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事思想家 在什么战役打败马其顿方阵vs秦军

什么是马其顿方阵?
什么是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步兵方阵是传统希腊步兵方阵的继续,也比典型的希腊方阵更有战斗力.方阵步兵使用4-5米的长矛,可以在对手的长矛够不到自己的时候杀伤对手.方阵纵深16人,比古希腊方阵深一倍,但是队形不那么密集,留下空隙,所以机动性比传统方阵要好.前4或5排士兵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长矛有的向前倾斜,有的垂直.马其顿还很重视轻步兵,因为通常情况下,方阵重步兵是进攻发起的基地和防御中枢,骑兵近卫军是突击力量,骑兵的速度一定快于方阵运动速度,那么两者之间就一定出现空洞,这个弱点就要由轻步兵来掩护.轻步兵也有盔甲,只是稍轻,矛稍短,但是盾更大,作战时部署在右翼骑兵近卫军背后,当骑兵发起冲锋以后,就在骑兵和方阵之间展开形成一个机动枢纽.因此,马其顿方阵不是步兵单一兵种的作战方式,而是步、骑协同作战,由于“伴随骑兵”的加入,其战斗力、机动性和冲击力都高于希腊方阵.
与《什么是马其顿方阵?》相关的作业问题
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在满编的情况下)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
如果是单方阵攻击,罗马方阵攻击前投掷标枪,会给马其顿带来一定损失.但方阵对接后,马其顿的长矛会像羊肉串一样扎穿拿着短剑的罗马方阵.马其顿方阵最大弱点就是侧翼,无法对抗侧翼短兵器机动攻击.所以说,单方阵,马其顿胜,多方阵兵种攻击,罗马胜.不过,再怎么强悍,怎比得了我中华军队.秦朝军队,唐朝军队,大汉军队.哪个不是灭他们的
“中国古代”的时间和地域跨度太大,不好说.假如蒙元时期的蒙古铁骑或大明神机营碰到他们,那一定是惨不忍睹.匈奴王阿提拉评价罗马军团:“马蹄踏起的尘土就能把他们掀到盾牌后面去.关键是罗马和马其顿都已是历史,中国永世长存!
希腊长枪方阵的优势是具有很强的正面攻击性,用绵长的正面防线稳定战线,以骑兵进行机动打击是马其顿军团的特点,但是希腊的骑兵战斗力非常有限,没有盾牌和头盔,近战的攻击力和持久性都不强,无法完成机动攻击的重任.长枪部队行动过慢,无论是作战转向还是追击战总是跟不上节奏,侧面防护太弱,总的来说很笨拙.自公元前333年的伊萨斯之战
马其顿方阵是早期的步兵方阵.唐朝陌刀阵是一种靠步兵抵御骑兵冲击的战阵.二者没有可比性.骑兵和步兵,跟本就不是一个体系.如果非要见个高低的话,可以从两者的战斗力比较.这个肯定是陌刀阵!开玩笑,能正面硬捍骑兵的步兵古往今来也只有唐朝的陌刀阵!也就只有无比繁盛的大唐帝国会有那种财力去把步兵装备成骑兵克星.要知道,骑兵比步兵强
我想,那个方阵是对付骑兵用的利用骑兵的冲击惯性,对冲击本方阵的骑兵造成杀伤.因为楼主也提到,枪很重,方阵的机动性大大降低,所以这样的方阵的作用就是在军队大阵前,对敌方骑兵造成冲击阻碍.(因为就算骑兵不会傻到往上撞,也会绕开从而减缓冲击速度.)
有的,像斯巴达、雅典、底比斯等城邦都有较强的步兵方阵马其顿方阵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亚历山大之父)根据自己年轻时在希腊各城邦学习时获得的知识结合马其顿本国国情创立的腓力二世曾师从于底比斯的伊巴密浓达,此人创造的斜线战术打败了在当时希腊地区拥有最强陆军的斯巴达人,讽刺的是,数十年后,腓力二世靠着从老师那学来的斜线战术打败
秦军一直都只停留在传说中,没有具体的史料表明秦军的真实战力,只能大致的估算.秦军的战力应该和汉武帝时的汉军战力相当,毕竟汉军北击匈奴是在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实现的,而秦是在统一之初就以步兵北却匈奴三百余里.而被汉军击败的匈奴残部可以还无阻碍的杀入西欧腹地,说明至少当时的汉军实力应该高于同时期的罗马军队.而罗马军队总的来说,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古代战争同现代战争一样,战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马拉松之战希腊人之所以大胜波斯人,主要就是在战术上占了上风. 正规常备兵:数量较多,
如果你说的是后排武器朝上拿着的话.一是因为位置太靠后,就算平放拿着也就到第一排的人身边的长度,即刺不到前面的敌人又妨碍自己人行军,完全没有意义了;二是那些位置不近不远的,比如第四排到第二排,有时候他们会把长矛靠在第一排的肩上前进,这主要是步兵阵对抗骑兵的策略:第一排平放的长矛刺穿马屁的胸膛,第二排放置在第一排肩上的高度
正面无敌,两翼和背后等于肉块要图请去玩"罗马全面战争"
匈奴横扫欧洲世,罗马教皇出面调解,结局呢,汉武帝灭匈奴,你说谁厉害.更何况西汉已经由丝绸之路得到了炼钢的技术,汉武帝还鼓励民间养优良马匹,所以西汉最得意的就是骑兵,用步兵打骑兵你说可能赢吗
中亚只是这三个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这一地区归属应该是: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西王朝——帕提亚帝国——波斯萨珊王朝/印度贵霜王朝——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吐蕃王朝——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乌兹别克王朝——俄罗斯帝国.另外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分裂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
马其顿王国(前5世纪~前2世纪)Macedonian,Kingdom of 【注音】mǎ qí/jī dùn/dú wáng guó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但马其顿王
  马其顿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地区.马其顿地区包括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地区,以及保加利亚的西南角.马其顿共和国自立国以来,一般简称为“马其顿”,但马其顿共和国和马其顿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腊方面认为“马其顿”是希
公元前168年,罗马军团在皮德纳会战中击溃了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分解为四个行省,让今天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骄傲的古代马其顿的历史就此结束.
