业5年决定人生的神话,对马上成功的渴望决定了你们的焦虑。但是有选择肯定不是坏事,那种让谁谁谁帮我做决定的想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面对这样的迷茫与焦虑,我希望你们不要逃避,换个思路即我是幸福的,我的一切不安都是因为我还有得选。另外我想用用一句歌词给大家一点有关减缓焦虑的小TIPS: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或者用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说,最近3年,远离父母。现在的你们处在一个”焦虑场“,除了你们自己外,你们的同学、你们的父母,有大把的人甚至于比你们更加焦虑,而这种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全世界父母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把儿女作为实现自己心愿的的希望,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所要面对的东西,他们很难了解,他们知道的,只是一个个被修饰过的属于别人家孩子的神话。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但这样的好是不是你们想要的,或者说他们认定的好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的时代,他们并不清楚。和父母充足的沟通是好的,但是最亲密人的焦虑会对你们产生最大的影响。回首我的23岁,我母亲无数次强调她”考虑我的前程问题考虑得几天睡不着觉,半夜偷偷起来哭“,但是在我看来,我在那些年最大的压力在于说服我母亲对我当时的状态放心,更不用说我之所以现在会回到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第四年因为母上的压力让从一家我从只有7个人跟到公司拿了1200万风投并在2年后的现在已经在考虑冲击上市问题的公司的辞职回到老家,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调整好状态。4、关于考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正能量。考研这件事,说难真的不难,如果你能全程保持一个过得去的复习状态,坚持下去,考虑你们从大三开始准备,基本上哪怕不过,离目标院校的距离也不会多于10分,但是每年都有大把的小伙伴在备考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放弃治疗,为什么,正能量不够。当然,用正能量这个词语有点不那么恰当,但是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语。增加正能量这事,不是要你去读大量的鸡汤,而是让你尽量避开那些会”消耗“你的东西。比如呢?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day by day的过高目标,然后每天都在后悔自己没有做到什么事情;比如说学习时间表不固定,到自习室第一件事就是纠结今天看什么;再比如,生活安排上不固定,纠结”中午吃什么“和“今天穿什么衣服”的对正能量的消耗并不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少;还有一群没有目标,女的没事逛街,男的天天LOL的舍友,友情很重要,但是未来更重要;当然,更可怕的是考研中男女朋友分手,这个简直是天灾人祸了,所以,没开始一段感情的少男少女们,请不要轻易开始。我只推荐各种封闭式考研培训班,环境好确实能很好提升复习效果。其他的,所谓的保过只是文字游戏,专业课一对一的质量绝对比不上一个关系好的学长。————————我是宣布答主在卖萌这个事实的分界线——————————————下面我们开始聊干货。英语篇:如果你每周只有2个可以全心复习的下午,请都给英语。专业课/政治在这个阶段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够鸟。当然,因为新闻传播学不考数学,所以要考数学的小伙伴请自己调整。这个阶段的英语复习,不要求多、求进度,但是需要你尽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搞懂。所谓的所有东西是什么?词汇、语法、语感、老师的奇葩出题思路,排名有先后。很多经验贴都在说考研英语的出题思路奇葩,其实那只是你们习惯了四六级那样只需要找到信息点就能得分的脑缺考试方式而已。其实只要你能真正把文章读懂,所谓奇葩出题思路根本不会对你们产生影响。想偷工减料地通过研究出题思路而不是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方式去达到考研高分的目的,只适合9月开始准备、最高目标是55分的小伙伴。我们是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的正规军好吗,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各种秘诀是到了10月11月复习情况一塌糊涂甚至怕过不了国家线的孩子应该关心的,你们现在需要的是努力提高自己读文章的能力。