追击罗马人的时候马其顿方阵乱了,被罗马人反过来干了,以后就再也没机会雄起了
马其顿王国 马其顿王国(前5世纪~前2世纪)Macedonian,Kingdom of 【注音】mǎ qí/jī dùn/dú wáng guó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泛希腊时期”.既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46年.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塞拉西亚会战:马其顿萨里沙长矛与斯巴达超长枪的对决
公元前222年夏季,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城市塞拉西亚郊外。卡利科斯声嘶力竭地向且战且退的部下呼喊着。他的努力连同和号手发出的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几乎一起无影无踪。作为著名的马其顿军事贵族,卡利科斯的家族为国王贡献了3个从军的儿子,其中两个参加了塞拉西亚会战。▲亚历山大时期的“步行伙友”方阵部队,在行军时他们将萨里沙长矛拆为两截方便携带而现在,作为一名方阵军官,指挥一个马其顿“白盾团”(Leucaspides)营队的卡利科斯,正在面临他最大的危机。由于斯巴达人给予的巨大压力,他的二百多名士兵裹挟在整个局部战线上的超过五千人之中,正在被数目不占优势的敌人居高临下一步步地逼退。他们所面对的是曾是斯巴达的奴隶“黑劳士”、现今被解放作为士兵的自由民阶级。后者抛弃了斯巴达人传统的2~3米长枪,换装了长度达到5~6米的萨里沙超长枪,同样以马其顿方阵的方式作战。于是卡利科斯和他最为根正苗红的马其顿方阵士兵们,正在被一群仿效他们的敌手逐渐打败。▲考古发现的萨里沙长矛矛头实物马其顿方阵这一作战形式的出现要追溯到腓力二世时期。这位马其顿的中兴之主曾经一度到希腊军事强邦底比斯充当人质。归国后深受底比斯军事思想影响的他把萨里沙长矛交给士兵们,以马其顿王国的自耕农为人力基础组建了方阵部队。相比希腊传统的重装步兵,这些士兵更加依靠集体的力量作战。萨里沙长矛太长,即使山茱萸木制成的枪杆坚实耐用,士兵们还是发现平举的长矛由于自身的重量产生了弯曲。使用者甚至需要适度斜举长枪,才能够使枪尖处基本保持水平。同样士兵难以轻松地挥舞长矛,双手持矛才能勉强使萨里沙完成刺击的动作。由于腾不出手持盾,方阵长枪兵的盾牌尺寸较小(直径在60~70厘米左右),并且悬挂在脖子上,再利用挂绳和把手固定。在标准密度的方阵中,每隔90厘米就有一名方阵士兵,他们在战斗时侧身半蹲,左脚在前,双手持矛。而他们的盾牌则挂在脖子上,为了解放双手,盾牌采用了类似重装步兵盾牌的缩小版,用把手和绳索固定。▲皮洛士,皮洛士时期的希腊化军队继承了对骑兵预备队的重视,但到塞拉西亚会战时期,由于骑兵的退化,更多战术角色被迫由步兵承担马其顿式方阵拥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最大的单位是一两千人的方阵团(或者稍小的千人队),基干战术单元则是256人左右的方阵营队最基本的编制是被称为16人队或十人队的单位。马其顿方阵最标准的战斗队形采取16排纵深,因此一个16人队中的士兵刚好组成方阵中的一个纵列。以16排16列的方块阵形组成的方阵营队则是战场上最基干的、拥有独立指挥班子的战术单位,大量方阵营队横向排列组成马其顿方阵连贯绵密的战线。塞拉西亚会战的发生距离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惊艳亮相已经过去了超过一个世纪。卡利科斯当然无心感叹和骄傲于这种作战方式传播四方,他的部队依旧在狼狈的后退。塞拉西亚战场的地形大致划分为两个部分,战场的两翼分别是厄阿斯和奥林匹斯两座高地。两座山地之间存在狭长的谷地,在这块谷地中是一条关键的主干道路。出于阻止联军进入拉柯尼亚的企图,斯巴达军队在这里占领了防御阵地。 卡利科斯的方阵营队就位于战场左翼的奥林匹斯山下。马其顿和亚该亚同盟组成的联军在战场的两个高地前开始了仰攻,与右翼进展的顺利不同,左翼的进攻开始后不久就被逐步击退。▲&塞拉西亚会战部署,塞拉西亚会战几乎是斯巴达恢复往日荣光的最后一次努力,此后斯巴达公民兵体系趋于崩溃反击的斯巴达方阵冲下了高地,而马其顿人被赶到了攻击发起的平地上。指挥着这次反击的斯巴达国王克里奥米尼斯三世兴高采烈,在他看来,局势有望扭转。而卡利科斯依旧在尽全力试图阻止战线的后退。随着从高地向下一鼓作气的冲劲消耗殆尽,斯巴达王和他的部队暂时停下脚步,重整方阵的队形。每个方阵营队左前方的军官和方阵团的督战官正在大呼小叫地命令部下整队。趁这一短暂的空隙,卡利科斯和其它马其顿军官得以重整混乱不堪的战线,准备重新发动攻击。差不多在马其顿左翼的进攻回到原点时,塞拉西亚战场中部的谷地里,一场两军骑兵之间的战斗分出了胜负。人数多了一倍的马其顿-亚该亚联军骑兵击溃了斯巴达对手,把斯巴达两军切成两半。被孤立的斯巴达左翼在厄阿斯山上已经陷入包围,在不久之后即将全军覆没。这样的局面也促成了斯巴达右翼进攻的停止。卡利科斯并不知道,中央骑兵交战的过程中,他在马其顿骑兵中服役的哥哥莱森阵亡了。处在战线左翼的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一直关注着整个局势。在斯巴达仅剩的右翼冲到奥林匹斯山下进退不能时,他安排了针对他们的第二次进攻。完成重整的马其顿左翼方阵重新开始前进,而在中央和右翼得胜的部队转而攻击斯巴达人的侧后。在方阵团的旗手和号手发布信号后,卡利科斯和他的营队开始了第二轮进攻,两支马其顿式方阵之间的交战注定是漫长而血腥的。双方方阵互相靠近的过程中,两军都投入了雇佣军。这些轻步兵互相投射标枪,试图骚扰对方的队形和士气,并努力保护己方的重步兵。随后,双方的第一排方阵士兵进入攻击范围,起先攻击动作往往显得谨慎而缓慢。随着后排的士兵逐渐加入战斗,长矛和盾牌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双方的阵线也开始混乱起来。从克里奥米尼斯的所处的位置并无法看到自己的部队遭到了来自侧后的攻击。但他可以清楚地发现远处厄阿斯山上的斯巴达守军已经彻底消失。这时他大概意识到了自己的结局。在他发动第一次反冲击之前,他已经看到厄阿斯山上的斯巴达左翼遭到包围。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当时国王向在那里左翼指挥作战的弟弟优克莱达斯遥呼,让他面对战败的现实,并鼓励他以斯巴达的传统勇敢地迎接死亡,用最后的奋战赢得荣誉和斯巴达人的歌颂。现在,这句话对他自己而言也适用。不断有箭矢从厄阿斯山上飞射下来,马其顿军队中的克里特弓箭手在那里占领了阵地。由于射击距离过远,这些箭支不足以穿透金属胸甲,但方阵部队中拥有这样保护的只有军官和少数几排老兵,更多的人身穿廉价的亚麻和皮革胸甲。在萨里沙长枪的尾端配有用来配重或者固定于地面的蜥蜴锥。一旦长枪折断,利用这一端还能继续作战。对于许多习惯于古典重装步兵作战方式的斯巴达人来说,他们都更适应于反手持握较短的半截萨里沙长矛作战。一名斯巴达士兵的长矛在肉搏中折断了,他反过手来挥舞着长矛的后半截冲向卡利科斯,后者闪身躲过一记刺杀。蜥蜴锥的边缘稍稍划破了胸甲的亚麻覆层,但对内衬的金属板无可奈何。卡利科斯迅速用盾牌格开长矛,挥动手中的反曲剑,猛地劈向抢入怀中的对手。斯巴达人头顶的皮鲁斯锥形头盔挡不住这一击,他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斯巴达盾牌纹饰,斯巴达人盾牌上的”λ”代表斯巴达的另一名称拉栖地蒙,这一不起眼的细节代表体现了斯巴达在希腊城邦间处在军队组织正规化的前列:大部分希腊重装步兵在盾牌上涂上家徽,穿着配色各行其是,而斯巴达则较早统一了士兵的盾牌纹饰和装备式样越来越多的斯巴达士兵倒下,很快装备最精良的前列士兵损失殆尽了。马其顿人涌入崩溃在即的斯巴达方阵。失去了严密阵形的方阵任人宰割,而马其顿和亚该亚同盟的中央和右翼从侧后的进军则让斯巴达人最后的抵抗意志崩塌。几乎是一瞬间,卡利科斯当面的敌人在骚动中开始试图后退。当他怒吼着招呼部下前进时,一名倒地昏迷的斯巴达人苏醒过来,用匕首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对于马其顿和亚该亚同盟而言,这一天的会战是彻底胜利,两万人的敌军被彻底击败。6000名拥有各级公民权的斯巴达公民仅有包括国王克里奥米尼斯三世在内的两百人侥幸幸存下来。但对卡利科斯的家人而言光荣充满痛楚,这个军人贵族家族一天之内失去了两个儿子。▲莱森和卡利科斯兄弟,1942年在雷夫卡地亚的考古行动中发掘了莱森和卡利科斯兄弟的墓穴,陪葬的武器、铠甲为我们还原了两兄弟战死于塞拉西亚会战时的装束,右为卡利科斯塞拉西亚会战展示了公元前三世纪地中海世界中步兵作战的典型风貌,以及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的步兵战术成果。尽管在兵力上存在巨大劣势,但斯巴达军队并非必败无疑。他们作为防御者提前占据了有利地形,根据实战情况的发展,这次战败更应当归咎于不佳的协同与战前计划。 &当会战开始时,马其顿-亚该亚联军在右翼的进攻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山脚下的马其顿方阵作为正面的主力进行对厄阿斯山的仰攻。在各方阵营队之间的缝隙,机动性良好的伊利里亚步兵充当纽带掩护方阵侧面。方阵背后则有克里特弓箭手抛射箭矢压制山顶的斯巴达守军。最后,来自阿卡尼亚的轻步兵绕到高地的侧面进行夹击。当这次进攻开始时,在方阵周围掩护的部分伊利里亚部队进军过快暴露出了侧翼,使得斯巴达骑兵得以向他们进行冲击,但这样的企图被联军中部的骑兵、步兵混合部队所逐退。值得一提的是,中部的行动是由初出茅庐的亚该亚将军斐洛波门在未经允许下擅自实施的,由于勇于行事和准确的判断,他的抗命行为事后获得了称赞。反观斯巴达军队,他们则缺乏军队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和战前的详细预案。当厄阿斯山遭遇多面夹攻时,中央谷地的斯巴达骑兵一度抓到了出击的时机。但他们缺乏步兵的后援,逐渐被数量优势的敌军骑兵所压倒。在这段时间里,厄阿斯山上的斯巴达左翼坐拥大好战机,联军右翼各部行动脱节,他们本可趁此发动自上而下的冲击。可他们却熟视无睹, 坐视联军包围两个侧翼。最终,斯巴达方阵只能在失去地势优势且被包围的情况下进行绝望的最后抵抗。右翼的斯巴达方阵进行了成功的冲击,并且一度击退了当面的马其顿方阵和雇佣军轻步兵。但这次在左翼动摇时发动的攻势没有其它局部友军的配合。尽管一度逐退敌军,却白白让自己处于前出而孤立的位置上,最终招致同样被围歼的结局。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杨英杰。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号:LBQYJS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十八般兵器 样样精通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国庆活动 -->