其他专业的童鞋是不知道我们考新传专业的少年的苦啊,国家线就是350起步好吗,专业课老师没事压分北大进复试少年的专业课平均分不足210你们敢信,英语政治总分没有130+就是来玩票的好不,可能上70分需要基础但是所有大三就开始准备的、不考数学的少年都起码应该以65作为自己的目标。想拿高分,就要一板一眼,在最考试阶段打下最好的基础。当然,歪国人的脑子确实很直线,不像咱们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人喜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什么的,考研的考法才能真正表示你读懂文章。什么,你想吐槽让老外做考研英语他们也就是40分水平?那是因为在中国的老外有很大一部分是loser,考研的文章最多的来自经济学人,本来就是一本介于学术和大众之间的杂志,国内老外的水平看不懂太正常不过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切实提高自己读文章的能力。我的建议是,做真题,认真做真题,扣到每一个细节做真题。做完了,顺便翻译一下。嗯,翻译完了,顺便背一背。嗯,背熟了,顺便默写一下。嗯,不能再顺便了,不然你们要崩溃了。一定会有人想说,你一定是在逗我,哪有地球人这么准备考研的,这么玩到考试以前我都别想把真题过一遍。呵呵,我又木有叫你全这么搞。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那怎么彻底搞懂呢。首先,是做一遍,是个人都会,就是做完不要对答案,不然你们会心理崩溃的。开始的时候,5个选项能有2个有把握的,你们就算基础不错了,反正,不是重点。然后,翻译一遍,全文,翻译,写下来。我二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买英语书(一战买的英语书丢了),就是在网上下了历年真题,单面打印,一边是题目,一边是我自己的翻译。翻译有很多好处,其中一点就在于你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逼自己把一篇文章的所有细节都看懂。很多时候你看看得七七八八的句子,真翻译下来你们会觉得很难,特别是强迫自己要作到信达雅,那难度更是蹭蹭往上涨。不要觉得这个简单,我实践下来,前期5小时能搞定一篇翻译都算基础相当好的了,大家甚至可以考虑两天翻一篇文章。慢不怕,前期慢是为了以后快。当然,如果你语法基础较差,翻了3-4篇文章感觉压力比较大的话,可以停下来先用几天找个最薄的语法书来围观一下。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单词另外抄个小本本没事拿出来背是必须的。每天早上起床把这周翻译的文章拿出来读一读也是绝对有必要的,前面说要背,是有点夸张了,不过如果可能我希望你能尽量背出其中5篇以上的文章,按半个月一篇来算,这个任务绝对不算高。至于背的标准,对照中文解释,能把文章再还原出来,做到这个程度,哪怕只有5篇,你会发现你的英语能力会产生质变。当然,偶尔泛读一些东西也会有点帮助,可能每周两篇吧,内容可以考虑从张健的150篇里选择,当然我觉得其实几本书都差不多,别在乎对错,重要的是让自己额外读一些东西。政治篇:这一段先说方法吧:找一套去年各大机构的考研音频,做逛淘宝、看小说、lol、跑步等各种事情的时候,当背景音乐听听,目标是暑假前把主流机构的音频都听一遍。很多人一定会说,大三要开始准备政治?你一定是在逗我。好吧,我承认,我自己的政治是等到出大纲才开始准备的,但是大三用一些零碎时间稍微让自己对政治有点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而这个帮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在时间最宝贵的暑假完全不会因为不了解纠结政治的问题,让考研中最痛苦的两个时间段之一的9月份(另一个时间段是11月底,12月初,你们走到那个阶段自己然就知道了)可以心安理得的不用看政治。反正这样的准备方式并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我们都知道大三不可能进入全力准备的状态的,休闲时间是大把大把的,只要你们把三分一的休闲时间拿来顺便听这个估计你们都能把主流机构的视频听2轮。早点准备,对政治有个概念,能潜移默化的知道点对立统一什么的,到时候10月初开始复习你们会感觉非常easy,顺便也避开了很多考研人在9月初苦等大纲的焦虑带来的负能量。而且,听过几大机构的视频你在正式复习的时候可以知道哪家的复习方式更适合自己,这也算是个额外收获吧。PS: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机构以后,也确定要用机构的视频复习以后(其实大部分情况自己看大纲解析+做题也差不多了)同时经济压力上不太大的话,还是报个视频班吧。毕竟后期寻找免费资源也是需要花掉很多时间成本的,而且谁知道找不找的到,机构要做版权保护也是天经地义的。另外,特别到最需要视频资源的12月(各种点题班还是很靠谱的),各种论坛上那是满满的负能量啊,能不上尽量不上,除非你是去倾吐负能量的。。。。