马其顿方阵的末日----德摩比利会战与马格尼西亚会战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马其顿方阵的末日----德摩比利会战与马格尼西亚会战
德摩比利会战与马格尼西亚会战:马其顿方阵的最期
自BC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BC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马其顿的敌人提起方阵之名就会两股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
可惜大帝身后的帝国却未享有这样的传奇,BC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从巴克特利亚的草原到阿提卡半岛的雅典,到处都能感到伟人去世留下的政治地震的余波,他的大将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打起了继承人战争,战火延续到BC276年,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三个王国:马其顿本土和希腊的马其顿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占有小亚、叙利亚、两河直到大夏的塞留古叙利亚王国。三国为了争夺东地中海的商路霸权在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争得不可开交,却没有注意到,在地平线的西方,一个新兴的军事国家正在崛起。只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马其顿王腓力第五与汉尼拔建立了半心半意的同盟(BC216),并于次年与罗马开战,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开始(BC215——205),双方都没有倾尽全力来进行战争,罗马是因为汉尼拔还在蹂躏意大利,腓力第五是因为他还在试图摸清罗马的底细。BC205年,这场战争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束了。BC202年,西庇阿大败汉尼拔于扎马会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东方的国王们就要尝到他们的愚蠢与短视带来的苦果了。
果然,BC200年,罗马使节以维护希腊世界的和平与自由为借口,在希腊与马其顿国王开战。这次的战争进行的干净利落,BC197年,罗马的军团在德摩比利通道以北的星诺塞法利山击败了腓力第五,年底以前和约就定好了。腓力第五向罗马人民和元老院屈服。BC196年6月,罗马执政官夫雷密奈那斯在希腊宣布:希腊自由了!
一纸空文当然不会满足希腊爱国者的愿望。BC193年,当年把罗马人请来的埃托利亚同盟又把一直在小亚虎视眈眈的塞留古叙利亚国王安提阿第三(人称安提阿大王,Monarch)请进了希腊,罗马人与他的谈判不久破裂,BC191年,罗马人开始了与独自统治东方从小亚细亚直至大夏广袤国土的安提阿大王的战争。这场战争准备了很多年,双方都享有崇高的名声,但战争只进行了3年不到,BC189年,就以塞留古王朝向罗马人的臣服条约结束了。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会员价:?1180.00
会员价:?3388.00
会员价:?400.00
会员价:?456.00
会员价:?436.00
会员价:?573.00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一、安提阿进入希腊和罗马人的反应
很早以前安提阿大王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侧重建了要塞莱西马基亚,移民、建立殖民地,储备武器和粮食,力图将这里变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他征服了色雷斯,进入希腊。罗马的夫雷密奈那斯怀疑他的企图,双方发生第一次分歧。这时埃及国王托勒密要求罗马人从中调解埃及与叙利亚的纠纷,罗马人高兴地借此机会派遣大使到安提阿处,要求他从埃及,叙利亚、西利西亚和希腊撤退,但双方未能达成任何谅解。安提阿于是更加公开地组织同盟,准备战争,他把女儿们嫁给埃及国王和卡巴多西亚国王。汉尼拔向他建议出奇兵,进军罗马,被他否决了。进军他抱着斯巴达人和马其顿的腓力第五会作内应的愿望,从海路进军希腊(BC191)。罗马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宣战,罗马人预料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场长久而激烈的战争,他们对马其顿人和迦太基人的忠诚也很怀疑,尤其令他们不安的是,安提阿的马其顿方阵,它享有不败的美誉。
安提阿北上进攻北希腊的贴撒利人,路过星诺塞法利山,为阵亡的马其顿将士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他想借此讨好马其顿人,却让腓力第五怀疑他的企图,坚定的站到罗马人一边去了。腓力第五向罗马人保证他的忠诚,罗马人因此有能力派出2000的队伍前往贴撒利支援,安提阿逃跑回到南希腊,在冬营中举行婚礼,纵情声色。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二、德摩比利通道之战
罗马人带着当时准备好了的军队匆忙地从勃隆度辛到了阿波罗尼亚,共计骑兵两千人,步兵两万人和少数战象,由阿西略·曼尼阿斯·格拉布里俄指挥。他们向帖撒利进军,解救了那些被围的城市。他们把敌人的驻军逐出阿塔马尼斯人的城市,俘虏了那个还指望得到马其顿王位的麦加罗玻里的腓力。他又俘虏了大约三千名安提阿的士兵。当曼尼阿斯正在作这些事情的时候,腓力进攻阿塔马尼亚,征服了整个阿塔马尼亚地区,阿密南德国王逃往安布里喜阿。当安提阿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因事物发展的迅速和幸运变化的突然,他大为惊慌,现在他知道汉尼拔计策的聪明了。他连续地派遣使者往亚细亚去催促波利塞奈达赶快来。于是他从各方面把他所有的军队调来。他自己所有的军队达一万步兵和五百骑兵,此外还有一些同盟者;他带着这支军队占据德摩比利,想在这个难于通行的峡谷阻止罗马人来进攻他,等待他的军队从亚细亚赶来。德摩比利峡谷长而狭窄,一面是多风浪而无港口的海,另一面是深而不能通过的沼泽,峡的上面有两个险峻的山峰,一个名叫特基阿斯,另一个名叫卡利德罗马斯,这个地方也有一些温泉,所以这个地方叫做德摩比利(意为“热门”)。
安提阿在那里建筑了一条双墙,墙上安置他的军事机械。他派遣挨托利亚人占据这些山顶,以防止任何人由过去泽尔士进攻利奥尼达领导下的斯巴达人的那条著名的小道秘密地绕过来,[参见希罗多德《历史》VII。204-223]那时候这些山是没有人防守的。每个山上有一千挨托利亚人驻守,其余的军队驻扎在赫拉克里亚城附近。曼尼阿斯看见了敌人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早晨黎明的时候发出战斗的信号,命令他的两个军团将校马可·伽图和琉喜阿斯·发利略按照他们的意思选择一些军队,于晚间绕着山前进,尽他们力所能及,赶走挨托利亚人。琉喜阿斯在特基阿斯山被挨托利亚人击退了,因为在那个地方他们战斗得很好;但是驻扎在卡利德罗马斯山附近的伽图,大约在最后一更(凌晨3-4点钟),当敌人还在睡眠的时候便发动进攻,尽管这样,战斗还是艰苦的,因为他必须在反抗的敌人面前爬过很高的岩石和悬崖。同时曼尼阿斯正在领着他的军队,以纵队进攻安提阿的正面,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通过山峡。国王把他的轻装部队和轻盾部队列在方阵的前面,方阵列在他的军营的前面,在右手边底下的山坡上有弓箭手和投石手,在左手边靠近海岸有战象和总是跟着战象在一块儿的那个纵队。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交战了(BC191年4月),轻装部队首先向曼尼阿斯进攻,从各方面冲进来了。他勇敢地迎战,起初退却,然后前进,把他们赶退。方阵让开一条路使轻装部队走过。于是方阵关闭起来,掩护他们,用密集形的长矛向着敌人,这种阵形,自亚历山大和(其父)腓力以来,常使敌人发生恐怖,不敢面对密集的长矛队形交战。但是突然挨托利亚人大声呼喊,从卡利德罗马斯山上跑来,跳下走入安提阿的军营。起初双方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不明真相,双方都发生了混乱,但是当伽图出现,正在大声呼喊追逐挨托利亚人,已经靠近安提阿的军营上面的时候,国王的军队本已听说罗马人的一些可怕的战斗方式,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由于整个冬天过着安闲和奢侈生活而元气大伤,因此就开始逃跑。他们不知道伽图有多少人,由于恐怖,在他们认为人数很多。他们担心自己军营的安全,所以毫无秩序地逃往军营,想保卫军营,抵抗敌人,但是罗马人紧紧地追在他们后面,和他们一块儿跑进了军营。于是安提阿的军队又开始逃跑,和第一次逃跑一样,毫无秩序。曼尼阿斯追赶他们,直到斯卡斐亚,他杀死一些人,俘虏了一些人,他从那里回来之后,劫掠了国王的军营;只要他一出现,就把那些在他离开那里的时候已经冲进了罗马军营里的挨托利亚人赶出去了。