另外,这人比较迷信,总觉得伤人品的事情,能不做尽量不做,话说我考研那年还特别斋戒沐浴送走了2小时山路送了1000张赞颂文昌帝君(文财神)的传单到家附近一个寺庙里帮朋友还愿呢。专业课篇:终于又到了专业课篇了。为什么要说又,这一段码了1500+字也不知道是我操作错误还是知乎的问题丢了,哭晕在厕所。因为专业课是相对个性化的东西,所以这部分主要针对新传考生,但是我相信对所有文科类的专业课复习都很有帮助,不过理科工科的兄弟们,拖鞋哥这就爱莫能助了。首先,列举两个拖鞋哥老碰到人问却非常不喜欢回答的问题:1、怎么我看/背专业课,看完就忘啊;2、我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是重点啊。这确实是2个很普遍的问题,但也是两个很low的问题,我表示从这个帖子发表以后,看到这两个问题我一概不回答,表吐槽我高冷,实在是两个没有营养的问题被反复问简直……。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你们不会学习,或者说学习方法有问题。在考研专业课复习中有哪些必须改变的学习方法? - 考研咨询提取一下主要信息:1、边看边背是一种很low的阅读方法;2、我们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而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3、文科不需要做题?才怪!考虑本文的读者设定是大三考研党,我们这里只聊阅读方法。请大家记住我的话:背诵是理解的最大敌人。一定有人要说,拖鞋哥你这不对吧,我们从小就知道文科就是背背背。边去,你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太深,已经产生斯德哥尔摩效应了。高中的时候我们是用3年时间背那么十来本书,因为时间跨度实在太长,所以为了保持稳定的效果,老师只能提倡你们在理解的前提下背诵。但是考研我们是用半年搞定十来本甚至更多的专业课书,光想着背背背,你当你和段誉一样过目不忘?顺便再批评下老想知道什么是重点的少年,我再强调一遍,我们是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的正规军好吗,别老想着偷工减料行不,大三和暑假就是个打基础的阶段,找重点那是9月左右才突然想起要考研拼老命的办法,你大三找什么重点?为什么背诵是理解的敌人?首先我们要聊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真正知道啥是啥,在生活中能怎么应用,看人记者偷拍姚贝娜能想起新闻伦理,看武大头能想起媒介管制和第三人效果。好吧,这么说你们可能不理解,因为我也还没有参透这个“最终问题”,但是我还真就知道什么是背诵。来,先做个心理测试:请回忆李白(木有错,就是那个让高力士给他脱鞋的唐代大湿人)的《静月思》的第三句是什么。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你们的回忆过程一定是“床前明月光……”,而且还是默念的。为神马,这涉及到人脑这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据说,人类能记住的最长的单个信息是8-12个音节,经过特殊训练可以提高,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没经过特殊训练。那我们是怎么记住《静月思》的呢,其实我们是分别记住了4个片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后通过这4个片段的相互联系”编码“了自己的记忆。所以为什么我们说记得熟要说”倒背如流“?因为不按音节顺序背诵是反人类的啊。(不然你试试倒过来背你自己的手机号,就知道木有关联的数字是多么地难背)但是,但是,但是,这样的背诵过程,你记住的不是意思,而是读音,以及读音与读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背诵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它的作用是在你对知识的有了充足的理解以后,在11、12月集中拼一下,保证答题时表述的规范,但是除了像《静月思》这样从小就开始背(人类的机械记忆能力从12岁开始就逐渐退化)的东西,这样读音与读音之间的联系能在人脑中持续多久呢?这一块我木有找到科学数据(好吧,是懒癌,不想查),但是研究记忆的科学家们研究学习方法有效性时一般以”两周后你还能记住百分之多少“为衡量标准,而相关研究结论一般不超过50%。想象下,现在离考研还有多少个两周,你纯粹靠背的东西,到时候能剩下多少……除了忘得快以外,上手就背还有什么别的缺点吗?怎么可能没有,这种感觉根本停不下来,狠狠地扎你们的伤口吧,我要彻底摧毁你们对过去复习方法的信仰,扎得越疼你们才越可能改啊~上手就背的另外一个坏处就是,影响理解。当然了,没事老想着背,对书的完整逻辑(我更喜欢说剧情,其实哪怕教材也是有剧情的)的关注就直接变成了对读音和读音关系的关注了,怎么能不影响理解。或者这么说,你们因为太想把东西背下来,以至于把你们平时以段位单位理解文章的方式变成了以句为单位的背诵过程,每一句话对你们来说都变成了割裂的音节,能充分理解就奇怪了。