在这次战役和追逐中,罗马人丧失了大约二百人,安提阿损失了一万人,包括被俘的在内。国王本人在最早发现有战败象征的时候,就带着五百骑兵,头也不回地逃跑,直到伊拉提亚,从伊拉提亚逃到卡尔西斯,从卡尔西斯带着他的新妇优卑亚(这是他叫她的名字)乘着他的船舰逃到以弗所,但是他没有带走他的全部船舰,因为罗马的海军大将进攻他的一些运输粮食的船舰,把它们击沉了。当罗马人民得知这次胜利这样迅速而容易地取得了,他们向神献祭,对于安提阿的可畏惧声名初步的考验,使他们很为满意。为了酬劳腓力作为一个同盟者的功绩,他们把他的儿子狄密多留送还给他,当时狄密多留还在他们手中作人质。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当这些事情正在罗马进行的时候,曼尼阿斯接受了佛西斯人、卡尔西斯人以及其他一些和安提阿合作的人的请求,解除了他们的恐惧。他和腓力劫掠挨托利亚,围攻它的城市。他俘虏了在隐藏中的挨托利亚人的将军德谟克里都。他过去曾经威吓夫雷密奈那斯说,他将在台伯河岸上驻扎他的军营。曼尼阿斯带着一支军队,背着包裹和卤获物,越过科拉克斯(这是一个险峻而难于通行的山,是那个地区最高的山),进入卡利玻里。许多士兵,因为道路不好,从悬崖上跌下来,连同他们的武器和装备都跌得粉碎,虽然挨托利亚人可以使这支军队陷于混乱,但是连他们的踪迹也没有看见,他们派遣一个使团到罗马去商谈和约去了。同时,安提阿命令他的军队从上亚细亚诸省迅速地往海边进军,装备一支舰队,命罗得斯的一个流亡者波利密奈达指挥。于是他渡海到刻索尼苏斯,又在那里设防。他又加强塞斯都斯和阿卑多斯的防御工作,如果罗马人的军团侵入亚细亚的话,他们一定从那里通过的。他使莱西马基亚成为他在目前战争中的主要军需储藏所。聚集大量的武器和军粮在那里,因为他相信不久罗马人就会以巨大的陆军和海军来进攻他的。罗马人任命当时的执政官琉喜阿斯·西庇阿代替曼尼阿斯为司令官,但是因为他没有军事经验,所以罗马人又任命他的兄弟巴布利阿斯·西庇阿作他的顾问,巴布利阿斯·西庇阿是曾经摧毁迎太基的势力,并且是第一个受到阿非利加那的称号的。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三、战事向亚细亚发展
罗马人任命李维为海军大将,他航往庇里犹斯,舰队有81条船。帕珈马国王攸尼美斯带领50条船舰与他联合起来。在小亚细亚的佛西斯港外,与安提阿的波利塞奈达舰队海战,获胜。此后,又在以弗所、开俄斯、旁菲利亚连续获胜。
同时,巴布利阿斯·西庇阿与琉喜阿斯·西庇阿来到埃托利亚,从曼尼阿斯手中接过兵权,撂下埃托利亚的围攻,听任居民派遣使团前往罗马,自己带领部队,匆忙出发,前往进攻安提阿,通过马其顿和色雷斯进军到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海峡),并且与小亚的国王——俾泰尼亚的普鲁西亚建立联盟,对抗安提阿。
李维带领大部分舰船前往赫勒斯滂,迎接两西庇阿的军队。不想,留在伊利奥斯的舰队却中计被俘。使得佛西亚、萨摩斯和丘米又倒向安提阿。李维的舰队得到增援后躏了这个地区。
大约与此同时,安提阿的儿子塞留古进攻帕珈马,被亚加亚人戴奥芬尼斯以1000步兵和100精骑兵所破。
不久之后,继李维为海军大将的累基拉斯与安提阿的海军大将波利塞奈达在迈昂尼苏斯发生海战,安提阿的海军丧失了29条大船,其中13条连同船员被俘,波利塞奈达躲入以弗所。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四、马格尼西亚战役
迈昂尼苏斯海战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当安提阿还没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在刻索尼苏斯和莱西马基亚非常小心地设防,他认为这是防御罗马人的最主要的工作,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腓力不引导他们的话,就是色雷斯其余的地方,罗马人也很难于通过。但是,因为一般说来,安提阿是一个轻浮而不坚定的人,当他听到在迈昂尼苏斯战败的消息的时候,他完全恐慌起来了,他认为命运在跟他作对。一切和他愿望相反:他认为他的海军势力强大得多,而罗马人正是在海上击败了他,罗得斯人把汉尼拔封锁在旁菲利亚;安提阿以为腓力可能不会忘记他从罗马人手中所受的损害,而腓力正在援助罗马人走过难于通行的道路。一切都使他丧失了勇气,神明开始消灭了他的理智(正好象不幸的事增加的时候总是那样的),所以甚至还没有看见敌人来,他就无缘无故放弃了刻索尼苏斯。他储藏在那里的大量谷物、武器、金钱和军事机械,他既没有带走,也没有焚毁,而把所有这些军事物资好好地留在那里,等待敌人来。那些莱西马基亚人,好象从围城中逃跑出来的一样,带着他们的妻室儿女,痛哭流涕地跟着他逃跑,他也不注意他们。他专心注意防止敌人渡过海峡到阿卑多斯来;把他成功的最后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一点上。但是神明使他的脑筋纷乱到这种程度,甚至他也不防止敌人横渡海峡,在敌人还没有到的时候,就匆忙地向内地逃跑,甚至连海峡地带也没有留下驻军防守了。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当两个西庇阿听到他撤退了的时候,他们一举而取得了莱西马基亚,把在刻索尼苏斯的钱财和武器都占有了,匆忙地渡过了无人守卫的赫勒斯谤,比安提阿还先到萨第斯,安提阿还不知道罗马人已经渡过了海峡。这个惊慌而丧失了勇气的国王把他自己的过失归之于命运,派遣拜占庭人赫拉克莱德向两个西庇阿议和,他提议把士麦拿、格拉来卡斯河畔的亚历山大里亚和拉姆普萨卡斯交给他们(这次战争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关系而开始的),赔偿战费的一半。赫拉克莱德被授与权限,如果必要的话,他可以放弃那些在战争中跟罗马人站在一边的爱奥尼亚人和挨托利亚人的城市,以及任何两个西庇阿所要求的。