另外,因为背是痛苦的,背的过程就会琢磨着玩意是不是重点,一本逻辑完整的书就愣是被你们看成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且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会被遗漏。更可怕的,在于疲劳感的积累,背一两个月是可以的,背9个月,这日子还有办法过吗?不是你们不努力,实在是只要你们是人类这种方法就不靠谱有木有。还有更可怕的呢,因为背诵是机械的,但是老师出题和你们答题却是灵活的,往往是老师调整了下表述你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答题了。或者,哪怕答出来了,知识点和题目之间的关系也会显得非常牵强,想拿高分,呵呵~顺便提醒大家,大三阶段千万不要做笔记,因为你们做不出靠谱的笔记,原因请见上面聊到的经验贴。大三是个打基础的阶段,你们现在做笔记唯一能做的就是抄书,而抄书同样会让你陷入和背诵差不多的问题。你们以后会看到很多强调靠做笔记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但我负责任地说大三阶段做笔记纯属浪费时间,暑假做笔记也只适合一部分人,可能9月开始做笔记比较靠谱,但是可能也就是对蓝色性格的人,或者是性格中混杂有蓝色因素的黄色性格,而这两种性格本来就是考研成功率比较高的两类人。这两种人在做笔记这事上又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嗯,毁你们三观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该上硬货了——大三应该怎么复习考研专业课。我为你们规划的,大三用于专业课的时间是每周12小时,如果可能,最好能有16个小时。这个阶段你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泛读建立自己对专业课的基本概念。还记得你读起来最舒服、回忆起来最深刻的一本书是什么吗,对于我而言是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天龙八部》和郭小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竟然有这么少女的时候)。回想你们读真正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任何书,你会发现你读的时候绝对是没有把书背下来的动机,但是偏偏看完你起码能记住大致的清洁和很多精彩的细节。是的,这就是你们这个阶段应该有的读书心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纯粹为了看书而看书。其实如果你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哪怕教材也有它的“剧情”,或者说,逻辑结构,这个阶段看书就是一个抓逻辑结构的过程。在大三阶段,你们需要尽量提高自己的看书速度,因为这一段你们复习时间还比较零散,只有看得快你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书的逻辑结构。我个人的经验是,按我现在雷打不动一天2.5小时的阅读时间,任何一本书我只要4天看不完就永远看不完了,因为真的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这个阶段你应该看什么呢?首先,把你们学校的指定参考书看一遍,没有指定参考书的请去翻下自己学校学长开的书单,基本都靠谱。另外就是阅读顺序安排上,建议先翻实务书,读起来会更舒服。如果学长在同一个主题下推荐了几本书,尽量把引进版教材放在后面看,中国人写的书其实更适合考试,也更适合入门。说老外写的书好懂的,那说的是专著,教材这玩意为了追求全面性必然会在逻辑的一贯性上做出牺牲。这个阶段要注意看书的速度,一周一本不能再少了,慢了说明你们要不就是看书的时候走神了,要不就是你们又陷入背诵或者抠细节的怪圈了,当然,能做到2周3本是再好不过的了。然后是,多看点和专业相关的书。有一种理论说,想学好英语,光听伦敦音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普遍地去听爱尔兰口音、荷兰口音甚至阿三口音,N种不同的表述可以加深你对读音的理解。其实专业课更是这样的,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学者手里,表述在大方向相同的前提下是会有比较多的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多看看同类书,拓展阅读面反而能帮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那,这个阶段你们应该看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推荐:1、读一些专业通识类的书。这里我推荐陈力丹老师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4》和一本现在市场上应该已经卖断货了、但图书馆应该能找到的《媒介25讲》,两者二选一。