这些事情赫拉克莱德将公开地提出。赫拉克莱德又在暗地里被授与权限,他可以允许巴布利阿斯·西庇阿一笔巨额金钱和释放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是在从卡尔西斯航往狄密特利阿的时候被国王俘虏的。[这个儿子就是后来攻陷和毁灭迦太基、第二个享有西庇阿·阿非利加那的称号的那个西庇阿。他是战胜马其顿王柏修斯的鲍鲁斯和西庇阿的女儿的儿子,而由西庇阿所过继的。]两个西庇阿同声回答赫拉克莱德说:“如果安提阿希望媾和,他应当不但交出爱奥尼亚和挨托利亚诸城市,而且要交出道拉斯山这一边的所有亚细亚的城市,付给因为他的原因而引起的这次战争的全部费用。”巴布利阿斯私自对赫克拉莱德说:“如果当安提阿还占有刻索尼苏斯和莱西马基亚的时候,提出这些条件来的话,这些条件会被很高兴地接受的;如果他还是在防守着赫勒斯访海峡的话,也可能被接受。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安全地渡过了海峡,正如俗话所说的,我们不仅备好了马,而且骑上了它,我们就不能同意这样轻微的条件了.我个人对国王的建议是感激的,我接到我的儿子之后,我会更加感激。我为了报答他起见,我劝告他接受这些已经提出来了的条件,不要冒险,免得将来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这次会商之后,巴布利阿斯生了病,退到挨利亚去了,留下尼阿斯·多密提亚斯在那里作他兄弟的顾问。安提阿也和过去马其顿的腓力一样,认为如果他在战争中被打败了的话,他所遭遇的也不会比这些条件更坏了;他把他的军队集合在推雅底拉平原附近离敌人不远,把西庇阿的儿子送到挨利亚西庇阿那里去了。西庇阿劝告那些送他的儿子的人们说,在他本人回到军队里之前,安提阿不要作战。安提阿根据西庇阿的忠告,把他的军营移到西彼拉斯山,建筑一条坚固的城墙,把这座山防卫起来。他又以普利基阿斯河为界把他自己和敌人隔开,使他不致于被迫而勉强作战。但是多密提阿斯有野心,想由他自己来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他冒失地渡河,扎营在离安提阿二十斯塔狄亚(3.7公里左右,1斯塔狄亚=185~180米)的地方。连续四天,他们双方都把军队在他们自己的要塞前面列成阵势,但是没有一方开始发动战斗。第五天,多密提阿斯又把军队列成阵势傲慢地前进。因为安提阿不应战,他把他的军营移得更近些。隔了一天之后,他由一个传令官在敌人可以听得见的地方宣布,明天他一定跟安提阿作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安提阿感到烦恼,又改变了他的心思。虽然他可以在城墙下坚持不动,胜利地把敌人击退,等候西庇阿恢复健康。但是他现在认为他的人数多,如果拒绝应战是耻辱的。所以他准备战斗了。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BC189年1月)两军都在最后一更、刚刚在黎明之前,开出军营。双方军队的部署是这样的:罗马军团为一万人,构成左翼,靠近河边。军团兵的后面是一万意大利同盟军;这两部分军队都列成三行战斗队形。意大利同盟军的后面是攸美尼斯的军队和大约三千亚加亚轻盾兵。这是左翼的阵势;而右翼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的骑兵和攸美尼斯的骑兵,总数不过三千人。所有这些军队中间又有轻装部队和弓箭手编在一块儿,在多密提阿斯本人的周围有四队骑兵。总共约达三万人。多密提阿斯的岗位在右翼,把执政官本人放在中央。他命令攸美尼斯指挥左翼。他认为他的阿非利加战象是没有用的,因为数目既少,身躯又小,阿非利加的战象通常是这样的(小象总是害怕大象的),所以他把战象放在后卫。
罗马人的战斗阵线就是这样的。安提阿的军队总数是七万人,其中最强的是一万六千人的马其顿方阵,还是依照亚历山大和腓力的方式排列的。这些军队安置在中央,分为十队,每队一千六百人,前排五十人,纵深三十二排。每队的侧面有战象二十二头。方阵的外表象一条城墙,而战象是城上的堡塔。这是安提阿的步兵的布置。他的骑兵安置在两翼,是由披铠甲的加拉西亚人和称为阿哲玛的马其顿部队组成的,他们被称为阿哲玛,因为他们是精选的骑士。同样多的骑兵安置在方阵的两边。除了这些骑兵之外,右翼还有一些轻装部队、其他带银盾的骑兵和二百名骑马的弓箭手。在左翼有泰克托萨基人、特罗克密人、托利斯托波利人的加拉西亚部队和国王阿里阿累西斯所供给的卡巴多西亚人部队以及别的部落的混合部队。还有一队穿铠甲的骑兵和一个称为伴侣骑兵的分队,这个分队是轻装的。安提阿是这样布置他的军队的。他似乎最信赖他的骑兵,因此他把很多骑兵安置在他的前线,而他应当最信赖的纪律最好的方阵反而笨劣地拥挤在一个狭小的地面上。除上面所列举的军队外,还有许多福里基亚、吕西亚、旁菲利亚、彼西底亚、克里特、特拉利斯和西里西亚的投石手、弓箭手、标枪手和轻盾兵;都是照克里特的方式武装的。还有其他来自达希人、密西亚、挨利马伊斯和阿拉伯的弓箭手,他们骑在行动迅速的骆驼上,他们从高处敏捷地发箭;当肉搏的时候,他们使用很长的薄片刀。安提阿又安置一些装有镰刀的战车在两军之间,以发动战斗,命令他们在第一次进攻之后,就退却。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他的阵势的外表好象是两支军队组织的阵势一样,一支开始战斗,另一支作为后备。每支军队在人数上和设备上都是这样安排得使敌人发生恐慌。安提阿亲自指挥右翼的骑兵;他的儿子塞留古指挥左翼。象队司令官腓力指挥方阵,门提斯和修克西斯开始战斗。当天是暗淡无光的,所以这种显赫的阵势是看不清楚的,各种投射器的瞄准效力也因多雾和黑暗的天气而受到影响。当攸美尼斯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不注意敌人其余的军队,只担心装有镰刀的战车的进攻,因为这些战车大部分是对抗他的,因此他聚集那些投石手、弓箭手和在他指挥下的其他轻装部队,命令他们包围战车,向马射击,而不向驾车的人射击;因为当一匹拖着战车的马变为不可控制的时候,那部战车就没有用处了,同时也大大地影响其余军队的秩序,因为其余的军队也害怕他们自己这一边的镰刀的。很多马匹受伤,因而拖着战车向他们自己的队伍里冲去。首先是骆驼队伍混乱了,因为骆驼是安置在战车防线之后的;接着是穿铠甲的骑兵混乱了,因为他们铠甲的重量,他们不容易躲避镰刀。现在骚动很大,产生了各种混乱,这主要是那些逃跑的人所引起而传播到整个战场的。恐惧的心理甚至比事实还要恶劣,因为在那个广大而拥挤的战场上,在混乱的叫喊和极端的恐慌之中,就是那些在场的人也不能很清楚地了解真相,传布恐慌的人总是夸大地传给和他靠近的人的。
攸美尼斯在他的第一次尝试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扫清了战车和骆驼所占据的阵地之后,领导他自己的骑兵和在他指挥下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的骑兵进攻那些跟他抵抗的加拉西亚人、卡巴多西亚人和其他雇佣军,大声欢呼,鼓励他们不要害怕这些已经没有前哨支持的而又缺乏战斗经验的人。他们服从了他,猛力冲锋,结果,不但把这些人击溃,并且把那些已被战车冲乱了的附近队伍和穿铠甲的骑兵也打垮了。这些骑兵,特别是因为他们的铠甲的重量,不能迅速地转动和逃跑,被敌人赶上杀死了。这是马其顿方阵左边的情况;在右边,安提阿突破了罗马人的战线,把他们截为两段,追赶他们很远。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帖子6818&积分541&威望57 点&魅力85 点&金币1191 个&所驾车型(据实填写)&注册时间&
马其顿方阵列成紧密的长方形,侧面有骑兵的保护,但是当两边没有骑兵的保护的时候,这个方阵分开,以让那些在前面小战的轻装部队通过,于是又合起来。这样拥挤在一个长方形之内,多密提阿斯很容易地用他很多的骑兵和轻装部队把他们包围起来。他们没有机会冲锋,也没有机会疏散他们的密集队形,所以他们开始遭受很重的损失;他们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自己不能采用所惯用的战术而四面八方都受到敌人武器的攻击.但是他们在向所有的方面都伸出他们的密集长矛,他们向罗马人挑战,进行肉搏,总是保持着将要冲锋的样子。但是他们没有前进,因为他们是步兵,披着很重的武装,看到敌人都是骑在马上。最重要的,他们怕他们的密集队形分散开,他们也来不及改变这个队形。罗马人并不进行肉搏战,也不跑近来,因为罗马人害怕这些精兵队伍的纪律、坚强和斗志;只包围着他们,用标枪和箭向他们袭击。在这个密集队伍中,标枪和箭总是百发百中的,因为他们既不能把投射器挡开,也不能分开队伍以躲避投射器。这样在受到严重的损失之后,他们为势所迫,一面威吓,一面逐步很有秩序地退却。就是在这个时候,罗马人还是害怕,不敢跑近他们,只是继续把他们包围起来,伤害他们。直到最后,马其顿方阵内部的战象被激动起来,不可驾驭了,于是方阵溃散,狼狈而逃。
多密提阿斯取得这个胜利之后,迅速进军攻打安提阿的军营,打败了防守军营的士兵,同时安提阿追赶那部分和他对抗的罗马军团,这些军团的两边没有骑兵或轻装部队的护卫(因为多密提阿斯认为那条河已经给他们以足够的保障,所以没有布置军队),随后,他追到了罗马的军营。但是罗马军营的司令官,一个军团将校,带着生力军匆忙来应战,阻止了他的前进,逃走的罗马士兵因为有他们的同伴们的帮助,又鼓起了勇气,重新集合起来。国王很骄傲地转回来,好象已经取得了胜利的样子,他还一点也不知道另一翼所发生的事情。当攸美尼斯的兄弟阿塔拉斯带着一大队骑兵来阻止他前进的时候,安提阿很容易地冲过去,不顾敌人;敌人和他平行进军,给他以很小的损害。但是当他发现他被打败了,看见战场上到处都有自己的士兵、马匹和战象的尸体;他的军营已经陷落了的时候,他慌张地逃跑,大约半夜里到达萨第斯。他从萨第斯前往塞利尼镇,人们称这个镇为阿巴玛,有人告诉他,说他的儿子已逃到那里去了。第二天,他退到叙利亚,把军官们留在塞利尼,聚集他的残军。他又派遣使者到执政官那里去商谈和约。执政官正忙于埋葬他自己的阵亡将士,夺取死去的敌人的衣服和财物,收集战争俘虏。阵亡的罗马人中,有二十四个骑兵,约三百步兵,大部分是被安提阿杀死的。攸美尼斯只丧失了十五名骑兵。安提阿的损失,包括被俘虏的在内,据估计,达五万人,因为人数众多,要说出确实数目来是不容易的。他的战象有些被杀死了,有十五条被捕捉了。
五、胜利的意义与结果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其顿方阵vs战国七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