2、特别推荐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这是一本由陈力丹教授口述整理成的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有晦涩的语言文字,只有让人快乐阅读而倍感受益匪浅的喜悦,也只有陈老师这样真正大大师才能做到这样的举重若轻。推荐跨专业的同学把这本书当作自己读的第一本专业书,本专业的同学也不妨看看,写得真的很棒。而且,陈力丹老师在这本书里体现出来的逻辑超级完整、口语与学术语言混用的表达方式非常适合考研答题。这本书不是厦大的指定教材,却是我在考试前看的最后一本书,你们能明白我对这书的推崇?3、同一个主题的书,如果有可能,尽量起码除了学校的指定参考书外,再自己加一本。比如如果你们学校推荐的是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概论》,那你不妨翻阅一下胡正荣老师的《传播学总论》和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郭老的书是经典,经典在简洁明快,但是缺点则是过于追求简洁,很多地方没有表述清楚,同时郭老是留日出身,在语言表述的习惯上其实和国内主流的留英美的学者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给大家推荐的《传播学总论》和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都是比较规范的美式表达,特别是刘海龙老师的书,写得真的棒棒的。而学习指定胡老师的《传播学总论》或者戴元光老师的《传播学通论》的少年,我则推荐大家搭配阅读陈力丹老师(我到底是有多爱陈力丹啊)的《传播学纲要》,胡老爷子的书相对有点晦涩和整体结构混乱,而陈力丹老师的《纲要》的突出优点正在于深入浅出,两本混搭效果会很好。另外,如果你们报考的是北大、武大、人大这样“逼格较高”的学校,斯坦利巴兰的《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推荐必读。同样的,如果你们学校推荐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导论》,那我建议你参考下谢金文老师的同名书籍《传播学导论》。考新闻史的同学,除了主流的方汉奇和黄瑚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外,我强烈推荐陈昌凤老师的《中国新闻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一书的2007版,这本书真的棒棒的。注意不要买09版,虽然内容也大同小异,但09版为了追求作为教材的完备性,补足了很多可以被省略掉的信息,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了07版的简洁明快。4、读一些经典的序言。是的,只看序言,不看正文。一般而言,老外写专著总喜欢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放在序言里,很多中国翻译者也喜欢提取关键信息用于作序。考研准备的时间毕竟有限,读全文太不现实了,所以推荐大家读点序。针对新传的小伙伴,以下是我五星推荐的几本书的序言:1、《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波兹曼;2、《麦克卢汉精粹》;3、《乌合之众》;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罗杰斯;5、《新闻社会学》,舒德森;6、《舆论学》,李普曼;7、《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8、《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9、《大数据》,涂子沛……大概就是这些,读书少,没看过的不敢和大家推荐(好吧,我又装逼了,但是你们是没看过我那些恨不得一天在图书馆呆8小时的室友啊。5、读点学术杂志。基本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有自己办的杂志的话,看自己学校的杂志。没有的话,我推荐《人大复印资料》《新闻版》和《国际新闻界》,不需要多,每个月拿一个下午出来,选一本杂志,翻翻目录,看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就够了。另外,想了解更多关于保研&清华相关的问题,添加研姐的微信,帮你锁定目标院校、找师兄师姐、找考研真题、院校录取比;还有名师一对一免费答疑解惑哦~美丽可爱研姐:kbkc4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提供考试资讯,帮助大家进行备考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四不考研该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